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收编了《中国石拱桥》一文作为教学的内容。一方面让学生了解我国桥梁建筑的辉煌历史,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文章的写法经典,让学生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
关键词:说明文;石拱桥;中国古代
我国悠久的历史有五千年之久,期间沉淀的文化源远流长。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智慧和聪明才智创造了无以计数的壮举,成为中国的标志。比如,万里长城、古代石拱桥等等,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闪烁着熠熠的光芒。其中石拱桥的建筑之精湛,为世人称奇,成为我国桥梁建筑史浓墨重彩的一笔。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收编了《中国石拱桥》一文作为教学的内容。一方面让学生了解我国桥梁建筑的辉煌历史,另一方面也因为文章的写法经典,让学生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分析一下这篇文章的说明方法。
一、为了形象而采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中国石拱桥》是一篇事物说明文,说明文在我国的文学写作中,是一种重要的类型。说明文的写作可以给读者更加真实和清晰的阅读感觉,让读者的思路和写作者的思路一致,达到说明的效果。《中国石拱桥》在写作方面采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让读者更加直观和形象地感受到石拱桥的精致和特殊。如“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在这样的文字描述中,用“虹”“弓”这两种人们常见的事物比喻拱桥,给读者一个清晰的形象特征。
二、为了说明的更详细采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在说明文的写作中,举例子的方法也是常用的。作者先阐述一个观点,然后举例子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在《中国石拱桥》一文中,作者详细地介绍了我国古代的石拱桥,而在众多的石拱桥中,要数赵州桥和卢沟桥最为著名。所以作者在写作中选择最为典型的石拱桥作为说明的案例。这两座石拱桥建筑年代久远,可以体现历史的辉煌;两座桥建筑具有超高的工艺和特色,是我国桥梁建筑工艺的杰出代表。这两座桥举世闻名,用来作为案例进行说明,具有一定的信服力。
三、为了说明更翔实采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法
【摘要】本文采用了以传统古老的“说桥”模式来突出“架桥”方案明显优于“说桥”,不仅教学效果好,而且也用运了一些学习方式来体现了《语言课程标准》中闰于“综合性学习”的一些基本理念。
【关键词】架桥;说桥;综合性学习
“Endless Bridge” hands-frame as a bridge
Cao De-sheng
【Abstract】This paper uses the traditional old “, said the bridge” mode to highlight the “bridge” program is superior, “said Bridge,” teaching is not only effective, but also a number of learning methods used to transport the concept of “language curriculum standards” in the Run in the “comprehensive study” of some basic concepts.
【Key words】Bridge; said bridge; comprehensive study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以建筑园林、名胜古迹为主题。所选的五篇课文分别是:《中国石拱桥》、《桥之美》、《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和《说“屏”》。由于五篇课文中有两篇都和“桥”有关,所以,教材把这个单元的综合性学习设计为“说不尽的桥”。然而,我本人就自己教过的两级学生的教学效果来看,让学生收集资料后介绍各种各样的桥(以下简称“说桥”),不如让学生亲自动手架一座桥(以下简称“架桥”)。
2007年的那一级八年级学生,我采用了传统的“说桥”模式。即先将学生分成兴趣小组,分别安排桥梁知识和桥梁文化两个小组。两个小组又细分为“桥梁分类”“桥梁建材” “桥梁设计”“桥梁之最”“中外名桥”“桥的故事”“桥的命名”“桥诗”“桥联”等各子小组。小组内的同学设计互动问题,准备好资料,教师参与安排指导。然后用2课时进行成果展示。各个小组分别把各自收集的资料向全班同学展示,其中“中外名桥”小组还给大家展示了一些名桥图片,两堂课安排得满满的,但却把很多学生听得直打哈欠,课堂显得枯燥乏味,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主题词:语文;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420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以建筑园林、名胜古迹为主题。所选的五篇课文分别是:《中国石拱桥》、《桥之美》、《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和《说“屏”》。由于五篇课文中有两篇都和“桥”有关,所以,教材把这个单元的综合性学习设计为“说不尽的桥”。然而,我本人就自己教过的两级学生的教学效果来看,让学生收集资料后介绍各种各样的桥,不如让学生亲自动手架一座桥。
第一次教学时,我采用了传统的“说桥”模式。即先将学生分成兴趣小组,分别安排桥梁知识和桥梁文化两个小组。两个小组又细分为“桥梁分类”“桥梁建材”“桥梁设计”“桥梁之最”“中外名桥”“桥的故事”“桥的命名”“桥诗”“桥联”等各子小组。小组内的同学设计互动问题,准备好资料,教师参与安排指导。然后用2课时进行成果展示。各个小组分别把各自收集的资料向全班同学展示,其中“中外名桥”小组还给大家展示了一些名桥图片,两堂课安排得满满的,但却把很多学生听得直打哈欠,课堂显得枯燥乏味,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次教学时,我采用了“架桥”的方法。在将要教学这个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时,学生们对我说:“老师,我们小时候都玩过用石头架桥的游戏,我们学习了《中国石拱桥》一文,我们也想自己架一座石拱桥,咱们学校离河边近,能不能让我们到河滩上去架桥玩?”我觉得这个提议很有创意,当即采纳了他的建议。到了那天,我把学生带到学校后门外的河滩上,4人一小组,让学生自己用片石架一座拱桥,架好后看能不能站个人上去。这个单元学了《中国石拱桥》这篇课文,从课文中知道了中国石拱桥有“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三个特点,如果试验成功可以让学生充分理解和认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活动开始了,学生们兴趣高涨。各小组找来片石、废砖头等材料开始架桥,第一次有很多小组都失败了。后来,他们采用了少数成功的小组的经验:先找两块大石头做桥墩,在这两个桥墩之间用细沙石磊起一个小土堆,然后用片石在小土堆上从两边桥墩向中间砌桥拱,拱合拢后,再用手掏掉拱下面的小土堆,这样,一座石拱桥就架好了。第二次,大部分小组的石拱桥4个人站上去都没跨,学生们忘乎所以地为他们的成功欢呼。他们看着自己亲手完成的杰作,欣赏着石拱桥那优美的弧线,直观的体验了石拱桥超强的承重能力,理解了中国石拱桥“形式优美”、“结构坚固”的特点。
以上就是“说桥”和“架桥”两种不同的方法。相比之下,“架桥”方案明显优于“说桥”。不仅教学效果更好,而且我认为“架桥”方案更好的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综合性学习”的一些基本理念。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体现了综合性。《语文课程标准》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综合性表现在很多方面,其中“内容综合”方面强调:“注重语文和其他学科教学内容的综合”。“架桥”的方案中,“拱”涉及到数学上的弧形和物理上的力学方面的知识,是让学生对这两门学科知识综合运用的一个过程。
【摘 要】桥梁建筑追求实用性,但是在桥梁装饰中却有着不少细节的可以观赏的美,比如栏板、望柱、横帽石梁等的雕刻图案,这使得古桥在具有实用性的同时,也富有艺术审美。古代石桥的艺术审美主要在图案美、意境美、工艺美等方面得到体现,装饰图案题材众多,往往与中国的道教文化、儒家文化和佛教文化有着密切联系。本文将研究道教文化对中国古代石桥建筑的影响。
【关键词】道教 文化 石桥
道教是从唯一中国本土产生发展起来的,有着久远的历史文化。在道教刚刚创立的时候,就将《道德经》奉为圭臬,并将老子奉为教主。从东汉开始,很多人一方面是老庄思想的研究者,一方面又是道教的信徒。《道藏》这部道教典籍丛书中包含了很多阐述老庄思想的宝贵著作,内容涉及广泛,比如包括很多炼丹的方法和方术等。中国古代的化学、医药学等科学技术都深受道教文化的影响。这是因为道教思想提倡人要不断追求更高境界,不断求索,从而推动了发明创造,带动了古代科技发展。道教文化追求自然,以炼丹、养生等实践活动,影响着中国古代科技的进步。历史表明,所有宗教的产生都与对生死的思考脱不开关系。道教也不例外,同样对人的终极存在进行了深入思考。但是道教更加重视实用性,倾向世俗化:追求得道成仙,尽情享受;对养生之道非常注重,希望实现长身不老,为此采取各种方术,所谓方术就是对外部和内部自然进行认识从而得道成仙的手段。道教信徒在方术的使用过程中,不知不觉的为中国古代医药学、化学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而道教崇尚自然的文化思想,在推动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说,道教文化直接关系到中国古代科技的起源和发展,比如古代化学、医药学、植物学和矿物学等都源自道教。同样道教文化对中国古代石桥建筑也产生了深刻影响。
一、道教哲学对古代石桥建筑结构的影响
道教哲学思想中所谈论的“道”是非理性和非逻辑的空有无名之状,不再人类感觉范围之内,无法用语言将其传达出来,其所凭依的语言的意象符号系统,这使得它具备了抽象性和超验性的特征。对于中国传统建筑的结构特点,很多时候我们会用道教富有哲理性的话语来进行表述,比如“三十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在进行古桥设计时,因为道教哲学思想,尤其是有无观念的渗透,使得古桥更具文化内涵。老子曾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玄妙难解的言论,正是道教哲学在表述存在于自然事物中的客观规律。将有无观念同古桥文化结合起来,能够暗合桥型结构。薄拱薄券技术让古代石拱桥的桥拱的空间得到了最大发挥,而且将自身重量降低到最小;而石拱桥的简支结构形式则充分的演绎了古桥的“有”、“无”之象。道教文化在石桥的材质、装饰、色彩等方面无不有所体现,让石拱桥呈现出祥和虚静之感,同时体现出开阔疏朗、恬淡谦和的人生追求。
对于水,道教哲学尤为崇拜,认为:“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夫唯不争,故无尤”,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道教哲学主张的以柔克刚、以退为进通过不争来达到无不争的目的。道教祀神、修道或举行宗教仪式都是在道教宫观进行,所以多将水引入宫观之中,使其环绕屋舍,而这必然要求修建很多石桥。这些石桥同其他地方的石拱桥相比,虽然尺寸相对较小,但是布局、形制却没有多少区别。石桥不仅能够让道观显得庄严,而且还能够起到改善风水的作用。在民间,道教阴阳术士常常用桥来趋吉避凶,使得桥带有了神秘性。
二、道教图案是古代石桥建筑装饰艺术的重要题材
桥梁装饰多见于石桥,通常是在桥栏、望柱、仰天石、拱券石、抱鼓石、桥面横梁等这些人们容易观看和接触到的地方。装饰多用雕刻手法,题材众多,主要包括两大类,分别是动物和植物,动物类有龙、凤、狮、羊、马、鱼等,植物类有莲花、牡丹、蔓草绣球花等;此外还多见祥云图案。这些工艺精湛的石雕装饰往往同神话传说、民俗风情等有着密切联系,比如吸水的石兽、压水的蛟龙和降伏水怪的图案等等,极大的丰富了古代石雕艺术,推定了独特风格的形成。中国古桥从清代中期开始,越来越不重视装饰,而强调其结构和功能;而在明代以前,对装饰较为重视。装饰能够有效的增加建筑的美感,而古桥的雕饰也是如此。
【摘 要】对于特定工程条件和环境里,拱桥有着它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所述工程实例位于河南省鹤壁市鹤山区,姬家山工业园区内的一座桥梁,由于受到地形、路线线形及纵坡等因素限制本桥平面布置为弯桥,设计时充分考虑项目所在地的客观条件采用空腹式钢筋混凝土板拱桥。
【关键词】条件所限 方案比选 结构计算
中图分类号:U4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5-217-01
0前 言
拱桥作为我国历史上具有代表意义的结构物出现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据有记录的文献记载,我国拱桥最早始建于东汉中后期,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建筑材料的发展,拱桥的建筑材料也从最早的石、木发展为现在的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钢、钢管混凝土等材料。中国人对于拱桥的研究和运用在世界历史舞台上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随着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桥梁结构的出现,中小跨径的拱桥似乎已经被人们遗忘,事实证明在中小跨径的桥梁方案比选上,无论从施工、设计、造价、质量控制,拱桥并没有太大的优势,但是对于特定工程条件和环境里,拱桥也有着它得天独厚的优势。
1 地理位置概况
鹤壁市位于河南省北部,太行山东麓,鹤山区作为鹤壁市三个辖区中的一个,其大部分区域均为山区微丘地形,姬家山乡作为鹤山区重要的乡级行政区域,为进一步优化鹤山区功能布局,该区域被鹤山区规划为姬家山产业园区,沙五线就位于此园区内。
秦淮河是一条美丽的河,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一水秦淮,蜿蜒曲折,横贯南京腹地,对古城南京的形成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被称为南京的母亲河。而秦淮河上的一座座古桥又如同一颗颗闪亮的珍珠,镶嵌在这美丽的母亲河之中。
秦淮古桥发展的与秦淮河历史渊源密不可分。秦淮河由外秦淮与内秦淮组成,“外秦淮水自西北村流至上坊门,穿上坊门桥,经七桥瓮、中和桥,过九龙桥、雨花桥、长干桥,再过三山桥、石城桥后入江。而内秦淮水从通济门人城,流至利涉桥、淮清桥,北会‘青溪’、‘运渎’,南流白鹭桥、文德桥、武定桥,到中华门里的镇淮桥后,即折向西北经新桥、上浮桥和下浮桥,最后流至水西门。由西水关入‘外濠’,号称‘十里秦淮’”。[1]秦淮古桥保留了许多秦淮古都的印记,从一个侧面再现了南京古都的历史风貌和文明进程。在这众多的秦淮古桥中,七桥瓮是我国唯一不是用“桥”,而是用“瓮”来命名的古桥,她以其独特的建构、优美的形态,为我国古代拱桥中的杰作之一。
一、七桥瓮的历史渊源与成因
七桥瓮位于南京市秦淮区红花街道七桥村,其所在的中和桥路,西连大明路,东连高桥门。七桥瓮建于明正统五年(公元1440年)。在明代,因靠近南京外城的上坊门,称上坊桥,(桥身中间最大的石拱上部,还刻有“上坊桥”三个宇,中孔券石刻有“清顺治六年(1649)重修”、“上元县知县陈祖道重修”、“南京马路工程处重修”等字)清代因桥拱俗称为“桥瓮”,桥有七孔,后改称七桥瓮。1956年曾对桥身两侧和瓮壁进行维修,同时修补残损分水兽头;1964年,增建水泥桥栏;1974年铺设沥青桥面;2008年对整座桥梁进行了综合修缮。现存七桥瓮基本保持原貌,桥墩、桥瓮、兽头等均为明代原物。是南京主城区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的桥梁之一。
七桥瓮是南京最大的石拱桥,明清时期,所在的地域位于秦淮河与运粮河的交汇处,属于交通枢纽地带。因其所处于的重要地理位置,成为了古代兵家必争之地。在明朝这里是“饮万马于秦淮”的粮运古道,也是明代拱卫京城的门户与防务要冲。太平天国时期,清军两度在该区附近设立江南大营,为此太平军也在七桥瓮附近构筑军事堡垒,并两次破清军于此。1911年辛亥革命时,江浙联军又在此大败守军。
为了保护古桥,国家在2007年专门在此地区建立了七桥瓮生态湿地公园,一来是为了保护这片珍贵的湿地,二来也是为了保护七桥瓮。七桥瓮则位于这个公园的最西部。目前的七桥瓮因几百年的风吹雨打,颜色已经发暗。桥栏和桥面是2008年大修时更换,同桥墩、桥拱相比颜色有所差异。
二、七桥瓮的形态特征与建构
七桥瓮为七孔不等跨的半圆形石拱桥。桥墩、桥拱均用条石砌成。七桥瓮“桥长99.7米,净宽13水,中间最高处25米。” [2]正中的桥瓮最大,跨12米,其余靠近河岸的桥瓮依次缩小,最小的两个桥瓮均净跨7米。由于此处水面宽阔,桥的形态在水面的空间起到点景的作用。石拱如环,造型优美,曲线圆润。
作者:肖汝诚杨名冠 单位: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桥梁工程系
概念设计概论。概论当中,首先整合了桥梁工程的知识体系,介绍了桥梁的基本组成和分类;然后介绍国内外桥梁的最新发展动态。并从中国桥梁建设当中出现的问题的角度,说明概念设计的目的、意义和重要性。最后介绍了《桥梁概念设计》中安全、适用、经济、美观、耐久、环保的原则及其含义,并详细阐述了如何建立创新理念。
桥梁美学设计。美学是人们对于美和丑的认识,虽然不同人拥有不同的看法,但是美学还是有其一般性的规律。在桥梁美学设计当中,首先介绍了东西方美学的哲学基础,提出了桥梁美学的五个基本原则———“多样与统一”“、比例与匀称”“、平衡和和谐”以及“韵律与协调”。并针对桥梁,提出了概念设计中的美学考虑和处理方法。最后,介绍了桥梁美学设计的实例。
设计构思和总体布置。设计构思和总体布置是《桥梁概念设计》中最为关键的环节,是生成概念方案所必须有的过程。设计构思主要是分析桥位处的自然条件、技术条件、人文条件、社会条件,进而对桥梁总体设计进行设计。①自然条件。自然条件主要包括河势、水文、气象气候、地形地貌、地质水质和地震这七个方面。在概念设计阶段,这些资料的应用一般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在理解消化这些资料的基础上,抓住核心要素和控制条件,形成构思和布局的雏形;另一方面,用于总体和关键构件的宏观、控制性的计算和分析,来验证和调整先前的构思和布置。②技术条件。经过近200年的发展,桥梁的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已发展形成了一些较为成熟的形式,在当今技术条件下,这些不同类型的上部结构和下部基础都有着各自的适用范围,在桥梁概念设计的初始阶段,我们应当尽可能地根据桥梁所处的自然条件,选择最为合适的上部结构和下部基础。③人文条件。人文条件主要是指桥梁所处地区的历史文化背景和该区域的桥梁使用者对于美的诉求。桥梁作为一种永久建筑物,除了跨越功能之外,其景观功能也是其功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某些情况下,尤其是城市桥梁当中,桥梁的景观功能可能是其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只有在这些准备工作做好之后,才能够根据“变化与统一”、“比例与匀称”、“平衡与和谐”,“韵律与协调”这些基本的美学基本原则,设计出满足人们人文诉求和美学要求的美的桥梁。④社会条件。社会条件主要是指桥梁的使用功能、桥梁的经济性。使用功能包括交通功能、航运功能。交通功能方面,对于公路桥梁、铁路桥梁和城市桥梁,其荷载标准和建筑界限不同;不同的航道等级和通航标准对应的通航净空也不相同。经济性方面,不同的桥型、总体布置、基础方案和施工方案对于桥梁的经济性能均有影响。
4.结构安全验证。在结构安全验证中,介绍了桥梁的荷载,讲解了结构分析的一般方法和结构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动力特性的验算,然后介绍了桥梁耐久性设计的一般原则和耐久性验算的方法。5.工程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桥梁概念设计》的工程实例,来完整的介绍桥梁概念设计的流程,以及各个步骤当中应当注意的问题,使学生在掌握全局的同时不忽略细节。
概念设计教学特色
同济大学桥梁系在国内土木工程专业首先开展了概念设计的课程,作为桥梁工程教学改革的一部分,这门课程尝试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强调桥梁创新和美学设计。通过概论,首先强调《桥梁概念设计》中创新的重要性,从总体布局、结构体系和局部构造三个层次引入创新理念。并分别配以工程实例,深入浅出,强化了创新和美学设计在桥梁设计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在创新和美学方面进行思考。如在讲解从总体布局的角度创新桥梁设计时,列举了某高新区中央岛的桥梁概念设计。由于该区域是交通道路上的重要视觉节点,连岛的两座桥梁需要表现出磅礴的气势和很好的视觉冲击力,常规桥梁无法表现这一特征。虽然可以通过大跨度悬索桥、斜拉桥凸显气势,但是桥位处没有大跨度斜拉桥的要求,同时,大跨度桥梁经济上也不合理。通过总体布局的创新,采用建筑学上借势造景的技法,将一座常规大跨度桥梁一分为二,分别放在南北两个河道处,中间道路形成虚拟的桥梁中跨,远处观看,如同一座十分宏伟的大跨度悬索桥,既凸显了气势,又满足了经济合理的要求。
一
在中国建筑中,桥梁很难与宫殿建筑、宗教建筑、园林建筑相媲美,无论格局、规模还是精致程度都有相当大的差距,只有廊桥是个例外。在崇山峻岭之中,沟壑纵横,急流险滩,为了方便出行,先人将足够的智慧集中到遇水搭桥上。千年来,一座座廊桥犹如彩虹般从河流上跨越而过,连接着千村百镇,天堑从此化作坦途。
廊桥大致可以分成木拱廊桥、石拱廊桥、木平梁廊桥、伸臂叠梁式廊桥、八字撑木平梁廊桥等几种类型,其中以采用编梁技术与榫铆连接的木拱廊桥建造工艺最为顶尖。木拱廊桥分布在浙江和福建交界的庆元、泰顺、屏南、寿宁等地,200座木拱廊桥气贯长虹般地跨越峥嵘山峦,连接着山外通途,著名的木拱廊桥有如龙桥、兰溪桥、后坑桥、三条桥、溪东桥、北涧桥、仙居桥、万安桥、鸾峰桥、千乘桥、云龙桥等。
木拱廊桥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建筑工艺绚丽多彩,精致程度远胜其他种类的桥梁,即使体积再小的木拱廊桥,也能最大幅度地呈现出建筑的几何美感。木拱廊桥栖息在山水之间,桥梁建筑和山水人文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张张古意盎然的画作,呈现出典型的东方审美情趣。
木拱廊桥符合中国人的文化立场,每一座桥都能够体现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木拱廊桥是典型的东方建筑,几乎将屋、亭、台、楼、阁、殿、水榭、长廊等建筑形式都搬到桥上,桥头延伸出门楼、牌坊、碑亭、庙宇等附属建筑,形成了水上宫殿或者水上园林,集中展示了传统建筑的空间关系和整体布局。桥身飞檐斗拱,桥体雕梁画栋,牌匾林立,楹联密布,诗赋绕梁,浓郁文气扑面而来。桥身彩绘和雕刻内容丰富多彩,多为传说故事、英雄人物、耕读传家、吉祥图案等,让人目不暇接。
木拱廊桥从某种层面上而言是宗教建筑,一些桥干脆以宗教命名。为了表达对神的敬重,在廊屋中间加建歇山顶式檐,或者是高大的阁楼。桥中设置神龛,供奉观音、关公、平水王、文昌君、妈祖、土地神、社公等神佛雕塑或者画像,供乡人祭祀。有些廊桥四时香火缭绕,祈福声四季不断。在我看来,木拱廊桥更像是一个个木头构建的祭坛,寄托人们一切美好的愿望。
木拱廊桥在山水中保持缄默,但几乎所有的廊桥背后都隐藏着传奇典故。这是一群什么样的建桥人?他们为什么要建造这座桥?它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离奇事件?它承载过什么样的历史使命?所有的记载都语焉不详。这一切成为一则有待揭示的哑谜,形成了它独特的魅力。
二
太平桥 浙江省绍兴 绍兴县柯岩中心小学阮社分校四1班 陈琪芳
我的家乡绍兴,数不尽的名胜古迹,道不完的稻米鱼虾,大街小巷、石桥古屋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趣味,充满着东方文明的神秘,真所谓历史悠久,物产丰富。
绍兴,古称会稽,至今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其中湖泊遍布,河道纵横,乌篷船穿梭其间,石桥横跨其上,构成了特有的水乡风光,素有水乡、桥乡、鱼米之乡的美誉。 江南水乡古道的那种“黛瓦粉墙,深巷曲异,枕河人家,柔橹一声,扁舟咿呀”的风情。
单说那太平桥,位于绍兴城西17公里处绍兴县阮社,跨越萧绍运河。始建于明天启二年,桥南北向,是座一孔净跨八、九米的半圆形石拱桥与八孔净跨三、四米高低不等引桥相连接的多跨桥梁,全长约40米,拱桥在南,为通航主孔,引桥在北,跨径不一,每三跨降一高度,九跨为顺次降低的三个阶梯,便于大小船只通过。桥头有《重修碑记》等四碑。拱桥的拱圈为纵联分节并列砌筑,拱顶刻有“太平桥”3字。古纤道沿拱脚贯串而过,拱桥南端落坡中设平台,经平台折向东西两面下桥。望柱、栏板、抱鼓上图案雕琢精致美观。远望大桥,犹如长龙横卧于运河上,也是在向世人展示着其悠久的历史。?
太平桥,这座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又融为一体的古迹在斜照的阳光中,感悟着这座文化积淀深厚的古城,你将会发现一种勤劳淳朴的绍兴人正以自己的艰辛劳动勾勒出一幅水乡新景。
指导教师:周国尧
[推荐给朋友] [显示打印]
摘要:本文从道路桥梁的种类、施工规划具体措施以及施工管理这三个方面论述了道路桥梁组织与施工。其中,道路桥梁的种类有板式桥、梁式桥、钢筋混凝立拱桥、斜拉桥和悬索桥。施工中具体措施有图纸会审、方案设计、测量和现场准备。而施工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也给技术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键字:道路桥梁;种类;规划措施;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道路桥梁的种类介绍
1.1 板式桥
板式桥是公路桥梁中量大、面广的常用桥型,它构造简单、受力明确,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可做成实心和空心,就地现浇为适应各种形状的弯、坡、斜桥,因此,一般公路、高等级公路和城市道路桥梁中,广泛采用。尤其是建筑高度受到限制和平原区高速公路上的中、小跨径桥梁,特别受到欢迎,从而可以减低路堤填土高度,少占耕地和节省土方工程量。
1.2 梁式桥
80年代以来,我国公路上修建了几座具有代表性的预应力混凝上简支T型梁桥(或桥面连续),如河南的郑州、开封黄河公路桥,浙江省的飞云江大桥等,其跨径达到62m,吊装重220t。T形梁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已经很少了,从16m到5Om跨径,都是采用预制拼装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T形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