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医药工作要点

中医药工作要点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医药工作要点

2014年中医药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全面贯彻市委六届七次全会和全市卫生工作会议精神,把握市委“稳中奋进、改革创新,全力推进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的号召,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主线,积极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全面加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产业,努力为群众提供更高水平的、具有传统医药特色的健康服务。

一、全面贯彻落实省卫生厅、中医药局等五部门联合制发的《关于推进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实施意见》,实现“提升工程”工作责任书中所列2014年度各项任务目标。

1.在健全全民医保体系中发挥中医药优势和作用。新农合和医保报销目录中,针灸和治疗性推拿等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和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纳入报销范围。新农合中医药报销比例高于西医药报销比例5%-10%。

2.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科室标准化建设。按照《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基本标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标准》,设置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中药房、煎药房,配备必需的中医诊疗设备。95%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达到建设标准,9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配备适宜的中医诊疗设备。

3.提高县级中医医院服务能力。将辖市中医医院纳入当地120急救网络。切实改善中医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和就医环境。

4.加强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市第三人民医院中医科、丹阳市人民医院中医科建成省级综合医院示范中医科。扬中市启动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工作。

5.充实基层中医药人员队伍。按照《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基本标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标准》、《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标准》配齐配强中医药人员。力争95%以上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类别医师占医师总数的比例达到20%;90%的村卫生室配备1名以中医药服务为主的乡村医生或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9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配备1名中医类别医师或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临床类别医师。

6.加强基层中医药人员培训。加强中医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建设,扎实开展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培训和培养工作,逐步使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的比例达到50%以上;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占基层全科医生的比例达到20%以上。

全文阅读

全市中医药工作要点

2006年全市中医药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和《**省发展中医条例》,注重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坚持“人才兴业”、“科教兴医”战略,大力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加强中医机构建设,继续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加大中医医疗机构专项整治力度;强化基层中医工作,完善农村三级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重大疾病防治以及农村卫生、社区卫生工作中的作用;努力开创我市中医工作新局面。 一、加快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建设,积极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重大疾病防治。

将中医药纳入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强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和急诊科建设,组织开展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业务知识培训,提高队伍素质,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重大疾病防治以及农村卫生、社区卫生中的作用,积极参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及艾滋病的防治工作。

二、加强医院管理,提高中医医院服务能力。

按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特色年”要求,在各级中医医院继续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认真落实《中医医院管理评价指南》,加强中医医院内涵建设,突出中医特色的办院方向。依据《**省中医医院管理评价指南实施细则及评价考核评分办法》和《**省中医医院中医特色考评办法》,加强对全市中医医院督导检查和综合评价,命名表彰“**市示范中医院”,争创“**省示范中医院”。对忽视中医特色的中医院给予“黄牌警告”。

巩固“二甲”中医医院等级评审成果,提高医院科学管理水平。对未上等级县(市)中医院,要加大督导力度,年内力争要有1-2所医院达到“二甲”标准。

继续落实卫生部等七部委“打击非法行医专项整治方案”、“**市打击非法行医专项整治方案”,结合我市中医医疗市场的现状,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进一步加强中医医疗市场监管,重点对虚假医疗广告、聘用非卫生技术人员、擅自扩大诊疗科目、对外承包科室进行严厉查处,营造良好的中医医疗市场环境。

整顿和规范中医医疗性保健按摩、中医美容市场。

三、强力推进专科建设,努力形成学科优势。

全文阅读

中医药工作实施要点

2014年我区中医药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积极参与深化医改,组织实施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加强中医药内涵建设,促进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繁荣发展中医药文化,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努力开创中医药工作新局面。

一、主动融入医改,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的作用

(一)积极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按照《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实施方案(2012-2015)》的要求,推动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的实施,着力完成基层中医药工作的各项任务。继续开展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活动,启动全省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工作。

(二)推动中医药在公共卫生中发挥作用。认真落实好已列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中医药健康管理项目,制定相关技术指南,做好人员培训,加强考核评估。

二、加强中医药内涵建设,提升中医药医疗预防保健服务和应急能力

(一)推进“治未病”健康工程。加强区医院中医“治未病”科室建设与管理。

(二)建立中医康复联盟。各医院要按照《医院康复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要求,加强康复科室建设与管理。

(三)推动综合医院中医药和民间医药工作。继续开展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创建活动。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兴办中医医疗机构。挖掘、整理、利用民间医药知识和技术。

全文阅读

卫生局中医药工作要点

2012年,全市中医药工作将进一步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紧紧围绕卫生强市和医改工作这条主线,以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为中心,推进中医“名院、名科、名医”和“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建设,优化中医药发展环境,努力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药科技创新能力,注重中医药人才梯队建设,努力提高服务能力的可及性,使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一、全力抓好中医医院等级评审工作,着力提高中医院服务能力建设

开展第三轮中医医院等级评审工作,继续加强现有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建设,今年,全市4家二级甲等中医医院要接受省局组织的等级复评工作,年底启动二级乙等中医医院和二级甲等中医专科医院等级评审,同时,重点抓好3所第一批省级中医名院,3个省级综合医院示范中医科建设力度,加大“名医馆”、名中医工作室建设,努力为名中医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服务环境,以“三名”建设来提升中医药的核心竞争力。

二、加强中医质控建设,进一步提高中医医疗质量

一要进一步推动中医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实施中医药单病种拓展计划,今年,二级甲等以上(含二甲)中医医院要在原有开展的10~15个单病种管理工作基础上,继续挖掘潜力,遴选和推广应用若干个疗效确切,技术规范,水平先进的中医(中西医结合)单病种,强化单病种质量控制,规范中医诊疗行为,促进中医药临床特色优势标准化建设;二要继续抓好4个中医质控中心建设,组织相关专家,修订完善标准,形成中医院间相互帮扶、交流分享、共同提高医疗质量的新机制,更好地体现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

三、以创建示范单位为载体,全面推进中医药“三进”工程

巩固我市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成果,认真抓好椒江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期满复核工作,抓好玉环县创建省级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建设;抓好第二批省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示范基地市中医院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建设,争取天台县中医院、仙居县中医院列入国家2012年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能力建设项目单位并具体开展相关建设工作。同时,要进一步推进城乡社区中医药工作,建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和中医药设置率达95%以上,鼓励在城乡开展中医坐堂医门诊,并对去年开展创建的19家中医药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市级示范单位进行验收。通过创建平台,进一步推广和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努力提高为基层群众解决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

四、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建设好中医药人才队伍

全文阅读

全市中医药工作要点

2021年全市中医药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大会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推动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三位一体”发展,加快中医药强市建设。

一、健全中医药发展政策保障

推动召开全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大会,贯彻省级会议精神,安排部署我市中医药工作,推进各县区和市级部门进一步健全中医药发展政策保障,加快中医药发展。积极落实《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结合《中医药强省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年)》,印发我市行动方案,细化目标,分解任务,压实责任,形成中医药发展的合力。协调推动中医药价格形成和医保支付改革工作。

二、提升中医药临床服务能力

实施中医药临床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组建市级中医疑难病临床治疗小组,开展膀胱过度活动综合症、慢性腹泻、耳鸣等病种临床攻关,支持有条件的医院建设中医经典科室,加快推进中医特色优势病种培育暨专病建设,推动中医临床疗效不断提升。推进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开展市级中医重点专科立项建设,积极申报省级重点专科。加强“黄帝内针”等基层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加强中医疫情防控能力建设,持续做好肺炎等重大疫情中医药防控,推动中医药尽早、全程、深度参与防治,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坚持“院内感染零容忍”。发挥好中医医疗质控分中心的作用,加强医疗质量检查和管理。

三、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

推动市级中医医院独立设置,加强县级中医医院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缺口,推动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等进一步规范中医科建设,完善中西医协同机制。抓好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提升考核名次,对考核名次连续下滑的机构严肃处理。支持中医医疗机构组建多种形式的中医医联体,组建1-2个市级中医专科联盟。加快中医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大力发展互联网中医医院,争取创建“互联网+”示范中医医院。开展大型中医医院巡查,狠抓中医行风建设,推进不合理医疗检查专项治理活动。指导各县(区)扎实做好2022年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复审准备工作。持续开展0-3岁儿童和65岁以上老人中医药健康管理,管理率达到70%以上。

四、加快中医药产业发展

全文阅读

市委中医药工作要点

2013年,全市中医药工作将进一步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紧紧围绕卫生强市和医改工作这条主线,以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为中心,推进中医“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建设,优化中医药发展环境,努力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注重中医药人才梯队建设,努力提高服务能力的可及性,使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一、实施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联合出台的《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意见》要求,制定和实施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3年计划,继续完善中医药服务网络,积极争取省市级中医优质资源下沉,积极争创省中医药适宜技术示范基地,大力推广中医药新技术、新疗法,积极开展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

二、全力提升中医院服务能力,奠定县域中医龙头地位。

市中医院要加强标准化建设,扩大康复病区,开设名中医馆,强化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业务上要主动上联,向上级医院联系业务帮扶,着重加强急救、院感、透析、麻醉、病理、中药饮片等薄弱环节管理,提升中医院综合实力,加强对社区、卫生院奠定县域中医龙头地位,同时要加快市中医院迁建工程进度,争取在年内启动征地工作。其他公立医院要大力拓展中医药业务和项目,中医药收入占比要有明显增长。

三、全面落实医改政策、进一步强化医药费用控制。

按照《省卫生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加强中药饮片使用管理的通知》要求,继续规范中药饮片的使用,控制贴均费用,加大监管力度,定期实施抽查。市中医院要积极实施中医单病种管理和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工作,遴选和推广应用5个疗效确切,技术规范,水平先进的中医(中西医结合)单病种,强化单病种质量控制,规范中医诊疗行为,促进中医药临床特色优势标准化建设。

四、发挥中医药在基本医疗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作用

全文阅读

医改医政药政与中医工作要点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我市医改、医政、药政及中医工作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省、市卫生计生工作会议部署,以及全省医政等工作会议要求,紧紧围绕健康建设目标和深化医改重点任务,坚持改革与管理两手抓,继续以“破难题、建机制、调布局、创特色”为总要求,以人民群众满意为目标,着力加强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改进行业作风,提升行业形象,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推进全市医政、医改等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一、做好医改相关工作

(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卫生计生委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有关政策,健全医疗服务体系,合理配置医疗资源,继续巩固完善医疗联合体建设,以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管理为切入点,探索城乡居民签约服务,逐步落实上下联动、急慢分治、双向转诊、分级诊疗服务模式。

(二)深化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市级医院与受援卫生院结合实际签订2016年度对口支援协议,明确对口支援目标任务,细化支援措施,强化监督考核,带动受援医院管理和专业技术水平提升。

(三)加强二级综合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科、病理科、疾控科和康复科建设,加快推进市精神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做好人员培训、设备购置等前期准备工作,确保2016年投入使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和我市社会资本办医相关政策和措施,营造良好的民营医院发展氛围,逐步提高民营医院占全市医疗资源比例和发展质量,构建公立与民营医疗机构有序竞争、优势互补、良性发展的多元化办医格局。

(四)提高老年病医疗护理服务能力,推进医养结合发展。提高老年病的诊疗管理水平及医疗护理质量,增强康复医疗能力,建立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的有效衔接机制。

(五)继续推进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做好各卫生院和村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统一药品目录、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零差率销售工作;继续加强公立医院优先配备使用基本药物管理,三级医院基本药物使用比例要达到30%,二级医院基本药物使用比例要达到45%,其他市级综合医院使用比例不低于50%,专科医院应优先配备基本药物,凸显基本药物主体地位。各医院要建立切实可行的基本药物使用制度,促进基本药物合理应用。落实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政策,建立部分药品价格谈判机制,规范和推进高值医用耗材阳光采购。

(六)完善疾病应急救助制度,理顺工作流程,推进制度落实,做好对困难群体的疾病应急救助工作。

全文阅读

市委中医药全年工作要点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我市中医药事业加快发展之年。2011年市中医药工作要结合医改新形势,按照“解放思想,创业创新”的要求,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创新发展,以“一体二翼三进”为措施:“一体”就是要结合深化医改工作,突出体现中医药特色优势;“二翼”就是要重点抓好“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和第三轮中医院“等级”评审工作;“三进”就是要向农村和社区中医药工作倾斜,认真做好中医药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活动。

一、以深化医改为契机,加强中医药特色优势建设

(一)大力推进中医医院的标准化建设。

1.按照国家《中医医院建设标准》,重点建设好3所特色优势明显,管理规范的省级中医“名院”,并以此带动其它县(市、区)中医院的规范化发展。

2.开展中医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建设。按照《关于印发2011年省中医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要求,加强中医医院临床护理工作,强化基础护理,要求每所中医院至少创建1个“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以此提高中医医院整体护理质量。

3.推动中医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按照《省中医(中西医结合)单病种诊疗规范》的要求,在各地原有的基础上,实施中医单病种拓展计划,要求各地遴选和推广应用10~15个疗效确切,技术规范,水平先进的中医(中西医结合)单病种,强化单病种质量控制,规范中医诊疗行为,促进中医药临床特色优势标准化建设。

(二)推进中医“三名”战略。加强中医药重点专科和综合医院示范中医科建设,充分发挥专科专病特长,形成我市中医“名科”群体,要求各县(市、区)今年均开展中医重点专科评审工作,为全市下一轮重点专科评审打好基础;开展县(市、区)“名中医”评选和省、市名中医带徒工作,建立名中医管理制度,建立“名医馆”、名中医工作室,努力为名中医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服务环境;同时,开展“市传统医药民间祖传特色郎中”评选工作,发掘、保护、传承一批确有特色专长的民间传统医药技术。

(三)加强中医质控建设。继续推进“医疗质量服务年”活动,持续改进中医医疗护理质量,进一步加强中医医院内涵质量建设,主要抓好中医质控中心建设。今年,要新组建中医急诊质控中心,并进一步完善市级中医病历、护理、药事三个质控中心,制订《市中医医院医疗质量控制管理办法》,组织相关专家,修订完善四个中医质控检查及评分标准,更好地体现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

全文阅读

市卫生局中医药工作要点

年全市中医药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加快推进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为动力,以全面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为主线,继续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发展中医药”大讨论活动,不断加大中医药参与医改的力度,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和能力建设,大力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打造中医质量和服务品牌,推动我市中医药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深化医改中的作用

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医改文件精神,主动跟进,突出特色,不断加大中医药参与医改的力度。重点抓好中药基本药物的配备使用,加强基本药物中中成药临床应用培训,做好中药应用情况的监测和评估。落实好提高新农合中医药补偿比例的政策措施,引导医疗机构和群众更加广泛地应用中医药。不断加强基层中医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将中医药预防保健技术和方法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体系。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探索有利于中医医院发展的补偿机制、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认真落实规范服务、院务公开、绩效考核、优质护理示范、预约诊疗、志愿者服务、出院病人随访、中医临床路径等惠民措施。

二、加强中医机构内涵建设,提高中医药服务质量和水平

启动新一轮全市中医医院分级管理评审工作,全面提升中医医院整体管理和服务水平。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中医医院医疗质量考核评价体系,深入推进临床制度和技术规范建设。按照《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关于加强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管理的意见》等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中医院科室的建设与管理,积极研发和使用中药院内制剂,规范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促进中医临床疗效的不断提高。实施医疗质量、护理服务、技能培训、信息化管理“四项示范工程”和双降、双控、范(即降低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重、降低耗材支出占医疗支出的比重;控制医疗成本、控制人均门诊费用和住院费用过快增长;规范检查和用药行为、规范临床路径和诊疗项目)“三双行动”,积极开展中医药技术比武和急救技能大赛,不断提升中医药的整体服务能力。

三、进一步加强重点专科建设,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

认真贯彻落实省卫生厅、财政厅《关于提升省中医服务能力项目的实施意见》,抓好1个省级优势专科和4个省级特色专科项目的建设,在基础设施、特色优势发挥、中医药服务量等具体指标上达到标准要求。认真做好2个国家级重点中医专科,3个国家级农村中医特色专科、1个省级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的建设工作。对市级重点中医专科进行重新评估验收,组织各有关单位积极参与全省第四批中医专科专病建设项目。继续做好国家级和省级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养项目,通过“读经典、跟名师、做临床”,培养中医临床学科带头人,促进专科专病快速发展。深入开展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主题的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按照年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方案提出的新标准、新要求,认真查找医院各环节存在的不足,重点在发挥特色优势的措施、中医药人员配备、临床科室建设、专科建设、中药药事管理、文化建设、中医护理、中医药预防保健等方面进行总结和整改。

四、切实做好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和中医护理工作

全文阅读

卫生局中医药健康管理工作要点

各区卫计局、局直属各医疗卫生单位、育才卫生院:

为准确掌握我市中医药健康管理管理项目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问题,确保顺利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我局组织市中医院于2015年12月对全市各个卫生院、卫生院分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了2015年度项目工作开展情况督导考核,现将督导考核情况通报如下:

一、考核依据

市2015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指标

二、考核内容

(一)老年人体质辨识管理目标人群管理率(计算方法辖区内65岁以上老年人接受中医健康指导人数/年度管辖区内65岁及以上老人×100%)

(二)儿童中医药保健管理目标人群管理率(计算方法辖区内0-3岁儿童按照月龄接受中医讲课指导人数/年度管辖区内0-3岁儿童数×100%)

三、考核方法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