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职业素质训练

职业素质训练范文精选

职业素质训练范文第1篇

关键词:通用职业素质 训练 实效性

为了进一步加强素质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打造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培养社会需要的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职业院校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育规律, 结合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学校教育目标,开设通用职业素质训练课程,以此提高教育实效性,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那么,如何开展通用职业素质训练才能使训练取得显著成效,使通用职业素质训练课程在职业学校的实施中成为心理素质教育的平台,并且逐渐形成通用职业素质训练的长效机制?这已成为职业学校目前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教育课题。

一、通用职业素质训练的内涵

通用职业素质训练是根据教育目标设置情景,采用体验式教学,实施情景模拟训练,通过行为养成,使学生将这些良好习惯逐步积淀内化为稳定的通用职业素质。主要采用理论介绍、行为训练、课堂分享和计算机训练四种手段来提升学生的通用职业素质。行为训练分为三大部分——体验激绪、行为改变认知、习惯积淀品质,三者有机结合,共同构成行为训练的核心理念;课堂分享以团体的形式开展,重视学生的参与和体验,强调每个人之间分享彼此的感受,“在游戏中品尝心理的愉悦,在活动中体验成长的感觉”;计算机训练通过反复的练习、实践,从而强化一些特定的职业素质。

二、通用职业素质训练的尝试

从2009年9月至2012年7月,笔者学院在48个班级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通用职业素质训练试点,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通过对训练前后的比较,发现试验班学生的团队意识、与人合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及创新意识等都有了显著的变化,最明显的是学生对职业素质训练内容的兴趣、对自我的认识能力及自信心都提高到98%,有99%的学生反映喜欢这样的课程训练。一周的训练给学生们留了深刻的印象。

学生在训练日志中这样写道:“素质训练重新燃起了我的信心,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学会了专心做事。在活动中,我们原来的那颗冷漠的心被周围人的关爱和大家庭的温暖所感动、所融化,感觉世界是多么的美好,我们长大了,不再那么冲动了。”

“一周的训练,一周的团结,让我们记住了温暖、美好、信任、尊严、坚强。忘记了颓废、空虚、迷茫。时间虽短,却刻骨铭心,这将是一段永久的回忆。”

“一次次的游戏,一次次的挑战,一次次的团结,一次次的成功与喜悦。这是一个阳光的礼拜!这是一个难忘的礼拜!这是一个令人回味无穷的礼拜!……”

但是,一个人职业素质的提升是不可能在一周的训练中完成的,而是需要在一个良好的氛围中通过各种方式各种手段的交互作用,并最终由学生从实践中感悟、体验、总结、提炼而成。有限的36课时很难积淀良好的品质,那么,怎样才能真正使学生职业素质的逐渐提高成为一种常态呢?我们根据教育规律进行教学设计,把职业素质训练贯穿于学生整个教学过程中,让课堂内的活动延伸到生活常态中,与班级建设、学生个人成长的实际结合起来,使学生的行为与意识不断强化,从而固化为学生内在的素质,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

三、通用职业素质训练的教学设计

1.通用职业素质训练在教学计划中得到体现

(1)开设通用职业素质训练课程。在学校整个课程设置中开设通用职业素质训练课程,培养学生从业所必备的职业素质。

(2)实施模块式教育训练。确立“体验激绪、行为改变认知、习惯积淀品质”这一行为训练的核心理念。建立“行为训练、课堂分享、计算机训练”这样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同时不断调整训练内容,有计划分阶段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2.通用职业素质训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1)融入新生第一课——军训。新生军训素质拓展训练项目课程安排见表1。

通过每个拓展训练项目,引导新生亲身体验、自发感悟、快速理解。以此体验自我、建立自信、沟通交流、相互信任、相互激励、积极进取,为逐步实现重塑学生健全人格的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2)排入课程教学计划。学生职业素质训练课程共8个部分,根据不同学制的学生分别有不同的要求和学时,具体见表2。

通过职业素质的训练可以使学生认识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心,改善自身形象,树立应对挑战和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启发想象力与创造力,突破思维定势,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有效的沟通技巧,学会欣赏、关注他人,改善人际关系,学会关心、懂得珍惜、感恩,更为融洽地与群体合作;提高团队的宽容度,增进对集体的参与意识与责任心;培养勇敢面对竞争、压力、风险的良好心理素质。

四、通用职业素质训练的项目设置

项目是通用职业素质训练活动的载体,同时也是通用职业素质训练课程的主要内容。然而,不同的项目其教学目的又有不同,因此,针对不同的教育目的选择适宜的项目对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至关重要。按照对学生学习目的和活动意义的不同,我们有针对性地将所有项目分为室外项目、室内项目、计算机训练项目三个部分。室外项目包括:高空单杠、同舟共济、蛟龙出海、孤岛求生、合力共渡、电网、魔棒、女皇圈、突破雷阵、车轮滚滚、传球、无脚站立、信任背摔、勇闯魔王关、牵手、断桥、云梯等;室内项目包括:破冰起航、爱心天使、苹果凤梨、时装秀、穿越A4纸、独木桥、绝对高度、突破雷震、荆棘排雷、智辨间谍、选择背后、我的职业生涯规划、展望未来、放飞梦想等;计算机训练包括:通用职业素质模型、素质评估、计算能力训练、记忆能力训练、观察能力训练、注意分配能力训练、空间定位能力训练、空间运动知觉能力训练、放松训练、时间知觉能力训练、反应速度能力训练、逻辑能力训练、放松游戏等。每次课程安排两个学时,整体课程应根据不同年级安排实施。项目活动之前,以2~3个热身游戏开始。这样,一方面起到舒展身体的作用,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很快地进入到活动状态。在每次活动结束后,培训教师都要对当次项目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作出点评并积极地引导学生谈体会和感受,这样学生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得到身心素质的提高。

五、通用职业素质训练的保障机制

1.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

成立职业素质训练教研组,制定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依法管理、依法实施;建立激励机制,制定奖励政策;实行业绩考核,考核结果与岗位津贴、职称聘任、评选先进等结合;增强责任感和事业心,提高工作质量,为职业素质训练的全面开展提供制度保障。

2.师资建设和配比

通用职业素质训练的师资必须由专业的培训机构进行培训,取得《心理行为训练员资格证书》和《职业培训证书》,年龄在45周岁以下,身体健康的专业教师组成。通用职业素质训练分为内外场,内场训练时要把学生分成12~15人的小组,根据每个小组配备一名训练师的原则,师生比在1:12~15最为合理;外场高空项目的训练时,要求每组有安全员和训练员,所以训练师的数量相应有所增加,师生比在1:6~8最为合理;内场计算机训练,在训练过程中要求训练师数量为1人。

行为训练是学生职业素质形成的主渠道,主渠道作用的发挥,关键在培训师,培训师的训练理念、训练经验、学识水平、改革的意识、创新能力、职业道德等,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能力与素质的提高。加快培训师的培训与提高,尽快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满足训练的需要是当务之急,为实施职业素质训练提供必要保证。

3.场地设施建设

通用职业素质训练所需设备分三大类:外场(普通)设备、外场(高空)设备和计算机训练设备。学校必须投入资金,开发建设心理行为训练的外场(普通)设备、建设心理潜能的极限训练的外场(高空)设备、建设包含职业素质测评系统、职业能力训练系统、职业素质档案系统、心理压力与情绪管理、情绪能力训练室、情绪能力训练系统的通用职业素质训练室,为开展职业素质训练提供必要支撑。

职业素质训练范文第2篇

1.形体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优美的姿态

调查显示,91%的学生认为形体训练能提升身体姿态的美感,而培养优美的姿态是形体训练的主要目的之一,良好的身体姿态是每个人心中追求的梦想,而优美的姿态并非一日养成的,而是在长期形体练习中慢慢养成的。有学者指出,一个美的形体能使人感到赏心悦目,能拉近人与人的心理距离,在社会交往中能获得一个好的印象。通过形体训练课中的姿态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身体的平衡能力、控制能力、基本姿态的掌握能力,以便建立准确的肌肉感觉,形体训练中的把杆练习还可培养规范、优美的身体姿态,而且能合理地发展身体各部位的柔韧性,协调性,力量和平衡能力,从而提高动作的协调性,节奏感和表现力,并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优美的姿态的形成,达到外在形体美与内在气质美的完美统一。

2.形体训练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水平

高职学生正处在对任何事物有好奇心,有探求欲望、有较强的审美能力的年龄,普遍存在不满足的心理状况,他们总是希望自己不仅有一个匀称、线条优美、协调的身体,同时也希望自己具有心灵、气质、博学的内在美,能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他们对自身的认识不够全面,而通过形体训练就能知道该怎样来培养自己,完善自己和深化自己。经调查,95%的学生对自己的形体不是很满意,90%以上的学生对形体训练持积极肯定的态度,通过形体训练中轻松、缓慢、柔和的姿态练习,让学生提高自身的认识,然后用形体训练来引导培养增强自信能力,充分提高形体的训练效果,达到纠正学生体态方面不良习惯的效果,增强美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信、端庄、高雅的气质,增强艺术修养。

3.形体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

高职学生虽然身体形态发育基本定型,但身体机能还有较大的拓展空间,进行形体训练仍然是一个比较合适的年龄,符合学生的生理特点。而旅游行业的工作要求学生具备较好的身体素质,因此,作为旅游专业的学生,今后的职业要求有长时间站立和运动的能力。调查显示,经过一学期的形体训练中不间断的站、坐、走、蹲等姿势的练习,让学生持续地站立、行走和运动能力,对学生个体的身高、柔韧、体重、体脂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积极效果,在形体训练中加入一定的体能训练,采用持续和间断性的练习,有效地增强了抗疲劳能力和有氧耐力,这样,又锻炼了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符合服务专业的标准。

4.形体训练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形象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社会对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形象越来越关注,社会需求旅游从业人员是礼貌与礼仪的文化代表,因此,对旅游专业的学生来说,培养其干净的仪容仪表、合适的语言谈吐、优雅的行为举止、贴心的服务态度是必然的趋势。经过形体训练,学生对自己的基本姿态和正确要求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有显著改善站、坐、行等体态的自我控制意识,通过形体训练对学生内在和外在美产生一定的影响,如体态、举止言行等,这提高了学生对酒店职业形象的认知度,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学生将来从事酒店行业的形象和素质,提高服务水平,通过形体训练能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自我形象的修炼和自身的美学修养,增强改变不良的行为意识。

通过形体舞蹈组合来训练学生的表情,微笑,职业形象是良好的个人形象折射企业的旅游专业学生开展形体训练课应更贴近专业,为专业服务,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酒店专业的特点,增加服务礼仪的教学,使其更符合当代社会企业对学生的职业能力的要求。形体训练是一种美的教育过程,是一种动态美的行为艺术。旅游专业形体训练教学中,注重情景模拟教学,模拟真实现场进行时间操作,如何进行前台服务,宴会服务等毅力不但能体现酒店专业的基本素质、道德修养,也是高校教育的成果。对旅游专业学生开展礼仪形体训练十分必要,这有利于塑造练好的职业形象,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从业人员。形体教学中合理教学安排与设计,就能更好的塑造旅游专业职业形象美和审美能力,加强学生对职业的任职感培养和塑造旅游行业的品质形象,而职业形象的塑造是一个长期的教育培养过程,在进行形体训练的同时,加强礼仪规范等职业素质教育,最终才能成为具有较高素养的合格的旅游人才。

二、结论和建议

职业素质训练范文第3篇

1.1高职学生应具备的职业素质职业素质是根据企业需求的角度提出来的,是员工能够胜任企业岗位的基本素质要求。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强调“产学研”一体化,学校和企业之间要无缝衔接,而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水平就是无缝连接的接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汉城召开世界技术职业教育大会,大会主题工作文件指出:“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构成主要有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心理、职业精神等”。

1.2拓展训练拓展训练是培训师通过精心设计的培训载体(项目),对受训者进行体验式的一种培训。这个培训的过程可以说是相当复杂,过程中受训者会遇到设定的种种困难和挫折,会感觉到生理和心理上的各种不适,因此会暴露出隐藏在受训者身上的一些问题(如胆小恐惧、团队协作意识差、缺乏责任心等等),然后受训者会在培训师或者教练的引导、控制以及队友的帮助和鼓励下顺利完成挑战,克服困难和挫折。最后培训师通过对活动的评价和总结让受训者有深刻的体会和难忘的经历。1.2.1拓展训练课程对职业素质养成的作用拓展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团结协作的精神、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能够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其创造力;可培养大学生坚忍不拔、克服恐惧、勇于战胜困难的意志品质,以及良好的沟通和社交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实践操作能力和果断、自信、敢为的优良品质;此外还能提高学生就业生存认识能力,以及感恩心理,从而减少对社会不满情绪等。而这些品质和能力基本上属于职业道德、职业心理、职业意识、职业精神、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等方面的范畴。1.2.2拓展训练课程在高校开设情况我国从1995年引进拓展训练以来,随着受训人数越来越多,各大城市素拓培训机构应运而生,拓展训练受训人群也从军队、企业、单位开始逐渐走入到学校当中。而高校开展拓展训练,最早进入课堂的是北京大学。2002年,北京大学开设了供本科生选修的以“体育综合素质训练”为名的拓展训练课程。目前开设的学校越来越多,但是仍然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以浙江省为例,目前开设拓展训练课程的本科学校有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浙江农林大学、中国计量学院和浙江科技学院6所,高职学校有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金融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和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5所,一共11所,占据浙江省高校总数的1/5左右。

1.3高职院校拓展课程的设置2.3.1拓展训练课程项目的选定拓展课程项目的选择方面主要根据场地器材条件和培训师实际情况而定。设定过程中应当要以团队合作项目为主,个人挑战项目为辅。可以在高校开展的团队合作项目有很多,包括:“破冰”、“求生墙”、“盲人方阵”、“生死电网”、“七巧板”、“雷区取水”、“突破雷阵”、“无轨电车”、“风火轮”、“极速60秒”、“挑战五分钟”、“卓越圈”、“交通堵塞”、“过河”、“激情传递”等等;个人挑战项目包括:“信任背摔”、“攀岩”“、空中抓杠”等高空项目。以上团队协作项目中大多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操作也比较方便,可实施性强。2.3.2拓展训练课程的教学实践以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拓展训练课程设置为例,上课年级为大一新生,上课周期为一学期9次课,每次课2课时,共18课时。课程内容、项目介绍以及教学目标见表2。2.3.3学生对拓展训练课程的体验和认知通过对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14个上完拓展模块的行政班级进行问卷调查,一共602名学生,其中男生260人,女生342人,对团队协作、沟通、责任感、创造力、心理素质、意志品质、实践操作、集体感、感恩、积极进取十个维度的能力素质进行授课后的提升认可度的统计分析。每个维度最高得分为5分,最低为1分。发放问卷602份,回收问卷589份,回收率97.8%,其中有效问卷517份,有效率87.8%。数据处理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的14个班级学生在上完9次课的拓展模块课程后,对自身团队协作等十个能力素质方面提升的认可度最高值为集体感4.9,最低值为创造力3.9,平均值为4.46,均大于3,说明认可度高。

1.4拓展训练师资培训2.4.1拓展训练师资培训重点拓展训练师资培训的重点有三个环节:项目操作—过程控制—结果评价。在以往的培训中,受训者往往只重视项目是怎么操作的,因为他们认为应付上课这就足够了,至于过程的控制只要讲好规则就可以,而结果的评价大多都不会。其实拓展训练的这三个环节是环环相扣的,如果项目操作过程中,培训师不能控制住全场,对团队或者个人的一些情绪波动,甚至是一些突发的意外情况做出及时的调整,可能整个项目将无法顺利完成。而结果评价能够让学生更加明白和懂得这个项目的意义所在,引导学生们进一步的思考和总结,将所感受到的,所学体会到的真正领悟进去。2.4.2拓展训练师资培训途径拓展训练师资的培训应该采用集体培训和个人培训相结合,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以及内部互相学习提升的模式。现在拓展培训师的培训有很多,机构也有很多,学校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地方和项目进行培训,同时也可以将外面的资深培训师请进学校进行培训,这样更具有针对性。

2结论与建议

职业素质训练范文第4篇

1.1高职学生应具备的职业素质职业素质是根据企业需求的角度提出来的,是员工能够胜任企业岗位的基本素质要求。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强调“产学研”一体化,学校和企业之间要无缝衔接,而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水平就是无缝连接的接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汉城召开世界技术职业教育大会,大会主题工作文件指出:“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构成主要有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心理、职业精神等”。

1.2拓展训练拓展训练是培训师通过精心设计的培训载体(项目),对受训者进行体验式的一种培训。这个培训的过程可以说是相当复杂,过程中受训者会遇到设定的种种困难和挫折,会感觉到生理和心理上的各种不适,因此会暴露出隐藏在受训者身上的一些问题(如胆小恐惧、团队协作意识差、缺乏责任心等等),然后受训者会在培训师或者教练的引导、控制以及队友的帮助和鼓励下顺利完成挑战,克服困难和挫折。最后培训师通过对活动的评价和总结让受训者有深刻的体会和难忘的经历。

1.3高职院校拓展课程的设置

1.3.1拓展训练课程项目的选定拓展课程项目的选择方面主要根据场地器材条件和培训师实际情况而定。设定过程中应当要以团队合作项目为主,个人挑战项目为辅。可以在高校开展的团队合作项目有很多,包括:“破冰”、“求生墙”、“盲人方阵”、“生死电网”、“七巧板”、“雷区取水”、“突破雷阵”、“无轨电车”、“风火轮”、“极速60秒”、“挑战五分钟”、“卓越圈”、“交通堵塞”、“过河”、“激情传递”等等;个人挑战项目包括:“信任背摔”、“攀岩”“、空中抓杠”等高空项目。以上团队协作项目中大多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操作也比较方便,可实施性强。

1.3.2拓展训练课程的教学实践以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拓展训练课程设置为例,上课年级为大一新生,上课周期为一学期9次课,每次课2课时,共18课时。

1.3.3学生对拓展训练课程的体验和认知通过对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14个上完拓展模块的行政班级进行问卷调查,一共602名学生,其中男生260人,女生342人,对团队协作、沟通、责任感、创造力、心理素质、意志品质、实践操作、集体感、感恩、积极进取十个维度的能力素质进行授课后的提升认可度的统计分析。每个维度最高得分为5分,最低为1分。发放问卷602份,回收问卷589份,回收率97.8%,其中有效问卷517份,有效率87.8%。数据处理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的14个班级学生在上完9次课的拓展模块课程后,对自身团队协作等十个能力素质方面提升的认可度最高值为集体感4.9,最低值为创造力3.9,平均值为4.46,均大于3,说明认可度高。

1.4拓展训练师资培训

1.4.1拓展训练师资培训重点拓展训练师资培训的重点有三个环节:项目操作—过程控制—结果评价。在以往的培训中,受训者往往只重视项目是怎么操作的,因为他们认为应付上课这就足够了,至于过程的控制只要讲好规则就可以,而结果的评价大多都不会。其实拓展训练的这三个环节是环环相扣的,如果项目操作过程中,培训师不能控制住全场,对团队或者个人的一些情绪波动,甚至是一些突发的意外情况做出及时的调整,可能整个项目将无法顺利完成。而结果评价能够让学生更加明白和懂得这个项目的意义所在,引导学生们进一步的思考和总结,将所感受到的,所学体会到的真正领悟进去。

1.4.2拓展训练师资培训途径拓展训练师资的培训应该采用集体培训和个人培训相结合,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以及内部互相学习提升的模式。现在拓展培训师的培训有很多,机构也有很多,学校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地方和项目进行培训,同时也可以将外面的资深培训师请进学校进行培训,这样更具有针对性。

2结论与建议

职业素质训练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素质拓展 训练途径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b)-0162-01

当前,研究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途径已成为大学生职业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和重大课题。随着拓展训练强势进入大众视野,其训练效果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经验、体验社会教育、形成正确的人际、情感和社会性价值观等教育目标的一个重要途径。

1 职业素质拓展训练的重要意义

职业素质拓展训练是一种以提高心理素质为主要目的,兼具体能和实践的综合素质教育,让学生在集体中、在合作中、在矛盾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适应社会的知识、领悟做人的道理,通过亲身体验来培养自己的职业素质。它以运动为依托,以培训为方式,以感悟为目的。拓展训练能使大学生激发个人潜能,培养乐观的心态和坚强的意志,提高沟通交流的主动性和技巧性,极大增强合作意识,从而达到提高大学生职业素质的目的。

2 职业素质拓展训练的特点

2.1 教师为辅,学生为主

在拓展培训中,教师不再是主角,教师的任务就是通过设计、组织、布置、实施训练项目,启发、诱导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考方向。而学生是训练的主体,学生要参与训练的各个环节,完成训练任务,在每个项目中体验蕴含的道理。

2.2 活动―体验―感悟

活动是训练的外在形式,体验是学生的心理启迪,感悟是训练的终极目标。拓展训练过程一般包括“活动―分享―总结提升―应用”四个环节。让学生在愉快、积极的参与中挖掘自己的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果敢、顽强、自信、团结等优良品格的形成。

2.3 学生综合素质迅速提升

拓展训练所有项目以体验活动为先导,引发出人知、情感、意志和交往活动,所有项目都具有一定难度,是对心理、体能、智能的极限挑战。在克服困难、顺利完成课程要求以后,队员能够体会到发自内心的胜利感和自豪感,获得人生难得的高峰体验。

3 职业素质拓展训练对大学生的作用

3.1 培养优良的个人品质

所谓做事先做人,有德无才要误事,有才无德要坏事,德才兼备方成事。很多企业宁愿要高品质即使专业知识成绩差的人也不愿要专业知识优秀而人品低劣的人。通过训练,可以培养大学生个人勇气、信念,跨跃心理障碍,挖掘个人潜能。认识自我,敬业奉献。正确对待不同意见和挫折。

3.2 培育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拓展训练可以有效的培育大学生团队的合作和协作能力,明确个人在团队中的角色定位;学会处理局部与大局的关系;创造和谐团结的氛围和工作环境。认识群体的作用,增进对集体的参与意识与责任心。改善人际关系,学会关心,更为融洽地与团队成员合作。

3.3 塑造敢于拼搏、吃苦耐劳的精神

拓展训练项目有的具有相当大的难度,每个参训者在如下方面都有显著的提高:克服心理惰性,磨练战胜困难的毅力;认识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心,改善自身形象;启发想象力与创造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4 提高不断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创新能力”是职业素质的核心要求。 通过训练,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勇于打破传统思维的局限。训练发散性地思考问题,迅速转动大脑搜求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

3.5 培养强烈的责任感

强烈的责任感是企业和社会对大学毕业生最基本的素质要求,“能够负责”是人类存在最重要的本质。训练项目可以让学生意识到责任不是负担,而是一种应具有的信念。拥有责任就拥有了善良,拥有了责任就选择了谨慎,拥有了责任就奠定了成功的基石。责任心就是做任何事所需的一种平常而力求完美的心态。

3.6 锻炼较好的心理素质

职业素质训练中的身体活动或身体锻炼可以诱发积极的情感,这些积极的思维和情感对抑郁、焦虑和困惑等消极心境具有抵抗作用,使其个性产生良好的情绪状态,改善个性自我知觉,提高自信心。从而增强自我调节心理状态的能力,能经受各种挫折和压力,以适应未来的社会竞争。

4 职业素质拓展训练的项目设置

4.1 高空项目

高空项目是利用大型的空中训练器材来完成一些高难度的高空技能训练。高空项目的目标是“挑战自我,超越极限”,这个项目的设置目的是让学员感受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集体之间的愉悦感,并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潜力,在培养学员的团队精神方向,这个项目起着重要的作用。

4.2 场地项目

场地项目的设计宗旨是“促进个人成长,提升团队效能”。场地项目为了培养学员的行为习惯,改善学员的心理素质,在项目内容设计时将拓展训练和体能训练巧妙地融为一体,使得学员可以在丰富多彩的拓展项目中改变行为,提升心理素质。

4.3 个人挑战类项目

在个人挑战类项目中,所有的项目都有较高的难度,具有一定的冒险性和挑战性,并且这类项目是要由学员独立完成的,因此需要学员具有极大的用气和决心。这类项目可以挑战学员的意志力和信心,还可以激发学员争取荣誉的斗志和责任心,进而向目标努力。

4.4 双人协助类项目

双人协助项目虽然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但是这类项目的突出特点是它要求两个学员要互相包容、互相配合,通过共同的努力来达到目的。这类项目有助于培养学员包容心,以及互相尊重和帮助的美好品质。

4.5 团队合作类项目

团队合作类项目要求整个团队成员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信任,通过默契的协作来排除活动中的困难。团队合作项目看似不难,但是它是以团队之间的合作为主,要想顺利完成活动,全队人员之间要互相鼓励和宽容,通过默契的配合来使整个团队获得成功,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

拓展训练就是这样通过设定特定的环境和活动规则使大学生的职业素质得到大幅度提升,可以预见,拓展训练以其新颖的教学内容,独特的学习方式,以及丰富的教学方法必将成为培养大学生职业素质的有效途经。

参考文献

[1] 谭璐.人民论坛,2009(27).

[2] 雷光.沿海企业与科技,2011(6).

职业素质训练范文第6篇

关键词 职业素质 训练课程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基本情况

(1)课程开设。由于课程尚处于探索阶段,因此,《通用职业素质训练(基础阶段)》作为选修课程开设。本学期四个班级共计76名学生选修了该门课程,为便于教学,将四个班的学生分为2个教学班,即一个为大教学班,共58名学生,该部分学生均未经过顶岗实习或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一个为小教学班,共18名学生,该部分学生经过顶岗实习。两个班均每周各1次课,每次课程2课时。

(2)课程教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总体情况良好,但也发现了两个问题较突出:一是学生对职业素质认识尚处于入门阶段。尤其是在未经过顶岗实习或无其他从业经验的学生中反映比较突出,对这类课程不够重视,教学内容不容易接受;而小教学班的学生普遍经过顶岗实习,对课程较重视且教学内容较易接受。二是两个教学班对于教学方式的接受程度有差异。两个教学班普遍较喜欢体验式活动性教学内容,在人数较多的大教学班中,气氛尤其热烈;而对于思辨性或理论认知性教学内容,人数较少的教学班级中开展较顺利,学生较容易接受。

(3)课程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能感受到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逐步增进了职业素质的认识,学习积极性在逐渐提高,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学生对“思、议、训、考”的体验式教学方式逐渐接受。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到案例分析和活动体验分享当中去,一些原本不愿学、混课程、坐后排的学生,能逐步坐到前排并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二是学生能对一些职场现象进行合理分析和寻找破解途径,并能掌握一些关于工作心态、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三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难度逐渐减小。课程教学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学生由“要我回答问题”,逐步转变为“我要回答问题”,由“要我参加训练”,逐步转变为“我要参加训练”。四是学生责任心和团队意识显著增强。尤其在团队合作训练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参与到活动中,相互帮助,群策群力;一些小组出现了一人受“罚”全组接受,“我是组长,我应当承担责任”等的感人现象。通过实践证明,该课程能与学生取得良好互动,并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在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提升方面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2 主要做法

(1)课前调研。一是企业招聘调研。收集整理2010年以来,深圳企业公开的招聘技工信息100份。经分析,深圳企业普遍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工作态度、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二是实践专家调研。根据现代物流专业实践专家座谈会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情况,在学生职业素质方面,突出强调了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三是教学专家调研。通过向教学专家、优秀教师等学习和请教,对教学场地的选取、课堂组织、教学内容解析等进行了设计。四是学生课堂调研。观察了部分班级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学生对于互动性教学内容兴趣较高。

(2)内容设计。在调研基础上,参见人社部和教育部相关部门的职业核心能力相关教材和理论书籍,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设计了三个模块:工作态度训练、沟通能力训练、合作能力训练。每个模块涵盖6个训练任务,共计18个训练任务,每个训练任务2学时,共计36学时。

(3)教学方法。一是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训练中体验职业素质。二是以任务为载体,通过完成既定任务目标,使学生自主思考、相互沟通、积极行动等,在训练中提升职业素质。三是以团队为平台,适应学生班级教学的需要,选取适用于班级教学的训练任务。四是以综合职业素质训练为基本面,具体训练项目均为综合性训练(包括工作态度、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但教师侧重于突出某方面职业素质的具体授课。

(4)教学过程。课程教学过程中主要设计了讲授、讨论、训练、作业四个环节。其中,讲授设计,以案例教学为主;讨论设计,小组讨论,分组陈述,计入成绩;训练设计,设计试训、训练、竞赛、分享四个环节;作业设计,以课后回顾与总结为主。

(5)成绩考核。根据课程探索需要,学期初设计了过程化考核方案,并经学校相关部门批准,进行了尝试。基本做法是:①总成绩 = 作业(20%) + 考勤(20%) + 过程考核成绩(60%)。②过程考核成绩 = 模块测评成绩 ?50% + 课堂项目训练成绩 ?50%。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分别针对性地制作了考勤表、作业成绩表、过程记录表和项目测试,作为成绩记录依据。通过成绩分析,基本能够反映学生间职业素质的个体差异。

3 存在的问题

(1)课程目标与培养对象的把握。本课程目标原设定与专业技能人才通用职业能力的培养,在知识和能力目标的设定上侧重于方法的认知与培养;实践中,学生尚处于职业素质认知的入门阶段,对于基本概念与职业情境尚缺乏认知,因此,学生在方法领会方面,显得较生涩。

(2)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的设计。一是原教学章次内容的设计较注重全面性与系统性,未能充分考虑教学章次内容的典型性,不便于学生接受和理解;二是在知识和能力的教学过程安排上,注重以知识为主体,能力训练服从知识学习的思路,即能力训练是为了知识学习,有悖于知识学习为能力提升服务的规律。三是教学活动设计未能充分考虑课堂组织问题,较易出现某些教学活动安排过于简单或过于繁复的问题,如出现个别学生课堂纪律性不强,或对活动规则不熟悉,或参与不积极等情况,教学活动进行不顺利,阻碍教学活动和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3)模块(单元)教学目标与考核标准的设计。原模块教学目标的设定较抽象和笼统,一方面,未能清晰区分知识与能力的具体培养目标;另一方面,部分目标设定未能充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目标设定高于学生可达到的认知和能力范围。因此,在考核标准设定上,出现了部分考核指标设定无效的情况。

4 几点思考

(1)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设定。一是课程目标定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课程定位于基础阶段的通用职业素质的训练。侧重于基本概念和典型情景的认知以及简单方法与技巧的训练。二是教学目标设定。根据课程目标定位,设定每个教学单元的教学目标,并将单元教学目标区分为知识认知目标与能力提升目标。具体目标设定力求学生可达到和可操作。

职业素质训练范文第7篇

关键词: 任务驱动教学法; 职业素质; 高职教育; 传统教学法; 职业教学理念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9-0116-02

引言

由于高职的教育是一种“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化教育,因此在高职的教育过程中,不仅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学习和训练,而且要对他们进行职业素质的培养和训练。不同的行业对员工的职业素质要求不一样。为了确定软件技术专业的职业素质教育内容,课题组的教师先后与该专业的往届毕业生进行了多次的座谈,了解他们工作情况,遇到的问题,学校开设的课程与工作内容的关系等。多次与毕业生所在的公司管理人员座谈,了解他们对毕业生工作的满意度,毕业生与职业人的差距,确定了软件技术专业的《职业修养训练》课程内容。依据该课程的内容,对在校的学生职业素质进行训练,培养其职业素质和能力,实现高职的培养目标,塑造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本文将探讨“任务驱动法”在《职业修养训练》课程中应用。

1 “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由教师将所要学习的知识隐含在一个任务之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在完成任务的动机驱动下学习相关知识。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教师是教学的策划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和参与者。把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于高职职业素质培养课程中,就是由授课教师将要培养的某个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隐含在一个任务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通过对所提出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学生紧紧围绕要完成的任务,学习相关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学生通过完成指定的任务,从而实现了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和职业技能的训练。任务驱动法是一种目的明确、效率高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性和效率,培养他们积极探索、开拓进取的精神,训练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每个学生既是职业素质训练过程的参与者,也是职业素质训练成果的受益者。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任务驱动法具有以下特点:

1.1 “任务驱动”教学法贯彻了“做中学、做中练“的职业教学理念

传统的教学法侧重于让学生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注重的是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任务驱动法主要是把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与技能,包含在指定的任务中,通过学生完成指定的任务,学习相关的职业素质和训练职业技能,以便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的要求。教师将学生应具有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提炼成为目标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完成目标任务,将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目标任务为主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该方法强调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来驱动激发学生的兴趣,贯彻了在“做中学、做中练”的职业教育理念[1],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训练目标。

1.2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将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学生,这种教学是教师经验的再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被动和强制性接受学习。任务驱动法下的教学活动,以教师布置任务,学生亲身完成任务,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学习和实践训练的过程中,经过对目标任务的完成,学生学习和掌握了相关的知识,感受到了自己付出劳动而获得成功的喜悦,逐渐培养出了求知欲,形成一种比较稳固的学习动机[2]。教师需要事先将教学目标包含在相关的任务中。教师在课堂上只起组织和引导学生完成任务,给学生营造一个亲身融入任务完成的过程中的环境,让学生独立完成任务。做到了学生可以充分表演和释放个性,有机会充分认识自我和表现自我。教师由讲台前的演讲者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幕后导演者[2]。学生在完成目标任务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的运用,同时进行职业素质的培养教育和职业技能的训练。学生真正变成了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导演,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帮助学生确定完成任务的方法,推进教学和学习活动开展,指导学生解决问题和完成目标任务。

1.3教学过程是围绕着目标任务开展的

传统的教学过程,教师以理论知识为主线,过分的强调了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忽略了专业技能的培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先由教师根据培养目标及课程的知识、培养的素质与能力目标,设计一系列目标任务,再由学生动手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自主学习训练。学生在目标任务完成后获得满足感、成就感,从而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逐步形成一个通过感知训练解决问题的心智活动。任务驱动教学法以目标任务为主线,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传统的课程知识体系被分解为若干目标明确的具体任务,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以能完成目标任务为水准,为完成目标任务服务。

2 任务驱动法的实施步骤

2.1将人才培养的素质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3]

经过人才市场需求调查及行业需求分析,确定了高职人才职业素质与能力要求培养目标,任务驱动法的第一个实施步骤就是先将高职人才培养素质目标经过分解,如热爱专业,了解专业的发展,培养职业人素质,了解成长的美丽,展现自我成长,培养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掌握语言正确的表达和手势的正确运用,掌握时间管理的方法等。

2.2设计任务项目

针对已经分解的一系列人才培养素质目标,设计一系列有主题、目标明确的任务,提出任务要求,交由学生完成。任务内容有上网利用中文百度搜索工具,查询有名的计算机技术专家,学习使用PPT制作展现自我成长过程,同学之间互动游戏,学习与他人的协作以及语言正确的表达和手势的正确运用,掌握时间管理的方法等。

2.3教师组织,学生亲自参与教学活动

教师在教学中将学生以团队为单位分配目标任务,学生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提出解决方案来完成目标任务。老师参与并帮助学生分析讨论,指导学生分析并完成任务。在完成目标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2.4教师总结提升

目标任务结束之后,组织各团队学生进行交流,重点是就团队完成目标任务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主要方法、经验及教训,最后由教师就各团队完成目标任务的情况进行讲评,同时对完成任务中的基本素质进行总结和提炼[4]。通过这样的总结和交流,可以使学生取长补短、开拓思维,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水平,努力适应职业岗位群的素质要求[5]。

3 任务驱动法的具体应用

3.1专业教育

专业教育的任务是“使用互联网的百度搜索工具,搜集软件领域里名人的成长经历和对专业的贡献”。课堂上教师将任务布置给学生,学生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会遇到使用百度搜索工具可以实现哪些搜索问题,什么是关键字,使用一个关键字或多个关键字等问题,学生会先后学习到这些专业知识。通过浏览介绍软件领域里名人的网页,学生了解了专业发展历史,各个名人对专业的贡献,专业的发展趋势等。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的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专业知识的拓展,教会学生使用“百度搜索工具”,和使用一个关键字和多个关键字的搜索。

3.2成长的美丽教育

当蝴蝶从蛹中蜕壳而出时,它是美丽的。当青蛙从蝌蚪长成现在的样子的时候,也是美丽的。当幼狮从嗷嗷待哺到为族群觅食的时候,更是美丽的。学生的成长阶段和他们一样。从嗷嗷待哺到可以自己生活,从学生身份到职业人,这也是美丽的,但是一定有一些坎坷和障碍。首先让学生观摩高年级学生所做的成长的美丽PPT,分享成长带来的快乐。接着布置任务,让学生自己动手使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介绍自己成长的幻灯片。最后可以将做的好的幻灯片展示给全班同学。通过这讲课,学生之间互相学习成长,教师从学生的幻灯片了解学生的成长,在教学中可以做到有针对性的教育,同时提高了学生使用POWERPOINT软件水平。

3.3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训练

教学任务就是每两个学生为一组,一个学生看着黑板上的计算机词用动作或语言来描述,语言中不能出现黑板上的词,另一个学生根据同伙的描述来猜是什么,猜的内容都来源于学生生活以及计算机专业领域内的知识。这个学生描述的越准确,另一个学生才有可能猜对。这个任务训练了描述学生的使用语言描述的准确性和与人沟通的能力,同时训练了一组学生合作的能力。耳语传话教学任务是以十个学生为一组。耳语传话游戏,一开始教师让小组的第一个学生看了纸上的内容,相邻的两个学生耳语传话。最后一名学生大声说出相邻的学生传给他的话,这时与纸上的内容比较,有误差的小组输,基本符合的小组胜。这要求每个学生被传话的关键点,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动作传话教学任务是教师让小组的第一个学生看了纸上的内容,第一个学生看后用动作来表示纸上的内容,第二个学生模仿着将动作传到第三个学生,依次下去,最后一名学生根据上个学生传来的动作,大声说出纸上的内容,这时与纸上的内容比较,有误差的小组输,基本符合的小组胜。这要求每个学生准确无误的模仿传来的动作,注意细节,把传来的动作模仿到位。这些集体游戏都可以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让每个学生都很快地融入这个班级。

结束语

把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于职业素质训练中,就是依据职业素质目标设计一系列任务,老师参与并帮助学生分析讨论,指导学生分析并完成任务。学生通过亲身的参与,逐渐形成任务中包含的职业修养。

参考文献:

[1]唐玉姣.职业道德与素质培养百度百科[EB/OL].http:///view/1129483.

[2] 黄桃红.任务驱动法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J].消费导刊·教育时空,2008,6(6):158-160.

[3] 周希瑜.试论高职生综合职业素质培养[EB/OL].http://.cn/g/blog_4clal7be01000a72.

职业素质训练范文第8篇

1.放松训练法

是以一定的自我暗示套语调节和集中注意,使肌肉得到充分放松的方法。学生在考试时经常由于紧张、焦虑而导致动作变形,影响技战术水平的发挥。所以,学生在考试中要使自己放松,并在心理上保持稳定,对获得优异成绩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可以采用意念放松法来进行放松,暗示的语句有:“我很安静”、“全身放松”、“我呼吸顺畅”、“我轻松极了”。

2.想象训练法

是学生有意识地在头脑中重现已经形成的正确的技术动作和规则要求,并用于实践中去的方法。通过想象训练,能够减少学生的焦虑,提高运动能力和更有效地对付各种应急情况的发生。比如说在进行一分钟投篮时,我们可以想象正确的技术动作、球的轨迹等情景,来提高我们的投篮命中率,也可以在考前想象一下完美考试的情景,从而树立胜利的信心等。

3.自我暗示训练法

是用词语、语言等刺激物对自己的心理施加影响,使其产生良好的状态的一种心理训练的方法。自我暗示的目的是调整自己的心境、情绪和意志过程,提高运动能力。比如说在运球上篮的时候,心里默念“我一定要进这个球”,同时利用平时训练的技术动作,很好的来完成这个任务。

4.集中注意力训练法

是全神贯注于一个确定的目标,不为其它念头或干扰而分散注意力的一种训练方法。学生注意力的集中非常重要,在考试过程中学生注意力稍有分散,就会降低动作的成功率。每人根据自己的特点可自行设计控制注意力的方法,比较常用的方法有视觉守点、听觉守音等。

5.增强自信心训练法

是指教练员提出的目标应是学生经过努力即可达到的,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的一种方法。也就是说,在学生参加考试前,教练员或领导向学生提出的目标和要求应该是合理的,即不应超越平时的最佳训练水平,因为学生的自信往往是建立在平时的实力水平基础上的,如果提出的目标和要求过于高、过于远,就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不好的影响。而且当目标一旦实现,就要立即配合强化措施,并进而提出新的目标,这会大大有利于学生增强自信心。

职业素质训练范文第9篇

【关键词】 大学生;专业素质拓展训练;职业能力

在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背景下,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学生要实现顺利就业以及职业的持续性发展,必须提升个人的职业能力。专业素质是职业能力的核心部分,是大学生职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要素,积极开展大学生专业素质拓展训练,对提升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开展大学生专业素质拓展训练的必要性

专业素质是大学生职业能力的核心元素。扎实的专业素质是大学生顺利就业、立足社会、服务社会,实现职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大学生的专业素质主要包括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能力两个方面。专业理论知识方面,主要有本学科专业理论知识、跨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和综合交叉学科理论知识三大领域。专业能力方面:一是专业方面的一般能力;二是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三是与专业相关的综合能力。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专业能力的提升主要途径是专业课堂教学,然而,高校在专业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导致学生专业素质能力不高,不能很好地适应时代和社会的新要求。

1、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缺乏主动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的专业学习采用的是老师讲授,学生学习的模式,学生在校学习主要以被动接受为主,专业学习以应付考试为目的,以最终拿到毕业证为目标,学习变成了一种应试的需要。

2、注重共性教育,忽视个性培养

尽管学生的专业相同,然而,每个学生在兴趣、爱好、特长、个性等方面都各有不同,在培养过程中,学校更多的是追求学生共性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模式基本完全一致,忽略了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尽管学校开设了选修课,然而与专业相关的拓展性课程并不多,由于教学资源、师资等客观因素,选修课对于学生专业知识的补充所起到的效果十分有限。

3、学生的服从意识强,但创造意识不足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听从老师的教育和指导,从任课教师到学生都普遍缺少质疑的精神,学生对教学问题缺乏主动的思考,难以提出自己的想法。在这种观念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其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难以得到提高。

4、对实践环节重视不够

学生培养方式上,重教而不重育,课堂上教学和课堂下培育存在一定的差距。重视课堂上传授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和规范性却忽略了课堂外对学生的培育和实践,缺少实际的操作训练,致使一些“高分低能”现象的发生,学生综合能力较弱。

二、大学生专业素质拓展训练对于大学生职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第一,专业素质拓展训练为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了知识准备。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进步,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是实现职业发展所必需的条件。通过专业素质拓展训练,能够营造了良好的学风;通过系统化、高水平学术讲座,专业模拟设计、专业技能大赛等形式的专业素质拓展教育,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了更全方位的了解,增强了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同时,通过开展相关的专业实践,学生对企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规范、注意事项等,基本能够熟练掌握并且还能用理论加以解释,从而提升了学生的实践操作的能力。

第二,专业素质拓展训练为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能力准备。随着社会的发展,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日益提高,除需要具备优秀的专业成绩外,往往还要考察与专业相关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特别是适应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等。学生通过策划、组织、参与专业素质拓展训练和相关的实践活动,综合素质和能力都得以提升,从而为学生更好的适应未来的职业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大学生专业素质拓展训练开展的有效途径

1、根据专业特点,以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制定《学生专业素质拓展训练大纲》

通过制定符合专业特点的《学生专业素质拓展训练大纲》使得将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制度化、系统化,使得专业素质拓展训练有目标、有措施、有计划的开展,避免开展过程中的随意性。通过对照大纲中的具体内容和要求,确定相关的师资和培训方式,将学生的培养落到实处。

在制定《学生专业素质拓展训练大纲》的过程中应加强对职业素质的重视。职业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职业能力素质、身体心理素质。仅仅注重对学生“专才”化的培养,学生技能单一,知识面窄,综合素质不高,难以适应社会职业需求。在训练大纲的过程中应将根据专业的特点,将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体现在教学大纲中。比如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团队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拼搏精神和学习的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等。

2、开展丰富多彩的专业素质拓展活动,拓宽训练的途径

第一,专业化的学术讲座能扩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前沿知识,还能培养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目前,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日益加快,尤其是高校中的部分专业是依托于新兴行业设立的,学生在校学习的过程中,就不断有知识理念在更新。因此,来自行业的专家进行的学术讲座具有前沿导向作用,能够弥补学生在校内部分专业知识与社会脱节的问题,做到与时俱进。同时通过专家的解析,能够帮助学生加强对专业的认识和了解,更好的把握自己的职业方向。

第二,加强校企合作,搭建专业素质拓展训练的有效平台。学校应加强与企业联系,大力推广产、学、研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一方面,积极的引导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广泛的开展社会实践,在实践活动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另一方面,学校通过加强与单位的联系,做好学生与企业的对接工作,通过联合办学、设立订单班等形式,帮助学生联系到适合的实习单位,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积极的深入企业,从基层一线做起,践行专业理论知识。通过实践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继而在以后的专业学习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进行完善。

第三,积极开展与专业相关的模拟大赛、技能大赛和各类学术竞赛。搭建专业素质拓展训练的有效平台,除了走工学结合、校企结合的道路外,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专业模拟大赛、技能大赛、学术竞赛等活动,比如,让学生通过专业模拟,加深对专业的认识,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通过各类比赛,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跟随指导教师一起进行方案设计、解决出现的问题,撰写科技论文等方式,把专业知识与应用结合,丰富第二课堂。

3、建立完善的专业素质拓展训练的监督、评价体系

为确保训练的效果,完善的监督和评价体系必不可少。尽管现在很多高校都在开展专业素质拓展训练,然而对训练是否按照计划落实,开展的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有收获,是否流于形式等情况缺乏有效监督和评价,使得训练的效果大打折扣。

建立完善的监督和评价体系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开展专业素质拓展训练工作的监督和评价,另一方面是对学生进行专业素质拓展训练成效的监督和评价。通过建立完善的监督、评价标准,采取教师自评、学生评、上级抽查等方式,对教师的授课水平,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测评,保证教学的质量;通过建立抽查、公示制度、将素质拓展训练的过程和成效,比如学生参与训练的积极性,学生的获奖情况,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次数和效果等进行合理、科学的量化。同时,在评价的过程中,应注意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目标和过程相结合,总体评价和个体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从而有效的对专业素质拓展训练的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价。

参考文献

[1]葛长波,李国,李萍.以素质拓展训练为依托 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J].石油教育,2010,(4).

[2]廖迎春,贺性鹏.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1).

[3]钱建国.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职业素质训练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高职;旅游;职业心理素质训练;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2-0169-02

据2011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国。与之相应,我国旅游高等院校的发展也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截至2011年底,中国大陆共有2208所高等和中职院校开设了旅游相关专业,在校生达108.33万人。旅游业具有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性质,从业人员素质是决定旅游行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高职旅游专业是旅游行业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在对高职旅游专业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中发现,学生在从事旅游工作时,因知识、技能欠缺而掉队的较少,因心理素质欠缺而脱落的则占较高比例。这主要表现为自信心不足,人际关系处理不当,情绪波动大,易感疲劳,职业倦怠等。据统计,旅游专业毕业生首次就业于本行业的不足50%,而两年后能继续从事本行业的仅占40%,即近八成的旅游专业毕业生在两年后从本行业流失,这无疑是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现行旅游人才培养模式过于强调知识和技能,忽视职业心理素质的培育,是造成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

职业心理素质是指与职业相匹配的各种心理素质的总和,是劳动者对所在职业的态度与适应能力的体现,主要表现有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及职业情绪等。旅游人才作为服务型人才,其职业心理素质的要求具有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人际沟通与协作、情绪管理、思维灵活、良好的自信心和创新意识等方面。本研究以培养旅游专业学生职业心理素质为中心,进行调查论证和实践操作,取得了良好效果,对于优化旅游职业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有益的探索。

一、开设“旅游职业心理素质”课程的前期准备

(一)旅游行业人才心理素质要求调查

为了解市场对高职旅游人才心理素质的要求,我们访谈了旅游企业人事主管,并通过搜集国内外知名咨询公司的市场调查结果,深入了解旅游行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要素,进行科学论证。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企业对旅游专业学生最看重的通用能力是人际合作、语言表达、创新、独立带团、经营管理、市场开发、计调外联、资金管理等;最看重的职业素质为职业道德、团队合作、服务意识、持续的工作热情、进取精神等;最看重的基本素质是工作态度、文化素质、社会责任感、心理素质、思想品质、身体素质等。在对旅游专业人才成才要素的调查中,良好的吃苦能力、高能力、高尚的品德、沟通水平、工作经历被排在前列。

(二)在校旅游专业学生心理需求调查

本研究课题组采用书面问卷调查方式,对海南职业技术学院2012级旅游专业学生进行了深入调查,获得第一手资料。调查结果显示:41%的学生有人际交往的困扰,16%的学生有不良情绪如孤独、失望、恐惧等,15%的高职生在学习方面有困扰,15%的学生感到无目标、迷茫,9%的学生对毕业后择业有困扰,2%的学生有恋爱困扰,2%的学生在经济方面有困难。学生对以上种种心理困扰的解释是:32%的学生认为来自个人性格内向、胆小、自卑等;40%的学生认为来自大学生活不适应,对大学自主学习方式不适应,自学能力欠缺;12%的学生认为自己缺乏人际交往技巧;9%的学生认为当前社会就业压力大;6%的学生对学习无兴趣;1%的学生家庭经济较差。

(三)旅游专业学生职业心理准备状态

1.职业态度不佳。对旅游从业人员而言,服务意识是确立职业态度的根本。目前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受父母和亲友呵护宠爱,没有受过太多挫折,对旅游服务行业从心中看不起,认为服务行业脏、累,由此产生抵触心理,就业后无法维持积极和持久的职业热情。

2.职业认知偏差。高职旅游专业学生普遍缺乏自我职业认知,对专业就业方向缺乏了解,选择本专业仅凭亲友推荐或一时兴起,对于专业是否适合自己,在就业岗位上是否快乐都缺乏思考。当学生毕业后面对就业市场时,缺乏必要的自信,对就业前景表现出忧虑和不安。

3.职业情商不高。情商是识别和管理自己和他人情绪的能力。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工作时间长、强度大,与客户接触密切,应试教育环境下的学生常年在象牙塔中学习、生活,初入职场,面对各种人际冲突和工作压力,难免出现情绪冲动和过激行为,非常不利于个人和事业的成长发展。

4.职业价值观世俗化。高职学生容易受到家庭教育与社会环境对传统价值观、道德观的影响,以金钱至上、享乐为先作为追求和信念,遇事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企业能够给自己什么,而不是我能对企业有何贡献,将企业培养看作理所应当或用作以后再次跳槽的筹码,缺乏感恩。

(四)教学方法学生接受度调查

最受旅游专业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排在前4位的是:实地实践教学(20%)、案例教学(16.3%)、活动教学(14%)、情境教学(11.7%),最不受欢迎的教学方式是课堂讲授(6.8%)和网络学堂(7.8%)。另外,有研究表明,团体心理辅导对于培养旅游专业学生人际沟通与协作能力,提高情绪管理水平,建立良好的自我认知,树立团体合作精神等方面有其独特的作用。

二、“旅游职业心理素质训练”课程开发

1.课程目标。通过职业认知、职业情商、职业态度、职业价值观等心理素质训练,培养具有良好服务意识和职业操作技能的旅游专业人才,以适应现代旅游业发展的需求。

2.课程特点和层次。(1)课程特点:①实践性――将理论用于实践,强调动手、动脚、动脑,走入市场,收集数据,在活动中形成新的认知;②实效性――以团体活动为主,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强化从意识到行为的调适;③实用性――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的团队合作精神、自信心,设置与职业环境相符合的操作性强的活动。(2)课程层次:认识自我、认识职业、认识环境三个层面,从低到高,由远及近。

3.课程内容架构。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旅游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整合为基础,将两门课程中重合部分(自我认知、挫折应对、职业规划、人际交往等)进行有机统一,形成新的课程体系。

4.教学方式。借鉴团体辅导技术,动静结合、校内校外结合、游戏和思考相结合,参与性、互动性强,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突破对场地、器材和师资的限制,通俗易懂,便于操作,并且给使用者提供了根据实际情况、具体情境和个体特点进行深化、改进和再创新的空间。

5.考核方式。成绩的构成以实训评定为核心,分为五个部分:一是实训手册的记录,包括每个项目的学生完成情况和心理体会,占15%;二是团队总分,以各项目团队成绩构成,占35%;三是组长评分,包括考勤及努力程度、团队贡献等,占15%;四是企业评分,占15%;五是教师评分,占20%。

团体心理辅导的旅游专业大学生更愿意理解别人、悦纳自我,更善于控制情绪,树立了思维创新意识。

三、“旅游职业心理素质训练”课程的实施和成效

课题组根据调查结果,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实施方案,根据方案分三个阶段,从实验课、专业必修课逐步进行课程开发和教学推广。

1.教学实验阶段。跨年选取2010级和2011级旅游管理专业作为试点班级。在开课前夕,课题组有针对性地对实施教学实验的班级进行了问卷调查;在课程实验中期,组织学生进行教学反馈,了解学生的要求和需要,及时修改和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学期结束前,对实验班级进行了问卷调查。课程测评表明,学生对课程持积极的肯定态度,认同度超过了总人数的98%。在效果方面,从问卷调查表明,学生的意志力水平、人际交流、情绪操控、沉着自信、团队合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职业认同度相比开课前有明显提高。专业必修课阶段。由于课程在教学实验阶段取得了突出的实验效果,2012学年第一学期,“旅游职业心理素质训练”课程被选为旅游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根据旅游专业学生的特点和需要,课题组调整了授课内容,并在全校精选任课教师,组成了一支集专业性和综合性于一体,包含了旅游、心理等专业骨干教师的优秀教学团队。在课程实施中,增加了专题辩论、校外实践、第二课堂活动等内容。学期结束的课程测评取得了比预想还要好的效果,学生对课程的认可度达到98%。学生一致认为该课程提升了职业综合素养。

2.学生总体评价。综合学生的意见及课程测评的结果,学生对课程的主要评价如下。(1)内容丰富,上课方式新颖,课堂教学宽松,增加了师生、生生间的交流与学习。(2)通过角色扮演的练习,能够学会换位思考,提高了交流水平。(3)在实践演练中,职业定位更为清晰。(4)起到指引学习的作用。

旅游专业学生能否成为合格的从业人员,与其在校期间所接受的教育内容及方式有相当紧密的联系。只有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把职业要求和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和高职学生的实际心理状态相结合,重视旅游专业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培养,才能真正体现高职教育的优势和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国家旅游局.2011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N].中国旅游报,2012.

[2]伍育琦.旅游专业加强心理素质培养的探索[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0,(11).

[3][5][7][9]李因,汪艳丽,梁磊,洪宇.旅游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查研究[J].旅游学刊,2009,(7).

[4]李俊菊.有关上海高职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探讨[J].管理观察,2009,(5).

[5]洪楠.高职旅游专业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培养[J].高职专论职业教育研究,2008,(11).

[6]旷永青,刘莉湘君.团体心理辅导在旅游专业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中的运用[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8).

[7]丁茂芬.职业心理素质训练[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8]招耿春.高职开设跨学科综合性基础课程的现实意义及成效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