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巴基斯坦:走读伊斯兰风情与佛教文明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巴基斯坦:走读伊斯兰风情与佛教文明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09年的夏天,我随《秘筑中巴公路》电视摄制组巴基斯坦采访团一行,从新疆乌鲁木齐陆路出发,穿越帕米尔高原,出红其拉甫口岸,沿中巴公路一路拍摄中巴公路的历史与现状的大型纪录片,并采访巴基斯坦境内的洪扎王府、吉尔吉特中国烈士陵园、尕米拉大桥、伊斯兰堡,以及民间艺术博物馆、中巴公路总部KKH博物馆、贝布托艺术馆、费萨尔清真寺和佛教圣地塔克西拉等。而对塔克西拉的采访,终于成行了我多年去佛教文化发源地考察的夙愿。

此次实地拜访,我除了对巴基斯坦的地理风貌、风土人情以及历史文化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而且加深了对犍陀罗艺术局部区域特色的感性认识,同时还对新疆佛教文化艺术与异域文化的今昔联系和差异又扩展了新的视角。

我们于6月25日乘车从喀什出发,越过世界屋脊,进入巴方境内。巴基斯坦境内的道路真可谓飞速直下,穿梭在落差悬殊的深山峡谷之中,道路两旁山体陡峭、河流深沉、冰川刺目、白云满目。

进入巴基斯坦北部山区的第一站是古勒米特,这里至今居住着洪扎王的子孙,山寨的“图腾”就是高耸直观的山峦标志。当我把天外的祟山峻岭与洪扎部落山民联系起来的一刹那,才猛然醒悟巅峰之境与佛教须弥之间的审美本原究竟是什么。

没想到第二天我们到达北部山区的部落山寨,正是洪扎王的新宅和旧府。这里堪称人间仙境,冰峰仪仗,高台故居,花果满园。杏、桃、苹果、葡萄、桑子、核桃等果树漫山遍野,尤其是满枝挂果的樱桃真是令人垂涎。难怪洪扎享有水果、宝石之乡的美誉。此外,这里长寿老人居多,据说主要是与此地居民世世代代食用各种杏子做成的食物有关。

当年秘筑的中巴备战公路全长613公里。走过了平坦直线的柏油路,我们又乘上了巴方司机驾驶的日本车狂奔,一路上仰观海拔7000米以上的8座雪峰,从来没有如此体验过崇高至美的大山大水以及峻岭险滩。

喀喇昆仑公路是中国援助巴基斯坦的重大建设工程。中方援助路段北起中巴边界红其拉甫山口,南至巴基斯坦塔科特大桥(现名“友谊桥”),1966年至1978年分两期建成,终使天堑变通途,在世界公路建筑史上创造了奇迹。两国的建设者们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他们以青春、热血之躯。铸就了中巴友谊,仅吉尔吉特烈士陵园就安葬了中方88位英灵。

巴基斯坦虽然是穆斯林国家,但这块土地曾经是古代印度的西北部地区,佛教历史文化非常悠久。世界四大文明故国均依赖于大河的养育,独具魅力的印度文明同样依靠印度河的恩赐。而印度河上游与吉尔吉特河的汇聚点,就在巴基斯坦境内。

从巴基斯坦旧都拉瓦尔品第驱车去佛教圣地塔克西拉,我们先参观了博物馆的陈列,然后实地考察著名的佛教遗址达摩拉吉卡。塔克西拉,梵文作Takshashila,旧译咀叉始罗、竺刹尸罗、塔克沙希拉等,是古印度西北部历史名城,现距拉瓦尔品第西北约35公里处,位于印度河东面,杰卢姆河西边,克什米尔山脉的南边。古代这里曾是商道交汇之地。史料汜载在亚历山大大帝时期,塔克西拉是印度河和杰卢姆河之间最大的城市,唐玄奘也记载:“地称沃壤,稼穑殷盛,泉流多,花果茂。气序和畅。”所以,塔克西拉在古代犍陀罗的各个时期基本上是其首府要地,故建筑遗址丰富。这里出土的上万件遗物,揭示了这个地区从公元前500年到公元500年这1000年鲜为人知的历史信息。

塔克西拉素以阿育王建造的大佛塔、甲,蝴佛教学术中心、灰泥佛像诞生地,以及中国名僧朝拜圣地等佛教历史文化古迹而声誉卓越,

塔克西拉之所以在佛教文化遗产中地位显赫,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应该和阿育乇与塔克西拉的特殊因缘有关。达摩拉吉卡这个被誉为阿育王建造的大佛塔,正是旁遮普地区最重要的佛教纪念物,并且是塔克西拉最古老、最大、最醒目的佛教遗迹,当地人称其为吉尔托普(ClairTopo)。起这个名字的缘由是以前有探宝者曾在其佛塔中间挖了一条大缝,“吉尔”就是裂缝的意思。英国约翰・马歇尔爵士1913年发掘了这座佛塔后认为,其年代不会早于阿育王时期,但也不会晚于公元前1世纪中叶。至于说佛塔的风格是否属于孔雀王朝还很难确定,至少大塔于公元1世纪上半叶曾经毁于一次地震。

其实,佛教徒真正对佛塔的崇拜始于阿育王(公元前272-237年),虽然200年之前佛陀灭度后分封的遗骨及供养的8个城镇的佛塔已为当时的信徒所敬仰,但是,自从阿育王把那8座佛塔中的7座打开后又把塔内佛祖的舍利分发给他的领土内所有的重要城镇时,每一份遗骨上建起的雄伟大塔就成为所有伽蓝的核心建筑。阿育王在其父亲频头裟罗在位时就在塔克西拉任总督,由此,专家推测该佛塔极有可能就是从阿育王那里获得的一份遗骨的供养建筑。

从塔克西拉返回途中,我们又参观了题材简练、风格古朴的洪扎――哈尔代基什岩画,那些古老的岩画颇具中亚地区的特点。除了动物图形、多种文字以外,其中还掺杂了许多佛教题材的形象。另外,有一条题为“大魏使谷魏龙今向迷密使去”、约在公元444~453年之间的直书铭刻汉文题记非常珍贵。

这次考察,使我又进一步认识到佛教文化理念的博爱、和谐与平等。而且,即使现在的佛教还仍然保留着早期佛教作为一种探讨民生、研究真理的思想品质,那么,塔克西拉、白沙瓦、克什米尔、于阗、龟兹、长安等曾经的先进文化学术中心,从释迦牟尼的原始教义(十二因缘、四圣谛、八正道)到唐玄奘、窥基倡导的法相宗,从原始佛教的阿含经典到学富五车及不同版本的大藏经,佛教作为一种最不像宗教的宗教(实质是学术思想体系的积累),至今仍保持着健康的生存态势,这的确让佛教文化的研究者深思。

(史晓明:大学教授郭有德:电视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