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职业发展趋势

职业发展趋势范文精选

职业发展趋势范文第1篇

关键词:职业 职业发展 热门职业 冷门职业 职业结构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11-293-01

职业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社会进步的标志,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礼会职业的发展变迁出现了不断加快的趋势,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职业逐渐消失,新的职业不断产生,并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出现热门职业、冷门职业,从而导致人们的择业价值取向等方面发生深刻变化。

一、职业发展

首先,社会的发展带动职业的发展,职业是社会发展的结果。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的数量、类型、结构、要求都发生着深刻变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变化,职业的结构、要求也随之变化。职业是一种相对固定的,体现了社会分工的,并要求工作者具备一定技能的劳动。在现代社会,职业是一个人一生重要的工作经历。它不再是简单的个人渫生手段,而是一个人寻求自我发展、自我价值实现的现实途径。职业是个人维持牛存,发展个性和承担社会义务的集中体现。

其次,经济的发展对职业发展的影响。经济领域是集中职业种类和数量最多的社会生活领域。无论在何种意识形态的社会,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发展生产力是根本目的。这就要求一个社会必须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让人们有机会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因此,经济发展,就业机会增多;经济箫条,失业率增加,经济的发展也会促使社会职业结构和种类的变化。

再次,科技进步给职业发展带来巨大冲击。现代社会科技的迅猛发展,使许多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不断出现。这些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的研究、开发、应用必然导致部分职业的新旧更替和一些新职业的产生。比如,随着通讯事业的发展,就出现了许多通讯手段的研究、通讯设备的开发和维修等职业。再如,当代科技的发展对传统印刷业带来了巨大冲击,计算机汉字照排技术的运用,使印刷业告别了铅与火的时代,汉字录入、照排职业快速发展。此外,科学技术进步不仅导致职业数量结构的变化,还会使职业的礼会地位发生深刻变化。总之,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脑力劳动职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体力劳动职业将越来越少。经济部门和服务性行业的职业越来越多,行政管理等行业的需求越来越少。

二、职业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社会职业的数量、种类、结构、臻求都在不停地变迁着,其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职业种类日益增多。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职业的数量、种类越来越多。据有荚资料介绍,全世界职业的种类近43000种。

2.职业结构变化加快。随着工业化进程,产业结构和行业结构变迁逐渐加快。从工业革命以来200多年的时间里,不但经常出现新行业,且各行业的主次地位的变化亦越来越快。工业革命时期,主要行业是纺织业。一直到进入20世纪,钢铁、化学、汽车、建筑业、信息产业先后超过纺织业。但是,电子从产生、发展到成为一个主行业,只用了几十年的时间。进人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将会给职业结构的变化带来又一次大的飞跃。

3.脑力劳动职业增加。进入20世纪后,脑力劳动职位在社会职位总额中所占比重愈来愈大的趋势就更明显了。据有关资料介绍,1950年美国的向领人员占就业总数的50%,1960年美国的脑力劳动者占就业总数的43.3%,1997年上升为50.1%;原联邦德国1960年为41.8%,1975年上升为514%,并继续出现增长之势。脑力劳动职位的比重不断增大,在我国表现得也比较明显。

4.职业要求不断更新。职业要求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职业本身的内容合作共事者之间的关系、职业要求以及职业报酬。社会经济发展处在不同历史时期,同一社会经济发展时期职业的内容、要求、报酬等都不相同。一些职业,因新的工作设备和条件变化对职业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如行政,工作人员、医生、教师、律师等,另一些职业由于任务、职责有一定改变,对就业的要求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三、热门职业

热门职业一般是根据经济发展的情况形成的,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高新技术、电子通汛将是经济的增长点。所以,一些信息,生物、高科技迅速发展相关的职业将逐渐成为热门职业。因为从事热门职业和有热门职业专长的人,都会有助于保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多的生存机会和发展机会。据有关专家估计,21世纪我国热门职业将朝着以下方向发展:一是软件开发、硬件维护、网络集成等高层次计算机科技类职业。二是通信工程、无线电技术等电子子工程类职业。三是农科类职业,,科教兴农、建设新农村、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农科类专业将成为热¨专业。四是金融、房地产、信息咨询等第三产业。五是政法类职业。律师将成为热门职业。六是师范、医科类职业。七是环境类职业。八是院外医疗业。九是美容职业。十是国际商务策划师。21世纪,商务策划将成为发展前景最好、收入最高、就业最稳定的热门职业之一,当前中国企业最缺乏的人才就是提供商务策划的策划师,商务策划师必须是具备丰富的商务经验且能言善辩的人,善于独立思考且洞察力和创新意识较强、能产生新构想的人,熟悉行业的运行机制且有行业发展的战略眼光、能帮助企业克服转型危机的人,这些人总是能够在各自领域不断提供新创意、新设想,能够发现更有战略价值的新领域、新课题、新产品,不断形成独有的优势,也因此成为最受欢迎的人。

四、冷门职业

由于全球经济受互联网络的影响,职业变化的速度加快,某些职业将逐渐衰落。西方有人介绍了今后15年极有可能过时的职业:

1.传统秘书。自从个人电脑、电子邮递和传真机问世,秘书的时间就有45%以上是用来把文件归档、传递信息、邮寄信息、邮寄信件和复印材料。办公自动化将使传统秘书逐渐衰落。

2.银行出纳员。今后几年,几乎所有的银行都将大量使用自动柜员机,只留下为数不多的出纳员负责银行业务的前台交易。

3.电话话务员。据测西方发达国家的电话电报公司可望在今后用自动化语音识别技术取代其一半以上的长途电话话务员。这种技术和自动化电话网与语音信息系统将会使人们失去一些就业机会。

4.接待员。美国某些通信公司现在可以提供能够处理打进和打出电话的极其先进的语音识别系统,许多公司也正在研制相似的系统,这使得不少大公司和政府机构将来可以取消接待员这种职业。

5.公共图书馆管理员。电脑已取代图书馆的卡片目录,而且不久可能取代你所知道的图书馆,那时人们将忘记传统的图书馆,而且干脆通知图书馆通过互联网络把书送过来。

6.矿业。由于商业区、住宅区、房地产的发展,加上环境的整修,公共工程公路、桥梁、水坝的兴建,建筑业将会持续成长。石油、天然气、煤、金属等矿产现阶段需求旺盛,但由于经济循环和社会发展阶段所限,未来矿业的成长将相当有限。

7.制造业。包含机械的设定、调整、操作及维修等,或是以手工利用小型器械来制造产品或组合零件。目前由于进口品多且多利用国外生产和生产线的自动化,传统的人工制造业难逃日渐衰退的命运。惟一的例外是塑胶器具的操作,因为某些金属器械将为塑胶制品取代。

职业发展趋势范文第2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产学研合作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1014501

我国的职业教育按照教育主体划分可分为学校教育和企业培训。学校教育中的职业教育包括基础教育之后的技能教育、专业培养、精英教育等。企业培训主要包括入职培训、岗位培训和定期培训等。目前,职业院校、中职学校和企业是职业教育的三大主力。未来的职业教育应当是以企业为主体、校企合作逐步加强、以产学研合作的职教模式为主导的职业教育模式,学校的职业教育中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将成为教学重点。

1校企合作逐步加强

职业教育单靠学校教育是不够的,校企合作进行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之一。学校的职业教育在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企业的职业教育在理论知识的掌握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校企合作进行职业教育可以取长补短,学校理论基础好,企业实践经验多两者结合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目前,很多校企合作教育多数是形式主义,主要的形式是企业在学校建设培训基地,学校在企业建立实训基地。但是企业和学校之间的合作很多情况还是停留在学校的培训基地只是为合作企业培训一个班或几个班而不是面对整个专业的学生。所谓的企业实训基地也只是挂个牌而已,有的只是为自己招聘的准员工提供实习。

未来的校企合作教育应当是企业参与学校教育,学校参与企业活动的真正互利互惠的合作。企业指导学校的职业教育提高学校教学能力,学校为企业培养他们需要的人才。企业不单纯为自己培养人才,还要帮助学校为整个社会培养人才。

2产学研合作模式将成为职业教育的主导

校企合作进行职业教育可以很好的培养职业技术人才,但是在通过职业教育推动科技进步方面还有一些不足之处。通过职业教育一边培养人才,一边推动科技进步则需要产学研合作的职业教育模式。产学研合作的职业教育即解决了产学脱节的问题又可以推动职业教育和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

产学研合作的教育将成为未来职业教育的主导模式,产学研合作教育应以综合性职教园区和综合性产业园为载体。在以上两类综合园区内既有企业和学校又有科研机构,在职教园区内以职业教育为主,企业和科研机构是职业教育的辅助部门,是职业教育学校做好教育的手段。在产业园区内以企业和生产为主,职业教育是附加功能企业是园区的主体。

在职教园区和带有教育功能的产业园内生产企业指导学校教学为学校提供实习实训条件,学校为企业培养人才和提供理论指导,企业和学校合作进行科学研究,然后再把科研成果应用到教学和生产。

3企业逐步成为职业教育的主体

当前职业教育的主体还是学校,而未来职业教育的主体应当是企业。从古至今企业都是职业教育的重要阵地。早在学校没有出现之前职业教育完全由企业负担,出现职业教育学校之后,企业实习仍然是学校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中专以上到研究生,学生毕业之前通常都要到企业去实习。企业做为职业教育的主体地位一直没有动摇过,目前的职业教育虽然是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但是学校的职业教育只是完成了理论教学和部分工作能力的培训,学生要想真正成为合格的或优秀的员工还要经历企业的培训和锻炼。

大型企业都有自己一套完整的培训体系,即使小企业也会对新员工进行培训。企业的教育功能是学校所不能替代的。如果说社会是一所综合大学,那么企业就是没有挂牌的职业大学。

4学校的职业教育将以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为教学重点

学校的职业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做法并没什么错处,作为职业技术学校和职业教育学院没有那所学校不希望能够交给学生实践经验,但是真正实践经验不是培养出来的,培养出来的经验不是真正的实践经验,实践经验是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而经验可以传授但是实践是无法口授的。实践是一种体验,学校的实践教育多数是模拟现实情境的教育,真正的实际经验只有在工作中才能得到。

学校重视理论教育是没有错的,实际的教育就是学校教授理论,实际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到企业和社会去学习。但是,在强大的就业压力面前,社会和企业对职业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毕业生的期望也越来越高。面对来自社会和企业的压力,面对学生就业的压力,职业教育必然要逐步将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重点。因此,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职教模式是未来职教的主导形式。

职业发展趋势范文第3篇

产业发展水平决定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也决定校企合作的形态。纵观世界职业教育发展史,在传统手工业时期,职业技能培训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在大工业时期,传统学徒方式已不适应大规模培养人才的需要,学校形态的职业教育应运而生;在知识经济时代,现代产业发展对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生产一线的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而且要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团队合作和创新精神,只有工学交替的校企合作教育形式,才能适应培养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的要求。这样,校企一体化办学就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校企一体化办学是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各利益相关者长期博弈、合力推动的结果。政府、行业、企业是校企合作中的重要利益相关者。政府以社会公益为目标,在总体财政投入有限的情况下,通过政策、财政、金融、法律等手段,调动行业、企业、社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以争取更多社会资源的投入。行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动因来自于对行业技术和人才发展的关注,参与办学的程度受到行业自身组织化程度的影响,行业发展越成熟,指导、协调、监督的功能越完备,参与办学的程度也就越高。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程度的高低主要决定于成本收益关系。在粗放式生产经营阶段,企业对人才、技术的需求并不是很迫切,再加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为企业提供了一个较大规模的人才"蓄水池",因而对校企合作并不是很热情。只有当企业难以从外部市场获得人才和技术时,才会转向寻求与学校合作来培养人才,校企深度合作办学才成为可能。

校企一体化办学是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发挥作用的结果。

首先,职业教育是一种跨界教育,跨越了职业与教育、企业与学校、工作与学习的界域,具有显著的开放性。校企一体化办学有利于职业教育与产业、行业、企业建立密切合作关系。

其次,职业教育是一种实践教育,其教育对象需要在工作与学习之间进行快速转换。校企一体化办学有利于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教学组织形式的实现,在组织内完成理论与实践、学与做的快速转换,加快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职业发展趋势范文第4篇

摘要:会计因其专业本身的技能性和特殊性及就业容易这一特点,成为常年来各大高职高校的热门。但是,目前很多高职会计教学的现状并不符合高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出来的学生并不适用于社会。随着这几年,高职会计教学改革的逐渐深入,其会计教学出现职业化的发展趋势。本文从目前的教育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教育改革几个角度出发,预测高职会计教学的职业化发展趋势。

关键词:高职会计教育;职业化;应用型

近几年,在中国,无论是大学还是高职,会计无疑是每年招生季的最热门的专业之一。然而,在当前中国,高职的会计教育存在很多多年来我们忽略或轻视的问题,而这些正是阻碍高职会计教学发展的因素。如今,越来越多人提出高职会计教学应该职业化,通过改革,向社会输出真正的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职业会计师。

一.高职教育的现在及问题

1.1.当前在中国的教学现状

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既能面向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又拥有扎实地掌握会计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既能熟悉会计业务,又能精通与会计业务有关的电子计算机技术,具有较高的会计专业实际操作能力和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这是高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但是,很多高职普遍存在学生综合职业实践能力差。

近年来,中国的高职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从高职学院的数量,学生规模、到教学质量都有很大的进步。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目前各高职都做了很大的教育改革,但是,由于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使得高职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严重脱节。

1.2在中国主要存在的问题

A.学科体系的教育模式,忽略职业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B.忽视身为会计应有的职业道德教育。

C.校外实践难以实现,校内实践内容单调。

D.师资队伍素质不够,缺乏“双师型”教师。

E.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落后。

二.今后的职业化发展趋势

2.1.职业化及其重要性

随着社会和世界经济的发展,社会,企业等用人单位对会计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增多的同时,也提出了越来越多的新要求。而现实中,高职会计专业的毕业生找不到心满意足的工作,用人单位找不到符合其要求的员工,这一矛盾正是突显了高职会计教育存在跟不上时代与现实发展的问题,职业化改革刻不容缓。目前,在中国,许多省级市级的重点高职院校正致力于教育改革,力图改变旧有的教育模式,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其中,会计教学的职业化改革尤其引人注目。

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实施〈职业教育法〉,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要面向基层、办出特色”。即是说学生进入高职后必须实现职业化,社会化和成人化等几大转变。在这其中,职业化对于培养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和将来要步入社会寻求发展的高职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说,职业化是从事会计事业的个人,用人单位,乃至国家的重要竞争力。因此,会计教学职业化是一种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

2.2.高职会计教育的职业化

目前,在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的改革与建设步伐也在不断加快,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其职业化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

A.落实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会计实训课

将学生作为一个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员工看待,根据国家劳动部、社会保障部制订的专业岗位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和不同企业会计专业岗位的用人标准去设计教学计划。同时,兼顾核算职能和管理职能,将理论教学与实训并重。

B.建设模拟实验室,实现手工与电算化模拟一体化

一些高职强化了模拟实验室的建设,解决会计岗位自身的职业能力训练问题,并且建立以ERP企业经营实战模拟沙盘为基础,同时纳入企业内部各部门的校内模拟仿真实验室,从而实现手工模拟与电算化模拟一体化。

C.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

建设了较高职业化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吸收了一些企业会计岗位专业人员参与职业教育活动,或者鼓励专职教师竞聘企业专业职务,或定期深入企业挂职,从而实现师资队伍的职业化。

D.会计实训课的考核方式改进

改进了以往不客观的考核方式,现在许多高职院校已经开始采用单人现场测试和职业资格证取得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E.强化职业意识教育

以往,高职会计教育时只注重学生掌握书本上的知识,学习一些尖深难懂的理论,很少注意到培养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而现在一些走在改革前沿的高职在授课时以职业价值观为核心,以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为切入点,以职业技能培养为载体,加强对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知识教育和职业情感、职业态度的培养,使学生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提高学生职业化程度。

三.总结

在我国,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的方方面面的影响,高职的会计教学曾一直止步不前。职业化教育的理念,为我国高职会计教学提供了契机与方法。坚持高职会计教育职业化,打破传统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方式。而现在,在国家和政策下,高职会计教学职业化改革正在如火若荼地进行,会计职业化发展趋势明显,可以想见,在不久的将来,高职会计教学能真正走向职业化,为社会、国家培养出专业的职业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黄缨.积极实施会计案例教学法[J].发展研究,2005,11.

职业发展趋势范文第5篇

摘 要 业余拳击和职业拳击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运动,业余拳击手代表地区国家参赛,回合数少,比赛戴头盔、穿背心,主要靠得点来取胜;职业拳击手代表个人,在比赛中获取的报酬是维持生活和训练参赛的保障,比赛时光膀子,不戴头盔,只穿短裤,回合数根据级别分为4、6、8、12回合。如今,各国拳击运动迅速兴起发展,加之国际拳击大环境和比赛制度的改变,业余拳击已渐渐地向着职业拳击靠拢。本文通过运用比较分析法,综合分析法,实证分析法对业余拳击发展趋势做介绍,从国内和国际拳击发展现状分析业余拳击向职业拳击发展过程。

关键词 发展 业余拳击 职业拳击 拳击联赛

一、国内业余拳击职业化发展趋势

(一)拳击的普及宣传和联赛的举办

1986年国家体育总局批准恢复拳击运动以来,国内的拳赛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全运会拳击比赛,全国锦标赛,全国冠军赛等等,比赛规模的增大也推动了我国拳击运动员整体水平的提高,每周日的拳王争霸赛节目的转播出也吸引了大批拳击迷,尤其2008年奥运会,我国拳击取得2金1银1铜的成绩,既是所有参赛国成绩最好的,也创造了我国拳击史上金银铜牌零的突破,给国民带来荣耀,使体育迷更加关注拳击。在这么好的大环境下,2010年4月,首届“航美”中国拳击联赛(China League of Boxing,简称CLB)在北京奥体中心拉开帷幕,这是继乒乓球、足球、篮球联赛后,国家体育局批准的又一全国联赛,中国拳击联赛也是世界上首个拳击联赛。2011年全国拳击联赛与全国冠军赛合并成中国拳王争霸赛,比赛名称的改变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拳击,拳击的普及宣传和联赛的举办,促进了国内业余拳击的职业化发展。

(二)运动员经济收益的大幅度提高

拳击联赛开展之前,拳手代表省体工队、体协、体育院校比赛,可获得奖牌,奖金很少,拳手参赛费用由所在单位政府补给,运动员工资由政府发。拳击在我国属于弱势体育项目,据透露,省体工队拳击运动员月工资根据运动成绩在1500—2500不等,国家队队员在2500—3500不等,奖金方面,国内最高级别比赛全运会冠军可得10万左右,锦标赛冠军可得2万左右,但是四年举办一次的全运会和一年举办一次的全国锦标赛等大型赛的冠军每个级别只有一个,这意味着国内大部分专业拳击运动员基本上只可解决温饱。

而拳击联赛,得到报酬高的多,据2010年拳击联赛规定,荣获“中国拳击联赛总冠军杯”的队伍,可获总决赛金牌,并获得奖金30万元,团体亚军队伍荣获总决赛银牌,得到奖金10万元;个王赛冠军获得奖杯及奖金5万元,同时获得2010年“中国拳王”称号;个王赛亚军获得1万元。

高奖金的激励下,运动员有更好的心态去训练争取名次,满足个人和组织经济需求的同时也大幅度提高了我国拳击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拳手工资之外奖金的提高,体现了我国业余拳击向着职业拳击发展。

(三)场上比赛时间的增加

业余拳赛有过3分钟一回合,3回合制;现在实行2分钟的4回合制,中间休息1分钟,全程赛制11分钟,实际比赛时间只有8分钟,

而拳击联赛采用4回合制,每回合为3分钟,回合间休息1分钟,实际比赛时间12分钟,这样,对于运动员体能,技术和攻防能力的要求更向职业拳击更靠近一步。

二、世界业余拳击职业化发展趋势

(一)国际拳联的想法

国际拳联主席吴经国曾说,“按规定,职业选手不能参加世锦赛和奥运会,那么这个选手脱离业余拳坛,就是业余拳击界的损失。所以,我们要阻止此事件发生,最好的办法就是我们自己办职业比赛。”国际拳联设想成立“世界拳击联盟”,这个联盟在帮助业余拳手转为职业拳手之后,拳手仍在国际拳联管理之内,可打业余赛。假如设想成功,拳手就可以参加国际拳联举办的职业比赛,再参加奥运会和世锦赛都不受限制,从而提高比赛的对抗性和观赏性,国际拳联的想法和行动使业余拳击向着职业化发展。

(二)比赛规则的大改革

2011年拳击世锦赛后,大部分国际拳联成员国都通过了摘掉头盔的决议,意味着从2013起,国际拳联组织的比赛(男子成人)将会摘掉头盔,打分规则也发生变化,取消目前采用的得点数相加的电子记分规则,而采用WSB(世界拳击联赛)的计分规则,即每场比赛有3位计分裁判,每回合满分10分,被击中扣分,三回合积分累计相加计算总分。这样仅依靠单拳、出拳的精准度、打完就跑的战术,很难在比赛中获胜,拳手无论在输赢的情况下都要积极主动进攻得点才能取胜,比赛对抗性和欣赏性随之提高,比赛规则职业化促进了训练手段和方法的改进,训练和比赛规则的改变实质上使得业余拳击向职业拳击靠拢。

三.总结

(一)国内拳击运动的宣传普及和联赛的试行成功已经表明了国内业余拳击在向职业化靠拢,并已形成一定体系,虽不能说业余和职业拳击会合二为一,但我国业余拳击在职业化发展进程上越来越快。

(二)国际拳联的设想和2013年国际拳联比赛规则大改革,在世界范围内加速了业余拳击向职业拳击的靠拢。

综上所述,根据国内和国外业余拳击发展趋势来看,世界范围内业余拳击向职业化发展是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 任向景.我国职业拳击运动发展的前景与对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10).

职业发展趋势范文第6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发展规模;分析预测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7)03-0005-05

2015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第38次教科文组织大会上“教育2030行动框架”。受此影响,2016年教育部开始着手研究制定《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未来发展规模和趋势将影响中国教育现代化远景目标的制定和实现。预测我国职业教育未来发展规模,研判职业教育发展形势,从而把握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对推进中国教育现代化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关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的研究

新世纪以来,部分学者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但对全国职业教育总体发展趋势的研究文献数量不多。陈嵩以及周梦、邢志敏等分别预测了到2010年的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规模[1][2];欧阳河、郭峰等分析预测了2006―2020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3];张继红分析预测了到2024年的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4];谭界忠分析预测了到2020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5];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分析预测了到2050年包含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在内的各阶段教育发展趋势[6];陈波涌则侧重探研究职业教育发展规模的分析方法[7]。总结各学者的研究文献可以发现:在具体预测内容上,职业教育多是按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类型分开分析预测;在预测数据上,主要依据中国统计年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中国教育统计年鉴中的出生人口数据和学龄人口数据;在预测时限上,预测起始数据多是2008年以前数据;在预测方法上,主要通过建立数据模型进行推算;在发展趋势上,中职学生数量在未来五年会先降后升,会在2018年达到底谷,而高等职业教育预测存在不同看法,有的学者预测到2020年会继续增长,有的预测高等教育生源减少⒏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带来空前压力。因为已有的职业教育发展规模研究文献已过时或不能满足现阶段对职业教育的发展研判,而且研究文献缺少对中高职的统一分析,所以笔者拟依据教育部学龄人口数据和国家统计局的人口数据,运用口径一致的基础数据,对未来十五年的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分别进行分析预测。

二、职业教育发展规模分析预测

职业教育发展规模主要体现在招生规模、在校生规模、毕业生规模、学校数量、教职工规模、专任教师规模、校舍规模、仪器设备规模等方面,而招生规模和在校生规模是反映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的最主要指标,两者相互联系,也决定着学校、教职工、专任教师等职业教育其他方面的发展规模,最具有预测意义。本文将从招生规模和在校生规模两方面对2016―2030年职业教育发展规模进行预测分析。

(一)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规模分析预测

1.预测方法

预测未来中职发展规模主要思路是,先预测招生数量,再由三年招生数预测在校生数量。具体的计算公式是: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数=初中毕业生数×高中阶段升学率×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占高中阶段招生的比例。

首先,要确定初中毕业生数量。从学龄上看,中职在校生的年龄约为15~17岁。预测2016―2030年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规模,即要预测2016年当年及以前出生人口进入中等职业教育情况。所以,根据倒推办法,要从2016年起计算0~6岁及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进入中职情况。这就包括两部分:义务教育阶段每年学生数量与义务教育阶段之前的每年人口数量。义务教育阶段每年学生数量可根据教育部“2016年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简况”进行计算,义务教育阶段之前的每年人口数量只能依靠国家统计局统计的2011―2015年每年出生人口进行计算,同时要考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巩固情况。计算初中毕业生数量,可分为两段,即2016―2024年初中毕业生数=“2016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简况”中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学生数;2025―2030年初中毕业生数=2010―2015每年出生人数×义务教育巩固率。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2015年为93%,2020年为95%。2025―2030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则会进一步提高,预计达97%,故2025年后按此计算。

其次,要确定高中阶段升学率。由于历年的高中阶段升学率没有权威统一的认可数据,所以,只能根据历史数据进行估算。估算公式是:高中阶段升学率=高中阶段招生数÷初中毕业生数×100%。由此,计算2011―2015年历年高中阶段升学率,取平均数为97.4%。

再次,要确定中职招生占高中阶段招生的比例。由于此比例也没有权威统一的数据,所以,采取按国家有关规定和现实数值两种方法进行计算。一种是《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即50%;另一种是按2015年实际比例测算。根据测算,2015年中职招生占高中阶段招生比例为43.1%。

最后,测算在校生数。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数=三年招生数之和×中职三年招生数之和与相应三年实际在校生数的误差系数(2013―2015误差系数的均值)。由于中途辍学、学生流失等情况,中职学校三年招生之和要大于中职实际在校生数,所以,存在误差系数。通过对2013―2015年中职实际在校生与相应三年招生之和的计算,误差系数为13.5%。

2.预测数据基础

根据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规模预测方法,对教育部2016年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简况以及国家统计局统计的2011―2015年每年出生人口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得到2016―2030年初中毕业生数(如表1)。

3.中职预测结果

(1)中职招生规模。由上述预测方法可以得到中职招生规模预测结果。从2016年到2030年,按两种比例分别计算的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数量走势曲线总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具体表现为:从2016年至2018年招生规模呈下降趋势,2018年达到招生最低值,然后从2018年至2024年呈总体上升趋势(除2023年外),2024年达到招生的最高值,2025年又出现下降,然后从2025年至2030年是新的上升阶段,除2029年外(见下页表2、图1)。按43.1%计算,2016年中职招生600.10万人,最低谷时的2018年中职招生592.60万人,最高峰时的2024年中职招生726.03万人,到2030年中职招生727.29万人;按50%计算,2016年中职招生696.17万人,最低谷时的2018年中职招生687.47万人,最高峰时的2024年中职招生842.27万人,到2030年中职招生843.73万人。

(2)中职在校生规模。在未来15年,按两种比例分别计算的中职在校生规模曲线总体呈现与中职招生类似的波动上升趋势,从2016年到2024年先降后升,达到峰值,然后到2030年又是先降后升,逐步接近原先的峰值(如表3、图2)。按43.1%计算,2016年中职在校生为1 578.42万人,最低谷时的2018年中职在校生为1 550.94万人,最高峰时的2024年在校生达1 828.95万人,到2030年在校生达1 806.92万人;按50%计算,2016年中职在校生有1 736.22万人,为最低值,最高峰时的2024年在校生将达2 121.75万人,到2030年在校生将达2 096.20万人。

(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模分析预测

1.预测方法

预测高等职业教育(包括高等专科院校)发展规模的思路仍是先预测高职招生数,再由3年招生数计算在校生数,再按2015年高职院校校均规模计算学校数量。具体计算公式为:高职院校招生数=初中毕业生数×高中阶段升学率×高中阶段三年后毕业率×高中阶段学生升入高职的比率。

首先,确定初中毕业生数量,计算方法如上述计算中职的方法。其次,确定高中阶段升学率。按上述2011―2015年历年高中阶段升学率均值97.4%计算。再次,确定高中阶段三年后毕业率。根据国家教育统计年鉴数据,比较2008年至2015年间招生与其对应的毕业生数,得出五年间学生毕业率。第三,确定高中阶段学生升入高职院校的比率。由高职招生数除以高中阶段毕业生数,可得到入学比率。由于近五年来此入学比率一直在上升,所以,同时计算出两个比率供测算使用。计算2015年高中阶段学生升入高职院校的比率,得到25.18%。同时计算2013年到2015年高中阶段学生升入高职院校的比率,取均值得到23.40%。第四,计算高职在校生规模。其值可由高职三年招生数之和乘以高职三年招生数和与在校生误差系数得到。计算2013年到2015年该误差系数,取均得到3.21%。由于高职存在五年制等原因,高职在校生大于三年招生之和。

2.高职预测结果

(1)高职招生规模。根据上述高职发展规模预测方法,可以得到高职招生的预测结果。从2016年到2030年,按两种比例分别计算的高职招生规模曲线总体呈现先降后升再略降的趋势。从2018至2021年高职招生数量相对于其它年份均较低,形成招生低谷期,在2021年达到招生的最低值,之后逐步上升至2027年的招生高峰,然后再缓慢上升。按25.18%计算,2016年高职招生数为328.55万人,最低谷时的2021年高职招生数为310.75万人,最高峰时的2027年高职招生数为369.59万人,到2030年高职招生数达到350.47万;按23.40%计算,2016年高职招生数为305.31万人,最低谷时的2021年高职招生数为280.33万人,最高峰时的2027年高职招生数为343.45万人,到2030年高职招生数达到325.68万(见表4、图3)。

(2)高职在校生规模。未来15年,按两种比例分别计算的高职在校生数量走势曲线形成明显的“S”型,与高职招生的发展趋势基本相同,但曲线更平滑。从2016至2021年高职在校生数量呈下降趋势,从2021年至2027年高职在校生呈上升趋势,2027年达到最高峰,然后从2027至2030年又呈下降趋势。按25.18%计算,2016年高职在校生数为1 047.58万人,最低谷时的2021年为941.72万人,最高峰时的2027年为1 110.53万人,到2030年达到1 076.14万人;按23.40%计算,2016年高职在校生数为998.16万人,最低谷时的2021年为875.12万人,最高峰时的2027年为1 031.98f人,到2030年达到1 000.03万人(见表5、图4)。

三、结论和讨论

通过预测分析可以发现:

一是到2030年职业教育规模在波动中增长。无论是中等职业教育,还是高等职业教育,尽管存在阶段性的波动,但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在总趋势上是长期增长的。这为职业教育办学指出了发展方向,要大力办好职业教育,充分满足学龄人口接受职业教育的社会需求。同时这也给职业教育管理带来一定难题。学生规模逐年变动,而职业学校的数量在短期内是相对稳定的,不可能立即停办或开办一所学校,这涉及到教师安排、学校管理、仪器设备、后勤保障等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

二是阶段性下降或上升特征明显。从中职来看,从2016年至2018年招生数量和在校生规模总体呈下降趋势;从2018年至2024年招生和在校生规模总体上升;从2025至2030年招生数量缓慢恢复上升,在校生规模先降后升。从高职来看,从2016年到2021年招生数量处于下降和低水平状态,在校生规模一直在下降;2022至2027年,招生数量和在校生规模均呈上升状态;2028至2030年招数量缓慢回升,在校生规模缓慢下降。这种阶段性状况的出现是由于学龄人口的变动引起了职业教育招生和在校生的阶段性变化。阶段性变化将对一些职业学校产生短期性影响,尤其是招生数量和在校生规模阶段性下降会给部分职业学校的发展带来空前的压力,甚至生存困难。有的学校可能因为生源减少而出现招生困难,甚至学校停办。

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总体增长和阶段性变化趋势,需要加强职业教育统筹规划和设计,以提前应对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一要举办与学生规模相适应的职业学校。要加强前瞻性研判,深入研究未来职业教育学生规模增长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建设足够的职业学校学位和学习条件,充分保障规模增长的学龄人口的学习机会,满足学生多样化成才的需求。

二要将职业学校规模扩张转向内涵提升。中国的经济发展体量将在2020年后赶上并超过美国,进入世界中高发达国家水平。与中国经济发展同步,要努力办好每一所职业学校,使中国职业教育发展质量进入更高层次,形成中国特色,彰显世界潮流和水平。

三要拓展职业学校功能。要提前应对职业教育生源规模下降问题,不能简单关停并转职业学校,要调整办学方向,充分发挥职业学校作用,承担其他教育任务。学历教育不是职业学校的唯一任务,职业培训、老年教育、社区教育等其他教育任务也是职业学校应有的功能。同时,在其他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健全国家职业教育法律法规等制度保障,形成良好的职业教育发展氛围。

参考文献:

[1]陈嵩.我国未来几年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规模趋势分析[J].职教论坛,2005(7):14-16.

[2]周梦,邢志敏.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6(6):72-74.

[3]欧阳河,郭峰,张燕,安秀芳.2006―2020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预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2):37-40.

[4]张继红.基于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势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3(9):172-173.

[5]谭界忠.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预测分析[J].高教论坛,2007(5):142-144.

职业发展趋势范文第7篇

依据《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精神,国家将推动加快修订《职业教育法》。依法确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架构,明确各级政府的职责,规范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等主体的权利、义务,将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成果法制化,明确职业教育的社会化分工,明确职业教育的体制、经费、地位和形式,将使我国职业教育的实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效提高职业教育法律地位和社会价值。

2专业建设

根据教育部2006年《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16号文件精神,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决定了高职教育的专业要紧跟产业的变革及行业的发展,才能保证专业建设方向的正确,特别是专业群的拓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可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首先要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即实现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的协调和有效对接。

2.1视行业发展建设专业

高职教育的本质属性决定了高职教育的专业要紧跟行业的发展,才能保证专业建设方向的正确,特别是专业群的拓展。21世纪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将面向市场,以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互为基础,以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为目标,不断更新专业建设、以满足社会市场需求。

2.2视职业岗位更新专业

岗位能力培养的要求将决定高职专业建设内涵要随着市场岗位变化而变化。涉及专业方向调整和专业内容更新两个方面。特别是随着产业的升级转型、国家人事政策调整、企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方式革新变化,企事业单位岗位也要随之发生变化,一些旧的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岗位和工种不断淘汰,一些新的岗位和工种不断出现。因此,专业建设必须与职业融通,随着岗位和工种变化而变化。例如,笔者所在的榆林地区随着产业升级转型,导致发电行业和煤炭深加工与利用专业市场人才紧缺。这样原有的矿山机电专业和应用化工专业就得做出相应调整,以适应这些变化。为此,我们在应用化工专业基础上,又开设了煤炭深加工与利用,形成了煤化工技术专业群。一些新技术也要求专业建设内涵随之变化,才能适应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需求。

3办学模式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21世纪高等职业教育的趋势。“校企合作”应体现、发展和应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是指高职院校和相关企业或行业在共同育人方面遵循平等互利的原则进行优势互补的合作,是一种将学校的教育资源和企业的各种资源整合,将学校把课堂设置到企业,让学生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进行学习,企业将学生视为正式员工,按企业要求进行管理和考核,目的是培养适合企业或行业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3.1培养方式

21世纪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进行课程开发和产品研发、共同合作育人外将会是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各种订单班、冠名班、学徒班、工学交替班将不断出现。随着“慕课”在全球的新发展,有关职业教育大规模网上课程也将会应用而生,开放的高等职业教育也将成为一种趋势,部分课程可以实现网上读学分,部分专业技能可以实现网上考取专业技术资格证。未来将会开放高等职业大学建设,深化网络数字化大学改革。未来国家开放高等职业大学将是教育部直属的,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实施远程开放职业教育的新型高等学校。而且制定学习成果认证和“学分银行”相关制度也是一种趋势。通过开放式教学,充分发挥校内校外的各种优势,培养大批实用型、复合型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

3.2培养对象

为了增强劳动力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新世纪职业教育将作为终身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将实现终身化和全民化。高等职业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大职业教育观念包括职业教育、技术教育与培训在内,它们都是职业教育的一部分,并且要把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及成人职业教育相结合,开展全民职业教育。全民职业教育就是职业教育的学制和课程要灵活多样,并且要开展职业咨询与职业指导,使全体公民在不同程度上都能获得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从而促进国家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增强社会凝聚力。

4结语

职业发展趋势范文第8篇

依据《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精神,国家将推动加快修订《职业教育法》。依法确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架构,明确各级政府的职责,规范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等主体的权利、义务,将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成果法制化,明确职业教育的社会化分工,明确职业教育的体制、经费、地位和形式,将使我国职业教育的实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效提高职业教育法律地位和社会价值。

2专业建设

根据教育部2006年《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16号文件精神,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决定了高职教育的专业要紧跟产业的变革及行业的发展,才能保证专业建设方向的正确,特别是专业群的拓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可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首先要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即实现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的协调和有效对接。

2.1视行业发展建设专业

高职教育的本质属性决定了高职教育的专业要紧跟行业的发展,才能保证专业建设方向的正确,特别是专业群的拓展。21世纪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将面向市场,以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互为基础,以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为目标,不断更新专业建设、以满足社会市场需求。

2.2视职业岗位更新专业

岗位能力培养的要求将决定高职专业建设内涵要随着市场岗位变化而变化。涉及专业方向调整和专业内容更新两个方面。特别是随着产业的升级转型、国家人事政策调整、企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方式革新变化,企事业单位岗位也要随之发生变化,一些旧的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岗位和工种不断淘汰,一些新的岗位和工种不断出现。因此,专业建设必须与职业融通,随着岗位和工种变化而变化。例如,笔者所在的榆林地区随着产业升级转型,导致发电行业和煤炭深加工与利用专业市场人才紧缺。这样原有的矿山机电专业和应用化工专业就得做出相应调整,以适应这些变化。为此,我们在应用化工专业基础上,又开设了煤炭深加工与利用,形成了煤化工技术专业群。一些新技术也要求专业建设内涵随之变化,才能适应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需求。

3办学模式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21世纪高等职业教育的趋势。“校企合作”应体现、发展和应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是指高职院校和相关企业或行业在共同育人方面遵循平等互利的原则进行优势互补的合作,是一种将学校的教育资源和企业的各种资源整合,将学校把课堂设置到企业,让学生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进行学习,企业将学生视为正式员工,按企业要求进行管理和考核,目的是培养适合企业或行业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3.1培养方式

21世纪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进行课程开发和产品研发、共同合作育人外将会是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各种订单班、冠名班、学徒班、工学交替班将不断出现。随着“慕课”在全球的新发展,有关职业教育大规模网上课程也将会应用而生,开放的高等职业教育也将成为一种趋势,部分课程可以实现网上读学分,部分专业技能可以实现网上考取专业技术资格证。未来将会开放高等职业大学建设,深化网络数字化大学改革。未来国家开放高等职业大学将是教育部直属的,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实施远程开放职业教育的新型高等学校。而且制定学习成果认证和“学分银行”相关制度也是一种趋势。通过开放式教学,充分发挥校内校外的各种优势,培养大批实用型、复合型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

3.2培养对象

为了增强劳动力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新世纪职业教育将作为终身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将实现终身化和全民化。高等职业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大职业教育观念包括职业教育、技术教育与培训在内,它们都是职业教育的一部分,并且要把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及成人职业教育相结合,开展全民职业教育。全民职业教育就是职业教育的学制和课程要灵活多样,并且要开展职业咨询与职业指导,使全体公民在不同程度上都能获得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从而促进国家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增强社会凝聚力。

4结语

职业发展趋势范文第9篇

【关键词】 职业卫生信息化;现状;发展趋势

信息化包括信息网络、信息技术、信息环境、信息资源、信息安全及信息产业等内容, 已逐渐深入到社会各行各业中, 在实现资源共享、提高科技含量、促进社会发展等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随着现代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信息网络、信息资源等范围不断扩大, 逐渐向智能化、数字化、个性化等方向发展。职业卫生作为预防医学的重要内容, 其研究的重点是职业人群及职业中的卫生问题, 包括工作环境监测、健康教育、安全卫生措施等内容[2], 主要目的是保证职工健康。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职业卫生中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潮流。本文就此主要分析了职业卫生信息化发展趋势。

1 国内外职业卫生信息化发展现状

1. 1 国外职业卫生信息化发展现状 ①网站建设。职业卫生信息化建设的主要表现方式是网站建设。世界卫生组织、英国卫生安全执行局等机构都构建了专业职业卫生信息网站, 并分门别类的合理分配资源, 同时提供检索功能。此外, 美国CDC等还利用手机短信、微博等新媒体为用户提供及时的资讯。②信息标准化。当下职业卫生信息分类代码有MeSH(医学主题词表)、UMLS(一体化医学语言系统)等, 信息模型有HL7等。

1. 2 我国职业卫生信息化发展情况 网站建设及信息公布是我国职业卫生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手段。政府网站上主要内容是卫生相关法律法规等。职业病防治机构等网站上包含政策、法规、专家、科室及职业病专业知识等内容, 与政府网站等相比信息丰富。

2 我国职业卫生信息化发展趋势

2. 1 我国职业卫生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国家和职业卫生防治机构等越来越重视职业卫生信息化建设问题。2010年卫生部起草了“十二五规划”中卫生信息化发展意见, 一方面将我国职业卫生信息化建设问题暴露无遗, 另一方面给职业卫生信息化建设带来巨大的机遇。当下我国职业卫生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如下:①信息混乱。职业卫生信息内容丰富, 包括国家政策、职业病知识、防护技术等。当下这些信息资源之间的联系未建立, 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 信息共享存在问题。②职业卫生信息框架及标准还未建立。③用户参与少。当下信息化的主要途径是网站建设。网站建设不仅信息不足, 而且用户参与度低。

2. 2 我国职业卫生信息化发展趋势

2. 2. 1 制定信息化建设相关规章制度 ①根据我国职业卫生信息化建设现状, 制定当下和未来发展战略及工作流程。相关部门间加强沟通交流, 互通有无, 避免信息资源收集、利用重复, 逐渐实现资源共享, 促进职业卫生信息化建设。②建立职业卫生信息准则及标准。以国外先进信息模型、信息技术等为参考, 构建职业卫生信息化体系, 从信息开发、整理、处理及应用等整个过程中制定相应的标准, 提高信息化规范性。

2. 2. 2 加强职业卫生信息人才教育及培养 职业卫生信息化建设离不开工作人员, 要加大财力、人力及物力投资, 培养一批高素质、有涵养的信息化专业团队, 提高职业卫生信息化发展的科学性。

2. 2. 3 信息保护 信息化建设的最大危险之一就是信息安全问题。加大信息安全技术开发和利用, 充分利用防火墙、杀毒软件等加强安全保护, 防止劳动人员个人信息泄漏。

2. 2. 4 构建国家级职业卫生信息服务中心 随着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我国职业卫生信息化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点充分利用云计算技术实现资源自主分配和管理。云计算是在网格计算、分布式处理等基础上延伸而来的, 通过把计算任务放置在资源池(由大量计算机组成)中, 让各应用系统各取所需, 包括宽带资源、计算服务器等内容[3]。国家级职业卫生信息中心通过云计算将本地职业卫生机构连接起来, 形成连通网络系统。信息中心将国家政策、法律、职业工作影响因素等进行系统整理, 并综合考虑到当下职业卫生工作内容、人员、资金、技术等, 一方面可以为政府监督指明方向, 另一方面为监督人员提供重要参考及智能工具, 能切实提高工作效率, 减轻工作人员负担。

2. 2. 5 职业卫生信息建设与企业信息化建设有机结合 职业卫生的主要职能就是对职业人群健康及工作环境进行监测和预防。职工作为企业的一份子, 为企业创造巨大的经济财富。而职工实现价值的重要前提是健康, 因此职业卫生工作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充分利用企业的ERP管理系统、GPS等技术将职业病预防、工作环境监测等相关职业卫生工作内容传输到企业信息中心, 实现职业卫生信息化中心和企业信息化中心之间的连接, 实现资源共享, 为企业工作环境调整、员工健康防护等活动开展提供重要依据[4]。

2. 2. 6 充分利用手机短信、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进行职业病相关知识宣传和教育, 提高劳动人员健康意识, 同时也能让劳动人员及时的获取职业健康信息, 对照并不断调整自我, 避免出现职业病。

3 小结

职业卫生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的不是构建现代信息网络系统, 而是利用信息网络系统不断提高职业卫生防治等机构工作效率, 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为广大职业人群提供优质技术服务, 共同参与职业病预防及治疗。要加强职业卫生信息化标准建设,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构建国家级职业卫生信息化中心, 把职业卫生信息化中心和企业信息化中心结合等, 真正发挥职业卫生信息化在职业卫生工作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才有.“十二五”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研读.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 2012,9(02):13.

[2] 本刊编辑部.卫生信息化发展的机遇分析.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 2012(03):1.

职业发展趋势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民族职业教育;特殊;特点;发展趋势

职业教育是特指教育制度中的一个有机构成部分,民族职业教育是在民族地区通过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向受教育者传授从事特定职业所必备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等内容,直接培养该类职业所需要的从业人员,以此来促进民族地区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地区的发展。本文结合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具有典型特征的恩施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恩施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找出民族职业教育的特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民族职业教育的特点

1.1民族职业教育区别于民族地区普通教育

作为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体制中相对独立的一个领域,民族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课程结构以及对师资的特殊要求方面与普通教育相区别。

1.2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决定着职业教育的根本属性,是区别于普通教育的本质所在。深厚的理论功底可以为终身接受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民族职业教育还需要加强某一岗位的所有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的教育。但在现代社会,职业不仅作为谋生的手段,也是劳动者快乐的源泉,展现自我的必由之路,所以劳动者健康的劳动者素质也是职业教育不可忽视的目标。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宗旨是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而普通教育面向所有社会成员,培养目标是全面提高社会成员的素质。

1.3课程结构

恩施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学生的3年学习期间里,前一年半抓紧理论课程学习,在后一年半时间内加强校企合作,将学生培养至社会,为学生的工作奠定基础。从而,我们可以看出职业教育虽然也学习普通文化课,但它学习文化课程的目的是为了专业课程学习打基础,在课程安排上主要是以专业技术基础理论课程和生产实习课程为主要课程,在安排方面留有约整个学制一半时间是在校企合作方进行实地操作实习,不忘职业教育初衷,为学生的职业提供基础。而普通教育以其培养目的为核心,安排课程主要是旨在提高受教育者素质的普通文化课程。

1.4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与非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区别

由于民族和社会等环境的原因,民族文化特征突出,每个民族都保留有自己的民族文化。民族地区这些特有的文化地域经济特征使得民族地区的教育与非民族地区的教育存在区别,我认为主要在三个方面,第一是在学费方面,第二是对学生的资助及奖励政策方面,第三个方面是教育设施方面,包括教育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恩施职中采取免收学费,只收取住宿费与书本费,以此鼓励家长送孩子来学校学习知识与技术。而其他非民族地区,经济相对发展些,奖助学金评比更加严格,人数比例相对降低,除了国家省级院级以外,其他专门针对技能岗位的奖学金较少。但由于条件原因,非民族地区学习条件更好,基础设施也更充分,设备更新相对更快,学生实训机会更多。

1.5民族职业教育如何培养学生进入主流社会

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一方面旨在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的同时,也需要将民族地区的学生培养进入主流社会,适应主流社会发展需要。民族地区培养学生进入主流社会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中等职业学校通过技能高考,同普高生一样可考入省内本、专科院校。二是通过校企合作,订单班,“2+1”,“3+2”,“1+1+1”等教学模式,由大型企业提前预定(签约)学生组成的班级,通过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以及其他沿海地区知名企业合作,比如学生前一年在校学习,第二年企业到校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培训,第三年学生到企业实习,这样一些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培养地区人才走出去。

二、民族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