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知识竞赛开展情况报告

知识竞赛开展情况报告范文精选

知识竞赛开展情况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学科竞赛;创新型人才

一、学科竞赛的组织

(一)成立学科竞赛指导中心。学校的教务处要积极支持开展科学竞赛的学科和院系成立学科竞赛的指导中心,为每一项科学竞赛制定校内选拔赛的防范,组织和成立校、系二级竞赛指导委员会,调动青年教师对竞赛指导参与的积极性,并委派高职称以及高学历的教师在竞赛指导中进行参与。

(二)借助多重力量。首先,保证对行政人员的资源利用,实现对具体的比赛规范以及时间和人员安排上的设置,同时对各个环节进行分工,保证学科竞赛的顺利开展。其次,各个参赛者的任课教师要指导学生在竞赛中的知识活动开展,辅导员或是任课教师要向学生传达学科竞赛的情况和信息,将在院校、省市等学科竞赛中的学生进行班系内部的表扬和宣传。最后,学生会和总团的努力,将具体的竞赛活动赛程分配到学生会和团系的相关部门,各个部门要实现相互之间的配合,积极发挥协助作用。

(三)积极宣传。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和关注竞赛情况,利用各种校园媒体和网络进行宣传,张贴各种赛事海报并开展专题讲座,在校园中形成良好的知识研讨环境,实现对校园学生的全体积极创新性的调动。

二、科学竞赛实例分析

最近几年,高校中的不同专业领域陆续出现了大学生学科竞赛活动,某校光电子专业本科生也相应了相关的竞赛,如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时间和科技竞赛、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大赛等。这些竞赛的题目多是为了解决实际中出现的问题,节能减排,绿色能源为主题的学科竞赛中,比赛宗旨设定为:培养和普及节能减排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竞赛中遵照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科学竞赛模式,有效激发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浓厚兴趣,帮助学生打下了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启发了学生的创新思想,实现了该校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学生在学科竞赛中动手实践能力的到了极大的提升。

三、学科竞赛和实践教学之间的互动

实践教学是专业培养的重要目标,其中包含了有计划训练学生基本技能、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学科竞赛和实践教学的互动是强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必要途径。

(一)利用学科竞赛推进实践教学建设。学科竞赛和实践教学之间的互动,实现学科竞赛在实践教学课程中的贯穿,对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丰富和完善。[2]在课内外实践、实训、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中,将学科竞赛作为载体,提升实践教学的应用性和针对性。例如视觉传达专业的《广告创意与策划》和《招贴设计》等,影视专业的《电视广告片实训》等。)实践课程中,实施学科竞赛和实践教学结合的模式。首先是要将该课程与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进行结合,遵照比赛要求,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设计作品,实现参赛作用和课程作品的统一。其次是要同行业结合,全国的广告设计比赛的创作素材全都来自一线企业,因此创作要求需要符合企业的现实要求和运作需要。

(二)利用学科竞赛促进时间教学方法改革。借助学科竞

赛,实现高效人才培养从以教为主转为能力培养,实现学生从被动接受课堂知识转为主动学习,在实践中探索知识,在解决问题中将理论和实践进行结合,对传统的学习方式进行改变。如学生可以在平时的学习中自拟学科竞赛,实现对竞赛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解,在查阅比赛资料,独立实践中体会用不同的方法获得知识,感受学习的快乐。指导教师也将从灌输式和填鸭教学模式中走出来,将辅导学生参与学科竞赛为主体,采用启发、互动和引申等形式,实现对学生创新思维习惯的培养。

(三)利用学科竞赛促进时间教学实验室的改革和有效运

行。校内实验室,主要指专业实践教学校内训练基地。在学科竞赛项目的开展中,课内时间和课外兴趣的实践开设都十分重要。在学科竞赛的时间段中,对外开放的实验室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的关键场所。开放实验室提升其利用率,保证为学生搭建良好的竞赛平台,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结:综上可知,学科竞赛辅助课堂教学,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对此各个高校要积极运用学科竞赛模式,并对该种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推广,动员并组织更多的学生在其中参与。着重培养创新能力较强的学生,使其发挥一定的带头和示范作用,采取高年级带低年级的梯队,实现科研实验的计划性开展,调动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参与学科竞赛,探索课程教学和研究探索的结合性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思维能力和方法,有效提升其综合素质以及创新能力。

知识竞赛开展情况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课程;思想政治;竞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具有时代特色的中学生他们已经不再满足老师讲、学生听、规规矩矩读书的种种校园生活了。对那种“上课记笔记”,“下课对笔记”,“考试背笔记”的僵死模式,更是望而生厌。他们热情饱满,思想活跃,好胜心强,喜欢竞赛,勇于开拓。面对新课标的推行,我们应该适应新时期学生的特点,把激励机制引入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引入思想政治课课外活动,积极开展思想政治课的课外活动进上竞赛,可以增强课外活动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书本基础知识,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可以帮助学生把所学的基本观点迅速运用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丰富感性认识,从而大大提高运用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在实际中受深刻的思想品德教育,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在明确激励在思想政治课课外活动的地位和作用后,更重要的是探讨激励的方法和途径。因为我在这里所讲的激励竞赛己经不是单纯的理论成绩上的竞赛,而是知识、品德、能力水平等方面的综合竞赛。

一、课外活动竞赛的主要形式

1、政治科知识竞赛:政治科知识竞赛就是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书本知识及其运用能力的比赛。知识竞赛有笔试和口试两种形式。去年我们在高一年段举行了以笔试的形式,开展的全年段学生参加的知识竞赛,竞赛的结果评出若干优胜集体和优胜个人,并给予表扬奖励。上学期我们依照电视的知识竞赛进行一次口试形式的知识竞赛。竞赛要求年段各班选出三名选手参赛,剩下的同学当观众,竞赛题目分为必答和抢答,比赛结果进行分数统计,评选出若干优秀竞赛集体和优秀竞赛选手。知识竞赛能够使用学生比较系统地复习,掌握书本知识,并灵活地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举行辩论比赛:辩论比赛就是围绕学生学过的一个中心问题展开辩论。我们根据本年段教材的内容和要求组织一次主题辩论竞赛。A段l一9班为正方,B段10--18班为反方,各班选出两名学生参加辩论,其余学生当观众,全校政治教师和特邀学校领导组成评委。参加辩论的正反方都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阐明自己的观点,他们运用的理论确切,事例生动,辩论激烈,使全体师生受到一次很好的教育。当然也可以是以一个班级分组进行。

3、小论文的演讲比赛:小论文演讲比赛就是政治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拟定一个小论文题目,让学生在课外完成,然后利用一个单位的课外活动时间进行演讲。政治教师根据论文的内容、演讲的形式、表情、声调、效果等方面的优劣,评比优秀、良好、一般等级,这种活动有利于把课堂内外结合起来,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习和运用情况,有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长期坚持下去,将会大大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政治思想觉悟。

4、开展参观访问的心得体会或总结报告的评比活动:参观访问是政治教师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组织和指导学生到校内外一定场所,对社会实际和先进人物进行观察、访问,从而获取得知识。参观访问结束后,要及时进行总结。首先,要检查参观访问计划完成的情况,表现好的学生,要予以表扬。其次,要根据教学目的要求,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分析有关材料,撰写参观访问的心得体会,并进行评比,引导学生把所获得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次,与学校团委联合组织学生举办小型墙报展览比赛。参观访问可以使学生直接接触实际,了解社会,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所学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思想政治觉悟。

5、举行社会调查报告(学生的社会实践)的评比活动:社会调查是政治教师指导和组织学生直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搜集第一手资料,然后运用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得出结论的一种课外活动形式。社会调查结束后,要指导学生归纳整理调查资料,写出简要的调查报告,然后组织学生举行调查报告会,交流调查收获,并进行评比,评选出若干优秀调查报告,并进行表扬。

新课改中学生的社会探究实践是关键一环,通过社会调查可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补充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可以帮助学生运用感性材料,加深理解所学的马克思主义基础知识;可以培养学生从事社会调查的能力和方法,养成调查研究的良好学风,提高思想政治觉悟。

6、开展良好行为规范活动的竞赛。社会主义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四有”的一代新人。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并把它转变这学生自身的行为,是思想政治课的根本任务,也是整个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归宿。我们根据高一教学的根本目的,与校政治处联合制定了《争做模范行为规则量化标准》在学生中实施,竞赛前要向学生宣布竞赛的时间、具体要求和做法,在整个竞赛过程中都要认真进行记录,并定期统计,竞赛结束时进行合算,成绩在年段前十名的为年段模范同学,成绩在班级前六名的,为班级模范同学,他们都是全年段同学学习的榜样。每个学生的竞赛成绩作为学生的行为分,以一定的比例计入学期成绩。

二、成效与反思

我们在高一年段政治课教学实行以上实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主要成效有两方面:一是学生的学习成绩有较大的提高,对政治的学习兴趣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二是学生的思想觉悟有较大提高,违法乱纪不良行为减少了。

在引导学生开展各种竞赛中应该特别注意的三个方面问题:

1、在竞赛中,必须提倡同学的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2、要善于鼓励每个学生特别是行为较差与学习主动性不强的学生积极参与到竞赛行列。这就需要我们教育者用真诚的爱去感染他们,善于从学生身上捕捉闪光的因开绿灯,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使消沉转为奋进,忧虑转为兴奋,让每个学生都拾起头来走路,积极投入到沸腾的竞赛中去,在竞赛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智慧、能力水平。

知识竞赛开展情况报告范文第3篇

高校电类本科专业指通信工程专业、电子与信息工程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和自动化专业等.这些电类专业在专业基础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方面有许多共同之处,是参加电子设计竞赛的主力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教育部倡导的大学生学科竞赛之一,是面向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目的在于推动高等学校促进信息与电子类学科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有助于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创新意识与基本能力、团队协作的人文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有助于学生工程实践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电子设计制作的能力;有助于吸引、鼓励广大青年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2高校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信息产业部人事司共同主办,负责领导全国范围内的竞赛工作.各地竞赛事宜由地方教委(厅、局)统一领导.为保证竞赛顺利开展,组建全国及各赛区竞赛组织委员会和专家组.以高等学校为基本参赛单位,参赛学校应成立电子竞赛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校学生的参赛事宜,包括组队、报名、赛前准备、赛期管理和赛后总结等.高校在组建成立电子竞赛工作领导小组时,如果学校电类专业单一,可设常设机构,由具体电类专业所在院系负责、教务处、学生处、团委、后勤集团等单位参与;若学校电类专业较多,可由电类专业相关院系轮流担任理事,按届组织,其它院系积极参与,教务处、学生处、团委、后勤集团等单位参加,适当引入竞争机制.在参赛小组的选拔中,首先由学生自由组队报名,要求组队后的3个队员各自具有较强的能力且队员之间能配合默契,在单片机系统设计与应用,模拟和数字电路的应用,硬件焊接与调试,计算机编程以及撰写设计报告论文等方面要有所分工;然后组织报名参赛队进行选拔考试,内容包括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单片机、传感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及应用,典型测量系统的设计方案,对电子竞赛的了解,参加竞赛的优势自述等;最后指导教师根据各参赛队成员选拔考试的结果、面试表现以及综合考虑各参赛队在团队合作、硬件制作、软件编程、报告撰写能力等方面的实力,确定参加竞赛的组数和各组成员.电子设计竞赛的命题范围广,涉及到电子技术(模拟电路、数字电路)、高频电子线路、通信原理、单片机技术、可编程器件等多门课程,并鼓励新技术的应用.这就要求赛前指导老师要有更宽的知识面和更丰富的实践经验.年青教师对新技术、新软件上手快,但实践经验缺乏,老教师经验丰富但计算机应用和新技术的掌握上又有不足.为了发挥特长,实现互补,在赛前指导上成立赛前指导小组,在小组中注意年龄和特长的结合,注意学科的结合.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知识和经验的相互渗透和补充促进指导老师的业务素质的提高,这使教师能够在日常的教学和科研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推动师资队伍建设.

3参赛学生的培训

3.1参赛学生的现状

参加电子设计竞赛的学生一般是大学二、三年级的学生,已学习了很多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也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特别是在外语能力、计算机能力、单片机编程能力、查阅文献能力方面.但是在模拟电路,单片机硬件,电路安装工艺,如何根据系统性能指标设计电路方案和确定单元电路的性能指标,单元电路调试排错能力,系统的联调方面却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学生在此前的课程中,虽然学习过一些电子设计制作中常用的软件,如Protel电子原理图的设计,印刷电路板设计绘制,以及电子逻辑分析仿真等,但是缺乏一定的深度,其熟练程度需加强.常规电子仪器(如示波器、信号发生器、仿真器、扫频仪、万用表等)的使用不够熟练.虽然学生在电工电子、电子线路等实验课中使用过常规电子仪器,但是往往更换型号后就不能很快地熟练使用,影响电路的调试速度.另外学生的“单片机原理与技术”课程实验通常采用普通的51单片机,而电子竞赛往往会使用一些功能强大的单片机,因此在开发工具和仿真器方面存在差异.学生在培训期间,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在电子竞赛中涉及的知识点的深度和实践动手能力方面能得到很快的提升,这样才能确保在电子竞赛期间顺利完成竞赛的设计任务.为了鼓励电类大学生积极参加电子设计竞赛培训全部过程(包括前期课程与后期竞赛培训),可在完成竞赛训练作品设计与设计报告后,由指导教师给出相应成绩,可替代相应一门课程或实践环节的成绩,如“电子系统设计”、“认识实习”、“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等.

3.2培训内容选择、方案讨论及实际制作

如何在一个相对短的时间内尽快地提高参赛学生的设计开发和实践动手能力是培训阶段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在辅导中采用实战训练的方法,即模拟进行一次次的竞赛过程.包括给各组布置不同的设计题目、限时提交设计方案、全体队员集中由各组分别介绍设计方案并进行交流讨论、指导教师点评、各组分别实际制作、撰写设计总结报告,最后进行实物演示和总结答辩,这样尽管每个组只具体设计制作了一个系统,但是通过互相交流,对其它组所涉及的技术也有较系统的了解,在以后类似技术的实际设计制作过程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培训开始时,向参赛学生详细介绍大学生电子竞赛的竞赛规则、竞赛命题、评审和评奖等方面的情况,邀请已参加过电子竞赛的高年级学生介绍参赛期间的注意事项及参赛体会;对历年的大学生电子竞赛题目、实现的方案、获奖小组的总结报告等进行深入的破析和讨论;让参赛学生对竞赛及要求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引导学生既要重视困难又不能畏惧困难,在充分认识本小组的优势与弱势的情况下,心理上充分地做好艰苦训练的准备.组织责任心强、具有相当专业技术水平和经验丰富的老师,针对电子竞赛的特点,在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单片机应用技术方面进行讲解,讲解中对基本电路的原理,实现的方法,相关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及测试方法、设计及调试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作简明的介绍,对涉及的电子元件进行实物展示,对一些辅助设计软件、查阅科技论文的方法及常用的电子元器件及应用的网站作一些推荐性的介绍.

从历年的竞赛题目中确定各参赛小组的第一次训练题目,尽量做到各参赛小组选择不同的训练题目,按照电子竞赛的要求,规定在一个适当的时间内完成实物的制作、性能指标的测试、总结报告的撰写.然后由各小组对训练情况进行详细的介绍,各小组之间展开广泛的讨论,商讨是否有更好的实现方案,设计的电路及测试的结果是否合理,撰写的报告是否严谨,尽可能地发现训练中的不足之处,辅导老师根据各组的完成情况进行讲评.要求各小组根据讨论情况在1~2天时间内完善制作的实物及报告,同时要求各小组对另外小组的实物进行测试,通过相互交流在相对短的时间内能掌握更多的知识.在第一个实际系统设计后,协商电子设计竞赛第二次训练题目,要求尽可能多地涉及未曾接触的知识点,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设计任务,然后各小组演示实物的功能,测试电子系统的各项指标,注重测试方法是否正确,测试性能指标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对于差异较大的需要认真分析其原因,找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并实施.最后,要求各参赛小组认真整理前一阶段培训完成的实物,单元电路要求注明电源要求、详细且清楚的输入输出接口信息,达到的性能指标并形成文字,软件要求有整体的说明,需要占用的资源说明、语句有详细的注释.辅导老师对培训中出现的问题向学生做详细的介绍,对竞赛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也需要提醒学生.在参赛的前一天不安排具体的工作,保证学生能休息好,以极佳的状态参加电子设计竞赛.

4竞赛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1注意竞赛纪律

全国电子设计竞赛采用全国统一命题、分赛区,“半封闭、相对集中”的组织方式.竞赛题目在竞赛开始时打开(如2009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9月2日8:00正式开始).每支参赛队限定在提供的A、B、C、D、E、F等题中任选一题;要求认真填写《登记表》内容,填写好的《登记表》由赛场巡视员暂时保存.参赛者必须是有正式学籍的全日制在校大学生,应出示能够证明参赛者学生身份的有效证件(如学生证)供随时备查.每队严格限制3人,开赛后不得中途更换队员.竞赛期间,可使用各种图书资料和网络资源,但不得在学校指定竞赛场地以外进行设计制作,不得以任何方式与他人交流,包括教师在内的非参赛队员必须回避,对违纪参赛队取消评审资格.竞赛开始后,为保证竞赛工作顺利进行,参赛学校应组织专人负责提供竞赛所需设备、元器件、后勤保障等工作.竞赛结束后(如2009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9月5日20:00竞赛结束),上交设计报告、制作实物及《登记表》,由专人封存,并在指定时间前送到指定地点.

4.2竞赛题目分析及方案设计

参赛队员应仔细阅读所有竞赛题目,根据自己组3个队员的训练情况,选择相应的题目进行参赛制作.选择题目应注意题目中不应该有知识盲点,即要能够看懂题目要求.如果不能看懂题目要求,原则上该题目是不可选择的.设计制作分基本要求和发挥部分,一般各占50分,设计总结报告30-50分(2009年30分,以前50分).应注意的是基本要求的各项分值题目中没有给出,但在发挥部分给出了各小项的分值,选择题目时应仔细分析各项要求.确定竞赛题目的时间原则上不要超过两小时,题目一旦选定,中途不要随意更改.确定竞赛题目后,参赛小组的3个队员应认真讨论设计方案,设计方案应考虑制作的可行性,包括元器件是否能够采购到都必须考虑.设计方案可以提出一到两个,或者确定一个方案,对有些部分作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方案.同时应尽快提出元器件清单,确定元器件库中没有的元器件,提出采购清单.元器件采购清单应提供元器件名称、型号、规格、数量、替代型号及规格.确定方案的时间应不超过6小时.

4.3元器件的采购和设计装配制作

元器件采购是保证竞赛顺利进行的基础,没有元器件,作品是不可能制作成功的.因为竞赛题目事先不知道,学生作出的设计方案也是各不相同,需要的元器件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事先准备一些元器件,但不可能完全备齐.竞赛中采购是必须的.不同的院校在不同的城市,要保证能够采购到竞赛所需要的元器件,应在竞赛开始前两天,派1-2名老师到比较大的电子市场去采购,找好元器件供应商.竞赛开始后,竞赛学生不断的提出需要的元器件清单,由教师去购买,并以最快的速度运送给竞赛学生.在竞赛中,各队学生可以按照在训练中的分工,按照软件编程、硬件制作、设计总结报告写作三部分分头进行,每个队员各有侧重,注意分工合作.设计制作过程中,可以分模块设计、安装、调试,一步一步进行.3人之间要注意多沟通,多交流.遇到问题,要冷静处理,不要慌张.在设计、安装、调试的每一步,都需要两人以上进行核对和检查.特别是到总调试阶段,一定要格外小心,通电前一定要两人以上进行核对和检查,不要急于通电,否则通电烧掉作品而前功尽弃.作品应该在第四天的下午全部完成,到第四天下午没有完成的功能和指标,也就不要再做了.很有可能的是,为了追求更好的指标和功能,结果将已完成的部分弄坏了.负责设计总结报告写作的队员,要根据软件和硬件设计队员提供的电路图纸、程序清单等设计资料,按照设计总结报告写作要求进行整理.到第四天上午,除测试数据外,应全部完成.测试数据可以在作品调试完毕,竞赛结束前补充到设计总结报告中去.竞赛一般在第四天下午8点结束,上交设计报告、制作实物及《登记表》,由赛场巡视员封存.封存时应注意文件完整,符合竞赛要求.作品要妥善包装,要能防止运输和搬运过程中的冲击和振动.整个竞赛时间是四天三夜,要注意竞赛时间的合理安排,注意休息和饮食,参赛学校应组织专人负责提供饮食后勤保障,使参赛学生保持充沛的精力,圆满完成竞赛.

知识竞赛开展情况报告范文第4篇

高校电类本科专业指通信工程专业、电子与信息工程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和自动化专业等.这些电类专业在专业基础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方面有许多共同之处,是参加电子设计竞赛的主力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教育部倡导的大学生学科竞赛之一,是面向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目的在于推动高等学校促进信息与电子类学科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有助于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创新意识与基本能力、团队协作的人文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有助于学生工程实践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电子设计制作的能力;有助于吸引、鼓励广大青年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2高校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信息产业部人事司共同主办,负责领导全国范围内的竞赛工作.各地竞赛事宜由地方教委(厅、局)统一领导.为保证竞赛顺利开展,组建全国及各赛区竞赛组织委员会和专家组.以高等学校为基本参赛单位,参赛学校应成立电子竞赛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校学生的参赛事宜,包括组队、报名、赛前准备、赛期管理和赛后总结等.高校在组建成立电子竞赛工作领导小组时,如果学校电类专业单一,可设常设机构,由具体电类专业所在院系负责、教务处、学生处、团委、后勤集团等单位参与;若学校电类专业较多,可由电类专业相关院系轮流担任理事,按届组织,其它院系积极参与,教务处、学生处、团委、后勤集团等单位参加,适当引入竞争机制.在参赛小组的选拔中,首先由学生自由组队报名,要求组队后的3个队员各自具有较强的能力且队员之间能配合默契,在单片机系统设计与应用,模拟和数字电路的应用,硬件焊接与调试,计算机编程以及撰写设计报告论文等方面要有所分工;然后组织报名参赛队进行选拔考试,内容包括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单片机、传感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及应用,典型测量系统的设计方案,对电子竞赛的了解,参加竞赛的优势自述等;最后指导教师根据各参赛队成员选拔考试的结果、面试表现以及综合考虑各参赛队在团队合作、硬件制作、软件编程、报告撰写能力等方面的实力,确定参加竞赛的组数和各组成员.电子设计竞赛的命题范围广,涉及到电子技术(模拟电路、数字电路)、高频电子线路、通信原理、单片机技术、可编程器件等多门课程,并鼓励新技术的应用.这就要求赛前指导老师要有更宽的知识面和更丰富的实践经验.年青教师对新技术、新软件上手快,但实践经验缺乏,老教师经验丰富但计算机应用和新技术的掌握上又有不足.为了发挥特长,实现互补,在赛前指导上成立赛前指导小组,在小组中注意年龄和特长的结合,注意学科的结合.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知识和经验的相互渗透和补充促进指导老师的业务素质的提高,这使教师能够在日常的教学和科研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推动师资队伍建设.

3参赛学生的培训

3.1参赛学生的现状

参加电子设计竞赛的学生一般是大学二、三年级的学生,已学习了很多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也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特别是在外语能力、计算机能力、单片机编程能力、查阅文献能力方面.但是在模拟电路,单片机硬件,电路安装工艺,如何根据系统性能指标设计电路方案和确定单元电路的性能指标,单元电路调试排错能力,系统的联调方面却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学生在此前的课程中,虽然学习过一些电子设计制作中常用的软件,如Protel电子原理图的设计,印刷电路板设计绘制,以及电子逻辑分析仿真等,但是缺乏一定的深度,其熟练程度需加强.常规电子仪器(如示波器、信号发生器、仿真器、扫频仪、万用表等)的使用不够熟练.虽然学生在电工电子、电子线路等实验课中使用过常规电子仪器,但是往往更换型号后就不能很快地熟练使用,影响电路的调试速度.另外学生的“单片机原理与技术”课程实验通常采用普通的51单片机,而电子竞赛往往会使用一些功能强大的单片机,因此在开发工具和仿真器方面存在差异.学生在培训期间,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在电子竞赛中涉及的知识点的深度和实践动手能力方面能得到很快的提升,这样才能确保在电子竞赛期间顺利完成竞赛的设计任务.为了鼓励电类大学生积极参加电子设计竞赛培训全部过程(包括前期课程与后期竞赛培训),可在完成竞赛训练作品设计与设计报告后,由指导教师给出相应成绩,可替代相应一门课程或实践环节的成绩,如“电子系统设计”、“认识实习”、“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等.

3.2培训内容选择、方案讨论及实际制作

如何在一个相对短的时间内尽快地提高参赛学生的设计开发和实践动手能力是培训阶段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在辅导中采用实战训练的方法,即模拟进行一次次的竞赛过程.包括给各组布置不同的设计题目、限时提交设计方案、全体队员集中由各组分别介绍设计方案并进行交流讨论、指导教师点评、各组分别实际制作、撰写设计总结报告,最后进行实物演示和总结答辩,这样尽管每个组只具体设计制作了一个系统,但是通过互相交流,对其它组所涉及的技术也有较系统的了解,在以后类似技术的实际设计制作过程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培训开始时,向参赛学生详细介绍大学生电子竞赛的竞赛规则、竞赛命题、评审和评奖等方面的情况,邀请已参加过电子竞赛的高年级学生介绍参赛期间的注意事项及参赛体会;对历年的大学生电子竞赛题目、实现的方案、获奖小组的总结报告等进行深入的破析和讨论;让参赛学生对竞赛及要求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引导学生既要重视困难又不能畏惧困难,在充分认识本小组的优势与弱势的情况下,心理上充分地做好艰苦训练的准备.组织责任心强、具有相当专业技术水平和经验丰富的老师,针对电子竞赛的特点,在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单片机应用技术方面进行讲解,讲解中对基本电路的原理,实现的方法,相关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及测试方法、设计及调试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作简明的介绍,对涉及的电子元件进行实物展示,对一些辅助设计软件、查阅科技论文的方法及常用的电子元器件及应用的网站作一些推荐性的介绍.

从历年的竞赛题目中确定各参赛小组的第一次训练题目,尽量做到各参赛小组选择不同的训练题目,按照电子竞赛的要求,规定在一个适当的时间内完成实物的制作、性能指标的测试、总结报告的撰写.然后由各小组对训练情况进行详细的介绍,各小组之间展开广泛的讨论,商讨是否有更好的实现方案,设计的电路及测试的结果是否合理,撰写的报告是否严谨,尽可能地发现训练中的不足之处,辅导老师根据各组的完成情况进行讲评.要求各小组根据讨论情况在1~2天时间内完善制作的实物及报告,同时要求各小组对另外小组的实物进行测试,通过相互交流在相对短的时间内能掌握更多的知识.在第一个实际系统设计后,协商电子设计竞赛第二次训练题目,要求尽可能多地涉及未曾接触的知识点,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设计任务,然后各小组演示实物的功能,测试电子系统的各项指标,注重测试方法是否正确,测试性能指标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对于差异较大的需要认真分析其原因,找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并实施.最后,要求各参赛小组认真整理前一阶段培训完成的实物,单元电路要求注明电源要求、详细且清楚的输入输出接口信息,达到的性能指标并形成文字,软件要求有整体的说明,需要占用的资源说明、语句有详细的注释.辅导老师对培训中出现的问题向学生做详细的介绍,对竞赛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也需要提醒学生.在参赛的前一天不安排具体的工作,保证学生能休息好,以极佳的状态参加电子设计竞赛.

4竞赛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1注意竞赛纪律

全国电子设计竞赛采用全国统一命题、分赛区,“半封闭、相对集中”的组织方式.竞赛题目在竞赛开始时打开(如2009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9月2日8:00正式开始).每支参赛队限定在提供的A、B、C、D、E、F等题中任选一题;要求认真填写《登记表》内容,填写好的《登记表》由赛场巡视员暂时保存.参赛者必须是有正式学籍的全日制在校大学生,应出示能够证明参赛者学生身份的有效证件(如学生证)供随时备查.每队严格限制3人,开赛后不得中途更换队员.竞赛期间,可使用各种图书资料和网络资源,但不得在学校指定竞赛场地以外进行设计制作,不得以任何方式与他人交流,包括教师在内的非参赛队员必须回避,对违纪参赛队取消评审资格.竞赛开始后,为保证竞赛工作顺利进行,参赛学校应组织专人负责提供竞赛所需设备、元器件、后勤保障等工作.竞赛结束后(如2009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9月5日20:00竞赛结束),上交设计报告、制作实物及《登记表》,由专人封存,并在指定时间前送到指定地点.

4.2竞赛题目分析及方案设计

参赛队员应仔细阅读所有竞赛题目,根据自己组3个队员的训练情况,选择相应的题目进行参赛制作.选择题目应注意题目中不应该有知识盲点,即要能够看懂题目要求.如果不能看懂题目要求,原则上该题目是不可选择的.设计制作分基本要求和发挥部分,一般各占50分,设计总结报告30-50分(2009年30分,以前50分).应注意的是基本要求的各项分值题目中没有给出,但在发挥部分给出了各小项的分值,选择题目时应仔细分析各项要求.确定竞赛题目的时间原则上不要超过两小时,题目一旦选定,中途不要随意更改.确定竞赛题目后,参赛小组的3个队员应认真讨论设计方案,设计方案应考虑制作的可行性,包括元器件是否能够采购到都必须考虑.设计方案可以提出一到两个,或者确定一个方案,对有些部分作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方案.同时应尽快提出元器件清单,确定元器件库中没有的元器件,提出采购清单.元器件采购清单应提供元器件名称、型号、规格、数量、替代型号及规格.确定方案的时间应不超过6小时.

4.3元器件的采购和设计装配制作

元器件采购是保证竞赛顺利进行的基础,没有元器件,作品是不可能制作成功的.因为竞赛题目事先不知道,学生作出的设计方案也是各不相同,需要的元器件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事先准备一些元器件,但不可能完全备齐.竞赛中采购是必须的.不同的院校在不同的城市,要保证能够采购到竞赛所需要的元器件,应在竞赛开始前两天,派1-2名老师到比较大的电子市场去采购,找好元器件供应商.竞赛开始后,竞赛学生不断的提出需要的元器件清单,由教师去购买,并以最快的速度运送给竞赛学生.在竞赛中,各队学生可以按照在训练中的分工,按照软件编程、硬件制作、设计总结报告写作三部分分头进行,每个队员各有侧重,注意分工合作.设计制作过程中,可以分模块设计、安装、调试,一步一步进行.3人之间要注意多沟通,多交流.遇到问题,要冷静处理,不要慌张.在设计、安装、调试的每一步,都需要两人以上进行核对和检查.特别是到总调试阶段,一定要格外小心,通电前一定要两人以上进行核对和检查,不要急于通电,否则通电烧掉作品而前功尽弃.作品应该在第四天的下午全部完成,到第四天下午没有完成的功能和指标,也就不要再做了.很有可能的是,为了追求更好的指标和功能,结果将已完成的部分弄坏了.负责设计总结报告写作的队员,要根据软件和硬件设计队员提供的电路图纸、程序清单等设计资料,按照设计总结报告写作要求进行整理.到第四天上午,除测试数据外,应全部完成.测试数据可以在作品调试完毕,竞赛结束前补充到设计总结报告中去.竞赛一般在第四天下午8点结束,上交设计报告、制作实物及《登记表》,由赛场巡视员封存.封存时应注意文件完整,符合竞赛要求.作品要妥善包装,要能防止运输和搬运过程中的冲击和振动.整个竞赛时间是四天三夜,要注意竞赛时间的合理安排,注意休息和饮食,参赛学校应组织专人负责提供饮食后勤保障,使参赛学生保持充沛的精力,圆满完成竞赛.

知识竞赛开展情况报告范文第5篇

统一思想,明确目的.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是考察在校大学生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综合型竞赛,是检验学校办学能力的高水平竞赛,同时保证参加大赛的同学能通过大赛这一平台有所收获和进步.指导教师通过比赛积累经验,实现比赛在学校可持续发展,实现以赛促管、以赛促学、以赛促改.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组织过程分为宣传、动员、报名、培训、筛选、强化、竞赛、奖励、总结.赛前准备包含赛前组织和赛前培训.赛前组织包括人员组织、经费组织、设备与耗材组织,赛前培训是对学生进行针对性高强度模拟训练,赛前精心准备是竞赛成功的一半,让每位指导老师和同学在电子设计大赛赛前、赛中、赛后都有所收获.

1.1赛前组织

1.1.1人员组织

学校成立电子设计大赛领导小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和省级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轮流隔年举办一次,领导小组是常设机构,负责电子竞赛组织、管理、协调工作.电子设计大赛领导小组组长一般由主管教学副校长担任,副组长由学校教务处处长和相关学院院长共同担任,办公室主任由电工电子实验中心主任担任.办公室设在实验中心,负责处理大赛日常事务,成员包括指导老师、实验员及大赛相关人员.电子设计大赛领导小组负责相关部门协调和政策落实和大赛组织和宣传,负责参赛人员管理和学生培训,负责赛前制定培训计划收集整理资料,负责与赛区组委会联络和大赛专项经费管理,负责元器件及耗材保管、整理、发放、采购和培训竞赛场地管理,负责培训竞赛后勤保障和学生管理.电子设计大赛人员组织包含指导老师的组织和参赛学生的组织.强有力的指导老师团队是电子设计大赛取得成功的基础.随着技术发展,大赛专业知识广度和深度不断加深,题目更加新颖贴近生活,包括电源类、控制类、无线收发类、仪器仪表类等,涉及电子技术各领域和方向,对指导老师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指导老师需要精通模拟电路、数字电路、高频电路,精通51单片机和熟练运用CORTEX-M3嵌入式系统、CPLD/FPGA可编程逻辑器件、DSP数字信号处理器等,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极强攻坚能力.根据实际情况组建指导教师团队给学生全方位的指导,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特长,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参赛学生是大赛主体,加强宣传,吸引更多同学参与大赛,同时保证竞赛质量和水平,经选拔合格或任课老师推荐才能正式报名参加.大三学生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强于大二学生,选拔时以大三学生为主,适当选取大一、大二学生保证后备力量,组成电子设计大赛参赛队伍.通过学校宣传、领导小组动员、辅导员讲解,使参赛同学全方位多角度了解电子设计大赛的意义和目的,对就业和成长的帮助,调动学生竞赛积极性和热情.

1.1.2经费组织

电子设计大赛经费使用原则:预算清晰,专人管理,专款专用,合理使用,厉行节约,保证运行,各项开支在预算内完成,开支与预算一致.经费来源分为学校年度预算和校内部门筹集,用于电子设计大赛基本运行和指导教师课时补贴.基本运行包含报名费、管理费、电子元器件及耗材采购添置、竞赛期间餐费及其他杂费.指导教师课时补贴指赛前教师培训课时费、竞赛期间指导教师补贴.电子设计大赛经费不含教师差旅费和竞赛获奖后学校发放奖金,赛后根据政策另行拨付.

1.1.3设备耗材组织

大赛设备耗材专人管理,专人采购,统一分配;培训类耗材由培训教师提出计划统一采购.

1.2赛前培训

电子设计大赛赛前对学生的培训是学生提高的重要过程,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比赛成绩.指导教师根据历年竞赛内容和特点,结合自身特长制定详尽的培训计划和方案.大三学生知识相对全面但实践应用能力较差,没有系统设计经验,知识点孤立难以将各门课程融合到一起,大二学生专业知识结构不完整,认识片面,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做出个性化的培训与辅导,使培训效果达到最佳.培训分两个阶段,时间5~6周.第一阶段(3~4周)采用集中授课与实际制作相结合的方式,第二阶段(2~3周)采用三人一组半开放自主设计的方式.第一阶段包含模块电路分析、设计、调试、制作、参数测试、基本仪器使用及报告书写,对往届比赛重点模块电路进行有针对性专题讲座和制作.重点模块有电源电路、信号调理与运算放大电路、传感器与微弱信号检测电路、信号发生电路、通信电路、电压与频率转换电路,单片机最小系统、人机交互电路、数据采集电路、驱动电路等.设计报告内容包含:摘要,叙述核心技术、实现方法与发挥;系统设计方案,叙述方案选择、系统结构、实现方法;硬件电路设计与分析计算,叙述硬件电路原理、计算、设计与实现;软件设计,叙述软件程序思想、流程、实现方法与重点程序;测试结果与分析,叙述测试仪器、测试方法、测试结果、数据分析;总结与展望,总结题目完成情况、存在问题与展望.第一阶段使学生掌握基本模块电路,对电子设计进一步了解和认识,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具备冲击奖项实力,指导教师对这部分同学重点关注,毕竟指导教师精力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拿奖也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第二阶段3人一队进行赛前热身.按比赛要求自主设计,锻炼同学们系统分析与设计、制作与调试、参数测试、团队分工与协作能力.每队由3名同学自愿组合组成,1名同学负责软件编写,1名同学负责硬件制作,1名同学负责报告撰写.实际比赛有很多突况需共同讨论、共同参与、共同应对、共同解决.指导教师可以根据以往题目特点、内容和难度自行设计题目,也可以直接选择往届典型题目.第二阶段模拟训练展现了各队水平和能力,也暴露存在的问题,指导教师根据每队实际情况进行赛前辅导.

2赛期管理

比赛前2~3周,组委会发放比赛用单片机和开发平台,提前让参赛队熟悉开发环境,赛前一周公布本届电子设计大赛可能用到的元器件测试仪器,指导教师团队根据公布元器件清单估计本届比赛可能出现的题目和用到的模块.指导教师对器件进行分析,列出本次大赛可能用到元器件详细清单,交器件管理员清理汇总,不足部分立即准备和采购,采购应确保器件质量,排除器件质量问题带来的故障和干扰.参赛队在赛前调试好竞赛场地仪器设备,查看元器件清单结合指导老师分析对新器件和不熟悉模块进行搭建与调试,为比赛正式开始做好准备.4天3夜的电子设计大赛开始后,第一天选择题目、设计方案与具体电路,领取元器件及耗材,不足的元器件汇总立即采购.第二天完成软件编写和部分模块电路搭建.第三天完成软硬件联调和报告书写.第四天完成参数测试,有能力的同学完成发挥部分设计.

3赛后总结

知识竞赛开展情况报告范文第6篇

高校电类本科专业指通信工程专业、电子与信息工程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和自动化专业等.这些电类专业在专业基础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方面有许多共同之处,是参加电子设计竞赛的主力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教育部倡导的大学生学科竞赛之一,是面向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目的在于推动高等学校促进信息与电子类学科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有助于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创新意识与基本能力、团队协作的人文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有助于学生工程实践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电子设计制作的能力;有助于吸引、鼓励广大青年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2高校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信息产业部人事司共同主办,负责领导全国范围内的竞赛工作.各地竞赛事宜由地方教委(厅、局)统一领导.为保证竞赛顺利开展,组建全国及各赛区竞赛组织委员会和专家组.以高等学校为基本参赛单位,参赛学校应成立电子竞赛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校学生的参赛事宜,包括组队、报名、赛前准备、赛期管理和赛后总结等.高校在组建成立电子竞赛工作领导小组时,如果学校电类专业单一,可设常设机构,由具体电类专业所在院系负责、教务处、学生处、团委、后勤集团等单位参与;若学校电类专业较多,可由电类专业相关院系轮流担任理事,按届组织,其它院系积极参与,教务处、学生处、团委、后勤集团等单位参加,适当引入竞争机制.在参赛小组的选拔中,首先由学生自由组队报名,要求组队后的3个队员各自具有较强的能力且队员之间能配合默契,在单片机系统设计与应用,模拟和数字电路的应用,硬件焊接与调试,计算机编程以及撰写设计报告论文等方面要有所分工;然后组织报名参赛队进行选拔考试,内容包括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单片机、传感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及应用,典型测量系统的设计方案,对电子竞赛的了解,参加竞赛的优势自述等;最后指导教师根据各参赛队成员选拔考试的结果、面试表现以及综合考虑各参赛队在团队合作、硬件制作、软件编程、报告撰写能力等方面的实力,确定参加竞赛的组数和各组成员.电子设计竞赛的命题范围广,涉及到电子技术(模拟电路、数字电路)、高频电子线路、通信原理、单片机技术、可编程器件等多门课程,并鼓励新技术的应用.这就要求赛前指导老师要有更宽的知识面和更丰富的实践经验.年青教师对新技术、新软件上手快,但实践经验缺乏,老教师经验丰富但计算机应用和新技术的掌握上又有不足.为了发挥特长,实现互补,在赛前指导上成立赛前指导小组,在小组中注意年龄和特长的结合,注意学科的结合.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知识和经验的相互渗透和补充促进指导老师的业务素质的提高,这使教师能够在日常的教学和科研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推动师资队伍建设.

3参赛学生的培训

3.1参赛学生的现状参加电子设计竞赛的学生一般是大学二、三年级的学生,已学习了很多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也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特别是在外语能力、计算机能力、单片机编程能力、查阅文献能力方面.但是在模拟电路,单片机硬件,电路安装工艺,如何根据系统性能指标设计电路方案和确定单元电路的性能指标,单元电路调试排错能力,系统的联调方面却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学生在此前的课程中,虽然学习过一些电子设计制作中常用的软件,如Protel电子原理图的设计,印刷电路板设计绘制,以及电子逻辑分析仿真等,但是缺乏一定的深度,其熟练程度需加强.常规电子仪器(如示波器、信号发生器、仿真器、扫频仪、万用表等)的使用不够熟练.虽然学生在电工电子、电子线路等实验课中使用过常规电子仪器,但是往往更换型号后就不能很快地熟练使用,影响电路的调试速度.另外学生的“单片机原理与技术”课程实验通常采用普通的51单片机,而电子竞赛往往会使用一些功能强大的单片机,因此在开发工具和仿真器方面存在差异.学生在培训期间,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在电子竞赛中涉及的知识点的深度和实践动手能力方面能得到很快的提升,这样才能确保在电子竞赛期间顺利完成竞赛的设计任务.为了鼓励电类大学生积极参加电子设计竞赛培训全部过程(包括前期课程与后期竞赛培训),可在完成竞赛训练作品设计与设计报告后,由指导教师给出相应成绩,可替代相应一门课程或实践环节的成绩,如“电子系统设计”、“认识实习”、“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等.

3.2培训内容选择、方案讨论及实际制作如何在一个相对短的时间内尽快地提高参赛学生的设计开发和实践动手能力是培训阶段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在辅导中采用实战训练的方法,即模拟进行一次次的竞赛过程.包括给各组布置不同的设计题目、限时提交设计方案、全体队员集中由各组分别介绍设计方案并进行交流讨论、指导教师点评、各组分别实际制作、撰写设计总结报告,最后进行实物演示和总结答辩,这样尽管每个组只具体设计制作了一个系统,但是通过互相交流,对其它组所涉及的技术也有较系统的了解,在以后类似技术的实际设计制作过程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培训开始时,向参赛学生详细介绍大学生电子竞赛的竞赛规则、竞赛命题、评审和评奖等方面的情况,邀请已参加过电子竞赛的高年级学生介绍参赛期间的注意事项及参赛体会;对历年的大学生电子竞赛题目、实现的方案、获奖小组的总结报告等进行深入的破析和讨论;让参赛学生对竞赛及要求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引导学生既要重视困难又不能畏惧困难,在充分认识本小组的优势与弱势的情况下,心理上充分地做好艰苦训练的准备.

组织责任心强、具有相当专业技术水平和经验丰富的老师,针对电子竞赛的特点,在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单片机应用技术方面进行讲解,讲解中对基本电路的原理,实现的方法,相关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及测试方法、设计及调试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作简明的介绍,对涉及的电子元件进行实物展示,对一些辅助设计软件、查阅科技论文的方法及常用的电子元器件及应用的网站作一些推荐性的介绍.从历年的竞赛题目中确定各参赛小组的第一次训练题目,尽量做到各参赛小组选择不同的训练题目,按照电子竞赛的要求,规定在一个适当的时间内完成实物的制作、性能指标的测试、总结报告的撰写.然后由各小组对训练情况进行详细的介绍,各小组之间展开广泛的讨论,商讨是否有更好的实现方案,设计的电路及测试的结果是否合理,撰写的报告是否严谨,尽可能地发现训练中的不足之处,辅导老师根据各组的完成情况进行讲评.要求各小组根据讨论情况在1~2天时间内完善制作的实物及报告,同时要求各小组对另外小组的实物进行测试,通过相互交流在相对短的时间内能掌握更多的知识.在第一个实际系统设计后,协商电子设计竞赛第二次训练题目,要求尽可能多地涉及未曾接触的知识点,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设计任务,然后各小组演示实物的功能,测试电子系统的各项指标,注重测试方法是否正确,测试性能指标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对于差异较大的需要认真分析其原因,找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并实施.最后,要求各参赛小组认真整理前一阶段培训完成的实物,单元电路要求注明电源要求、详细且清楚的输入输出接口信息,达到的性能指标并形成文字,软件要求有整体的说明,需要占用的资源说明、语句有详细的注释.辅导老师对培训中出现的问题向学生做详细的介绍,对竞赛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也需要提醒学生.在参赛的前一天不安排具体的工作,保证学生能休息好,以极佳的状态参加电子设计竞赛.

4竞赛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1注意竞赛纪律全国电子设计竞赛采用全国统一命题、分赛区,“半封闭、相对集中”的组织方式.竞赛题目在竞赛开始时打开(如2009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9月2日8:00正式开始).每支参赛队限定在提供的A、B、C、D、E、F等题中任选一题;要求认真填写《登记表》内容,填写好的《登记表》由赛场巡视员暂时保存.参赛者必须是有正式学籍的全日制在校大学生,应出示能够证明参赛者学生身份的有效证件(如学生证)供随时备查.每队严格限制3人,开赛后不得中途更换队员.竞赛期间,可使用各种图书资料和网络资源,但不得在学校指定竞赛场地以外进行设计制作,不得以任何方式与他人交流,包括教师在内的非参赛队员必须回避,对违纪参赛队取消评审资格.竞赛开始后,为保证竞赛工作顺利进行,参赛学校应组织专人负责提供竞赛所需设备、元器件、后勤保障等工作.竞赛结束后(如2009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9月5日20:00竞赛结束),上交设计报告、制作实物及《登记表》,由专人封存,并在指定时间前送到指定地点.

4.2竞赛题目分析及方案设计参赛队员应仔细阅读所有竞赛题目,根据自己组3个队员的训练情况,选择相应的题目进行参赛制作.选择题目应注意题目中不应该有知识盲点,即要能够看懂题目要求.如果不能看懂题目要求,原则上该题目是不可选择的.设计制作分基本要求和发挥部分,一般各占50分,设计总结报告30-50分(2009年30分,以前50分).应注意的是基本要求的各项分值题目中没有给出,但在发挥部分给出了各小项的分值,选择题目时应仔细分析各项要求.确定竞赛题目的时间原则上不要超过两小时,题目一旦选定,中途不要随意更改.确定竞赛题目后,参赛小组的3个队员应认真讨论设计方案,设计方案应考虑制作的可行性,包括元器件是否能够采购到都必须考虑.设计方案可以提出一到两个,或者确定一个方案,对有些部分作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方案.同时应尽快提出元器件清单,确定元器件库中没有的元器件,提出采购清单.元器件采购清单应提供元器件名称、型号、规格、数量、替代型号及规格.确定方案的时间应不超过6小时.

4.3元器件的采购和设计装配制作元器件采购是保证竞赛顺利进行的基础,没有元器件,作品是不可能制作成功的.因为竞赛题目事先不知道,学生作出的设计方案也是各不相同,需要的元器件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事先准备一些元器件,但不可能完全备齐.竞赛中采购是必须的.不同的院校在不同的城市,要保证能够采购到竞赛所需要的元器件,应在竞赛开始前两天,派1-2名老师到比较大的电子市场去采购,找好元器件供应商.竞赛开始后,竞赛学生不断的提出需要的元器件清单,由教师去购买,并以最快的速度运送给竞赛学生.在竞赛中,各队学生可以按照在训练中的分工,按照软件编程、硬件制作、设计总结报告写作三部分分头进行,每个队员各有侧重,注意分工合作.设计制作过程中,可以分模块设计、安装、调试,一步一步进行.3人之间要注意多沟通,多交流.遇到问题,要冷静处理,不要慌张.在设计、安装、调试的每一步,都需要两人以上进行核对和检查.特别是到总调试阶段,一定要格外小心,通电前一定要两人以上进行核对和检查,不要急于通电,否则通电烧掉作品而前功尽弃.作品应该在第四天的下午全部完成,到第四天下午没有完成的功能和指标,也就不要再做了.很有可能的是,为了追求更好的指标和功能,结果将已完成的部分弄坏了.负责设计总结报告写作的队员,要根据软件和硬件设计队员提供的电路图纸、程序清单等设计资料,按照设计总结报告写作要求进行整理.到第四天上午,除测试数据外,应全部完成.测试数据可以在作品调试完毕,竞赛结束前补充到设计总结报告中去.竞赛一般在第四天下午8点结束,上交设计报告、制作实物及《登记表》,由赛场巡视员封存.封存时应注意文件完整,符合竞赛要求.作品要妥善包装,要能防止运输和搬运过程中的冲击和振动.整个竞赛时间是四天三夜,要注意竞赛时间的合理安排,注意休息和饮食,参赛学校应组织专人负责提供饮食后勤保障,使参赛学生保持充沛的精力,圆满完成竞赛.

知识竞赛开展情况报告范文第7篇

[关键词]创新精神;学科竞赛;实践能力;独立院校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11-0064-03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面向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而且是一项需要参赛选手在规定时间内制作出实物的竞赛。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自建院以来,组织学院学生参加了四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2009年、2011年、2013年、2015年)、四届北京市电子设计竞赛(2008年、2010年、2012年、2014年),共有49队参赛,其中有23支队伍曾分获北京赛区一、二、三等奖,26支队伍获成功参赛奖,学院还获得了北京市赛区优秀组织奖,在北京市独立院校中名列前茅。回首八年的参赛之路,很多不足之处需要我们思考,很多经验也要进一步总结和探讨。

一、电子设计竞赛的特点

(一)内容多、知识广、要求高

电子设计大赛与课程优化、课程内容改革紧密结合,竞赛内容不仅包含理论方案设计,还包括实际制作与作品调试两部分。完善理论方案设计时需要涉及多学科知识,而实际制作与作品调试部分对学生的要求则更高:在4天(北京赛为1天)的竞赛时间里,参赛学生需要将前期理论设计方案的内容转化成能够实际操作的作品。从竞赛内容的角度来看,电子设计就是考查学生是否具备综合运用日常所学得的理论知识,并顺利将其转为实际可用作品的能力,这不但要求学生要深入理解理论知识,知道知识怎么用、怎么恰当用、怎么更好用,还要求学生在制作实际电子工艺作品时,要踏实耐心、有条不紊。

最终的竞赛成绩由三方面评定,分别是理论部分、实践部分以及发挥部分,成绩总分为100分,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各半,附加分数最高为50分,根据作品发挥部分情况进行评定。理论部分主要从设计思路是否清晰,所应用的理论知识是否准确无误,参赛作品是否有新技术的应用,方案验证是否严密,设计报告、测试报告及总结报告是否完整几个方面进行评分;实践部分则依照参赛团队是否按设计要求制作出样机,工艺要求是否完美、结构是否合理、是否有完整的调试改进报告几点来进行评分;发挥部分为附加部分,该部分得分为附加分,即在完成基本要求后进行扩展。发挥部分的设定可以充分调动参赛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由于难度大、时间紧,发挥部分并不易得分。从成绩评定的角度来看,该竞赛对参赛队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既要从不同的院系和专业中选拔具备相应能力的学生,又要让每个参赛学生在备赛的过程中熟悉相关学科的知识、掌握相关技术,从而确保参赛团队在完成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的基本要求后,尽量完善作品,争取更多附加分。[1]

(二)时间短、工作量大、竞争激烈

根据竞赛内容特点,参赛学生的专业主要有电子信息类专业、电气及自动化专业和一般工程专业。按电子设计竞赛组委会的规定,竞赛必须在4天(北京赛为1天)内完成方案设计、电路制作、软件编程和设计报告(北京赛不用)各项工作。这就要求参赛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等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电路、基本分析和设计方法,而且对指标、误差、系统等工程概念非常熟悉,还要求学生有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熟练使用仪器、仪表及迅速判断故障和调试电路的能力。[2]参赛团队不仅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的工作,同时还要和来自北京赛区30多所高校派出的约500多支队伍进行比拼,竞争极其激烈,不可掉以轻心。

二、电子设计竞赛的筹备和组织

学生是电子设计竞赛的主要参与者,一直采用固定的选拔方法以及不变的培养方式不再适用于新时代的学生,整体素质的变化决定了参赛学生的选拔和培养过程的动态化和更替化。结合八年的参赛经验,竞赛的筹备和组织工作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组织和动员阶段

电子设计竞赛得以顺利开展,组织和动员阶段的工作至关重要。学院应成立教师竞赛指导小组,组织学生工作教师积极宣传及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宣传,采取教师推荐以及学生自愿报名两种方式。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第一次参与竞赛的学生热情虽高,但他们对比赛的性质、内容、规则以及必备知识等方面都还有所欠缺,因此在报名结束后,要由教师竞赛指导小组统一对报名参赛的学生进行系统性的宣讲和培训,并在培训结束后安排理论考试,并通过本次考试完成第一轮选拔工作。

竞赛的组织和宣传将竞赛精神普及到学生中,让更多学生意识到自己所学究竟如何应用,知道所学专业知识的实际意义,不仅如此,竞赛精神的普及能进一步改善学院学风,并对学院原本枯燥的理论课堂教学起到改进作用,让更多学生逐渐理解并喜欢自己选择的专业。

(二)面试及实践能力测试阶段

第一轮的选拔工作主要以理论考试的方式进行,从而选拔出理论基础较好的学生,但是电子设计竞赛对参赛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极高的要求,基于此,我们在第二轮的选拔中选择面试的方式来考查参赛学生的综合素质。[3]面试问题由竞赛指导小组来确定,主要围绕学生特点,以语言表达能力、是非的判断能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为考查方向。

通过第二轮选拔的学生还必须通过最后一轮选拔,也是最重要的一轮,即实践能力测试。本轮测试主要以考查学生对电路的设计与焊接能力、电路的调试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的。设置本轮测试,一方面是帮助竞赛指导小组确定适合参赛的队员,一方面也给报名参赛的学生一个提前感受竞赛的机会,帮助他们审视自身能力。我们认为,只有通过上述三轮测试的学生才具备成为正式队员的基础条件。

(三)基本技能练习阶段

经过前三轮的选拔,入选学生的数量少但质量精,因此在接下来的训练环节中,将针对学生现有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基本技能练习(电路焊接、基础电路的设计、应用电路仿真软件进行仿真、编写基础单片机程序等),同时学生可根据自身特长,选择合适的队友进行组队。

(四)集中培训阶段

集训的时间一般会安排在暑假,但也会根据正式比赛时间进行调整,集训内容基本为历年竞赛试题。参赛团队经过集训后就会逐渐确定自己团队的队长,队长是整个团队的核心,决定着团队的设计方向和整体规划。参赛学生在集训中可以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也能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应用,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段时间的磨合,团队协作能力有了很大提升,这种长时间的集训学习是参赛团队学生大学四年中不可多得的锻炼经历。

(五)临战准备阶段

赛前主要进行临战前的准备工作。在临战准备期间,学院领导深入到学生中进行赛前动员,为参赛学生鼓劲打气。而竞赛指导小组会要求参赛团队汇总各类资料并和其他团队进行资源共享。需要注意的是,比赛期间所使用的电子元器件需要自己准备,为避免出现准备不足的情况,指导小组也会要求各团队在这个阶段准备充足的电子元器件。除此之外,指导小组将为所有参赛团队准备参赛实验室,其中配备参赛所需的各种仪器设备,如打印机、电源、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

最后根据电子设计竞赛的要求,竞赛指导小组给各参赛团队进行具体分工:一人负责程序设计;一人负责硬件设计、制作与调试;一人负责绘制电路图和书写理论报告,并制订“先保基本,再求发挥”的战术要求。各参赛团队可以根据指导小组的建议结合团队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安排,力求在场上发挥到最好。

(六)竞赛阶段

正式比赛期间,参赛团队在电子设计竞赛委员会的要求下接受半封闭管理,监督竞赛也指定专人进行,带队教师在比赛期间不可以对参赛团队进行竞赛指导。各参赛团队根据竞赛要求和赛前集训学习到的经验,进行选题并尽快设计正确的实现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整个团队要明确分工,稳扎稳打,有条不紊,互相鼓励,不要因为一时的困惑而气馁。参赛团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设计构思、方案论证、绘制电路、选择器件、实际制作、测试调整、改进性能、写出测试报告等系列工作,并争取在满足试题规定的内容后思考是否可以进一步优化团队方案,并进行可行性实施,这样一来团队除抓住基本得分外,还可以在发挥部分得分。前面已经提到过,电子设计竞赛时间短、任务重,所以比赛期间学生都尽量不出实验室,而且基本上每天仅有四到五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即便如此,最后一天他们依旧会通宵苦战,所以比赛期间团队协作至关重要。

(七)测试答辩阶段

准备测试和正式测试答辩是测试答辩阶段的两个组成部分。竞赛要求参赛团队不仅会理论设计、实践焊接,更要求团队制作的作品在实际中能够可靠运行,并且具有更高的性能指标,同时要求参赛团队掌握适合本队所选题目的全套测试方法。

(八)总结阶段

在全国电子设计竞赛北京赛区的结果公示后的时间里,学院竞赛领导小组需尽快根据取得的成绩进行竞赛总结,整理竞赛成果,记录竞赛体会并讨论下一届竞赛筹备与培训的改进方向。

三、独立学院在学科竞赛方面的问题

独立学院目前在开展学科竞赛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有:

(一)训练经费不足

我们认为,如果学院仅将学科竞赛视为学生的课外科技活动,会直接导致学校经费投入的不足。然而,在独立学院中开展学科竞赛是证明学生培养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如果学生通过培训不断获得较好的电子设计竞赛成绩,这可以成为考量独立学院学生培养质量的依据。另外,据我院的最终考研数据分析,假如学生曾在大学期间参加过电子设计竞赛,那么其不论是在备考时的坚韧毅力,还是最终的考研成绩都会强于未参加过竞赛的学生,而且拥有出众的实践动手能力会更容易获得导师的青睐。[4]

(二)训练系统性不强

电子设计竞赛开展的时间在独立学院中并不长,有科研经历的教师数量也并不多,因此学院的技术积累不强,对团队的综合训练也存在系统性不强、涉及面不广的问题。若想提高电子设计竞赛的质量和竞争力,需要由有经验的教师牵头,坚持开展持续性的电子设计竞赛,不断积累参赛经验,不断改进培训方案,增强综合训练的系统性,扩展综合训练的涉及面,不断积累,不断创新,保证独立学院在电子设计竞赛上不是昙花一现。[5]

四、结语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的电子设计竞赛综合实力并不输北京市其他独立院校,这和学校领导对电子设计竞赛等实践环节的极大重视和支持是分不开的。在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竞赛指导小组和参赛学生共同努力,在过去的八年中,参赛学生不但在电子设计竞赛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还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和锻炼,同时为学风建设打下夯实基础。不过,在电子设计竞赛的征程中,独立学院起点低,参与时间不长,相比于其他高校仍有相当大的差距,在未来的参赛路上仍需把握好形势,坚持不懈地开展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和管理工作。长此以往,独立学院必会在电子设计竞赛领域取得更好的成绩。

[ 参 考 文 献 ]

[1] 高吉祥主编.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培训系列教程――基本技能训练与单元电路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2-5.

[2] 向夕品,别其璋.试析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

[3] 黎建辉,刘超良.高校学科竞赛的管理与运行机制探讨[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0(5):119-121.

知识竞赛开展情况报告范文第8篇

关键词:信息与计算科学;科技立项;科技竞赛;实验室开放项目

作者简介:王恒友(1982-),男,安徽固镇人,北京建筑大学理学院,讲师;高雁飞(1971-),女,陕西西安人,北京建筑大学理学院,副教授。(北京 100044)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建筑大学2012年校级实践教学专项基金项目(项目编号:J12-1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4-0176-02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1998年国家教育部进行专业改革与调整后增设的新型复合专业,该专业是以信息技术、计算技术和运筹控制技术的数学基础为研究对象的理科专业。由于其专业内涵宽泛,交叉性广,自1999年以来,全国已有400多所高等院校注册开办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然而由于办学时间短、专业文化沉淀少、就业方向不够明确等特点,仅有少数院校具有鲜明特色并逐渐成熟。

北京建筑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的学校,“立足首都,面向全国,依托建筑业,服务城市化”是北京建筑大学的办学定位。结合北京建筑大学实际情况和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以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创新能力为根本,为了把北京建筑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办成具有一定特色的专业,开展实验室开放项目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另外,实验不仅在自然科学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1,2]全国很多高校都相继研究开放实验项目,较典型的有宁波大学、山东大学等。[3,4]

一、实验项目的设立

以往每学年,北京建筑大学要求各实验室设立一些开放实验项目,并汇总在校最新公告与教务处网页上公布,让学生自愿选择参加。虽然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没有开设过这类开放实验项目,但经调查发现,对于这种自愿性的活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不高。究其原因在于:一是部分项目属于验证性或基础性实验,对于这类试验,学生的兴趣一般不大;二是对于研究型(包括设计型、创新型)实验项目没有可持续执行的项目实施办法;三是开放实验项目的研究成果没有成熟的成果鉴定与奖励等相应的鼓励措施。基于上述三个原因,以学生科技立项、科技竞赛为依托,尝试设立科研小课题,把实验作为科学探索的工具与手段,确定研究型开放实验项目。

鉴于学生的知识结构与储备、兴趣爱好、就业方向等各不相同的特点,并结合专业特点,组织实验室专业教师设立不同的小课题,如技术研发型、学术科研型等,并申报学校、北京市大学生科技立项。组织不同的科技小组,每个小组3到5人,并对科技立项、科技竞赛的资金资助、奖励办法进行宣传。仅以北京建筑大学2013年大学生科技立项、科技竞赛情况为例,申请的科技立项小课题有“北京市二手住房价格趋势模型分析”、“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网站设计与开发”、“网络爬虫软件研究与改进”、“网络论坛文本语义倾向性统计与分析”、“优化算法在图像重构算法设计中的应用”;组织参加的科技竞赛有“蓝桥杯”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20人,“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8组。以这些项目为依托,开设相应的开放实验项目,这些开放实验项目的实施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研究创新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学到新的实验知识,复习已学过的实验内容,从而较全面地掌握专业领域的知识与技能。

二、实验项目的实施

1.团队组建

确立了开放实验的项目后,团队组建是实验能否顺利开展并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没有一个团结协助、努力克服一切困难的团队则不可能顺利完成项目。在组建团队方面,坚持以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自由组合为主,以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节为辅,确立组长负责制,由意志坚强,组织、活动、协调能力都较强的同学担任组长。另外,为了保证每个人对项目投入的精力和专注程度,要求每人每年最多参加一个项目。

2.实验项目规划与分工

无论是学术研究型、技术开发型科技项目,还是科技竞赛,都有一个很长的时间周期。如何合理安排时间,规划好每个阶段的任务,是开放实验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另外,需要根据每个人的能力分配相应的任务,并进行阶段性的总结与小组讨论,研究下一阶段的任务及目标。

每个阶段实验前,向学生强调每个同学的实验研究模块是小课题不可缺少的内容,每个同学的实验研究成果是小课题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影响到课题成果的分析与总结。

3.指导教师全面掌控

在一般的实验中,教师基本会把实验内容、任务、方案都告诉学生,而且实验任务相对简单,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把实验基本要点都讲解给学生,学生也都能很顺利完成实验。但在开放性实验项目中,很多内容是未知的,是没有现成的答案和结果的,需要学生自己去探索。由于学生知识与视野的局限性,还不能从大局上把握实验项目,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宏观的把握和引导。教师要根据具体的实验项目,指定整体的方案,尽量把整个实验项目进行任务细化,细化成一个一个的小实验(只有任务,没有具体的操作方法或实验方案),且要使学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查阅文献等。

从时间付出方面,要求教师每周不少于一定学时的实验指导,以确保学生实验时认真投入,避免只有形式、没有内容,并从中发现问题,给予及时解决。

4.实验过程

不同的实验项目,经历的时间段也不相同。一般的科技立项的实验项目,从春季学期开始到年底结束。学生科技竞赛的时间段,也是根据赛事的时间来安排。如:“蓝桥杯”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是在每年的5月份进行赛区选拔赛,7月份进行全国总决赛,相应的实验开放项目是从3月份开始到6月底结束。“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在每年9月份举行,所以实验开发项目也是从3月份开始到9月份竞赛结束。

由于开放实验室是8:00~21:30点开放,被批准进入的学生在此后的项目时间周期内的每一天的该时间段都可以使用实验室。学生在开放实验室中拥有专用的实验桌及计算机。在暑假里,一般会统一安排一部分时间让同学们在实验室中做实验。正常上课期间主要是利用课余时间和双休日做实验。学生在开放实验室中所做的一切(包括实验内容、实验时间和实验方式)都是自主的,很多问题需要自己独立查资料、独立解决。

当然,开放实验是学生在所有学习环节中最自主也是最具挑战性的实验。很多任务没有书本知识可以照搬,有的问题甚至没有固定的答案。特别是研究型的课题,更需要学生深入到学科前沿领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可以了解哪些知识是自己以后工作或学习中必须要掌握的,哪些技能是必须要加强的。

5.项目报告

在很多项目成员看来,撰写项目报告相对于每个具体的实验任务要简单。然而在撰写报告时才发现,事实并非如此。根据小组的一系列实验,撰写出一份全面而深入的报告要比单个实验要困难的多。撰写报告不仅考验项目组成员对项目的全面的认识程度,更体现了文笔的水平。由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都是理科学生,也没有写过项目报告的经验,很多都是不知该如何写,有的组写出来的报告甚至不能体现项目的实际情况。仅以2013年“北京市二手住房价格趋势模型分析”项目为例,项目组成员前期各项数据收集、预处理、分析都非常好,但写出来的项目总结报告与要求差距很大,从一开始涵盖格式、语句、内容形式修改到最后定稿,经过了近十次修改。也正是经过这样反复的修改过程,让同学们对项目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撰写报告的技能也有了很大提高。

三、资金资助与激励措施

北京建筑大学对学生科技立项资助、科技竞赛的奖励有一定的办法。特别是自2011年以来,北京建筑大学加大了对该方面的奖励。北京市学生科技立项科技类的资助为1万元,这方面的资助金由学生支配,指导教师把关。科技竞赛获奖奖励教师办法:市级三等奖2000元、市级二等奖5000元、市级一等奖10000元;国家级二等奖15000元、国家级一等奖20000元。自2012年开始,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为了鼓励学生参赛、参加科技立项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学校奖励政策进行了调整,即以上所有奖励办法按照团队奖励,团队里的教师和每个学生是平等的,把所有奖励按人进行平均分配。另外,学生还可以享受因获奖申请学校奖学金的政策。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科技竞赛、科技立项的积极性,设立的开放实验项目受到了更多学生的青睐。仅以全国高教杯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为例,以往每年参赛6支队伍一般只有1组获北京赛区奖,2012年参赛的6支队伍有5支队获奖,其中全国二等奖1项,北京赛区一等奖1项,北京赛区二等奖三项。

四、开放实验项目总结

2012~2013学年开放实验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所有在研项目的进展都比较顺利,已经结束的竞赛类开放项目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特别是“蓝桥杯”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参赛的20名同学有18人分别获得北京赛区一、二、三等奖,并有1名同学获得了全国二等奖。参加“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8支队伍,虽然目前评比结果还没出来,但从比赛过程来看,要比以往效果更好。

五、总结与展望

实验室开放项目对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取得的成果是检验专业建设与发展的有力指标之一。相信教师的辛勤付出,同学们的热情投入,定会使开放实验项目开展的更好。为了使学生受益、教师得到发展,还要努力探索,并结合北京建筑大学建筑特色,把北京建筑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办成具有鲜明特色且逐渐成熟的专业。

参考文献:

[1]郑清洁,邹正盛.研究型开放实验项目的教学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2,(8):99-100.

[2]洪涛,钱晓耀,杨其华.创新开放实验项目管理方法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3):141-144.

知识竞赛开展情况报告范文第9篇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生物;竞争合作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2-0167-01

一、初中生物竞争一合作学习的程序

(1)小组一游戏一竞赛法(工G工)。小组一游戏一竞赛法(工G工)是由沃里斯和斯莱文(DeVries&Slavin,1978)设计的一种小组学习法。该方法包括的主要教学流程有:教学,即教师按照教学计划讲授新课;小组学习,在教师讲授新课之后,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学习教师布置的作业,以掌握学习内容;竞赛,这一阶段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在能力相似的3人竞赛桌旁展开竞赛游戏活动。这一阶段的活动具有一定的竞争性;小组得到认可,主要是计算出小组得分并准备班报和简报。

(2)小组调查法(GI)。小组调查法是目前得到研究最多,也是最成功的一种专门化的合作学习方法。这种方法主要包括的教学流程有:阶段1:选题并分组,论题要从课程中或者学生感兴趣的事件中来,组成小组的成员的能力应是不同的,不同组别间又是同质的;阶段2:小组调查设计,设计的内容包括:学什么?怎样学?每个人应该做什么?调查该论题的目的?阶段3:进行小组调查,学生搜集、分析资料,得出结论;阶段4:准备总结报告,确定所研究的论题的核心内容,并写出有关于整个研究过程的方案设计;阶段5:呈现总结报告:以不同形式向全班呈现小组报告;阶段6:评价:学生共同讨论有关他们研究论题、所做工作和情感经验的反馈,教师和学生共同给出评价。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竞争一合作学习的实施过程

2.1 实施准备。这是在实施竞争一合作学习之前必须要做的工作,初中二年级学生对于竞争一合作学习还不具有清晰的认识,如果事先教师不能够让学生明白究竟何谓竞争一合作学习,那么这项研究也就无法进行下去。专题讲座的内容主要包括:

(1)引导学生了解竞争一合作学习的内涵与意义。教师向学生讲解竞争一合作学习的内涵,明确告知学生这里的竞争是组间竞争,并非组内竞争,而合作主要是指组内合作。引导学生为了在组间竞争中取得胜利而进行行之有效的组内合作。告知学生竞争一合作学习能够使其在相互合作与竞争的过程中,通过与同学的交流,进行知识的查漏补缺,既能对旧知识进行巩固,又能促进对新知识的学习。

(2)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明确组内成员的责任分工。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遵循的原则主要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小组分好后,小组内各成员还要进行分工,明确组长、副组长等职位,使小组能够成为一个有序的系统,为下面进行竞争一合作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3)教会学生在竞争一合作学习过程中进行正确竞争和合作的技巧。

2.2 实施过程。本研究的实施过程主要是依据竞争一合作学习的相关理论,设计能够进行竞争一合作学习的教案,最后实施教学。设计的教学过程有:以小组游戏竞赛法进行教学,以小组辩论赛法进行教学,以小组调查法进行教学。

(1)小组游戏竞赛法。小组游戏竞赛法学习课题为“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和“生物进化的历程”,课题一是初中八年级生物的第一章知识,课型为复习课;课题二是初中八年级生物第二章的第二节知识,课型为新授课。

(2)小组辩论赛法。小组辩论赛法学习课题为“生命的起源”和“自然资源的发展应以人为本还是以自然为本”,课题一,学生对于生命起源的种种假说充满好奇,同时由于生命假说众说纷纭,同学们也会有不同的看法,因此这节内容适合采用辩论赛的形式展开学习,课型为新授课;课题二,是围绕初中八年级生物第六章的知识开展的,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同时自然资源被严重消耗,很多人对待自然资源的看法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在学习本章知识之前开展一个辩论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章内容。

(3)小组调查法。小组调查法学习课题为“传染病的预防”和“现代生活与人类健康”,这两节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让学生进行课外调查,不仅能使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而且也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干预措施

(1)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策略。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进行合作,适时地在小组之间加入竞争性元素,促进小组内的有效合作和小组间的激烈竞争。在教学过程中,如有学生产生疑问,先由小组内成员给予帮助,如未能解决,则由其他小组成员给予帮助,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其他小组会得到额外加分,在此基础上,如问题还未解决,则由教师进行讲解。

(2)布置任务时所采取的策略。为了使竞争一合作学习任务能及时、保质完成,并发展学生的竞争一合作意识和能力,在布置竞争一合作学习任务时会对小组提出以下要求:

①小组内所有成员必须有分工,每个人都要分配有任务。

②小组长必须将每次的分工情况进行记录。

③小组任务完成后,会抽取小组内任一成员进行成果汇报。

知识竞赛开展情况报告范文第10篇

开展优质服务竞赛活动三个月来,我局(分公司)领导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措施有力,竞赛活动开局良好、扎实推进。大家普遍认为,开展优质服务竞赛活动,是与时俱进之举、创新务实之策。现在,我局办公室系统争先创优热情高涨,优质服务深入人心,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具体我们做了以下几点:

一、统一了一个认识

###市局(公司)部署开展全市系统办公室“优质服务竞赛”活动以来,我局办公室在局领导的带领下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优质服务竞赛活动迅速铺开。

1、层层宣传发动,营造竞赛活动良好氛围。4月10日,我局召开局务会,集中学习了*烟办字[20__]5号文件,局长__*同志要求,要将整个活动务必抓紧抓实抓出成效,切勿走过场流于形式,要把考核办法和细则发到办公室工作人员手中,做到人手一份,以便认真消化吸收,准确把握,做到人人了如指掌,个个遵照执行。随后召开办公室全体人员工作会议,分管领导和办公室主任相继就相关竞赛活动的细节进行了详尽的解读,并安排部署了本次竞赛活动开展的具体工作内容。同时,就如何“开展优质服务,争创一流办公室”进行了专题讨论。

2、成立组织机构,明确专人负责。为保证我局办公室“优质服务竞赛”活动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专门成立了以分管机关副局长为组长,办公室主任为副组长,办公室全体人员为成员的办公室优质服务竞赛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把本次活动牢牢抓在手上,精心组织,全面负责,亲自动员、协调竞赛活动的有关事项,经常过问、督促、检查、指导竞赛活动开展情况。

二、强化了四项工作

1、以规范细致为重点,认真做好办文办会、接待工作。在公文办理上,始终坚持严把起草、审核、收发“三关”,确保文稿质量。在文件送签中,我们4月初准备了《文件送阅登记本》,通过登记及时把握文件走向,有效改进了办文时效不高的问题。在会议服务上,我们会前准备、会中服务、会后总结“三到位”,重大会议办公室于会前制定方案、会中加强督查、会后整理资料,使会议情况一目了然,会议的服务质量和效率得到明显提高。今年7月5日,办公室参与组织了庆祝建党86周年“感恩的心”歌咏比赛,从活动会场安排到后台音响设备调试等,办公室全面负责,各项工作井然有序,比赛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得到了###市局###局长和###市委###书记的好评。另外,对群众来访耐心热情,细心解说,认真答复和妥善处理,尽力解决上访群众的实际困难。

2、以提高信息质量为重点,深入开展宣传报道和调查研究工作。我们针对宣传报道和政务信息,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务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针对突发性、问题性、热点性的重要事件,做到第一时间了解和掌握情况,确保情报信息的全面、准确、及时上报。对于综合性的调研活动,办公室主动收搜集信息,配合营销一起,对如何正确把握卷烟零售户的真实需求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走访、调查,另外还对企业经济评审制度的开展情况及当前营销工作情况分别进行了调研,并撰写调研报告。截止7月中旬,我局在####等网站和刊物上公开发表文章20余篇,上报市局办公室调研报告2篇。

3、以安全规范运行为重点,加强机要保密、档案管理工作。5月底,我局对各种文件的计算机进行了检查和管理,各类文件和记录等分别予以归档保存。同时还对档案人员进行了有关档案法制宣传和增强档案法制观念、意识等方面的岗位培训。

4、以服务全局为重点,加大督查督办力度,做好协调工作。根据每月月初办公例会上确定的当月中心工作,办公室负责于当月底前督促检查工作完成情况,对完成的予以记录于下月初汇报,未完成的说明原因并督促完成。另外,为解决专卖、

销售和配送等部门工作交流不畅的现象,保障全局工作都能稳步上升,谐调发展,由办公室牵头,负责召集相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召开工作联系协调会,保证了工作信息交流顺畅,工作配合默契,杜绝了工作中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三、实现了三个方面的提升

一是办事效率得到了提高。通过开展优质服务竞赛活动,被动工作和工作滞后等现象减少了,日常工作做到了各负其责,工作井井有条,忙而不乱,效率提高了。

二是服务质量得到了加强。三个月来,我局办公室严格按照局领导的要求,把此次考核方法和细则烂熟于心,约束自己,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增强,一方面,公文处理逐步向及时、有序、快速、高质量发展,逐步做到程序化、规范化。另一方面,办会日趋条理化、标准化,各种会议的会务工作质量在稳步提高。

三是队伍素质得到了提升。通过开展优质竞赛活动,业务学习和业务培训多了,整个办公室人员的工作态度积极向上,对于各自岗位的业务知识学习积极性不断高涨,理论与实际都得到了良好的训练,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