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考作文素材

中考作文素材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考作文备考素材题库

【备考金题一・命题作文】

我的青春天天向上

要求: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诗歌除外),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不少于600字。

写作导引

“我的青春天天向上”这道题,题眼在于“天天向上”。所谓“天天向上”,自然不限于指学习成绩不断提高,而是着重指青春历程中心灵的成熟、思想认识的提升,以及日益表现出一种昂扬、乐观、拼搏、进取的精神风貌。为了更好地凸显“天天向上”,构思作文时可采用“剪辑镜头”等横向思路组合全篇,精心描画“我”在家庭、校园生活中的三四个镜头;也可采用“一线串珠”等纵向思路逐层推进,井然有序地展示“我”树立目标、迎难而上的心路历程,或直接将“我的青春”比作阶梯,借“排比构段”的方式,展现“青春的梯,一步一阶,天天向上”。

本题如果选写记叙文,应努力做到叙事生动、生活气息浓郁。比如,可以从懂得关心他人、学会排遣忧伤、扬起奋斗之帆三方面优选素材,反映自我的成长、奋进;也可从亲人呵护、老师教诲、朋友关爱三个角度,揭示“我的青春天天向上”的力量之源。如果选写议论文,那么选材更应典型、鲜活,具有较强的感染力,比如可结合“说到底,只有当人是完全意义上的人,他才游戏;只要当人游戏时,他才完全是人”(席勒语)等名人言论、实例,阐释“我的青春在善待游戏中天天向上”。

推荐素材一

青春中的五双腿

全文阅读

对高中作文教学中素材收集的思考

高中作文教学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作文素材收集。因为在平常的作文教学过程中,尤其是作文教学的后期,我们会发现,拿到一个作文题,大部分学生都已经知道写什么。看惯了范文的他们更知道什么样的作文是好作文,也会给自己的文章精心雕饰一下开头、结尾,也懂得在议论文中突出中心论点等写作技巧,但就是找不到恰当的材料。

素材从何而来呢?闭目塞听,局限于自己的小圈子里,当然会没什么可写。要收集素材必须做到“走出去”和“勤动手”。

一、“走出去”,多阅读课外书籍

孔子批评自己的儿子说:“不读诗,无以言。”这是与春秋时期的时代特征紧密相关的。在我们这个时代,我们仍可以套用说一句:“不读书,无以言。”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可是现在每年的书籍数量哪里只是几何增长,人一辈子就算是每天读一本也难穷其九牛一毛,所以读什么书是要有所选择的。

对于高中生来说,如何选择呢?经常有人一说起读书,就向别人推荐名著,但大部分高中生能从这些名著中得到的精神食粮是相当有限的,很多时候反而是读完了不知所云,久而久之,对名著阅读甚至是对阅读都产生了厌恶感。这和名著高深的特点有关,当然也与学生快餐式阅读习惯的养成有很大关系。名著能够上百年来,甚至千年来历久弥新、经久不衰,很多时候与它讲述的是人类的共通情感有关,可是在触摸这些宏大主题,如关于爱、关于生命与死亡等时,十几岁的学生又能有多少感触呢?归根结底,还是他们的阅历太浅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学生比较能读懂的、容易有感触的文本更有助于他们记在心里,内化为自己的素养,并在考场上发挥出来,进而提高作文水平。

当然,很多学生一本书读完了,吸收的营养是有限的,能自觉思考如何将其运用到作文中的就更是凤毛麟角了。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问一问最近他们在读哪些书,帮助他们吸收运用书中的素材。比如,目前学生除了一贯爱读的武侠、玄幻、青春文学类小说外,还有龙应台的《目送》,张嘉佳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等。了解之后,教师应尝试阅读,然后与学生交流讨论,共同挖掘教学点。

比如笔者就选择了龙应台的《目送》和《(不)相信》两篇文章在课堂上与学生交流文章涉及的可利用的作文素材及适用话题。我先把文章呈现给学生,交代任务,“找出文章中可以运用到作文中的相关片段情节,并指出适用的作文话题”。学生最开始读《(不)相信》时直呼读不懂,我就让他们多读几遍,然后继续第二篇《目送》。最后他们反馈给我的结果是出乎意料的,几乎所有学生都能找到两三个适用的作文话题。比如从《(不)相信》中,他们总结出可以写“信任是有条件的”“事物有两面性”“多角度看问题”“年龄增长会影响对问题的看法”“一直持有希望”等话题。最后我针对他们找到的适用的作文话题及文章本身并结合他们的自身经历进行了更进一步的讲解。学生听得挺认真,也很积极地与我互动,因为这篇文章他们也积极思考过,所以有话可说。

利用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积累一些相关素材,更可以培养学生在阅读中主动收集素材的习惯。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如讨论、辩论给定文章,相关素材链接接龙等。毕竟我们的选材是学生爱读的书,而不是架空的作文材料,所以,比较之下,他们应该更有话说。当然名著也是可以读的,只不过不能放任学生自己去读,因为他们的能力还达不到,教师应在其中起桥梁或掘矿人的作用,为学生搭建发现名著中宝矿的桥梁,必要的时候还要帮他们挖出来。

全文阅读

中考作文素材的选择技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为了实现这个总目标,我们要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的能力。其中搜集素材是写作的关键,材料是文章的血肉,是形成和表现主题的基础。材料选用得好,往往会赋予文章以鲜活的生命力,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挖掘作文的源头活水:

一、挖掘现实生活,切合文章主旨

一般学生写作文选取的鲜活的材料来自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中。大多主题是表达对“真善美”的赞颂与向往,对师长的尊敬语与感恩。所以,我们要在生活中积累素材,对生活细致入微地观察和体验,用心去感受生活。

在平时的教学当中,我们要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挖掘作文的源头活水。首先,教师组织一些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其真正走入社会。其次,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理论方面指导,培养他们的观察力。课堂是一个好场所,师生间可以交流平时观察所得的体会、写情境作文或举办观察力比赛等。这样既能激活同学们对观察体验的兴趣,又能给平时注意观察的同学在教室里有话可说,当得到老师表扬后又有成功感。另外,我们也可试着给学生讲一些名作家(如鲁迅、契诃夫等)积累生活素材的做法,给学生以模仿的机会,鼓励他们用观察日记的形式把观察体验记录下来。这样,不仅能丰富生活素材,也能锻炼文笔。在中考时,学生使用一些切合文章主旨的现实素材会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二、选取典型素材,写作角度独特

《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背诵240篇优美的诗文。学生只有通过平时的大量阅读和背诵获得丰富的语言积累、思想积累、情感积累、文化积累以及生活积累。学生在课内外积累那些最有代表性、最能反映事物本质、最能打动人心、最能表现文章中心的材料。在考场上,学生选取这样的典型素材,就会升华文章的主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定要花大力气去搜集一些典型的人和事,在大量的阅读中搜集积累,认真地比较分析。要多读书、看报,开拓自己视野、了解时代信息、把握时代脉搏。同时让学生学习别人的语言风格,章法技巧,好的开头结尾,排比句及名言警句等,为写作积累素材。教师要让学生多看《高考满分作文》,让他们学习里面一些有价值的内容,这是中考作文素材的珍贵来源。例如,每次写作练习,笔者都会有意识地将一些新颖、精彩的材料向学生讲解,有时甚至用多媒体进行展示。笔者要求学生将这些名人事迹和名篇名句加以运用,有时将某一话题的几句诗词,几个片段,几则材料联系在一起,选择一个独特的角度。当学生中考作文有了这些闪光点,再加上独特的写作角度,文章就会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

三、选材时尚,做到新颖靓丽

全文阅读

中考作文素材的积累与运用

2012年成都市中考作文题是“走过那一个拐角”。“‘考试失利——心情郁闷——接受开导——走过拐角——重拾信心——快乐上路’类文章几乎‘一统天下’,一篇篇‘检讨书’加‘决心书’如出一辙,读来令人昏昏欲睡。”这反映出当代初中生作文素材的贫乏和素材运用方法的欠缺。怎样才能解决这两个问题呢?

如果你是有心人,就会发现“春城无处不飞花”。

(一)课本素材的积累与运用。

从小学到初中,我们学过数十册语文、政治、历史、地理等教材,它们理应成为我们作文素材的“天然粮仓”。2011年绍兴一位考生的作文《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借高尔基笔下海燕的“微笑”立意,请欣赏:

……那是一个怎样坚毅的微笑啊!灰色的头颅上一双机敏的眼睛,燃烧着热情的火焰。黑色的喙透着不屈,突然,它的嘴角好像微微翘起。或许是被海风吹得麻木了,或许是被浪花打得疲惫了,但我更愿意相信这正是海燕的微笑……

作者机智地对课本素材进行拓展,把高尔基笔下海燕的飞行姿态“加工”得无比英武,并从拟人化的“微笑”中抽象出“坚忍不拔”作为自己的精神追求,恰到好处。

(二)经历素材的积累与运用。

个性化的经历是宝贵财富,积累经历丰富库存是选材出新的必备。考场上这类独特素材的运用方法有:

全文阅读

安徽省中考优秀作文素材运用解析

【真题回放】

请以“你是我最 的人”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

(1)请你从“贴心”“感激”“牵挂”“欣赏”四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4)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少于600字。

全文阅读

吉林长春中考优秀作文素材运用解析

以下作文,任选其一。(50分)

作文(1)题目:留得往事成回味

作文(2)阅读下面的材料,选择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201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一位80岁的瑞典诗人托马斯,评选委员会一致认为:其奖得主,实至名归。与其他作家不同的是,他每年只写两三首诗,隔几年出一本集子。从1954年出版第一部诗集至今,他总共发表了163首诗。他说:“完成一首诗需要很长时间,诗不是表达‘瞬间情绪’就终结的产品。”他的163首诗被译成50多种文字,全世界的诗歌爱好者们捧读再三,奉为典范。

托马斯除了写诗,他还是一名翻译,涉猎地质学与植物学,精通乐理和钢琴。他1990年右身瘫痪,口齿不清,但用左手练琴仍是每天的必修课。

孜孜不倦、精益求精、顽强乐观——这是常人所缺乏的品质和精神,因而更加为人们所钦佩。

作文要求:

①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

全文阅读

主题素材专项备考――中考作文备考素材关键词:自然

【2015年中考作文命题分析】

亲近自然,是近年来中考作文

至为重要的主题。“阳光”“雨”

“花”“芬芳”等与自然事物相关的字眼频现,“你是我的太阳”(2014・河南)、“窗外有蓝天”(2014・德州)、“春天,毕竟是春天”(2014・无锡)、“闲对风光独自游”(2014・扬州)等中考文题便是最佳明证。自然,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天然之美,需要我们静下心来细加品味。

根据2014年此类话题的命制特点,在2015年中考作文备考时,我们需关注与训练以下与“自然”相关联的话题:

“风雨”或“在风雨中 ”

“那一缕芬芳”或“那一泓溪流”“那一片竹林”

“乡间的小路”

全文阅读

甘肃省中考优秀作文素材运用解析

【真题回放】

请以“梦想”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要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命题解读与选材指导】

近年甘肃通用卷中考作文命题严格遵循新课标“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要求,命题形式也在不断变化中,2010年是材料+命题“跟自己赛跑”,2011年是材料+“幸福”话题,2012年命题作文“心灵深处的歌”,今年直接是“梦想”话题。

“梦想”作为动词是指“渴望”或“妄想”,作为名词是指“梦想中的事”,本题应侧重于后一种解释。因而,只要是积极的、有价值的渴望均可划进“梦想”的范畴。可以写个人的梦想,也可以写国家、民族的梦想。可以写大学梦、太空梦、环保梦、文学梦、艺术梦、和平梦、安全梦等充满正能量的愿望,也可以写小的渴望,比如想要获得一本书、期待一场邂逅、想要一座房子、希望获得一次奖励、想要养成一种习惯……凡此种种,都与梦想有关。

“梦想”话题可供选择的素材也较多:

热点素材。2012年,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提出“中国梦”,他说:“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莫言早在1986年就有着清晰的梦想:树立一个属于自己对人生的看法,开辟一个属于自己领域的阵地,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人物体系,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叙述风格。经过了25年的艰苦写作,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他说:“我基本上做到了。”

全文阅读

湖南益阳中考优秀作文素材运用解析

【真题回放】

来时的路,有阳光也有风雨;来时的路,有芳草也有荆棘;来时的路,快乐与忧伤交织,幸福与痛苦携手。怀着梦想,我们一路走来。

请以“回望来时的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具体,感情健康真实;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标点正确,书写规范,不少于600字;④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姓名、校名等信息。

【命题解读与选材指导】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标题的意思比较好理解,“回望”就是回顾、回头看的意思。“回望来时的路”就是回头再看看自己走过的路。当然,此处的“路”,可以有多种理解,可以是实实在在的脚下的道路,也可以是虚指人生之路,还可以是心灵历程之路等等。“回望来时的路”,意味着走过的路回头再看看,从而醒悟到什么,或获得什么教益,或明白什么道理等等。

在素材的运用上,可以运用自身成长的故事素材,自己在成长的道路上有了哪些改变、哪些进步、哪些领悟都可以入文;也可以运用一些名人的经典素材,这样的事例更具有说服力,像李娜、彭帅等的成功历程,总能给人带来强大的正能量;或者还可以引用或者改写课本素材,像陶渊明退出仕途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材。特别要注意的是,具体写作时,素材一定要少而精,特别忌讳大段大段地叙述故事,应该高度概括,有的甚至完全可以点到为止。

【考场佳作】

全文阅读

中考作文“遴选素材”技巧例谈

我们要做一件新衣服,在设计好衣服的款式之后,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挑选适合做这件衣服的布料。所以说,做出来的衣服漂亮与否,跟所选的布料有着直接的联系;同理,一篇文章的选材是否得当,也直接决定该篇文章的成功与失败。而要让自己的作文“新”颖典型,“鲜”味十足,就必须走进生活,发掘美点,掌握必要的技巧。

一、回味经典,以旧翻新

即从课本中选择记忆中曾经深深地震撼过你、感动过你的精彩的旧例子或熟知的旧材料,用当代人的眼光对其加以观照,用现代人的意识进行改造,或者从独特的角度切入,在别人意想不到之处挖出新意。比如2010年山西卷中考作文题,要求考生密切结合初中语文中的课文作者,或文中人物,或课文题目等,写出一篇感情自然、朴实、真切的文章。

其实,只要回顾一下初中三年所学的课文,诸多名篇佳作就会纷纷闪现于眼前。那么,在考场作文的选材上,考生可以从印象深刻的《背影》、《孔乙己》、《我的第一本书》、《吆喝》等篇目中任选一个来写,找准切人口,选择一个恰当的角度来表现,收到以旧翻新之效。譬如汉朝的司马迁遭受宫刑,身处阴影之中,可他并没有消极颓废,而是更加振作,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光照千古的《史记》。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事情,都老掉牙了。于是某一考生便以此写了优秀作文——《司马迁:为了自己的梦想》,并能从中翻出新意。考生巧妙地构思了让司马迁写日记的形式,按时间先后顺序有条理地记叙一番,写出了司马迁的心路历程,表现了历史本质的真实,也使得文章的主旨更加鲜明。

再如一考生写“狼”,主要写了“狼”为自己的自作聪明而后悔,颇有新意。

二、转换角度,推陈出新

在准确立意的前提下,考生不妨运用发散思维、逆向思维,转换选材的视角,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力求使普通的材料焕发出新的意趣,不失为一种推陈出新的好办法。比如人们一般习惯于把“梨花”比作“白雪”,但是,唐代边塞诗人岑参却反其道而为之,写出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别出心裁地把“白雪”比作了“梨花”。诗人这样逆向立意的妙处在于:肃杀的冰天雪地隐现出春的信息,令人读来,全然忘了严寒中的凄凉,而代之以蓬勃向上的情怀。转换了视角,“旧材料”也就“不旧”了。

例如2011年江苏扬州卷中考作文题,要求以“忍不住——”为题,写一篇文章。考生写这个半命题作文时,并没有什么审题障碍,而且题目中的“提示语”也为考生提供了众多选材方向,诸如“欢笑”、“哭泣”、“愤怒”、“感慨”,等等。不过要注意,越是感觉好写的作文题,越是容易撞车。所以考生要注意,越是熟悉的材料,越是要反复比较。只要这样做了,就能使自己的作文立于不败之地。比如某一考生别出心裁,他在横线上填写了“烧香拜佛”。乍一看,“烧香拜佛”似乎是迷信活动,是中考选材的,可是考生却“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偏偏选取“烧香拜佛”这个敏感的材料,行文中运用第一人称“我”来叙写祖孙之间彼此关爱的故事,从而歌颂了亲情的美好。这位考生不仅敢于写“烧香拜佛”,居然还写得如此巧妙、感人。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