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等专业论文

中等专业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等职业学校建筑专业论文

一、中等职业学校建筑专业学生从事的建筑行业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建筑行业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生态建筑。生态建筑简称ECO,就是将某个建筑物整体看成一个生态系统,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并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综合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合理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建筑和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同时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较强的生物气候调节能力,能够使满足人类需要的物质、能源在该建筑生态系统内部有秩序地循环转换,获得一种高效能、低耗损、无废弃物、无污染、保持生态系统相对平衡的建筑环境。生态建筑以及生态城市的建设理念,就是以自然界的生态系统平衡原则为依据,探索人类、建筑物、自然界这三者之间能良性循环的和谐关系,为人类塑造一个最为舒适合理而且可持续发展的理想的生存环境理论。这种生态建筑成为21世纪建筑设计和建筑行业追求与发展的大方向。为了建筑行业、城市发展、自然环境都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关建筑行业的各个专业,如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景观建筑学等学科的学者们开始了可持续发展的建设方向的思考。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人类本身就是自然系统的一部分,它与支撑它的自然环境息息相关。在城市的发展和祖国的建设过程中,必须优先考虑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并将这置于比经济发展和其它发展更为重要的地位上。建筑材料行业是建筑行业的基础行业,建筑产品成本的近70%属于建筑材料的费用,每年建筑行业的材料消耗占全国材料消耗量的比例都很大,建筑的可持续性发展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建筑材料的生产与使用,因此生态建筑在建筑材料使用上要求改变以往的高能耗、严重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上。生态建材是采用生态的生产技术,不用或少用天然资源和能源,使用工业、农业或者城市固态废弃物所生产的无毒害、无污染、无放射性,达到使用周期后可回收利用,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人类发展的建筑材料。从事中等职业学校建筑专业教学数年来,渐渐与建筑专业学生、学生家长、各建筑公司之间形成和谐的互动关系,可以从现在建筑行业的可执行性方案中,补充教材对建筑设计、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建筑造价等方面的不足,让学生把建筑理论的学习与实践工作紧密联系起来,培养建筑行业所需要的各方面的人才。但通过与在校生定期的座谈会、毕业生工作后的跟踪调查、实习单位领导与师傅们的走访等形式我们了解到,目前中职建筑学生对生态文明建设在建筑行业的生态建设规范了解甚少。由此可见,对中职建筑专业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非常重要。

二、中等职业学校建筑专业学生进行生态道德培养的重要意义

在中职学校建筑专业学生的学校教育中,教给学生生态道德的知识,让学生能够围绕生态平衡、珍惜资源、保护环境这三个要素展开对自然的尊重、对环境的保护、对资源的合理利用的意识。中职建筑学生生态道德教育处处体现着当今社会的时代性,就是把抽象的生态道德说教与客观的当前的社会与现实建筑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围绕自然生态发展的教育与建筑科学辩证统一起来,用一种良好的生态价值观面对现代建筑发展、环境保护和自然界生态平衡的关系。要求建筑行业所有工作者以生态道德理念去自觉维系生态系统的平衡、环境保护和不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中职建筑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过程中,通过生态道德理念的教育,以培养中学生们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对自然的道德感和伟大责任感。中职建筑生的生态道德教育是一种新型的道德教育活动,是指教育工作者从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睦相处和互惠共生的生态道德观出发,启发引导学生为了人类长远利益和更好的享用自然、享受生活,自觉养成爱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生态保护意识和相应的道德习惯。本文是对中等职业学校中建筑专业学生生态道德的培养进行研究并总结如下:对将来要在建筑行业从事技术工作的中职学校毕业的学生来讲,其生态文明素质要求的主要内容有:

(1)学习“十”会议精神,切实做到在建筑设计与施工过程中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既要立足于建筑设计与施工的进程,又要注意美化建筑周边环境,改善人民生活的环境与生存的空间。

(2)参与施工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施工的工人,以及各工程队的工人之间要互相学习,也要定期地参加培训,在建筑工作中不断地学习新的技术与施工工艺与方法,组织建筑公司全体员工学习国内外先进建筑思想与理念,以完成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任。

(3)教育建筑工人们,从思想上做到节约建筑材料,不要浪费建筑原材料,对建筑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处处以主人翁的态度爱惜建筑材料,做好建筑资源的使用与循环使用,完成自己负责的建筑工作。

(4)严格按照工程师所设计的图纸和设计要求,对建筑工程科学地组织施工,确保每个建筑工程的质量。施工中在原材料的使用和现代化机器设备安装环节上,不能以次充好,不要偷工减料,需要全体建筑工作人员有着高尚的道德去完成任务。这些是中等职业学校建筑专业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相关内容。

全文阅读

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论文

一、当前国内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专业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专业结构后落,设置课程的不科学化

对当地产业结构和发展趋势的思考有所欠缺,形成学校教学和社会需求严重脱节。另一方面学校开设的一些专业,师资队伍、硬件设施以及学生就业方向的迷茫、没有企业和社会力量的支撑等因素导致专业不成熟、含金量低,俗称就是学不到东西。这不仅是影响学校招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造成社会资源浪费、影响学生素质发展的关键因素。

(二)专业设置的目标盲目化

现在的中职教育中,专业课程的盲目化设置和定位不准确。学校在学生的目标培养上定位不够准确和清楚。没有从学生角度出发,课程设置和对学生的考核内容没有明确的标准统一。教师教授内容和学生吸收的知识含量,不能够与现阶段的用人标准和素质高度所契合,不能够很好地与社会衔接。这也是个共性问题,虽然我们需要学生的个人素质全面发展,但也要有明确的方向,很大程度上在大学、高职院校也会出现类似的问题,专业定位不准确,在学生毕业之后没有明确的就业方向,只是单纯的提高学生理论素养,出现不同专业同一课程的现象,很难达到社会要求的标准。

(三)专业设置与培养目标的脱节化

目前中职教育的专业设置也与学校的培养目标存在一定的脱节化,不能很好地衔接。目前中职教育为学生提供的岗位主要是企业等用人单位。而学科建设与专业设置缺少了用人单位和这一行业的参与和提出建议,这就缺乏学校培养人才的方向,不能准确的和用人单位、社会需求所对接。其次,在教学过程当中不能很好地达到理论联系实际这一基本准则。往往是理论占很大篇幅。缺乏实际操作的经验和过程,使学生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减弱。

(四)专业品牌建设意识淡泊化

全文阅读

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创业教育论文

学生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教育:

了解自己要让学生了解自己的阅历、经历是否有助于事业的发展;自己是否具备了创业所必需的技术、技能;能否将自己的爱好和专业与今后的经营活动结合起来;自己是不是具有充沛的精力和强壮的身体;自己是否具备了创业初期必要的启动资金和人际关系。

必要的能力即商业经营能力,包括最基本的问候、打电话的方法、服装打扮、个人修养、礼仪等;研究开发能力,包括研究的速度、商品开发力、销售能力、分析商业趋向的能力等;经营规划能力,包括推销能力、计划能力、表现力、定立合同的能力等;事业策划能力;经费预算能力;法律知识等等。

树立自信心是一个人成功之路的起点,是一个人获取成功、财富、幸福和健康的法宝。积极的心理状态可以使人攀登到成功的顶峰。

确立目标一旦有了目标,就会确切知道需要什么,就会有一种导向,使自己走上正确轨道。心中有了目标,工作会变得乐趣无穷,并愿意为此付出代价。对目标思考越多,就越会充满热情。

不惧怕失败从一开始就要让学生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因为从创业开始,忍耐、努力、行动将伴随一生。创业本身是一项开创性的活动,很少有现成的经验、模式可搬可套,加上市场风云千变万化,失败是在所难免的。但只要有恒心、有信心、有决心,在失败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教训,改变经营策略,总会有成功的一天。

创业精神培养

在对学生进行创业意识教育的同时,必须让他们知道在创建企业的过程中将会面临的挑战、压力和困难,他们以后将经历的苦恼和痛苦是无法计量的,在今后创业的过程中必须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工作激情。

全文阅读

论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文化创新建设

摘要:现代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建设中,音乐文化创新建设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承担着培育全方面发展人才、提供人才素质支持的作用,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音乐文化创新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面临很多问题,那么怎样克服现有困难,搞好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文化创新建设,从教育理念创新、校园文化环境创新、组织大学生举办文化活动、加强课程建设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音乐;文化创新;中等职业学校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3-0206-01

1 文化创新概念的提出

文化创新是一种文化形态的更新和进步,指人们在文化实践过程当中的创新行为,是社会整体文化的一个侧面。文化创新和文化发展活力的增强,是党的十七大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对全面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出发,作出了关于加强文化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战略部署。他明确指出,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2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文化创新建设的提出

全文阅读

中等专业学生因材施教研究论文

在市场经济面前,学校与企业一样。企业要兴旺繁荣,必须生产出适销对路,物美价廉的产品;学校要生存发展,必须培养出适用对路,品学兼优的人才。高质量人才的培养,—靠教育经费的投入,二靠高水平、责任心强的教师及科学有效的管理,三靠学生本人的不懈努力。而教师是学校的精髓,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因素。教师应根据教学对象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教师了解掌握教学对象的特点和学习状态,做到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简而言之,就是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因材施教的关键是“因材”,即区分材质,而区分材质的关键是必须了解掌握学生的智力构成及心态构成状况。

中专学生从其报考时的来源看有如下三种状况:第一种状况属智商较高型。这种学生报考中专原因很复杂,或家境贫寒为减轻学费,或家庭环境恶劣,或本人不求进取等等;第二种状况属智商一般型,第三种状况属智力较差,而通过百般努力考入中专的。这三种情况可区分为三种智商型:高智型、平智型和低智型。

中学到中专,可以说是人生的第一次重大转折,不问理想抱负,不同智力心理层次的学生,对这次重大转折会做出不同的反应。有些学生认为这次转折来之不易,倍加珍惜,紧紧抓住这次转折的机遇,通过辛勤努力而成为栋梁之才;而有些学生却自命清高,对自己的现状不满,或悲观失望,或自暴自弃而不能成器等等。因此,由不同智商型和不同心态型便组合成了如下大致九重类型的学生:

这里,A、B、C分别表示高、中、低三种智商型,a、b、c分别表示积极进取、一般进取、不思进取三种心理特征型。不同智商型与不同的心理特征型构成了九种组合型,即:高智强进型Aa、高智平进型Ab、高智无进型Ac;平智强进型Ba、平智平进型Bb、平智无进型Bc;低智强进型Ca、低智平进型Cb、低智无进型Cc。

下面,根据上述学生层次的划分,简要阐述—下各种类型学生的形成、表现、作用及其相互转化,以利教师正确区分材质、实行因材施教。

一、各种类型学生的形成及表现

作为智商的形成,很大程度取决于先天素质,后天影响较弱。而心理特征的形成,后天影响较大。因此,这里着重谈一下心理特征型及组合型的形成及其衷现。

全文阅读

中等专业学校德育论文

一、实施“模拟德育学分银行”,构建德育评价新模式

(一)借用信息化手段,开发模拟管理系统。将学校对学生的德育评价进行量化考核与管理,将已有的基于电子表格的方式转为Web数据库管理方式。该系统主要功能包括学生基本信息管理,德育学分记录、查询、统计。学生可查询自己的学分,家长可查阅子女的学分,用人单位可查阅学生在校表现学分。

(二)借助校园网络平台,开发校园行为游戏。将学生的日常行为、集体活动、社团活动嵌入到游戏中,建立闯关等各种模式,设置层次等级,让学生在玩游戏中学习与应用行为知识。虚拟校园生活设想:以一日常规为主题的模拟经营类手机游戏采取社区的概念模拟学校的地理布局,每个人物具有饥饿、清洗、清洁、交流、体能、学识和娱乐基本生存需求,玩家的操作会影响能量值的消耗,心理、表情和行为为3种类型动作选择,便于玩家与其他游戏角色交流,与学习生活中的朋友交往等。

(三)利用微电影等形式,开展碎片化德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集中是有一定限度的,微电影将文明行为宣传时间碎片化,以达到随时随地行为举止教育的效果。

(四)采用班级量化考核方法。在班级管理中,量化卫生、纪律、学习、安全、评比排名等方面成绩,采用加减分的方法,违反校纪校规等行为应减去相应的德育分;同样,学生可通过参加社团活动、好人好事、公益劳动等其他途径的良好行为来获取加分。设立模拟奖惩执行小组,根据执行小组具体职责要求,认真负责地执行和记录。学生日常行为表现记录由班委提供,全程接受学生监督,评价客观公正,直观准确。同时,学校把德育学分考核结果作为奖励优秀、促进落后的依据。对考核优秀的学生在入团及奖学金、助学金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对考核不及格的学生实行警告制度。德育学分将被列入学生个人档案,作为毕业鉴定依据之一。这样,学生每做一件事都有相应的报酬,同学之间具有一定的可比性,且有据可查。这对学生自己行为的自省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实施校、系、班三级管理量化考核方法,构建二级管理新模式

学校构建了“校系二级、以系为主”的管理体系,理顺了学校与系(部)的关系,扩大了系(部)管理权限,强化了系(部)管理责任,实现了权、责、利的统一。实行系(部)学区、统一住宿区、统一标识“三位一体”的常规管理新模式。以学生常规管理工作为抓手,包括纪律、卫生、文明、安全四方面,实行学工处代表学校考核系(部),系(部)考核班级,班级考核学生的三重考核体系,采取日检查、周公布、月排名的办法,根据月综合排名情况给予相应奖惩。

三、强化技能文化环境熏陶,构建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全文阅读

浅论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班级特色文化建设

【摘 要】近年来,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中职教育得到迅猛发展,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下,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专业技能逐步提高。德育过程中,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至关重要,笔者根据自身教学实践经验和调查分析,希望针对中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培养过程中的班级文化建设提出一些具有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会计专业;班级文化;建设

一、会计专业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的系统设计

“会计”是一项面向社会开放的经济服务活动,以培养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理念为目标的班级文化建设则不能仅仅放在“班级”这个空间当中,班级文化建设中可以模拟真实存在的“会计主体”――“企业”,以职业场景化的背景模拟企业的管理过程,帮助学生转换角色, 培养职业素养和能力。班主任老师的主要任务引导构建这样一个环境,在过程中起指导和掌控的作用,通过学生的自我组织和管理实现班级的管理,锻炼学生的能力。

1.引导转变角色

构建会计专业班级特色文化的第一步就是要引导学生实现自我角色的转变。学生要逐渐实现由“学生”到“员工”的身份转变,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勇于担当,敢于面对责任,要逐渐脱离对于家长的依赖,变得独立自主,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同时,班主任也应该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一个人都是集体管理的参与者和实践者,每一个人都对集体的兴衰荣辱负有责任,只有团结一致,才能保证集体的长盛不衰。

2.企业环境的情景创设

班级即是企业,教室即是公司或者厂房,考虑到中职毕业生就业去向一般为中小企业,结合会计知识内容的关键点,会计班级特色文化建设中可以将教室创设为一个小型加工制造企业,教室就是车间。结合“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可以将学生分小组设立,不同小组为不同“生产线”。如此,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可视化的企业环境,同时也可以让专业课程中一些遥远、难以理解的概念变得更贴近,更容易理解。

全文阅读

试论中等专业院校语文教学法课程教学设计

【摘 要】根据中等专业院校的定位和发展方向,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更新教学观念,对教材进行合理的整合,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传授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从而培养出合格的语文教学专业人才。通过对教育部颁发的相关文件学习,我们可以对中等专业院校中,语文学法更加深入的学习,将这种精神一直延续下去,针对中等专业院校语文教学,在课堂中,语文教学要学会实践,这就要看老师的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了,用培养中等专业人才作为理念的指导方法,通过一些较为新鲜的观念,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把教、学作为一个整体,从而实现教师在对语文教学课程的最好设计。

【关键词】中等专业院校 语文教学法 教学设计

汉语是中华民族的通用语言,语文是关于汉语和以汉语言文字为载体的中华文化的人文学科。语文教学法是一门研究语文教学本质和规律的学科,是一门具有语文专业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应用教育理论学科。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在中等专业院校执教语文教学法这门课程,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语文教学人才,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以下是本人关于中等专业院校语文教学法课程教学设计的一点浅见:

1 整合教材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

现行的教材覆盖面广,内容丰富,很难在有限的课时中全部讲完。因此教师要整合教材内容,将类似的部分放在一起串讲,这样也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进一步理解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一部分不需要在课堂上讲解的内容,则作为课外作业布置给学生,由学生自习完成,教师只需要进行略讲,并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即可。

笔者对教学中等专业院校方法有以下几种:①初读。这是让学们对全本书进行阅读,从整体上对教材结构进行整理,教师可以从教材当中着手,把教材的内容还有结构详细整理出来,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如果目录不明白,那就没办法继续做学问了。目录和提纲非常重要,教师对学生指导的时候,应该从目录开始。②细读。这可以理解为,读每一个题目,还有每节课的前言,这样也会了解课程的内容,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一个思考列表,把一些内容盘螺在一起,在学生的脑海中有一个整体印象,这在语文教学中是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2 加大课前预习任务,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中等专业院校的课程较多,课程教学内容多,而课时却很少,因此要加大课前预习任务,加快课堂进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上一节课的末尾就布置下一节课的预习作业,正式上课时收集学生的预习情况,根据学生的疑点难点进行解答,课后要布置课后练习和下一节课的预习任务。

全文阅读

中等职业学校创业教育电子专业论文

一、中等职业学校电子专业就业现状

中等职业学校电子专业学生招生规模越来越少,是个不争的事实,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中职学生的就业质量不佳。现在电子专业学生的主要就业途径,就是到电子企业的流水线当一名工人,即使像富士康这样大型的企业,其工人每天也就是重复着简单的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这样的工作,一名初中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也完全能够胜任。学生在学校所学、所练完全用不上。而且这样的工作待遇不高,工作时间长,工人发展前景也不够理想。

二、中等职业学校电子专业学生创业的可行性

我曾经在《中国教育报》2009年7月21日第1版看到过这样报道一个58名学生职业学校的班级,竟然产生了34个自主创业的小老板;全县9000余家企业中,有500余名企业老总从这所学校走出。浙江省宁波市宁海职教中心一项对毕业生的发展状况调查传出了该校职高生创业的佳话。因此,职业学校学生应该成为创业的主力军。生活中离不开一些小的电子产品,例如:带有“学习”功能的遥控器,电子门铃,触摸延时开关等等,这就给电子专业学生自主创业带来很多机会。电商的崛起,又使得创业平台更加宽泛。所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提升他们的创业能力,从而拓宽他们的就业途径,实现他们更精彩的人生,电子专业的教师应该有所作为。

三、中等职业学校电子专业学生创业的意义

职业学校电子专业开展创业教育的意义有以下三点:

1.开展创业教育,拓宽他们的就业途径。电子专业学生就业途径比较单一,而且就业质量不佳。通过创业教育,增强学生创业意识,提升他们创业能力,为他们将来创业打下良好基础。

2.开展创业教育,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热爱。创业教育的开展,了解本专业的特点、现状和良好的发展前景,认识本专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从而激发对本专业的兴趣,增强专业自豪感。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接受职业精神的熏陶,自然地、潜移默化地在心理归属上融入本专业,在价值取向上认同本专业,也就是让学生在校期间便从技能掌握到思想认识上更多的打上“电子人”的烙印。

全文阅读

中等职业学校电子专业论文

1新背景下对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学习的新兴趣

从事电子专业教学有过一两年的教师会发现,很多时候并不是教师对课程有了新的理解,就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有实际的收获。事实上,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只是教师自身对课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而学生的学习与此并没有直接的关系。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原因,由于学生的学习习惯原因,更加由于电子专业的知识都是比较抽象的原因,学生在本专业的学习中困难与挑战是非常多的。而要面对这些困难,迎接这些挑战,学习兴趣是最为根本的一件“武器”。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笔者从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开始,就教育学生要将兴趣当成自己学习的武器。只要这个武器始终在手,就能克服学习中几乎所有的困难。那么,兴趣从哪里来呢?就笔者的教学经验来说,真正持久且有效的兴趣,是来自于学生的学习成就感。

事实证明,基础再弱的学生在电子专业的学习中都会多少取得一些成就感,学生在学习中的第一个成就,就是本专业学习兴趣的第一个火种,因此在教学中笔者特别注意收集学生的第一个成就。以最简单的二极管教学为例,单向导电性是学生感兴趣的一个话题。但这种性质最好是由学生去发现的,而发现的过程对这些学生而言基本上不能形成大的挑战,也就是说学生肯定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最后的结论。过程很简单:只要让学生比较普通小灯泡与二极管在电路中的不同表现即可,即在不接二极管的情况下,小灯泡的发光情况与电流方向无关,而如果电路中串联有二极管且两次接法相反的话,灯泡却只有一次发光。这样的现象会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这个二极管到底具有什么样的功能?而探究中的猜想与答案的得出并不困难,因而可以成为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火种。有了这颗火种,其余很多学习中的困难便可以在它的照耀下迎刃而解。因此,无论教学背景怎样变换,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将永远是电子专业教学的必然选择。只是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兴趣必须围绕电子专业课程来进行,通过教学手段与教师个人风格激发出来的兴趣,终究不能让学生在电子专业的学习产生持久的推动力。这是每一个电子专业的教师需要注意的。

2新要求下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学习的新实践

这里所说的新要求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概念,而是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情况下,每一次电子技术的发展甚至是革命,都会对中职学校的电子专业教学提出新的要求,这就是“新”的本质含义。新要求意味着要有新实践,因为只有新实践才能印证新要求,才能让教师的教学新理念落到实处。就笔者的理解而言,这里所说的“新实践”有两层含义:一是面向学生的新实践;一是面向实际需要的新实践。前者是指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出于对知识理解与掌握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实践愿望。应当说在实际教学中这种情形还是比较常见的。

收音机并不是一个新电器,但如果学生能够在自身愿望的驱动之下,利用实验的器材组装成一个简单的收音机,就是一种新实践,因为其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是新的。而后者则是指面对当前电子技术发展的实际需要进行的一些新实践,比如说学校的实训能够给学生提供一种与先进生产线相匹配的训练环境是一种新实践,比如说学生在实习当中能够看到或体验到最新电子技术的新实践,这都能打破学生原有的认知平衡,从而给学生一种新的学习驱动力。因此,从这个角度讲,新实践的意义并不在于实践本身,因为学校教学由于自身的特点,其主要任务并不是让学生形成一种实践技巧,而是通过三年的中职学校学习,能够让学生生成一种学习力。在这种学习力的作用下,学生将来在工作中便有可能产生创新的动力。这才是新实践的努力目标。

3结语

总的来说,中职学校电子专业的教学要有强烈的与时俱进的意识,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并为学生未来的就业播下创新的种子。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