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专业环境监测

专业环境监测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环境监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分析

摘要:

现阶段我国的教育改革正处在深化时期,各个专业的课程都在进行改革创新,其中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及课程体系建设也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从当前这一专业的课程教学改革现状来看,还有一些方面有待进一步优化。本文主要就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突出问题加以分析,然后结合实际,探究教学改革和课程体系建设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

环境监测与治理;课程改革;体系

一、引言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及课程体系的优化,对学生今后的就业创业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扎实的技术技能,成为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在这一背景下,加强对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及课程体系建设理论研究就有着实质性意义。

二、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分析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课程的教学现状在当前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实践教学的体系设置没有得到合理化,专业面比较窄,课程的结构没有协调呈现,对学生今后所从事环境工程的工作要求得不到满足。理论课程内容存在重复,未能与行业企业真正对接,课时的分配不够合理。实验实训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验证实验比较多,而对于设计性的以及综合性的实验相对比较少[1]。另外,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受到很大的限制。以往的教学模式主要是由老师准备实验,以及对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的详细讲解,学生则是按部就班的进行操作,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只是完成了实验的一个部分,没有真正完成整个实验,更没有思考如何改进和完善实验,这与企业的生产实际情况也会有着很大的差距。从老师教学的方法手段来看也较为单一化,对学生的成绩评定没有得到全面的呈现,这些方面的教学问题都需要进行改善和优化。

全文阅读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环境监测与评价课程群建设

摘要:随着农业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农业环保类专业中环境监测与评价课程群建设,不仅关系到农业环境安全保障,也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对课程群建设依据、建设思路和建设框架的研究,突出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环境理论与实践课程的系统性,建立以综合应用能力为本位确定教学内容结构的体系,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可靠的保障。

关键词:环境监测与评价;课程群;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7-0046-02

农业环保类专业中环境监测与评价课程群是农业与环境科学的交叉,主要研究运用环境监测技术和有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保护和合理利用农业资源,防治生态退化和环境污染,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质量。下面针对我校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对农业环保类专业中环境监测与评价课程群建设的依据、思路、框架、建设条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课程群建设的依据

随着环境污染日益加剧,环境相关理论与实践技术不断更新。作为农业环保类专业,与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专业相比,存在很多劣势,需按照农科类环境专业在区域优势领域发展中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的人才需求,对《环境科学概论》、《环境监测》、《环境监测实验》、《环境监测实习》、《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进行内容优化,突出农业环境污染、监测、评价与管理的相关理论与技术的系统教学,培养学生成为当前农业资源利用和农业环境污染监测与治理的复合型人才。

二、课程群建设的基本思路

1.明确课程群建设目的,依据课程间知识点、方法、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为结合点,将理论和技能融合成一个面向问题和应用的知识空间,优化课程群教学内容。

全文阅读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环境监测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环境监测是农资专业重要的必选课,根据近几年来的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从优化课程授课学时和授课内容、完善教学手段和方法、改革成绩考核体系等三方面对环境监测课程教学体系改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环境监测;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5-0048-02

教育部在1997年本科专业目录调整中,将原土壤与农业化学、农业环境保护、渔业资源与渔政管理以及农业气象合并为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以下简称农资专业)。环境监测是面向农学院农资专业学生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必选课程,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有关环境监测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环境监测方案制定实施的原则;同时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综合素质。

长江大学自2003年合并成立时设立农资专业并开设环境监测课程,根据专业特点和教学资源条件,针对该课程理论与实践并重,且对实践技能要求高的特点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经过多年的探索并学习有益的经验,在课程学时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成绩考核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初步形成了一套适合于本专业特点的较完善的教学体系,教学效果良好。

一、调整优化课程授课学时分配及授课内容

1.调整课程总学时及学时分配。环境监测课程原有总学时为40学时,理论课和实验课学时均为20学时。根据该课程特点及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需要,在重新修订教学计划时,将总学时调整为48学时,增加了8学时的实验课。在实践教学环节,将课程实习由0.5周增加到1周,即新增加0.5周用于完成2个综合性的设计实验。

2.优化理论课教学内容。我校农资专业环境监测课程选用教材为奚旦立主编的《环境监测》,该教材全面涵盖了当前环境监测领域的主要内容,但对本专业的学生来说则明显偏多。因此对课程内容进行适当调整:首先,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优化,将各章节中重复的内容提取出来详细讲解一次即可,如水体、大气、土壤等不同环境要素中相同监测项目的测定等;其次,删减一些实际应用少、行业性强的监测项目,并注意与本专业已学过的《分析化学》、《仪器分析》、《土壤农化分析》等课程教学内容的区别和有机结合,如环境监测中的相当部分监测项目的测定原理和方法,对本专业学生来说已较熟悉,可适当删减。此外,随着我国近年来有关环保政策法规和环境标准的不断出台以及环境监测技术不断发展,及时调整、更新和补充课程内容。整合优化后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为在有限学时下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全文阅读

环境监测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及有效途径

摘 要: 环境监测专业作为环境工程专业的一个分支,其实践教学应区别于环境工程专业。与环境工程一样,专业实习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环境监测实践教学现有问题,提出通过建立与环境监测专业对口的实习基地、加强教师自身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对实习的重视度等方法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针对目前社会人才需求培养本科学生的实践技能,更好地增强学生们的社会竞争能力,进而促进我国监测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 环境工程专业 实践教学 实习基地建设

隶属于苏州科技学院(前身为苏州城建与环保学院)的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是我国环境工科较老的专业,其专业设置及学生培养方案具有很多自身特点,本科学生前两年课程统一选修,第三年选课开始分方向,分为水污染控制方向、环境监测、固体废弃物和环境监察四个方向。我作为环境监测方向授课老师,从教几年来对教学与实践环节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与体会。

实践教学,即通过短期实践让学生到社会或企业等相关对口部门进行实地考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为将来择业打下基础。就本学校环境监测本科专业的实践教学来说,实践环节包括认识实习(1周)、生产实习(2周)、毕业实习(3周)及《监测实习》和《现代监测综合实验周》(各1周),共计8周,大约占整个教学时间的10%。尽管教学时数并不多,由于本专业为应用型专业,实习不仅是增强对本专业感性认识,获取实践经验的重要途径,而且是加强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充实课堂教学内容的最好手段。没有好的实习效果,对专业课的掌握也不会好,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进而影响到环境监测本科毕业生在社会上的竞争。长期以来,实践教学存在经费不足及时间短等缺点,部分老师和学生对其重视程度不够,通常整个实习过程都是走马观花,最后随便抄个实习报告敷衍了事。这些不端正的态度严重影响实践教学的实施环节,导致实践课程形同虚设。

一、环境监测本科专业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环境监测本科专业实习安排难,实习单位难找,实习难带。每届都有学生向教师诉苦,说有些实习常常走马观花,根本学不到东西。分析实习效果不佳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实习单位难找

目前,环境监测本科专业的实习,由于学生人数多(50―80人),联系实习单位困难。因此,联系实习单位往往靠学生本人及学生家长,或者凭个别教师个人关系。一些实习单位忙于日常生产,担心学生不遵守安全规程,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秉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拒绝接收实习学生。即使勉强得到这些实习单位的认可,也存在着实习收费高、与带队教师和学生不配合等现象。

全文阅读

新形势下加强环境监测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策略

摘 要:党的十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要搞好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作为环境保护的“哨兵”和“耳目”的环境监测。环境监测要做到更好地为环境管理服务,就必须加强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本文在对环监监测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现状及制约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加强新形势下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生态文明 环境监测 专业技术人才 制约因素 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X32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这是环境管理体制的重大创新。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服务,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是一切工作的根本。当前,面对环境监测新形势、新任务,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培养一支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的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任务十分紧迫。

一、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

(一)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相对不足

随着环境保护工作任务的不断增加,在以往的污染源治理、生态保护、核安全、应急处置、掌握环境质量状况和评价生态环境质量等工作基础上,近年来又开展了重点区域、流域、城市、上下游的环境质量考核工作,重金属排放企业整治、农村环境整治、保护生物多样性工作,这些新的环保工作对环境监测提出了新任务。这些新任务必然要求一大批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作为技术支撑,但在工作量急速增长的情况下全省的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却没有相应的增长,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监测技术人员数量不足造成整个监测站工作长期超负荷运转,疲于应付,质量管理跟不上,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完整性”也无法得到有效保障。还有的监测站在编不在岗的情况严重,有些县站到岗率不足40%,这就造成在岗的人员经常超负荷工作,甚至出现有设备无人做的情况。

(二)专业技术人才分布不尽合理

全文阅读

环境监测部门专业技术档案管理的思考

摘 要: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环境监测工作的需要,环境监测部门专业技术档案工作需要规范化、数字化管理。该文简要分析了专业技术档案管理现状,并结合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专业技术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路,即制定归档范围,规范文件收集、整理、立卷工作,并开展数字化工作,以提高专业技术档案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档案的价值和作用。

关键词:环境监测部门 专业技术档案 管理

中图分类号:X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3(c)-0145-02

Reflections on the Management of Specialized Technical Archives i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Departments

Feng Tao

(Liaoning Provincial Envirnmental Momitoring & Experiment Center, Shenyang Liaoning, 110161,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work in the new situation, specialized technical archives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departments are in urgent need of standardized and digital management. In the paper, the author briefly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management of specialized technical archives, and puts forward the idea of strengthening the management of specialized technical archives based on practical instances and problems, that is, the scope of archiving, standardizing the collection, collation and filing of documents, and carrying out digital work to enhance the level of specialized technical archives management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value and role of archives.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department; Specialized Technical Archives; Administration

全文阅读

高职高专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探讨

【摘 要】高职高专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担负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环境人才的重任。本文论述了高职高专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从实验教学、课程设计、认识实习、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方面给出了增强实践教学内容,改进实践教学方法的建议。

【关键词】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实践教学;改革

Discussion on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Control Technology Specialty in Vocational Colleges

CAI Qing

(Mining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hongqing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Chongqing 400037, China)

【Abstract】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control technology specialty in vocational colleges charged with the task of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skilled personnel in environmental field. Common problems were discussed for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control technology specialty. Some suggestions in experimental teaching, course design, practice and graduation project design were given to enhance the content and improve the methods of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Key words】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control technology;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Reform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业化的深入,社会分工日益精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日趋多元化。高职高专类高校担负着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劳动者的重任。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在社会中的竞争力,建立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特别是面向未来发展的教育与教学体系,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专业人才,已成为当今高等教育所面临的迫切问题[1] 。

全文阅读

工科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环境监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摘要:从工科大学环境监测课程特点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出发,基于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并重的原则,提出“理论与实验并重,多种教学手段并用,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教学理念,提出整合理论课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优化实验课教学环节和建立综合性的理论课和实验课考评机制,并开展持续的教学改革与探索。

关键词:工科大学;环境工程;环境监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9-0045-02

我国工科大学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众多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但是面对新世纪的发展与挑战,工科大学所培养的人才的综合素质与客观要求之间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工科大学教育必须进行必要的改革。环境监测是工科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的必需课程,其应用性、实践性、综合性强,教学内容涉及水体、大气、土壤、固废、生态、噪声、辐射等环境要素的监测,课程涵盖了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计算机、数学等学科。工科大学的“环境监测”对后续专业课程的教学起到基础性支撑作用,同时它也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课程。该门课程的主要任务在于使学生掌握环境监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污染物为主线,使学生掌握从布点、采样、样品保存、预处理到分析测试和数据处理的环境监测全过程。为了适应环境监测科学发展的要求,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笔者根据环境监测课程的特点,结合教学实际,从理论课、实验课及其考评体系等角度探讨了“环境监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一、整合理论课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

工科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开设的“环境监测”与“水分析化学”、“环境分析化学”和“仪器分析”等存在密切的关联,只有保证环境监测与上述课程间和后续课程间的衔接性、呼应性和互补性,力求避免不合理的交叉和重叠,才能使整个专业课教学体系更加高效和完善。以大多工科大学选用的教材为例,对环境监测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对比,如表1所示。

对比发现,环境监测教材上编排的一些的分析仪器的原理、分析方法等与“水分析化学”、“环境分析化学”和“仪器分析”课程在内容上存在一定的重复,因此授课时需要对该部分内容进行从略处理。若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则宜采取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进行,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也可以归纳总结后进行略述即可。例如水体中各种类型化合物的测定,教材中一般是按化合物的种类编排的,在讲述时可按照测定方法进行归类,例如,色谱法、电化学法、ICP法、原子吸收法、分光光度法、冷原子吸收或冷原子荧光法等。另外,学生除了掌握基本的环境监测基础知识和理论外,还应了解监测技术发展前沿的新趋势、新技术等,课件中应补充环境监测发展的前沿技术及其趋势等新知识(如痕量污染物的样品采集与测定,环境监测新法规、新标准和新技术规范等),才能够使这门课程具有活力。

二、优化实验课教学环节

全文阅读

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构建

摘要:本文结合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的实际情况,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依托行业、打造专业、办好专业、服务企业”为理念,构建了“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企业产品质量检测全过程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方案,努力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端技能人才。搭建了“以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为主体的实践教学平台,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能力,探讨了开放式实验教学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

关键词: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教学模式;探索;构建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许多高校已经或正在探索适合本校实际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中“工学结合”“订单式培养”已被许多学校和企业所认同,特别是近几年来的计算机类、汽车制造类、机械电子类等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不断完善,而环境类专业在实施过程中比较成功的案例并不多。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要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我们运用新的教育理念,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实际,深入研究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改革。从专业建设到教学内容的提炼再到教学过程,强化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整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体系,从而构建科学的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社会对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为此,本文结合人才需求的实际,探索开放式实验教学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构建开放式实验教学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

高校实验室是知识创新的源头,人才培养的基地,对于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充分利用实验室的资源进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新形势下为适应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加强开放性实验的教学,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在培养创新人才中的作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是当前高职教育中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为此,本文就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开设开放式实验教学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意义,开放式实验教学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现有的高等教育,大多数还是沿用本科院校的三段式教学模式:第一阶段,基础课,一般在第一、二学期开设;第二阶段,专业基础课,主要在第二、第三学期开设;第三阶段,专业课,主要在第三、第四学期开设。以当前现有的培养模式,部分专业课程放在第四学期,由于学生忙于找工作,这些课程学生掌握的并不理想。而一些现有的课程,如《仪器分析》、《环境监测》、《水污染控制工程》等教材仍以理论教学为主,实验内容仅占整个教材版面的1/10~1/7,甚至更少。同时教师以课堂理论授课为主,然后以一个简单的实验来验证前面的理论。现在学生基础不好,多数主动性不够,同时学生的实践操作时间也得不到保障,学生的动手能力差,很难适应岗位需求。

这些课程,学生在做实验时所用的材料基本是实验教师预先处理好的,所用的试剂也是预先配制好的,学生只需按照实验步骤按部就班地做下去,实验数据基本是利用课余时间分析,这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实验的意义。有些学生实验做完了甚至还不知道实验原理是什么,样品是怎样处理的,结果是怎样得到的,有的甚至基本的专业技能也没掌握。久而久之,学生就失去了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始厌学。另外,学生基础理论薄弱,动手能力差,导致无法完成整个分析过程或者实验数据分析不正确。

教师只片面强调测定过程、检测原理和步骤的重要性,忽略测定结果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的重要性,学生在操作过程完成后,把实验数据带回去写实验报告,这导致很多学生,尤其是同组的学生相互抄袭实验报告。造成学生对数据的处理方法不熟悉,不能对数据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处理。

为此,针对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生生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

全文阅读

基于GPRS温室农业环境监测专家系统的建立

[摘 要]提出了一种基于GPRS温室农业环境监测专家系统。该系统由温室内部无线传感器设备和外部远程监测系统构成。可对温室内多个要素进行采集,实时全方位的数据监测。介绍了研究背景,总体框架以及专家系统的建立,并表现模拟试验验证结果。通过对温室农作物环境检测技术和数据融合方法研究分析,构建了温室农作物环境监测的数据处理模型以及专家系统知识库,并针对系统的应用特点提出一种验证该数据处理方案可行性。

[关键词]GPRS 数据融合 专家系统 温室

中图分类号:X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30-0132-01

引言

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影响环境变化的复杂因子日益增大,数据融合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重要,体现出实时化和智能化为一体的监测系统,其主要从数据处理以及分析结果上体现。虽然看起来农业技术发展相对成熟,但只是在生产面积以及生产方式上有所发展,但对于温室内的科技水平都只是停留在手动调节以及依靠个人经验判断当前种植情况,而且少数温室有这种环境监测装置,但也只是通过单要素数据采集的方式进行不全面的数据分析。如何通过传感器采集到的大量不同种类的数据信息,进行比较全面的、综合的对农作物生长情况进行实时管理并辅以决策,是当前管理农业温室环境信息研究的主要内容。

1、温室环境监测系统结构

1.1 研究背景意义

系统监测温室主要采用玻璃连栋温室,由于该类型的温室密闭性强,易于控制室内的环境,通风系统由顶窗和侧窗组成,通过利用自然风达到温室降温和除湿的功能,从而使得降低夏季降温能耗,冬季满足积雪下滑的条件。因此,本文章以草莓为原型进行分析,草莓作为在温室中反季节水果典型,草莓培育也是重要课题,而进行草莓栽培必须掌握温室内环境特点,并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满足草莓生长发育的条件,从而获得高产。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