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职校就业指导

职校就业指导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论文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它涉及就业工作的方方面面,与专业学习、学生管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了解现有高职院校就业体系现状,全方位还原就业体系在组织机构、人员配备等方面的状况,对深入研究高职院校就业体系有着不可估量的基础作用。

1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机构设置现状

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机构设置单一,任务繁重,难以深入思考、引导学生就业指导相关工作。现有多数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归口于就业指导处,而就业指导处一般设置于学生工作部门之下。这样一来,就业指导机构人员数量少、专业结构单一等问题就呈现出来,成为现有高职院校在就业指导机构设置方面的突出问题。部分高校虽然建立了校级层面党政领导共同负责的就业领导负责制,建立了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就业工作责任制,但大多数是“挂挂牌子”,现实中的就业工作负担仍旧由学校就业处的个别领导、教师承担。根据实地走访、对话交流,笔者发现,部分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处的领导、老师甚至存在兼职情况。面对逐渐严峻的就业形势,由单一部门全权负责数量庞大、素质参差不齐的高职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远远不能够满足学生、用人单位以及社会的现实需求。

2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现状

伴随着高职院校对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重视度的提升,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原有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教学、活动组织由辅导员这支队伍完全承担,近年来,部分高职院校逐渐建立了“辅导员+专业教师”共同负责的就业指导师资队伍,使得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师资力量在人员数量和专业结构上更加贴合工作需要,取得了该工作师资队伍建设的跨越与发展。但在此基础上,笔者也发现一些问题,如一部分高职院校对就业指导老师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位,一些专业教师认为就业指导课的重要性不如专业课程,在对待的态度上有明显差异,有的甚至敷衍了事。如一些辅导员事务性工作繁多,用于科研的时间较少,容易将就业指导课程变成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附属品。再如高校教师常年与市场脱节,对就业市场供需的把握、就业政策的了解程度远远低于专业水准,这使得高职院校就业工作往往脱离就业市场。又如有些高职院校对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培训力度、重视程度不够,使得教师自身就没有授课“权威”。由此可见,为了进一步提高就业指导工作整体师资队伍建设质量,就业指导老师角色定位模糊,职业化、专业化水平不高,服务意识、市场导向意识不够等问题,也是在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

3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设置现状

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程由两部分构成,分别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在两门的基础上加入“大学生职业道德”。在课程性质的设置上,就业指导课程是公共必修课,占相应学分。在课时的安排上,每门课程安排10课时,分别在大一、大二、大三学年的第一学期开展教学。从授课内容和课时上来看,两者呈现不匹配趋势,即授课内容要求的课时远远大于规定的课时。有授课教师反映,讲授“职业生涯规划”时,他希望带领学生在“自我认知”这块做好功课,但是无奈课时太短,只能让学生在课后完成相应的自我认知测试,缺少了老师的引导,使得学生测验的效果大打折扣。在授课的形式上,教师和学生都反映课堂教学实效性不高,更多的学生希望能够将对口企业现场“引入”授课教室,或者将授课教室“搬入”企业现场,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企业文化,培养职业素养。

4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活动开展现状

全文阅读

职校就业指导比较研究

摘要:

随着高校不断扩招,中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显得十分严峻,特别是高等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尤为严峻,社会各方都在积极为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寻求解决的方法。德国的失业人口超过400万,但是在这种环境下,德国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就业前景仍然十分乐观,这取决于德国较为完善和系统化的就业指导模式。为此,本文就中德高等职业院校就业指导模式进行比较研究,借鉴德国高等职业院校的就业指导模式,为国内高等职业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提供有力帮助。

关键词:

高等职业院校;就业指导;比较;

一、引言

大学生就业一直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也是世界高等教育的共同话题。毕业生的就业率是体现一个高等职业院校的组织管理水平、教学水平的一项十分重要指标。德国高等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就业前景十分乐观,这取决于德国各级政府、社会、学校都主动参与、重视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工作,把就业指导作为就业工作的导向,引导毕业生进行有序合理的就业。国内的大学就业指导起步较晚,在政策、内容上都与德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加强和创新就业指导,这是高等职业院校教育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中德高等职业院校的就业指导的差异

第一,就业指导政策方面。为促进大学生的就业,中国政府也一直在倡导和鼓励大学生创业,并且在税费、办证、资金扶助等方面也给予了一定的扶持,但是实际需求和支持力度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现今高等职业院校所的毕业生就业率水分都很高,评价和促进的意义也不大。近年来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还实行了“西部救援计划”、“村官计划”、“免费师范生计划”等政策措施,但是并没有出台一些连续性的政策来支持参与这类计划的毕业生的后续工作,打消了很多毕业生的积极性。德国为保障劳动力的充分就业,非常重视对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的社会投入和政策支持。德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的特点是统一的社会化和法制化管理,与其他的就业人员一样享受相应的就业政策和服务。德国多年致力于劳动力政策的改革,其“哈茨计划”已发展完善到第四阶段,简称“哈茨计划4”,在促进大学生就业方面成绩显著。

全文阅读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现状就业指导

论文摘要:在分析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就业工作现状的基础上,理性而客观地分析金融危机对于毕业生就业的影响,提出就业指导工作的重点及方向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如何切实解决大学生就业难这一实际问题,国家有关部门以及许多高校都不断的推出相关的政策,从进校开始便着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大学生认知自我,通过就业培训,提高大学生就业相关的基本技能。在当前的新形势下,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就业工作如何开展则显得尤为重要。

一、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供需失衡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世界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也对我国就业形势带来一定影响。据有关数据显示,全国今年上半年有6.7万家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一些大型企业也纷纷停止或减少招聘计划。所以,当前可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与往年相比减少很多。而据有关数据表明,2009届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史无前例的611万人,这无疑是个突出的矛盾,供需失衡增加了毕业生的就业难度。

(二)亚健康的择业心态

对于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普遍存在两种亚健康择业心态:(1)过于恐慌型。由于对当前的形势认识不清,并且过度放大了金融危机所造成的影响,没有充分的分析和发挥自身的优势,对就业产生过于恐慌。过于恐慌型高职毕业生在面试过程中容易显现信心不足,不敢合理的提出一些自身的想法;更有甚者,对学校组织的招聘会或提供的就业信息漫不经心、逃避现实。(2)盲目自信型。盲目自信型学生认为金融危机对其就业没有影响或影响很小,过于相信自己在某些方面所具有的特长和优势,从而对一些需要完善的方面没有及时学习提高,在就业过程中屡屡碰壁。

全文阅读

中职院校就业指导探索

衡量职业教育的唯一标准就是毕业学生的就业情况,尤其是在就业压力日渐严峻的今天,特别是近几年,伴随着高考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中专毕业生在数量上的急剧膨胀和扩张。这些对于中职教育都是外在环境上的重大压力,会直接提升整个社会的用人标准,并必将挑战中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和人生前景。作为社会人才的一个主要输出单位,中等职业院校的工作必将受到影响,“就业难”这个问题也必须从各个方面给予更多的考量。笔者从自己长期工作实践中积累的实际经验以及对学生就业的了解研究和体验,结合本校就业指导课程的开展情况、开展效果等不同的方面,给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一、入学之前予以正确的引导

近几年,随着全国各地一边出现“用工荒”,一边出现外出务工人员找不到理想的工作的现象,凸显社会缺乏“技能型”人才,为此国家持续增加职业教育的投入,所以中职学校数目急剧增加。但是进入学校的生源却处于一个逐步减少的趋势,这就增加了中职院校的生存压力,也束缚了中职学校的进一步发展。为了获得生源,很多中职学校开始盲目招生,这样对于毕业之后的就业问题就埋下了很多的炸弹。招生必须进行认真的考量,成绩是一个主要的因素,通过学生学科知识的成绩分析适合适应学生的专业,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学习。除了成绩,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也是另外一个需要在专业选择的时候给予合理的引导的方面。针对此,对应于招生工作,必须进行必要的面试,在就业指导老师和专业老师的双重把关下,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帮助社会优化更合理优秀的人才。

二、实操能力和专业技能的真正提升

中高级技能人才的培养是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开展相关工作的最终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借助于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可以说,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是中职学校实现相关工作目标的基础和最根本的保障。经济效益是当前多数企业的主要追求内容,所以作为人才的输入方,中职院校必须考量自己的学生在进入企业之后能不能尽快适应企业的要求。而这一要求的实现主要是建立在学生的实操能力和专业技能水平的基础之上,这是影响后续目标实现的最关键的指标因素。作为学校,应该创造更多实验场所和实践机会,通过各种级别的技能比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进行校企合作,通过了解企业的实际经营模式,让学生对专业知识有最直观的感性认识。就业指导老师还应该对自己的学生做出更多的鼓励,包括鼓励学生进行实践的参与和联系;包括提升学生的各种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不单单指专业的技能;还包括社会关系的维护,从而为以后的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和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良好就业技巧的辅导

就业技巧是作为就业指导老师必须应该给学生传授的教学工作,这些技巧包括了简历的撰写、面试的准备、问题的回答等等不同的方面。作为老师,可以通过场景预设的方式,让不同的学生担任不同的角色,进行招聘工作的模拟,通过这些实践,体验相关的面试历程。鼓励学生自己或者在就业指导老师带领下去参加现实的企业招聘会,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现场招聘的气氛,获得对面试技巧更为真实和感性的认识。当然,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不应仅仅局限于学生就业前的指导,即使学生就业了,作为就业指导老师,也应时刻关心学生的就业情况,及时对学生遇到的各种就业问题答疑解惑。如果学生自己具备相应的条件,作为老师更应该对此予以鼓励,予以支持,予以帮助,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思路。

四、择业心理的优化改善,提升学生就业信心

全文阅读

中职学校就业指导思考

摘要: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而目前中职学生就业情况存在诸多问题,已成为制约中职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力求从中职学校教育阶段的就业指导入手,探讨优化教育手段推进职业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中职学生;就业现状;就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6013002

1中职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目前,青年失业率高于社会总体失业水平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现象,也是世界各国政府共同面临的难题。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再加上新成长的劳动力,使劳动力供给总量增大,就业矛盾日益突出。而自1998年高校扩招、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职业教育转型后,就业形势更为严峻。

与大学生“就业难”相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一枝独秀,《2012中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展与就业报告》显示,“十一五”期间,全国共计有2800多万中职毕业生进入各行各业,与普通高中毕业生数量基本持平。特别是2009年以来,每年中职毕业生人数都超过600万,直接就业人数超过500万。从产业分布情况来看,在第二、第二产业就业的中职学生占了绝大多数;从就业渠道看,通过学校推荐就业的毕生生数占到总毕业人数的80%。

然而,在中职生高就业率的同时,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对口就业率不高,学非所用的现象比较严重。中职教育主要是培养从事生产一线操作或管理技术工作的人员,其就业优势就是专业特长。但实际上,只有不到一半的毕业生初次就业所从事的岗位与所学专业基本对口。二是就业稳定性差,“跳槽”频繁。根据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中职毕业生对首次就业单位的忠诚度较差。相关调查问卷显示,在被问到“您期望在目前工作单位的服务年限”时,超过90%的中职毕业生回答最多一年,许多毕业生尚未实习期满就换了单位。三是劳动关系不明确,工资等福利待遇不到位。虽然与用工单位存在着事实劳动关系,但大多数毕业生并未与单位签订正式劳动合同,或只有劳务合同,本应由企业承担的社会保障金无法保障;甚至有些中职毕业生的工资还要低于其他同工种员工,晋升和发展的空间也十分有限。

究其原因,除了普遍认为了社会问题、政策原因、个人及家庭因素外,笔者依据多年从事职业教育的经验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存在的不足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全文阅读

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建议

[提要] 随着经济市场竞争的加剧,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凸显出来,这种现象对和谐社会的建设与稳定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本文在对大学生就业问题成因作出论述的基础上,就离校未就业毕业生职业指导工作优化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离校未就业;职业指导;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试论如何做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指导

收录日期:2015年6月10日

以目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受到自身错误观念意识、能力限制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许多离校毕业生面临着就业难的困境。做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指导工作成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中之重,这项工作的开展应是一个高校、社会、政府、家庭等多主体共同参与的过程。

一、造成高校毕业生离校未就业的原因

高校毕业生离校未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纵观造成高校毕业生离校未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可分为两个方面,即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从主观方面来看,很多大学生欠缺正确的就业观念,对自身实际和市场需求缺乏全面的了解和认知。部分高校毕业生在工作选择方面偏执于大城市、大单位,但是在此过程中却欠缺对自身专业能力的考量;也有部分大学生受到家庭就业观念的影响,执着于所谓的铁饭碗,将自身的就业范围限定在事业单位。而一旦没有得到令自身满意的职位,这些高校毕业生则容易产生消极的态度,并对自身职业生涯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部分毕业生未就业则是因为就业心态上存在问题,这些毕业生在择业、就业等方面欠缺主动性,简单的认为只有自己坚持等,就一定会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以上这些情况以及就业观念无一不是错误的,在这些择业观、就业观的引导下,有效的择业行为与就业行为也不会产生;从客观方面来看,部分高校离校的毕业生受家庭经济困难、交际人脉关系少、人才市场竞争力差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他们成为就业困难的主要群体,他们迫切需要得到源于各方的帮助和指导,而这也决定了这部分大学生必须成为毕业生职业指导的主要对象。

全文阅读

高职院校职业教育与就业指导机制

摘 要: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对高职院校职业教育和结业指导机制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并且对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加以详细分析,与此同时,又对加快我国高职院校职业教育和就业指导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可以为同行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教育;就业指导;问题;对策

现如今,关于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话题。近几年,我国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是非常低的,结合我国教育部门的统计,到2005年9月至2006年9月,我国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约占62.1%。而当前,高职院校的学生人数是非常多的。实际上,导致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偏低的原因是来自很

多方面的,特别是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机制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因此,针对高职院校职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机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高职院校必须采取有效的对策加以解决。

一、当前高职院校职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机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1.办学理念落后

独立的高职院校大部分都是从普通中专升格而得到的。而关于此类院校在提高办学层次方面,其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但是,大多数教师关于教学理念的更新相对较慢,特别是不能根据授课性质与特点对学生开展职业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

2.就业指导部门的职责范围相对狭窄

全文阅读

职业院校高职学生就业指导方法探究

摘要:大学生就业目前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到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因此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实现大学生的充分就业,意义十分重大。高校作为大学生就业工作的直接承担者,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现在的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正在逐步将工作对象从应届毕业生扩大到全体在校学生,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上下功夫,努力做到就业指导工作的全程化,重点就是切实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难;全程化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3-0246-02

大学生就业目前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市场已经完全从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学毕业生人数的急剧增长与相应岗位需求的缓慢增长,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与用人单位对人才高要求之间的差距和错位,大学生较高的就业期望值与现实中总体呈下降趋势的就业岗位质量等等,这些原因都造成了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和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到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因此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实现大学生的充分就业,意义十分重大。

高校作为大学生就业工作的直接承担者,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过去尽管许多院校都开设了就业指导课,但许多学校把就业作为一项应急工作,通常以上大课、开大会或开设讲座的形式为应届毕业生提供政策法规、职业信息、求职技巧和就业手续的办理等应急性和支招性的指导,属于治标不治本,很难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缺乏对大学生的职业选择指导,无法构筑全程式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因此,现在越来越多的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正在逐步将工作对象从应届毕业生扩大到全体在校学生,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上下功夫,努力做到就业指导工作的全程化。就业指导工作全程化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作为一项学生一入大学校门就应该启动的工作,对大学生的就业具有更长远的作用,能够帮助大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和就业环境,根据自己的个性、兴趣、能力和现实的就业市场逐步确定合理的就业目标,并通过各种途径持续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为毕业时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据调查,大部分学生对自己将来的职业没有规划,对自己将来如何一步步晋升、发展没有设计的占62.2%,有设计的占32.8%,而其中有明确设计的仅占4.9%。在大学期间,大学生对自己的发展规划不明确,不能运用职业设计理论,规划未来的工作与人生发展方向,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学生对就业的提前准备和准确定位,甚至影响对工作的适应性。

全文阅读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研究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情况

随着高职院校大量扩招,毕业生人数增加,就业压力增大,就业形势很不乐观。社会为高职院校学生提供就业岗位非常有限,优秀岗位招聘人数少,要求学历,将高职院校学生拒之门外。普通岗位人员流动性大,企业不稳定,工作没有保证。学生在学校着重学习理论知识,缺乏实践操作能力,就业单位实践考核中不能通过,减少就业几率。有的学生刚步入社会,缺乏社会经验,就业意识薄弱,不能吃苦耐劳,但在选择单位时要求过高,形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情况。

二、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教育

就业指导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为学生就业提供培训、就业心理辅导、就业信息咨询、传授就业经验的一种教育课程,是指导学生就业发展的全过程。就业指导教育对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具有重大意义。学生通过就业指导教育一方面了解到目前社会就业情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另一方面学生参加就业培训提高技能,增加社会经验,在就业过程中充满自信,提高就业成功率。

三、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教育的问题

(一)不以就业为导向

许多高职院校都将就业指导教育作为一门课程进行教学,学生也是为了考试不得不学习。指导教育主要是将书本内容传授给学生,没有考虑到现实就业形势严峻,不会以就业为导向进行教学。一些院校领导比较重视学生学成绩和就业指导教学质量,忽略就业指导教育对就业产生的实际作用,教学目标偏离。

(二)就业指导教育方式落后

全文阅读

高职院校辅导员学生就业指导初探

一、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

近年来高等教育逐渐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越来越多的人可以进入高等院校从事专业学习,但同时也使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及时开展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学生能否顺利就业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面对同一岗位的多人竞争,高职院校学生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因而院校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与能力。另一方面,就业问题关系学生一生的成长。高职院校学生年龄尚浅,社会阅历和经验不足,对就业问题缺乏深刻的认知,需要通过系统的就业指导,明确未来的方向选择,为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二、高职院校辅导员开展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方向

高职院校辅导员开展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应重点把握以下方向:第一,价值观引导。就业观和择业观不仅关系着学生自身的成长和发展,也关系到国家未来的人才动向。如果学生缺乏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念,势必会造成不合理的就业倾向,使宝贵的人才资源流失,给社会人才供给造成影响。因此,高职院校辅导员对学生的就业指导,首先应从价值观层面入手,使学生理性认识就业和择业,脚踏实地,避免不切实际的好高骛远,或是不负责任的随意选择。第二,职业能力培养。目前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非常高涨,用人单位看重的也是人才的高级技术技能,所以高职院校学生成功就业的关键是具有良好的技术功底。从以往的招聘录用结果来看,一些用人单位也反映,部分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仍需要较长的时间适应,可见学生就业时自身的职业能力储备仍有不足。辅导员因与学生长期接触,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应当在日常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引导,鼓励学生从多方面提升职业修养。第三,求职经验积累。高职院校学生虽然在学期间着重于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技术实践,但尚未真正步入社会,缺少求职应聘的经验,不善于表达自己的优势,求职过程中难免显得信心不足,甚至因此错过有利的就业时机。作为辅导员应当及时为学生进行就业预热,使学生经过磨练,增强就业的信心和勇气。

三、高职院校指导员开展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举措

高职院校辅导员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应着力推进以下举措:第一,案例搜集分析。辅导员在长期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能够了解学生就业价值观方面存在的偏差或问题。但价值观本身是较为抽象的概念,需要通过真实生动的案例进行表达,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建立正确就业观和择业观的重要性。为此,教师应当广泛搜集相关的案例,向学生展现依靠自身职业技能赢得人生收获的喜悦,以及追求不切实际目标而付出的代价,让学生摆正就业心态。第二,技能培养指导。高职院校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有自身的优势,也存在不足。辅导员虽不直接参与教学,但从学生入学之初就应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能力培养指导,鼓励学生把握自身的能力与特长,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考取资格认证,让学生对职业能力的积淀给予足够的重视,避免就业时陷入被动。随着学习的深入,辅导员还应带领学生进行职业能力评估,使学生了解自身的技能水平,明确今后应当着重加强锻炼的环节。第三,模拟实践招聘。学生在求职应聘的初期,往往因缺乏经验,面对应聘提问非常紧张,显得信心不足。因而在进入毕业季节,辅导员应当组织模拟实践招聘活动为学生预热,让学生充分融入就业的氛围。近年来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日臻成熟,辅导员可积极与用人单位沟通联系,参考用人单位招聘的信息,向学生传递当前的就业形势,与院系教师、单位工作人员共同教授学生如何做好求职应聘的准备,帮助学生在反复的磨练中积累经验。第四,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对学生的性格特点、爱好专长、职业技能比较熟悉,擅长和学生的沟通交流。因此,辅导员应从学生入学后,就积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通过带领学生参观实践岗位、讲述真实生动的案例,使学生明确今后发展的目标。同时辅导员也应成为学生心灵上的导师,对学生遇到的就业问题,辅导员要认真倾听学生的诉说,耐心开导学生,多介绍成功经验,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鼓励学生树立积极心态,迎接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

作者:刘思锶 单位:福州职业技术学院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