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等职业教育论文

中等职业教育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等职业教育论文

一、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和课程设置

目前许多中等职业学校在专业和课程设置上不能满足社会和市场需要,例如专业设置与职位不衔接、课程设置陈旧、教学设备落后等,这些原因导致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找工作时,要么专业不对口,要么不能胜任工作任务。因此,中等职业教育改革要在专业和课程上下功夫。一方面要遵循市场规律,做好市场调研,了解国家、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政策变化,掌握人才市场用人需求,使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具有前瞻性和适应性;另一方面要推进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课程教材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不断增强中等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一般来讲用人单位招聘比较青睐有实践经验的求职者,并且在同等条件下作为优先考虑招聘的因素。因此,中等职业教育改革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可以把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纳入到教学计划中,拓宽学生社会实践渠道,使社会实践日常化。比如,学校可以建立“模拟生产现场”基地,也可以建立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培养模式,让学生积累实践经验,提高实践能力。中等职业教育偏重专业技能教育的同时,不能忽略一些人文学科知识的学习。比如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体育等学。通过这些学科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可以为他们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适应工作奠定基础。

三、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数量和质量

中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这要求教师是“双师型”教师。所谓“双师型”教师是指具备基本的教育和职业工作素质,精通特定专业工艺原理,并具备专业实践能力,胜任教育和培训职业教育学习者任务的职业教育机构的教育者。①当前,职业学校的双师型教师数量、质量已经不能满足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需要。因此,学校要通过多种方式增加双师型教师的数量。首先,可以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薪资待遇,吸引更多高素质的人才来加入到职业学校教师队伍中。其次,要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派青年教师到相关院校或企业进行专业理论和技能的培训,促进其向双师型教师转变。第三,中等职业学校可以根据自身实际需要聘请相关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另外,相关部门要把好双师型教师质量关,只有教师的数量和质量都上去了,才能给学生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四、鼓励中等职业教育办学形式多样化、特色化

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办学形式多样化、特色化是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首先要实现办学主体的多元化。《职业教育法》第21条规定:“国家鼓励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举办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②这明确了我国中等职业多元化的社会参与。实现多元化的主体办学可以充分发挥中职学校办学的优势和特色,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效益。中等职业教育改革要向办学形式多样化发展,大力鼓励校企合作办学、校际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个人出资办学等不同办学形式。③另外,中等职业学校还要体现自身特色,比如专业特色、地区特色、民族特色等,这样有利于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竞争力。总之,在就业形势严峻的形式下,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只有秉持“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的理念,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专业和课程设置,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数量和质量,加强职业教育体制机制的规范化、法制化,鼓励中等职业教育办学形式的多样化、特色化,才能使中等职业学校及其培养的毕业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全文阅读

中等职业素质教育论文

一、思想品德教育是关键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学生们在学校学习期间,正在处于风华正茂的年纪,即将开始思考和探索人生意义,是一个青年向成熟发展的一个标志。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由于所处的环境与所接受的教育不同,形成了不同的人生观,其中有些人的人生观是不正确的,这些人当中的一些人在生活上过分追求物质的享受,讲究吃喝玩乐,不爱劳动,喜欢坐享其成,美其名曰这叫享乐;有些同学在人生道路上遇到点困难就变得很消极懈怠,天天郁郁寡欢,苦恼烦闷甚至轻生。这就需要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应该每周定期对学生进行一次心理教育课,通过探讨的方式,让学生暴露出他们的价值观,然后再对症下药,进行正确的引导。

2.诚实为本。

诚实是一种美德,也是为人处世的根本。我们应该教育学生对事、对人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在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甚至学生和家长之间的相处中,会遇到很多事情需要学生去诚实面对,而对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由于心智还未完全成熟,就某些他们不想面对或是不好启齿的事来说,他们也许会下意识地选择隐瞒,所以,我们应该以身作则,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品质,教育他们以诚为本,诚实会赢得尊敬和爱戴,而虚伪和欺骗必然将遭到无情的唾弃和惩罚。

二、做事先做人

要做好事,得先做好人,道德水准决定一切。个人与社会两者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任何一个人,只有融于社会中,才能得到生存和发展。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之间,必然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为了协调种种关系,必须要有个准则来约束自己,让学生理解“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的道理。这就要求学校在管理过程中,制定好规章制度,一旦学生越界犯错,一定要让他们承担相应的后果,使他们清楚明白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不能放纵他们养成轻视规章制度的习惯,要他们学会约束自己,形成良好的习惯,从而能产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有了好的道德品质、好的人品,才能做社会有用的人才。同时,学校应该阶段性地给学生讲法,要让他们做到遵纪守法,学法、知法、懂法,提高法制意识,更好的依法行事。

三、职业道德必须有

全文阅读

中等职业教育与德育教育的关系论文

中等职业教育是在高中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也包括一部分高中后职业培训,其定位就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亿计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中等职业教育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主要由中等职业学校实施,招生对象主要是初中毕业生和具有初中同等学历的人员,基本学制以三年制为主。这类学校在对学生进行高中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实施职业知识教育和职业技能。这类学校由于生源的特性,决定了其学生素质,尤其是基本素质。因此,在为国家培养素质全方位的技能型人才这个大目标下,教育者在做好职业技能教育的同时,也应将加强学生的德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职业道德师资建设

一:对中等职业教育现状的分析

(一)对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分析

1.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及现状

福州船政局1866年附设的船政学堂,1867年上海江南制造局附设的机械学堂,形成我国职业教育雏形。1917年5月,由黄炎培先生联合教育界,实业界知名人士蔡元培,梁启超,张謇,宋汉章等48人,在上海创立了中华职业教育社,开创了我国职业教育新纪元。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也在相应调整其教学制度,形成了一套较完善的中等职业教育体制。进入21世纪,各国之间形成了无形的竞争,渐渐演变成为科技与教育的较量。作为社会与学校的“中间站”,中等职业教育具有其独特的作用与意义。

2.目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共有四类:

全文阅读

中等职业教育文化课教学论文

摘要摘要:中等职业教育文化基础课教学的目前状况尴尬,新问题颇多。此文就目前中职教育文化基础课教学的目前状况和存在的新问题作了分析,提出了解决的途径和办法。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文化基础课尴尬专业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经济的发展,教育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和中小学基础教育的教学改革全面展开,而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却相对滞后,无论在教育观念、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都存在许多新问题,非凡是文化基础课教学新问题尤为突出,面临尴尬,亟待改革。

一、中等职业教育文化基础课教学的目前状况和新问题

目前中等职业教育文化基础课教学的目前状况和存在的新问题,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摘要:

1.生源质量偏低使文化基础课教学遭遇尴尬

随着我国教育格局发生的根本性变化,高等教育和高中教育招生规模逐年扩大,人们的教育需求得到满足。处于高等教育和高中教育“夹缝”位置的中等职业教育的生源几乎全部来自初中生,而且绝大多数是升入高中无望才选择上中等职业学校学习的,他们普遍存在着文化基础知识水平偏低的新问题,相当一部分学生数学、语文、理化、英语、政治等科目加起来都不足百分。这些文化基础知识“先天不足”的学生普遍存在着到中等职业学校学习是为了“混张文凭”好找个工作的思想,他们对文化基础课由听不懂到听不进直到很反感,提起文化基础课就“头疼”。由于生源质量偏低,大多数学生对文化基础课学习没有热情,文化基础课几乎成了“大酱碟”,需要了就“沾一口”,否则就弃之一旁。文化基础课教师也成了不受学生欢迎的人,相对专业课程而言,文化基础课教学情景甚是尴尬。

2.教育系统内部熟悉偏颇使文化基础课教学被“忽视”

全文阅读

中等职业教育德育发展论文

摘要:近些年在我国,中等职业教育逐步发展成为了一种新型的职业教育模式,在教育模式和教育制度不断发展革新的进程中,需要从具体国情出发,探究适合我国教育现状的新型教育策略。但是,中等职业教育所面临的还是区别于其他院校的教育制度问题,在职业教育革新发展过程中,德育教育是需要重点思考的重要部分,应该从德育课程内容改革入手,探究适合于中等职业教育的德育教育新思路。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德育发展;新思路

引言:中等职业教育院校从办学教育核心目标人才培养方向上就与普通院校存在差异,所以如何有针对性的就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这一特殊性,思考并探索出适合于中等职业教育的新型德育教育思路与新型教育模式,不断实现德育教育在中职教育课堂的实际教育效率的提高,尽快解决职业教育的关键性问题。

1职业教学的内容要从多角度拓展

在我国近些年的德育教育事业发展进步过程中,主要应该关注的重要德育教育群体除了普通院校学生还有中等职业教育院校的学生,如何让中职学生摆脱学习困难的困境,其中一个重要的可行性方式就是要让学生真正的回归于生活,让学生真正从内心深处愿意接受学习内容,有兴趣有积极性去主动学习。所以中等职业教育院校的教育制度改革和教育模式革新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要从德育教育角度入手。1.1打破常规并活用教材:基本教材的理论知识和理论内容框架,是中等职业教学内容延伸和拓展的基础内容载体,学生需要先将教材的内容和基本的理论职业技术内容充分理解,才能在此基础上活学活拓展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教学内容,突破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以及组织学生排演课堂活动内容以及话剧小品等,利用多元丰富的师生互动教育教学模式来达到调动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构建起轻松、和谐、信任的教学活动氛围[1]。1.2围绕社会时事充实教材:中等职业教育院校的总体教育目标较普通院校更加明确和清晰,社会实际人才需求内容在中职教育教学内容中体现更加明显。对于这一特点,中职教育院校应该更加重视教育教学时事性内容的充分融合,激发学生的强烈求知欲望,积极鼓励学生多关注国内与国际的新闻时事,多关注身边发生的新闻,通过各类方法拓展自己的知识活动范围,可以多为学生订阅书籍、主题报刊、杂志资料、然后可以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更多的增加交流和探索,不断提出不同的个人观点,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让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增加对社会的了解和认识,为将来脱离家庭和学校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此类将德育教育课程内容与新闻时事内容相结合的方法具有重要的显示教育意义,具有明显的时代感和教育吸引力,是对学生学习能力和事物认知接受能力培养和提高的重要方法。1.3理论联系实际贴近生活:将德育教育的教材理论内容联系到中职教育教学实际,更加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也是职业教育教学内容丰富和拓展的重要方法。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合理利用自己手中掌握的课程教材,同时从学生的学习实际能力出发,充分的利用好可利用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这些教育教学内容的丰富和充实都可以为中等职业教育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经过不断的教育教学实践总结可知,最基本和最核心有效的中职学生德育教育方式还是要从生活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和爱人之心,引导学生自尊自爱、爱父母、爱家人,用爱人之心将德育教育精神融入生活,发挥新的生命力[2]。

2采用多种形式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时效性

2.1采取探索性学习:无论是对普通院校学生还是对于中等职业教育院校学生,刻板的学习模式始终无法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学生之间的个体性差异决定了学生学习和接受能力也存在不同,很多学生不是接受能力差,而是活泼好动。还有部分学生过于内向而不愿意主动加入课堂讨论活动等,针对学生的差异性特点,中职教育工作者就应该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模式,通过对不同学生的针对性教学达到整体全面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德育教育多年的传统教育模式以及固定下来的德育教育内容从根本上就不存在丰富的趣味性,内容多少有些许枯燥,所以就要求德育教育工作者针对这一问题探究多样化的德育教育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的丰富,精心准备每一堂德育课,不断达到德育课程教育内容和创新性和探索性的发挥,增加课堂活跃程度,鼓励学生积极表达个人见解和个人想法。于此同时,可以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当下热门时事内容的融合,使得课程更加新颖,内容更加丰富。充分的肯定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明确教师的主导性作用的发挥,让学生可以自愿自觉的参与其中,减少课堂刻板学习的压力感,鼓励学习自主思考,从而达到中职学生基本德育知识、个人认知能力、个人情感的丰富和提高[3]。2.2推行活动化教学模式:针对职业教育的特殊性特点,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不应该单一停留在课堂教学模式上,应该鼓励学生积极走出课堂,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可以积极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和名胜古迹,从而在丰富课余文化生活的同时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自身体验。通过丰富课堂教育教学内容和互动灵活的教育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贴近中职学生的生活和未来职业发展实际进行教育制度内容的安排,同时又充分的符合社会职业教育的基本原则,活动化教学模式的推行是提高学生课堂教学时效性的重要方法。

3结语

全文阅读

农村中学中等职业教育必要性论文

论文摘要摘要:在我国农村初级中学大力开展中等职业教育不仅是降低农村初级中学辍学率,增加农村教育新引力的需要,而且有利于促进传统教育观念和就业观念的转变,还可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推动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结合我国农村教育目前状况,需要采取的办法有摘要:转变农村初级中学的教育观念和农村职业教育的观念;在农村初级中学尝试采取不同的形式,纳入中等职业教育内容;课程设置坚持基础文化课和职业技术课并重的原则;做好经费、师资和设备的保障工作;实行“双资格”制,建立初级中学的职业教育同其他类别的教育沟通和联系的机制和平台。

中等职业教育主要是指在高中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也包括一部分高中后职业培训,其定位就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亿计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尤其是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完善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不仅中心财政拨出专款大力支持,而且也引起了各界专家学者的关注和讨论。然而笔者认为,单纯发展以九年义务教育后为指向的中等职业教育并不完全符合我国国情。当前,在我国农村初级中学中大力开展中等职业教育不仅十分必要,而且非常紧迫。

一、在我国农村初级中学开展中等职业教育的必要性

1.有利于降低农村初中辍学率,增加农村教育吸引力。

辍学是中国农村教育的一个痼疾,已严重影响义务教育的普及水平和农村教育的发展,也势必影响新一代农民素质的提高,阻碍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2004年,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探究所对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南、山东、湖北6省14县的17所农村初级中学进行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摘要:我国农村初中生实际辍学率远高于国家控制的3%的标准,学生平均辍学率超过40%。新华网记者随机对河北省一个“普九达标县”进行的调查发现摘要:该县每年初一入学学生保持在1万多人,在初三中考时只剩下4000来人,三年内学生流失率高达60%,其中辍学的学生主要集中在乡镇中学。

引起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现行农村初中学校课程和农村学生生活经验相疏远,偏重书本知识,忽视实践和技能操作,普通教育的内容和职业教育内容未能沟通和相互渗透,引不起学生学习喜好和积极性,从而导致学生“厌学”,而家长也失去送孩子上学的积极性,认为“读书无用”。“农村教育的实质是农村职业教育”,有必要在农村初级中学开展职业教育,增强农村初中普教内容和职业教育内容的相互渗透性,这也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向之一。要把普通文化课程的教学和学生未来职业联系起来,使学生有更多机会参和社会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适当开展职业技术教育,使学生能在心理和技能上适应就业的要求,从而增加学校和教育对农村学生和家长的吸引力,降低农村初中学生的辍学率。

2.有利于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就业观念。

长期以来支配人们头脑的“学而优则仕”、“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等儒家传统思想根深蒂固,我国农民供子女读书的最大心愿仍是希望自己的儿女能够考上大学,“跳出农门”,从而“光宗耀祖”,而职业教育学校似乎只是“差生”的“收容所”。所以,大部分家长不去考虑让子女接受职业教育,中途辍学以及毕业没升入普通高中的农村学生大多是直接进入社会谋求就业。另外,学校及教育行政部门在导向上也存在误区,普通中学更受青睐,地方行政部门给予的各种政策支持也更多。所以造成了一个希奇的现象摘要:一方面,劳动力市场对职业教育存在巨大的需求;另一方面,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却“等米下锅”,农村职业教育严重不足。因此,有必要在初中阶段纳入职业教育内容,使学生及早受到职业生涯的指导和教育,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职业发展观,从而改变人们传统的教育观和就业观,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和教育向着良性、健康的状态发展。

全文阅读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论文

1先进的教学理念

由接受性学习向主动性学习转变,确立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学习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成功学习的基础,只有主动学习、主动求知,才能促进自己发展,实现创造。要由传统教学中的只注重知识的储备、片面训练学生的记忆力得被动学习方式向培养学生的科学学习方法和创造思维转变。在评价标准上,由分数至上的评价标准向学生的综合能力的评价标准转变,确立开发学生综合潜能的科学的评价观。

2综合实用性的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心。国务院《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课程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的核心,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它关系到课程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考试形式等各个方面。

2.1课程学时

实现四增四减:增加应用性强的课时量,删减或简化不实用的课时量;增加专业课的课时量,减少普通课的课时量;增加专业课的技能操作课时量,减少理论课时量;增加必修课的课时量,减少选修课的课时量。

2.2课程内容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内容要紧紧围绕着职业能力形成的需要来选择,知识的掌握要服务于能力的建构,教学内容要朝实用方向转变,让学生掌握实用的知识和技能。

全文阅读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育论文

(一)立足现实,按照自身情况进行体育教学改革

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学基础条件不一,在专业类型多样化的前提下,体育教学内容并不能进行统一,任何一种教材并不能符合所有的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学需要。因此,以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升为前提,在重视学生未来就业需要和工作特点的基础上,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体育教学要对专业体质提出明确的要求。由于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体育教育进程存在极大的差异,培养的目标和要求也同样存在差别,因此,构建完整的体育教育系统和健康的体育教学观念,从学校体育改革角度入手,按照深层次探索教育内涵的需要,培养高素质综合型的合格人才。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体育教学必须注意如何提升学生的兴趣和专业性,保障体育课程内容设计既符合新教改的要求,又具有时代性和发展特性,培养单兵作战能力、集体主义精神,构建有组织、有计划的教学改革。此外,在不影响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按照职业学校专业特点和现有体育器材的具体情况,安排不同的体育课堂教学内容,在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学生体质的同时,达到提升各项身体素质的要求。

(二)区分学校类别和专业需要,进行针对型体育教改

将体育教育的专业技术和素质要求与职业学校的未来就业要求结合起来,通过每堂课上进行队列练习、站姿形体练习等提升学生的注意力和毅力,长期坚持下来,学生的精神面貌也必然会随之改变。健美操等形体教学和训练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形体和仪表,野外生存和拓展训练等则可以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旅游专业知识相结合更能帮助学生提前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烹饪专业的学生则更需要具有长期从事“站立”工作的力量和耐心,因此在体育课堂教学时,教师就必然要对其上肢力量进行全面训练,如俯卧撑、拖重物、单臂吊环等均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力量的训练,间或穿来慢速折返、接力跑、慢速运球跑等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此种教学方式既能提升学生对体育学习的乐趣、身体的耐久性,还可以不断地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团队精神等的有效提升。

(三)增加教学双方的互动性,增强双方对教改的正确认识

学生作为教学的唯一对象,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必然对教学内容的设计有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征求学生的意见,倾听学生的心声,发掘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学生在体育学习方面的心理和生理需求,继而按照教学需要重新进行体育教学内容的设计,相对于简单、片面、权威型的教师满堂灌来说,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进行体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时,体育教师可以从体育知识和体育锻炼方式的传递角度入手,为学生建立正确的体育学习观念,有些学生比较关注体育节目的赛事,如世界杯等,但是在观看的过程中对于一些知识只是似懂非懂,体育教师就可以将与世界杯球赛相关的体育知识、技术、文化等,在课上进行讲解,并设置课堂讨论环节,这种教学方式不但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更能情景化地将枯燥的知识“有血有肉”地进行讲解,教学效果必然更为良好。

综上所述,构建较为完善的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育体系应该作为重点工作被列入计划中。教师在进行体育课程设计之前,可以按照实验课的方式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后的尝试,而且必要的观摩课更能帮助教师们提高自己的眼界,教师通过教学经验分享可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及能力。为了保障教学效果,学生在教改之前的成绩和教改之后的运动成绩可以作为教师对体育教学内容设计成功与否的衡量标准之一,而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以兴趣为基础的教学内容设计和改革必然会提高教学效果,并有效提升教学双方的互动性。

作者:吴乃彬单位:江苏省建湖县中等专业学校

全文阅读

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论文

一、当前国内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专业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专业结构后落,设置课程的不科学化

对当地产业结构和发展趋势的思考有所欠缺,形成学校教学和社会需求严重脱节。另一方面学校开设的一些专业,师资队伍、硬件设施以及学生就业方向的迷茫、没有企业和社会力量的支撑等因素导致专业不成熟、含金量低,俗称就是学不到东西。这不仅是影响学校招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造成社会资源浪费、影响学生素质发展的关键因素。

(二)专业设置的目标盲目化

现在的中职教育中,专业课程的盲目化设置和定位不准确。学校在学生的目标培养上定位不够准确和清楚。没有从学生角度出发,课程设置和对学生的考核内容没有明确的标准统一。教师教授内容和学生吸收的知识含量,不能够与现阶段的用人标准和素质高度所契合,不能够很好地与社会衔接。这也是个共性问题,虽然我们需要学生的个人素质全面发展,但也要有明确的方向,很大程度上在大学、高职院校也会出现类似的问题,专业定位不准确,在学生毕业之后没有明确的就业方向,只是单纯的提高学生理论素养,出现不同专业同一课程的现象,很难达到社会要求的标准。

(三)专业设置与培养目标的脱节化

目前中职教育的专业设置也与学校的培养目标存在一定的脱节化,不能很好地衔接。目前中职教育为学生提供的岗位主要是企业等用人单位。而学科建设与专业设置缺少了用人单位和这一行业的参与和提出建议,这就缺乏学校培养人才的方向,不能准确的和用人单位、社会需求所对接。其次,在教学过程当中不能很好地达到理论联系实际这一基本准则。往往是理论占很大篇幅。缺乏实际操作的经验和过程,使学生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减弱。

(四)专业品牌建设意识淡泊化

全文阅读

中等职业教育人才质量策略思考论文

论文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人才质量策略思考

论文摘要:近年来,由于受市场需求、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政策等诸多因素影响,我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出现重数量轻质量、重理论轻技能等现象,培养的技能型人才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不相适应,许多毕业生就业后变面临失业危机,同时给中职校带来生存与发展的巨大压力。保持中等职业学校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对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进行全面分析和思考。

中等职业教育是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任务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中等职业学校的任务就是培养中职生热爱祖国且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一定的创业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等。

长期以来,由于受普高热的影响,中等职业教育未能得到政府的足够重视和社会的普遍认可,办学经费、师资配备、实训条件诸多方面比较薄弱,中职教育培养的人才与社会各方面需求不相适应,这必须对中职发展定位以及中职人才质量进行全新战略思考。

1.办学能力提升策略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经历了初创、调整、调控、转型四个阶段,既有繁荣也有萧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对技能人才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不仅在数量上更表现在质量上,而现实中,中等职业教育正处于转型关键时期,区域发展不平衡,校校发展不平衡,师资队伍不合理,办学标准多样化。中职生呈现知识结构不协调,专业技能水平低,适应社会能力差,自我管理创业意识薄弱。因此,必须提升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能力。

(1)制定职业学校办学标准。

针对目前各地区各学校各专业教学目标不一致情况,制定地区间同专业教学要求和教学标准,不同年级不同专业教学标准相对一致,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使学生进人职校开始就知道自己应该学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要求,实现教有方向、学有目标、考有依据。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