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外合作大学

中外合作大学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思考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和研究热点。近年来,中外合作办学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方兴未艾,成为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分析中外合作办学体制下大学生近年来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如何做好就业工作进行思考,对中外合作办学体制下的大学生就业工作提出建议。

中外合作办学 毕业生就业 高等教育国际化 职业生涯规划

我国中外合作办学是新世纪初在高等教育领域出现的新生事物,是一种新的办学体制,现已成为高等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与公立学校、民办学校共同组成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新格局,其在引进整合国外先进教育资源、丰富国内高等教育形式、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方面已突显出积极的作用。我国中外合作办学虽然已经走过十多年发展历程,这种新型的办学形式仍普遍存在着办学层次不高、优质教育资源不多,精品项目不够等问题。尤为重要的是,随着中外合作办学蓬勃发展,其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学生关心自己的就业前景;用人单位希望了解国际化教育背景的毕业生是否在职场更具竞争力。因此,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的就业问题将最终决定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或项目是否能够长期、持续、稳定的发展。

一、中外合作办学毕业生就业的现状和特点

中外合作办学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的大规模扩招,2011~2012年毕业生人数都达到600多万,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2013年毕业生人数更是达到700万人。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供需矛盾日益尖锐,大学毕业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2003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以来,中外合作办学走上了规范化管理、法制化运行的发展轨道,申报成立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合作办学项目的数量持续增加,截止2012年,教育部在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公布了经批准本科以上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或项目就有400多个,专科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更多,覆盖全国大多数的省、市、区和直辖市,其中,黑龙江、上海、北京、山东、江苏等沿海经济发达省份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分布较多,中西部地区相对较少。

二、近年来中外合作办学毕业生就业的现状和特点

笔者通过对湖南农业大学国际学院等多所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毕业生毕业去向的统计,发现中外合作办学体制下的本专科学生的毕业去向时一般可以分为四大类:出国深造、出国就业、国内就业、国内继续深造,其中90%以上的学生在毕业后选择国内就业。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基本保持在70%以上的水平,就业率高的学校或院系可以达到80%甚至90%以上,从中外合作办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近几年的就业率基本保持在80%左右,就业情况略好于全国普通高校。湖南农业大学国际学院2012届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就达到85%,位居该校各学院的前列。丁西霞等指出,河南省教育厅2006年的统计数据显示,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本科和专科毕业生的就业率分别为98.87%和99.20%,就业率位居全省前茅,2007年就业率仍然位居全省前列;山西太原理工大学中澳合作办学项目坚持“出国、升学、就业三条出路并举”的培养思路,2008年7月首届毕业生仅出国深造学习的学生就占到毕业生总数的50%。韩莹等通过比较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中外合作办学法学、市场营销和国贸专业与非中外合作办学的相同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升学率,发现在同样的教学硬件条件下,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大学生就业状况与其他传统教育模式下的大学生就业状况相似,并没有体现出明显优势,但是中外合作办学体制更容易鼓励学生继续深造,尤其是到国外攻读研究生,因此在升学率方面表现出明显优势。对于中外合作办学体制下的学生来讲,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具有良好的外语学习环境,中外合作办学中会有一些教学、外教资源,鼓励督促学生熟悉使用自己专业方向的外语,鼓励学生通过外语考试,如参加托福、雅思等语言考试。著名的麦肯锡公司预测:在未来五年内,既有技术背景又有良好的语言能力的人才将有很大需求。

全文阅读

中国大陆学生的中外合作办学选择

摘要:本研究旨在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大陆学生在选择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所采用的信息策略,包括信息来源(学生从哪里获得有关学校特质的信息)与信息内涵(学生在选校过程中注重哪些学校特质)两个方面。研究结果显示:首先,学生选校信息来源主要包括亲友、学校与社会三个维度,在选校信息来源的重要性上中外合作办学学生与普通公办高校学生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但中外合作办学学生比普通公办高校学生更多采用“海外同学朋友”与“网络社群”两种信息渠道,存在显著差异;其次,选校信息内涵包括“教学理念与资源”、“资助与发展机会”及“设施与生活体验”三个维度,选择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更看重“教学理念与资源”,普通公办高校的学生更看重“资助与发展机会”及“设施与生活体验”,均存在显著差异;最后,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对“教学理念与资源”信息的重要性感知与实践程度感知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这是中外合作办学未来发展最应重视与亟待改进的方向。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学生选择;信息来源;学校特质

一、研究缘起

在国际视域下,有关中外合作办学的讨论通常属于跨国高等教育的研究范畴。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欧洲委员会颁布《关于提供优秀跨国教育的实施准则》(Code of Good Practice in the Provision ofTransnational Education),将跨国高等教育界定为“学生在本国接受教育而由设在另一国家的教育机构颁发学位的高等教育项目、课程和教育服务(包括远程教育)”,其主要以分校(branch campuses)、特许项目(franchises)、衔接项目(articulation)、双联项目(twinning)、企业项目(corporate programs)、远程网络项目(online learning and distance educationprograms)、留学(study abroad)等七种形式存在。可以说跨国高等教育以项目和机构的国际流动为主要特征,即便“留学”一项关涉人员流动,但仍以隶属于合作项目或机构的学生身份为前提,区别一般意义直接隶属于海外学校的学生留学。从全球来看,不同国家或地区在跨国高等教育中扮演不同角色:英国、澳大利亚、美国作为教育资源输出国的先驱,主要以经济获益为导向;马来西亚、越南、印度尼西亚,以教育输入为主,通过合作项目学习、模仿西方先进国家;中国香港、新加坡兼备教育资源输入与输出的双重角色;中国、日本正由教育输入国向输出国过渡,从单纯地学习转向关注国家能力建设及向外输出自身特色资源。

具体来说,在中国大陆情境下,跨国高等教育主要表现为中外合作办学,举办形式包括:(1)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高等教育机构;(2)不具独立法人资格,依托于中方合作院校的二级学院;以及(3)依托于中方合作院校的项目。与就读普通高校和出国留学相比,中外合作办学逐渐成为中国大陆学生的第三种高等教育选择。不过,中外合作办学在引进西方优质教育资源与教学管理理念的同时,也存在合作层次不高、师资不到位、学科设置不合理、教学质量难保障、学位文凭难认证等一系列问题。在这种利弊相比较的情况下,学生如何做出选择则成为一个有意义的研究问题。

在跨国教育选择研究中,国际学者从“消费者行为理论”(consumer behavior theory)与“推拉理论”(pull-push theory)两种理论视角进行过阐释。其中,借助消费者行为理论依次考察了:(1)信息收集过程,即学生通过朋友、亲戚、同学、报纸、招生手册、参观校园等各种渠道获取备选学校信息;(2)条件评估过程,即根据备选学校的具体条件,例如课程、学费、学制、声誉等做出选择;以及(3)消费后的反馈,即学生对教育的满意度。借助推拉理论对影响学生选择跨国教育的学校特质的考察,包括海外文化与海外教学方式、先进知识与理念、提升外语能力与跨文化能力、培养国际化人格、海外深造机会、中方合作大学的学位、外方合作大学的学位、合作项目的地理位置、入学要求、教师质量、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学费、课程设置与教材、项目声誉、校园设施与环境、住宿条件以及合作大学排名等。

基于上述研究,本研究尝试建构“信息策略”作为研究视角,一方面关照到信息渠道,另一方面关照到信息内涵,即信息所反映的学校特质。有别于上述研究,本研究除了考察学校特质的重要性,还进一步分析入学后学生感知到信息在多大程度上被实践,即信息实践程度。对信息实践程度的考察,实质上也可理解为从信息策略的视角考察学生对学校的满意度。

二、研究问题

全文阅读

中外合作办学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分析

[摘要]中外合作办学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英语教学的质量是合作项目顺利进行的保障。本文从中外合作办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出发,对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剖析,并探讨了英语教学改革方案,以期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办学模式多样化成为必然趋势,早在20世纪末,便有学者明确指出:“中国教育要大发展,就应大胆利用世界各国的教育资源。”[1]近些年来,我国许多高校开展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通过共享国外优质的教育资源,引进先进的教学与管理理念,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国际化人才,为我国高等教育的繁荣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中外合作办学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性

为了确保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可持续发展,留学生定期地有序输出是项目继续的前提。学生能否通过国际语言考试,是决定中外合作办学能否成功的关键。中外合作办学的形式多为非语言类专业合作项目,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跨文化交际能力强的专业人才,直接引进国外原版教材,国内学习期间的课程设置为语言培训类课程和专业的双语课程。学生对英语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专业课的学习效果。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若想获得国外文凭绝非易事,对我国学生来说首要的难关就是语言。由此可见,合作办学项目下,高水平、高质量的英语教学是项目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保障。

二、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1.学生生源差异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能够继续进行的先决条件是生源。为了保证生源,大多数院校会降低招生标准,导致学生水平良莠不齐。双语教学是中外合作办学采取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英语语言交流能力的高要求显而易见。学生入学时就存在英语语言能力的差异,导致同一个班级同一门课程的学习不能同步进行,直接影响日常教学进度。

全文阅读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大学生学习观调查

摘要:基于20世纪70年代末兴起的“现象描述分析学”的研究方式,采用半结构式访谈的方法调查了23位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研究发现了六种学习观,即学习就是知识量的增加、记忆、应用、理解、解释现实和个人成长。前三种可以归为“重复性”学习观,而后三种统称“变革性”学习观。后者会对学生会产生深远影响,因而是应当提倡的。

关键词:现象描述分析学;学习观;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一、引言

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当今中国高等教育界蓬勃发展。它的出现让很多学生在选择国内教育和出国学习之间找到了第三条道路,即在国内大学接受西式高等教育。目前关于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数量的说法很不统一。根据2013年底第四届全国中外合作办学年会上的统计数据显示,现今全国共有合作办学项目和机构共计1980个,在校学生大致有55万,约21%的中国境内大学都有这种项目,其中理工农医类专业和人文社科类专业各占到了一半的比重。笔者根据教育部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http://)的统计数据,目前在教育部备案的具有合法资质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大概有800个左右。

总体来讲,目前关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研究中,政策建议类和工作经验总结类占绝大多数,能够深入到教学第一线的调查并不常见。国内的研究者普遍地将视角固定在了宏观的层次,所谈内容空话套话比较多,真正能够对实践产生指导意义的非常少。关于项目中的日常教学状况的研究数量并不多,涉及学习观的更是凤毛麟角。故对该类项目中大学生学习观的实证研究一方面会对教育实践产生积极影响,为中外合作办学工作的改善提供第一手资料,另一方面也会丰富和拓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使其转变思路并进一步发展。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方式的选择

目前主流的调查大学生学习观的路径是大规模问卷调查。这种方法虽然覆盖面广,但在深度上却有很大欠缺。因而,本项研究采用了在西方国家比较流行的现象描述分析学的研究方式,即通过访谈的办法来深入了解他们的学习观状况,以希冀通过本次调查为高等教育研究工作提供另一种研究思路和视角。

全文阅读

中外合作大学的学生管理与质量保障

[摘 要] 作为独立法人设置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外合作大学学生管理具有不同于一般高校和非法人设置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

>>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大学新生管理 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中外合作办学环境中大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培养 论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学生管理 中外合作办学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浅析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学生的教育管理与服务 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与应用 河南省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及保障策略研究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探讨 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对策 透视中外合作大学 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与转型 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大学生自主管理探究 中外合作办学框架下大学生就业现状与对策 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与思考 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大学生政治心理状况调查与分析 中外合作办学教育质量管理分析 新时期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模糊评价的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心理素质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杨连成.体制外高校“631自主招生”欲冲破高考录取旧制度[EB/OL].(2013-05-14)[2014-03-23].http:///2013-05/14/content_7620802.htm.

[3]席酉民,张晓军.中外合作办学:规范办学、依法管理、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125-136.

[4]林金辉.中外合作办学教育学[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34.

[5]华长慧,徐亚芬.构建中外合作大学党建工作新模式的探讨[J].中国高等教育,2006,(6):37-39.

全文阅读

应用型大学中外合作办学问题探析

摘 要:应用型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外合作办学规模的扩大,应用型大学在办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学管理模式陈旧、质量监管体系不完善等。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以期进一步提高我国应用型大学中外合作办学的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中外合作办学;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526.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1-0177-02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界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理念,那就是普遍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因为国内的诸多高校越来越清晰的认识到,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在此大环境下,应用型大学的培养模式应运而生,应用型大学是相对于研究型大学而言的,以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是在中国经济建设现代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推动下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本科教育。

一、应用型大学中外合作办学现状

在高等教育逐步国际化的形势下,应用型大学亦逐步加强中外合作办学的探索实践,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管理方法,引进国外优质的教育资源,构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和学科方向,以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对加快我国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至今,我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快速发展,教育对外开放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格局。中外合作办学对推动我国办学体制改革,拓宽人才培养途径,促进教育对外开放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而应用型大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属于地方本科院校,学校的发展历程较短,在办学条件、办学经费投入、生源质量等方面存在不足,其中外合作办学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本文主要围绕生源、师资、合作院校资质、监管体系等几个方面进行探析。

二、应用型大学中外合作办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全文阅读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大学新生管理

提要通过对合作办学中学生管理工作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提出从加强政治思想教育、营造全英语环境、构建网络平台等方面提高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管理工作成效。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新生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进程突飞猛进。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已近1,200个,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加快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急需人才的新途径。但由于中外合作办学的招生对象、教学模式、授课方式等与其他普通高等教育机构区别较大,这就决定了在这种特定的办学体制中,学生的思想状况及其管理工作有其自身的特点。笔者结合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欧美学院学生工作的实践,拟就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大学新生管理进行探讨。

一、中外合作办学院校新生现状

办学模式的差异决定了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学生的特殊性。总体看来,与普通高校的学生相比,他们的学习成绩较差,家庭条件较好;自我约束力弱,社会活动力强。

1、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家庭状况普遍较好。结合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欧美学院实际,虽然中外合作办学已经纳入了国家普通高校的统招,但招收主体为本科三批和专科层次的学生,即便是在同一批次录取的学生,学生分数的差距也很大,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同时,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家长一般多从商或从政,家庭经济条件优越。从小的娇生惯养致使大部分学生缺乏必要的社会知识。此外,大多数学生高中阶段没有住校经历,除学习以外,基本不参与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存在学生集体观念、团队精神不强,组织纪律观念淡薄,生活散漫,危机意识不强等问题,这些复杂情况增加了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

2、自我约束力弱,社会活动力强。目前,中外合作办学的在校新生多为“90后”的独生子女,与普通院校新生相比,他们由于从小家庭条件好,对生活水平要求高,消费观念超前,缺乏艰苦奋斗和刻苦学习的精神,自我约束力薄弱。同时,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大部分学生从小就接受了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兴趣的引导,往往特长突出,多才多艺;大多能充分利用大学的平台发挥自己的特长,在集体活动中表现突出,充分展现自我,张扬个性;他们大多与人沟通能力较强,通过班级交流及参加社团活动能在短时间内熟悉大学生活,完成角色的转换,积极主动地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网。

全文阅读

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

1.信息素养教育现状

由于信息素养教育在美国起步较早,其信息素养教育与研究都走在世界前列,并为其它各国信息素养教育地开展提供了借鉴。我国高等学校的信息素养教育可以追溯到1984年,教育部规定在全国有条件的高校广泛开展文献检索与利用课教育,目的是提高大学生的情报意识和文献检索技能。由此开始,最初形态的信息素养教育便开始在高校开展起来了[2]。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学者才开始对信息素养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通过多年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其中最具代表的成果是王吉庆教授1997年7月出版的《信息素养论》一书,对信息素养的概念、内涵和评价指标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描述。目前国内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普遍沿用教育形式,主要有:

1)单独以一门或者多门课程的形式,将信息素养教育有关内容以课程形式来讲授和实践;

2)将信息素养教育纳入图书馆读者培训的一部分,由图书馆员通过讲座、短期培训、现场培训等形式开展;

3)在专业课中加入信息技能内容,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本学科领域的信息源,锻炼专业信息评判能力,并能有效地解决其专业学习和研究中遇到的问题。这几种培养方式的共性是重视信息使用的知识传授而轻视信息使用的价值引导。笔者以关键词“信息素养”在中国知网(CNKI)进行检索,从1977年至2014年共有相关期刊、学术论文119,959条;以关键词“高校中外合作办学”进行检索,从1981年至2014年共有相关期刊、学术论文10,421条,可见国内学者对上述两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以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和“信息素养”进行检索,检索到的记录为0条,充分说明探索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适时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2.主要问题及相关举措

1)课程教育体系单调

中外合作办学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兼顾国内高校和国外高校,一般采用国内的基础课程加入外方的专业核心课程,学生修完学分即可获得合作学校双方的文凭,因此课程体系一般也由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基础课程和学科专业方向课程组成,信息素养的培养一般由1,2年级几门课程的教学而实现,这种方式的培养效果远远达不到信息社会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因为信息素养的培养,不是依靠几门课程的简单堆砌就能实现,而是要靠全部课程的有机结合,多种培养方式相互支撑,才能培养出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人才。可以考虑信息素养课堂教育采用三段进阶式培养,即通过大一阶段的通识信息素养教育阶段(公共必修课)、大二/大三阶段专业信息素养培养阶段(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和大三/大四阶段创新信息素养培养阶段(选修课和和综合实践类课程),在整个培养周期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同时针对不同专业首先优选每个专业信息素养教育大类课程,这里强调课程既要符合目前社会对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又要体现出国际化教育的特色,然后科学地将课程分配到最优的阶段进行传授。在信息素养教育中,教师角色也应该随着发展而变化,教师应该成为课程教学的设计者和开发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信息资源的引入者,即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体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同时教师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水平即不断吸收国内外信息素养教育的新观点、新方法和新手段,高校还要不断完备信息素养课程建设的基础条件包含硬件资源(信息化校园)和软件资源(教师及教辅人员)。

全文阅读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大学语文论文

一、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大学语文教学要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文明,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目前国际上学习汉语、汉文化的国家和个人越来越多,以孔子学院的发展为例,“从2004年3个国家3所孔子学院起步,截至2014年8月,全球已有123个国家设立465所孔子学院和713个孔子课堂,注册学员达85万人。孔子学院快速发展,已然成为一张闪亮的中国名片,被誉为‘迄今为止中国出口的最好最妙的文化产品。’”孔子学院的办学宗旨之一就是帮助世界各国人民学习汉语,了解中华文化,加强中外教育、文化交流与合作。孔子学院是世界人民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中国留学生同样也应该承担起宣传、弘扬中国文化的重任。因此,在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加强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非常重要。当前大学语文教材种类繁多,编排方式也各不相同,但都万变不离其宗,都以古代经典为重头戏。教材中,中国传统典籍分类中的经部、史部、子部、集部的著作占有绝大多数比例,这些作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极好载体,体现着典型的中国文化。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将逐渐领略、了解、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蕴,当他们走出国门后,将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形象大使。

二、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大学语文教学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感情。”爱国主义一词早在秦统一中国之前就产生了。《战国策•西周策》有“周君岂能无爱国哉”的判断,《汉纪》也有“欲使亲民如子,爱国如家”的记载。每一历史时期,爱国主义内容不尽相同,但是,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所产生的文学中,爱国主义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如《诗经•秦风•岂曰无衣》曰“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表现的是国家面临强敌压境、外族入侵时,全国人民昂扬的斗志和共同抵御外侮的团结战斗精神;《民劳》《十月之交》《正月》等也从不同侧面表现了诗人的爱国主义思想。《诗经》之后,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爱国主义作品更是难以胜数。屈原、曹操、杜甫、岑参、范仲淹、陆游、辛弃疾、文天祥等,以他们的爱国主义作品感染着后人。鸦片战争后,外邦的入侵激起中国各族人民的反抗,这使得爱国主义作品呈现出崭新的内容。今天世界形势纷繁复杂,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必须树立坚定地爱国主义信念。2013年10月21日,在《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恳切希望留学生“坚守爱国主义精神”,他说:“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不论树的影子有多长,根永远扎在土里;不论留学人员身在何处,都要始终把祖国和人民放在心里。……希望广大留学人员继承和发扬留学报国的光荣传统,国主义的坚守者和传播者,秉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理想,始终把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为努力志向,自觉使个人成功的果实结在爱国主义这棵常青树上。”因此,对大学生来说,出国后,面对国外的种种诱惑和种种复杂环境,怎样保持对祖国的赤诚之心,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科学无国界,人是有祖国的。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应是大学语文教学承担的重任。

三、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大学语文教学要加强道德修养教育

中外合作办学的大学生是以走出国门为学习目的的,走出国门的大学生,表面看似一个个独立的个体,实际上他们不仅代表着个体形象,更代表着国家的形象,因此,对于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来说,加强道德修养教育十分重要,而大学语文无疑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最直接的途径。首先,文以载道,大学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如崇高的人格理想追求;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诚实守信的崇高人格等。充分挖掘大学语文教材中的德育资源,是大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次,大学语文教学还应承担起对大学生进行修养教育的责任。中华民族乃是文明之国,礼仪之邦,三千年前,周公制礼作乐,就提出了礼治的纲领,其后经过孔子及其弟子、孟子、荀子等人的提倡和完善,礼乐文明成为儒家文化的核心,也成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特色,不仅为亚洲各国人民所崇尚,也早已为西方世界侧目。遗憾的是,近当代以来,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经济大潮的到来,一切向钱看成了许多国人追求的目标,社会越来越浮躁,道德水平严重倒退,礼仪文明抛之脑后。文化是民族的基本特征,文化存则民族存,文化亡则民族亡。在未来的世纪中,中华民族能否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基本前提之一,就是能否在吸收先进的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建立起强势的本位文化。因此从自身做起,提高道德修养素质,发扬传承传统的礼乐文化,是炎黄子孙的义务,更是海外学子义不容辞的重责。即将走出国门的留学生来说,必须上好礼仪修养这一课。在这方面,大学语文教学无疑应该是当仁不让的。

作者:刘宝春 王文睿 单位:山东科技大学

全文阅读

我国中外合作大学的经验和启示

在对宁波诺丁汉大学等六所中外合作大学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比较和分析中外合作大学这种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途径在筹办和运营过程中的经验,以对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形成启示和借鉴。

中外合作大学高等教育经验启示

一、中外合作大学的内涵

中外合作办学是教育开放不断扩大和深化的新生事物,是在教育国际化背景下,中国教育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人才、大力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是指外国教育机构同中国教育机构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的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机构。

二、我国现有中外合作大学的简介

目前,我国现有6所中外合作大学,其中2所处于筹备设立的阶段,分别是:正式设立的中外合作大学有宁波诺丁汉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上海纽约大学、北师大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筹备设立的是昆山杜克大学、温州肯恩大学。本文分别以已正式设立并运行八年的宁波诺丁汉大学和仍处于筹备期的温州肯恩大学为例,简要介绍我国典型的中外合作大学的现状。

1.宁波诺丁汉大学

宁波诺丁汉大学由宁波市人民政府主办,由英国诺丁汉大学与浙江万里学院(省属普通本科院校)于2004年5月联合创办,是我国第一所经教育部批准引进世界一流大学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独立校园的中外合作大学。该校目前在校生近5000名,其中国际学生160余名。该大学师资由英国诺丁汉大学全球选聘,教学资源和评估体系从英国诺丁汉大学全盘引进,共享英国诺丁汉大学网络和教学资源,颁发诺丁汉大学学位证书。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