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职业高中

职业高中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中生职业规划

高中生职业规划(一)

一、引言

古语有云:志不定,天下无可成之事。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对于每个人,尤其是在校高中学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当我们制定了明确的规划书,我们才会有奋斗的目标和方向,才能时刻检验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正确,才能为自己谋得精彩人生!

二、自我分析

通过冷静的自我剖析,理性的思考,我对自己的性格及自己的未来有了一个更透彻,更全面的认识。这使我写下了如下的职业规划书:

职业兴趣:

我的职业兴趣是当一名教师,理想的职业岗位是高级中学数学教师。我希望自己将来有一份稳定体面的工作,而教师无疑是最佳选择,我现在是一名优秀的高一学生,希望高中毕业后能考上一所重点师范大学。

职业能力:

全文阅读

浅谈高职院校职业教育中的职业规划

摘 要:职业规划是一个人制定职业目标、确定实现目标的手段的不断发展的过程。时代对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和高职毕业生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决定了高职院校大学生尽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教育;职业规划

一、职业教育中高职学生职业规划问题的意义

(一)职业教育中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有助于发掘学生

的自我潜能。通过职业规划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与潜在的资源优势,帮助学生重新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定位,有助于促使自身价值持续增值。在职业教育中,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综合优势与劣势进行对比分析,使学生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与职业理想;引导学生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进行职业定位,搜索或发现新的或有潜力的职业机会,使学生学会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步骤与措施,有助于增强高职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与理想。

(二)在职业教育中进行职业规划可以提升学生应对竞争

的能力。当今社会处在变革的时代,处处充满着竞争。正所谓“不打无准备之仗”,进行职业规划可以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高职学生必须未雨绸缪,首先要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要有明确的目标,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有了职业规划之后,要按规划的内容和目标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己,并将职业规划的求职环节在求职活动中付诸实践。职业学校的毕业生要想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设计好自己的职业规划。进行职业规划可以帮助学生增强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明确奋斗的方向,提升学生成功的机会。

二、职业教育中职业规划存在的问题

全文阅读

职业指导在高职毕业生就业中的作用

摘要:我国一直以来就强调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就业择业指导,基本上现在的大专院校也都开设了这门必修课。但是在调查中发现,有很多的高职院校和学生没有对职业指导课程引起高度的关注。目前的职业指导还处在起步阶段非常不完善,而且含金量也不是很高。在本文中将分析职业指导在高职毕业生就业中的地位,同时阐述 如何提高职业指导的适用性和技术性,为广大职业指导老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职业指导;高职毕业生;就业;作用

目前,我国毕业生人数逐年上升,高职毕业生如何在社会浪潮中找准自己的工作地位很重要。《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强调要解决好毕业生的工作问题。高职院校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如何使他们找到适合的工作也应该成为重中之重。在高职院校中开展职业指导对学生毕业找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千万不可小觑。如何帮助高职毕业生选择一份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位,如何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是目前高职职业指导的重点。在市场竞争越来越大的前提下,广大高职院校应该不断完善强化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

1.高职毕业生就业中进行职业指导的必要性

1.1职业指导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观

学生的工作问题是学生人生中比较重要的一个问题,直接会影响到学生未来的人生走向,因此,职业选择也是帮助学生对未来自己的发展道路做出规划。高职院校的学生虽然技术水平过关,但是还没有深入社会,对社会的方方面面还没有什么实际的经验,容易受到误导。通过一些高职类的学生在选择工作时都会觉得迷茫,这就需要广大高职院校及时开展毕业生职业指导。高职院校可以通过职业指导树立学生正确的职业观,改变过去那种学生盲目选择工作的现状。通过职业指导可以让学生自我分析,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技术条件、自身素质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将来的发展。

1.2职业指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权利意识

在前面我们谈到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还没有什么实际经验,而且大部分的学生对一些有关于劳动方面的政府政策和法律法规都不是很了解。每年的毕业季都会出现一些学生被骗的案例,这些案例都是活生生的教训,是缺乏应有的毕业职业指导的后果。很多高职毕业生在签订合同时都没有强烈的维权意识,就算出了问题也知道怎么解决。因此,对于高职院校额大学毕业生进行职业指导可以帮助这些毕业的大学生树立维权意识,深入了解找工作和就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法律法规、政府政策,做到心中有数,可以有效的形成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为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1]。

全文阅读

职业高中职业指导人员的职业素养要求及培养

摘 要:加强职业高中的职业指导教育必须先提高职业指导人员的职业素养。目前我国职业高中职业指导人员的水平普遍较低,因此我们要采取增加人才引进力度、完善职业指导人员资格认证制度、加强职业指导人员的在职培训、完善绩效管理机制等一系列措施来提高职业指导人员的职业素养。

关键词:职业素养;职业素养要求;职业素养培养

一、职业高中职业指导人员的职业素养现状

职业素养一般是指某个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习惯等方面。职业高中职业指导人员的职业素养主要包括职业道德素养、专业知识素养和业务素养等方面。因为职业指导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适当的职业指导包括职业陶冶、职业准备、职业训练、职业调查、职业心理测验、职业介绍、职业咨询、职业生涯设计等若干方面。

目前我国职业高中的职业指导人员水平较低,学生没能接受有效的职业指导。我国职业高中的教师主要有三类:文化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实习指导课教师。这些教师都可以是职业指导人员。我国职业高中专业的职业指导人员很少,只有在招生、上职业指导课程或者临近毕业时指导一下学生的求职简历,很少发挥职业指导人员的作用。无论职业指导人员还是这些任课教师,他们大多缺乏职业指导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培训,缺乏对市场、企业和政府政策的了解,缺乏相关的职业素养,对学生的心理咨询、职业能力、相关法律常识、创业意识等方面的指导更是非常欠缺,不了解职业指导内容在实现职业高中培养目标中的地位和作用,职业指导能力不足,形势分析能力欠缺,这肯定会影响职业指导的效果,影响到学生的就业以至于他们整个职业生涯规划。

二、职业高中职业指导人员职业素养要求

1.职业指导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职业道德素养是教师职业素养的关键所在,是教师职业素养的灵魂,包括职业理想、职业责任、关爱学生等各个方面。职业指导人员应当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扎根于职业教育,为发展职业教育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职业人才,实现自身价值。职业指导人员还要具有职业责任感,爱岗敬业,对所从事的职业指导工作有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和浓厚的兴趣。

2.职业指导人员必须具备职业指导的专业知识。职业指导内容包括职业陶冶、职业准备、职业训练、职业调查、职业心理测验、职业介绍、职业咨询、职业生涯设计等多个方面。职业指导教师要对职业指导的知识理论内容有系统的了解和掌握,这是职业指导工作的前提。职业指导人员要了解社会职业状况、地区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状况

全文阅读

高等职业教育中的职业生涯教育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中的职业生涯教育可以发掘学生自我潜能,增强个人实力;可以增强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提升成功的机会;可以提升应对竞争的能力。但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中职业生涯教育存在缺乏系统性、缺乏协调性、缺乏科学性的问题。推动我国职业生涯教育的发展要根据职业生涯教育特点进行科学整体的规划;要整合多方面的力量和资源。

【关键词】职业教育;学生;职业生涯教育

一、什么是职业生涯教育

职业生涯一词来源于英文“career”,根据《牛津词典》的解释原有“道路之意”,可以引申为个人一生的道路或进展途径,强调随着时间流逝赋予的责任。职业生涯涵盖了个体一生的发展历程,它指一个人在一生中所从事工作,承担职务的职业经历或相继历程,是伴随个体终身的动态发展过程。职业生涯教育的前身是职业指导,随着时代和理论的发展,职业生涯教育逐渐浮出水面,登上了历史舞台。1971年美国联邦教育署署长马伦(MarLand)博士正式提出了“生涯教育”观念,标志着美国现代职业生涯教育运动的开始。

根据向阳生涯的专家指出,推动中国的职业生涯教育仅仅依靠学校老师的指导是不能够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还需要市场提供大量的专业的中国职业规划师来共同推进中国的职业生涯教育。

可以具体理解为以下几方面:

1.职业生涯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职业生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个体职业生涯的发展,活动之前要制订有详细的活动方案或计划。并紧紧围绕最终目的而规划、组织和实施的,同时,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组织应有固定的机构、相应的设施设备、专业的人员、专门的活动或教育场地等。

全文阅读

高职中药专业渗透职业指导探析

本文从中药专业教育的新生入学教育、人文素质教育、职业技能教育等方面阐述将职业指导渗透在整个高职中药专业教育学习过程的具体措施,为高职中药专业教育职业指导提供可供操作的思路,同时为高职中药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高职中药专业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然而高等职业教育实质上是就业教育,中药专业学生就业出现问题,我们从事中药职业的教育教学人员必须对其进行反思并努力加以改进。根据我们对中药专业毕业生和中药行业企业用人单位的实地调研,中药专业学生就业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中药专业人才的职业素质与能力很大程度上与实际职业岗位需求脱节。为使中药专业毕业生能够更好地胜任岗位工作,中药专业教育与职业指导就必须有效地进行渗透与融合,改革现行的中药专业教育以及职业指导方式。

一、在新生入学专业认知教育中渗透职业指导

针对入学新生对中药专业认识不够的现状,在进行新生入学教育时,向新生详细介绍中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素质与能力要求等,对专业教学计划中所设置的中医药基础类课程、药用植物资源与鉴别类课程、基础化学类课程、药学类相关课程、中药调剂与中药购销方向专业课程、中药制剂生产方向专业课程等进行详细解读,让学生初步感知和认识本专业的主要专业课与专业技能课,使学生对中药专业课程设置的方向有个初步了解。

同时,向新生介绍中药专业的主要就业方向,结合往届毕业生就业实例,使他们全面了解就业的渠道和方向。其主要就业方向有:中药栽培与鉴定方向,中药饮片生产和质量检验方向,中药制药生产和质检方向,中药调剂、中药购销方向,药房(店)药学服务方向等。带领新生实地参观校内实训基地、医院中药房、中药制药车间、中药饮片厂、药店等。通过新生入学教育,强化了学生们对中药专业的认知,并对本专业各课程的联系有了初步了解,能够更好地把握以后学习和就业的方向,为今后制定职业规划打好基础。

二、在中药专业人文素质教育中渗透职业指导

在中药专业课程设置上要为中药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以及人文素质提高服务。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不要盲目追求理论知识的系统性与完整性。通过开办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应用写作、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医药发展史与医药企业文化等人文讲座以及校园文化、青年志愿者服务、社会实践等课程,实现人文素质教育培养目标。

对于英语和计算机课程,应增加和补充一些与中药实际工作岗位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突出实用性,提高中药专业学生就业岗位的适应性。比如:英语教学可增加一些药学英语相关内容:如英文药品说明书阅读与翻译,药品销售常用英文对话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要求。计算机教学应以工作任务为驱动,结合中药专业特点开设药品计价、药品购销与储存、药品市场营销等一些在本专业计算机应用的内容。

全文阅读

中国高教中的教师职业

摘 要: 我国高教飞速发展,拥有国际一流研究型大学,并在国际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高校中的教师职业却面临亟待解决的问题。低薪酬和社会地位的降低使得校方无法吸引所需的高端人才;同时教改给高校教师带来各种压力,教师职业未来发展迷茫,导致优秀教师流失。要改变现状必须选择教师,培养教师和留住教师。

关键词: 中国高教 高校管理 教师管理

一、中国高等教育现状

高等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近年来中国不断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同时力求提高教育质量。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高校在校生人数从376万增长到2000多万。这样的增长是在国家政策的前提下社会需求不断增加的必然结果。我国目前中产阶级人数迅速增长,他们积极要求自己的孩子接受教育,并且具有相应的财力获得受教育的资格,这势必带动高等教育的不断扩大。但教育体系的扩大带来了严重的教育质量问题,突出的表现就是毕业生就业问题的不断恶化。这个问题的出现很大部分原因是与毕业生资质较差有关。

因此随着教育体系的扩大,国家必须在一个分级教育体系的顶层建设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一流的研究型大学要求有效的学术系统。为了建设这样的学术系统,国家政府提供了更多的资金支持,如“985工程”和“211工程”学校,约150所大学都直接由政府提供资助。我国1700多所大学中,大多数是由省级政府提供经费,部分由市级政府提供。由此看来我国已经明确建立高等教育中的分级教育体系,资金的不同投入方式也使得学术研究有效实施。

(一)中国高等教育在国际中的地位。

中国高等教育在国际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一方面,中国2000多万的在校生已占全球13900万高校生的近19.4%。并且大批量的中国学术和专业人士流向西方,占据西方市场。2008年约89.2万中国人在海外留学,几乎占全球留学生的三分之一。教育部统计,自1978年至2004年,约81.5万人出国留学,只有19.8万人归国。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第一,相比较而言,西方一流大学提供的学位含金量高;第二,国内大学体系无法为不断增长的要求入学学生提供足够机会。但现在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学术条件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回国发展。

另一方面,2000年以来,中国开始实施国际教育政策,吸引国际学生来中国学习。2007年超出20万的留学生来中国学习,我国还为1万多人提供奖学金。为了规范中外合作办学,自2003年起我国还制定相关法律。

全文阅读

论职业体验在高校职业指导中的运用

[摘要]新时期的高校教育应该更着重于培养适应社会需要、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我国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缺少了引导大学生正确定位自己、了解工作、认知岗位的环节。将职业体验运用到高校职业指导工作中,可以通过科学的数据分析,帮助大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从而使人力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我国的职业体验指导还处在起步阶段,文章通过职业素质测评、信息数据分类整理、人职匹配度、专业领域内的岗位职业体验等内容进行职业体验的指导,旨在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最终在体验中完成自我的生涯教育。

[关键词]职业体验 职业素质测评 人职匹配度

[作者简介]李燕(1981- ),女,天津人,天津美术学院摄影系,政工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天津 300042)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7-0094-02

一、问题的提出

(一)高校扩招带来的就业难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招生人数的急剧增加,高校教育由精英式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就业难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今年我国部分高校不再扩招,但也有部分建了新校区、上了新专业的高校仍在大力扩招。对于扩大高校招生规模,很多人都存在顾虑:现有的招生规模,已经出现就业难的情况,再扩大招生规模,势必会进一步增加就业难度。而我国高校教育扩招的局面不会改变,因此将教育大众化,提高接受高校教育人群比例也将继续下去。面对如此庞大的毕业生群体,高校应采取积极的措施应对,来保障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

(二)高校设课严重与社会需要、市场需求相脱节

全文阅读

高职机电专业教学中职业道德渗透

摘要: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不仅关系到学生自身的成长,还关系到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基于此,文章从高职机电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现状出发,分析了影响学生职业道德水平的各种因素,并提出了相关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高职机电专业;思想政治课;职业道德

目前,高职学生的价值取向和职业道德观念呈现多元化发展的特点,加强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建设,尤其是加强高职机电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建设,对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对高职机电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现状进行探讨,提出强化学生职业道德水平的合理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机电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高职教育关注度越来越高,加大了对高等职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力度,就现在高职院校招生情况来看,机电专业学生占了相当一部分数量,是高职教育的主力军。但是,目前高职机电专业学生的文化素质参差不齐,总体文化层次较低。机电专业学生大多来自独生子女家庭,受家庭溺爱教育的影响,一般表现得比较个性和自我,加之高职院校比较注重技能专业课的教学,对职业道德课的教学不够重视,导致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整体不高。

二、影响高职机电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的因素

(一)家庭环境因素

据调查,当前高职机电专业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具有很强的个性,但是心智不够成熟,使得部分学生在道德品质方面存在很多缺失,如不能吃苦、自私、缺少合作精神、纪律意识差、缺失诚信等。特别是有个别家长在学生表现出职业道德问题以后,没有及时教育学生,反而无原则地包庇、纵容,致使学生距离道德的轨道越来越远。

全文阅读

高职教育中专业的职业性意蕴

摘 要:职业性是高职教育专业最突出的市场性特征,同时,职业性也广泛见诸于普通高等教育专业类型。在职业性标准上的区分,凸显两种类型教育专业不同的内在逻辑。

关键词:专业;高职教育;职业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8-0155-01

一、高职教育的专业

所谓专业,是指按照国民经济体系(即社会分工)需要而设置的教学单位。专业的设置有两种状况:一是按学科分类进行专业设置。这种情况主要见诸于普通高等院校,尤其是早期的普通高等院校,完全与社会需要脱节的时代。另一个是按社会职业逻辑,与现行学科设置无关,按照社会分工需要进行专业设置,主要见诸于职业教育。

专业本质上是满足社会职业岗位需要,按照社会职业岗位需要的逻辑而架设。一方面,专业与学科有紧密联系。构成专业的主要要素有教师和教学活动,二者均围绕知识(技术)进行,这就必然与学科发生联系。比如,任何一个高等教育毕业生都要学习知识(技术),其目标均为寻觅合适的职业岗位,这就使二者达到和谐的统一。另一方面,专业具有相当程度的独立性,专业向职业岗位负责,学科只是为此提供了知识(技术)全部或部分,以充实专业,处于附属位置。可见,二者并非截然对立。学科所涵盖的知识(技术)是根据社会发展需要进行了筛选。专业的设置,除了考虑社会需要外,更需考虑的是本院校是否具有相应的知识(技术)储备。在这点上,学科与专业具有相通性。现行普通高等院校和高职院校,都不会如同以前完全按照学科体系或行业岗位进行专业设置,总会试图在二者之间达到某种平衡,使之具有相当的弹性。

二、两种不同的专业逻辑

早期的高等教育往往按照学科进行专业设置,并不顾及社会需要。因为当时的高等教育身处象牙塔中,不为社会培养人才,因此社会的实际需要并不反映至专业设置。当时的高等教育体系,基本上是一种学术性的体系。虽然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才最终要毕业并寻找到合适的职业岗位,但在社会结构比较简单的年代,社会分工并不精细,因此高等教育培养出的人才对市场具有较高的适应性。但随着社会发展进一步深入,社会结构日益复杂、精细化,社会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强,特别是实用性较强的专业,所需要的知识(技术)受社会需要的影响非常重大。因此,专业设置和发展从单一的学科逻辑正逐渐转向学科与社会需要的双重逻辑。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