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职业素养论文

职业素养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论文

一、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现状分析

(一)高职院校对职业素养教育缺乏有效合力

一方面,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一些新兴专业建设时间短,尚处于发展初期,课程体系不够完善,对职业素养教育感叹“心有余而力不足”。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20世纪90年代以来,虽然我国物流教育有了长足发展,但物流理论的研究和学科体系的建设严重不足,现有的物流理论不成熟,几乎都是从国外引进,没有形成与本国本地区物流发展实际相结合的现代物流理论体系。目前物流管理专业所开设的课程主要包括:管理学基础、市场营销、经济学、运筹学、物流管理基础、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仓储与配送管理、运输管理、电子商务、商品学等,所开设的课程中理论知识教学课程较多,而实践课程较少,不符合物流管理专业实际操作性较强的特点,不能适应物流企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相对独立,职业素养培养教育仅仅作为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或者是几门课程,而没有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其根本原因在于学校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二)高职院校教师对职业素养培养的意识不强

首先,高职教师自身职业素养意识不强。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由于我国物流专业教育起步较晚(直到2001年,北京物资学院首次开设物流专业),当前从事物流专业教学的教师大多数是从管理、经济、工业工程、计算机等专业转型而来,对物流专业知识理解和掌握上还存在不系统、不全面、不扎实的现象,同时也缺乏物流实践经验。其次,专业背景和实践经验的缺失,使得教师们很难自觉认识到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性,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三)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未纳入在校学生评价体系

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下,学校专业理论知识教育与企业实习实践技能的培养理应是高职学生不可偏废的“两条腿”,但在当前的高职院校学生评价体系中,并没有纳入职业素养评价指标,使得评价体系不能体现高职院校应有的“重实践、重技能”的特点。过分注重学生的专业课程成绩,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性化发展,使得考评体系失去其应有的导向作用和参考意义。

(四)校企互动机制不完善

全文阅读

职校生职业素养论文

一、职校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职校生的就业压力普遍越来越大。一方面,随着职业教育受到国家日益重视、职教大众化步伐的加快,职校毕业生的数量逐年持续增加,而毕业生的社会有效需求并未明显增加,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选择余地渐宽;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用人单位对用人要求也日益提高,很多职校毕业生因无法适应而失去工作。因此,职校生就业市场的供需矛盾和就业竞争态势日趋激烈,职业院校毕业生存在着求职的被动和职后的不稳定状况等困境。撇开职校扩招对职校生就业影响这一因素,职校生就业困境还深刻揭示:职业学校提供的“产品”并不能完全与市场需求相对接,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调查显示,高达38%的用人单位反映新招聘的毕业生在工作中缺乏诚信,部分学生在合约期内频繁跳槽,服务意识、奉献意识、吃苦意识等职业道德感更是缺失。很多企业之所以招不到满意人选,不是由于有毕业文凭的毕业生不够,而是找不到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的毕业生。可见,超越学历之外的职校生职业素养问题,特别是隐性职业素养问题,是用人单位对职校生进行评价的重要指标,严重影响着职校生就业。因此,培养职业素养最直接的意义在于提高职校生的核心职业能力,促进职校生就业。伴随着就业市场供需矛盾将长期存在的局面,要想使职校生顺利进入职场,并迅速实现由“学校人”向“职业人”的转变,职业学校必须帮助他们提前做好充分准备,竭力培养、提升他们的职业素养。当前,虽然各职业学校均已对职校生开展了相应的职业素养教育。但是,用人单位的相关不良反馈说明,我们的职校生职业素养培养工作需要反思。

二、对职校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思考

(一)对职校生职业素养培养方向上的思考

理论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占7/8的隐性职业素养决定、支撑着外在的显性职业素养,对人员的行为与表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是我们对职校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重点。那么,职业教育工作者应当结合工作实践反思的是,我们真正认识到隐性职业素养的重要性了吗?如果认识到了它的重要性,我们真正彻底贯彻了与之相关的教育了吗?从现实情况看,答案可能不容乐观。因为在现实社会中,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下,存在着一些片面重视属于显性职业素养的职业技能,忽视更重要的隐性职业素养的“一白遮百丑”现象。其实,“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并没有错,错的是我们在执行中没能全面、深刻的把握它的整体内涵,出现了将职业教育等同于就业教育的错位现象,错误地导致了对职业教育职业性的异化、简化,自觉或不自觉中忽视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中的“高素质”这一前提,导致了隐性职业素养培养不到位。结果,偏重技能培养,忽视人文素质教育等“软实力”。学生发展没有后劲,缺乏持续推力。学生即使今天就业,明天可能就会下岗。当然,我们强调隐性职业素养的重要性,反对“为技能而技能”的片面思想,并不是强调“为素养而素养”,忽视技能培养,而是“为素养而技能”,否则,会走上忽视技能的另一个极端。因此,目前,要得到用人单位对职校毕业生的充分认可,职业学校应该着眼于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全局,并真正回归到重点培养隐性职业素养的轨道上来。

(二)对把握职校生隐性职业素养培养内容上的追探

1.独立思维意识一是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人们的一切职业素养难以真正形成。特别是当今多元化社会思潮影响,以及市场经济带来的功利性等消极现象,使人们往往产生浮躁的心理和难以辨别下的盲从。让学生建立独立的职业人格,学会思考、辨别,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指导他们职业成长愈发必要;二是科学发展观告诉我们,职业教育要以人为本。职业教育并不仅仅是为了让人能够简单的生存下去,而是让学生生成性存在,个性得到发展,且是可持续发展,具有创造性。可以想象,不培养具有独立思维的学生,是很难真正贯彻职业教育科学发展观的。充其量,我们培养的学生只是无内涵的、一时的“高级工具”,只能是被动式生存,不可能去主动适应甚至是创造的人;三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诺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的需求是动态递升的过程,精神需求是人类更高的需求。因此,职业教育在赋予学生生存技能的同时,还必须关注他们的精神建构,为他们的一生发展和终生幸福奠基。

2.法治观念法律是基本的道德,道德是不成文的法律,两者关系密切。职业道德是隐性职业素养的重要内容,所以,培养职校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应从培养学生良好的法治观念开始。试想,如果一个人基本的法律职业素养不够,不能遵守法律这个最起码的社会规则,还谈得上遵守什么职业道德呢?又谈得上什么职业素养呢?那么技能越高的人,其隐含的危险越大。再者,社会的进步需要法治,进步的社会则需要具有法治观念的公民。增强职校生的法治意识,就是增强他们的权利与义务观念,相应的就会提高他们作为职业人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责任感,这无疑会推动他们良好隐性职业素养的尽快形成。

全文阅读

高职生职业素养论文

一、引言

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简称“会展”,是一个新兴的专业,2002年开始招生,开设的院校从2002-2005年以个位数递增,自2005年以后开设会展方向的院校不断增加,如今全国已近200所高校开设,不过此类高校多是在外贸、旅游、英语、艺术、设计等相关专业基础上开设会展方向,且高校多聚集在长三角、珠三角、北上广等发达城市。这是沿海某职业院校会展专业对于学生的岗位能力要求,该行业不仅要求学生具备人际沟通交往的通用职业素养,还要求专业的职业素养:会展的规划能力、会展设计能力、会展营销能力、会展广告宣传能力、会展服务能力等,笔者认为从事会展行业须具备如下一些职业素养:一个展会,步骤繁琐,从前期的选题、立项、策划到中期的招商、营销,以及后期的服务跟踪,涉及人员多,细节多,要从容与参展商、赞助商、服务商及各类的机构洽谈沟通,因此要求从业人员的综合运作能力强,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善于交际,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必须具备全局观念和团队合作精神。会展展期虽然只有短短数日,多的也就一月,但是前期筹备工作多,强度大,后期还有评估及成本核算等,需要从展人员既有开拓创新意识,又精通现代设计、预算、经营管理理念,身体素质好,心理素质稳定,不惧工作压力和各种挑战。目前会展业蓬勃发展,逐渐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因此需要从业人员具有国际化视野,通晓国际惯例,熟练掌握外语,知晓外交商务礼仪,在语言、公关等方面皆具备良好的个人素养。

二、隐性课程建设对于培养高职生职业素养的影响

经常会听见有些高职生在讨论:大学毕业了,感觉三年就是浪费时间,什么都没有掌握。其实不然,你会发现自己更加成熟了,对于突况的处理更加沉着冷静,对于自己的人生价值观也有了新的看法,这些都是隐性课程在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内的隐性课程或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行为、职业动机。隐性课程可以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可以通过校园环境的规划、建筑群的设计、教室的布置,传达一种爱岗敬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责任意识,企业交流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传达安全生产、节约意识,久而久之,这些都会内化为一种价值规范,根植于潜意识里面;隐性课程对于职业道德具有导向作用,教师的言传身教、书本上的先进事例、行业内的模范人物、学校的好人好事,甚至对违纪者的处罚,都会引发学生思考,从而把那些先进事例慢慢内化为自觉行为,规避不好的行为;隐性课程可以激发学生的职业动机,校园活动中的胜利,比赛的荣誉及老师、同学的认同,可以增强学生对本行业的认同和归属感,激励学生认真学好专业知行为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隐性课程可以规范学生的职业行为,校园内的名言警句,校训校规,行业内先进人物的经验交流,都能对学生的行为起到约束与引导作用。

三、以职业素养培养为目标的隐性课程设计

据笔者了解,结合一些学者调查研究发现,国内很多实践性很强的高职类专业,在课程设计上都有其明显的学科倾向,各校一般都采取大而全、宽而泛的课程设计,力求培养的学生样样能,从而造成了学生理论基础不扎实,动手能力不强。会展专业的毕业生在应聘中就存在一个问题:许多会展公司宁愿招聘国贸、财务、英语、工商管理等相关专业的学生而不愿意招收对口专业的会展专业毕业生,原因是会展专业毕业生职业素养普遍不高,实战经验少。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产品越来越国际化,各种展览、展销一个接着一个,形成了对会展业人才的巨大需求,因此,提高会展业学生的职业素养,显得刻不容缓,但是这单靠目前高校会展专业中开设的显性课程是难以达到的。笔者在调研基础上,提出如图二所示的隐性课程体系,各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有计划、有目的开发培养学生专业职业素养,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

(一)创建有专业特色的校园物质环境

校园物质环境是培养高职生职业素养的一个重要外界载体,隐性课程的物质层面主要包括校园的整体规划、结构布局、楼群建筑、人文景观、绿化等,通过对校园物质层面隐性课程的优化开发,能够将丰富的生命力赋予在这些校园物质载体中,从而带给学生心灵上的启发,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的行为,促进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良好的校园物质环境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让学校的每个角落都能够成为学生学习、探究、感受和实践的园地,创造优雅整洁的校园环境。看到校园内绿树成荫,教室窗明几净、干净整洁,建筑井然有序,会让学生产生自尊、自豪和崇高的感觉,学生也会自觉地约束自己的不文明行为来保护优美的校园环境;看到校园内富有生命力的雕塑、肖像、名言警句、书法绘画等,学生会产生拼搏进取和严谨求学的态度;校园内的建筑群本来是没有生命与情感的,也不蕴含任何意义,但在经过精心设计之后,这些建筑群也能够“活”起来,富有生命力,成为高职特有理念的直观的外在反映。以会展专业为例,学校在布局建设方面,可以把某栋楼以某个著名会展案例命名,可以把某条小径以著名会展事迹命名,塑某知名会展专家的雕塑,看到这些,同学们都会肃然起敬,增强对该职业的向往;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会展策划大赛”,得到富含专业意蕴的作品,这样的作品置于校园一角,美化校园的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对于培养高职生的职业意识,提高对本职业的认可度都有一定的帮助。

全文阅读

职业素养校园文化论文

一、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内涵及意义

职业素养是个很大的概念,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固然重要,然而敬业和道德更是学生所必备的,体现到职场上的就是职业素养;体现在生活中的就是个人素质或者道德修养。劳动者的职业素养是指劳动者基于一定的生理和心理条件基础之上,通过进行教育培训、实践操作、自我学习、内化提升等途径不断形成和发展起来,在一定的职业环境中起决定作用并且是相对内化与稳定的基本素质,它是劳动者对社会一定职业了解并不断适应的体现,是劳动者能否进入该职业领域并能否胜任该职业工作的其中一个条件。职业素养一般是某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人综合品质,其中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职业意识、个人素质等。影响和制约职业素养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劳动者的受教育程度、劳动实践经验、自身家庭环境、社会工作环境以及自身综合素质水平等。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学生应在具备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这段话强调了高等职业教育要将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始终贯穿于人才培养工作的始终。加强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建设中的必然要求,高等职业院校需要把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与专业基础知识、职业技能水平等的培养全部结合起来,扎扎实实地做好高职学生的培养与教育工作,这样,高职院校才能培养出一批具有崇高职业理想、过硬技能水平、优秀职业素质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社会中才会不断涌现出优秀的工人群体和“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薄名利、甘于奉献”的劳动模范。

二、基于职业素养之上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

随着高等职业院校的不断发展,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其核心竞争力则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实力,高职校园文化则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根基与不竭动力,并且在形成高职校园整体凝聚力、突出高职院校办学理念与特色、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水平等方面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1.将职业素养中的道德教育融入校园文化。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当前各高职院校所积极学习和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就有:“切实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具有现代职业理念和良好职业操守的高素质人才。”以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为例,每年都会由学校或各系牵头,组织带领学生到嘉定区革命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向烈士进献花圈。通过这样的活动,加深了学生对爱国主义精神的进一步认识,明确了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历史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组建大学生志愿者队伍,在校园里进行志愿服务工作,并深入到嘉定部分社区为社区居民免费维修电脑,帮助他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可以让学生有机会亲身践行雷锋精神,培养自己乐于助人的良好品德。

2.将职业素养中的技能培养融入校园文化。

2013年4月23日,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通信与电子信息系与英格索兰(中国)校企合作正是签约,一起培养“安全防范技术”专业的学生。英格索兰(中国)非常注重人才培养,致力于年轻学生的技能提升,这为学生提供了就业实习平台,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这在全校范围内获得了积极响应。2014年9月,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与遵义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开办“2014上海电子商务技能训练营”,采用“全程企业授课、全课实操训练”的方式,开展电子商务的视觉设计、网页编辑、网络营销、网站运营等职业技能的培训与实际操作,在提高学生真实技能的同时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培养了他们的责任心与使命感。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商务流通系与上海云核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共建“零零狸网拍上海嘉定摄影基地”,开展网络营销、网站代运营、网站图片处理等服务外包业务,同时把真实企业任务引入正常教学环节,让校企合作向更深层次发展,鼓励学生积累实践环节和管理过程中的职业技能经验。各系通过此类校企合作模式,既让学生在校园里积极储备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又能在企业中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具体实践中去。学生可以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水平,并将这股学习氛围带到整个校园。

全文阅读

基础课职业素养论文

一、职业素养的概念界定

近年来,职业素养这个概念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至今为止,人们对它的内涵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如朱平等从管理学的“素质冰山”理论来解释职业素养,认为职业素养等同于职业素质,而且认为职业素养不仅包含冰山水上部分的知识和技能,还包含冰山水下部分,如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行为习惯等。裘燕南等则认为职业素养等同于职业能力,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社会适应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社会实践能力、自学能力等。许亚琼则持第三种观点,认为职业素养的本质是在特定的职业情境中,通过具体职业行动得以体现的一系列个性品质的集合,而职业能力是运用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在复杂的工作情境中做出判断并采取行动的能力,故职业素养不等同于职业能力,也不包含职业能力,职业素养指向从业者的内在的精神品质,具有养成性,不同职业的从业者可以具有相同的素养要求。

二、基于职业素养维度的“基础”课教学改革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在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中,职业能力是其职业发展的基石,但决定一个人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因素却是职业素养。如果说,表现为知识和技能的职业技能是硬实力的话,而表现为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价值观和职业纪律等内涵的品质则属于软实力。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中,这两者是缺一不可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生活,知行合一是思想政治教育所追求的目标。基于职业素养的思政教育有利于提高目标信效度,提高思政教育应有的感召力。以“基础”课为例,有利于实现公民素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的结合,有利于生活情景与职业情景体验相联系,有利于职业能力培育与职业素养养成相统一,从而提高“基础”课课堂教学效果。

(一)公民素养与职业素养教育相结合

目前,“基础”课的教学内容分为大学生活适应教育、理想情操教教育、人生价值教育、道德理论和道德实践教育、法律精神和法治理念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基础”课课程设置的理念是依据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以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为目标,以培养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为抓手,突出公民素养教育,同时也结合大学生未来职业生活需要,兼顾了职业观教育内容。在“基础”课教学设计中,以公民素养教育为主体,充分考虑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合理设计教学内容,有助于把宏大的意识形态主题和现实的社会生活紧密相连。

(二)生活情景与职业情景体验相联系

伦理道德或法律知识可以通过灌输传递给学生,但必须通过实践、体验等内化的方式让学生经历才能自主生成道德认同。情景体验是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假若我们将课堂设想为一个有利于学生品德成长的环境,那么,道德教育的课堂环境必须既是开放的又是真实的。所谓课堂环境必须是开放的,是指应鼓励并支持学生去发展他们自己的思考活动,而不是向他们描述那些观念化的“正确的”思想模式或“正确的”答案。顺理成章地,决不能把道德教育的课堂看成是简单、机械地传授道德指令(即学习格言、规则或回答问题的“正确的”答案)或进行道德影响(即提供一系列好的范例)的中心,必须将它看做是学生能在其中亲自学会进行道德思考的环境。因此,在“基础”课课堂教学中,“情景”的选取非常重要。基于职业素养教育,选取社会生活和职业生活相统一的情景,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现实的生活和未来的生活一体化,有利于生活情景与职业情景体验相联系,提高教学效果。

全文阅读

职业素养培养下中职语文教学论文

1.中职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方法

1.1转变教学观念

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对服务意识进行确立,重点强调语文课程中的服务功能。传统的教学观念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进行转变,必须树立服务学生专业发展的意识,把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作为中职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为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中职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必须对学生学习的专业知识进行加强训练。学生职业素养提高的一个必要前提就是拥有较高职业素养的语文教师,这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点。所以在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培养之前,担任语文教学的教师必须要对自身的专业知识以及技能等进行强化学习,例如只有学习好一些基本的电子电器专业知识或者财会知识的教师,才能进行对电子电器或者会计专业班的语文教学。之后还需要语文教师对不同专业特点以及不同职业行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一些了解,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对不同专业的职业素养进行一些侧重点的掌握。为了使学生在就业的时候能够很好的适应,需要进行教学的改革,依据一些专业的特色及侧重点进行专业课的整合,这样能够更好的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基本能力的提高,对学生的专业能力也能进行突出的培养,使他们的职业素养得到很好的完善。

1.2加强训练,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听说能力是交际能力中最主要的一部分,也是社会实践能力表现的一种。中职毕业生几乎大多数都从中职学校直接走向了社会,开始各种不断的应聘面试、求职找工作的历程,然而只是一小部分的毕业生能够有机会去高校进行深造。在求职的过程中,口语的表达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针对这一现象,在中职语文教学的改革中,最有成效以及最明显的一个目标就是口语能力的培养。在中职语文的教学课堂上,教师不能只是引导学生单独的讨论课堂上的问题,还需要为学生创造出更多的说的机会,使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课堂上得到锻炼,这样就会不同程度的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可以结合利用教材中每个单元出现的“表达与交流”这个环节对学生进行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充分利用好这个机会。例如,在电器职业这个专业中,结合语文教材中《说话要文明礼貌》这篇文章,联系电器专业的职业特点与学生进行互动,进行情境的创设,把一个简单的口头表达训练课演变成一个“经营电器维修保养”课,将客户和维修工人这两个角色让学生进行扮演,或者师生共同合作,经过角色互换,使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得到锻炼,通过不同的身份扮演,可以把一个简单枯燥的口头表达课变得更生动、更容易,使学生与客户沟通交流的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清楚的认识到自己在进行口语交际的时候,哪个方面表现的不足,从而能够进行改正,使得自己在今后工作中能够更好的进行交际,并且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自己的职业素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可以通过语言应用平台的搭建进行提高。课余时间充足、思维活跃以及精力充沛是中职生所具备的几大优势,教师可以通过搭建实训平台对学生进行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一些活动如“国旗下的讲话”评选、学生职业技能大赛、辩论比赛以及各类主题演讲比赛等,都能很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1.3加强情境教学,培养应变能力

教师将以形象为主体的、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场景有目的的引入教学中来,通常教学中把这种方法称为情境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帮学生更好的对教材进行理解,全面的发展学生的心理机能。情境教学方法不仅仅能够提供给学生一些良好的启迪或者暗示,也能够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的适应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创造性思维得到很好的锻炼。所以把情境教学与语文教学进行结合,能使教学内容更好的被学生理解。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职业素养,可以把语文训练和职业素养的训练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例如,对于导游职业进行一个情境的创设,假如某个学生是一个导游工作者,在进行导游的过程中,有的游客可能会向你询问一些有关景点的问题,这时候就需要学生告诉这个游客自己对这个景点的了解。这时就需要考虑怎么对游客进行讲解,用什么语气对游客进行讲解,如果有的游客询问旅游线路,这时就需要告诉游客接下来将要行进的路线。导游职业需要更高的职业素养,因为在这个职业当中,导游需要跟游客时刻在一起,不仅仅要不停的向游客进行讲解,也需要耐心的对游客提出的问题进行讲解。通过情境教学的方法,能够让导游专业的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这个职业的氛围,让学生了解到这个职业所需要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与情境教学方法的相互结合,能够让学生得到不断的锻炼和提高,让学生拥有更高的职业素养。

1.4挖掘语文资源,培养团队精神

全文阅读

图书馆员职业素养论文

1馆员职业素养评价体系

由于具体的影响因素较多,本文在整理相关研究资料及结合实际调研情况的基础上,从中选取影响较大的主要指标,采取AHP层次分析法的分析原则构建馆员职业素养评价体系,主要包括1个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16个三级指标等组成的三个层次指标结构。通过采用AHP的计算方法分别计算得出每个指标的权重,并验证其计算结果有效,最终给出权重数值及排名,可以明确看出指标的影响程度和重要地位。从附表显示的指标权重及排名可以反映其对职业素养的影响程度和重要程度。在理论计算结果的基础上,可以针对馆员进行职业素养的评价分析,为了直观反映个体职业素养及整体职业素养的具体情况,可采取分值法进行评价,对每个指标分为5个分数段:0~20、21~40、41~60、61~80、81~100,不同分数段依次代表很低、较低、一般、较高、很高的素养含义,在每个指标赋值的基础上通过下述计算公式可得出个体的具体素养值。计算整体职业素养值时,可在赋值基础上取平均值计算即可。

2职业素养提升的思路和策略

2.1制定职业素养提升思路,统筹全馆兼顾个人

从图书馆的整体环境出发,职业素养的提升分两个层面:馆内馆员综合职业素养和馆员个人职业素养。因此职业素养的提升也应从这两个角度出发,既要从整体上把握职业素养的情况,又要兼顾个人的实际情况。通过促进个人职业素养的完善来间接推动整体职业素养的优化,从而达到由点到面的扩散效果。从构建的职业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可以看出,影响职业素养有很多方面,且影响力大小不一,权重值有所轻重。因此,职业素养的提升既要把握综合职业素养,又要兼顾局部细节。通过从细节入手,可发挥优势,弥补不足,从而达到对个人综合职业素养的全面完善。因此职业素养的提升思路可以总结为两点,一是从馆内大局层面出发,提倡“重点突出,全面优化”的原则。二是从馆内个人层面出发,采取“发挥优势,弥补不足”的原则。以这两点为中心思想,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全面开展具体工作。

2.2明确职业素养目标,逐步推进目标的实现

职业素养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短期工作,涉及很多方面,也需要较长时期才能达到一定的稳定状态。鉴于此,在提升素养方面必须制定可行有效的计划和目标,以便达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的效果。短期时期内应以提升个人职业素养和提升外化素养为主,这样有助于个人很快适应图书馆的工作环境,掌握工作技能,也有利于图书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长期时间内应以提升馆内员工整体职业素养和提升内化素养为主,这样有助于提升图书馆的精神面貌和外在形象,同时建立起图书馆的职业价值观和人生归属感,引导馆员以图书馆作为自己的职业目标并为其奋斗努力的决心。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时期内将随着内化素养和外化素养的具体情况有所适度调整。

2.3结合个人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策略

全文阅读

园艺学生职业素养论文

一、相关的调研

中职园艺生若想在竞争中立足,除了要具备过硬的技能外,还必须拥有良好的职业素养。通过对周边用人单位的调研,了解到在科技经济发达的常熟,无论是发展环保、安全、生态、外向、集约化的园艺生产,还是培植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园艺商品,都急需培养和集聚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本专业的学生毕业以后主要面向园艺生产管理、园艺新技术推广、园艺产品的贮藏与检测、园艺产品营销四大岗位群,不同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具有不同的特点:。从调研结果看,社会对园艺技术专业学生及综合素质的要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复合型人才需求较大从调查中发现,复合型人才普遍受到欢迎,如文农科兼修的人才,即学园艺的不仅懂技术,而且要懂管理、懂市场、懂营销。

2.动手实践能力强、能吃苦的技术型人才园艺企业一般远离闹市,要求员工能够深入田间地头,参与生产,吃苦耐劳。因此,不少高学历的人才留不住,但动手实践能力强、愿意吃苦的中职生很受欢迎。

3.健康的心态和正确的就业观一个企业往往需要心态积极、平衡,能够乐观地接受任务和应付麻烦事的人。因为任何企业都会有不足的方面,面对企业的不足,心态积极的人才会表现出积极主动的态度,并把它当作锻炼自己的机会,摆正心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4.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在很多情况下,单靠个人能力已很难完全处理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并采取切实高效的行动。所有这些都需要人们组成团体,并要求组织成员之间进一步相互依赖、相互关联、共同合作,建立合作团队来解决错综复杂的问题,同时进行必要的行动协调,开发团队应变能力和持续的创新能力,依靠团队合作的力量创造业绩。

二、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

1.入学时

全文阅读

教学改革职业素养论文

一、高职体育的地位以及与职业素养的关联

高职体育教学毋庸置疑在整个高职整体教育体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能发展的保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也是学生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重要课程。因此,体育教学在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满足素质教育的整体要求,更要重视学生身体和心理能力的综合培养,将职业素养的培养融入进高职学校体育教学中,能够积极的促进和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为今后学生职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就目前我国高职体育教学现状来看,我国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还是主要倾向于体育技能的培养,教学目标还处于传统模式,和其它的普通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学基本没有太大的差别,没有显示出自身的特色。而目前高职体育教学的主要特色是注重教学的实用性,因为高职学生今后的工作性质大多数可能是在企事业单位进行的基层工作,工作要求和工作强度都比较大,所以对于学生的体能和整体的身体素质有着更高的要求。

二、我国高职体育的教学现状

(一)教学观念落后

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观念还是停留在传统的只是进行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以增强和提高学生的体质为主,而忽略了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和健身方式的指导,更是少对学生进行健康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对于“体育如何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体育与人身心健康发展之间的关联”等等这类理论文化知识的传授少之又少。学生虽然在上体育课,但很盲目,不知道练了有什么益处,只是为考试而机械地训练,缺乏一种从思想上真正接受、真正喜爱体育的意识,从而造成学生踏入社会后无法养成一种坚持进行体育锻炼的毅力。此外,高职院校体育课在教学过程中,很多体育教师盲目地学习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方式而造成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培养目标模糊。

(二)过于“技术”的传授

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如今已成为我国高职教学的主要任务。然而,从小学至大学,竞技性质的体育运动知识却占了很大的比例,成为体育教学的主体。而且教材的内容往往大同小异。现在高职的体育教材也经常出现这种情况,由于受前苏联体育理论、陈旧的体育教学思想等等因素影响,体育教材的编写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如今的高职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只是传授学生竞技技能和运动技能,把体育教学作为提高学生素质和全面发展身体活动能力的手段变成以更好地发展、掌握技术和竞技比赛为目的的应赛课程,导致学生在未来的社会实践中很难适应高强度的工作。另外,高职院校在进行学生体育水平考核和体育教学的评价过程中,过分注重形式化的比赛规范模式和标准模式,致使学生和教师都把体育教学的目的建立在“技术”上,忽视了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重要性。

(三)缺乏体育教学与职业素养培养的结合

全文阅读

职业经理素质培养论文

职业经理人就是以经营管理企业为职业的职业管理者,职业经理人不是自称的,而是由市场来选择及评价的。职业经理人非常重视能力的培养和职业道德的修行,注重业绩的提高和市场的评价。因为,最终决定其命运的是市场的评价。

职业经理人的素质是综合性的。

首先,要具备出色的决策能力。职业经理人常常被大公司和新兴高技术公司所聘用,这些公司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和纷繁复杂的问题,因此,职业经理人只有具备出色的决策能力,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领导企业走向成功。导致企业毁灭性的失误,不是某一项经营上的失误或管理上的不足,而是决策上的失误。决策能力要通过综合素质的提高来培养,决策不是简单的事,要能做到倾听大多数人的意见,特别是来自反面的意见,这是防止决策失误的最有效方法。

其次,要有识别、选拔、任用、考核评价和激励人才的能力。无论职业经理人多么出色,都不是全才,需要有一批杰出的人才在其周围担任高级经营和管理职位,这些人才是否具有与其配合做好工作的能力,则取决于职业经理人的识别和选拔能力。如果人才选,不能知人善任,人尽其才,让其在能力最大化发挥的位置上,既浪费人才,又会造成工作的失误。能够识别、选拔、任用人才,而不会评价和激励,也会造成人才流失,或使人才的积极性受到压抑。人是有感情的,情绪高涨,有利于超水平发挥创造力;情绪低落,易造成工作的失误,而人的情绪调动是通过科学准确地评价和适度激励实现的。知人善任,心胸开阔,亲和力强,能发现和挖掘人的潜质并加以培养和使用,是提高这方面能力的主要途径。

第三,要有战略规划设计和组织实施能力。企业战略就是围绕企业发展方向和所要实现的目标,进行优化配置资源,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经营管理体制的设计。企业的战略要通过战略规划设计来体现,职业经理人要有战略规划设计和组织实施的能力,这是确保企业长期发展的必备素质之一。

战略规划能力要通过长期的企业管理经验积累。职业经理人要亲自主持企业战略规划设计而不是让下属越俎代庖,要准确把握外部经营环境现状及对未来变化准确预测。组织实施能力实际上取决于职业经理人的意志力,如果确认所设计的战略是正确的,就要坚定不移地去推进,不会因为一时的挫折、一些人的不理解而影响战略推进和实施的速度。

第四,要有营造和谐气氛、创造蓬勃向上企业文化的能力。企业是一个组织,是由许多员工组成的团队。任何一个企业都有运作规则和规章制度,这是共性的东西。共性的东西是企业成功的基础要素,而不是决定因素。仔细研究那些成功的企业,往往是个性的东西起决定作用,这个个性化因素就是企业文化,团队精神。个性化的或者说企业独有的企业文化和团队精神的形成,又与职业经理人的个人风格有关。优秀的职业经理人,都有营造和谐的企业内部氛围,创造蓬勃向上企业文化的能力。这种能力在四个方面有突出表现:首先是团队价值观的形成;其次是团队发展目标深入人心并成为团队每个成员的共同追求;再次是团队中每个人追求的差异性与团队价值观和发展目标的有机统一;最后是有宣传鼓动能力,激发团队热情。

职业经理人在我国还是一个新事物,职业经理人队伍还没有形成,职业经理人市场还在萌芽状态,职业经理人市场评价还在探索,职业经理人规则还有待建立。然而,我国经济市场化发展的迅猛态势,以及对职业经理人需求迅速增长的现实,已将加强职业经理人培养、提高职业经理人素质这一重大课题日益紧迫地摆在人们面前。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