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智慧农业

智慧农业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智慧农业发展任重道远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目前我国农业资源人均占有量、农业生产技术装备水平与劳动生产率水平均较低。同时,日益推进的城镇化进程,一方面给传统农耕方式带来了劳动力及土地资源方面的挑战,但另一方面则在物流运输、技术进步和产业群整合等方面提供了更多的机遇。

十报告明确提出,“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宣居适度”。智慧能源农业正是面向生态文明建设这一国家战略提出的一种新型低碳、高效农业发展技术。发展智慧能源农业就是综合高效利用土地、太阳光、水、二氧化碳气肥等自然资源,并合理配置农业设备、设施、化肥、人力等生产资料,从而达到促进农业生产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目的。

浙江大学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教授王涛认为,“智慧农业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更是与智慧新城有机结合的重要部分。”他指出,智慧农业的市场潜力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智慧农业本身市场的形成,城市尤其是新城对绿色食品、绿色物流以及空间发展的高度集约化都将大大促进智慧农业市场的形成和扩大,而且智慧农业不仅仅带来食品和碳减排,更可以作为旅游、休闲及城市景观的重要要素,它将引导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二是智慧农业将带动若干技术产品的发展,并形成新的产业地域和新的市场,比如二氧化碳富集设备,其可以用于液体二氧化碳或干冰的生产,从而在碳酸饮料、干冰制备以及电焊保护气等领域开拓更广的市场。

王涛表示,尽管智慧农业的愿景非常美好,但是目前要在我国大范围普及还任重道远。究其原因,他解释到,“因农业自身的特殊性,与工业生产相比,农业生产在信息获取、反馈以及智能调节方面存在着极大的困难。与需要精确控制、量化指标的工业生产不同,农业生产更多的是需要整体宏观方面的调控,实现统筹规划、综合利用,保证能源和资源的使用效率。”因此,在我国智慧农业发展初期,需要国家政策给予大力支持,关键是要在相关技术领域实现突破,切实提高智慧农业生产的经济和效率,使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智慧农业的发展目标是实现农业低碳、经济、循环和高效的发展,强调节能节水、空间集约、绿色高产的农业新模式以及相关技术的普及应用。通过综合高效地利用土地、太阳光、水、二氧化碳气肥等自然资源,并合理配置农业设备、设施、化肥、人力等生产资料,来达到促进农业生产并碳减排的目的。为达到该目标,具体技术方案应用包括空气CO2富集浓缩为农作物施肥技术、根部喷雾节水绿色种植技术、节能高效光照产品及作物立体养殖的优化布局方案等。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发展的新型二氧化碳捕集技术,是一种将大气中400ppm二氧化碳直接富集并利用的新型二氧化碳减排技术,大部分农作物在1000-2000ppm二氧化碳浓度下具有最佳的生长速度。这种技术将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提升2-5倍供给作物生长,来增强农作物的光合作用。该技术不仅操作简单、使用灵活、成本低,而且使用效果明显,既可以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足够的碳肥,也可以控制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目前,国内大部分地区还是主要采用化学方法来获取CO2气体,但这种方式成本高,且硫酸等化学品的使用也带来了生产环节的CO2气体排放,并不利于低碳农业的发展。

此外,智慧农业的发展还能减少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束缚作用,提高农业发展的灵活性。如无土栽培技术,可以脱离植物对土壤的依赖,在沙漠、盐碱地等不适用土壤耕种的地区栽植植物,也可以更精确地控制植物的生长条件,为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更合理的营养物质,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实践证明,无土栽培的产量比土壤栽培的要高很多。充足的光照是保证作物质量和产量的基本因素之一,受地理纬度、季节和天气状况的限制,人工补光成为温室大棚管理的必然选择。利用新型节能LED光源进行补光,是目前新兴的人工补光技术。与传统的补光技术相比,LED灯具有安全、节能、环保、布置灵活等特点,已在国内的温室补光中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另外温室中的薄膜太阳能电池,比一般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多发13%左右的电量,可用于温室除湿、补光、照明等;高效太阳能集热装置,也可以有效降低温室冬季加温能耗。

据王涛介绍,为了研发先进的技术和手段,对能源的传输进行优化,使供能时尽量低碳,用能时能节能减排。同时,在供能端与用能端之间实现智能信息的交换。浙江大学与中国安防技术有限公司(CSST)正在洽谈,考虑建立“智慧能源农业CO2减排与促产”项目。据了解,该项目拟在3年内构建智能化的人工环境温室,研究二氧化碳气肥、光照和温度等因素对农作物的影响,研发新型CO2气肥施肥系统,优化空间布局以及施肥方式,并最终建成600平方米人工环境温室及整套种植系统。通过农作物的立体布局、节能高效光照、根部喷雾节水绿色种植、CO2气肥一体化集成、大气低浓度CO2富集及智能化CO2气肥施肥系统的设计等手段,实现节能节水、碳减排及碳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最终形成节能节水、空间集约、绿色高产的智慧能源农业新模式。

上述新的技术方案虽然能帮助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低碳发展,但由于我国农业生产成本投入以及农民自身文化素质等因素的限制,其大规模普及应用依然需要更多的尝试和探索。

全文阅读

肇东智慧农业“满树繁花”

智慧农业“长”什么样?走进素有“龙江产粮第一镇”的肇东市五里明镇玉米高产攻关示范区,通过电脑控制的大型喷灌、小气候监测系统、太阳能杀虫灯等智能设备“崭露头角”,传递着“国家队”正能量。

微风吹来阵阵暖湿的风,已经“蹿缨”的由六大块土地组成的万亩玉米吨粮田项目区的大垄双行地块,玉米“个头”赶超“姚明”,正由淡绿转浓绿。“一排排‘淋浴喷头’横穿农田上空,通过轮子在田间行走,四五百米长的臂膀从田间掠过,就给玉米均匀的喷洒一遍水,现在光‘靠天’种不了地了”。正在示范田看“稀罕”的农民于林堂掷地有声地“点赞”。刚刚进入初伏时,出现高温天气,10多天没有下雨,水就从喷灌设备中涌出,玉米苗一点都没“渴着”,“束手无策”没有出现。据介绍,对这些设备发出指令的,是来自几公里之外的自动控制室,一个工作人员就能操纵万亩高产玉米示范区里的25台套喷灌设备,实现了井渠互灌。当土壤湿度偏低时,也不需要人员实地查看,安装在田间的小气候监测系统,“铁箱子”一样的传感器负责测量土壤墒情?,自动向控制室发出提示。“我去年成片种植的280亩玉米,经农业部组织专家实地测产,亩单产达到1242.57公斤,刷新了全省玉米单产历史最高记录”。五里明镇东升村融创惠丰玉米种植合作社负责人逄忠革喜滋滋地说,通过增加深松起大垄、喷施叶面肥、适量配方追肥、玉米螟大斑病统一防控四个技术环节,亩保苗达到5800株以上,为合作社全面提高粮食单产和品质提供了科技支撑。现在,项目区“田成方、林成网、机耕暄、保水源、路畅通”的玉米吨粮田模式,最小500亩,最大2000亩,使规模经营地块达到旱涝保收田、增产稳产田、亩产吨粮田。

“实行水稻智能化浸种、大棚育秧,稻农不但省时、省力,每亩产量还可提高80至100斤左右”。这几天,涝洲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的刘世杰沿着暑意正浓的稻田察看水稻长势,顺手拔起一把秧苗,“现在是水稻分蘖关键期,插秧时几棵苗,目前看已分出三四十棵了,智能化落地生‘金’了”。在今春水稻育秧时,3000多平方米的涝洲镇三星村智能化水稻催芽育秧基地,50个催芽箱、8个调转箱,充分将事前电子预警、水稻温度控制、锅炉运转等工作全过程,集电子监控、调控,集中与分散管理模式功能发挥的“淋漓尽致”,更好地做到了水稻有氧浸种。如今,在全国产粮先进县的肇东市,千家万户用火炕大缸等“土办法”忙育秧,“腰酸腿疼”人工插秧的场面正在智慧农业的背景下渐渐淡化,依靠水稻智能化浸种、催芽、育苗,机械化插秧助阵粮食生产,使农民增产增收有了“靠山”。

据了解,智慧农业就是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成果,集成应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及专家智慧与知识,实现农业可视化远程诊断、远程控制、灾变预警等智能管理,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目前,肇东市组织乡镇农技人员和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再次开展智慧农业培训班。四川曙光集团为培训人员讲解了国内外先进智慧农业、智慧农业装备、互联网技术和农村信息化技术等知识,为推动肇东智慧农业与现代生物技术、种植技术等高新技术有效融合于一体“保驾护航”。

全文阅读

智慧农业 海外案例

为了养活到2050年将增至9.6亿的全球人口(粮农组织预测),农业部门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尽管可用耕地有限,对淡水的需求不断增加(农业消耗掉了全球淡水供给的70%),并且还有其他不可预测的因素,例如气候变化的影响(联合国最近的一份报告指出,气候变化可能会导致植物和动物生命周期中季节性事件的变化),但这一目标必须实现。

解决这些问题并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与数量的方法之一就是“智慧农业”,让农业更智能、更有连接性。

你可能并不认为农民是信息技术的密集使用者。但是,从有最早的纪年开始,农民就已经借助历史数据来提高产量了。现在,有各种各样、不同周转率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可以用来帮助农业企业创造更合理的图景,从用于收集土壤和天气信息的传感器、公告、社交媒体网站到全球定位系统信号等。新技术,例如预测分析和商品价格优化等,还能帮助农民预测和调整市场盈利、天气条件以及其他一些条件。可以说,智慧农业已经在发生。

本文将首先阐述农业部门的目标,随后具体给出两个智慧农业的应用案例,让读者能够对智慧农业有个全方位的认识。最后,本文还将简要指出智慧农业推广所面临的若干问题。

农业部门的目标

农业像往常一样的运作显然不是一个应对食品安全、全球变暖、资源稀缺(尤其是淡水供应)的好选项。农业必须变得更具有资源智慧性和气候智慧性。以淡水为例,在世界上的一些地区,目前它已经成为了一种挑战。由于粮食供应量必须增加,而降水模式变得更不稳定,因此这一问题的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在接下来的几十年,如果按正常情况发展,农业中的总淡水供给将变得不可持续,因此农业必须要适应水资源紧缺这一现状,让每一滴水都能生长更多的作物。

因此,农业部门最重要的目标应该是优化资源的加工和使用,以及有效利用现有耕地。而物联网可以让所有这些实现。它可以增加产量,也可以提高农业的质量。值得注意的是,农业部门的目标不应当是“工业化”农业,而应该是让农业更有效、更可持续发展和具有更高的质量。因此,不应当寻求革命,而是应该通过使用以数据为中心的技术重新诠释耕作方法,并且这一重新诠释应当放在农村地区的新愿景中。智慧农业这一理念驱动了像IBM公司的深雷这样的项目。在该项目中,天气和土壤的测量数据包括来自传感器的农场各点数据,卫星或飞机拍摄的多光谱田地图像,灌溉系统的特征,和施肥和杀虫的需求等,再加上精准的天气预报,所有的这些都可以帮助农民在关于种什么作物,何时浇水,何时施肥以及何时收获等方面,做出优化决策。

另外,农业部门有巨大的减少温室气体(greenhouse gas,GHG)排放的潜力。因此,减少农业中与土地使用变化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也必然是农业部门的第一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可持续的强化值得推广。可持续的强化是指帮助种植者在同样的土地上生产更多的作物,对环境产生更小的影响。我们需要改进农业技术、方法和知识。例如,传感器技术可以测量作物的营养状况,从而让农民精确地对田地施以适量的肥料。欧洲农民还使用硝酸盐类肥料,它们对环境的影响较小,同时也对气候较好。

全文阅读

智慧农业:农业发展的未来

在这个大部分人口不愁吃、不愁穿的年头,农业的重要性很容易被人忽略。然而展望未来,人口不断膨胀,可用耕地越来越有限,影响农业的不可预测因素也层出不穷,该如何养活全球人口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严肃问题。过去,我们依靠科技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未来我们需要让农业的经营跟上信息化的步伐,朝着更加精细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The agricultural sector is going to face enormous challenges in order to feed the 9.6 billion people that the FAO1) predicts are going to inhabit the planet by 2050: Food production must increase by 70% by 2050, and this has to be achieved in spite of the limited availability of arable2) lands, the increasing need for fresh water (agriculture consumes 70 per cent of the world’s fresh water supply) and other less predictable factors, such as 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which, according to a recent report by the UN could lead, among other things3), to changes to seasonal events in the life cycle of plant and animals.

One way to address these issues and increase the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s using sensing technology to make farms more “intelligent” and more connected through the so-called “precision agriculture” also known as “smart farming.”

It’s something that’s already happening, as corporations and farm offices collect vast amounts of information from crop yields, soil-mapping, fertiliser applications, weather data, machinery, and animal health. In a subset of smart farming, Precision Livestock Farming (PLF), sensors are used for monitoring and early detection of reproduction events and health disorders in animals.

Typical monitored data are the body temperature, the animal activity, tissues4) resistivity5), pulse and the GPS position. SMS6) alerts can be sent to the breeder based on predefined events, say, if a cow is ready for reproduction.

The European Union has sponsored several projects on the topic during the Seventh Framework Programme7) and, now, during Horizon 20208). The currently running EU-PLF project, for instance, is designed to look at the feasibility of bringing proven and cost-effective Precision Livestock Farming tools from the lab to the farm.

Several private companies are also starting to be active in this field, such as Anemon (Switzerland), eCow (UK), Connected Cow (Medria Technologies and Deutsche Telekom). Smart fishing is at initial stage with some projects in Europe, South Korea, North America and Japan.

“Precision agriculture is not new. The agricultural vehicle manufacturers (John Deere, CNH Global, Claas and others) have been involved in this segment for some time. Initially, it was about position technologies (GNSS9)) mainly, but it is becoming more complex moving towards the idea of a connected harvester,” Beecham Research’s principal analyst, Saverio Romeo tells me.

全文阅读

智慧农业工程与农副产品电子商务

昔日的大片沙漠早已变成瓜果飘香的沃野良田,到处郁郁葱葱,绿意盎然。以色列,全国总计约有淡水资源20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400立方米,属于严重缺水地区。就是在这样严重缺水的土地上,以色列创造出了举世闻名的“农业奇迹”。通过对滴灌技术和生物技术的运用,发展成全球高科技现代农业之国。农产品不仅满足全国需要,更是全球水果、蔬菜、鲜花重要出口国。

农作物的繁衍、生长与自然界的多种因素息息相关,其中包括大气温度湿度、土壤的温度湿度、光照强度条件、CO2浓度、水分及其他养分等。随着农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传统农业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将先进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各个环节,对农副产品生产与流通进行全过程、智能化管理与控制,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智慧农业随之产生。

一、何谓智慧农业

所谓的智慧农业,指的是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农业领域的一项高新技术。智慧农业系统覆盖了从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参数的采集,到利用知识推理和计算机技术进行参数分析,最终通过农业专家系统指导农业生产的整个生产管理链。

发展智慧农业的最终目的是增产增收、节约资源、作物多样化、保障安全。并在保持水土平衡、调节气候、改善地理环境,促进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使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地位更加稳固,农业生产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智慧农业的核心实质是基于物联网技术,通过各种无线传感器实时采集农业生产现场的光照、温度、湿度等参数及农产品生长状况等信息,以进行远程监控生产环境。将采集的参数信息进行数字化和转化后,实时传输网络进行汇总整合,利用农业专家智能系统进行定时、定量、定位云计算处理,及时精确地遥控指定农业设备自动开启或者关闭。

(一)如何“精确”把关

很多地方在每年的春天,需要提前在大棚内进行水稻育秧,水稻育秧对温度、湿度、光照、通风、灌溉等都有严格的要求,以往都是通过农民长期积累的经验来操作。不仅工作效率低,精确度也不够。水稻育秧大棚监控及智能控制系统是通过光照、温度、湿度等无线传感器,对农作物温室内的温度、湿度信号以及光照强度、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CO2浓度等环境参数进行实时采集,自动开启或者关闭指定设备(如远程控制浇灌、开关卷帘等)。同时在温室现场布置摄像头等监控设备,实时采集视频信号。通过传感器对大棚环境指标各项数据的采集,统一集中到数据存储平台,一方面可以全面掌握每个温室大棚的环境情况,二是可以通过高清视频查看秧苗的具体发育情况,三是可以通过阈值设置,实现自动通风、光照、灌溉等自动化管理。这样用户能通过终端,随时随地观察现场情况、查看现场温湿度等数据和控制远程智能调节指定设备,在家里或外出游玩也同样能够知道稻子的嫩芽的生长情况。

全文阅读

智慧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摘要:为了加快陕西省商洛市智慧农业的发展步伐,针对商洛市智慧农业的发展现状和应对策略开展研究。探讨商洛市发展智慧农业的必要性,分析商洛市智慧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从政策投入、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建设、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和技术培训等方面提出应对策略,为商洛市智慧农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关键词:智慧农业;农业生产;商洛

一、发展智慧农业的背景

“农业兴则国强”,可见农业兴衰关系到国之根本,作为农业大国,中国农业的发展备受关注。党的十要求,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新四化”同步协调发展。大力发展农业农村信息化,积极促进信息技术与农业农村的深度融合,用信息化推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是当前涉农部门及信息化机构面临的一大重要任务。同时,十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历史任务,表明了党和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建设“美丽中国”,需要发展智慧农业,只有在智慧农业的坚实土壤中,才能成就美丽中国梦。智慧农业是农业生产的高级阶段,是集新兴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为一体,依托部署在农业生产现场的各种传感节点(环境温湿度、土壤水分、二氧化碳、图像等)和无线通信网络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决策、智能分析及专家在线指导,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同时,智慧农业可以实现更完备的信息化基础支撑、更透彻的农业信息感知、更集中的数据资源、更广泛的互联互通、更深入的智能控制以及更贴心的公众服务。智慧农业与现代生物技术、种植技术等高新技术融合于一体,对建设世界水平农业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许多省市开始发展智慧农业并出现了许多成功案例,如中国移动山东公司打造智慧农业品牌,积极推进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的应用,推出了“大棚管家”等农业智能管理平台,帮助农民实现专业化、精准化的农业生产管理,以信息技术助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为农业生产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江苏宜兴市新建镇新建村,“物联网”技术则应用到养殖业领域,蟹农们用手机能随时随地了解养殖塘内的溶氧量、温度、水质等指标参数,并操控自动投喂机按预先设定的间隔时长喂食,智慧农业切切实实为当地的蟹农们“养”起了螃蟹;天津市在全国率先启用“3G智慧农业——移动物联网信息化应用平台”,该平台分为3个层次。信息采集层靠安装在大棚内的传感器采集信息,信息传输层利用无线网络将采集到的信息传输到电脑、手机等终端,信息处理层则将用户的处理指令反馈到大棚中,实现了农业的智慧发展。商洛市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城市,耕地面积刚性减少,农产品市场需求刚性增长,资源环境约束加剧,保障主要农产品供求平衡难度加大。由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机械化水平低,抗灾减灾能力低的问题更加凸显。加之农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导致产业化水平低,农村空心化、农业副业化、农民兼业化问题严重。耕地零散,土地流转难度大,农户生产经营规模小,这些现状和问题都表明商洛市急需实现农业转型发展,发展现代农业与智慧农业。笔者结合商洛市地方实际情况,分析商洛市智慧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一些应对策略,为商洛市智慧农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二、商洛市智慧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商洛市由于地理位置、经济基础和政策支持等原因,智慧农业发展比较缓慢。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策引导不够

商洛市出台了促进农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设立了农业产业化发展专项资金,形成和构建了持续加大农业投入的保障机制,为激活生产要素,调动社会主体投入现代农业增添了动力。尤其近几年来,商洛市生态农业发展较快,建立了一批生态农业休闲观光示范园区。然而,商洛市现代农业,尤其是智慧农业的发展却相当滞后,政府缺乏智慧农业发展整体规划方案,缺乏智慧农业发展的鼓励性政策。

全文阅读

物联网在湖南智慧农业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文章先总结了“智慧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内涵以及二者关系。接着分析了湖南推进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农业建设的可行性和优势。最后,结合技术内涵和湖南智慧农业建设的优势,提出了现阶段物联网技术在湖南智慧农业中的应用模式。

关键词:物联网;智慧农业;应用模式

中图分类号:TP391.44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随着当今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农业领域的科技网络应用也越来越多了,我国农业也开始从粗放型农业逐步向智慧型农业迈进。“智慧农业”是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融合在农业发展领域中的具体实践和应用,是以物联网技术为支撑和手段的一种现代农业形态;物联网是发展“智慧农业”的核心。探讨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农业中的应用,将极大促进农业的转型和发展,对于传统农业大省的湖南来说,更是一个大的发展机遇。

2 物联网与智慧农业的内涵

物联网技术是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技术。它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革命。物联网分为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三层。感知层的主要功能是识别物体和采取信息,它主要应用了传感器、RFID、GPS以及RS 技术等,完成信息的收集、信息简单处理以及信息向传输层的发送。传输层负责处理感知层传来的信息及信息的远距离传输,它位于整个体系结构的中间层,是物联网的神经中枢;其中运用最广泛的是无线传感网络(WSN)、互联网、ZigBee 技术等。应用层主要负责服务及应用,它是物联网和用户的接口,主要涉及云计算、GIS、专家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等信息技术,通过它们将海量数据分类、整理、计算、挖掘分析,然后在智慧物流、智慧农业等领域得到应用。

“智慧农业”是“感知中国”、“美丽中国”理念在农业发展中的具体应用,指利用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等信息化技术实现“三农”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低碳化、生态化、集约化,从空间、组织、管理整合现有农业基础设施、通信设备和信息化设施,使农业和谐发展,实现“高效、聪明、智慧、精细”[1]。物联网是“智慧农业”智能化和精细化生产、管理、决策的技术支撑。物联网在农业的应用——建设智慧农业已成为各地实现农业转型、步入农业现代化、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文阅读

物联农业智慧感知系统的设计

摘要:农业是中国发展的基础支撑,人力完成农业的管理越来越难以服务于农民,农民也更想将更多的时间用于其他领域,而科技的发展,尤其是物联网的新起,为农业智慧感知带来启迪。本设计完成对物联农业智慧感知系统的设计,提出现代智慧农业感知的发展方向,本文着力于从物联智慧感知的模式到智慧农业感知系统分配的设计。

关键词:物联农业 智慧感知 感知平台

中图分类号:TP39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5)12-0000-00

传统人力的农业越来越难以服务现代社会和农民的需求,新生的物联网技术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技术支撑,农业智慧感知也成为其必然的趋势,其迅速地融合,必然为中国农业带来更大的机遇。农业不仅要高产,而且要包含环境,保持土地的肥沃程度和降低农药对整个土地的农药污染,单靠传统人力,是非常难以完成的,因此开展对物联农业智慧感知系统的设计。

1 智慧感知基础

物联网在中国已有广泛的应用,这些应用在政府的鼓励下,也被众多研究机构研究设计。各个地方的农业园示范基地更多的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可实时监控土地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现场环境监测,现代农民仅仅在家就可达到科学种植,大大减少农民的人力耗费。物联智慧感知模式如图1所示。

2 物联农业智慧感知系统设计

2.1系统管理结构

全文阅读

江西以“123+N”模式打造智慧农业

传统农业转型在即,未来几年智慧农业发展也被行业看好。智慧农业如今已受到社会各界的热捧,很多企业出台了不同等级的系列产品,一些地方政府也陆续开始启动建设农业物联网产业园区。

江西打造“123+N”模式

农业是典型的传统行业,如何让传统农业插上现代信息技术的翅膀,如何让农民享受到现代科技文明成果,如何让农村变成和谐美丽的家园始终是企业探索、思考和解决的首要问题。与企业强强联合,全方位、多渠道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整合优势资源,变革农业电商模式,引领农业电商潮流;积极推进基层农业信息普及应用,推动农业信息技术进村入户是企业所铺设的重点。北京农信通集团,目前已形成服务领域从城市到乡村,服务对象从新型经营主体到农村个体经营户、从市民到基层农民,服务流程从田间到舌尖、从源头到案头的全产业链、全价值链服务体系。

自从国家推行6个互联网思维以来,传统行业迎来了新的转型,农业也正悄悄地面临着“农业互联网”的冲击和升级。2015年我国农交会“互联网+现代农业”大讲堂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汪懋华表示,当前,必须借鉴现代工业理念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提升工业机械装备水平,提高农业组织化、集约化水平,加强农产品质量管理,实行全过程质量控制,树立品牌意识,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最终结合智慧城市,形成完整的智慧农业体系。

在国内吹响发展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为一体的“智慧农业”号角声中,江西先人一步,推进智慧农业建设,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加快现代农业强省建设。近日,江西省推出了一系列“互联网+农业”规划,争取在2025年全面实现“互联网+农业”体系,形成智慧农业。

据了解,“互联网+农业”,代表着新的农业发展形态。今年,江西省农业厅重点打造“123+N”模式,其主要内容是:建设“1个云终端”――江西农业数据云,实现全省农业数据互联互通,大数据共享;“2个中心”――农业指挥调度中心(实时远程可视指挥调度)、12316资讯服务中心(实现电话咨询、短信发收、坐席现场解答、专家远程视频诊断、12316综合服务APP等功能);“3个平台”――农业物联网平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监管平台、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N个系统”――涉及种植业、养殖业及OA无纸化办公、综合执法、渔政监管、三资管理、农机监管、农资监管、种子植保、农技推广、休闲农业、环境保护等业务子系统。

据悉,目前,江西省农业物联网、全省统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监管平台已投入建设;江西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10个区域农产品集中配送中心、100个县级农产品电商运营服务中心、1000个乡镇农产品电商服务站、10000个村级信息服务社(益农信息社)也启动建设。

北京农信通集团已投入2100万元,建设江西农业数据云、省农业指挥调度中心、12316资讯服务中心、农产品电商平台、物联网云平台等;江西省财政整合资金1600万元,在全省五个重点现代农业园区打造农业物联网示范区;省农业厅投入资金340万元建设的OA无纸化办公系统,目前已进入调试试运行。“123+N”建成后,将服务带动1000万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民,辐射1亿人口。预计到2025年,江西省“互联网+农业”产业体系逐步形成,智慧农业体系将建立健全。

全文阅读

物联网在智慧农业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通过分析和研究物联网及智慧农业相关知识,提出了物联网在智慧农业中的应用架构。通过对智慧农业物联网产品的介绍以及产品的商业模式营销策略的阐述,得出了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农业是有很好的发展前景的,能够推动我国现代农业的信息化发展。

关键词:智慧农业;物联网;架构;环境监控;农业大棚

中图分类号:TP315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逐渐在农业中得到应用,使得中国的农业发展面临着重大的机遇和挑战。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传统农业的优势已渐渐退去。为了加快我国农业发展,就要不断加快向现代农业转型的步伐,即加快农业的信息化建设。随着物联网等高新技术的发展,智慧农业将成为现代农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将物联网等高新技术应用于智慧农业中,能够促进农业信息化发展,改进农业生产管理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1 物联网

1.1 物联网的概念及体系架构

(1)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至今没有统一的定义。从字面含义来看,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里有2层含义[1]: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正式将“物联网”称为“the Internet of Things”,对物联网概念进行了扩展,提出了任何时刻、任何地点、任意物体之间互联,无所不在的网络(Ubiquitous networks)和无所不在的计算(Ubiquitous computing)的发展愿景。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