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自我课后总结

自我课后总结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让点睛之笔为语文教学添彩

摘要一堂好课的结尾不仅是一个完美的句号,而且可以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号或者是一个让人浮想联翩的省略号。巧妙的结尾,能引起咀嚼、回味、联想、创新,能让学生回顾与升华所学知识,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渴求心理。点睛之笔应该为课堂添彩。课已结束,而学生的思维活动却在持续,一曲弹罢,绕梁三日不绝,言有尽而意无穷,这才是课堂教学的最佳境界。下面我就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收结做了一点探索。

关键字语文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1-0333-02

1朗读式结尾,升华情感

朗读精彩片段可以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深刻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感悟文本中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如,学习《我的弟弟于勒》一课。

(师说)《我的弟弟于勒》正是从“我”的所见所闻出发,以于勒为线索人物,来描写菲利普夫妇,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金钱关系。对金钱,我们应该怎样认识它呢?齐读下面材料,让我们不做唯利是图的人。

(学生齐读)钱可以买到房屋,但买不到家;钱可以买到珠宝,但买不到美;钱可以买到药物,但买不到健康;钱可以买到纸笔,但买不到文思;钱可以买到书籍,但买不到智慧;钱可以买到献媚,但买不到尊敬;钱可以买到伙伴,但买不到朋友;钱可以买到服从,但买不到忠诚;钱可以买到权势,但买不到实学;钱可以买到武器,但买不到和平;钱可以买到小人的心,但买不到君子的志气。

朗读精辟有哲理的语言,使学生情绪高昂,这一收结,让学生深刻认识到金钱不是万能的,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全文阅读

巧用总结策略 激活数学思维

【摘 要】“编篓编筐,重在收口”,新颖有趣、耐人寻味的课堂总结可激活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思路,产生画龙点睛、余味无穷、启迪智慧的效果。实践证明,有效的课堂总结,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探究兴趣,本文从巧用课堂总结情境入手,探索一些课堂总结策略。

【关键词】数学;总结策略;数学思维

有效的课堂总结,可以引领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让新旧知识形成知识网络,促进学生知识内化、解题技能的优化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炼等。能否恰当地进行课堂总结,并充分发挥总结的作用,是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下面我就巧用课堂总结情境,激活学生数学思维,常用的一些总结策略作一些简单介绍。

一、回顾梳理,完善思维方法

回顾梳理式总结,是指教师在总结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时,运用准确、简炼的语言,提纲挈领地使新知识在学生大脑中经过“信息编码”而“定格”。针对小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在课堂总结时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激发出学生想揭秘的问题意识,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之系统化。

如:“连续两问的应用题”结课时,提出这样的问题加以回顾梳理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连续两问的应用题)

2. 续连两问的应用题与以前学的应用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学生争先恐后,答语有:①题中问题多了,解答步骤也多了;②解答时要先解答第一问,然后解答第二问;③解答第二问时,要利用前边计算出的结果作为一个条件来列式;④两问都写答语。

全文阅读

爱你没商量还是爱你不容易

摘 要: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何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是我们英语教师所面临的最大的任务。我们经过不断地摸索和探讨形成了共识:找到一种作业模式,既能促进学生的听课效率,又能培养学生的复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我们称之为总结性作业。

关键词:初中英语;总结性作业;课堂听课效率;自主学习能力

一、总结性作业的概念和内容

早在三千多年前孔子就有“学而时习之”的精辟论说。总结性作业是对课堂主要内容的总结,是对所学知识的及时巩固和消化。它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词汇,词组,句型和语法。对于语言的学习,千里之行始于“词汇”,而开口成章基于“句型”。所以这两个方面是先要学生落实好的。我们要求学生词汇部分一个单词抄三次,中文一次,再默写一次。这样可以让他们马上落实所学的词汇。而句型则要求摘录书上的重点句型,特别是教师上课板书的部分。最后的语法部分则是“我的地盘我做主”,因为这是属于学生自由发挥部分。主要要求学生归纳语法,但也可以提问问题,用新单词造句,仿写篇章或摘录课外知识,摘抄等。这一环节除了巩固语法外,还可以让学生的能力得以提高。

二、总结性作业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当代建构主义者主张,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总结性作业要求学生能对所学知识进行自我梳理和吸收、深化。学生通过归纳总结本节课的重点词汇、词组、句型和语法,并通过默写检测来达到对所学知识的梳理和吸收。最后环节的自我发挥,又对所学知识进一步深化,达到了建构自己知识系统的目的。在这种建构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培养。

三、总结性作业对有效课堂的促进作用

“有效教学”是新课改背景下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目的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课堂教学”。包括有效的教学目的,教师有效的教与学生有效的学。因为总结性作业围绕的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知识,上课的过程中学生必须做好课堂笔记,特别是重点词汇、词组、句型和语法。学生会关注哪些是重点知识,会思考哪些自己会的哪些自己没掌握好的。如此一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处在一种相对有效的状态。

全文阅读

政治教学应注重自我总结

【摘 要】人类社会在不断总结过程中向前推进的。总结,在政治教学中也同样适用。只有不断评估,逐步充实提高,才能使自己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本文从“为什么要总结”(略)和“怎样去总结”(详)两方面阐述了这一思想。

【关键词】总结;政治教学;自我

自我总结,就是在完成某一工作之后自己对工作的过程、最后的结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取长补漏以备今后借鉴。俗语说“有钱难买回头望”,这是人们在实践中总结出的真理,他形象的说明了总结的重要性。古今中外那些著名的科学家无一不是在多次总结的基础上才取得一个个重大发明或发现,政治教学也是如此。要想成为一个受学生欢迎的政治老师,除了要有渊博的专业知识,良好的教学基本功外,还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尤其在当前,教学观念日新月异,教育改革已成为时代潮流,学生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学问不断百花齐放,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我们必须不断改革和总结,改变陈腐的教育教学观念,以变的方法应不变的内容,以变的观念应变的潮流。那么如何进行总结呢?在教学实践中,我觉得应做到以下几点:

1.因班而异,边讲边总结评估,不课课雷同

中学政治老师大多是给同一年级若干班级上课,而多数教师往往是一备多教。每个班都是同样的语言、程序、同一种教学手段,这样,即使你对同一内容讲了好几遍,但对你个人而言,也不会有多少实际能力的提高。教一班有一班的得失,随时总结经验,克服不足,才能提高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比如在甲班上课,你可能因时间安排不妥,导致没有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只要及时进行了总结,教乙班时大概不会出现类似的情况了;但乙班可能隐匿忽视了学生而只顾自己滔滔不绝的讲,导致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主体作用不能发挥。那么总结之后,丙班你会处理好师生的双边活动;到了丁班,教学就得心应手了。如此不断总结下去,你的课就成了高质量的课了。再比如,你在某班上课之后,发现你所确定的教学难点并非是真正的难点,相反,学生易于掌握的知识却成了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面对这种情况,在后面的教学中,应及时调整教学设计。

学生是不尽相同的,而且各班可能有个班的特点,因此,在这班用的教法不一定适用其他班。

我再给高一讲述完某课后,根据不同班级的情况,作出如下总结:

“教学中没有因材施教,各班学生差异较大。一班学生不太好学,上课爱打瞌睡;二班学生好学善思;三班学生老气横秋,上课缺乏朝气;四班学生心不在也思想易抛锚。诸如此类问题,教学时应当注意。”

全文阅读

从案例反思中寻求教学“模式”到“个性”的突破

有学者言:“长期工具化和模式化的培养使得我国教师缺乏个性,更缺乏专业自主性的意识……在这种匠人化、技术化和工具化的教师观的影响下,教师的个性发展和专业发展长期受到压制。在这种培养机制的综合影响下,教师们往往都会根据自身的教学习惯和教学经验给自己总结出一套所谓的课堂教学模式。好的教学模式当然需要广而教之,但千万不能把某种比较实用的课堂教学模式当成教学的灵丹妙药。以下案例应该让我们有所警醒。

案例一:牵强引入不如“开门见山”

2009年6月,笔者去苏州听了《制作课程表》一课。授课教师的课堂引入部分激起了我的思维火花。

引入是这样设计的:出示授课教师的儿子9月1日开学时手抄的课程表和在Word里制作的电子课程表,让学生来观察两者的区别,引出要学习的内容—制作电子课程表。

初看,从现实生活引导到课堂实际,从纸质课程表引到电子课程表,似乎是个不错的引入,但仔细一分析,却发现这个“引入”至少有以下几点值得反思:

1.情境导入也需要有时效性

大家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笔者听课的时间是6月份,是学生快要进行期末考的时候,而授课教师的手抄课程表却是9月开学时的新课表,还未放暑假就已经新开学,不知道这样的超前意识是否能让学生有制作课程表的兴趣,更不用说学生从何处得到学习的动力。

2.情境导入中的元素有可比性吗

全文阅读

小学数学课堂总结浅析

一、课堂总结要有利于启迪思维,开发智力

课堂总结要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又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因此,课堂总结要注意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概括。在学习“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时,同学们理解了带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读写带分数,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数学学习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课堂总结,我们不能停留在基本目标上,应适时进行延伸拓展,不妨可问学生:1。上节课我们将分数分为真分数和假分数两类,那么,带分数属哪类分数?为什么?2。如何把带分数或整数化成假分数?

二、课堂总结要有利于学生的反思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先生提出“经验+反思=成功”。反思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是数学学习不可缺少的环节。在新课结束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反思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帮助学生掌握课堂总结的方法,丰富学习体验。例如:一次小数乘、除法计算综合练习课中,笔者收集了学生平时典型作业错题:①7。2+2。8×1。43,②32。05-2。05÷0。82,③17。6÷0。125÷8,④7。38÷3。6×2。8,⑤0。32×25,⑥0。23×89+2。3×1。1。教师根据学生独立练习中出错情况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总结反思出错原因(忽略运算顺序,演算马虎,算理不明,简算意识缺乏),然后自我修正,最后每位学生回头看演板情况,做了这堂“小数乘、除法计算综合练习课”的总结。

三、课堂总结要承前启后

华应龙老师曾经说过,“千金难买回头看!”这是对课堂总结艺术的一个概括。值得深思的是,“回头看”出从何处起?例如,“梯形的面积”教学之前,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三角形的面积”,探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利用的是割补法,探讨三角形的面积利用的是旋转、平移法,而在“梯形的面积”教学中,学生探讨了多种关于梯形面积的推导方法,有的把梯形分解成两个三角形,有的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从而得到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课堂总结时,我们不能只停留在“梯形的面积”这节课,应追索到前面所学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三角形的面积”的内容,同时还应考虑到后继学习“圆的面积”。问:(1)三种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有什么共同之处?(2)“梯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的推导,同学们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3)假如老师要同学们探讨“圆的面积”,你有什么想法?

四、课堂总结要擅于研究学生

有效的教学设计,从研究学生开始。研究学生就要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学习态度、习惯、思维特点)。根据儿童喜欢做游戏的心理特点,把游戏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结束新课。如在教学“质数和合数”时,可以设计“有序离教室”的结尾:教师宣布:快下课了,我们按座号的情况来下课,但一定要符合老师的要求分先后下课(每位学生手持自己的座位号)!学生顿时兴致倍增。1。老师:座号的因数只有2个的同学按顺序下课!学生:2、3、5、7、11、……的同学纷纷有序离开教室。2。老师:座号的因数至少3个的同学第二批有序退场!学生:4、6、8、9、10、……的同学纷纷有序离开教室。3。老师追问:“你怎么还不出去玩呢?”学生:我的因数只有一个,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老师:那你能给自然数分类吗?学生:非0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分):1,质数,合数。离开教室的同学,其实都在窗外关注教室里的一切。

全文阅读

自然互动 师生共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但在现实的教学中,我们很多教师为了自己的课堂生成,总是刻板地操作预设,一堂课看上去丰富多彩,但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热情并不高,课堂仍然是一潭死水,学生总被牵着鼻子在“圈套”里钻来钻去,导致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堂总是处于一种封闭的沉闷状态。如何才能走进自然的师生互动呢?下面就结合教学经历谈谈几点我的看法。

一、真实的情境导入点燃师生互动的火花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的开头,我们思想品德学科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创设学习情境,我们创设的情境一般分为两种:一是教师给出能深深打动学生的情境,二是让学生叙述他们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情境。前者创设的情境是发生在教师与学生间的,在传统思想品德教育中,是我们教师相对采用较多的一种。而后者是让学生根据教学内容,结合自己亲身的生活体验与经历,通过语言描述、小品表演、对话等形式来自我创设情境。这种真实的情境导入更能调动起学生互动的积极性。但我觉得,无论采取哪种情境,只要是真实的,就能调动起学生互动的积极性。例如,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父母赋予我们生命》这一课时,我让学生把自己小时候的照片和父母小时候的照片带过来,在课堂开始时,我进行投影,让学生自主进行观察和对比,发现我们和父母有很多相似之处,学生表现得很感兴趣也很积极,然后,我再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谈谈自己和父母有哪些行为和习惯上的相似之处,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更浓厚,在这样真实的情境下,再来一起探讨“为什么我们与父母之间有那么多相似之处?”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种通过导入问题并回答的课堂,将学生刚经历过的情境再现,学生在讨论有关问题时感觉到自己就是其中的一员,参与度和兴趣就更高了,通过相互交流也让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由此可见,教师创设的情境只有在真实中,其情境的作用才能被最大化,否则,只会走向为情境而情境的形式化。

二、可行的自主探究促进师生互动的高潮

现代教育不仅要求我们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给他们一种终身学习的技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其中,自主探究就是我们思想品德学科必备的能力训练点。我们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情,找到适合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以此来促就师生互动的高潮。例如,苏教版九年级全册《学会亲近社会》这一课时,我先给学生展示三种情境,并根据这三种情境设置四个自主探究的问题:“我们如何亲近社会?”“如何克服看客现象?”“不遵守社会公德有什么危害?”“青少年如何抵制不良诱惑?”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分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然后进行集体讨论,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收集学生提出的重点疑难问题,利用课本理论,针对这些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分析,恰当引入实例展开讲解,并对重难点和易混淆的内容进行疏通点拨。这样的探究活动自然、真实、可行,就会得到实实在在的教学效果。

三、自由的课堂总结结出师生互动的硕果

得出结论、内化知识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很多教师认为,既然问题已经探究出来了,有没有总结就无所谓了,或者有总结也是浮于形式。教师讲述课本知识点时,尽管条理清晰,结构完整,但是,学生只是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实际上,课堂总结既是给一堂课的教学画上完美的“句号”,也要让学生带着回味去期待下节课的到来。所以,自由的课堂总结能给学生一个真实的体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完《学会亲近社会》后,我让学生总结一下怎样才能亲近社会?学生相互讨论后,很快地积极举手,你一言我一语的,根据课本内容总结出,一要有亲社会的情感;二要有亲社会的行为;三要有亲社会的能力。这样,本课的目的也达到了,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也得到了升华。虽然课堂总结的时间比较短,也不可能叫每个学生来讲,但是,从学生的感知和理解上,加上教师的总结,这样的互动丰富了课堂内容的外延,提高了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一节优质的思想品德课一定是一节师生自然互动的课堂,无论是教学情境,或是自主探究活动,还是课堂总结。只有真实、自然的预设,才能达成有效的生成。

全文阅读

小学数学课堂总结的艺术

一、课堂总结要有利于启迪思维,开发智力

课堂总结要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又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因此,课堂总结要注意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概括.在学习“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时,同学们理解了带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读写带分数,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数学学习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课堂总结,我们不能停留在基本目标上,应适时进行延伸拓展,不妨可问学生:1.上节课我们将分数分为真分数和假分数两类,那么,带分数属哪类分数?为什么?2.如何把带分数或整数化成假分数?

二、课堂总结要有利于学生的反思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先生提出“经验+反思=成功”.反思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是数学学习不可缺少的环节.在新课结束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反思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帮助学生掌握课堂总结的方法,丰富学习体验.例如:一次小数乘、除法计算综合练习课中,笔者收集了学生平时典型作业错题:①7.2+2.8×1.43,②32.05-2.05÷0.82,③17.6÷0.125÷8,④7.38÷3.6×2.8,⑤0.32×25,⑥0.23×89+2.3×1.1.教师根据学生独立练习中出错情况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总结反思出错原因(忽略运算顺序,演算马虎,算理不明,简算意识缺乏),然后自我修正,最后每位学生回头看演板情况,做了这堂“小数乘、除法计算综合练习课”的总结.

三、课堂总结要承前启后

华应龙老师曾经说过,“千金难买回头看!”这是对课堂总结艺术的一个概括.值得深思的是,“回头看”出从何处起?例如,“梯形的面积”教学之前,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三角形的面积”,探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利用的是割补法,探讨三角形的面积利用的是旋转、平移法,而在“梯形的面积”教学中,学生探讨了多种关于梯形面积的推导方法,有的把梯形分解成两个三角形,有的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从而得到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课堂总结时,我们不能只停留在“梯形的面积”这节课,应追索到前面所学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三角形的面积”的内容,同时还应考虑到后继学习“圆的面积”.问:(1)三种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有什么共同之处?(2)“梯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的推导,同学们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3)假如老师要同学们探讨“圆的面积”,你有什么想法?

四、课堂总结要擅于研究学生

有效的教学设计,从研究学生开始.研究学生就要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学习态度、习惯、思维特点).根据儿童喜欢做游戏的心理特点,把游戏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结束新课.如在教学“质数和合数”时,可以设计“有序离教室”的结尾:教师宣布:快下课了,我们按座号的情况来下课,但一定要符合老师的要求分先后下课(每位学生手持自己的座位号)!学生顿时兴致倍增.1.老师:座号的因数只有2个的同学按顺序下课!学生:2、3、5、7、11、……的同学纷纷有序离开教室.2.老师:座号的因数至少3个的同学第二批有序退场!学生:4、6、8、9、10、……的同学纷纷有序离开教室.3.老师追问:“你怎么还不出去玩呢?”学生:我的因数只有一个,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老师:那你能给自然数分类吗?学生:非0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分):1,质数,合数.离开教室的同学,其实都在窗外关注教室里的一切.数学课堂总结的设计是一门艺术,我们要不断总结,不可草草收尾,应灵活多变,精心打理,让学生在课堂总结中收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效果.

全文阅读

让课堂总结韵味悠长

【摘要】课堂总结,是课堂教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起着梳理知识技能,回顾学习过程,反思学习方法,评价学习态度,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等多重作用。课堂总结应有不同的形式:对话式、概括式、问题式、游戏式、歌诀式,纷呈出课堂总结的精彩。一个好的课堂总结,犹如悠扬的乐曲,余音缭绕,韵味悠长。

【关键词】课堂总结;梳理;回顾;反思;评价

课堂总结,是课堂教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起着梳理知识技能,回顾学习过程,反思学习方法,评价学习态度,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等多重作用。明代文学家谢榛曾说: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如余。一堂课,就如一首乐曲,结尾犹如曲终时留下袅袅不尽的余音。然而,纵观目前的课堂小结,却总有一种千人一面的感觉。每至课尾,总能听到老师公式化的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孩子们公式化的回答:“我学到了……”,然后便是下课,没有创新,没有思考,没有个性,给人一种曲终人散的感觉。长此以往,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便随着下课铃声的响起而消失,让人堪忧。因此,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我们要精心设计课堂总结,使学生产生意犹未尽,韵味悠长的感觉,进而对数学学习产生一种积极热爱的美好情感。

一、真诚对话:说出你的收获

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至尾声,学生的注意力已处于疲劳状态,怎样激发学生自觉梳理知识、总结知识的兴趣,就成为教师要思考的主要问题。课堂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地方,更是滋养人性的殿堂。一节课下来,学生收获的不应仅仅是冰冷的知识,好奇、努力、坚持、交流、表达、合作、倾听和独立思考等非智力因素,都是学习过程中珍贵的品质,更应该受到教师的启发和关注。所以在课堂总结中应关注学生的三维。

此时,教师可组织师生展开真诚对话:“说说你这节课的学习感受。”“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你对你的伙伴学习表现满意吗?你想对他(她)说什么?”“你还有什么疑问?”对话的形式可以小组内进行,可以全班展开。在对话中,学生自觉总结梳理知识,形成技能;自觉反思学习过程,形成方法;自觉评价自己和伙伴,形成良好情感。在这个真诚对话中,学生不仅仅收获知识,更领悟方法、总经经验、体验收获的喜悦,感受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可以说,这样的总结内容丰富,扎实有效,它能使学生将本节课所学知识系统化、概括化, 又有利于促进学生自觉反思,形成能力。

二、提出问题:激活你的思维

问题是学习的向导,是探索的动力。一个富有思维含量的问题,就是一剂催化学生学习动力的良药。因此,在课尾总结时,让学生提问,给学生问题,就能又一次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达到一种课止思不止的效果。

全文阅读

写好课后反思,引领专业成长

摘 要: 课后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学的一种反省,一种自我监督、检查和提高,是对备课的再认识和再创造,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课后反思就是在上完一节课后对教案进行加工、调整、修改的过程,同时也是对教学实践进行回顾、总结的过程,还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对素质教育的重视,课后反思在优化课堂结构、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课后反思 专业成长 反思内容 反思案例

当前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育正在进行如火如荼的改革。教育改革强调教师对其教学实践的反思。课后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学的一种反省,一种自我监督、检查和提高,是对备课的再认识和再创造,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课后反思就是在上完一节课后对教案进行加工、调整、修改的过程,是对教学实践进行回顾、总结的过程,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对素质教育的重视,课后反思在优化课堂结构、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课后反思的功能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是教师与学生相互提高的过程。课后反思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后,对课堂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的反馈。它有以下几种功能:

1.课后反思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学过程不仅是教学生学习的过程,而且也是教师自己不断提高与自我完善的过程。通过写课后反思,透过学生的“学情”,教师既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又看到自己在教学上存在的不足。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迅速克服缺点,提高业务水平和教学质量,不断使自己走向成熟。我们要不断纠正、补充和完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在不懈的钻研中达到“常教常新”的境地。

2.课后反思可以实事求是地评价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因为学生重要的学习时间都在课堂上度过。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都能做到精心备课,认真组织课堂教学,而往往忽视课堂教学的“善后”工作,即书写课后反思。一堂课会有成功之处,也有不足之处。只有认真总结,才能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从而达到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3.课后反思可以更好地掌握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的接受情况: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接受知识能力方面是千差万别的。教师可以在课后课堂反馈、总结时进行记录,并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逐条分析,总结规律。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