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医教程教学

中医教程教学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医基础课程教学应用

1PBL教学模式的课前准备工作

我国传统医学教育沿用了几十年“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该模式中各学科的知识具有较强的学科系统性和完整性,但将系统性的完整知识人为地分割成各自独立的课程,例如大一的中医基础课程讲什么是心主血;一年后中医诊断学课程会讲心主血功能失常的表现;方剂学教师讲什么方剂治疗心主血功能失常,中药学教师讲用什么中药治疗心主血功能失常;最后内、外、妇、儿科老师再讲内、外、妇、儿心主血功能失常的治疗。这样心主血这一完整知识的学习要在3年多的时间内,由7~8个教研室分割完成,各学科之间存在过多交叉和重复,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而相关教材对此类知识点的讲述显得既重复又割裂,不利于学生自学和复习。而“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医学教学模式则根据医学基础学科间的有机联系,把具有关联性的课程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满足教学目标要求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减少了各学科间的重叠和交叉,避免了学科之间的重复和脱节,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对某个器官和系统从不同层面形成一个整体概念。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精选典型且有代表性的中医临床病案,在可以的情况下对病案进行修改,重点在于寓理论于病案,揭示其基本理论。在课程教学的初级阶段,要选择难度较小的病案,以免学生们“知难而退”,打消学习的积极性。

2PBL教学模式的实施

2.1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在PBL教学方法中,问题可以引发学生积极的思维,也是该教学法实施的基础。首先,教师应该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精心设计符合教学目标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学生们已经掌握了的临床医学的知识,亦或是现实生活中的病例和一些耳熟能详的典故。例如:在学习“五脏的主要功能”这一章节之前,布置类似于如下的问题给同学们:(1)比较中医和西医学中各大脏器(包括肝心脾肺肾)的功能上的异同;(2)叙述五脏的系统连属;(3)五脏与精、气、血和津液之间的相互联系;(4)列举五脏功能性病变的一些典故并说明。通过这样的简单的问题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度是PBL教学的基础。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主要是以医古文、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等相关教材,亦或是利用网络查阅资料,然后进行分组讨论,主要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根据问题自我查阅学习,然后整理,寻找正确答案,最终写出书面的分析报告;以备课堂上进行发言。2.2课堂讨论课堂讨论方式多样,学生分组讨论后,各小组已达成共识,由已确定好的发言人代表小组发言,将讨论结果向全体同学汇报。学生们通过课前的交流和讨论,将查阅的相关知识内容串联起来。例如:讨论五脏连属与一些病证的关系,比如说肝在液为泪,如果肝血不足,则泪液分泌减少,两眼干涩;另外肝在体合筋,所以肝血不足可导致肢体麻木、抽搐拘挛等症状;或者心在志为喜,因此有喜乐过度则可使心神受损,固有‘喜伤心’之说,<素问.调经论>中有“神有余则笑不休”。根据五行学说,肝与心相生相克,互为荣损,因此有心血旺则肝气疏泄有度和情志舒畅。在讨论中,教师可适当引导,但避免使自身的观点左右学生的思想。教师的作用贵在引导学生,使学生能总结出病案中所隐藏的基本机制等内容。也可让学生围绕自己知道一些简单的案例提出问题,进行讨论。但此种方法不作为必要的可能讨论内容,可以观察学生的状态,如若学生比较积极,跃跃欲试,可以实施,否则省之,以免给学生造成压力,导致课堂气氛沉闷。中医临床病案的讨论结果通常是多元化的,可以开拓学员的思路,充分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因此组织好临床病案讨论是PBL教学中的一个中心环节。

3PBL教学模式的归纳总结与课后答疑

归纳总结的方法有两种,可单独也可合并进行。第一种是由教师进行,任课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作必要总结,就五脏这节而言,五脏的功能是重中之重,一定要加以强调概括,使学生加深对本节知识的印象。另外,也应该对学生的讨论的部分进行总结,肯定学生中分析透彻的意见及创新见解,同时也要指出不足,加深学生对讨论内容的掌握,提高PBL教学的整体质量。第二种是由学生自我总结,真正意义上学习和掌握知识。总结之后的课后答疑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一般学生在学习完五脏这一节内容后都会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中医所说五脏的功能和西医所说内容有些不一致的内容?指导教师一定要从中、西医理论体系等各个不同方面进行剖析讲解,使学生了解中西医结合是以中医学为基础,又以现代医学为说理工具的一门学科,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理论的结合。课后答疑这部分是针对学习比较透彻的学生的再次拓展及对课堂上没有发言或由于性格及其他原因而导致的没能发言或者讨论的学生,私下交流可能会使他们更轻松地理解和学习,同时也可以提高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亲密度。总之,在中西医临床专业中进行中医学基础课程教学有各种特点,这些特点和难点正是对中西医临床专业学生进行教育过程中所要沟通和解决的内容与关键。PBL教学模式本身就是一种沟通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将教学与沟通相结合。未来我们应当不断探索,将PBL这种沟通式教学模式普遍应用于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的各个课程教育中,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培养既能系统掌握中医理论体系,具有中医药的理论基础和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又具备现代医学知识及专业实践技能,具有临床辨治能力的中西医结合专门人才,促进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颜丙春 祝娉婷 卜平 单位:扬州大学医学院

全文阅读

《医学物理学》教学中的PBL教学过程初探

【摘要】本文介绍了在《医学物理学》的教学过程中尝试引入PBL教学法,并提出了实现这一教学过程的流程设计和要求, 进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取得了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医学物理学教学PBL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立项批准号:FJCGGJ12-082)。

【Abstract】A PBL teaching method including its process design and requirement was developed in medical physics course. This teaching process is capable of raising the students?蒺 interests of learning, resulting in good teaching effect.

【Key words】 medical physics,teaching,PBL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243-02

PBL的全称是“Problem?鄄Based Learning”,即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法,是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的。[1]PBL的基本特点是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简单地说,PBL就是通过解决问题来学习。解决问题不是目的,而是一种学习知识的载体,其教学目的就是在解决问题中学到知识,训练学生正确的思维和推理方法,提高其自学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并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多提问,多看课外相关的书籍、文献,最后做到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这对其终身教育具有深远影响。

LBL是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ecture?鄄based learning),也是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LBL教学法具有传授信息量大、进展速度易于掌握、系统性强等特点。对基本概念的讲授较为深刻、全面,易于理解,尤其是对于没有太多知识背景的低年级学生显得更为重要。由于受传统中学教育模式的影响,学生大都已习惯该方法。LBL教学法是教学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必须采取的教学方激,也是当前教学中最主要的方法。通过教学实践,大家也发现LBL教学法存在着很多不足,LBL教学法基本是采用教师传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模式。以记忆、灌注、强制为特点,重知识传授,轻素质和能力培养,忽视教学中感受、体验及双向的交流启迪过程。学生处于教学的被动地位,未能真正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体,这种依赖习惯极大地制约了学生创造性和主动性的发挥。[2]

全文阅读

教学过程中医学免疫学的德育教育

医学高等院校担负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育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

医学高等院校担负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育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为了培育新时期合格医学人才,医学院校必须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地将德育教育工作贯穿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不仅要搞好关系到学生政治立场、理想信念等主旋律的教育,还应加强医学生医德医风的职业道德教育。

1

1.1符合教育目标和社会发展要求[口中国教育的总体目标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医学教育包括道德教育、医学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训练,其目标是培育能服务于构建和谐社会的人,即具有高尚医德、精湛专业素养的医务工作者。因此,德育是医学教育的根本和核心。针对当前存在的医德缺失、对病患冷漠、缺乏责任心、一味追逐经济利益、大处方、医患关系紧张等现象,作者认为在医学院校的专业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和避免功利主义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据文献报道.18%的学生认为违反校纪、校规无所谓;23%-27%的学生认为医生接受"红包"与药品回扣等属正常现象,可以接受;29%的学生认为对艾滋病患者的关爱是政府的事情、与自己无关问。囱此可见,加强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势在必行。

1.2课堂教学是德育教育的主渠道[3J 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曾说"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就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课堂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问。作为医学教育的首位和根本的德育教育是多渠道的,但主要在课堂,德育应与医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相辅相成,教师应把知识的传授与德育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寓德育于医学专业知识的传播和技能的培养之中。

1.3医学院校思想德育工作的现状与不足[5J 党的十七大强调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为此,各高校均开设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课、思想道德修养和医学伦理学等专门的德育课程,但由于当代大学生长期以来受传统政治课填鸭式理论说教的影响,他们对专门开设的思想政治课教育常产生心理上的抵触情绪g或者由于以前的教育淡化了社会复杂性和个体的自然属性,使德育教育更多的流于了形式。而专业课教学具有时间长、空间大、内容广、载体多和实效性强等特征,利用学生对专业课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对科技教育工作者的崇敬,在其中渗透德育则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德育并不只是专职德育教师的任务,在专业基础课中进行德育教育尤为必要。

1.4教书育人乃教师天职教师法明确规定了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唐代诗人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即传授为人之道,培养优良品德,即育人。因此,医学院校的教师在教授各科专业知识的同时,应适时适度地进行德育渗透,逐渐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行为规范意识等,让学生获取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从而实现"教书"与"育人"的完美结合。

2

全文阅读

小议中西医临床医学课程的教学分析

《有机化学》中“绪论”、“烷烃和环烷烃”、“烯烃和炔烃”、“芳香烃”、“立体化学基础:手性分子”、“醇硫醇酚”、“醚和环氧化合物”、“醛和酮”、“羧酸和取代羧酸”、“羧酸衍生物”、“胺和生物碱”、“杂环化合物和维生素”(不讲维生素)、“糖类”、“脂类”共15章内容,将“氨基酸、多肽和蛋白质”、“核酸”、代谢途径中的酶”这3章和“维生素”的内容放在生物化学课程中讲授,同时,在讲授上述章节内容时重点讲授物质的结构、命名和后续课程中要用到的化学性质,而将后续课程用不到的内容作为了解的内容不做讲授。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加强了和医学课程的结合,减少了医用化学教学中的纯化学现象,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对医用化学课程的重视程度,为后续医学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化学基础。

1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

1.1合理运用多媒体和板书教学,有利于教与学医学院校的医用化学课程学时一般较少,合理运用多媒体和板书教学,既能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教学内容丰富形象的特点,又能充分利用板书教学速度适当、重点突出的特点,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1]。有些教学内容如“电子云”、“杂化轨道”、“手性分子和对映体”等内容,多媒体教学表达的更形象、更直观;有些教学内容如讲课内容的框架和重难点内容以及一些重要物质的结构式的写法,板书教学重点突出、效果更好。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精心制作的多媒体和精心设计的板书,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记忆和对知识的掌握,有助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讲授和对教学过程的掌控。

1.2加强与后续医学课程的联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医用化学是后续各种医学课程学习特别是生物化学课程学习的基础,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与后续课程的联系特别是生物化学课程的联系。例如,在讲授“氢键和范德华力”时,引申出生物化学课程中的“蛋白质空间结构的稳定力量”;讲授“羟基酸”时,要求学生掌握乳酸、苹果酸、柠檬酸、异柠檬酸等物质的结构,为以后生物化学课程中的“糖代谢”内容的讲授奠定基础;讲授“乙酰胆碱”时,引申出生理学课程中的“神经递质”;讲授“生物碱”时,注重与药理学课程中一些药物的联系。通过加强与后续医学课程的联系,使同学们充分认识到学习医用化学课程的重要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3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医用化学课程教学中,将医用化学所学的知识与生活知识和临床知识相联系,既丰富了课堂内容,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时也更有动力[2]。如在讲授“蔗糖”时,讲解红糖、白糖、冰糖的知识;讲授“醇的氧化反应”时,讲解“呼吸分析仪检查汽车驾驶员是否酒后驾车的原理”;讲授“酮体”时,解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呼吸中为什么会出现烂苹果味”。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发现医用化学的学习并不是那么枯燥、空洞,而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与医疗密切相关,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解决生活常识、医疗知识等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

2优化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教学是医用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西医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设医用化学实验时,注重与生物化学和后续医学课程的联系,以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和创造能力为目的,开设基本操作实验如“实验仪器使用教学”(实验仪器包含生物化学和医学分子生物学等医学课程实验教学中所需用到的实验仪器)、“溶液的配置”,开设综合性实验如“血清中甘油三酯含量的测定”,同时将实验室对学生开放,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自行设计实验并独立完成。通过系列实验,使学生掌握各种实验规范操作和各种现代化分析检测仪器的使用方法以及临床检验所需的部分实验内容,为后续医学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医学学习的理解。

3优化评价方式,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传统的评价方式

全文阅读

分析中西医临床医学课程的教学

《有机化学》中“绪论”、“烷烃和环烷烃”、“烯烃和炔烃”、“芳香烃”、“立体化学基础:手性分子”、“醇硫醇酚”、“醚和环氧化合物”、“醛和酮”、“羧酸和取代羧酸”、“羧酸衍生物”、“胺和生物碱”、“杂环化合物和维生素”(不讲维生素)、“糖类”、“脂类”共15章内容,将“氨基酸、多肽和蛋白质”、“核酸”、代谢途径中的酶”这3章和“维生素”的内容放在生物化学课程中讲授,同时,在讲授上述章节内容时重点讲授物质的结构、命名和后续课程中要用到的化学性质,而将后续课程用不到的内容作为了解的内容不做讲授。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加强了和医学课程的结合,减少了医用化学教学中的纯化学现象,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对医用化学课程的重视程度,为后续医学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化学基础。

1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

1.1合理运用多媒体和板书教学,有利于教与学医学院校的医用化学课程学时一般较少,合理运用多媒体和板书教学,既能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教学内容丰富形象的特点,又能充分利用板书教学速度适当、重点突出的特点,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1]。有些教学内容如“电子云”、“杂化轨道”、“手性分子和对映体”等内容,多媒体教学表达的更形象、更直观;有些教学内容如讲课内容的框架和重难点内容以及一些重要物质的结构式的写法,板书教学重点突出、效果更好。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精心制作的多媒体和精心设计的板书,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记忆和对知识的掌握,有助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讲授和对教学过程的掌控。

1.2加强与后续医学课程的联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医用化学是后续各种医学课程学习特别是生物化学课程学习的基础,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与后续课程的联系特别是生物化学课程的联系。例如,在讲授“氢键和范德华力”时,引申出生物化学课程中的“蛋白质空间结构的稳定力量”;讲授“羟基酸”时,要求学生掌握乳酸、苹果酸、柠檬酸、异柠檬酸等物质的结构,为以后生物化学课程中的“糖代谢”内容的讲授奠定基础;讲授“乙酰胆碱”时,引申出生理学课程中的“神经递质”;讲授“生物碱”时,注重与药理学课程中一些药物的联系。通过加强与后续医学课程的联系,使同学们充分认识到学习医用化学课程的重要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3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医用化学课程教学中,将医用化学所学的知识与生活知识和临床知识相联系,既丰富了课堂内容,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时也更有动力[2]。如在讲授“蔗糖”时,讲解红糖、白糖、冰糖的知识;讲授“醇的氧化反应”时,讲解“呼吸分析仪检查汽车驾驶员是否酒后驾车的原理”;讲授“酮体”时,解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呼吸中为什么会出现烂苹果味”。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发现医用化学的学习并不是那么枯燥、空洞,而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与医疗密切相关,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解决生活常识、医疗知识等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

实验教学是医用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西医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设医用化学实验时,注重与生物化学和后续医学课程的联系,以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和创造能力为目的,开设基本操作实验如“实验仪器使用教学”(实验仪器包含生物化学和医学分子生物学等医学课程实验教学中所需用到的实验仪器)、“溶液的配置”,开设综合性实验如“血清中甘油三酯含量的测定”,同时将实验室对学生开放,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自行设计实验并独立完成。通过系列实验,使学生掌握各种实验规范操作和各种现代化分析检测仪器的使用方法以及临床检验所需的部分实验内容,为后续医学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医学学习的理解。

3优化评价方式,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传统的评价方式

一般采用的是终结性评价,一考定终身,并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因此应对评价方式进行改革,建立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认知能力、行为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学生的总成绩由3个部分来组成:理论课考试成绩,占总分的60%,在出题时少出客观题,多出主观题和综合性题目,尽可能反映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分析判断等逻辑思维能力;实验成绩,占总分30%,由实验课实验完成情况、操作规范、实验报告书写情况以及开放性实验成绩综合评定;平时成绩,占总分的10%,由平时学习过程中的课堂表现、提问回答情况、参与讨论情况、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等综合评定。通过建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科学评价体系,使学生更加注重平时的学习,避免考前突击、考后全忘的现象,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不断自我完善与提高的机会,全面地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水平,有助于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

全文阅读

对中西医临床医学课程的教学分析

《有机化学》中“绪论”、“烷烃和环烷烃”、“烯烃和炔烃”、“芳香烃”、“立体化学基础:手性分子”、“醇硫醇酚”、“醚和环氧化合物”、“醛和酮”、“羧酸和取代羧酸”、“羧酸衍生物”、“胺和生物碱”、“杂环化合物和维生素”(不讲维生素)、“糖类”、“脂类”共15章内容,将“氨基酸、多肽和蛋白质”、“核酸”、代谢途径中的酶”这3章和“维生素”的内容放在生物化学课程中讲授,同时,在讲授上述章节内容时重点讲授物质的结构、命名和后续课程中要用到的化学性质,而将后续课程用不到的内容作为了解的内容不做讲授。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加强了和医学课程的结合,减少了医用化学教学中的纯化学现象,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对医用化学课程的重视程度,为后续医学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化学基础。

1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

1.1合理运用多媒体和板书教学,有利于教与学医学院校的医用化学课程学时一般较少,合理运用多媒体和板书教学,既能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教学内容丰富形象的特点,又能充分利用板书教学速度适当、重点突出的特点,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1]。有些教学内容如“电子云”、“杂化轨道”、“手性分子和对映体”等内容,多媒体教学表达的更形象、更直观;有些教学内容如讲课内容的框架和重难点内容以及一些重要物质的结构式的写法,板书教学重点突出、效果更好。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精心制作的多媒体和精心设计的板书,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记忆和对知识的掌握,有助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讲授和对教学过程的掌控。

1.2加强与后续医学课程的联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医用化学是后续各种医学课程学习特别是生物化学课程学习的基础,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与后续课程的联系特别是生物化学课程的联系。例如,在讲授“氢键和范德华力”时,引申出生物化学课程中的“蛋白质空间结构的稳定力量”;讲授“羟基酸”时,要求学生掌握乳酸、苹果酸、柠檬酸、异柠檬酸等物质的结构,为以后生物化学课程中的“糖代谢”内容的讲授奠定基础;讲授“乙酰胆碱”时,引申出生理学课程中的“神经递质”;讲授“生物碱”时,注重与药理学课程中一些药物的联系。通过加强与后续医学课程的联系,使同学们充分认识到学习医用化学课程的重要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3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医用化学课程教学中,将医用化学所学的知识与生活知识和临床知识相联系,既丰富了课堂内容,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时也更有动力[2]。如在讲授“蔗糖”时,讲解红糖、白糖、冰糖的知识;讲授“醇的氧化反应”时,讲解“呼吸分析仪检查汽车驾驶员是否酒后驾车的原理”;讲授“酮体”时,解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呼吸中为什么会出现烂苹果味”。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发现医用化学的学习并不是那么枯燥、空洞,而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与医疗密切相关,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解决生活常识、医疗知识等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

2优化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教学是医用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西医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设医用化学实验时,注重与生物化学和后续医学课程的联系,以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和创造能力为目的,开设基本操作实验如“实验仪器使用教学”(实验仪器包含生物化学和医学分子生物学等医学课程实验教学中所需用到的实验仪器)、“溶液的配置”,开设综合性实验如“血清中甘油三酯含量的测定”,同时将实验室对学生开放,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自行设计实验并独立完成。通过系列实验,使学生掌握各种实验规范操作和各种现代化分析检测仪器的使用方法以及临床检验所需的部分实验内容,为后续医学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医学学习的理解。

3优化评价方式,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传统的评价方式

全文阅读

论中西医临床医学课程的教学分析

《有机化学》中“绪论”、“烷烃和环烷烃”、“烯烃和炔烃”、“芳香烃”、“立体化学基础:手性分子”、“醇硫醇酚”、“醚和环氧化合物”、“醛和酮”、“羧酸和取代羧酸”、“羧酸衍生物”、“胺和生物碱”、“杂环化合物和维生素”(不讲维生素)、“糖类”、“脂类”共15章内容,将“氨基酸、多肽和蛋白质”、“核酸”、代谢途径中的酶”这3章和“维生素”的内容放在生物化学课程中讲授,同时,在讲授上述章节内容时重点讲授物质的结构、命名和后续课程中要用到的化学性质,而将后续课程用不到的内容作为了解的内容不做讲授。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加强了和医学课程的结合,减少了医用化学教学中的纯化学现象,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对医用化学课程的重视程度,为后续医学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化学基础。

1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

1.1合理运用多媒体和板书教学,有利于教与学医学院校的医用化学课程学时一般较少,合理运用多媒体和板书教学,既能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教学内容丰富形象的特点,又能充分利用板书教学速度适当、重点突出的特点,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1]。有些教学内容如“电子云”、“杂化轨道”、“手性分子和对映体”等内容,多媒体教学表达的更形象、更直观;有些教学内容如讲课内容的框架和重难点内容以及一些重要物质的结构式的写法,板书教学重点突出、效果更好。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精心制作的多媒体和精心设计的板书,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记忆和对知识的掌握,有助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讲授和对教学过程的掌控。

1.2加强与后续医学课程的联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医用化学是后续各种医学课程学习特别是生物化学课程学习的基础,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与后续课程的联系特别是生物化学课程的联系。例如,在讲授“氢键和范德华力”时,引申出生物化学课程中的“蛋白质空间结构的稳定力量”;讲授“羟基酸”时,要求学生掌握乳酸、苹果酸、柠檬酸、异柠檬酸等物质的结构,为以后生物化学课程中的“糖代谢”内容的讲授奠定基础;讲授“乙酰胆碱”时,引申出生理学课程中的“神经递质”;讲授“生物碱”时,注重与药理学课程中一些药物的联系。通过加强与后续医学课程的联系,使同学们充分认识到学习医用化学课程的重要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3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医用化学课程教学中,将医用化学所学的知识与生活知识和临床知识相联系,既丰富了课堂内容,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时也更有动力[2]。如在讲授“蔗糖”时,讲解红糖、白糖、冰糖的知识;讲授“醇的氧化反应”时,讲解“呼吸分析仪检查汽车驾驶员是否酒后驾车的原理”;讲授“酮体”时,解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呼吸中为什么会出现烂苹果味”。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发现医用化学的学习并不是那么枯燥、空洞,而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与医疗密切相关,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解决生活常识、医疗知识等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

2优化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教学是医用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西医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设医用化学实验时,注重与生物化学和后续医学课程的联系,以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和创造能力为目的,开设基本操作实验如“实验仪器使用教学”(实验仪器包含生物化学和医学分子生物学等医学课程实验教学中所需用到的实验仪器)、“溶液的配置”,开设综合性实验如“血清中甘油三酯含量的测定”,同时将实验室对学生开放,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自行设计实验并独立完成。通过系列实验,使学生掌握各种实验规范操作和各种现代化分析检测仪器的使用方法以及临床检验所需的部分实验内容,为后续医学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医学学习的理解。

3优化评价方式,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传统的评价方式

全文阅读

中西医临床医学课程的教学分析

《有机化学》中“绪论”、“烷烃和环烷烃”、“烯烃和炔烃”、“芳香烃”、“立体化学基础:手性分子”、“醇硫醇酚”、“醚和环氧化合物”、“醛和酮”、“羧酸和取代羧酸”、“羧酸衍生物”、“胺和生物碱”、“杂环化合物和维生素”(不讲维生素)、“糖类”、“脂类”共15章内容,将“氨基酸、多肽和蛋白质”、“核酸”、代谢途径中的酶”这3章和“维生素”的内容放在生物化学课程中讲授,同时,在讲授上述章节内容时重点讲授物质的结构、命名和后续课程中要用到的化学性质,而将后续课程用不到的内容作为了解的内容不做讲授。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加强了和医学课程的结合,减少了医用化学教学中的纯化学现象,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对医用化学课程的重视程度,为后续医学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化学基础。

1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

1.1合理运用多媒体和板书教学,有利于教与学医学院校的医用化学课程学时一般较少,合理运用多媒体和板书教学,既能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教学内容丰富形象的特点,又能充分利用板书教学速度适当、重点突出的特点,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1]。有些教学内容如“电子云”、“杂化轨道”、“手性分子和对映体”等内容,多媒体教学表达的更形象、更直观;有些教学内容如讲课内容的框架和重难点内容以及一些重要物质的结构式的写法,板书教学重点突出、效果更好。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精心制作的多媒体和精心设计的板书,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记忆和对知识的掌握,有助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讲授和对教学过程的掌控。

1.2加强与后续医学课程的联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医用化学是后续各种医学课程学习特别是生物化学课程学习的基础,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与后续课程的联系特别是生物化学课程的联系。例如,在讲授“氢键和范德华力”时,引申出生物化学课程中的“蛋白质空间结构的稳定力量”;讲授“羟基酸”时,要求学生掌握乳酸、苹果酸、柠檬酸、异柠檬酸等物质的结构,为以后生物化学课程中的“糖代谢”内容的讲授奠定基础;讲授“乙酰胆碱”时,引申出生理学课程中的“神经递质”;讲授“生物碱”时,注重与药理学课程中一些药物的联系。通过加强与后续医学课程的联系,使同学们充分认识到学习医用化学课程的重要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3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医用化学课程教学中,将医用化学所学的知识与生活知识和临床知识相联系,既丰富了课堂内容,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时也更有动力[2]。如在讲授“蔗糖”时,讲解红糖、白糖、冰糖的知识;讲授“醇的氧化反应”时,讲解“呼吸分析仪检查汽车驾驶员是否酒后驾车的原理”;讲授“酮体”时,解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呼吸中为什么会出现烂苹果味”。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发现医用化学的学习并不是那么枯燥、空洞,而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与医疗密切相关,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解决生活常识、医疗知识等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

2优化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教学是医用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西医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设医用化学实验时,注重与生物化学和后续医学课程的联系,以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和创造能力为目的,开设基本操作实验如“实验仪器使用教学”(实验仪器包含生物化学和医学分子生物学等医学课程实验教学中所需用到的实验仪器)、“溶液的配置”,开设综合性实验如“血清中甘油三酯含量的测定”,同时将实验室对学生开放,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自行设计实验并独立完成。通过系列实验,使学生掌握各种实验规范操作和各种现代化分析检测仪器的使用方法以及临床检验所需的部分实验内容,为后续医学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医学学习的理解。

3优化评价方式,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传统的评价方式

全文阅读

医学教育中基础医学课程整合

1医学课程整合是提升高职教育水平的关键之一

医学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决定了基础医学课程在全部课程中的比率不可能多(约占20%~30%),如何高效利用有限的学时完成教学任务,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将本科课程的“压缩版”用于医学高职教育,存在学科分类过细、理论与实践脱节、基础与临床分离等诸多弊端。由于没有明确的工作过程展示,学生对基础医学课程感到乏味而难于理解和记忆,临床课基础医学知识点的重复,消耗了本已很紧张的学时。医学高职教育课程整合势在必行。通过课程整合,以生命过程或临床工作过程为主线将相关课程系统化,一方面增加了基础与临床的联系,另一方面也减掉不必要的重复,更有效的利用有限学时,完成教学任务。

2国内外医学课程整合的分析与思考

2.1国内外医学课程整合现状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国外多所医学院校即开展了整合式教学改革。1952年美国西储大学医学院提出“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学习(organ-systembasedlearning,OBL)模式”,按器官系统、形态与功能重新组合课程,以加强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使基础与临床紧密结合。1969年加拿大麦克玛斯特大学医学院提出“以问题为引导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模式”,围绕临床问题学习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医学人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探索,到本世纪初以英美等国为代表的国外著名大学的课程整合主要可概括为两种形式:其一是保留学科系统,但在课程实施时相关学科同步或穿插。如在组织学学到消化管的微细结构时,会在前后1~2周之内在解剖课上学到前腹壁的大体结构,在生理学课上学到胃肠道运动、分泌和吸收的机理。同时聘请临床医生参与教学,安排临床相关的专题讲座,讲述与骨、血液、神经组织、肌肉组织及循环、淋巴、消化、泌尿和生殖系统相关的临床内容。另一种融合是构建符合认知科学规律的跨学科的模块化课程计划,以病例为驱动,以器官系统为单位,从宏观到微观,将基础与临床密切结合,如“肌肉骨骼医学”包括解剖、影像、组织病理、药理和病理生理学;“医学神经科学Ⅰ”包括神经解剖、组织病理、神经生物、影像、药理和病理生理学等。两者均强调人文社会科学、行为科学与医学科学之间的结合。国内高职课程整合的探索开始于本世纪初,目前大体有两类:一类是把“结构与机能”整合,按器官系统“正常与异常”分类,如“正常人体结构与机能”,“异常人体结构与机能”;另一类是对医学基础课程知识点范围进行重新界定,并根据临床所需进行课程设计,形成如“人体形态学基础及护理应用”、“人体机能学基础及护理应用”等学科,以达到基础与临床的融合。作者在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经过大量临床需求调研,将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医学遗传学和病理生理学整合为“疾病学基础”。从病原生物、免疫、遗传等不同角度,从分子、细胞、组织、系统不同层次阐述了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归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及诊断与防治原则。教学反馈显示,学生普遍感到通过该课程的学习,逐渐能够整体地、多因子地、辩证地认识疾病的病因、发展与转归的机理,并能使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易于接受。

2.2课程整合现状的分析与思考比较国内外医学课程整合的现状,提示课程整合即应考虑到基础医学课与临床课的有机结合,也应考虑到“结构与机能的适应性,群体与个体的变异性,正常与异常的相对性”,还应适应高职各专业学生的基础条件。将“结构与机能”整合,使学生从静态到动态多视角理解生命过程及结构基础,此点值得借鉴,但从正常到异常是从量变到质变的动态过程,“正常与异常”截然分开易于产生误导,此种整合存在改进和完善的空间。应充分借鉴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OBL模式。将疾病发生的病因、发展与转归整合为“疾病学基础”可以使学生整体系统的初步认识疾病,适合于医学基础课程学时较少的(如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但究竟应该精简哪些内容,由于生命活动的整体性和网络性,需要不断探讨研究。建议成立由基础与临床医学课程教师组成的课程整合课题组。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分析完成工作过程需求的知识点,剖析各知识点并将其系统化设计课程内容。整合不是各课程的叠加,而是被整合的各学科逐渐合理融合。课程整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考虑学生就业的岗位群及其可持续发展。可以通过授课或讲座使学生建立人体生命活动及其一般规律概括的整体认知。随后再开展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模块式课程。即课程的横向整合与纵向整合结合进行。

3结语

课程整合是一项涉及多学科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能在实践中逐步发展和完善。课程整合是课程发展的方向,但不是所有课程都需要整合。课程整合是关系到医学高职教育质量和生命的工程,必须努力做好。(本文来自于《重庆医学》杂志。《重庆医学》杂志简介详见.)

作者:陆国芳单位: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基础医学部

全文阅读

中职医学教育药理学课程教学探讨

摘 要:作为目前比较火热的职业之一医学来说,如何能够提升职业素质,就要从基本做起,从教育着手,中职教育作为教育领域来说,每年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工作人员需要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准才能够提升学生们的质量。药理学作为目前更加火热的工作行业来说,其教学的探讨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作为药理学专业开设的药理学课程护理专业的同学还更应该注重实践的重要意义。下文就对中职医学教育药理学课程教学探讨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中职医学 教育 药理学课程 教学探讨

引言

作为当前的主流工作来说,如何能够更好的在自己的岗位上播撒汗水,为人民做出更多有价值的事情要从教育的起步抓起,中职医学教育药理学课程的备课组教师需要进行仔细而慎重的斟酌,根据当前的环境为学生们提出更多的素材和教学措施来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和思考,为学生们自主学习提供学习环境,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一、.药理学科的重要性

1.药理学要求基本功扎实

以临床病例为出发点,以护理程序为工作方法,使学生能找到理论与实践契合点,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对实验课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和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真正担负起保证药品质量和临床用药安全的重任。[1]对于医学生来说,容不得丝毫的马虎,因为这关系着每个人的安全问题,甚至生命问题。而作为教育行业来说,是孕育药理精英的地方,需要最严谨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手段才能够对教育有最基本的保障体系。药理学必须要求对学术性的东西有最扎实的基本功才能够准确的拿捏各种应急性的问题,以免到真正遇到问题的时候摸不着头绪。

2.实践的重要性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