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职业素养心得体会

职业素养心得体会范文精选

职业素养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一、全面提升职业素养

提升职业素养,我一是要坚持崇德修身。崇德要崇尚文化,重视教育,以学习为本,以知识为荣;修身要加强思想情操、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完善人格品行,做到爱岗敬业,立足本职岗位,认真努力工作,完成工作任务,取得良好工作成绩。二是要践行明礼诚信。明礼要知书识礼,讲文明、懂礼貌、知礼节;诚信要做到忠诚老实、诚恳待人,以信用取信于人,对他人给予信任;以此塑造遵纪守法、文明礼貌的良好形象,取得客户的信任和认可。三是要切实转变作风。始终坚持“为民、务实、清廉”,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昂扬向上、时不我待的精神状态,扎扎实实地干好本职工作;心中要树立一个理念,我既然当经理,就要出以公心,不计私利,兢兢业业工作,做到履行职责,率先垂范,严以律己,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努力干出优异工作成绩,促进图书城各项工作深入发展。

二、致力促进业务发展

职业素养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先做人,后做事,一个企业的成长,离不开员工的努力;一个员工要有个人发展,也离不开企业这块平台,良好的品质和人格是做人的根本,也是做事的基础。所以,职业素养是每个员工所必须具备的素养,员工好的职业素养,将是我公司整体风貌的展现。简单而言,职业素养是员工对自身工作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体现,一个优秀员工应该具备十大职业素养包括:敬业、主动、责任、执行、品格、绩效、协作、智慧、形象、发展。

一、敬业:只有你善待岗位,岗位才能善待你。

什么是敬业?敬业,就是尊敬、尊崇自己的职业。如果一个人以一种尊敬、虔诚的心灵对待职业,甚至对职业有一种敬畏的态度,他就已经具有敬业精神了。一个人,如果没有基本的敬业精神,就无法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更难以担当大任。只有把工作当成事业来干,才能长久,才能卓越,对待工作不是一般努力就可以,而是虔诚,不是尽力而为,而应全力以赴。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有义务,责无旁贷地去做好每一项工作,我们都应该为工作尽一份心、出一份力。

二、主动:从要我做到我要做。

人才不是一个具有专业知识,埋头苦干的人,而是积极主动,充满热情,灵活思考的人。在公司,一个合格的员工不只是被动地等待别人告诉他应该做什么,而是应该主动去了解和思考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做,并且认真地规划它,然后全力以赴地完成!所以说,公司的壮大是离不开我们每一位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要尽力贡献我们的力量,发挥我们每一个人的智慧,机会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只要我们在工作中主动运用我们的大脑,让好点子如泉水般涌出,我们便会找到属于自己的最佳坐标。

三、责任:会担当才会有大发展。

在职场中,责任感和发展的空间和机会往往是成正比的,也就是说,越敢于承担,越有大的发展。对于一流的员工来说,工作永远没有打折卡,因为他们知道,对工作打折,也就是对自己的前途和发展打折没有任何一个单位,会将重担交给一个工作上不认真负责、处处偷工减料的人。同时,一个一流的员工,还是一个优秀的责任承担者:一旦出现问题,不找借口、不推诿责任,而是主动承担,并懂得反思,避免同样的错误再次出现。这也是一流员工应该具备的良好品格,敢于担当的人,才能真正挑起大梁,获得更大的发展机会!

四、执行:保证完成任务。

执行力是所有企业都非常看重的能力,这也和每一个职业人士的发展密切相关。要想保证完成任务,就要做到四个到位,也就是心态到位,姿态到位,行动到位,方法到位。这四个到位很好理解,却并不容易做到。

心态到位,才能在思想上认真投入,心无旁骛的专心一志将事情做成。而这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态度,就是石头见了也会点头的。姿态到位,就是为了达到目标,要有百折不挠、穷尽一切可能的信心和勇气。行动到位,也就是为了达到目标,要付诸怎样的实际行动,如量化自己的工作,比如今天必须要完成多少稿件,要打多少个电话,访问几个客户技巧到位,就是要有方法,运用智慧,使工作能够高效完成。

五、品格:小胜凭智,大胜靠德。

就是说小的胜利要靠我们的智慧去争取,而大的胜利和发展,则必须依靠我们的品德。纵观那些杰出的成功人士,或许他们成功的过程各不相同,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优秀的品德。在职场中,凭着一些小聪明或者是小谋术,或许能够取得一时的成绩,但要想获得真正大的发展,则必须以德服人。

六、绩效:不重苦劳重功劳。

在职场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很多人工作勤勤恳恳,一年到头忙个不停,干得比任何人都多都努力,但却总是在原地踏步,提升发展的机会似乎总也轮不到他们。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局面?答案是,苦劳重要,功劳更重要,否则,所有的苦就是白辛苦,是没有效益的苦。老黄牛只有插上绩效的翅膀,给单位创造出真正的效益,那么才能只有这样,才会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七、 协作:在团队中实现最好的自我。

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独行侠的时代早已过去,团队精神已越来越被企业和个人所重视。任何一个企业,如果只是一个人优秀,而不是大多数人优秀甚至是人人优秀,那么这个企业不要说做大做强,连起码的生存都会有危机。同样的道理,如果如果一个人只想着自己的发展,而不想着团队的整体发展,至考虑自己的利益,而不顾及整个团队的利益,那么这个团队就是一盘散沙。而团队没有发展,那么个人的发展自然也就无从谈起。所以,只有将自己真正融入团队,那么才能实现最好的自我。

八、智慧:有想法更要有办法。

要想成为一流的员工、获得最快的发展,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做智慧型员工,不是简单地用手,而是用脑、用心去做事。加一点智慧的佐料 工作的汤就会鲜起来。

同样的问题,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产生的结果就会完全不同。如果方法选对了,那么效率就会大大提高,成本就会大大降低。而有想法更有办法的员工,自然也是单位最器重的。

九、形象:你就是单位的品牌。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品牌和形象,而这样的品牌和形象,很大程度上是靠员工树立起来的。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可能成为别人眼中对这个企业的印象。

十、发展:与单位需求挂钩,才会一日千里。

职业素养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重德。“德才兼备,以德为重”a。一个秘书人员,若不能把“德”放在首位,即使有“满腹经纶”、“张良之才”,也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秘书。秘书不为名,不为利,任劳任怨,甘当无名英雄。经常拟稿,但自己不著名,也不拿稿费;经常组织会议,但自己从不上主席台。经常熬夜,但白天还得正常工作,节假日他人逛公园、溜马路、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但自己还得值班,不能休息。其它人员受了委屈还可嘟噜几句,而秘书必须以绝对服从为天职,等等。

而这一切,还往往得不到家人的支持,别人的理解和社会的公认。凡此种种,都说明一点,没有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服务的心是当不了一个秘书的。特别是当前秘书人员物质待遇相对社会上一些行业、一些人员普遍差距较大而工作往往“出力不讨好”的情况下,在国内外环境错综复杂多变的形势下,没有“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宁公而贫,不私而富”,“君子修道重德,不为困而改节”的思想品德,廉洁奉公、勤政为民、艰苦奋斗、一尘不染的政治本色,忍辱负重、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是干不好秘书工作的。同时由于秘书人员的“德”是领导形象的“补充”、机关效率的“折射”、自身素养的“反映”,要求秘书人员必须诚实正直、心明步正,谦虚谨慎、兢兢业业,恪尽职责、严守机密,互相补台、竞而不妒。

善谋。由于秘书人员直接为领导提供服务,对领导提供精力和智力补偿,因而人们常称秘书为领导的“外脑”,当好“外脑”就是秘书“善谋”的应有之义。秘书“善谋”一旦博得领导者的赏识,就能在辅助决策的过程中发出璀璨的火花。那么秘书人员怎样才能做到“善谋”呢?首先,要有正确的角色意识。秘书人员具有“外脑”职能并不意味着就可以乱发议论、自作主张、左右领导。秘书必须注意使自己的言行符合角色规范,做到既尊重领导、坚决执行领导指示,又不迷信盲从,始终把为领导提供有价值的决策依据及参谋意见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其次,要深刻领会领导意图。要“参”到点子上,“谋”到关键处,必须准确理解和把握领导意图。要善于通过间接或者直接方式,把领导的所思所想、所筹所划弄清楚,做到既能按领导意图正确“发挥”,又不自作聪明,越殂代疱。在此基础上,以敏锐的观察力抓住工作中的关键环节,经过深思熟虑,形成有价值的参谋意见。第三,注重进言技巧。要根据领导的心理、行为特征,选择适当场合和最佳时机,从要害问题切入,用委婉、含蓄的语言,巧妙地说出自己的见解或不同意见。

但是,秘书人员要做到“善谋”还必须谨防几个误区:一是“参政”意识过“度”,把自己摆在“准领导”或副职的位置,把幕后工作放到台前。二是轻易抛出“夹生”想法,强加于领导,于公于已都不利。三是出“馊主意”,帮倒忙,给工作带来损失,造成被动。要避免以上误区,就要求秘书人员用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约束自己,踏踏实实地做好工作,而不能靠油滑奸巧去取悦、应付领导。 擅书。何谓秘书?古书云:“常管文书并协助领导处理日常工作的人员”。可见秘书当“书”即办理文书,以“书”为主,寄情于“书”。擅长书写文稿,应该是秘书人员最起码的素质要求。

为了综合提高秘书人员的文稿质量,要特别注意“四抓”:

一抓学习练内功。在学习内容上,侧重学政策、学理论、学业务、学经济、学法律、学写作、学计算机、学现代市场与科技知识,以拓宽知识面,高屋建瓴,了然于胸;同时,还要在实践中学习,边工作、边学习、边总结、边提高,使撰写的文稿血肉俱全;向领导学习,学习领导讲话时的构思、处理问题时的技巧,使文稿起伏与领导语言、工作方式达到“同频共振”;向同事学习,取人之长,补已之短,努力做一个“通才”、“全才”。

二抓锻炼增能力。尽可能地安排秘书人员,深入调查研究,吃透“下情”,广泛涉猎第一手资料,既能填充他们的“资料库”,增强写作能力;又能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职业素养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职学生;核心素养;拓展;团队训练

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个体行为的总合构成了自身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内涵,个体行为是外在表象。职业素养体现到职场上的就是职业素养,体现在生活中的就是个人素质或者道德修养。 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 。大部分职校生毕业后直接走向社会,面临着工作、学习、生活的问题,如何处理好这三者的关系,是中职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当前形势下核心素养的内涵

职业教育要从面向未来社会变化的趋势去构建学生适应社会变迁的核心素养的内涵主要包含核心思维、核心行为、核心能力、核心精神,这四个方面构成一个走向职场的人立足于社会的核心素养。

因此,培养职校生的选择性思维、合作性思维、可持续发展思维、自我管控思维是基础。同时在学校管理、课程建设、教学环节等方面都要强化使学生具备接受新事物、更新新理念的能力的教学理念,更进一步是培养学生从事新工作和掌握新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学生追求技术提升的愿望和不断追求的行动过程比技术本身更重要。良好的心态和求索的意识则是职业核心素养养成的内在动力。

二、树立培育理念和养成机制

职业教育的核心是要明确培养具备什么素养的学生。我校结合本校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印发《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和《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培养和树立与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相匹配的职业核心素养培育理念。包括职业技能的训练和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这是职业教育的特色,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根本区别。也是实现通过3年的中职学习,要掌握大致相当于中级工水平的职业技能,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的可用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得根本保证。我国职业教育学生职业素养评价主要基于企业用人单位需求和中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建立起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标准体系,符合国家《纲要》提出的“创新中职学生评价的价值理念与标准,学校在树立核心素养的培育理念时也应以此为据。

鉴于对当前学生职业素养评价现实进行检视和反思,在核心素养培育理念的目标价值取向上,应避免将“能力本位”错误地解读为“技能(甚至是操作技能)本位”、“专业知识加专业技能本位”、“实践能力(动手能力)本位”。 需要根据中职校学生职业素养评价目的,借鉴国内外已有学生核心素养评价标准建构的实践经验,创新理念,遵循发展性原则和思路。中职学生职业素养养成机制的建构需要以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学说、人的素质论、新教育目标分类论等理论依据,同时,要依据国家政策规定的中职校培养目标以及企业用人单位的现实需求为依据,最终构建出包括了客观性指和主观性指标、定性与定量指标、静态与动态指标、精确性与模糊性指标的可操作的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养成模式(模型)。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育和养成的研究和实践只有定位于“指导和促进中职生职业核心素养全面发展、提升,最终内化成学生的稳定品质”,才是真正符合职业教育的本质。从中职教育的实际出发,养成机制可以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1、立德教育;2、文化教育;3、职业教育;4、艺术(审美)教育;5、人文教育等。

三、核心素养养成模式创新――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团队式教学法

(一)理念 看成一个学习体,从团队合作中感受职业素养要求。团队作为学习环境和主体。

(二)阶段 组建团队――从理论出发――团队互助学习、协作――将理论用于实践

(三)要素

1、角色转换:

2、教学内容

教授W习工具(和实践)并进行尝试 ,团队教练实行团队及个人层面的动手来学习的方法,和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将用具体的团队工作作为示例阐明所教工具实用。

3、教学目标

培养具备职业核心素养的、能够实现高效团队合作、具备一定创业能力的中职学生。

(四)实施步骤:

职业素养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职业素养;实训教学;培养目标

中图分类号:G712?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5-0218-03 职业素养是指“劳动者在一定的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培训、职业实践和自我修炼等途径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起决定作用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综合品质”(高维春等,2011)。目前,社会和企事业在招聘人才时,更加关注的是个人的职业素养。高职教育是为学生今后从事的职业活动以及职业活动的持续发展所奠定的职业技术基础和职业活动素养的一种教育。因此,重视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是提高高职人才培养水平、体现高职教育目标和特色的关键。

一、职业素养的特点

职业素养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须具有的职业理想与信念、职业态度与兴趣、职业责任与纪律、职业技能与职业情感等。(沈文英,2008)其中,职业技能是具体的,培养过程也是具体的。不同专业对职业技能的要求不一样,有的专业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有的专业注重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有的专业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等。但不管哪种行业的从业者都应该具备的通识素养则是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爱岗敬业的精神、团队的集体意识、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以及积极追求上进的意志等。职业教育工作者只有明确了职业素养的内涵,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贯穿职业素养的培养。

职业素养具有职业性、内在性、稳定性、发展性以及整体性等基本特征。职业素养的职业性是指经过专门的职业技能训练,对所从事的职业技能的掌握、职业安全性的认识以及对该职业所出现各种问题的处理能力,是一种综合评价。职业性是职业素养的重要特征,不同的职业具有不同职业素养的要求。如:建筑业是技术性强、劳动强度大的行业,对从业者的要求是年轻力壮、身体健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除了具有精湛的职业技能知识外,还应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但对教师的职业素养要求则是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有强烈的事业心与责任感;恪守职业道德规范,专业知识扎实,为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努力勤奋地工作。当从业人员在长期的职业活动中,经过不断地学习、认知和亲身体验,该职业的相关技能知识就在自身进行了内化,这种知识内化一经形成就以潜能的形式存在,对从事的职业活动出现的各种问题能凭借自身的职业敏锐力意识到该怎样处理。这种职业技能的内化、积淀和升华形成的心理品质就是职业素养的内在性。

从业者的职业素养在长期的从业过程中日积月累形成,一旦形成就具有稳定性,能够经常的、稳定的在职业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只有在不同情况下表现出来的稳定心理品质才能称之为职业素养。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从业者不得不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以适应、满足与促进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是职业素养的发展性。职业素养还具有整体性。职业素养的整体性是指从业人的整体、全面、综合的素养,不仅政治思想素养好、职业道德素养好,而且科学文化素养以及专业技能素养等都好,甚至还包括从业人员的身心健康等。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与其整体素养是一致的,紧密联系的。

二、职业素养的构成

高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与毕业后在相应工作岗位上取得的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越高的人,获得成功的机会越多。一般说来,职业素养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习惯。职业道德是职业素养的重要内容,没有职业道德就等于没有灵魂。职业道德是规范职业人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规范的,是隐性的要求。学生要明确掌握职业道德的含义、原则、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尤其是与所学专业相关行业的具体职业道德要求等,在实训中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以及法制观念。弘扬爱岗敬业精神,懂得职业道德是立业之本。职业技能是行业岗位开展职业活动所需要掌握的技能,一般是指在职业环境中合理、科学、有效地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利用职业价值观、道德与态度开展职业活动的各种能力。提高职业技能一方面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为自己今后取得较好的发展做准备。职业能力主要包括交往能力、协调能力、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信息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职业能力越强越丰富,获得成功的机遇也越多。在职业能力中,当今社会最重要的能力是协调与沟通能力。多元的社会造就了多元化的人格特征,为满足社会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职业人要学会在职业活动中与各种人打交道,学会与不同性格的人交流沟通。和谐社会强调社会的协调、健康以及可持续的发展,协调的基础是尊重、信任与宽容。要跟上时展的步伐,还要终身学习和不断地继续教育,不坚持学习的人难以提升自己,最终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职业人还应具有适应的能力,要学会适应各种环境,只有适应了环境才能改造环境。适应能力强的人,能很快融入环境中,并很快学会在环境中发挥自己的特长优势,从而获得成功。

除此以外,还要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职业习惯是职业素养的外在表现,需要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逐渐养成。特别要注意的是安全生产方面的职业习惯,许多关于安全的操作守则都是生产实践活动中关系到人命的大事。但是对于实践经验尚浅的学生来说对其严肃性的认识可能不够直观,这就需要在实训教学中让学生充分理解这些规则的必要性和违反规则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促使其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三、实训教学中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核心环节

高职教育中的实训教学是依据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对某一职业岗位的操作技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主线、实现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组织的职业技能实训教学,是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不可缺少与不可忽视的环节。实训教学既是教学中的技能训练,又能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是关系到高职教育的目标实现和个体体现的关键。实训教学只有把职业素养的培养融入到整个实训过程中,注重以下核心环节的实训内容设计与组织,才能达到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1.实训教学首先应按照企业对不同岗位群的要求及企业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创建近似或模拟企业生产的实训条件,制订合理的实训大纲、实训方法和规则,科学安排实训内容,严格执行实训操作规范,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2.把职业道德的培养贯穿于整个实训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懂得在职业活动中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以该行业的劳动模范、技术能手等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来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远大理想,积极向上,追求进步。教育学生要有法律意识,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懂得如何保护合法权益。作为职业人还要理解,每个工作岗位都需要责任心强的工作人员,实训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3.为适应社会、行业、岗位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确引导他们对未来岗位的认识,通过实验实训,使学生熟练掌握职业技能,并获得相应的技术等级证书。同时通过校企合作、校办产业等渠道,给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专业技能和与之相关的生产、销售、服务等环节,从而使学生能从更高层面上了解所从事的职业特点和要求,掌握精湛的职业技能。

4.实训教学要根据职业技能的特点设计实训项目,开展实训。在具体的工作环境或模拟实训条件下,按照实际工作过程或生产流程进行操作训练和培养,针对职业的关键技能,周密科学合理地设置实训活动,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模式为基本指导方式,使学生通过动手体验的训练来掌握职业技能。实训教学要有意识地针对能力培养训练开展各种项目活动,可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每个学生都在项目中担任角色,承担任务,以此来锻炼他们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提高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等,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5.面对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要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通过组织一些生动活泼的训练,使他们学会如何面对竞争,提高竞争意识、提高竞争能力。更要让学生理解竞争的同时要有合作意识,懂得只有通过合作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训教学还应渗透机遇意识的培养,逐步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愿意思考、学会思考、主动思考的习惯,在思考中激发创新意识,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6.实训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开展一些主题鲜明、内容富有时代特征的文化活动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引导学生善于学习,激发他们学知识、学技术的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7.实训教学要培养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通过参与设计的项目,到实习基地顶岗实习、深入社会参加实践活动等方法,帮助学生从心理到知识结构上接受与适应各种变化的环境,养成谦虚好学的态度、文明礼貌的行为举止、吃苦耐劳的精神。要有对人生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坚强的意志,认真规划自己的奋斗目标,并有为之奋斗的信心、决心和实际行动。

产品的技术性能靠其零部件的制造和装配精度来保证,而制造和装配的优劣则是由生产者的个人素养优劣来决定的。良好的职业素养是在实训教学中,通过自身不断的体验,通过教师对其严格要求和不懈的追求“零缺陷”的每一个环节过程中形成的。因此高职院校要不断地创造良好的实训条件,在实训教学中,按有关规程严格要求,让学生认真完成每一个细小环节,通过参与实训的全过程,养成严格按生产规程办事的职业习惯和团队精神。由此说,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核心环节。

参考文献:

[1]高维春,谭旭,黄双龙,罗美苑.职业素养导向下高职学生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1,(7).

[2]沈文英.论高职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J].鸡西大学学报,2008,(6).

[3]巍曹晶.论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4,(12).

[4]白鸿辉.高等职业教育要强化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

[5]许启贤.职业素养及其构成[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1).

[6]刘晓波,吴小平,张敏敏.高职人才核心职业素养教育的意义及内容浅析[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

职业素养心得体会范文第6篇

会计专业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而不断进步,会计专业想要获得机遇,会计专业学生想要获得市场和社会的认可,就必须做到对会计专业教育和教学的不断地创新。职业素质养成教育是会计专业的整体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革和创新的大潮下也需要不断地推陈出新,这样才能适应会计专业的建设需要。而当前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经常被传统而单一的知识学习和陈旧的教学所取代,职业素质养成教育没有必要的针对性,不能根据学生特点和市场需要做出内容、方式和核心上的调整,出现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创新不足,职业素质养成教育成果不明显的实际问题。

二、会计专业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新模式

(一)加强会计专业的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素质养成教育中职业道德教育应该占据中心的地位,要根据市场需要有针对地对会计专业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要以职业素质养成教育为中心,辅助思政课程和专业教学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真正做到对学生爱岗敬业精神、遵纪守法思想、严谨诚信态度、文明礼貌礼仪的全面教育和培养,以规范的职业观、价值观来保障会计专业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以此来适应会计市场和会计工作的实际需要。在职业素质养成教育中应该通过挖掘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要培养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成长的能力,最终实现会计专业学生的全面的完善和发展。

(二)提高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的核心能力

职业素质养成教育需要针对学生职业的特点,形成最根本、最重要的职能能力,在职业素质养成教育中应该将交流、合作、学习、应用、创新等能力作为中心,以教学、实习为途径提升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有效性。职业核心能力是会计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优势,也是确保学生职业成长的重要基础,在职业素质养成教育过程中要突出会计信息处理能力提升,会计实际问题解决,会计工作国际视野培养等内容,通过课堂渗透、日常规范、全面考评等措施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专业能力发展,达到对学生职业内心能力的提升作用。

(三)加强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身心素质建设

职业身心素质是会计专业学生从事会计职业工作的基本条件,全面的会计职业身心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作用于学生的职业发展和自我成长。良好的身心素质是学生在会计事业中取得成功和成绩的必要前提。当前,市场对会计专业学生除了要求具备强健的体魄之外,还需要会计专业学生具备健康、可控、全面的职业心理,因此会计专业建设和职业素质养成教育要以加强学生职业身心素质建设为重点,应构建以“大学生心理健康”必修课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选用心理类课程、沟通类课程作为心理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会计专业应该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为主阵地、以各类心理社团活动为补充、以心理健康指导教师、学生工作人员为主力军的会计专业学生职业心理素质教育网络体系,针对学生特点、会计行业实际和企业的基本心理素质要求,发展和完善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心理健康保障体系,在确保会计专业学生人格健全和心理发展政策的基础上,有效发展养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和抗挫折能力、敢于吃苦的精神和敢于竞争的勇气,培养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学会健康快乐地生活。同时,也应该在职业素质养成教育中加强对会计专业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应该根据会计专业的实际需要,站在专业长远发展和学生职业成长的高度,组织和规划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与提升工作,挖掘会计专业工作中有利于发展身体素质部分的潜在价值,实现对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保证与支撑作用。

(四)加强职业素质养成教育中的职业发展素质

职业素养心得体会范文第7篇

一、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特训营的背景与缘起

(一)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异态审视

职业素养一般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思想(意识)、职业行为习惯等方面内容,而职业技能是与职业素养的平行概念。在对60多家与学院专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代表进行问卷调查中,获得了企业对职业素养能力需求的第一手资料。用人单位认为职业素养养成与职业技能同样重要的占74%,认为职业素养培养应该体现在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占93.5%。然而在很多高职院校对职业素养重视不够,或者没有形成有效的职业素养培养机制,是目前高职院校职业养教育存在的突出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职业素养教育内容抽象

以职业道德内容为例,目前高职院校多以一些“高大上”的职业道德原则来要求学生,通过纯粹的纸上谈兵“灌输”,导致学生缺乏真实的工作感受,无从做起,无法做到,也间接否定了现实职业活动。这种脱离职业素养生成本源的培养行为,效率低下,导致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

2.职业素养教育方法不当

以实训课程来为例,在实训过程中学生往往缺乏正确的观念引导,不注意对设备的爱护使用,违规操作,损耗严重,连最基本的器材整理都没有,场面“狼藉”。这种把职业素养置于现实的职业活动之外的教育方法,并没有通过践行体现而养成的现象,在职业教育过程中时常发生。3.缺乏规范的职业素养评价体系基于对当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评价现状由考试文化桎梏所导致的“应试之殇”、由职业教育异化所导致的“考证之殇”、由锦标主义思想所导致的“应赛之殇”、“现实之殇”的价值反思,可以揭示出“从能力本位到素质本位”这一高职学生职业素养评价及标准的价值分歧与冲突本质所在:职业素养教育的实施实质上是校方单方面的“独角戏”,对于社会、企业、用人单位只是“孤掌难鸣”。

(二)职业素养和特训营的切合点透析

拓展训练(OutwardDevelopment)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利用自然环境和人工设施,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理念,做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和项目,以达到“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团队”之培训目的,其主要强调以下几个方面的价值观念:积极主动、开拓创新、认真负责、独立协作、共享成功,这与职业素养的教育要求有异曲同工之妙。国外体验式学习的理论体系由美国心理学家DavidKolb提出。国内体验式学习的理论最早追溯到孔子,他培育出了包括72贤人在内的上千弟子。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知行合一”的理念,强调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获得体验和经验。纵观国内外体验式教育的共同之处在于:贯穿“体验———感悟———升华”的理念,达到领悟并运用知识的目的。由此,将体验式学习理论引入到大学职业素养特训营教育体系,注重创设教学情境,因材施教,提供机会让学生在“做中学”,让学生自主参与特定职业化情景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体验职业化、分享项目收等“学、做、教”的模式,这是职业素养教育的内在要求。当前,高职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是提高其就业竞争力的关键,将重应用、接地气的拓展训练、体验式学习引入概念引入到职业素养提升中,从学生入校到毕业3年的学习进程逐环考究,开创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期间系统的职业化塑造的新模式,旨在引导高职院校前移适用于岗位需求的职业素养,有机融合高等教育的职业教育、专业教育和技术教育,实现高校服务社会的目标。

二、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特训营的实践及经验

(一)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特训营的实践尝试

常州某高职院校体育学院从2006年起组建团队,开发并不断完善适应企业对人才职业素养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具备鲜明特色的职业化课程体系,探索“两系统(思维优化系统与行动促进系统)、三阶段(入门—成长—提高)、五课程(理念、心态、素质、技能、职场)”职业素养训练体系。该体系“自愿无门槛招纳方式及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新型教育理念,使其具备一定的推广空间。一方面是职业能力的职业化塑造———有意识地培养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行为等方面的隐性素养;另一方面是职业适应性的塑造———加深职场行为适应性,对学员的职业规划更清楚,懂得面试技巧,再加上平常学习能力的增强导致的职业技能水平的提高,使得他们更容易被名企录用。(使学生得到更全面的“职业装备”)无锡某职业技术学院建立资源库成立职业体验中心,学生职业体验成为固定项目,并按照职业态度(30%)、职业规范(45%)、职业道德(25%)等三个模块锻造学生拥有良好职业精神。以艺术系学生为例,学生通过校企合作中各类商业化的项目设计和竞标,或者参与各类设计竞赛,在实战锻炼中真正了解行业运作规范和评价标准,体会职业人的特质要求,再从已知的知识理论中寻求类同的体验,并加以总结、完善、矫正、提高,纠正期望与实际情况的偏差,不断完善自己。浙江某职业技术学院探索形成职业素养“千万成长工程”训练营,把高职学生在校三年整个设计成一个包含课堂学习、课外活动和顶岗实习的育人工程:一年级强调懂做人,二年级突出职业心态,三年级强调会做事,启发广大学子的行为自觉和健康成长。虽是一个时效性比较短暂的职业素养提升工程,但却树立了学校面向社会需求、专业对接产业需要、课程对接岗位的思路,把握了职教规律,把现实有效的需求推进课程、引入教学实践中来,遵循高职学生学习特点和规律、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二)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特训营的实践经验

1.训练营教学方式易推广

特训营采取短期、集中的方式开展,改变了传统课外学习分散零碎的现状,充分运用第二、第三课堂的系统化教学,加强高职学生对职业素养和持续发展的认知,改善专业及通用技能之间的平衡。同时,设立特训营课程以加强学习的灵活性,让学员在互动式职业行动过程中,后劲实足,毕业生的美誉度大幅提升。

2.侧重模拟真实职业情境

职业素质是可以训练的,从目前已实践探索的高职院校情况来看,各高校在实施过程中采用高趣味性、高参与度的活动形式,取代传统的“填鸭式”灌输教育,打破传统课程教学的时空限制,在时时事事处处都体现职业素养提升的情和景,增强参与者的体验感。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行为,都可以采用体验式教育方法,这是实现学生在树立观念意识———建立思维方式———养成行为习惯之间的相互转化。

3.结合专业发展和就业需求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多专业综合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路径因专业不同而有差异,因此可按需补缺自由选择学习模块,结合专业、未来从事的职业,因地、因人、因专业的“菜单式组合选择”,切实可行地强化学生特定的职业素养能力。同时,训练营模式将选择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必然会提高其对自身的关注,进而达到促进职业素养提升的目的。

三、构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特训营的路径探寻

1.明晰目标定位,全面提升师生对职业素养教育的认识

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具有明显的就业指向和职业倾向,学校不能沦为就业市场的工具,育人才是根本目的,一旦过度强调工具主义的价值取向,高等职业教育将偏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育人本质。在尊重学生、尊重科学、尊重专业的前提下,职业教育的目标就是要积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技能应用型合格职业人。利用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体验教学、公选课等形式,把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渗透到大学教育的每个环节,逐步形成以涵盖学生个体职业意识成长、职业认知深化、职业习惯养成、职业道德完善、职业情感升华等为主要内容的职业素养教育体系。

2.创新实施程序,构建有效的运动机制

特训营主要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摈弃内容空洞、填鸭式的说教方法,运用项目训练、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录像教学、小组讨论、社会实践、拓展训练、技能大赛、成果展示等形式,利用科学方法和有效程度来达到设定目标。因此参考国内外先进的职业教育和企业培训的模式,设计了全新的“目标—任务—准备—行动—评估”的科学训练程序(简称OTPAE五步训练法)。在每个能力点的训练中,均按照“目标”—“任务”—“准备”—“应知”—“行动”—“评估”等五步法组织实施。对于渗透式、技能大赛等教学方式,指导教师也应遵循上述程序,有选择性地进行调整或修改。

3.夯实建设内容,系统化推动实施

在课程设置方面,创立“331”(三体三结合以主线)的课程体系:平行构建职业心态、职业行为和职业技能课程体系。以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外延拓展与内涵深化贯穿始终,突出培养主题。根据高职教育三年制的特点,分学年确立来职业素养提升目标。一年级侧重职业心态。从职业化人才所需的知识结构出发,完成学生职业素养所需要的知识贮备(包括职业化知识、理念与意识),提升学生的职业化认知,形成职业化的意识。本阶段,《职来职往》、《赢在执行》等培训视频是基本理论教学形式,理论课程设置为《空杯心态》、《积极心态》、《合作心态》、《得失心态》、《感恩心态》等,主要目的是确立正确的人生理念和良好的心态。二年级侧重职业行为习惯的养成。以职业化的心态去参与社会化的活动,重点是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本阶段,实践性较强的教学形式有:情商训练体验游戏(《EQ训练》),逆商训练体验游戏(《AQ训练》),财商训练体验游戏(《FQ训练》)。理论课程设置为《办公自动化》、《策划书制作》、《时间管理》、《有效沟通》、《演讲技巧》、《职场礼仪》《创新思维》、《执行力》等。三年级侧重于职业技能的提高。创新创业教育与训练、职业精神的塑造以及职场氛围的适应要求。通过参加企业培训项目策划、担任企业拓展培训助教、承担周边高校各类培训、承办大型晚会、教育机构市场开拓等工作,真实体验企业对职业素养的要求,对比自身不足,增强职业素养提升的自身原发动力。本阶段训练课程可设置为《SYB课程》、《教练技术》、《营销宝典》、《沙盘模拟》、《NLP课程》。4.推出混合式教学育人模式(O2O),促进全人发展O2O即OfflinetoOnline,是指线下与线上通过互联网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教育O2O即线下教育与线上平台相结合,在闭环内完成整个职业素养提升过程。教育O2O模式不是把线上和线下简单相加,而是从学习者体验出发,把互联网和传统资源进行对接、配置,互补短板。这种混合式教学模式同样适用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提升教育。首先,职业素养提升教育具有明显的终身教育教学特征,开放性强。顺应开放性特点,创新学习形式,引入线上教育平台,能够满足社区成员多层次、短平快的学习需求。其次,区域间高职院校本身具有丰富的网络课程资源,也具备开发线上课程资源的能力,以此为基础巧妙整合资源,建设职业素养提升教育MOOC平台。再次,职业教育的一个鲜明特征是职业关联度高,实践是职业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地方高职院校大多具有成熟的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具备承担实训任务的能力,能够为社区职业教育提供师资、场地和设备等。

四、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特训营的发展展望

1.将企业文化融入特训营项目,进一步挖掘推广价值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特练营的组织为高职职业教育的深化模式做了有益尝试。高职院校在尝试职业素养提升特训营项目中,应融入更多的职业特色,这是高职生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通途。一旦校园文化营造了良好的职业意识氛围,高职学生在具有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的长期熏陶,便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职业素养。因此,高职院校应该更好地借助校园文化活动这一重要平台,结合特训营开展内容丰富主题鲜明、形式新颖、参与性强的校园文化活动。

2.拓展工学结合,扩大参与主体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特训营是深层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重要体现,特训营课程构成及实施要针对产业、行业、企业、部门和岗位这“五类场境”的需要来设计。以工作与学习结合为引导,通过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方式共同构建以“企业文化”为支撑,开展有计划、有目的的体验式职业素养培养体系,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获得符合企业自身用人需求的职业素养,“零距离”对接职业素养与“五类场境”用人需求,实现“五类场境”、“用人”与高职院校“育人”的互利共赢。

3.建立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完善职业素养反馈机制

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本身视为特训营实施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畅通用人单位的信息反馈渠道,推动社会对大学生素质拓展及其评价体系的认同。可在学校制作《职业素养培育证书》,对学生高职教育3年素质拓展进行如实记录和描写,进行每学期一次的评价信息反馈,可供企业招聘时参考,也是对学生3年在校期间职业素养培育的一个导向,并作为素质教育体系持续改进的依据。

4.协同资源,共建虚拟仿真职业素养实践平台

“互联网+”战略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耦合过程,也是新业态形成的机制。将“互联网+”理念、技术和职业素养养成相结合,协同整合高校、企业、政府优质产学研育人资源,构建虚拟仿真职业素养实践中心,提高学生职业素质能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性人才,提升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服务社会能力与水平,是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

作者:曾婉玲 单位: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沈纲,董伦红.拓展训练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的理论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8).

[2]郭春燕.试析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的途径———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职业素养教育实践[J].黑龙江高职研究,2012(3).

[3]许亚琼.活动导向的职业素养培养[J].华东师范大学,2010(5).[4]宝洪江.体验式培训:人力资本积累的新途径[J].西南财经大学学报,2010(6).

职业素养心得体会范文第8篇

职业素质是高职学生未来从事职业活动并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可以说较高的职业素养是每一个学生未来择业、升职、创业中必不可少的基础能力和条件。但如今高职学生职业素养低下是一个普遍现象,而如何提高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又不像专业知识、技能那样在高职学校中拥有一个系统、合理、科学的培养提高模式,各高职学校更多的是按照自身情况进行一些短期、突击式的职业素质养成训练。旅游类高职学生因未来工作环境的特点,较高的职业素质是行业基本要求,对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问题便显得格外突出。

本文以武昌职业学院旅游学院学生为实施对象,围绕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技能、职业心理、职业形象这五个核心职业素质开展素质养成教育,突出行业环境的高度模拟,让学生在走出校园前就具备旅游行业的核心职业素质,达到旅游行业素质要求。并以此为据,结合实践,从明确职业素养的构成,到针对性地提供培养方案,初步形成了一套高职旅游类学生职业素质养成的工作思路。

一、酒店管理学生职业素质的构成

从教育学角度上讲,素质是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生作用的身心特性和品质构架。每一个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中担任一个特定的社会“角色”,便派生出“职业素质”的概念。职业素质是胜任某一职业所必须具备的综合素质,它是一个人从事职业活动的基础。具体到旅游行业而言,职业素质是指作为旅游类企业从业人员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和风度。想要形成科学、合理的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结构,首先我们应明确职业素质的构成,只有在充分了解了构成职业素质的各部分要素,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地形成培养教育模式和结构。具体来讲,旅游行业职业素质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标准,在这一点上各行各业概莫能外。旅游行业强调职业道德,从业者应该做到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热情、奉献社会等。一个不尊崇职业道德或不能信守职业承诺的人,即使职业技能再高,其行业内的发展前途也是暗淡的。旅游类高职学生毕业后将参与到服务管理的一线工作,这要求学生从在校开始就对未来将要从事的行业形成认同,而这种认同感也正是爱岗敬业的具体体现,是职业素质的基本要求。

(二)职业意识

高职教育中旅游类专业的职业意识表现为服务意识,这也是区别于其他行业的一个显著特征。服务意识要求学生能自发主动的做好服务工作,并成为自己内在的一种观念和愿望,它发自于服务人员的内心,对客人忠诚,真诚待客,观察细致,体贴入微等都是服务意识的具体体现。如今的高职学生因为成长的社会环境,服务意识往往是最薄弱的一环,与行业要求形成了巨大冲突,职业素质养成教育中需要时时贯穿和着重培养。

(三)职业技能

专业知识和技能是要求学生拥有与所从事的职业岗位要求相匹配的专业分析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这种能力通常取决于受教育程度、工作经验。具体到职业素养而言,高职教育应该在传授理论知识,锻炼专业技能的同时努力培养学生具有获取信息和应用知识的素质,能够具备走出校门后再继续发展自身专业能力的素质。

(四)职业心理

在成为行业从业人员后,学生会面对很多烦恼、压力和诱惑,这就要求学生在走出校门前就具备良好的心态和抗压能力,不然在未来的工作中就容易出现心理失衡。职业心理要求学生有端正的职业品质,愿意与人合作沟通,有较强的抗压能力,勇于竞争,敢于创新。学生在校时间与以后职业经历相比极为短暂,只有拥有了良好的心理,才能拥有应对未来职业转换的适应能力。

(五)职业形象

旅游服务人员的职业形象直接影响着客人对服务的感受。旅游服务人员要做到表情自然,面带微笑,态度和蔼,服装整洁,以优雅的站姿,端庄的坐姿,轻盈的行姿,礼貌的服务用语,得体的肢体语言来展现自身良好的职业形象。

二、武昌职业学院旅游学院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实践

以武昌职业学院旅游学院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为例,职业素质的养成比传统教学中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要困难得多,所以必须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对学生进行强化。

(一)制定职业素质培养教育方案

确立了以相关课程为支撑、工作任务为引导、岗位实践体验为方法、校内外环境为场所的职业素质培养教育方案。在实践中逐步系统化,探索最终让职业素质培养教育进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真正在人培方案中体现职业素质培养。

(二)课程为支撑,工作任务引领,项目导向

课程为支撑,工作任务引领,项目导向,职业素质培养紧扣课程教育。学生通过在课外的实践将课堂内的知识进行转化,在实践中解决问题,获得成就感,意识到课堂内的知识是“有用”的,有助于学生逐渐形成行业认同感。

(三)工学结合,利用校内外资源,岗位实践体验

职业素质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的言传身教,环境的侵染熏陶是不可或缺的因素,需要在实践过程中通过不断实际操作演练来提高。武昌职业学院旅游学院利用学生课余时间,从前期引导慢慢过渡到学生自己组织,在校内将电梯服务、大门迎宾常态化,为学校大型会议、赛事提供服务;在校外与企业合作,让学生到酒店、旅行社、景点实践,身处真实的环境中,服务客人,处理人际关系,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提高自身职业素质的紧迫性。

三、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工作思路与体会

教育需要潜移默化的影响,职业素质培养更是如此,要求我们全时全景,通过学生平时学习、生活、工作各方面来熏陶和影响。

(一)职业道德养成教育

职业道德养成教育首先还是要通过课堂这一主要渠道来发挥作用。一是通过“两课”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二是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行业的道德规范和典型事例,渗透职业道德教育。

学生活动要和行业文化做结合。把先进的、健康的旅游文化寓于学生活动中,优化学生对行业、对社会的认知,增强对职业精神、职业规范的了解,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理想,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促进良好职业道德的养成和修养的升华。

(二)职业意识养成教育

培养旅游类专业学生的服务意识有三大障碍:一是学生服务观念较差,这与学生多来自独生子女家庭有关。二是基础教育阶段服务意识教育的缺失。三是学生及家长对旅游类专业存在偏见,认为这是伺候人的工作。针对这三大障碍,学生要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不是一蹴而就的,应与人培方案相结合并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可以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以“大一时挖掘职业乐趣、大二时建立职业认同感、大三时建立职业归属感”为目标开展全程专业思想教育,培养服务意识。

(三)职业技能养成教育

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技能,充分发挥教学第一课堂、活动第二课堂、社会第三课堂的作用。围绕为旅游企业培养高技能业务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定位,与企业联合开发课程,制定课程标准,实现实训与就业一体化,重点开发与企业核心岗位需求直接对接的专业核心业务能力模块,在对岗位能力进行细致分析的基础上,改革课程内容。同时引入职业资格证书,实行双证教育。通过校内模拟、岗位见习、勤工助学等活动,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进一步增长才干,培养职业应变能力。

职业心理养成教育

1.通过教学与实践,强化学生的职业心理

对教师来说,除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外,还要与之多沟通,帮助学生分析自身优缺点,并结合专业特点,结合正反典型事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不断强化职业心理。

2.加强职业认知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

组织新生参观企业、优秀毕业生与在校生互动、企业管理层参与专业指导、组织多种专业社团和主题活动都可以帮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加强对专业的认识,培养职业情感。

3.进行职业指导,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职业指导既要注重技巧指导,更要强化心理指导。以学生了解自我、了解职业、了解社会、规划职业生涯为主,通过就业政策、就业理念教育改变不良的就业观念,培养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才能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健康的心理。

职业形象养成教育

1.加强素质教育,提升人格魅力

通过大量教育活动,如文化艺术节、读书月、青年志愿者活动等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语言表达、人际交往的能力;塑造健康人格,增强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拓宽思路、增强创造力、提高就业能力,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的认可。

2.重视礼仪教育,培养职场礼仪

在职场交往中,人们常会通过个人的礼仪来判断其情商、素养及见识。施展大才的机会并不是天天都有,但小节却充斥着每一天,长期礼仪行为的培养和积累能形成优雅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职场礼仪时,仅靠课程是不够的,必须要让学生参与实践,得到锻炼,从而提高在职场礼仪中的适应能力。

3.精心包装自我,打造个人品牌

职业素养心得体会范文第9篇

关键词:职业素养;职商;培养途径

一、职业素养的界定

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行为习惯、职业作风、职业意识和职业技能等。前四项是职业素养中最根基的部分,而职业技能是支撑职业人生的表象内容。在衡量一个人的时候,企业通常将二者的比例以6.5—3.5进行划分。前四项属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范畴的产物。从出生到退休或至死亡逐步形成,逐渐完善。而后一项,是通过学习、培训比较容易获得。例如,计算机、英语、会计做账等属职业技能范畴的技能,可以通过三年左右的时间掌握入门技术,在实践运用中日渐成熟而成专家。可企业更认同的道理是,如果一个人连基本的职业素养都不够,比如说忠诚度不够,那么技能越高的人,其隐含的危险越大。可以说,良好的个人职业素养不仅是专业技能得以应用的基础,更是职业生涯稳健发展的保障。

二、高职生职业素养内涵探析

很多企业的老总都这样说:“我们不指望毕业生在学校学到的东西能够用上多少,来到企业就得一切从头学起。我们最指望、最希望的,就是来到企业的学生能具有很好的精神品质。在企业里面,只要愿意学习,加上良好的职业态度、职业作风,发展空间是很大的”。但现实情况却是在能力本位体制下,一些职业院校片面强调动手能力,自然就忽视了人的发展当中很多重要的元素,文化素养、人文精神、审美情趣,特别是作为职业核心素养的职业精神,基本就成了个搭头。吴甘霖,《一生成就看职商》的作者,他回首了自己从职场惨败者到走上成功之道的过程,再总结比尔•盖茨、李嘉诚、牛根生等著名人物的成功历史,并进一步分析所看到的众多职场人士的成功与失败,得到了一个宝贵的理念:一个人,能力和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是,在职场要成功,最关键的并不在于他的能力与专业知识,而在于他所具有的职业素养。对于高职生而言,既要注重专业技能学习掌握,更要注重整体素质的培养锻炼,注重自身职业素养的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提出胜任力模型,是指个体为完成某项工作、达成某一绩效目标所应具备的系列不同素质要素的组合,分为内在动机、知识技能、自我形象与社会角色特征等几个方面。其经典模型具体包括冰山模型和洋葱模型,可利用这两项胜任力模型分析高职生职业素养。

(一)冰山模型。个体的素质就像水中漂浮的一座冰山,水上部分的知识、技能仅仅代表表层的特征,不能区分绩效优劣:水下部分的动机、特质、态度、责任心才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关键因素,鉴别绩效优秀者和一般者。高职生的职业素养也可以看成是一座冰山:冰山浮在水面以上的代表大学生的形象、资质、知识、职业行为和职业技能等方面,是人们看得见的、显性的职业素养,这些可以通过各种学历证书、职业证书来证明,或者通过专业考试来验证。而冰山隐藏在水面以下的部分占整体的绝大部分,它代表高职生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作风和职业态度等方面,是人们看不见的、隐性的职业素养。高职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应该着眼于整座“冰山”,并以培养显性职业素养为基础,重点培养隐性职业素养。

(二)洋葱模型。把个体素养由内到外概括为层层包裹的洋葱结构,最核心的是动机,然后向外依次展开为个性、自我形象与价值观、社会角色、态度、知识、技能。越向外层,越易于培养和评价;越向内层,越难以评价和习得。高职生的职业素养也可以看做是一个洋葱,“洋葱”最外层的是高职生的知识和技能;“洋葱”中间的是高职生的自我形象与角色等;“洋葱”最里层的是高职生动机和个性。洋葱模型同冰山模型强调的都是核心素养基本素,对于高职生而言,职业素养的培养应着眼于整座“冰山”和整个“洋葱”,并以显性的、外层的职业素养为基础,重点培养隐形的、核心层的职业素养。

三、高职生职业素养培养途径

(一)加强高职生职业素养教育的研究,建立职业素养培育课程体系。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思政部、高教研究所、教务处等机构的职能和作用,针对高职生职业素养缺失的现状,研究制定出具有针对和操作性的培养体系。高职院校在将职业素养的培养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时,要以促进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为愿景,以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职业能力以及综合素质为出发点,积极探索适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背景下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途径。

(二)加强高职生的价值体系研究,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在网络文化下成长起来的90后、00后,其思想价值体系是多元化的,高校要充分利用思政理论课这一主阵地,将职业素养培养作为德育的主要目标,引导和重塑高职生的价值体系。在德育教育中引入“励志教育”,制定“激励、自信”的励志教育原则,充分挖掘学生的成功潜质,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塑造一个职业人应当具有的敬业奉献、合作意识、积极心态、职业操守、坚忍不拔的精神、逆商、情商、感恩与责任以及良好的沟通能力等品质。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拓展高职生职业素养。高职教育要树立“管理育人、教学育人、文化育人”的育人理念,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对高职生进行思想引导和情感熏陶,从而磨练高职生的意志、塑造高职生的人格,使其确立“职业技能好、职业道德好、职业态度好、职业精神好、职业行为好”的职业素养目标。在校园物质文明建设上,要尽可能体现职业和人文的特定;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上,要开展好校园文化建设、社团活动、第二课堂、主题班会、社会实践等活动,将职业素养教育贯穿活动始终。爱因斯坦曾说:“只教给人一种专门知识、技术是不够的,专门知识和技术虽然使人成为有用的机器,但不能给他以一个和谐的人格,最重要的是,人要借着教育得到对事物及人生价值的了解和感受,人必须对从属于道德性质的美和誉有亲切的感觉,对于人类的各种动机、各种期望、各种痛苦有了解,才能和别的个人和社会有合适的关系。”在对高职生的职业素养的培养中,高职院校要将制度文化和校园文化建设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在学生管理、学生活动等各环节都营造出职业素养的氛围,并充分借助社会资源,才能有效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升高职教育的社会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朱晓红.高职生职业素养的确是与提升策略[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7月第4期

职业素养心得体会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隐性职业素养 内化 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C

1 引言

根据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戴维・麦克利兰博士的胜任力“冰山模型”,将职业素养比作整个冰山。把职业知识和技能称为显性职业素养,价值观、态度、自我形象、个性品质、内驱力、社会动机等就是隐性职业素养。显性职业素养和隐性职业素养的总和就构成了一个人所具备的全部职业素养。显性职业素养可以通过各种学历证书、职业证书来证明,或者通过专业考试来验证。隐性职业素养具体表现为:敬业精神、合作态度、责任意识、执行力等。隐性职业素养决定、支撑着外在的显性职业素养,显性职业素养是隐性职业素养的外在表现。因此,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应该以培养显性职业素养为基础,重点培养隐性职业素养。

2 “内化”的概念及在学生隐性职业素养培养中意义

《辞海》中对内化的定义:“内化是人对外部事物通过认知转化为内部思维的过程,也是个人接受群体或社会的规范并使之成为其人格的一部分的过程”。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内化是主体把某些东西结合进心里或者身体之中去;把另一个人的或者社会的观念、实际做法、标准或价值观作为自己的观念、实际做法或价值观”。

所以说内化意味着个体内心世界与一定的文化因素之问的协调、整合,它不仅使人类的许多知识与经验被吸收,转化为不同个体的知识与经验,而且使一定的社会规范与价值体系被吸收,转化为不同个体的信念、价值与态度。其实质就是要使培养对象获得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将学科知识结构、伦理道德、操作技能、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等转化为自身的隐性职业素养,争取让自己成长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3 “内化”的途径

培养隐性职业素养,需要激发学生的隐性职业素养需求,并作为一种日常需求固化,长此以往,便会形成一种自觉的利用隐性职业素养的无意识习惯。这样,培养对象对隐性职业素养的被动利用就会转变成主动需求。当他们把隐性职业素养当作自己无形的财富时,其隐性职业素养的内化就会形成。可见提高培养对象隐性职业素养意识是隐性职业素养内化的关键。下面就从情感教育方面来探讨如何提高学生隐性职业素养意识。

高职院校的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定型期,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创新能力等隐形职业素养形成和发展时期,这个时期采用情感教育打开学生隐性职业素养意识是符合高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因此,情感是打开学生隐性职业素养意识的一把钥匙,是隐性职业素养内化的捷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认为的那样,情感是土地,知识是种子,只关心种子而忘了耕地等于撒下种子喂麻雀。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行为是个性和情境相互作用的产物,高职院校学生的情感活动容易受到情境的暗示和强化,受所处情境的制约。在实施情感教育过程中,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比如:在日常课程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的设置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体验探索知识的乐趣,合作解决问题的快乐,挖掘学生的创新力让典型事迹激发学生的敬业精神;在班集体活动中创设温馨、和谐的氛围,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尊重,都有归属感,有家的感觉;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利用机会介绍企业的典型事迹,激发学生的敬业精神。

4 “内化”在学生隐性职业素养培养中作用

在隐性职业素养培养中内化起到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内化使隐性职业素养稳固化。职业素养一旦被学生所接受,就会形成相对稳固的、有一定认知结构的、有安全保障的知识系统。

第二,内化使隐性职业素养无形化。被内化的职业素养是学生无形的、经验式的无形资产,是企业共享的知识资源,它形成学生一生中无形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