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婚姻,在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

资产者把自己的妻子看作单纯的生产工具。他们听说生产工具将要公共使用,自然就不能不想到妇女也会遭到同样的命运。

马克思认为,男女之间的关系是最自然的,也是劳动分工最初的生理上的起因。直到部落时代后期为止,女性都是自由、自立,并且拥有相当权力的。当时,群婚是两性间的基本关系;儿童被认为是妇女的后代,这一体制被称为母权制。后来,配偶开始取代群婚,金属工具取代了石器。此时,妇女料理家务,男人出外打猎,驯养动物,并生产食物和工具。这种劳动分工导致剩余产品的出现,栽种食物、制造工具的男性被认为是这些剩余下来的土地、畜群和奴隶的所有者。父权制取代了母权制,从而能将这些新得到的财富传给后代。为了能够确定谁是自己的后代,男人将性忠诚确立为父权制家庭的关键因素。

婚姻关系史与阶级关系史是平行的。自从“女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以来,包括家庭在内的所有机制都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是为了迎合经济体制的需要而存在的。它们反映着从古代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都同时存在的阶级冲突和性别冲突。居于统治地位的男性就像他们支配着阶级关系那样支配着婚姻,使女性从事无报酬的家务劳动,并且作为完全依附于丈夫的繁育工具。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契约婚姻取代先前时代里的指定婚姻。资本主义经济市场中通行的个人之间的自愿契约原则也扩展到家庭的组成上。从原则上讲,爱是婚姻的基础,但只有无产阶级才能最充分地提供这种伙伴关系。在这个问题上,资产阶级主要是由经济上的考虑所推动的,就像他们在生活的其他所有方面一样。妇女为了财富而结婚,男人为了扩大他们将要传给他们的合法后代的财产而结婚。这种权衡利害的婚姻转变成“最粗鄙的”,并带来通奸。在婚姻以爱情为基础的地方,结果则只不过是“被叫做家庭幸福的极端枯燥无聊的夫妇同居罢了”。

资产阶级妇女比无产阶级妇女的处境好一些,至少就其社会地位、她们孩子的前途以及生活的舒适程度而言如此。这就使她们具有维护资本主义这一阶级利益,尽管她们的性别利益要求废除这种制度,因为私有财产是导致她们在父权制家庭中受压迫的根源。

无产阶级妇女则没有这种利益冲突。无论她们在什么地方,资本主义都在奴役她们,正如它奴役她们的丈夫和孩子一样。无产阶级婚姻能够以爱情为基础,因为这中间不存在获得或继承财富的问题。这种情况对工人阶级妇女带来新一种打击。作为工人,她们受到压迫,既从事生产劳动,又要繁育后代。她们外出做佣人以补贴家用,甚至还要承担料理家务和抚养孩子的全部责任。无产阶级家庭以这种方式产生下一代的工人。

作为历史运动的一部分,资本主义并不是完全消极的。它将女性也纳人工人队伍,这连同不断提高的技术水平为革命后的未来建立新的经济基础。革命最终将解放包括妇女在内的所有人,并建立起新的社会关系。一旦废除了私有财产,人们就不再需要在经济上依靠任何他人。合法继承人的问题不再存在,强制性的一夫一妻制也不再有必要。对孩子的抚养和教育成为一项公共职能,父权制家庭消失。妇女可以自由地加人性关系,包括婚姻,因为她们有了选择权。作为最自然的纽带是她们的动机,性别关系以平等和互惠为特征。

全文阅读

洪晃理财:从资产阶级到无产阶级

  存款不给利息的有木有,存款要收管理费的有木有,协议条款看不懂的有木有,自家风险很小客户收益极低风险极高的有木有,重销售轻投资的有木有,不保本赔死算你倒霉的有木有,亏光了本金倒欠银行几千万的有木有,资产阶级被理成无产阶级的有木有?

  不久前,洪晃发了一条微博――“德意志银行的私人理财是全世界最坏的服务,我快被他们给理成无产阶级了。”好友郑渊洁调侃她:那里是马克思的故乡,青睐无产阶级的地方。洪晃自我解嘲地回应:马克留人家那里了,我只有思。

  实际上,选择外资银行理财的名人远不止洪晃一个,她也不是亏得最多的,但却是唯一嚷嚷出来的。2011年7月,本刊专访洪晃,听她讲述她与外资理财产品的恩怨情仇……

香港保险,不像买保险,倒像是结婚,要么不娶你,娶了就一定负责到底。

选择外资银行理财,是因为洪晃对港资保险实在是印象太好。她当年打算买保险时,国内的保险市场乱得像一锅粥,所有的销售人员都宣称自家的产品最好、服务最优、理赔最快,除了自卖自夸外,更多的口舌用来把别的保险公司诋毁得一塌糊涂,仿佛全世界只有他们一家公司在把保险当做慈善事业在做,而别的公司则全都蝇营狗苟坑蒙拐骗。

这话让洪晃发自内心反感,她觉得需要踩低别人自抬身价的公司,自家也高明不到哪儿去。她想,如果能遇到一个不说别人坏话的保险公司,一定就选它。可惜,没有哪个销售员能够做到这一点。

后来听身边的朋友说可以买香港的保险,她让有经验的朋友传了份详细的保单打算参考一下,结果一看就心动了。

很多在内地不可保的项目,香港保险都可以保,比方男女原位癌、艾滋病等。而且,香港的终身寿险没有内地保险所谓的“免责条款”,它还有一个“不可争议”条款,明文规定保险公司不能宣布生效两年以上的寿险保单作废。这是一个双保险。

全文阅读

中产阶级该如何配置资产?

我们可以先给中产阶段这类群体画个像。作为中产阶级,他们大多年收入较高,可投资资产也较多。他们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喜欢追随投资热点;但是他们金融投资方式普遍相对单一,或者工作繁忙无暇投资,把钱放在银行里吃利息,难以抵消通胀带来的损失。有些人会热衷于将资金配置于房地产,而房地产投资,尽管从抵御通货膨胀的角度说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但是它的变现能力十分差。

对于年收入在50万-100万元的中产阶级家庭,我的建议是他们的家庭资产配置可以考虑分为两个层次,首先是要满足现阶段的支出需求,说白了就是要留够一些储备资金以供应对突发事件,一般来说需要为家庭预留出3-6个月的日常生活费用,并购买一些保障类的保险。其次是将家庭余下来的资金进行投资,追求相对高的收益,在通胀压力下确保资产的保值增值。

在风险保障配置方面,俗话讲“贫穷和富有只是一场疾病的距离”,这句话对于那些忽视保障、在财务规划中没有做好合理完备“防御体系”的人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警示。除现有社保外,要尽快对家庭的其他成员特别是收入主要贡献者,购置较充足的保障性商业补充保险,例如必要的意外险、重大疾病保险、医疗保障性保险等等。

保障问题解决后,就要注意投资了。投资需要根据自身家庭的状况为整个家庭进行规划,比如需要通盘考虑自己的养老、孩子的教育,或是短期内的购房计划等等。此外,还要结合家庭目前的储蓄存款和未来的结余资金,考虑如何分阶段地实现所有家庭规划。毕竟中产阶级大多处于职业生涯和理财需求的高峰期,这阶段的理财成果将直接关系到未来家庭财务状况。

需要注意的是,不少中产阶级的资产和收入状况优良,自认为有风险承受力,但没有足够的风险意识。然而,现在大家面对的是越来越复杂的市场,因此建议他们一定要量力而行,切勿孤注一掷,尽量避开风险过高的投资方式。

在具体的投资策略和风格上,建议应以长线投资为主,并尽可能地去选择一些稳健的理财产品。在注重安全性的前提下,可以对资产进行组合配置。再具体一点,投资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是投资理财中一个重要的原理。投资组合意在寻求投资绩效或安全,将各种不同性质、种类的资产加以组合,分散风险,如何配置则可依个人需求而定。把握好各类资产的配置比例,力求取得最佳组合效果,才是投资中的正道。

对于具有不同风险承受力和投资喜好的人,建议可关注四类理财品种:优质基金、投资性房产、银行理财产品、实物黄金等。

对一般中产家庭,我更具体的建议是做稳健型理财,例如拿出50%的资金稳守+25%的资金稳攻+25%的资金强攻,通过对投资份额的合理分配,起到分散风险的效果。50%稳守,可以储蓄、买货币基金、短期理财产品或国债等低风险的银行定息类资产;25%稳攻,可以购买一些低风险、稳健收益的理财产品,比如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债券型基金等稳健型金融产品;最后的25%强攻,可以购买一些高风险、高收益的理财产品,比如股票、可转债、指数型基金、股票型基金、QFII或QDII之类的。

全文阅读

中产阶级:理性保值 资产无忧

基本情况:

对于中产阶级的定义,不同的调查机构有着不同的标准,但无论用哪一种标准来衡量,孙先生都属于现今社会的中产阶级。

孙先生今年45岁,与朋友共同经营一家影视制作公司平均年收入80万,拥有住房两套,市值620万,私家车两部,奔驰280,及马自达MPV折旧后价值分别为62万和12万。银行存款200万,另有一些流动现金用于生意上的投入,孙先生除生意外不喜欢也没有时间打理其它投资。由于个人档案关系在以前的新疆地区国有企业,所以可享受社保及单位的补充报销同时没有任何商业保险。

孙太太以前和孙先生是同事,在先生下海后就内退随先生来京在家照顾女儿和先生的生活,女儿今年产20岁,在2007年去加拿大留学。

孙先生家庭每年固定支出如下:养房27800元,养车65600元,太太生活费6万元,孙先生生活费24万(含交际),由于女儿预计在外留学四年,前两年每年需花费20万,后两年每年10万即可。按此计算每年花费为593400元。

另由于公司近两年业务有些缩水,孙先生开始参与新的投资项目矿石开采,同时一直希望在女儿婚前为其存下一笔属于女儿自己的现金。

情况分析:

从以上状况看孙先生收入较高,年花费按现状看也较为合理,但也可看出每年负担及家庭责任较大:太太除每月1500元内退工资外没有任何收入;女儿刚刚到国外读书,短期内还不能独立,出国期间除固定花费外也许还会发生一些未知的花费,生活各项固定年支出也是一笔不小的花销。

全文阅读

近代早期资产阶级经济伦理透析

论文摘要:中国近代早期资产阶级经济伦理思想的核心是重商,其中以王韬、马建忠、薛福成、郑观应等为主要代表,他们的经济伦理观反映了要求发展工商业和倡导富国利民以抵御外侮的进步思想。中国近代早期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在承继中国传统经济伦理观的基础上,还立足于近代中国国情,建构起具有中国近代社会转型时期特点的经济伦理思想,有着突出的历史贡献。

论文关键词:早期资产阶级经济伦理;理论贡献;思想渊源;价值评判

一、中国近代早期资产阶级经济伦理的理论贡献

(一)在义利观上,主张“工商厚民论”,为近代实业建设寻找伦理精神支持

中国近代早期资产阶级主张“恃商为国本”,倡导要采用机器大生产来发展中国的工商业。由于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历来都是重农轻商,社会经济主导产业是农业和少数手工业作坊。封建统治阶级坚持认为,采用机器生产必然会给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带来强烈冲击,结果会使得农民和手工业者失业。因此,他们仇视和抵制机器生产,提出“机器夺民生计论”,使得中国早期资产阶级发展工商业的主张受到坚强的反抗。

针对这一论断,近代早期资产阶级代表薛福成提出“机器殖财养民说”予以驳斥,认为采用机器生产并不违背以民为本,而是能更好地保障民众的利益,强调指出“人力不能造者,机器能造之;十人百人之力所仅能造者,一人之力能造之。夫以一人兼百人之工,则所成之物必多矣”这样生产成本就能降低,销售价格低廉,产品竞争力就强,则“四方必争购之矣”。从此商务殷盛,民生富厚,国势勃兴。另一代表人物陈炽认为,西方各国制出各种机器后,“推之于农,推之于矿,推之于工,推之于商,而民用丰饶,国亦大富。’他实际上是从发展机器工业生产的重要意义与作用的角度,强调发展工商业是养民之道。

(二)在财富观上,鼓吹“重商富国论”,提出了农工矿商并重的新型生产伦理

为使中国走上工商立国的近代经济发展道路,早期资产阶级认为首先必须改变传统的“商为四民之殿”的观念,鼓吹工商富国,主张国家要出台“重商、富商、恤商”措施。针对当时仍死抱“重农抑商”信条不放的顽固分子,王韬进行了驳斥,他说:“今日而欲办天下事,必自欧洲始,以欧洲诸大国为富强之纲领,制作之枢纽。认为只有学习西方的富强之道·,即“兵力、商力二者并用,则方无意外之虞”。不仅如此,王韬还反对洋务派对商业的垄断,竭力主张“官办不如商办”,允许“民间自立公司”,“不使官吏得掣其肘”。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等人也对抑商论进行了猛烈抨击。其中,最具影响的是郑观应,他对封建“重农抑商”政策的批判最为尖锐,认为如今的时势不同,“在古寓兵于农,今则寓兵于商”,要想达到抵制西方侵略、实现自强的目的,就只有振兴自己的商务。

全文阅读

中产阶级怎么做海外投资?

首先我认为需要考虑为什么把钱投到海外去。海外是否存在诱人的投资机会?如果没有很好的投资机会,投资到海外的意义何在?

对于一般的中产阶级来说,投资海外的第一个选择是买国内银行的理财产品。很多国内银行都有理财产品投向在境外发行的中国企业债券。由于国外机构对中国企业了解不深等因素,不少国内AA+级别的企业债券,在国外被评为垃圾债,利率高达8%。

另一种方法是购买一些保险公司的境外相关理财产品,很多保险公司会在国外购买地产等资产。

还有一个选择是购买QDII基金产品,这类基金会投资境外资本市场的股票、债券等。选择基金的时候,最重要的是选择好的基金经理,看看他过去的表现如何,是什么样的投资风格。

以上说的,事实上就是间接投资的方法。

再说直接投资。如果你能在香港开户,那么就可以购买全世界的股票基金。但我认为国内95%的老百姓不具备投资股票的专业技能,像美国等成熟的股票市场中,有75%为职业投资者。国内投资者如果希望获得海外股票市场的收益,那么更为适合的一个选择是购买指数基金。

至于债券市场,目前来说美国进入了加息周期,其他国家多数都是利率极低,而诸如欧洲的意大利、西班牙等被称为“猪国”,经济问题严重,债券风险很高。总的来说,债券市场并没有很好的投资价值。

很多人比较感兴趣的领域是房地产。一个选择是购买REITs(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它在过去两三年的收益率在10%左右,前提是要能在香港开户。另一个选择是在海外购买房产。

全文阅读

关于革命青年如何对待资产阶级家庭的问题

我是一个资产阶级家庭出身的青年,最近学习了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后,知道我们的国家在过渡时期要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要对私营工商业(包括我的家庭)、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现在我感到很苦闷,不知如何根据总路践的精神去对待自己的家庭:和家庭割断联系呢,还是继续和他们生活下去呢?能不能再用他们的钱,再与他们通信?编辑同志,请给我一个答覆。

上海读者 周家训

周家训同志:

我们觉得在过渡时期,出身资产阶级家庭的革命青年,要为实现国家总路践很好地发挥作用,正确认识这个问题,的确是很重要的。

在学路线中间,我们已经知道,在过渡时期,国家对待资本主义工商业是采取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也就是说我们要利用资本主义工商业其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积极作用,限制其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作用,并且要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道路逐步把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的经济。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这样的政策,是完全符合国家人民的最大利益的。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一件极其复杂的工作,是充满着矛盾和斗争的。资产阶级家庭出身的革命青年要在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历史任务中,发挥积极的作用。首先,就要与资产阶级划清思想界限。应该知道,按照国家过渡时期总路线所昭示我们的,我们的国家一定要走社会主义的道路,决不可能走资本主义道路。一个珍惜自己前途的青年,就不应该再想去当资产阶级当中的一分子,决不应该再恋恋于资产阶级的生活。青年前途是最远大的,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应该走在历史发展的最前列,代表社会新生的一面,坚决站到先进的工人阶级立场上,积极去为实现社会主义而斗争。应该努力培养自己具有勤劳朴素集体主义的品质,克服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如果自己不这样作,还打算去作一个不劳而获的资本家,贪图资产阶级的享乐寄生生活,或者企图维护资产阶级家庭的狭小利益,而不惜违反国家的政策,这是十分错误的态度。在对待资产阶级家庭的态度上,就要牢牢掌握国家的政策,要耐心地说服教育他们遵守政府法令,搞好经营管理,如果发现他们有偷税漏税、投机倒把、破坏国家市场管理、或偷工减料、拉拢职工对抗政府等等行为时,就不能不闻不问,而应该进行斗争揭发,帮助人民政府给予必要的批评和斗争。同时,更应该好好教育家庭搞好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事业;教育他们按照企业利润合理分配的原则取得自己份内的利润;并教育他们接受改造,根据国家的需要,向国家资本主义的光明大道发展。这样做,就是站稳了正确的立场,也就符合和有利于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所采取的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

由此可见,在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中,如果我们为了“站稳正确的立场”,而和资产阶级家庭一刀两断,连一封信也不寄,这还只是一种消极的态度,这是不必要的。

有些青年怕接触了资产阶级家庭,会受到资产阶级家庭的影响,其实主要是能否从思想上和资产阶级划清界限的问题,能否随时提高警惕的问题,而不是接触不接触的问题。人总不能永远处在与外界毫无接触的“纯洁”环境里,假使自己不能把思想界限划清,那即使与自己家庭毫无接触,也还是难以避免从别的方面受到坏影响的。

全文阅读

十九世纪中、德、俄资产阶级改革的成败探析

【摘 要】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朝统治者以及当时的资产阶级都采取一系列救亡图存的措施,但均以失败告终,而与中国同样有着深厚封建传统的德、俄两国却通过资产阶级改革的方式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这对当时的中国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德国;俄国;资产阶级改革

中图分类号:K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6-180-01

白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起,欧洲各国陆续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但方式各不相同,如英法采取资产阶级革命的方式、美国通过独立战争的方式,而通过资产阶级改革由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其成功之举当推俄国的农奴制改革和德国的资产阶级改革。在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国内危机慎重,清朝统治者以及当时的资产阶级都采取一系列救亡图存的措施,如洋务运动、戊戌维新等等,最终均以失败告终。

一、废除农奴制,瓦解封建生产关系

废除农奴制是德、俄两国进行资产阶级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1807年,普鲁士首相施泰因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1807年颁布了《关于放宽土地占有的条件限制和白由使用地产以及农村居民的人身关系的敕令》(即“十月敕令”)。规定废除了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获得人身白由。1808年,施泰因又颁布了补充法令,禁止容克随意吞并农民土地,以废除农奴制为中心的内容的农业改革初见成效,农奴制的废除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扫清了道路。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暴露了俄国的落后,1861国王亚历山大二世从改革农奴制入手,对腐朽落后的俄国进行了一场白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使农奴获得人身白由的同时还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份地需要缴纳远远高于实际地价的赎金。改革解放了大批农民,他们成为白由雇工,促使了工业生产显著增长,封建农奴制经济由此走向了崩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封建经济基础的瓦解为封建专制体制的崩塌撕开了缺口。然而清政府的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等自救改革并没有触及封建经济基础,这注定了改革的失败。

全文阅读

穿花衣服是不是资产阶级思想?(答读者问)

董凌是一个青年团员。她性情爽朗,作风朴实,同志们爱跟她在一起。刚一到我们机关,有人曾担心她不能做复杂的统计工作,但是她工作踏实肯钻,很快熟悉了业务。她也很注意自己思想意识的锻练,比如她看到报上介绍英维模范人物时,就细心地体会、学习模范人物的思想品质和工作经验。贯彻到自己的行动中去。因此二年多以来,她不但工作上没有出差错,而且掌握业务比他们科里新来的几个同志都快。不仅工作如此。她的理论和业务学习经常抓得紧。机关举行了几次理论学习试验,她的成绩都很好,还受到领导上的表扬。还应该指出的就是一年多来,董凌同志没有因为工作闹过问题,也没有计较过个人的物质待遇,而且生活作风还是朴素的,我们一直都认为她的思想比较纯洁,是一个好同志。

最近我发觉她的情绪有些不正常,我问她后才知道,原来有一件事使她苦恼:前不久她穿上一件花衣服,两条小辫上还扎了彩丝带,她父亲从乡下来看她时,他们又一道上馆子吃了两顿饭,这样,有同志就把这些事连起来。批评这是资产阶级思想。

编辑同志:这种事情究竟是否是资产阶级思想的表现,请你们帮助分析。

广东读者 徐有英

有英同志:

你来信要我们帮助分析:董凌同志穿花衣服,扎辫子,偶而到馆子吃几顿饭算不算资产阶级思想。从董凌同志一贯的表现看来,可以用简单的话来回答,那就是:“不是。”

我们知道,每个人的个性和爱好是各有不同的。只要这种爱好不违反集体利益,无关乎一个人的思想品质,就应该受到尊重。在旧社会,劳动人民时时刻刻在饥饿线上挣扎,当然是谈不上什么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爱好。新社会改变了远种状态,使人们愈来愈有条件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爱好。人们的个性和爱好也表现在生活方面的一些具体事情上。例如穿衣服的爱好各有不同,头发的式样各人选择的也不同,在这些事情上是无须划一,无须“标准化”起来的。

从来信中,我们可以看出,你周围的某些青年朋友看事物有表面性和片面性的毛病。这就是说,他们评论董凌这个同志的思想时,不是全面地从董凌的工作、学习与生活等主要的情况着眼。我们看一个人的思想进步与否,首先应该看他工作、学习的表现如何,对国家和党的态度如何,对集体关心与否……。而在看生活问题时主要标准是他违反公共生活规则、违道德没有,如果没有,那也就是说生活是正常的。如董凌同志穿衣服就是这种情况。要是单从表面看事物,那是很容易上当的。例如,目前资本家就有人穿蓝布制服,他们不穿花衣服,难道能说他们没有资产阶级思想了吗?这当然很荒谬可笑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评判某个同志有无资产阶级思想不要单从穿花衣服之类事情上去判断。

全文阅读

新兴资产阶级叛逆者对上帝的反抗与归顺

作者简介:孙嘉慈(1992―),女,汉族,山东省济南市人,学生,单位: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

摘要:丹尼尔・笛福笔下的鲁滨孙作为资产阶级的代言人,向往新鲜刺激的生活,试图通过海外贸易积累资本,冲破封建束缚,得到个性解放。然而在英国这样一个传统基督国家中,鲁滨孙又受到来自社会和家庭方方面面的影响,在父辈普遍信奉上帝的氛围里成长。传统和现实使他的内心形成了一种冲突,鲁滨孙对上帝的归顺是一种变相的归顺,上帝是为他服务,是资产阶级思想和宗教思想的一种叠加。

关键词:鲁滨孙漂流记 新兴资产阶级 基督教思想

十七世纪的英国,生活在中产阶级家庭的鲁滨孙,不满足于父母为他准备好的安逸生活,内心一直有冒险的冲动。父亲利用上帝来压制他,而他却不以为意,想要用自己的行动改变命运。无形的专制压制和鲁滨孙对自由的向往水火不容,鲁滨孙拒绝束缚,决然离开家乡,踏上海外航行的道路。然而在航行遇险,鲁滨孙被困在荒岛上无法返回时,外界的物质困难和内在的心灵煎熬让他动摇,他开始信仰上帝,并祈祷上帝使他获得好运。本文主要整体梳理鲁滨孙从不相信上帝到信奉上帝的心理历程,分析鲁滨孙在早期生活中对基督思想的反抗和遇难后对基督教的归顺,探究新兴资产阶级与基督思想的关系。

一、 早期生活中鲁滨孙对上帝的反抗

鲁滨孙生活在基督文化的大背景之下,无时无刻不受着基督教潜移默化的影响。当社会上大部分人都信奉上帝时,不相信上帝能力的人就会被视作“异端”。但叛逆的鲁滨孙,作为处于时代变革中的新兴资产阶级的一员,自己在内心中却是对上帝存有怀疑的,即使在无孔不入的基督教影响下,被迫信奉,那种信仰也未必是虔诚的,相反,很可能是随时会崩塌的。小说前面的部分,对于上帝的描述更多集中在鲁滨孙父亲那里。父亲一再用上帝来阻止他的行为。当鲁滨孙的父亲告诫他,如果他坚持到海外去冒险,上帝一定不会保佑他的时候,鲁滨孙不以为然。他与一些和他一样不信奉上帝的人混在一起,小时候在父亲那里接受的传统思想早已消失。由此看出了鲁滨孙父亲对上帝的信仰以及鲁滨孙对上帝的忽视。即使前几次出海遇险,经历了被俘虏的磨难之后,他依旧不相信上帝的万能。被俘虏后从摩尔人手里死里逃生,又在巴西拥有了庄园,本可以定居下来有稳定的收入,鲁滨孙再次选择了航海以扩充自己的事业。“这么多年以来,不记得曾经有一次想到上帝,或者反省一下自己的行为。”“在危难中间不知道畏惧上帝,遇救的时候也不知道感谢上帝。”[1]

鲁滨孙性格中对于传统的反叛,有着强烈的社会因素。他出生于一六三二年,此时的英国正处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时期,海外贸易空前发达,新的工商业城市不断兴起。鲁滨孙是新生人物的代表,他的思想和行为无一不表现着新的生产力与新生产关系下的新兴资产阶级的典型形象。马克思曾评价说:“他一方面是封建社会诸形态解体下的产物;另一方面他又是十六世纪以来新发展的生产力的产物。”[2]深藏在鲁滨孙内心的那一种,不断将他引向冒险的神秘力量,实际上是开辟世界,占有世界的欲望。这恰好是社会发展到新的阶段、不甘于守成的新兴资产阶级意识的体现。鲁滨孙的父母与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们对新兴资产阶级的冒进嗤之以鼻,固执地认为“那些到海外去冒险,去创业,去以非常的事业显身扬名的人,一般都是穷无立锥之地的人,再不然就是富于野心和资财的人。”[3]然而父亲口中“上帝诅咒”的警告在欲望面前显得微不足道。此时他反抗上帝的表象背后,是对封建思想的宣战。鲁滨孙拒绝像父辈一样平庸的生活,拒绝接受万能的上帝为每个人安排好的命运,而是企图以全新的人力征服世界。

二、 遇难后鲁滨孙对上帝的变相归顺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