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助残扶贫工作总结

助残扶贫工作总结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立足欠发达地区实际 努力实践“三个代表”推进残疾人扶贫攻坚

xx县地处浙西南山区,地域面积1400多平方公里,设5个镇15个乡,全县总人口22.3万人,是个传统的农业山区县,全省欠发达地区县之一,我县共有残疾人12300名,占全县总人口的5%多,以全县贫困残疾人的调查为依据,当年共有贫困残疾人2950名,占全县贫困人口总数的46%。现将我县扶贫工作做法总结汇报。

一、基础扎实,措施到位。

近几年来,我县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十分重视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依靠政府、动员社会,形成合力,采取各种措施开展残疾人扶贫开发。特别是1998年以来,在县级残联牵头组织下,进一步加大了残疾人扶贫解困的力度。一是县人民政府专门制订了《xx县残疾人扶贫攻坚计划》实施方案、修订出台了《残疾人优惠政策》,县扶贫办制订具体扶持残疾人的措施。二是县乡(镇)两级残联都成立了残疾人服务总社和残疾人服务分社,开展了三次全县性的贫困残疾人情况调查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调查。做到贫困残疾人口有依据,扶贫工作有人抓,组织有保障。三是为筹措扶贫基金,1998年县委办政府办联合发文件号召全县干部职工向“残疾人扶贫解困基金捐一天工资,献一份爱心“筹集了部分扶贫基金;落实了中央康复扶贫贷款和地方配套资金,累计68.7万元,为扶持残疾人打下了基础。四是各有关部门各负其责为残疾人扶贫解困形式合力。民政部门做好救济、低保等;工商部门为个体就业经营户减免费用,方便摊位;妇联开展贫困残疾儿童妇女专项救助;团委建立志愿者助残联络站帮助困难残疾人等等。使整个扶贫解困工作措施到位,氛围良好,基础扎实。

二、根据山区特点,走出扶贫之路。

科技扶贫,脱贫有路——县残联、科协、农业局等单位每年都要为残疾人举办3—4期科技培训班,传授科学种养技术和其它方面的技术,使残疾人得到信息,掌握一技之长,走上脱贫致富路。培训内容,农村以农业开发种养业为主,如种香菇、名茶、干水果培育管理、蔬菜类、养殖技术等;城镇残疾人以电器维修、缝纫、理发业和工艺品加工等为主要内容。三年累计为1000多名残疾人培训,部分残疾人通过培训后掌握技术已经走向小康路。

劳务输出,走出山门——我县是个山区县,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差,农村劳动力相对剩余,残疾人就业门路不宽,创办福利企业规模小经济效益也不好,针对这种情况,根据实际我们走劳务输出之路。几年来,连续向绍兴、宁波、富阳、温州、乐清等地输送残疾人9批(次),300多名残疾人在外就业。这部分残疾人在发达地区就业不但收入甚高,还能够享受养老保险等福利待遇。为解决残疾人劳动力就业需求矛盾,我们做了大量的调查,深入到乡村走家串户,建立了“残疾人就业档案”、还在城镇建立了“就业信息服务站”专门为残疾人劳动就业提供信息和方便。得到广大残疾人的赞扬。在劳务输出以后,我们还及时做好跟踪服务工作,协助有关单位为在企业劳动的残疾职工解决劳动纠纷、工伤事故、维护其合法权益等方面出力。同时还经常到企业进行电视跟踪采访宣传,使企业满意、职工满意。

扶贫基地,以点带面——以县级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所和残疾人扶贫服务社为基础开展农村种养业扶贫开发。我们在抓好面上残疾人种养业项目扶持的同时注重抓好扶贫基地建设,以点带面,辐射带动更多人走上致富路。累计落实扶贫资金68.7万元,其中:中央康复扶贫贷款30万元,县扶贫基金15万元。分别扶持到农村贫困残疾人和扶贫基地点上。建立扶贫基地3个,其中:以残疾人杨裕宗为代表的养殖基地,养猪年出栏商品猪500多头,养鱼60亩(水面积)、养獭兔1000多只,还搞山地开发水果,生态种养,带动6名本地残疾人致富,县服务社扶持2.5万元;以残疾人李建新为代表的新开发养田鲤鱼、罗飞鱼20亩(水面)、养鸡2万多只、鸭2000多只,还有加工饲料等配套项目,带领6名残疾人脱贫致富,县服务社给予扶持1.85万元;以黄卫亮残疾人为代表的养甲鱼、养猪基地项目,带领5名残疾人脱贫致富。通过基地养殖业的开发扶贫,农村一些残疾人也纷纷开始搞个体家庭种养业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

县残联和扶贫服务社积极做好技术指导,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工作,经常深入到田头、山上和基地,发现问题及时帮助解决。如今年四月我们到了三都乡酉田村残疾人叶木生的桃子基地,当了解到他无资金买化肥时,当即送500元资金,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由于县残联的大力扶持,残疾人叶木生的水果基地开发规模越来越大,已初见经济效益。

全文阅读

立足欠发达地区实际努力实践“三个代表”推进残疾人扶贫攻坚

立足欠发达地区实际努力实践“三个代表”推进残疾人扶贫攻坚

__县地处浙西南山区,地域面积1400多平方公里,设5个镇15个乡,全县总人口22.3万人,是个传统的农业山区县,全省欠发达地区县之一,我县共有残疾人12300名,占全县总人口的5多,以全县贫困残疾人的调查为依据,当年共有贫困残疾人2950名,占全县贫困人口总数的46。现将我县扶贫工作做法总结汇报。

一、基础扎实,措施到位。

近几年来,我县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十分重视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依靠政府、动员社会,形成合力,采取各种措施开展残疾人扶贫开发。特别是1998年以来,在县级残联牵头组织下,进一步加大了残疾人扶贫解困的力度。一是县人民政府专门制订了《__县残疾人扶贫攻坚计划》实施方案、修订出台了《残疾人优惠政策》,县扶贫办制订具体扶持残疾人的措施。二是县乡(镇)两级残联都成立了残疾人服务总社和残疾人服务分社,开展了三次全县性的贫困残疾人情况调查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调查。做到贫困残疾人口有依据,扶贫工作有人抓,组织有保障。三是为筹措扶贫基金,1998年县委办政府办联合发文件号召全县干部职工向“残疾人扶贫解困基金捐一天工资,献一份爱心“筹集了部分扶贫基金;落实了中央康复扶贫贷款和地方配套资金,累计68.7万元,为扶持残疾人打下了基础。四是各有关部门各负其责为残疾人扶贫解困形式合力。民政部门做好救济、低保等;工商部门为个体就业经营户减免费用,方便摊位;妇联开展贫困残疾儿童妇女专项救助;团委建立志愿者助残联络站帮助困难残疾人等等。使整个扶贫解困工作措施到位,氛围良好,基础扎实。

二、根据山区特点,走出扶贫之路。

科技扶贫,脱贫有路——县残联、科协、农业局等单位每年都要为残疾人举办3—4期科技培训班,传授科学种养技术和其它方面的技术,使残疾人得到信息,掌握一技之长,走上脱贫致富路。培训内容,农村以农业开发种养业为主,如种香菇、名茶、干水果培育管理、蔬菜类、养殖技术等;城镇残疾人以电器维修、缝纫、理发业和工艺品加工等为主要内容。三年累计为1000多名残疾人培训,部分残疾人通过培训后掌握技术已经走向小康路。

劳务输出,走出山门——我县是个山区县,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差,农村劳动力相对剩余,残疾人就业门路不宽,创办福利企业规模小经济效益也不好,针对这种情况,根据实际我们走劳务输出之路。几年来,连续向绍兴、宁波、富阳、温州、乐清等地输送残疾人9批(次),300多名残疾人在外就业。这部分残疾人在发达地区就业不但收入甚高,还能够享受养老保险等福利待遇。为解决残疾人劳动力就业需求矛盾,我们做了大量的调查,深入到乡村走家串户,建立了“残疾人就业档案”、还在城镇建立了“就业信息服务站”专门为残疾人劳动就业提供信息和方便。得到广大残疾人的赞扬。在劳务输出以后,我们还及时做好跟踪服务工作,协助有关单位为在企业劳动的残疾职工解决劳动纠纷、工伤事故、维护其合法权益等方面出力。同时还经常到企业进行电视跟踪采访宣传,使企业满意、职工满意。

扶贫基地,以点带面——以县级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所和残疾人扶贫服务社为基础开展农村种养业扶贫开发。我们在抓好面上残疾人种养业项目扶持的同时注重抓好扶贫基地建设,以点带面,辐射带动更多人走上致富路。累计落实扶贫资金68.7万元,其中:中央康复扶贫贷款30万元,县扶贫基金15万元。分别扶持到农村贫困残疾人和扶贫基地点上。建立扶贫基地3个,其中:以残疾人杨裕宗为代表的养殖基地,养猪年出栏商品猪500多头,养鱼60亩(水面积)、养獭兔1000多只,还搞山地开发水果,生态种养,带动6名本地残疾人致富,县服务社扶持2.5万元;以残疾人李建新为代表的新开发养田鲤鱼、罗飞鱼20亩(水面)、养鸡2万多只、鸭20__多只,还有加工饲料等配套项目,带领6名残疾人脱贫致富,县服务社给予扶持1.85万元;以黄卫亮残疾人为代表的养甲鱼、养猪基地项目,带领5名残疾人脱贫致富。通过基地养殖业的开发扶贫,农村一些残疾人也纷纷开始搞个体家庭种养业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

全文阅读

立足欠发达地区实际 努力实践三个代表推进残疾人扶贫攻坚

xx县地处浙西南山区,地域面积1400多平方公里,设5个镇15个乡,全县总人口22.3万人,是个传统的农业山区县,全省欠发达地区县之一,我县共有残疾人12300名,占全县总人口的5%多,以全县贫困残疾人的调查为依据,当年共有贫困残疾人2950名,占全县贫困人口总数的46%。现将我县扶贫工作做法总结汇报。

一、基础扎实,措施到位。

近几年来,我县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十分重视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依靠政府、动员社会,形成合力,采取各种措施开展残疾人扶贫开发。特别是1998年以来,在县级残联牵头组织下,进一步加大了残疾人扶贫解困的力度。一是县人民政府专门制订了《xx县残疾人扶贫攻坚计划》实施方案、修订出台了《残疾人优惠政策》,县扶贫办制订具体扶持残疾人的措施。二是县乡(镇)两级残联都成立了残疾人服务总社和残疾人服务分社,开展了三次全县性的贫困残疾人情况调查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调查。做到贫困残疾人口有依据,扶贫工作有人抓,组织有保障。三是为筹措扶贫基金,1998年县委办政府办联合发文件号召全县干部职工向“残疾人扶贫解困基金捐一天工资,献一份爱心“筹集了部分扶贫基金;落实了中央康复扶贫贷款和地方配套资金,累计68.7万元,为扶持残疾人打下了基础。四是各有关部门各负其责为残疾人扶贫解困形式合力。民政部门做好救济、低保等;工商部门为个体就业经营户减免费用,方便摊位;妇联开展贫困残疾儿童妇女专项救助;团委建立志愿者助残联络站帮助困难残疾人等等。使整个扶贫解困工作措施到位,氛围良好,基础扎实。

二、根据山区特点,走出扶贫之路。

科技扶贫,脱贫有路——县残联、科协、农业局等单位每年都要为残疾人举办3—4期科技培训班,传授科学种养技术和其它方面的技术,使残疾人得到信息,掌握一技之长,走上脱贫致富路。培训内容,农村以农业开发种养业为主,如种香菇、名茶、干水果培育管理、蔬菜类、养殖技术等;城镇残疾人以电器维修、缝纫、理发业和工艺品加工等为主要内容。三年累计为1000多名残疾人培训,部分残疾人通过培训后掌握技术已经走向小康路。

劳务输出,走出山门——我县是个山区县,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差,农村劳动力相对剩余,残疾人就业门路不宽,创办福利企业规模小经济效益也不好,针对这种情况,根据实际我们走劳务输出之路。几年来,连续向绍兴、宁波、富阳、温州、乐清等地输送残疾人9批(次),300多名残疾人在外就业。这部分残疾人在发达地区就业不但收入甚高,还能够享受养老保险等福利待遇。为解决残疾人劳动力就业需求矛盾,我们做了大量的调查,深入到乡村走家串户,建立了“残疾人就业档案”、还在城镇建立了“就业信息服务站”专门为残疾人劳动就业提供信息和方便。得到广大残疾人的赞扬。在劳务输出以后,我们还及时做好跟踪服务工作,协助有关单位为在企业劳动的残疾职工解决劳动纠纷、工伤事故、维护其合法权益等方面出力。同时还经常到企业进行电视跟踪采访宣传,使企业满意、职工满意。

扶贫基地,以点带面——以县级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所和残疾人扶贫服务社为基础开展农村种养业扶贫开发。我们在抓好面上残疾人种养业项目扶持的同时注重抓好扶贫基地建设,以点带面,辐射带动更多人走上致富路。累计落实扶贫资金68.7万元,其中:中央康复扶贫贷款30万元,县扶贫基金15万元。分别扶持到农村贫困残疾人和扶贫基地点上。建立扶贫基地3个,其中:以残疾人杨裕宗为代表的养殖基地,养猪年出栏商品猪500多头,养鱼60亩(水面积)、养獭兔1000多只,还搞山地开发水果,生态种养,带动6名本地残疾人致富,县服务社扶持2.5万元;以残疾人李建新为代表的新开发养田鲤鱼、罗飞鱼20亩(水面)、养鸡2万多只、鸭2000多只,还有加工饲料等配套项目,带领6名残疾人脱贫致富,县服务社给予扶持1.85万元;以黄卫亮残疾人为代表的养甲鱼、养猪基地项目,带领5名残疾人脱贫致富。通过基地养殖业的开发扶贫,农村一些残疾人也纷纷开始搞个体家庭种养业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

县残联和扶贫服务社积极做好技术指导,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工作,经常深入到田头、山上和基地,发现问题及时帮助解决。如今年四月我们到了三都乡酉田村残疾人叶木生的桃子基地,当了解到他无资金买化肥时,当即送500元资金,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由于县残联的大力扶持,残疾人叶木生的水果基地开发规模越来越大,已初见经济效益。

全文阅读

扶贫助残 传承美德

五年来,太白县扶贫办始终坚持“把握三个重点,建立一个机制”(即:以农村残疾人为重点,识别贫困人口;以改善残疾人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落实扶贫开发措施;以残疾人家庭增收脱贫为重点,建立残疾人扶贫工作长效机制),以残疾人扶贫统揽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全局,先后投入帮扶资金967.7万元,坚持不懈地开展扶贫助残活动,帮扶残疾人1304人(次),把党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促进全县扶贫开发工作掀起了新高潮。太白县扶贫办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残疾人扶贫事业,在广大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连续五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并多次受到省市表彰奖励。

一、以“四个到位”为统领,安排部署残疾人扶贫工作

太白县扶贫办以残疾人扶贫统揽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全局,以“四个到位”安排部署全县残疾人扶贫工作。一是组织领导到位。县委、县政府以县扶贫办和县残联为重要成员单位,成立了太白县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了分管领导,明确了工作任务,夯实了工作责任。二是贫困瞄准到位。2012年,太白县扶贫办将“因残致贫”作为致贫因素之一,在全县开展了贫困人口识别工作,经过逐户调查摸底、村民评议、张檄公示,全县识别贫困残疾人1062户1195人,占全县农村残疾人总数1651人的72%,是全县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对象。三是规划引领到位。太白县扶贫办把居住在高寒偏远地区、单庄独户、危房及土坯房的残疾户纳入移民搬迁补助规划,编制了《秦岭北麓移民搬迁规划》,做到一次规划,逐年实施。县扶贫办与残联通过深入调研,把残疾人“农家乐”、残疾人生活补助、残疾人托养中心3个项目纳入《秦巴山片区太白县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规划总投资428.64万元,为全县残疾人扶贫提供了项目支撑。四是安排部署到位。太白县扶贫办在移民搬迁、“三无户”建房、社会扶贫、贴息贷款、互助资金借款、大学生助学等项目安排和实施中,对残疾人给予大力倾斜,重点帮扶,帮助贫困残疾人度过难关。

二、以“五个倾斜”为抓手,落实残疾人扶贫任务

太白县扶贫办始终以“五个倾斜”为抓手,多管齐下,强力推进残疾人扶贫工作。一是在移民搬迁中给予倾斜。5年共兑现到户扶贫资金93万元,扶持47户残疾人实施了移民搬迁,新建房屋25座、进城购房22套,为残疾人的生存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咀头镇沪家塬村三组一级残疾人付玉花,2013年享受扶贫补助2.76万元,在县城“水岸花城”小区购买1套110平方米住房,全家7人从此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二是在“三无户”建房中给予倾斜。3年共兑现到户补助资金65万元,帮助29户残疾人建成新房,告别住房困难。2012年7月18日,太白县扶贫办主任严天录与县残联理事长颉德虎带队走访群众,看到鹦鸽镇鹦鸽街村一组村民李明明与老母亲(聋哑人)仅住半间危房,日子过得十分艰难时现场办公,把扶贫搬迁、“三无户”建房、危房改造及残疾人建房补助政策叠加,补助4.8万元,委托村委会代建2间40平方米新房,从此李明明及母亲住上了明亮的新房,过上了新的生活。三是在社会扶贫中给予倾斜。太白县扶贫办在发挥自身优势,开展扶贫助残的基础上,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开展残疾人扶贫工作。航天集团公司2009年捐赠2万元,资助咀头镇黄凤山村长年卧病在床的残疾人皮小利到西京医院进行康复治疗,恢复了他的自身劳动能力,2012年开始在广州打工,帮助家里偿还借款3.4万元。四是在扶贫贴息贷款中给予倾斜。5年共向462户残疾人发放扶贫贴息贷款618万元,补贴利息31万元,帮助他们发展产业,增收致富。2012年4月,靖口镇水蒿川村一组村民王根太肢体四级残疾,全家3口人,想种植中药材,存在资金困难,县扶贫办得知后,及时为其投放贷款2万元,帮助发展猪苓100窝,目前长势良好。据王根太估算,2015年他种植的猪苓出售后可卖5万元。五是在互助资金借款中给予倾斜。5年共向315户残疾人发放互助资金借款157.5万元,种植蔬菜1500亩,栽植杂果800亩,养殖畜禽3200头(只),解决了他们发展生产的资金困难。咀头镇北沟村一组村民鲁烈爱肢体四级残疾,其子王根民2013年从扶贫互助资金协会借款5000元,种植蔬菜6亩,收入2.4万元,年终一次性偿还了借款。

三、以营造氛围为引领,传承扶贫助残美德

太白县扶贫办通过组织开展科学发展观、“三问三解”、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干部群众开展捐赠、慰问、帮扶等扶贫助残活动,营造了“人人关爱残疾人,人人帮助残疾人”的良好氛围。2011年6月1日,县扶贫办10名干部职工每人捐资100元,向四川省凉山自治州10名残疾儿童捐赠“爱心包裹”10个。2012年8月,太白县扶贫办11名干部职工结合“三问三解”活动,纷纷解囊相助,向黄柏塬镇二郎坝村11个残疾人家庭捐赠3000元现金,帮助他们购买农资,发展生产,增收致富。2013年9月22日,太白县扶贫办联系社会扶贫单位航天集团公司在县残联举办了“百辆轮椅捐赠仪式”,向全县100名重度残疾人捐赠轮椅100辆,价值4.8万元。2013年11月,太白县扶贫办得知咀头镇牛家沟村残疾人李龙斌在西安住院缺资金时,干部职工自觉捐资600元帮其弥补治疗费用。太白县扶贫办干部职工坚持不懈地自觉开展扶贫助残活动,用点点滴滴的实际行动传承着中华民族扶贫助残美德,为残疾家庭带来了温暖。

四、以“三个机制”为保障,建立残疾人扶贫长效机制

全文阅读

市残疾人联合会五年扶贫总结

励精图治,扎实做好残疾人扶贫工作

残疾人温饱问题,是社会各部门共同职责,是各极人民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根据《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确定战略目标,我市残联历届领导高度重视残疾人扶贫工作,组织县市区理事长,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制定发展思路,有组织、有步骤的掀开了全市扶贫解困的新篇章。

一、加强领导,成立专班,落实经费,为做好残疾人扶贫工作提供组织保证。

七年前,《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下达后,市残联领导班子,克服民政代管工作不便,及时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作了全面汇报,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我市残疾人扶贫中组织领导、社会动员、调查摸底、政策保障、奋斗目标、方法措施、部门任务等工作方案,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大力支持并批转实施,成立了以常务副市长为组长、“四大家”领导为副组长、市直各局为成员的残疾人扶贫解困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地点设在市残联,办公室主任由市残联领导兼任,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名,全市六个区县市残联也相继成立专班,抽调专门人员充实基层第一线,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了市、县(区)、乡(镇)三级扶贫组织网络体系,为解决落实办公经费,及时向市财政部门提出专报告,得到相关部门支持,解决了扶贫工作活动费近万元,扶贫工作经费随残联事业费一起一并下达。各区、县、市残联上行下效,落实扶贫事业经费、形成了“有届、有人、好念经”的良好开局。

二、摸清底数,分解任务,落实到人,是做好残疾人扶贫工作的重要环节。

组织工作落实后,市残联积极组织市直机关、扶贫办、民政局、统计局等部门,会同区县市残联扶贫工作办公室同志一起认真学习,原创:举办各种扶贫工作培训班、研讨班达多批,累计培训人员达多人次,使工作人员了解、掌握贫困残疾人标准、入户调查注意事项及统计方法、疑难问题解答等。入户调查统计员按中残联《残疾人贫困户调查表》以乡(镇)为单位,对残疾人贫困户逐户、逐人进行登记,摸清残疾人贫困户户数、残疾人数及贫困状况,建档建卡,登记造册,按《残疾人贫困户汇总表》逐级填写,上报市残联、市扶贫办等部门。通过近一年努力,参与调查摸底人数达余人次,发放入户调查统计表等各种报表达万多份,摧收各种报表达以上,收集残疾人扶贫等方面信息达万多条,为今后制定扶贫解困工作提供了准确数据。在整个调查摸底过程中,入户跟踪调查是一个难度较大工作,特别在基层这种难度就更大,调查统计员克服了残疾人不想报、不愿报、经济收入不实报等各种困难,准确收集相关信息,有时,为核对某个数据,调查统计员来回几趟才能解决问题,一旦得不到理解的残疾人及残疾人家属,还要吃闭门羹,碰一鼻子灰。阳新县残联扶贫办一位同志,为到王英乡核对一组数据资料,受到一村民辱骂,腿也扭伤了,全身被大雨湿透了,人也生病了,但他还是带病坚持工作,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的完成全县扶贫对象调查统计任务。经汇总统计,全市残疾人贫困户达户,贫困残疾人数达万人,可扶持残疾人户数户,占残疾人贫困户的,可扶持残疾人人数人,占贫困残疾人总数的,应救助残疾人户数户,应救济残疾人数达人。

我们知道,扶贫解困是一项长期工作,并非一、二年内解决问题。市残联每年都将入户调查、解决温饱人数及尚待扶持对象进行回访,及时准确的填报《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统计表》,为下年度扶贫任务分解提供详实依据,同时每年将残疾人扶贫任务,以目标考核管理责任书形式分解到各区县市残联,以行政负责人签字,基层残联具体落实完成,形成各县市区残联扶贫解困工作做到年前有布置、年中有抽查、年底有检查、全年有总结“的比、学、赶、帮、超”的发展局面,为扶贫解困工作齐抓共管、分工协作,调动社会力量共同完成扶贫任务,开辟了新的发展途径。

三、抓重点、突难点,全面推动我市扶贫解困工作。

全文阅读

市残疾人联合会五年扶贫工作总结

励精图治,扎实做好残疾人扶贫工作

残疾人温饱问题,是社会各部门共同职责,是各极人民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根据《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确定战略目标,我市残联历届领导高度重视残疾人扶贫工作,组织县市区理事长,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制定发展思路,有组织、有步骤的掀开了全市扶贫解困的新篇章。

一、加强领导,成立专班,落实经费,为做好残疾人扶贫工作提供组织保证。

七年前,《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下达后,市残联领导班子,克服民政代管工作不便,及时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作了全面汇报,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我市残疾人扶贫中组织领导、社会动员、调查摸底、政策保障、奋斗目标、方法措施、部门任务等工作方案,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大力支持并批转实施,成立了以常务副市长为组长、“四大家”领导为副组长、市直各局为成员的残疾人扶贫解困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地点设在市残联,办公室主任由市残联领导兼任,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名,全市六个区县市残联也相继成立专班,抽调专门人员充实基层第一线,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了市、县(区)、乡(镇)三级扶贫组织网络体系,为解决落实办公经费,及时向市财政部门提出专报告,得到相关部门支持,解决了扶贫工作活动费近万元,扶贫工作经费随残联事业费一起一并下达。各区、县、市残联上行下效,落实扶贫事业经费、形成了“有届、有人、好念经”的良好开局。

二、摸清底数,分解任务,落实到人,是做好残疾人扶贫工作的重要环节。

组织工作落实后,市残联积极组织市直机关、扶贫办、民政局、统计局等部门,会同区县市残联扶贫工作办公室同志一起认真学习,原创:举办各种扶贫工作培训班、研讨班达多批,累计培训人员达多人次,使工作人员了解、掌握贫困残疾人标准、入户调查注意事项及统计方法、疑难问题解答等。入户调查统计员按中残联《残疾人贫困户调查表》以乡(镇)为单位,对残疾人贫困户逐户、逐人进行登记,摸清残疾人贫困户户数、残疾人数及贫困状况,建档建卡,登记造册,按《残疾人贫困户汇总表》逐级填写,上报市残联、市扶贫办等部门。通过近一年努力,参与调查摸底人数达余人次,发放入户调查统计表等各种报表达万多份,摧收各种报表达以上,收集残疾人扶贫等方面信息达万多条,为今后制定扶贫解困工作提供了准确数据。在整个调查摸底过程中,入户跟踪调查是一个难度较大工作,特别在基层这种难度就更大,调查统计员克服了残疾人不想报、不愿报、经济收入不实报等各种困难,准确收集相关信息,有时,为核对某个数据,调查统计员来回几趟才能解决问题,一旦得不到理解的残疾人及残疾人家属,还要吃闭门羹,碰一鼻子灰。阳新县残联扶贫办一位同志,为到王英乡核对一组数据资料,受到一村民辱骂,腿也扭伤了,全身被大雨湿透了,人也生病了,但他还是带病坚持工作,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的完成全县扶贫对象调查统计任务。经汇总统计,全市残疾人贫困户达户,贫困残疾人数达万人,可扶持残疾人户数户,占残疾人贫困户的,可扶持残疾人人数人,占贫困残疾人总数的,应救助残疾人户数户,应救济残疾人数达人。

我们知道,扶贫解困是一项长期工作,并非一、二年内解决问题。市残联每年都将入户调查、解决温饱人数及尚待扶持对象进行回访,及时准确的填报《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统计表》,为下年度扶贫任务分解提供详实依据,同时每年将残疾人扶贫任务,以目标考核管理责任书形式分解到各区县市残联,以行政负责人签字,基层残联具体落实完成,形成各县市区残联扶贫解困工作做到年前有布置、年中有抽查、年底有检查、全年有总结“的比、学、赶、帮、超”的发展局面,为扶贫解困工作齐抓共管、分工协作,调动社会力量共同完成扶贫任务,开辟了新的发展途径。

三、抓重点、突难点,全面推动我市扶贫解困工作。

全文阅读

残疾人联合会帮扶总结

励精图治,扎实做好残疾人扶贫工作残疾人温饱问题,是社会各部门共同职责,是各极人民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根据《国家八扶贫攻坚计划》,确定战略目标,我市残联历届领导高度重视残疾人扶贫工作,组织县市区理事长,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制定发展思路,有组织、有步骤的掀开了全市扶贫解困的新篇章。

一、加强领导,成立专班,落实经费,为做好残疾人扶贫工作提供组织保证。年前,《国家八扶贫攻坚计划》下达后,市残联领导班子,文秘部落克服民政代管工作不便,及时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作了全面汇报,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我市残疾人扶贫中组织领导、社会动员、调查摸底、政策保障、奋斗目标、方法措施、部门任务等工作方案,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大力支持并批转实施,成立了以常务副市长为组长、“四大家”领导为副组长、市直各局为成员的残疾人扶贫解困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地点设在市残联,办公室主任由市残联领导兼任,配备专职工作人员2-3名,全市六个区县市残联也相继成立专班,抽调专门人员充实基层第一线,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了市、县(区)、乡(镇)三级扶贫组织网络体系,为解决落实办公经费,及时向市财政部门提出专报告,得到相关部门支持,解决了扶贫工作活动费近10万元,扶贫工作经费随残联事业费一起一并下达。各区、县、市残联上行下效,落实扶贫事业经费、形成了“有届、有人、好念经”的良好开局。

二、摸清底数,分解任务,落实到人,是做好残疾人扶贫工作的重要环节。组织工作落实后,市残联积极组织市直机关、扶贫办、民政局、统计局等部门,会同区县市残联扶贫工作办公室同志一起认真学习,举办各种扶贫工作培训班、研讨班达10多批,累计培训人员达50多人次,使工作人员了解、掌握贫困残疾人标准、入户调查注意事项及统计方法、疑难问题解答等。入户调查统计员按中残联《残疾人贫困户调查表》以乡(镇)为单位,对残疾人贫困户逐户、逐人进行登记,摸清残疾人贫困户户数、残疾人数及贫困状况,建档建卡,登记造册,按《残疾人贫困户汇总表》逐级填写,上报市残联、市扶贫办等部门。通过近一年努力,参与调查摸底人数达800余人次,发放入户调查统计表等各种报表达4万多份,摧收各种报表达98%以上,收集残疾人扶贫等方面信息达3万多条,为今后制定扶贫解困工作提供了准确数据。在整个调查摸底过程中,入户跟踪调查是一个难度较大工作,特别在基层这种难度就更大,调查统计员克服了残疾人不想报、不愿报、经济收入不实报等各种困难,准确收集相关信息,有时,为核对某个数据,调查统计员来回几趟才能解决问题,一旦得不到理解的残疾人及残疾人家属,还要吃闭门羹,碰一鼻子灰。阳新县残联扶贫办一位同志,为到王英乡核对一组数据资料,受到一村民辱骂,腿也扭伤了,全身被大雨湿透了,人也生病了,但他还是带病坚持工作,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的完成全县扶贫对象调查统计任务。经汇总统计,全市残疾人贫困户达8400户,贫困残疾人数达3.36万人,可扶持残疾人户数5880户,占残疾人贫困户的70%,可扶持残疾人人数29000人,占贫困残疾人总数的72%,应救助残疾人户数2400户,应救济残疾人数达7200人。我们知道,扶贫解困是一项长期工作,并非一、二年内解决问题。市残联每年都将入户调查、解决温饱人数及尚待扶持对象进行回访,及时准确的填报《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统计表》,为下年度扶贫任务分解提供详实依据,同时每年将残疾人扶贫任务,以目标考核管理责任书形式分解到各区县市残联,以行政负责人签字,基层残联具体落实完成,形成各县市区残联扶贫解困工作做到年前有布置、年中有抽查、年底有检查、全年有总结“的比、学、赶、帮、超”的发展局面,为扶贫解困工作齐抓共管、分工协作,调动社会力量共同完成扶贫任务,开辟了新的发展途径。

三、抓重点、突难点,全面推动我市扶贫解困工作。残疾人工作千头万绪,要做的工作很多,要解决的问题也多,康复工作是龙头,就业工作是重点,扶贫工作是关键,做好了残疾人扶贫工作等于抓住了残疾人工作这根红线,其它各方面工作也就容易解决,做好残疾人扶贫工作,主要突出以下几点:

1、领导带动、宣传鼓动、社会联动,形成良好扶贫解困舆论氛围。每年节假日,特别是残疾人助残日那天,市残联都得邀请市委、市政府、“四大家”领导走访残疾人贫困户,特别是农村贫困残疾人,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周志斌同志经常带领机关同志深入到大冶、阳机关报贫困残疾人家中访贫问苦,带去募捐的衣物、慰问金、带去党和政府的关心。在我市走访慰问贫困残疾人现已形成一条不成文规定,几年来,市“四大家”领导换了一茬又一茬,而走访看望、登门拜访风气却从未停止,形成接力棒,一届传一届,一代传一代。华新水泥集团是一家大型水泥企业,他们历届领导班子与本单位贫困残疾人、大冶市一位扶贫对象不因领导变更而中断,无论企业红火时还是企业效益下滑时候,都一如继往,持之以恒。广播电台、电视台、黄石日报等新闻部门,每年节假日或大型活动,都要在重要版面、黄金时间,增设新闻专题、专题报道扶贫解困先进典型,做到了“报纸有文、电台有声、电视有形”。红领巾助残、志愿者助残解困活动在我市更是层出不穷,市财校、市卫校、市三中的师生、广场路小学、市府路小学、市老虎头小学,扶贫解困的感人故事经常受到地方党政领导及相关部门肯定与支持,全市范围内扶贫解困意识浓,乐善好施方式多。

2、充分发挥扶贫实体基地作用,辐射到户,带动到人。市残联积极为贫困残疾人脱贫穿针引线,铺路搭桥,协调各部门关系,认真实施《湖北省残疾人扶贫攻坚计划》。九五期间从市扶贫办、省残联、省农行争取扶贫贷款达350万元,开发扶持10个扶贫项目,组建8个扶贫实体,扶持2000多名残疾人贫困户脱贫,通过8个扶贫实体基地作用,辐射安置残疾人达2500名。市康源实业公司负责人祝焱军同志是一位双下肢残疾人,原家庭生活非常困难,在市残联帮扶下,该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安置贫困残疾人逐年上升,特别是九九年,市残联向有关部门申请立项,给该单位解决康复扶贫贷款18万元,投资该单位项目改造,产值利税大幅度增加,安置贫困残疾人达18名,残疾人劳动报酬达800元/月。市德康冷食厂列为市残联扶贫实体基地后,与市农行协调将该单位冷饮生活线列为二00三年度康复扶贫申报项目,用抵押担保方式争取康复扶贫贷款20万元,在减轻了农行贷款本金利息风险性,同时又辐身安置贫困羡慕累计达12名,该企业经济效益成倍增长,社会效益显著,正如贫困残疾人陈萍所说的一样:“我们残疾人能有今天,要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我们的娘家—市残联无微不致的关怀。也是市残联领导贯彻落实胡总书记‘一’计划精神,努力实践‘三个代表’,为我们残疾人办好事、办实事又一写照。”

3、倡导“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党政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定点包乡、包村、党员干部结对帮扶户,形成“帮、包、带、扶”到户到人新风尚。为有力推动我市扶贫工作,市委专题研究并行文,在全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开展“一帮一,扶贫结对子”活动,该活动迅速得到了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响应。据统计,市直副县级以上单位扶贫结对子就达937个,四个城区结对扶贫达135人,大冶市结对扶贫就达850多户,上到市委书记、市长,下到一般职员,每年都定期或不定期的到结对贫困残疾人送钱送物。石灰窑区属城乡一体,人口达20多万的城区,市政协副主席、原副区长刘纳鹏同志经常带领民政、残联、妇联、工会、共青团等部门负责人走访贫困残疾人,并与该区河口镇一位残疾人结对子、结穷亲,经常挤出时间上门了解生产、生活情况,及时帮助解决困难问题。市司法局用责任和爱心做好助残济贫工作,对大冶市曙光乡三户残疾人贫困户进行历时4年,前后8批45次登门看望,捐款捐物12000余元,衣物鞋帽65件套,行程往返1000多公里的帮扶活动,使三户残疾人贫困户生产、住房困难得到了基本解决,达到以恢复自身造血功能为止。在整个结对帮扶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好人好事。一九九八年夏,百年不遇的暴雨洪水袭击了我市城市与乡村,阳新县民政局局长、全国十佳模范公务员王贤田同志紧张的投到抗洪抢险工作中,这时他收到结对扶贫对象发来的求援信,称他家中田地被淹、粮食受灾,房屋浸泡在水中,随时有倒塌危险,全家人生活非常困难。王局长知道后毫不犹豫的拿了500元派专人送到那位扶贫对象家中,并写信嘱咐他们妥善安排生活,重建家园。“求人需求英雄汉,济人需济急时无”这位贫困残疾人拖着残腿向王贤田同志送来“情系贫困人,永不忘党恩”锦旗。

4、开展“四帮一带”活动,落实优惠政策,选好项目,学好技术,带动贫困残疾人脱贫。我市阳新县是全国有名的贫困县,人口达100多万,占整个全市总人口的五分之二。因此,做好该县农村残疾人扶贫工作就显得尤为必要,为此,市残联选定该县韦源口镇组建全市范围内第一家残疾人服务社,以点带面,推动发展。服务社在组建之初,小、市残联投入资金达2万多元,为该服务社健康发展提供了一定经费支持,选用一残疾人负责服务社日常管理工作,为全镇贫困残疾人建立了档案,科技信息,互通有无,康复、培训、就业各方面工作全面启动,受到广大贫困残疾人好评。该镇一因公致残、长年卧病在床懂法律残疾人在家享受周围人群帮助同时,发挥自身优势,为该镇社区残疾人解答法律知识,提供法律服务达250多人次。几年来,该服务社,共为全镇贫困残疾人解决温饱,提供就业、教育、投资等问题达200多人次。市残联为促进服务社健康发展与市内有关企业联系介绍选择项目,开展职业培训,提高他们劳动技能等方面给予大力帮助,现该服务社以富业养主业,成为“两个效益”齐头并进的综合服务社。该镇贫困残疾人多次向市残联领导写信,非常感谢党的关怀,残联的温暖。残疾人由于自身功能限制及外界的障碍,不可能同健全人一样从事生产劳动,但他们大都有一颗强烈脱贫愿望,都有一颗发掘自身潜能,回报社会的责任感,作为“代表、管理、服务”功能的残疾人联合会,有责任、有义务为他们创造条件,通过康复、培训选择项目待方式,改善其功能,提高其素质,掌握其实用技术,为他们回归社会作出残联应有的工作。通过几年扶贫实践,我们认为只要创造条件,扶持得当,绝大多数残疾人完全可以通过生产劳动解决温饱,达到脱贫。据统计,几年来,通过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齐抓共管,达到脱贫。据统计,几年来,通过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齐抓共管,全市扶持贫困残疾人达30000多人,其中解决温饱达29000多人,有3179名残疾人和残疾人家属纳入了全市最低生活保障线。我们坚信,只要方法得当,措施实在,励精图治,我市残疾人扶贫工作一定会在新的起点上,开创新的未来。

全文阅读

民政局扶助贫困残疾人意见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明确目标任务做好扶助贫困残疾人工作,满足他们物质和文化生活的基本需要,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是践行*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是构建和谐黄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市处于极端贫困的残疾人1.3万,低收入的贫困残疾人3.5万,共占全市残疾人总数的38.4%,占全市极端贫困和低收入贫困人口的1/4。通过落实各种优惠政策和采取多种扶助措施,促使贫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状况有明显改善,是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根据省政府的要求,结合黄石实际,我市*期间扶助贫困残疾人的主要任务是:扶助1万名极端贫困残疾人,其中,帮助0.8万名极端贫困残疾人解决温饱;帮助2.8万名低收入贫困残疾人实现稳定脱贫;组织对6*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实施改造;对符合城市低保条件的重残患者的家庭给予重点保障;使3*0名有劳能力而尚未就业的城镇残疾人实现多种形式的就业,逐步提高城乡贫困残疾人的生活水平。

二、突出重点,落实政策,加大扶助力度

(一)切实加大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力度。认真落实《*省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计划(20*―2*0)》和《*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全省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政发〔2*4〕30号)精神,将残疾人扶贫工作纳入全市扶贫工作的总体规划,统一组织,重点实施。结合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每年对15个重点贫困村的贫困残疾人进行重点扶持,使一批贫困残疾人随村整体脱贫;结合贫困地区农业结构调整,利用中央康复扶贫贷款,发展和扶持适合贫困残疾人脱贫的“公司+农户”项目,使一大批贫困残疾人在龙头企业和基地实现就业脱贫;认真落实残疾人扶贫开发的各项优惠政策和帮扶措施,积极稳妥地发放小额扶贫贷款,扶持有生产经营能力的贫困残疾人开展种植业、养殖业、小型加工业和多种经营,使他们增加收入,解决温饱,逐步脱贫致富。

(二)重点解决贫困残疾人就业问题。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残疾人劳动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政办发〔2*0〕141号)要求,把贫困残疾人就业工作纳入就业和再就业总体规划,确保下岗残疾职工的基本生活,优先安排和录用下岗残疾职工再就业。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征收、使用和管理工作,采取地税部门代征代扣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办法,保障残疾人分散按比例就业工作落到实处。完善对福利企业的扶持政策,鼓励民营企业吸纳残疾人,对达到福利企业标准的民营企业,税务部门给予减免税待遇,使贫困残疾人能集中稳定地就业。鼓励贫困残疾人自谋职业,落实税费减免、小额贷款、工商管理、场地安排等优惠政策措施,工商部门对残疾人申办营业执照从事个体经营的,要提供免费咨询和优先办照服务,并适当减免有关规费;有条件的地区,可利用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对城镇贫困残疾人个体工商户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给予适当补贴。要鼓励和支持残疾人特别是残疾大学生自强创业,通过建立一批残疾人自强创业示范基地,带动一批贫困残疾人稳定就业。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切实将贫困残疾人纳入服务范围。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机构要完善服务功能,在残疾人求职登记、职业技能鉴定、职业技术培训、职业介绍、就业指导等方面做好服务工作。各地要结合实际利用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开发和购置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岗位。有关部门在组织各类招聘活动时,要给贫困残疾人开设窗口,免费提供服务,并适当组织有一定技能的残疾

人外出务工,帮助贫困残疾人多渠道、多形式就业。

(三)认真做好贫困残疾人的救济工作。将无劳动能力、无法定抚养义务人或法定抚养义务人无扶养能力、无生活来源的农村重度残疾人,优先纳入集中供养范围;将重度残疾、一户多残等农村特困残疾人,优先纳入农村特困救助范围;将符合城市低保条件的残疾人家庭,按规定及时纳入城市低保范围,按照分类救助的原则,适当提高重度残疾人、一户多残家庭的社会保障水平。对贫困残疾人中的计划生育户特别是独生子女户,要给予重点扶助。民政、税务、劳动、残联等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认真落实残疾职工参加社会保险等政策规定。

(四)建立和完善贫困残疾人基本医疗与康复服务保障体系。将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制度有机结合起来,解决贫困残疾人的基本医疗问题。特困残疾人参加合作医疗的个人缴费部分由各级政府帮助解决,对其中的重残患者适当提高救助标准。贫困残疾人和贫困家庭的残疾人进行白内障复明、假肢装配、听力语言训练,由各级政府每年安排专项经费给予适当补贴或免费配发用品用具。进口残疾人专用品,对符合国家有关残疾人用品进口税收优惠政策的,在办理有关海关审批手续后,可减免进口增值税、消费税。有关部门要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设施和场地支持,为贫困残疾人和残疾儿童提供就近方便的康复服务,使康复服务融入社区和家庭。

(五)落实对残疾人特殊教育优惠政策。逐步加大对特殊教育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水平。从今年起,对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的所有贫困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子女实行“两免一补”(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对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将特殊教育学校的贫困寄宿生纳入城镇低保对象,确保在*期间“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提高到90%以上。有关部门、各高校及普通高中在使用资助贫困学生专项经费时,要优先照顾贫困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家庭的子女,使他们能够完成学业,避免因贫失学。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开展城乡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和残疾人职业技术教育。*期间,每年重点扶持一批残疾儿童学前教育示范基地,各级政府要安排资金,对贫困家庭的盲、聋哑、弱智“三类”学龄前残疾儿童进行早期康复治疗的,要给予适当补助。每年重点扶持一批残疾人职业技术培训示范基地,充分发挥县乡村三级教育网络的作用,开展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帮助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掌握一至两门实用技术。各级在安排使用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时,要重点用于残疾人职业技术培训,对残疾人的职业培训费用实行全免,对贫困残疾人培训期间生活费用给予补助。残疾人到劳动就业部门的培训机构参加职业培训,免收培训费。

全文阅读

北京延庆县扶贫助残基地效果看得见

延庆县残联始终把残疾人扶贫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针对本县山区贫困残疾人数量多、贫困面大、扶持难度大的实际情况,不断创新扶贫思路、扶贫模式,强化扶贫实效,积极引导残疾人走扶贫开发的路子,尤其是通过开发“残疾人扶贫基地”,以基地带动和辐射残疾人从业和就业,逐步实现了残疾人扶贫工作由输血型向造血型的转变,使全县残疾人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残疾人生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整合资源,创建残疾人扶贫基地

“自从在助残基地上班,生活有了很大提高,而且基地还实现一条龙服务,上门指导,负责销路,真是太好了。”残疾人受益者如是说。

永宁镇被扶持人王来祥、郭淑云夫妻俩,家里有6口人,父母年迈多病,两个孩子都在上学,夫妻双残,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经济收入以种地为主,年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不能维持家中的正常生活。自从养殖了贵妃鸡以后,家中生活状况明显改善,收入有了明显提高,人均年收入达到7000元。扶贫助残基地建设的效果看得见。

进入“十二五”,延庆县残联认真总结残疾人扶贫工作经验,积极转变观念,大力扶持发展残疾人扶贫基地,探索了一条山区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的新路子。到目前为止,全县共建立了刘斌堡乡大枣种植基地、永宁镇聚聚鑫扶贫助残基地、四海镇茶菊基地、大庄科乡慈母川村麻核桃基地等12个残疾人扶贫助残基地。

康庄镇太平庄循环农业扶贫基地项目是基地加农业生产设施承包的运作模式。一是吸收残疾人户为合作社社员,成立残疾人管理小组,与残疾人签订协议,以保证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合作社不能无故辞退在岗残疾人员,加强和残疾人户的联系。二是农业生产设施承包。与残疾人签订日光温室大棚承包协议,产出农产品由就业基地统一出售,除去运输、用工费,包装费外,全额返还。三是基地用工。合作社对在就业基地从业的残疾人,实行统一管理与种植。对残疾人扶持的种植大棚和土地,合作社采取一帮一的运转模式帮助种植、管理和销售。四是合作社定期派出技术人员和工作人员帮助他们维护设施,以确保其正常生产。保证残疾人低收入户在基地能够通过劳动就业和承包大棚生产经营,有稳定的收入和安全的劳动环境。农闲时组织残疾人进行技术培训。

永宁镇聚聚鑫扶贫助残基地则以“基地+农户”的形式对残疾人进行扶持。为了使残疾人放心饲养贵妃鸡,基地与每位残疾人都签订了饲养协议,以高于市场销售价格回收贵妃鸡;对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造成的损失,基地给予适当补偿。基地免费为残疾人家庭提供贵妃鸡的养殖技术,常见病防疫,分期、分批免费为他们发放贵妃鸡种雏50只。保证他们在最短的时间里学到养殖的技术,提高家庭收入,改善生活条件。同时基地建立以来,集中扶持了10名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在基地劳动,这样,既增加了个人收入,又学到了饲养技术。

邀请专家,开展科技扶贫助残

全文阅读

助残扶贫基地开创农村扶贫新天地

根据刚刚完成的秀洲区贫困残疾户摸底调查数据统计,在秀洲区的贫困残疾人群体中,农村贫困残疾人占到了总体的 91.74 %,因此助残扶贫工作的重点在农村,而如何在农村开展切实有效的助残扶贫工作是秀洲区残联一直探索的课题。 从 20__ 年开始,区残联尝试依托助残扶贫基地,通过发挥基地在农村的产业集群优势和辐射带动效应扶持全区范围内的农村贫困残疾户,使他们通过合适的农业项目生产实现脱贫致富的愿望。到目前为止,全区已形成颇具产业特色的助残扶贫基地 2 个,分别是成立于 20__ 年的绿华助残扶贫养殖基地和成立于 20__ 年的梅里助残扶贫种植基地。通过几年的实践与探索,已初步形成了一套符合秀洲区农业特色的集养殖与种植于一体的农村助残扶贫方法,其中绿华基地还荣获了“嘉兴市级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 称号,梅里基地荣获了“浙江省级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称号。 这几年来,对于家中有场地、有一定技术、有脱贫愿望的农村贫困残疾人,区残联依托绿华助残扶贫养殖基地,持续开展“扶百户养万只”活动,已累计向 850 户残疾户免费赠送家禽 40 多万只,价值 140 多万元。期间,由基地为残疾户提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并签定合同按保护价回收成品。 20__ 年春,市慈善总会又与区残联合作,依托绿华基地,选择 20 户贫困残疾人进行为期 3 年的“造血型”慈善助残活动。经过几年的扶持,受助户的生活普遍得到改善,户均年增收 5000 多元,最高达 3 万多元,有 350 多户贫困残疾户改善了贫困状况,其中 125 户已脱贫, 80 户基本达到小康。涌现了像王蚕宝、周小平、王文英等一批养殖好、效益高的养殖大户,他们通过养鸡,不但改善了生活,还还上了像子女上大学欠学校几年的学费、建房时欠下的巨额债务等,有的还翻盖了陈旧的房屋,这些都使他们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对于家中既不能开展家庭加工业,又没有养殖条件以种田为生的农村贫困残疾人,区残联依托梅里助残扶贫基地扶持种植特种红薯。该红薯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证书,产品很有市场,直销上海、苏州、杭州等城市的各大超市。 20__ ~ 20__ 年梅里基地共带动扶持 107 户贫困残疾人种植红薯 230 亩,平均每亩收入 3500 多元,户均增收 6000 多元,最多的增收 120__ 多元。基地对种植户实行产、供、销一条龙服务,负责残疾人红薯种植的产前培训、种苗供应、田间技术指导和按合同保护价回收产品,并进行二次分配。由于扶持方法可靠,解除了残疾人的后顾之忧,保护了残疾人的根本利益。现基地扶持面积逐年扩大,不但扶持本地残疾人,还辐射到丽水市的逐昌县,帮助他们那里的残疾人种植红薯,提供种苗、技术和销售渠道等,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开创了农村扶贫的新天地。 此外,秀洲区残联还根据全区产业结构调整规划以及产业布局的特点,进行了产业化、项目化、规模化扶贫。例如,针对新塍镇的山羊产业,扶持当地贫困残疾户养山羊,今年已累计送出种羊 550 头;针对洪合镇的羊毛衫加工产业,扶持当地贫困残疾户从事羊毛衫加工,今年已累计送出横机 3 台,套口机 14 台;还引进食用菌栽培技术,扶持带动贫困残疾户脱贫。到今年年底,全区所有可扶持贫困残疾户都将受到上述基地或者产业化、项目化、规模化扶贫项目的扶持。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