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植物园考察报告

植物园考察报告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六洞山森林公园苔藓植物及其对环境指示作用的考察报告

摘要:我们在林业部门的协助下,组织了六洞山森林公园苔藓植物考察的校本课程教学实践活动,通过对园区的两次考察,收集了有关数据,概括了苔藓植物的分布情况、以及利用苔藓植物对森林生态环境的指示作用,分析园区的环境状况,提出了园区环境建设的建议。使学生在实践中学到知识,提高生物学素养。

关键词:苔藓植物 环境 考察 提高 素养

一、六洞山森林公园的基本情况

六洞山森林公园位于浙江省兰溪市东郊八公里处的洞源村。六洞山为森林公园三个主要景区部分,以涌雪洞的地下长河闻名省内外。该森林公园位于金华山南坡,以螺旋型漏斗状连接着广袤的金衢盆地,由于垂直落差大、多云雾。冬季温暖,最冷月平均温度不低于0℃,夏季凉爽,最热月平均温度24―27℃,年降雨量在1000mm左右,水分充足,这种地理与气候特点非常适宜多种森林类型生长,植物多样性丰富。

该林区曾受传统的造林模式和造林方式的影响,其植被遭到人为的破坏。一九八五年八月被公布为省风景名胜区后,在各级干部、群众和风景区管理处的共同努力下,坚持了二十多年的封山育林,部分植被模式得到恢复。我们学校生物教师在市环保办公室和保护区管理处的协调下,对该处作了生态环境调查,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六洞山风景区提供科学依据。九七年设立森林公园,由原来1.26km2景区扩大到12 km2,近年来,随着校本课程的教学实践,我们对森林公园园区内的种子植物进行了多次考察,其森林的盖度、优势种的显著度等都比较好。但园区仍然存在很多的隐患,紧邻园区的西南、南面有三家规模都不小的水泥厂,还有离园区西南不到2.5km的大型火力发电厂等,每天向大气排出SO2气体、粉尘、CO等大量有害物质,对园区森林产生威胁。遗憾的是作为高等植物并能在不同植物类型的植被中对环境起到指示作用的苔藓植物,一直没得到足够的重视。于是,我们利用校本课程的实践活动形式,希望通过对苔藓植物相关数据的测量、记录、数据的处理、分析、运用原理概括和判断等环节,检测森林生态环境。并通过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综合能力,掌握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生物学素养。

二、考察的时间、行程和人员安排

我们选择了二O一二年四月三十日,本地雨量最充沛的春夏

交替时节;十一月五日最干燥的深秋季节。分别两次不同的生境对园区内的苔藓植物进行了考察。四月三十日由学校十名生物教师、二十名高二学生和两名乡林业站负责人,在村林管员的带领下,沿1号线路。绕h335m的六洞山一周,全程约5km,设九个样点。十一月五日由两位教师和两位乡林站负责人,由村林管员做向导沿2号线路进行考察,绕h475M的岩尖和h551M井台尖山逆时针一圈,时间一天,全程14.5km,共设十个样点。

全文阅读

建筑院系风景园林专业园林植物教学研究

doi:10.11835/j.issn.1005-2909.2013.03.027

收稿日期:2012-12-19

作者简介:林广思(1977-),男,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师,博士,主要从事风景园林教育、风景园林政策法规与管理、中国近现代风景园林史研究,(E-mail)。

摘要:建筑院系风景园林专业园林植物学教学经验较少。以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春季学期园林植物学课程教学的实践,讨论了建筑院系风景园林专业园林植物学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方法等。结果表明:园林植物学在课时有限的前提下,需要理论讲授和室外实习相结合,选取必要的基本理论知识,制定合理的植物识别目标数量,传授有效的植物识别方法,设计相应的作业要求,辅以形象记忆手段,配置合适的师生比。

关键词:风景园林;园林植物;种植设计;园林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3)03-0102-04 随着人居环境建设的不断发展,开设风景园林类专业如风景园林、景观建筑设计、景观学的建筑类院系越来越多。园林植物是风景园林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但在建筑院系中,由于学科基础相对薄弱、学科认识局限性、师资有限等因素,园林植物教学中普遍存在学时较少,校园实习基地缺乏,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等现象。笔者在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建筑设计专业(以下简称“华工”)任教园林植物学课程时,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思考。文章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学计划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论述。

一、教学目标

风景园林学是规划、设计、保护、建设和管理建成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学科。植物是风景园林中最为重要的自然元素,因此,认知植物不仅是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基础,更是培育热爱自然情感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教学目标的确立还应考虑课程的学时以及学生的知识基础、院系所在区域特征等。

全文阅读

改革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实验教学方法 培养更多园林专业优秀应用型人才

摘要:该校正处于向应用型本科转型阶段,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为适应转型需要,现探讨《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实验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奠定基础。

关键词: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吉林农业科技学院2016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项目(项目编号:110092016019)

中图分类号: S603-4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6.23.08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的绿化及美化,对园林植物优新品种的需求也更加迫切,而园林植物育种学是丰富园林植物种类、增加品种多样性的重要工具。因此,园林植物的种苗与花卉种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园林工作者必须很好地掌握现代遗传学的基础理论和园林植物育种技术。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是园林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其任务是依据园林植物的遗传变异规律,研究利用园林植物的种质资源,选择培育出园林植物的新品种,并对其进行良种繁育。这门课程实用性很强,学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掌握园林植物优新品种选育的原理及方法,为今后从事园林植物的育种、生产经营及科研管理工作打下基础。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实验教学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思维创新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实验教学既可让学生更好地消化理论知识,又让学生掌握相关技能,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能够运用遗传、育种的理论和技能来分析解决园林植物遗传改良的实际问题。该校正处于向应用型本科转型阶段,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因此,课题组为适应转型需要进行该课程的实验教学改革,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应用型园林人才。

1优化实验教学内容

全文阅读

《园林植物》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园林植物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其实践教学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针对目前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从思想认识、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实践条件、考核标准等方面提出了改革建议,为园林植物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提供参考。

【关键词】园林植物,实践教学,改革

高职《园林植物》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本地区常见园林植物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地理分布、园林用途等,培养学生对本地区常见园林植物的识别和应用能力,是开展园林规划设计、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园林植物育苗及栽培养护等工作的基础,同时为考取花卉工、绿化工、景观设计员等职业资格考试服务。因此,学生能否扎实地掌握该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将直接影响到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将来的园林专业工作。如何对园林植物实践教学进行改革,加强和培养专业人才实践技能已迫在眉睫。本文拟通过对园林植物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建议,以期为今后园林植物的实践教学提供参考。

1《园林植物》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思想认识落后,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园林植物》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理论,忽视实践,认为实践教学只是理论教学的补充,更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再者部分实践教学,由于受时间、地域、资金等条件的限制,实施起来有一定困难,所以不能保证足够的实践教学课时。同时,部分教师及学生主观上不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甚至认为此环节可有可无,只要应付规定的课时就可以,因此实践教学走过场,教学效果一般。

1.2实践教学手段单一。在该课程的实践教学中,不少教师仍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即教师一味地讲解和灌输,学生被动地听、记、背,师生间缺乏互动,易使多数学生养成“不观察、不分析、不归纳”的不良学习习惯,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对知识的掌握也就大打折扣。

1.3教学内容更新速度慢。全国各地由国内外引种或自主栽培的园林植物新品种数量激增,园林植物的快速更新,是对园林植物课程实践教学的一个挑战,只有不断地更新实践教学的内容,才能使我们的实践教学更具针对性、科学性和先进性。但是,目前不少高校本课程实践教学内容的更新速度偏慢,跟不上园林植物新品种的更新速度,这不但会影响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教学效果,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4校内实训室、实践教学基地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有待加强。校内实训室的设备和条件还有待改善,存在投入资金少,设备陈旧、落后,实训室管理落后等现象。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规模小,校外实践基地大多是私人企业,有些单位觉得作为企业没有义务培养学生,还要保证学生安全,所以对学生实习期间的技能培训、业务提高存在漠不关心的现象。

全文阅读

北京园林

首都园林绿化在世界城市建设中的发展对策研究

城市绿色开放空间发展策略借鉴思考——以美国的城市绿色开放空间策略为例

瞄准世界城市对接休闲需求

浅析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

生态袋技术在湖岸修复中的应用

颐和园山体护坡与生态修复技术的探讨

极端气候与北京地区植物引种

种植点形式对银杏行道树焦叶的影响

全文阅读

植物病理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及问题思考

[摘 要]植物病理学是植物生产类专业本科生的主干课程,实践性强是该课程的一大特点。因此植物病理学实验在这门学科的学习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当前学生人数较多的教学环境下,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我们教学的中心环节。植物病理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主要有调整课程设置、增加综合性实验内容、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改革考核方式等几个方面。

[关键词]植物病害诊断 网络教学平台 考核方式 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3-0120-03

植物病理学是我校农学、园艺、植保以及草业方向本科生的必修课程,其中普通植物病理学是这些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农业植物病理学则是植物保护专业本科生进一步学习的专业必修课。普通植物病理学系统讲授植物病害概念、病原学和病理学及病害防治原理,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实验技能,并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专业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农业植物病理学系统讲授主要农作物病害的为害状(病症、病状)、病原物的形态特征和病害的发生规律、病害的综合防治措施等内容,要求学生学会辨别主要病害,能够掌握重要病害的发生规律、为害特点并能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因此,无论是普通植物病理学还是农业植物病理学,都涵盖了症状、病原、病害发生规律、病害防治等丰富的内容,学生学习起来难度比较大,这就要求学生有学习的激情,全力投入,不断地总结以及在实践中检验和应用所学知识。植物病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论课的内容无论怎样丰富,都属于理性认知的范畴,因此加强实验、实践是学好植物病理学的必由之路。

随着国家的重视,实践教学不断加强,强调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相关文件也不断出台。我校在教学改革中,加强了实验课程建设,并于2006年将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分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同样,2010年将所有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植物病理学统一称为普通植物病理学,将实验从讲课中分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即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并且将学时从16学时增加到32学时。

在对植物病理学实验课程进行教改探索中,我们组建了教学小组,加强了多媒体教学,结合科研内容、科研成果和案例进行教学。比如,在介绍果树病害时,我们以核果及仁果褐腐病、苹果轮纹病、马铃薯晚疫病等病害为例,结合最新的科研成果,利用科研中获得的清晰、丰富的症状照片、病原图片详细介绍病害的发生危害等内容。在植物病理学实验中进行的教学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调整课程内容,增强实践能力

在以往的实验课程中,主要按照病原的类别安排实验,而且,绝大多数实验都属于验证性实验,比较缺少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对所讲授的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2010年以前称为园艺植物病害防治,包括讲课和实验)进行更新,从2004年开始,压缩原有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实验植物病原分离、致病性测定、植物病原的快速检测及自采植物病害的识别与诊断等实验。在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中,我们增加了观察稻瘟病菌在洋葱表皮上萌发过程、条锈病菌对不同抗性小麦的田间抗性观察以及学生到田间观察和诊断病害等实验。通过几年的实践发现,这些实验内容和形式的调整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全文阅读

浅谈现代园林养护与应用

中图分类号:S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7-0141-01

摘要:园林绿化是现代化城市的重要标志,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国园林业的逐渐成熟,养护管理已成为园林绿化事业的核心工作。“三分在建,七分在管”是园林业的发展新趋势。本文探讨了园林养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园林养护工作的要点提出了园林养护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园林;养护管理;探讨

一、园林养护的意义

园林树木栽培养护是根据园林设计所选定的树种采用苗木出圃或起苗开始,经过运输定植到栽植地,通过以后的生长发育到树木衰老、更新、死亡,在这个过程中人工的进行时间活动。其中包括园林树木栽培、管理以及各种灾害防治以及树体保护。

二、当前绿化养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对绿化养护工作的重视度不够

养护管理在园林绿化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一项持续性工作,但它没有像施工一样引起足够重视、重建设轻管理、苗木存活率低、养护质量差导致绿化景观效果差,难以达到预期绿化效果。

全文阅读

植物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摘要:植物生物学实验是生物技术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目前存在教学设备更新不足,研究性、创新性实验较少,实验教学考核及教学方法不完善等问题。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实践技能与动手能力,通过转变实验教学理念,加大资金投入,增加综合性及创新性实验,优化整合实验教学内容,采用直观化教学法,开展第二课堂,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改革考核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植物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2-0244-02

植物生物学是高等院校生物技术专业的一门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1],是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进入大学后首先接触的专业基础课,是学好细胞生物学、遗传学、药用植物学、细胞工程、植物组织培养实验等课程的基础。该课程包含了植物学与植物生理学等学科的内容,与植物学课程相比,内容比较广泛。而植物生物学课程必须通过实验和野外实习环节进行巩固。植物生物学实验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研究植物生命活动的现象、规律及其本质的科学[2]。下面就笔者多年来在植物生物学及实验教学上的经验谈谈植物生物学实验的教学改革。

一、植物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设备不足。由于是地方本科院校的新建专业,而且开设的时间较短,设备相对不足,有时仪器套数不能满足学生数,必须将学生进行分组,否则不能满足每一名学生一台仪器。另外,实验室内缺乏多媒体设备,不能采用进行PPT进行讲解,视频也不能播放给学生看,只能在理论课上弥补。

2.研究性、综合性实验较少。以前的植物生物学实验,大多数是验证性的实验,如植物细胞结构、植物各组织、器官的观察,而研究性、综合性或创新性实验较少。验证性实验虽然能巩固所学知识,但是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开发,也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3.实验教学考核和教学方法不完善。实验考核一般是:实验操作+实验报告,但是考核实验操作比较少,而是比较注重实验报告。有时实验报告是将在显微镜下所看到的图片画在实验报告上,学生为了完成实验报告去临摹课本上的图,学生动手能力得不到发展,反而会使学生养成不良的习惯。在教学方法上,教师一般是先准备好各种材料,让学生按照教师或课本上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这样,学生按照既定的步骤,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养成了依赖教师和教材的习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受到限制。

全文阅读

《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的教学改进策略

(云南中医学院中药学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摘要:结合当今大学的实际情况,报道药用植物野外实习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策略:分批实习,限制标本采集数量,改革考核模式,培养学生野外仔细观察、对植物的识别、描述能力、检索鉴定能力,从而保证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质量。

关键词: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药用植物学》是运用植物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具有防治疾病和保健作用的植物的一门学科,与中药的基源研究、品质评价、临床效用及开发研究密切相关,是中药学、药学及其相关专业的一门必须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以实践性、基础性和综合性为学科主要特点。而野外实习是《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也是学生的重要实践活动。笔者针对目前该校开展野外实习的问题,提出了以下的建议,旨在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独立、团结协作能力,为今后从事中药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打下基础。

1 野外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1.1 实习经费短缺、师资比过低

随着现代经济的高速发展,交通费、食宿费和景点门票不断上涨,交通费及高额的门票使实习经费变得异常紧张。按政府部门的有关规定,中药学专业学生的学费与其他专业学生的学费没有区别,实习费用即成为学校的额外支出,这部分费用与野外实习构成了一定的矛盾。另外,缺乏师资培养经费,能带教野外实习的青年教师越来越少。据专家论证和国内外高校的实际情况,目前我国普通高校师生比一般规定为1:14,而本校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的师生数量,2009年带教教师7人,学生254人,师生比为1:36.29;2010年带教教师7人,学生318人,师生比1:45.43;2011年带教教师8人,学生361人,师生比l:45.13;2012年带教教师8人,学生382人,师生比l:47.75。而且在所有带教教师中,主要是青年教师,占到70%的比例。青年教师理论知识强而实践经验匮乏,带教困难,而野外实习教学实践性很强,需要经常在野外了解、认识、熟悉、辨认各种植物,而植物种类多样,记忆也非常困难,没有严格的培训计划是很难培养成熟的带教老师,这已成为开展野外实习的瓶颈。

全文阅读

《药用植物学》实践性多重教学平台建设与应用

摘要:实践性教学在《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较系统地构建了药用植物学多重实践性教学平台,包括课堂实验、校园药用植物、登山采药、植物园及胶东采药等系列活动。

关键词:药用植物学;实践性;多重教

实践性教学在《药用植物学》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了多角度、多层次地提高实践性教学的效果,彻底改变学生“记不住,易混淆,联系不上,不会用”的尴尬现状,我院创建了药用植物学实践性多重教学平台。

精心设计课堂实验

毕业实习中暴露的问题及毕业生信息反馈的情况使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实验教学不仅仅是巩固和验证学生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受到基本技能训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意识,为将来进一步研究、整理、发展中医药学以及开发新药打下一定的基础。因此,在增加实验课时,应适当减少理论和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机能性实验,将植物显微结构部分与中药材或中成药的显微鉴定结合起来,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操作、基本实验技术和基本实验技能。在此基础上,还特别强调课堂实验的规范性,从实验准备、学生操作、疑难问题解决、实验评价与考核等全过程进行监控,从根本上保证实验的效果。在讲植物解剖时,我们将其与显微实验相结合,让学生通过镜下观察,将观察到的物像描绘成较准确的显微结构图。课内实验常采取个人操作、小组讨论、典型指导、教师指导与学生介绍经验等方式。

我们努力提高实验室的开放程度,成立了“本草社”,鼓励热爱药用植物学的学生加入到该社团中。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行设计实验,自己解决问题。例如,无花果的雌雄在不同的工具书中描述差异较大,学生发现后对资料进行了检索,并动手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

校园实习,现场讲解与实践

我校内有丰富的药用植物物种,达三百余种,其中药圃是药用植物最为集中的地方。我校理论内容与实习内容同步进行,并用理论指导实习教学。例如,讲到唇形花冠和二强雄蕊的概念时,要求学生找到校园中哪些是唇形科植物、哪些植物具有二强雄蕊。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