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论文摘要:职业道德行为养成教育在21世纪人才的竞争中越来越重要。对于当今高职大学生来说,认清就业形势,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综合能力,平时多参加校内外的各种实践活动,注重对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培养,就能不断适应新的就业需求和新形势的挑战。
论文关键词:职业道德行为养成;培育期;定向期;就业实践期
在21世纪,人才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劳动者素质的竞争只有高素质的劳动者才能生产出高质量高水平的产品,提供高质量高层次的服务。那么,这一切取决于什么呢?我想莫过于职业道德行为的养成。职业道德行为的养成是职业道德素质的表现,是从业者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事业获得成功,那么首先就要提高综合素质。人的综合素质是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变动性的整体,各个因素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其中,任何一个因素的欠缺,都会造成人的整体素质的降低。所以我们从小就要注重培养自己各个方面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人生的价值。
一、高职大学生就业现状
1.供过于求。在没有出现经济危机的时候,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从整个就业情况看,大学生的供给明显大于实际需求。不是总量的供过于求,而是结构性的供过于求,主要是培养的大学生的方向及大学生所应该学习的内容和社会的实际需求是脱节的。企业用人的时候,首选是相关专业,其次是高潜质的人,因为企业在发展期需要大量的人员补给,有些人是可以在工作过程中逐渐培养的,这也为一部分专业不对口的大学生解决了就业的问题。
当经济危机到来的时候,企业普遍实行的保守的发展战略和紧缩的财务战略,一方面人力资源的补给大幅减少,另一方面用于培养与培训的费用也大幅减少,在招聘的时候会对相关专业的大学生优中选优。经济危机造成的结果是,无论是从结构看,还是从总量上看,大学生的数量都是供过于求。
2.缺乏胜任力。现在高校培养的大学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实践非常缺乏,即便是对实践要求极高的技工类,很多学校因为种种原因取消和减少了实践的课程。大量理论的课程让学生在专业方向上的收益是有限的,缺乏实践能力的大学生成了纸上谈兵的高手。企业是非常现实经济实体,需要的人就是能够给企业直接带来绩效的人,而纸上谈兵的大学生并不能马上给企业带来绩效,还要搭上老员工给为其辅导,从而影响了企业的整体绩效。现在很多企业都停止了招聘新员工,尤其是大学生,即便招聘也是有实力的公司进行的优中选优的战略性人才储备;而有些有实力的公司,在进行人才的战略性调整,希望通过现在的经济危机带来的变化,招募和储备一批中高端人才和优秀的技术骨干,从而迎接经济危机过去后的新的发展。而大学生没能在这一转机中受到青睐,其根本原因是大学生毕业后,不具备相关工作的胜任力。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对大学生职业道德行为养成教育的反思也愈发深刻。学校也在积极寻找教育改革途径,虽然每个学校每年都在做着就业率统计和报告,但是有些学校有些院系的教育探索已经在好几年前就开始了,比如在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机械工程系、电气工程系等好几年前就成立了实验室,引进了实训的教学模式,并建立有自己的实习工厂,现在又在积极探讨本身引进企业的教育产品和模式。企业首要考虑的不是职业道德行为教育问题,却间接地促进了职业道德行为教育的改革和对教育本身的思考和探索,应该说已经开始思考教育本身的问题、解决途径和自身的价值了。企业一开始考虑的是如何能获取更多更好的能快速胜任工作的人,于是一些企业在相关的高校建立了定制培养班,按照自己企业的要求和实践培养大学生,然后招募其到本企业工作,比如机械工程系的远大班、中联班、博世班等。这是解决目前问题的途径之一,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还是职业道德行为养成教育本身的探索和实践。问题的产生不是一朝一夕的,所以解决问题的过程也不会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从各个角度,不同的时间段有不同的侧重点,逐步来解决这一问题。
一、发展中的图书馆学专业与图书馆职业需求
传统的图书馆专业是包含与图书文献的采购、分编、收藏、保管、开发、利用等各个工作环节密切相关的学科。如图书采访、图书编目、图书分类、图书典藏、图书保护、文献检索、读者服务等。我国传统的图书馆学专业是建立在图书馆职业需求的基础之上,是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基础。在上世纪的90年代前,图书馆职业教育基本上是按着传统的图书馆学专业来进行的。这一教育的特点,是围绕知识的载体——图书文献的外部形态的相关知识来确定图书馆学专业的范畴。随着实践的发展,图书馆学专业开始逐步吸纳与之密切相关的学科和专业,如与图书馆的参考咨询、课题服务、信息服务有关的信息学、情报学、文献描述学,与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有关的教育学、心理学,与图书文献的管理、数据库、多媒体文献、数字图书馆有关的计算机技术、网络信息技术,与图书馆建筑、图书馆设备、图书馆内部设计等有关的建筑学、环境学、美学,与图书馆图书文献的典藏、保管等有关的物理学、化学、力学,甚至气象学等,学科内容不断拓展。时代越发展,图书馆学专业本身越深入,图书馆学专业所涉及的相关学科和专业也就越多。这种发展趋势是和人类所有的学科发展越来越深、各学科知识门类越分越细、各知识门类学科专业之间又相互影响、相互渗透这一总的发展趋势一致的。这一时期的显著特点是随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在深化传统图书馆学专业的前提下逐步吸纳了与之相关、相近的其他专业学科。与此同时,在图书馆的服务工作中出现了由单纯对知识载体的依赖——书的管理对“书”的内容知识本身的研究、梳理发展的态势。所有这些都是由图书馆职业的内在需求所决定的。
二、图书馆学专业与图书馆职业需求的延伸
从我国现代图书馆学的发展历程来看,从传统的以纸质文献为主的图书馆逐步转变为多媒体视听的当代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图书馆的这些变化改变了读者的阅读形态,从看纸质文献到看缩微胶片、电子屏幕等,减小了知识贮藏的体积;从书架典藏到光盘、数据存储等,提高了读者的阅读效率;从普通阅读到多感官的虚拟阅读等,读者对知识信息的搜集更加便捷,从检索卡片目录到计算机搜索、网络搜索等。所有这些变化,扩大了图书馆学的内涵,图书馆学专业成为一个涉及各门学科专业的“广博”专业,没有哪一个专业能够比得上图书馆学所具有的巨大包容性,也决定了服务形式也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从图书馆的职业需要来看,不仅需要传统的图书馆学专业的专家,更需要熟悉其他某一知识领域的专家。因为图书馆是“管书”的,“书”的内容是包罗万象,图书馆人的任务不仅对书的外部载体形态(包括书皮、书名、编者、版式、提要等)的管理,更重要的将是对书的具体内容——知识的本身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提纯、加工和完善。给读者提供的就不仅仅是目录、索引或是某本特定的图书、某些相关的文献,而是给读者提供更多书中的内容——知识。与此同时,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各种现实问题的研究,不仅可以为专业研究人员提供资料,而且可以成为科学研究的主体,为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这就需要有一批具有不同知识门类、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这样,图书馆人对社会的贡献就会与日俱增。因此,培养造就更多的图书馆学专家,不仅是当代图书馆职业的迫切需求,也是当代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根本任务。从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来看,应该发展成包含各学科、各专业、各种人才相互融合的图书馆。一是在服务内容方面,图书馆的知识要涵盖一切,尤其是要具有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方面关注的热点难点内容,才能满足各层次、各类型读者的知识需求。二是在人才方面,图书馆的某一具体的工作岗位,既需要复合型人才,又需要对某一知识领域有造诣的专家型人才。有了这样既“博”又“专”的人才结构,才能为建设现代化图书馆,满足各层次、各类型、各种读者需求奠定牢固的人才保障。三是在服务方式方面,图书馆要打破条条框框的限制,不仅要搞好馆内服务,还要主动走出去,深入社会、深入基层,为广大读者服务,不断提高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四是在管理方面,要强化机制建设,调动图书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图书馆的价值不仅仅是把图书馆中“死”的书挖掘出来为社会所用,还在于把图书馆馆藏书中的内容——人类创造的“活”的知识挖掘出来为社会所用。这就需要把管理书的人的潜能充分挖掘出来,发挥图书馆人的所长,进一步解放图书馆的生产力。因此,图书馆面对社会各层次、各类型读者的广泛需求,必须创新工作思路和办法,加快图书馆学的研究和探索,不断提高图书馆人员的专业素质,适应新形势,才能更好地满足读者日益扩大的知识需要。
三、非图书馆学专业人员的作用与图书馆职业需求
在现实的图书馆中,存在着许多学过或从事过其他学科专业技术人员,在工作中,必须充分发挥这部分人的作用。在市级、县级的许多公共图书馆中,就有很多其他专业的技术人员,由于历史上的各种原因,他们被调入或被招聘到图书馆中来。在他们中间很多是非图书馆学专业毕业,由于不是“专业对口”的“科班出身”,想要从头做起,这就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如何发挥这部分人在图书馆中的作用,如何把他们已经具备的专业所长利用起来,应该成为当前图书馆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可以说,对“图书馆专业与图书馆职业需求”的理念,必须赋予新的内涵,才能促进图书馆学理论不断的发展。这就需要加强这样几项工作,一是加强对非图书馆专业人员的技能培训。鼓励熟悉各学科专业的人员,把各自熟悉的专业技能与图书馆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并对他们取得的工作成果或达到的相应水准予以承认,在专业技术职称评聘中打破图书馆专业与其他专业的界限,调动非图书馆专业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二是建立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无论学哪一专业,都能“行行出状元”,对任何专业的钻研和学习都应该是理直气壮。无论哪一专业,只要工作业绩突出,都要得到尊重和重用。在图书馆,图书馆学专业知识和非图书馆学专业知识相辅相成,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中起着同样积极的促进作用。三是加强图书馆与社会的联系。在图书馆的图书处理的工作流程与服务读者过程中的相关工作,如图书文献报刊的采购、分编与读者服务、课题咨询等工作环节,除依靠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外,也要注意随时征询对所涉及的相应学科熟悉的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意见,这就需要图书馆征求被服务的单位和广大读者的建议。图书馆要经常与设有图书馆专业的高等院校和图书馆行业主管部门加强联系,把对读者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以及在实际工作中碰到的问题及时向培养人才的学校和培训单位进行反馈,以增强教学过程中的针对性。使得培养的图书馆人才更具专业型,以满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样,才能行之有效的发挥图书馆的资源优势,促进图书馆学理论完善,为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崔玮单位:吉林市图书馆
一、职业能力需求下播音主持艺术定位方法
(1)将学科作为专业定位的基础。自然科学在哲学中分离出来之后又分化成了很多的学科,如管理学、医学、工学、理学、文学、天文学、动物学、化学、物理学、力学等,很多的学科如材料科学、能源科学、海洋科学、空间科学、环境科学、综合学科等相继出现,我国的新闻学和传播学成为国家的一级学科。播音主持专业属于新闻学和传播学,理论基础也都是来源于新闻和传播学。因此,在进行学科定位中就要将播音主持和新闻传播学紧密地联系起来。
(2)专业定位是学科的组织和选择。广播电视台在进行专业定位中,要对不同频道、节目的需求和用人标准有很好的掌握,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进行学科的定位。广播电视台对播音主持专业在节目中的应用要有一定的了解,在一定层次和一定专业适应范围中划定标准,然后按照职业需要进行人才的培养。播音主持专业应该明确学科和专业之间的关系,进行学科的合理分布。学科建设不能离开专业的土壤,所以不能忽视学科基础进行专业建设,也不能不考虑到实践中的效益和要求勉强设置新的学科。例如,在娱乐节目中就应该明确地指明,播音主持专业的主持人是为了培养成为综合型的主持人,如医疗卫生、经济、气象等,但最主要的是对娱乐信息具有高度敏感性。新闻频道的主持人则主要是培养新闻的官方性,儿童类频道则主要是培养童趣节目的主持人。这样根据频道和节目的需求特点进行的专业定位更加具有实效性。
(3)进行学科和人才培养建设。广播电视台进行主持人培养建设的主要内容有:探究本学科发展的规律、明确学习内容、提出科学前沿的成果、科学地进行指导、遵循正确的思想、明确工作实践的要求等。在进行播音主持学科探究中,也要按照这个规律进行专业的定位。因为社会信息技术普及率高,广播电视呈现了跨文化、跨媒体、跨区域的特点,电视频道和电视频率增加,广播电视发展的更加类型化和专业化。主持人也要认识到社会职业需要的变化,能够主动地依据职业需要扩充和调整学习的内容。若是出资人仅在运气发声、吐字归音等方面进行学习,很难适应不同节目的需要。广播电视台要随时根据节目的职业能力需求调整播音主持专业的定位,在节目设计和语言组织中走在播音主持的前沿,让主持人能够了解播音主持专业发展的趋势。由于广播电视台的培训设计调整需要一定的时间,可能不能及时地传播给主持人最新的信息。因此,广播电视台要设立相关的学习结构,聘请优秀的播音主持人或者是播音主持专家讲述,让主持人能够及时地掌握社会对于职业能力的需要,不断地进行知识的调整。
二、职业能力需求播音主持的语言转化能力策略
(1)注重播音主持专业水平提升。播音员、主持人的职业需要,要求播音员、主持人要擅长语言的使用。播音主持要有很好的语言学知识,能够纠正发音中的问题,了解吐字发音的方法,增强发音能力。我国广播电视台对语言的要求非常严格,播音员、主持人首先就要纠正自己的发音。因为播音主持通常都是语言的工作,所以广播电视台在进行播音主持专业设计时,开始要采用文稿的形式和受众进行沟通交流。播音员、主持人不仅是说自己的话,而且要说编辑、记者的话,这些不同风格的话语如何进行良好的表达,就依靠播音员、主持人的播音主持能力。
(2)播音主持树立创作理念。我国广播电视台在进行播音主持培养的过程中,开始将专业的定位定为将语言文本转变成为有声的语言,认为只有播音员、主持人的声音好、话语标准就能够将感情准确地表达出来,这个专业的定位导致了很多主持人的能力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因此,在对播音员、主持人进行专业定位的过程中,要鼓励播音员、主持人能够在文本基础之上进行再次创作。有的播音员、主持人将文字一字不差地读出来,表情呆滞;有的播音员、主持人只能是按照稿件的顺序进行阅读,离开了稿件就不能顺利地讲话;有的播音员、主持人滔滔不绝地说着自己的话,但是面对稿件就不能顺利地表达。播音主持的这些问题都是主持人在工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因此,在进行专业定位中要培养播音员、主持人自己创作文本的能力。播音主持的主要工作就是在播音的过程中加入自己的主观理解,能够对文本进行良好的诠释,通过声音传递自己的感情。播音主持在没有完成录音之前就不算是完成了工作,因此播音员、主持人要提高自己的即兴发挥能力,不仅能够进行合理的创作,还能够顺利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广播电视台认真分析职业能力需求,可以对播音员、主持人进行一定的创作培训,模拟真实的环境,让他们体会到临场发挥的感觉,从而主动地进行创作能力的学习。
(3)学习方法兼收并蓄。播音主持的工作变化非常大,节目随时都会有新的亮点,综艺娱乐类节目、生活服务类节目、军事类节目、法制类节目、金融类节目都在工作中发现了播音主持对专业知识的匮乏,不断地寻求外场嘉宾。因此,广播电视台在进行专业定位的时候,就要认真地分析现在的播音主持工作存在的问题,做好查漏补缺,提高播音员、主持人的专业技能。播音员、主持人要认真地学习其他学科方面的知识,在文学艺术、信息采编、创意策划等方面进行提高,尽量多地掌握一些其他专业的知识,这样能够更好地应对变化迅速地进行播报。
(1)要正确理解与认识职业核心能力的内涵
高职教育,正是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可见,高职教育和普通本科教育互为补充,是我国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高等职业教育既要摆脱“重理论、轻应用”倾向,又要走出“重技能,轻能力”的误区,而要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在人才培养模式上,高职教育必须转变传统的人才培养观念,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探索新的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应依托自身可利用的办学条件,科学分析社会需求、准确估价自身的办学实力,主动适应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依托工学结合,建立合适的人才培养模式,把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2)高职学生要主动参与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一方面,高职学生要重视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要对自己有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客观认识和分析自己,并充分了解工作岗位的工作特性以及职业发展对人的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清晰认识职业核心能力对将来就业和职业发展的重要性,努力提高自身培养职业核心能力的意识;另一方面,高职学生要主动参与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不但要积极参与到培养职业核心能力的教学环节中,更要利用好第二课堂,参与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如勤工助学、志愿服务、社团活动等等,增加社会实践经验,多方位、多渠道地加强自身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3)要有效地融入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将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有效融入教学过程中,现在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基本上都是实行职业能力的分层化教育模式,他们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都包含有职业核心能力的内容。高职院校教师在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过程中,首先要注意和专业的结合。在培养专业技能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工作过程或岗位标准为依据设计课程体系,按照典型工作任务组织教学,帮助学生明确其中渗透的职业核心能力的要素、指标,并分成可量化的等级标准,便于操作和考核;其次,教师可以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灵活使用项目教学法、行为导向教学法等更有利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有趣,吸引学生的主动参与;最后,教师要把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融入实践教学中,学生在实践中,会直接面对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并使用与人交流、与人合作等职业核心能力来解决问题。职业核心能力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培养与锻炼,自然会逐渐提高。因此,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是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最好平台。
(4)加强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已经注重加强实验实训设备的建设,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但仍然相对薄弱,这也是加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一个薄弱环节,由此,高职院校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实验实训设备的建设,结合自身的专业设置,改进实验实训设备,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促进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学校要积极寻找合作企业,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拓展与企业合作的广度与深度,包括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合作开发课程等;与此同时,还应加强学生在外实习期间的管理,选择与专业相对吻合的岗位实习,避免学生的放任自流或当作廉价劳动力使用,切实保证学生专业教育、顶岗实习、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三者有机地结合。
摘要:社会的高速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最新的要求,为更好的适应社会的进步,辅导员老师通过顶岗实习深入学习企业文化管理理念,培育学生树立敬业诚信的职业道德、加强团队协作意识、科学而正确的制定职业生涯规划、顺应企业的用人需求,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育路线。
关键词:顶岗实习;企业;文化理念;人才需求
导言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强调了要充分依靠企业举办职业教育,继续办好职业学校与培训机构。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也提到,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我们应该要让学校成为培育优秀社会人才的根据地,让学生在毕业前以最快的速度最佳的状态适应职业的需求是校企合作的桥梁,因此“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顶岗实习是一种对用人单位和实习生都有益的人力资源制度安排。作为一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辅导员老师,到公司顶岗实习的目的不在于通过结业考试,而是为了了解企业文化及什么样的学生更适合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深入的了解现代公司企业的管理模式与择人标准、培养方式,以便学校指导学生学习与活动培养其能够迅速适应社会的需要。下面笔者就在东莞统率公司顶岗实习过程中所了解到的企业文化理念对人才需求的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微薄之见:
一、敬业诚信,企业永恒追求的职业道德
对于任何一家有规模有组织的企业而言,员工的职业道德水平已经成为衡量员工素质高低的核心要素。职业道德更是支撑企业竞争力的基础和核心。因此企业不仅在企业内部加强对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更把职业道德作为招聘员工的先决条件和辞退员工的重要依据。
在统率,每一位员工都是早上七点就起床,跑步1500米,然后是吃早餐上班,早起跑步既是对身体的锻炼更是一种意志的磨砺,在每一次的跑步中其实就已经是一种与自己潜力的默默抗争了,由此带来的不仅仅是员工高精神状态的工作效率更是一种乐观向上的拼搏进取意识,而这将对员工的一生都产生重大影响!
一、小班教学能使中等职业教育现状得到改善
教育体制的改革以及社会对人才学历的要求提高,导致社会、家长以及舆论存在一种重学历轻技能,重普高轻职高的观念,甚至是“职高无用论”,导致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降低,思想和文化素质普遍不高,有些家长也将中等职业教育当作是普高“淘汰生”的“收留所”。受到以上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中等职业教育普遍存在学习成绩差、课堂纪律涣散、学生学习兴趣低下、厌学情绪膨胀、专业技术能力差等现象,中职学校以及教师也是苦不堪言。小班教学经过20多年的研究和发展,它的优势也逐渐浮出水面。美国威斯康辛州公共教学部门于1996年推出为期5年的SAGE计划,着重研究小班教学问题,研究发现小班教学能使学生的课堂行为问题减少,课堂纪律明显改善,有效学习时间增加,教师教学热情增加,班级学习气氛得到改善。
美国田纳西州实施的STAR计划涉及80多个学校的近400个班级,包含城区、贫民区和农村地区,研究发现小班教学后破坏行为和违纪现象明显减少,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增加,留级现象和辍学现象明显降低,学生的道德水平提高。日本三重大学实施小班教学后发现学生学习兴趣有所提升,学习成绩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上海小班教学的试行发现小班教学增加了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的频率与密度,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知识、能力、个性得到全面发展。通过以上世界各地教育学者的研究报告我们可以看出实施小班教学确实对学习成绩的提高,学习兴趣的提升,教师的教学热情,以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积极性方面有所帮助;对学生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提高,课堂纪律以及道德水平有显著成效。有助于改善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
二、小班教学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实施可行性的深入分析
政策方面:2014年6月,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中,主席做出重要指示:“更好支持和帮助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总理也强调职业教育大有可为,也应大有可为。这无疑把职业教育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同时,会议还决定全面发展本科职业教育,让困扰职业教育多年的学历问题得到解决。政策方面的利好,无疑会增加社会对职业教育的信心,对职业教育的经济支持和帮助会加大,为小班教学的实施铺好了道路。社会方面:现代企业更加注重的是专业性,甚至岗位性。拥有一技之长的技工和高级技工成为了他们的迫切需求,传统的大班教学在实施分岗位教学上很困难,然而小班教学却可以很好地解决这方面问题。小班教学可以做到:与企业合作培养定向型人才,着重培养岗位技能,做到所学必精、所学必用。
师资方面:目前很多中等职业学校生源减少,导致师资资源富余,并且随着小班教学观念的普及,许多中等职业学校以及教师都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并且已经产生了很多小班教学具体实施的想法和建议。
学生方面:近年来,中等职业教育生源质量下降,学生的心理素质、学习素质、行为素质普遍不高,导致中职毕业生的社会接受度不高。但是在小班教学的环境下他们却可能成为优秀的中职毕业生。笔者针对以下几类学生做出分析。第一类:学习兴趣不高,动力不足,缺乏自信,但是思想活跃,头脑灵活。这类学生由于成绩上的暂时失利,并缺少老师的鼓励以及引导,导致他们对学习没有信心,学习成绩下滑,形成恶性循环,从而被打上“差等生”的标签。这类学生能力并不差,只是容易受到打击,心理脆弱,只要能给他们更多的关注和指导,他们一样可以很优秀。小班教学班级人数的减少,意味着每位学生所能接受到的关注、指导以及其他各种资源相对增多,此类学生会有更好的进步和发展。
第二类:调皮捣乱,纪律性不高,但是动手能力强,敢于尝试新鲜事物,能力多样化。这类学生很适合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比普高教育更加注重实际操作和发明创造能力的培养。传统的大班教学由于教育资源、教育时间以及专业不够细化的限制,不能很好地培养他们这方面的能力,导致职业教育毕业生竞争力低,社会认可度不高。小班教学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更多的师生交流时间,更多的新奇想法的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机会,可以使职业教育更加专业化,甚至根据学生特点施行定向教育,使职业教育更加适应社会、融入社会。
一、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其背后的原因
(一)学生职业能力较为欠缺。
学生的职业能力较为欠缺也是学生职业道德素质不高的主要表现。通过我们对高职学生进行调查发现,高职学生职业能力欠缺主要表现为:学生缺乏相应的职业道德、学生没有工作责任意识、学生的职业沟通能力不足、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缺乏、学生创新能力不够等。造成学生职业能力欠缺的主要原因是高职院校对于用人单位对学生职业能力的需求缺乏了解,因而没有对学生开展相应的职业能力教育,没有让学生进行相应的职业能力训练,所以导致了学生职业能力相对缺乏的现状。
(二)学生的职业素质存在明显差异。
通过我们对于学生的职业素质进行调查发现,即使是同一个学校、同一个老师、同一个班级培养出来的学生职业素质也存在着明显差异,这主要是因为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的过程中没有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的领悟能力差异、专业能力差异以及社会经验差异等而造成的。
(三)学生的职业素质与企业的需求脱节。
学生的职业素质与企业的需求脱节是学生职业素质不高的一个突出表现,主要体现为学生所具备的素质用人单位不需要,用人单位需要的职业素质学生没有的错位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用人单位对于学生职业素质的需求在不断地变化,而高职院校则没有切实把握到用人单位的这种需求变化。此外,造成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存在以上四种问题的原因还在于高校管理部门对于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畸重和对于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畸轻。
二、企业对于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要求
摘 要 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在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从实际出发,切实维护体现广大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才能让广大职工发挥主人翁作用,从广泛意义上维护好、体现好他们的利益。
关键词 企业文化建设 需求
企业文化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集中体现企业的主体价值和精神风貌,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是长期的、广泛而深远的,是企业凝聚力、创造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源泉,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中最重要的软实力。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目标。这一战略目标,不仅是对进一步改革的部署,同时更是对企业文化理论的创新,为现阶段我国企业文化理论注入了新的科学内涵和实践基础,其集中表现在“一个飞跃”、“两个同步”、“三个基本层面”和“五位一体”的布局中。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职工对文化需求层次和品味越来越高,与此不相适应的是职工文化建设的发展却相对滞后,重经济,轻文化,重企业经营管理,轻职工教育培训的状况不同程度的存在,职工文化活动内容和方式相对滞后。一些人员较多的基层单位物质生活的丰富和精神生活的匮乏形成较为突出的矛盾,难以满足职工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一、职工文化活动开展难的原因
1.认识上存在一些误区。个别基层单位对职工文化建设的本质属性缺乏深刻理解。
2.工作开展不平衡。个别基层单位重视不够,存在职工文化建设是软任务,不是硬指标,紧迫感和主动性不强的情况。
3.工作落实不够深入,表面化、形式主义的东西比较多。
1.以职业需求为中心的高职体育教育概述
作为学生走入社会前的最后一个体育教育阶段,高职体育教学在学生体育综合素质提升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建立以职业需求为中心的高职体育教育体系是未来高职体育教学的主要发展趋势,其主要具备三个特点,一是这种体育教学模式能够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训练,能够促使学生结合自身情况设计训练计划,并形成良好的终身锻炼思想。二是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充分考虑到学生就业后的能力需求,针对其职业特点进行有目的的专业训练。三是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避免一些职业病的形成,使其更加健康的发展自己的职业前途。那么在实际的教学中,以职业需求为中心的高职体育教育应该如何进行定位呢?在此笔者认为,首先应该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充分挖掘和适应学生的兴趣爱好,合理的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以实现教学水平的大幅度提升。其次,要重视度体育内容的传播,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获取更多的体育知识,并养成终身体育的思想观念。最后,要将文化与体育充分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成长。
2.以职业需求为中心的高职体育教育理念
2.1高职体育教育的课堂模式改变在经过多年来对体育教学的研究,不难发现,体育教育有一套适合自己的课堂模式,下面进行详细阐述。一堂体育课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准备阶段、基础阶段以及结束阶段,在前两个阶段当中,教师可以进行内容上的讲解,以及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最后一个结束环节就是对本堂课进行总结和内容上的整理。然而随着这种固定模式的不断应用,会对学生造成一种较大的负面作用,学生不断失去了以往的兴趣,开始厌倦甚至是排斥。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进行的单项交流,所以使得高职体育没有达到教育的要求。而改进的方法就是根据学生的要求来安排相应的课堂模式,减缓课上强度,通过适当的调整教学方式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这种模式不被固定成任何一种结构,而是一种立体综合式的课堂模式。
2.2高职体育教育评分体系的改变目前所应用的高职体育教育评分体系是由高职院校进行考核,对学生打分,根据分数制定下来的标准,这种方式并不全面,而且也不符合现代化高职教育的核心思想。因为高职学生的各项运动情况以及身体素质都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必须采用更为全面的评价标准对学生进行打分。比如说可以构建三个评价标准,分别对学生的身体机能、运动成绩以及学习态度进行打分,综合以上内容给出相应的分数。而那些没有达到标准的学生应该继续努力学习、参加训练,这样有益于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意识。
3.以职业需求为中心的高职体育教育结构的组建
之所以要以职业需求为中心来开展高职体育教学活动,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使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得到提升,并促使高校教育和社会、企业充分的联系在一起,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开辟更宽阔的道路,使其从学校走入社会的过程中更加顺畅。因此在组建这种高职体育教学模式时,需要注意规范学生的职业行为,并加强对其职业基本素质的培养。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必须要充分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对体育技术技巧的培训,加强体育卫生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在掌握更多专业技能的同时,实现整体素质的大幅度提升。在具体以组建过程中,可采取的措施主要是要树立课堂教学的核心领导地位,要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体育意识,不仅要育体,还要育心,要将体育教育当做一个重要的育人事业来看待。另外,在教学形式上,可以采取传统教学模式与游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所设置的游戏要有助于帮助学生在掌握相关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提升自己的职业品质和综合素养,以充分发挥高职体育教学的作用。当然,高职教育中,师资队伍的作用不容忽视,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支骨干教师队伍,这些教师不但要具备良好的体育技能,掌握较多的体育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备良好的素质教育能力,要能够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的主观创造性和积极主动性,使其综合竞争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另外,高职院校在开展体育教学时,还要将终身体育的理念融入到教学理念中,因为只有树立这一理念,才能将体育作为一项事业发展下去,而不是为了学习体育而学习,为了工作而体育。只有不断的增强学生的自我求知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才能在职业道路上走的更远,才能将体育变成终身受用的财富。然而当前很多高职学生并没有这种意识,且学习压力较大,心理负担也很重,会忽视体育锻炼的积极意义。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扭转错误观念,并在体育运行中调节心理,从而更加健康积极的成长。
4.结束语
一、计算机现有的教学模式问题
1.教师缺乏动手能力,实训设施投入不足。
长期以来,因资金问题短缺,导致职业院校的计算机教学设备陈旧,尤其是扩招的学校,因学生增加,学校实验室设备却未增加,导致计算机实训教学实施困难。除此之外,当前职业学校在校任职的计算机实习课及专业课教师教学水平差,缺乏动手能力,因而计算机实际操作时,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同时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师师资力量的缺乏会影响整体教学质量,对学校的发展不利。
2.沿袭单一、死板的传统教学模式。
由于计算机学科的知识更新较快,大多数教师在更新自身专业知识上花费时间与及精力较多,因此对于如何提高教学方式却被忽视掉。因此,教师在授课时还是使用传统的教学形式例如“灌输式”“传授式”,教师只是单一的将学科知识进行讲解或示范,学生在课堂上比较被动,积极性与主动性较差,不利于学生专业水平的提高。
3.教材内容无法适应社会需求。
目前计算机教材内容均是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Word、Excel等基础软件,有些学生对这些基础知识已能熟练掌握,但是农村学生比较生疏。因此部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得不到满足,阻滞部分学生的专业水平的提高,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企业竞争比较激烈,对计算机综合水平的要求也逐渐提高,而目前教学内容,无法和社会真正接轨。
4.传统计算机教学考核的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