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案例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模式,是有效提升教育硕士教育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案例学习对教育硕士自我意识、自我发展、自我教育、专业分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具有重要性。针对案例学习筛选、研读、分析讨论、反思撰写报告等步骤可以采取具体可操作的方法。
[关键词]教育硕士;案例学习;途径和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6-0001-03
“为基础教育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拥有较强的现代教育观念、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与较强的实践能力、高水平的中小学骨干教师”是我国教育硕士的主要培养目标,从这一目标可以看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具有“实践性”和“应用性”的特点。但是,目前这两个特点在教育硕士培养过程中没有得到真正的体现,教育硕士的实践能力也成为他们专业能力发展中的一个“短板”。在实践中笔者发现:案例学习是弥补这一“短板”,提升教育硕士教育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从教育硕士培养目标切入,阐明案例学习对培养教育硕士自我意识、自我发展、自我教育、专业分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的重要性,进而针对案例学习筛选、研读、分析讨论、反思撰写报告等步骤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方法。
一、案例学习对教育硕士教育实践能力提升的意义
教育硕士进行案例学习的模式就是通过筛选教育案例、研读、分析讨论到撰写案例反思报告等步骤实现教育硕士实践能力的有效提升,整个流程是以团队为载体逐步推进,教育硕士作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其主动性,教师作为辅助引领的角色,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一)有助于观念重新审视,增强自我判断和审视能力
根据上述的概念,我们发现案例学习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创设一个问题学习的情境,引导学习者将自己的实际工作情况联系起来进行反思。教育硕士大多来自基础教育教学和管理第一线,案例学习可以使其与过去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相连接,并通过教育实践中价值规范的合理性问题展开问题分析。这种对已有的教育理念由表及里,从宏观到微观,循序渐进地重新审视的过程,有助于冲破原有的自身陈旧的教育观念,增强自我判断和审视的能力。
摘要:本文通过对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必要性进行探讨,就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进行论述。同时根据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特点,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以此为主导重视实践和应用,培养高水平、动手能力强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并构建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新模式。
关键词: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 研究生 应用型
一、明确培养目标,提高全日制专业型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
1.明确培养目标。以全日制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和全日制专业型硕士学位研究生相比较而言,二者培养学生的目标不同,全日制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注重基础、注重理论,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满足社会基础理论和科学研究能力人才的需要。全日制专业型硕士学位研究生以培养,注重应用、注重实践、注重应用性和开发性研究和设计,以专业行业需求和实践能力为导向,以培养具备实际服务能力的高端技能应用型人才为核心目标。他们共同点都是培养满足社会需要高层次基础理论和应用型人才。
2.课程设置更加科学合理。针对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和专业型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计划、培养目标不同。在课程设置方面,对专业型硕士学位研究生公共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进行全面调整,让专业课程更能体现学科特色和专业优势,更能体现培养目标定位和专业发展,明确以培养注重应用、注重实践能力的满足社会需要高层次基础理论和应用型人才。同时,在课程设置方面应加大实践性教学,面向企业、研究生,将最新的前沿技术革新发展过程展示给学生,并引导、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学生自身参与知识建构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设置的重点应体现实践能力的培训,总学分要求控制在1~2个学期内完成,最后一年完全实践教学环节,可以在企业完成专业设计或调研报告或论文。课程设置可以更加灵活合理,适当减少本科阶段的课程,增加短学时的讲座或培训类课程,为学生创造深入企业参与实践做准备。针对全日制专业型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课程学习,也可采取模块式课程体系,其优势在于具有灵活性、实践性、前瞻性等特点,模块的数量和结构都可以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但我们要考虑到全日制专业型硕士学位的招考对象以及跨专业的学生,所以,在课程子模块中要设置基础理论,同时要涵盖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
3.注重教学方法。在教学方式上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分析能力和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重视案例分析、生产实际研究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聘请有生产实践经验的企业专家、研究所等高级人员开设讲座或承担部分课程。充分利用校企资源,为学生打下较坚实的理论基础。3-4学期到企业进行专业实习,并可以带着课题进行实习,也可以利用企业生产实际科研课题。最后完成专业设计、调研报告、论文。在最后设计、调查报告中,应体现应用性特色全日制专业型硕士学位研究生的特点,论文选题应来源于生产实际应用课题或科研课题,明确的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论文可以多种多样,可采用调研报告、项目评估报告或课题研究报告等形式,以应用为导向评价学位论文质量。
二、依托校企合作,加强实践基地建设
1.加强基地建设。根据现在专业型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势在必行,以此为主导重视实践和应用,培养高水平、动手能力强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随着专业型硕士学位研究生参加实践的人数和形式都在增长,高校与企业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但在专业型硕士学位研究生到企业进行实践过程中,有的企业不能安排学生直接参加企业的生产过程,学生没有实践锻炼机会,这对学生的培养模式是不利的。因此在专业型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实践环节更应该体现和落实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所以,学校更应加强与企业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
摘要:对硕士学位论文过程管理中出现的开题把关不严,中期检查流于形式,研究生态度不端正,导师指导力度不到位和论文评审制度不完善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结合中国计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过程管理工作实践,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硕士学位论文;过程管理;论文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2-0011-02
硕士学位论文是衡量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是检验学业学术水平的重要依据和必要环节。硕士学位论文从选题到最后成文定稿一般需要1~2年的时间来进行思考、研究和撰写提炼,是一项系统的科研工作。为保证硕士学位论文质量,必须加强硕士学位论文过程管理。目前硕士学位论文过程管理一般包括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论文撰写、评审和答辩等环节。本文对硕士论文过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结合中国计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过程管理工作实践,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硕士学位论文过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选题匆忙,开题把关不严。开题报告是对学位论文质量管理和监控的首要环节,不仅关系到学位论文的质量,还关系到论文能否做得下去的问题。但目前很多研究生临近开题才与导师协商论文选题,导致开题报告时文献综述不全面,无具体的实施方案,出现选题过大,甚至个别选题偏离本学科范畴的现象。另外,开题报告无统一规范的评判标准,有的考核老师提问随意,缺乏实质内涵,未能切实起到发现问题、及时纠偏的作用,开题报告把关不严。
2.中期检查流于形式。中期检查是保证论文研究进度的一个重要措施,对硕士研究生和导师的一种潜在督促。中期检查时一般要求研究生填写中期检查报告,对前一阶段论文所做的工作及阶段性成果进行总结,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明确后期的研究计划。在实际考核过程中,往往研究生填完中期报告导师审核签字就算通过,没有组织严格规范的考核,中期检查流于形式。
3.论文撰写研究生态度不端正。研究生是硕士学位论文的执行者,研究生的态度直接关系着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好坏。但目前很多研究生只关心就业,从入学起就把主要精力放在与就业有关的资格考试或实习中,忽视自己的研究能力的锻炼,对自己的硕士论文要求低。平时很多研究生对科研研究或科研工作处于放松状态,对硕士学位论文的撰写不够重视,导致硕士学位论文整体结构不合理,工作量不足,实验数据缺乏,格式混乱。甚至有的研究生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存在抄袭和剽窃他人成果的现象。在学位论文最后阶段,研究生往往对评审专家提出的意见置之不理,不再花精力对论文进一步修改,导致硕士学位论文质量不能提高。
摘要:为了实现分类培养的教育目标,采用逻辑分析方法和对比分析方法,从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和质量评价方法等方面对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与学术型金融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作为研究生培养单位制定金融硕士专业学位与金融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参考。
关键词:金融硕士;专业学位;学术型学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6-0049-04
一、引言
我国金融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从2011年开始招生,其培养模式处在探索阶段,相关研究成果很少,现有文献主要有彭建刚、周鸿卫、周行建(2006)[1],黄方亮、宿玉海(2009)[2],刘瑞波、马冉(2010)[3],曹伟(2011)[4],黄晓勇、张菀常2012)[5],吴晓求(2012)[6]等学者的研究,主要就金融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实践性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论述不够全面。
研究生培养模式由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和质量评价方法组成。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应与学术型金融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相区别,否则,单独设置金融硕士专业学位就失去了意义。一般而言,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学术型金融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突出“实践性”,学术型金融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突出“理论性”。本文试从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和质量评价方法等方面系统地探究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与学术型金融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差异,以利于人才培养单位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分类培养的教育目标。
二、在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方面的差异
根据《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的意见,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具有扎实的经济、金融学理论基础,富有创新和进取精神,较强的从事金融实际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金融专门人才”。而《金融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对培养目标的表述更为具体详细:“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充分了解金融理论与实务,系统掌握投融资管理技能、金融交易技术与操作、金融产品设计与定价、财务分析、金融风险管理以及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具有很强的解决金融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金融专门人才。”两个文件表述虽有差异,但是基本思想是一致的,即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该具备金融理论基础,同时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毕业去向主要是中央银行、银行监管部门、财政部门内部的金融管理部门等具有管理职能的机构,证券交易所、金融期货交易所、期货交易所、银行业协会、证券业协会、保险业协会、信托业协会、保险业协会等金融业自律性组织,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和财务公司等金融业经营机构。金融硕士专业学位与保险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的研究生均可以去保险公司,但是保险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的研究生学更多的保险类课程,在保险业就业的范围更广。学术型金融学硕士研究生如果不读博士学位,而是选择就业,那么其就业选择范围与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选择的范围总体上是一致的。但是,学术型金融学硕士研究生能够从事发展战略研究,能够申报和完成与本单位工作相关的理论研究课题,能够对本单位所处的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变化趋势以及影响因素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则主要具有对具体工作问题进行分析和提出具体解决方案的能力。两种类型的研究生可以同在一个团队内,各自发挥自己的专长。例如,对于同一家银行,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侧重研究国内外银行业的发展趋势和银行竞争环境变化趋势,而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侧重研究银行如何根据形势变化制定自己的竞争策略,扩大本银行的市场份额。
我国全日制法律硕士的历史、现状、问题
我国全日制法律硕士的历史、现状、问题
1995年4月11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13次会议通过“关于设置法律专业硕士学位的报告”,这标志着我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的正式设立(1996年6月5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通过“关于法律专业硕士学位更名的通知<学位办便字第960602号>”,“法律专业硕士学位”变更为“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法律硕士(jurismaster,以下简称jm)创立的大致进度是:“1993年研究,1994年论证,1995年批准,1996年试办jm研究生教育,1998年开展在职攻读jm学位教育。”2006年,我国全日制法律硕士进入正式举办阶段。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展开描述我国全日制法律硕士的发展历程,最后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概述。
一、全日制法律硕士培养目标的历史沿革
培养目标直接体现了一个学位的类型和定位,通过考察全日制法律硕士培养目标的历史变迁,可以进一步了解全日制法律硕士性质的变化过程,如表1所示。
全日制法律硕士培养目标历程在两个方面出现了变化。一个方面,是职业道德要求上的变化,即由不强调德育到强调德育再到注重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转变;另一个方面,是能力要求上的变化,即由“高层次专业人才”到“高层次复合型实务型人才”的转变。“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法律职业道德”与“高层次复合型实务型人才”将继续成为我国今后一段时期内全日制法律硕士培养的基本目标。
二、全日制法律硕士生源结构及考试科目的历史沿革
全日制法律硕士生源结构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及考试科目的变化反映出了我国全日制法律硕士培养内容的变化,如表2所示。
[摘要] 通过对9所美国图书情报学硕士研究生院校网站的访问,分析美国图书情报学硕士研究生个性化教育的表现,总结美国图书情报学硕士研究生个性化教育的两大特色一是明确职业目标,量身定制培养方案;二是通过网络信息教育系统(WISE)实现在美国图书馆协会认证的其他研究生院校之间跨校选修课程。在此基础上,总结对我国图书情报学硕士研究生个性化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 图书情报学 硕士研究生 个性化教育 网络信息教育系统(WISE)
[分类号] G250
在当今日益彰显个性的社会,个性化已成为教育的新命题,图书情报学教育也不例外。有关图书情报学教育的研究已非常成熟,但有关图书情报学硕士研究生个洼化教育的文章并不多见。为此,本文拟介绍美国在图书情报学硕士研究生个性化教育方面的经验,以利于我国图书情报学硕士研究生个性化教育的开展。
1、个性化教育概述
个性化教育是针对“教学内容一致,培养能力一致”的共性教育或划一性教育而言。它强调尊重人和人的个性,突出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发掘人的个性潜能优势,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让学生在各自最佳的发展点上获得充分、全面的发展,以利于各种创造性人才脱颖而出。
个性化教育的特点是:①尊重个体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包括尊重个体的个性和尊重个体的需要;②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选择性,使个性发展的过程成为一个自主、自由的过程;③创设展示生命潜能的条件,使生命潜能得到自由而充分的发展。
个性化教育的实现,第一要求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资源,供学生自主选择,这种选择不仅包括不同的学科内容,而且还包括对未来职位的设想;第二要求对现有教育资源进行重新整合,重点是整合师资,形成教育团队来完成个性化教育。因为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是其他教育资源配置的基础,是个性化教育的关键,其中不仅包括教师自身能力的提高,还包括教师协作方式的转换。
摘要:针对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与市场需求的差距,系统分析了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主要因素,针对这些主要因素提出了系统化的改革措施,包括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硕士研究生全过程质量控制措施和硕士研究生全员质量管理措施。
关键词:培养质量;全面质量管理;全要素质量管理;全过程质量管理;全员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8 文献标志号: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9-0012-03
一、引言
我国自1999年开始大学大规模扩招以来,本科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化教育”,目前研究生教育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精英教育”[1]。然而,近年来,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规模不断扩大[2],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研究生管理问题、师资问题、培养质量问题、实践问题等。其中,培养质量问题可归结为其他诸多问题导致的结果,是最为重要和急需解决的问题。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培养工作的质量,在这一背景之下,研究并提出系统化的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管理策略具有重要意义。如何保证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面”考虑多方面的影响因素,需要“全过程”质量控制,需要“全体”相关人员的共同参与,这正是“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在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具体应用。
二、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为了保证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首要的工作就是找出影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主要因素以便针对性地提出改革措施。为此,本文采用头脑风暴、文献检索、归纳总结等方法分别从人(导师、研究生)、机(机制)、料(培养内容)、法(培养方法)、环(环境)、测(测量系统)六个维度提炼得到影响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因素集,如表1所示。
经归纳总结,影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主要原因如下。
工程硕士与工学硕士处于同一层次,工程硕士专业主要是为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自1997年国务院学位办公室正式设置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以来,工程硕士教育获得了持续发展,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专业型应用人才。地质工作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大批高素质科技人才的支撑,地质工程领域是最早招收和培养工程硕士研究生的专业领域之一。随着地质工程硕士教育的蓬勃发展,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了优化和补充,并能结合工作实践,提高理论水平与实际工作能力,同时也为国家重大地质项目的完成提供了技术并能保障。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目前,地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培养现状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工程硕士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招生领域不断增加,招生人数大幅增长,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工程硕士教育自开办以来,招生领域及人数的不断增长,导致出现一定的师资不足现象。随着近年来地质“行业热”及高校扩招,地勘行业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为例,近两年工程硕士招生人数增长了20%,合作单位也增加了50%。学员年龄结构较以往更加年轻化。如某单位工程硕士班,2004级平均年龄40岁左右,2008级平均34岁。年轻学员多实践经验不够丰富,突出了增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2.学员基础参差不齐,专业过于细化工程硕士学员生源不一,基础参差不齐。有些是参加工作刚满3年的毕业生,具备较好的理论知识,但工作时间不长,缺乏相应的实践经验;有些是单位的骨干,甚至是主管领导,有着较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可能理论知识比较生疏,因工作需要加入工程硕士行列。随着中国本科教育的专业细化,细分出许多不同的专业方向,学生基础专业知识面可能不够宽泛,教学课程内容的设计上很难统一。以内蒙工程硕士班为例,2008~2010年我院共招收学员50余名,其本科专业包括地质学、矿产普查与勘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水文地质、环境工程和岩土工程等近10个专业,如何使每位工程硕士学员在专业水平上都能得到提高,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难题。
3.学习时间难以保障,学员按期完成论文比例下降工程硕士培养多采取学员生源地统一时间集中授课的方式。由于学员多为生产科研单位在职人员,受工作性质等的影响,上课出勤率不理想,影响了课程教学计划,教学质量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证。工程硕士的学制为3~5年,按期完成论文的学生比例有所下降,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监管工作的不足。
4.专业课教学缺乏针对性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在教学理念上应始终坚持、重视地质基础知识的传授及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目前对工程硕士进行培养有时所聘请的教师为其他学位硕士教师,尽管学员受到丰富的理论知识培养,但是缺乏实践环节的锻炼。
二、提高地质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建议和措施
工程硕士培养的一个重要初衷,就是对在职工作人员进校不离岗的情况下进行知识的更新和提升。但是,随着工程硕士教育的发展和认知度的不断扩大,许多社会人员把其当做快速拿到硕士学位证书的一个捷径。这就要求我们在择优录取的时候,不能仅看考试成绩,更要考察其专业背景,严把录取关,做到择优、择需录取。工程硕士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一般都有3~5年的工作经验,如何在短时间内提高效率、抓住重点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要求我们只有具备特色的培养模式才能提高工程硕士培养的质量,从而吸引广大学员。
摘 要 积极发展专业学位,大力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正是在这一理念下诞生并发展起来的。回顾过去十余年的发展历程,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同样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有必要进行深入研讨,从而进一步构建、完善我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体系。
关键词 法律硕士 专业学位 培养体系 构建与完善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Based on Practice, Service Requirements
――Construction and Improvement of Master of Laws Degree Culture System
ZHAO Yong, DU Ju, LI Yu'e
(The Central Institute for Correctional Police, Baoding, Hebei 071002)
Abstract Actively develop professional degree, vigorously develop high-level applications, complex personnel is needed to implement the strategy of rejuvenating the country, Master of Laws degree in philosophy is born and developed in this together. Over the past ten years of development, Master of Laws degree in culture has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but equally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to be solved, there is a need for in-depth discussions to further build and improve our professional degree of Master of Laws training system.
1新闻传播学实验室在专业硕士生培养中的作用
1.1为专业硕士生的“实践性”要求提供了平台实验室对于新闻传播类专业硕士生的重要性,是由其培养目标决定的。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强调“理论性”,重点培养其认识世界、探究规律的能力,为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培养教学、科研的理论研究人才;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强调“实践性”、“应用性”,重点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改造世界的能力,为新闻传播媒体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应用型、操作型人才。这样,仅仅有高深的理论教学是不够的,必须有足够的现代化的实验室才能满足培养目标的实践性要求。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的环境和平台,专业型研究生可以进行广播电视节目的拍摄和剪辑、网页的编辑与制作、平面与视频广告的设计与制作等。
1.2完善实习机制,弥补媒体实习资源的紧缺状况专业型研究生实行“双导师”制,一名校内的理论型导师,一名校外媒体实际部门的实践型导师。校外实践型导师大多是资深的编辑、记者和管理人员,虽然其在本单位人脉广泛、“控制力”较强,能够为自己所带的研究生提供实习机会,但媒体的容纳量毕竟有限,再加上权威媒体“喉舌”的“特别重要性”,实习学生也只是看得多,做得少,很少能真正上手,对实习岗位只起一个辅助的作用,学生实习回来后多有一知半解之感。新闻传播学实验室可以“模拟”并“重现”媒体工作的过程,从而使学生消化实习中的问题,化解困惑,弥补媒体实习的不足。
1.3充分发挥实验室教学、科研、服务的三大功能与学术型研究生相比,专业硕士生更重视实验课程。虽然学术型研究生也有一些类似的实验课程,但教学效果的优劣往往不会引起教师和学生的足够重视(重视程度甚至低于本科生),有些甚至流于形式。原因在于其更重视理论和学理性的探究,技能性的课程只是了解一下而已。专业硕士生则不同,学会技能是其就业的“看家本领”之一,因而学生和教师都格外重视。实验室精良的设备、完善的服务、科学规范的管理为教师课堂演示、操作和学生实际模拟、操作提供了客观条件。实事求是地说,良好的实验教学是培养新闻传播学专业型硕士的重要硬件之一。实验室也是完成科研成果的重要场所。专业型研究生可以承担或参与媒体或导师的部分课题,并在实验室完成。教师的涉及实验的课题也可以在实验室完成,甚至本科生的有关传媒的课题绝大多数也是在实验室完成的,传媒实验室是学生和教师科研成果的重要出产地和科研的基本场所,为学生和教师的科研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实验室也同样很好地发挥了服务的功能。除了服务师生的教学科研以外,至少还包括对内和对外两个服务。对内,专业型研究生可以在本校的新闻中心兼职做主持人、编辑、记者,通过策划、采访、摄像、剪辑、制作、播出等环节,展示了学校的风貌,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服务了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对外,专业型研究生可以把实习岗位的部分工作转移到实验室来做,或是承担的媒体的课题也拿到实验室来完成,这既缓解了社会媒体的资源紧张状况,又使社会媒体受益,同时也达到了服务社会的目的。
1.4专业硕士生有研究成果,增加了学生就业前自信心相对于学术型的硕士来讲,专业硕士生似乎更容易在媒体找到工作。这是因为媒体固然需要学有专长的研究人员,但更需要上手快、会操作的复合型人才,且这部分人占媒体聘用人的大部,如编辑、记者等。专业型研究生在实验室制作的作品,可以参加省里组织的“DV作品大赛”、“专题片大赛”、“图书装帧设计大赛”、“杂志封面大赛”、“广告创意大赛”、“网页制作大赛”等,获奖作品可以作为就业求职的成果,用人单位自然愿意录用有成果的应聘者。也就是说,在学校就实现了由“校园传媒人”向“社会传媒人”的转变。专业硕士生有自己的获奖成果,就为求职增加了自信心,增加了“命中”的可能,从而缓解了以往许多研究生由于手里没有“过硬的成果”,面对用人单位的种种提问,倍加忐忑的尴尬状况。
1.5倒逼了导师的实践能力专业型研究生的实验课一部分由校外实践型导师来上,但大部分实验课是由校内理论型导师和一部分非导师来上。校内导师一般理论水平较高,但媒体实践经验、操作技能相对缺乏,带学术型的研究生还能凑合过关,带专业型的研究生就明显地表现出自己的缺陷和短板。因此导师必须适应专业硕士生的培养要求,强化技能。新闻类的实验课要掌握电视片的拍摄、剪辑、配音、制作等全部技能。传播类的实验课要掌握广告的设计和制作,图书的装帧设计、排版和印刷等技能,报纸、杂志的排版,杂志的封面设计,网页的制作等相关技能,这对学术型的导师来说并非轻而易举的事情,需要虚心学习并付出艰苦的努力才能达到。专业硕士生的培养目标倒逼理论型导师强化自己的实践技能,使导师自身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双赢。
2新闻传播学实验室在专业硕士生培养中的实施方案
2.1实验室的配备要实现全媒体模拟培养职业型、复合型、应用型的人才,没有装备精良的实验室是难于奏效的,实验室必须达到一定的规模和水平。一是从规模上看,实验室要实现全媒体模拟。也就是说媒体有什么设备,实验室也要有什么设备。媒体大体有哪些工作流程、工作环节,实验室也需要具备同样的工作流程、工作环节,只是程度、精准度不同而已。二是从水平上说,实验室设备的型号、参数、配置要与现代媒体同步,至少要不低于当下媒体的水平。具备了这2个要件,学生才能把媒体的工作拿到实验室来做,才能实现媒体与实验室的“兼容”。实验室的全媒体模拟,为相关高校提出了硬性要求,相关高校要高度重视,舍得投入,要像建设工科实验室一样建设新闻传播学实验室。如果仍然沿用培养学术型研究生的方法来建实验室,专业硕士生的培养目标便无法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