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持拍类隔网对抗性项目竞技特征的共性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持拍类隔网对抗性项目竞技特征的共性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G8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6-000-02

摘 要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与对比分析法对奥运会持拍类隔网对抗项目的竞技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认为:持拍类隔网对抗性项目竞技环境、身体形态、功能特点、技术体系、战术特征、制胜因素等方面有着共性规律。此项群竞技过程中表现出的速度、力量、准确性、旋转、变化特点表现为快、狠、准、变、全的制胜因素,其技术体系向全面、特长突出、技战术相结合的稳定竞技发展趋势;训练中充分认识到持拍隔网对抗类项群项目中各项运动技术之间内在联系,能够取其长补短地进行项目间的移植与借鉴。

关键词 隔网对抗 身体形态 制胜因素 迁移

近年我国乒乓球、羽毛球雄踞世界前列,网球竞技取得了显著进步;而当前对隔网对抗性项目特征的共性研究却甚少。为持续保持该类项目优势确保再创佳绩,笔者认为对持拍类隔网对抗性项目特征进行对比分析能得出竞技特征的共性规律,促进项目间在竞技特征移植继续保持优势。

一、研究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了解持拍隔网对抗性项目的相关内容,结合此项群竞技特征进行分析,得出此类项目的竞技特征。

二、结果与分析

(一)竞技环境与结构特征

持拍类隔网对抗性项目比赛场地相对窄小、通常以单人或双人的形式进行比赛,双方须待球过网后使用手持球拍将来球击回至对方区域,彼此争取主动来控制对方来球并限制对方得分,竞技过程表现为相互控制的过程。竞技过程由多元动作结构变异组合而成,以得分方式计取成绩率先达到规定得分者胜出;运动成绩很大程度上受体能、技术、心理、战术能力的影响,竞技环境相对开放下表现出的多元动作结构赋予了比赛强烈的观赏性,使运动员易受外界环境影响。

(一)身体形态特征

通过文献分析认为,持拍类隔网对抗项目在身体形态指标上有较大相似性。

表1 优秀网球运动员身体形态指标

身高(cm) 体重(kg) 克托莱指数

男184.19士6.72 78.25士7.22 424.94士28.58

女173.11士6.94 62.45士6.02 358.6士28.5

表2 优秀羽毛球运动员身体形态指标

身高(cm) 体重(kg) 克托莱指数

男179.46士4.62 67.24士3.31 400.66士28.43

女169.37士4.62 58.22士5.73 373.91士31.97

表3 优秀乒乓球运动员身体形态指标

身高(cm) 体重(kg) 克托莱指数

男177.24士5.94 69.30士7.56 390.26士32.81

女165.33士6.20 57.46士5.75 347.23士28.56

从表1、表2、表3对比得出,持拍类隔网对抗性项目在身体形态上差异较小、均具有高要求的克托莱指数;其中,网球身高要求相对较高,乒乓球、羽毛球身高要求无明显差异,竞技结构的相似性特点与身体机能、形态的共性特征,选材时常可以进行项目间的移植。

(三)体能特征

据ITF官方统计指出整场网球比赛中,约70%的时间磷酸原系统供能,20%的时间糖酵解供能,10%的时有氧系统供能[1]。李裕和等认为羽毛球比赛的回合运动时间与间歇时间大部分在3-6s和10-15s之间是以有氧代谢为基础,靠ATP-CP供能系统供能为主,无氧酵解供能为辅的方式供能[2]。赵崇山认为乒乓球竞技有氧代谢占据30%,无氧代谢为主占比赛70%的供能特点[3]。从整个竞技过程分析认为,持拍类隔网对抗性项目均以有氧代谢为基础、无氧代谢为主的混合形式供能,短时间的单一击球动作为ATP-CP供能;因此,三个项目的运动训练方法、手段之间可相互借鉴来发展体能,可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训练体系。

(三)技术特征

持拍类隔网对抗性项目可分为制约性和非制约性技术[4]。前者是指在比赛中运动员技术的发挥会受到对方来球力量、速度、弧线、落点、旋转等因素制约,有进攻、相持和防御3类[5];而后者是指运动员技术的发挥不受对方影响,即:发球。采用制约性技术的运动员常常能充分发挥体能,通过速度、力量或旋转的击球,迫使对方失误的技术;或者没有进攻机会时通过落点、弧线或旋转等变化控制对方以寻求下一次进攻机会的击球技术,采用相持战术;另可以在受到对方进攻时,运动员以求削弱对方攻击或减少自身失误所使用的击球技术。可以看出,提高非制约性技术能够争取到比赛的主动,是采用制约性技术的基础。值得注意,无论是制约性技术还是非制约性技术均能得分。研究得知,隔网性对抗项目的技术特征均以发球为起点实施进攻、相持和防御过程体现出技术体系,整个技术正朝全面、特长突出、无明显漏洞、快节奏下寻求技战术相结合之间的稳定竞技趋势发展。

(五)战术特征

掌握对方的基本技战术是实施有效战术的前提,竞技过程中战术实施的恰当与否是决定竞技成绩的关键。分析认为,通常持拍类对抗性项目有以下战术特征:

第一、发球与接发球是战术实施的起点,双方争取获得主动的良机,彼此努力为第三拍击球创造有利条件;接发球相对发球来说较为被动,但良好的接发球技术和战术的运用也能够争取到下一拍的主动,常常制约对手发球战术的实施。第二、“落点”和“线路”的变异与组合是比赛战术的核心。持拍隔网对抗性项目的战术特征都以单一技术为基础运用控制、组合、变化、依靠全面的技术来实现整体战术而得分或者限制对手得分,落点与线路的精准程度可控制对手技术的发挥,甚至可直接得分。第三、控制与反控制是该项群的战术实质。从发球开始双方运动员必须按规则交替击球,其战术实施过程实际上是以自身的力度、速度、落点、旋转来达到控制对方的过程,反之。分析认为,发球是获得引领比赛节奏的前奏,也是战术实施的开端,良好的发球技术是赢得比赛关键;良好的接发球技术和战术的运用也能够争取到下一拍的主动,常常制约对手发球战术的实施。

(六)制胜因素

所谓制胜因素是指对某一专项运动成绩有决定性影响的因素称之为制胜因素[7]。研究表明,乒乓球制胜因素为快、准、狠、变、转;羽毛球制胜因素为快、狠、准、活、全;网球制胜因素是速度、力量、旋转、落点与变化。研究认为,持拍类隔网对抗行项目制胜因素是由速度、力量、准确性、旋转、变化表现出来的快、狠、准、变、全的制胜特点。

三、结论

持拍类隔网对抗性项目在竞技环境与结构特征、身体形态、体能特征、技术体系、战术特征、制胜因素等方面有着共性规律,可供项目间的选材、训练提供借鉴与移植。此项群在训练方法、手段之间可相互借鉴来发展体能,可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训练体系。竞技过程中的速度、力量、准确、旋转、变化转换的快、狠、准、变、全构成的制胜特点使技术体系正向全面、突出、以发球实施技战术为开端竞技发展趋势。

四、建议

持拍类隔网对抗项目的共性特征使其存在迁移关系,如:乒乓球与网球之间的网前球技术、抽球技术、击球点、挑高球,切削球的正迁移关系。羽毛球杀球与网球的高压球正迁移关系,挡网与截击、抽球手腕的运用恰恰相反的迁移关系。因此,清楚的认识到持拍隔网对抗项目中的迁移关系有利于各自技术的发挥。

参考文献:

[1] 米格尔・克雷斯波,戴维・米勒.国际网球联合会高级教练员手册[M].中国网球协会审定.2003.02.

[2] 李裕和.羽毛球比赛时间结构与供能特点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7(3).

[3] 赵崇山.现代乒乓球比赛时间特征、供能特点与专项体能训练分析[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

[4] 虞丽娟,张辉,凌培亮.隔网对抗项目技战术分析的系统研究[J].体育科学.2008(28).

[5] 陶志翔.持拍隔网对抗项群理论与应用成果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

[6]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

[7] 程勇民,梁承谋,等.优秀羽毛球运动员科学选材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4).

[8] 冯连世,冯美云,马炜权.优秀运动员机能评定方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5.

[9] 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