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智慧交通培训

智慧交通培训范文精选

智慧交通培训范文第1篇

关键词:智慧城市;安全服务;云计算

中图分类号:TP309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智慧城市作为新经济、新文明的重要发展方式,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为一体,已经成为时展的主题。

智慧城市的研究在我国虽然刚刚起步,但已经出现了很强的发展势头。在全球智慧城市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开始进入实质性的启动阶段,中国有近700个大中城市,大约有30000个小城镇。初步不完全统计:已有23个大中城市(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南京、武汉、成都、无锡、杭州、沈阳、宁波、佛山、昆山、镇江、张家港、扬州、兰州等)了智慧城市战略或者规划,还有60多个大中城市正在加紧规划中。

智慧城市通过完善通信与信息基础设施,构建数据共享与整合平台,为城市提供包括市民管理与服务、企业管理与服务、城市管理与运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既有政府和企业的业务信息系统,也有面向市民提供公共服务的市民服务系统。同时还面临着城市间信息化融合所带来的互信和安全等共性问题。

就整个智慧城市的建设而言,安全问题尤为突出、严重,随着智慧城市快速发展和应用系统应用深化,对信息技术的依赖日趋严重,服务范围变广、应用交互增多、数据交换频繁、系统构建复杂度增大,城市信息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事关城市经济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成为了城市管理者重点关注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目前大部分城市在此方面的安全体系还不是很完善、安全措施还不是很到位、安全防护能力亟待提高。

1 城市安全服务平台意义

智慧城市的建设已在中国各城市如火如荼的开展,各个城市管理者所提出的应用虽然有所不同,但都集中在面向市民和企业提供公共服务的需求上,其所需要的安全服务大致是相同的,是具有共性安全需求的,智慧城市安全服务平台能够提供全面的安全服务,满足绝大部分智慧城市建设的安全需求,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1.1 安全服务平台是满足城市内共性安全需求和城市间统一安全需求的必要保障

自2000年以来,智慧城市建设在中国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95个城市建设了自身的智慧城市,未来还将由更多的城市投入“智慧城市”的大潮中,而随着智慧城市建设体量的扩大,各个城市之间的业务交互和信息共享成为了城市管理者甚至是省级决策者关注的方向,“智慧城市群”也逐步出现,例如“宁镇扬市民卡工程”,“苏锡常市民服务”等,建设一个基于云模式的智慧城市安全服务平台,能够提供支撑城市间业务交互和信息共享的安全服务,使得“智慧城市群”能够蓬勃发展,更好的为公民、企业和城市管理者服务。

1.2 安全服务平台是促进智慧城市规模化发展,推动“五化”发展的必要手段

由于智慧城市系统的复杂性,大多数城市管理者在上马智慧城市项目时,往往会因为安全问题而有所疑虑,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智慧城市规模化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智慧城市安全服务平台提出的一整套安全服务体系,从顶层设计到具体服务上,保障了智慧城市系统的运行安全,打消了城市管理着在安全上顾虑,有助于促进智慧城市项目的快速上马,实现智慧城市的规模化发展,进而支撑“十二五”期间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快速发展。

2 智慧城市安全服务平台总体设计

智慧城市安全服务平台的主体部分即服务支撑系统、服务运营平台、标准规范与服务流程。

7个安全服务支撑系统分别是:网络信任服务系统、数据安全服务系统、安全策略配置服务系统、安全监测与态势感知服务系统、等级测评与评估咨询服务系统、应急支援服务系统、安全培训与攻防演练服务系统。

服务运营平台由3层构成,分别是综合接入网关与门户、由业务门户与综合接入网关、服务目录与综合业务展现系统、服务能力与资源接口等。

通过安全支撑综合服务平台,将在智慧城市范围内,形成网络信任、数据安全、安全策略配置、安全监测与态势感知、等级测评与评估咨询、应急支援、安全培训与攻防演练等安全保障服务能力。面向智慧城市业务系统用户提供信息安全支撑服务,同时为有关信息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平台运行管理者提供相应的接口。

3 应用价值

如今,评价检测信息化建设是否成功的标准日益多元化。城市居民对于智慧城市系统如何更好的支撑城市发展的期望会变得越来越高。智慧城市安全服务平台能够为智慧城市带来的应用价值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3.1 为智慧城市建设安全保障体系,为其提供安全服务

安全服务平台提供的智慧城市安全保障体系以“信息保障(IA)”为中心,以“深度防御”和“综合防范”为指导,以“信息安全风险分析”为手段,以“信息安全管理”为重点,依靠人员、技术、管理等方面提供安全保障能力,将网络划分成网络边界、网络基础设施、终端计算环境、以及支持性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防御领域,保护信息及信息系统,满足其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认证性、不可否认性等安全需求,为其提供安全服务。

3.2 为智慧城市提供应用安全基础设施服务

安全服务平台依托CA平台、证书运营服务平台、灾备平台、态势感知平台,为智慧城市提供了数字证书管理、权限管理、密钥管理、证据管理、时间戳服务和安全管理的网络信任体系基础设施。它为实体的身份认证、权限验证、证书管理、数字签名、数据加密和网络信息的机密性、真实性、完整性、不可否认性与存取控制等安全需求提供了具有普适性的技术支持,为智慧城市信息系统提供应用安全基础设施服务。

3.3 为智慧城市提供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服务

安全服务平台将根据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动态,结合丰富的安全系统集成、软件开发和技术培训经验,不断地改进、完善技术培训体系,使之更贴近市场、贴近技术前沿,致力于为各城市信息化建设培训合格的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安全培训的许多课程,可以用来培训在工作中可能遇到此类问题的系统安全管理员。我们可以协助客户网络实施对全部技术人员的初级安全培训,提高全面的安全意识,为新网络管理员和程序员提供中级安全培训,也可以根据客户的特殊要求,提供高级安全培训,为智慧城市信息系统提供专业人才培养服务。

参考文献:

[1]沈国明.城市安全学[M].上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4.

[2]黄月江.信息安全与保密[M].北京: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7.

智慧交通培训范文第2篇

关键词 SPOC 智慧课堂 构建 策略 研究

近年来,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新型交互媒体等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加速了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促进了智慧教育的发展[1],给信息技术环境下智慧课堂的构建带来了新机遇。智慧课堂具有的宽泛开放智慧型教与学活动、深度智慧交互行为、海量教育数据分析、科学智慧课堂评价体系等优势是变革与创新课堂教学的内在动力,智慧课堂呈现出勃勃生机与强大的生命力。普遍认为,采用“线上/线下”将在线教学平台与传统课堂教学进行融合的SPOC教学模式是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智慧课堂的趋势[2]。

一、SPOC和智慧课堂的内涵及联系

1.SPOC的内涵

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译为“小规模私有在线课程”)起源于MOOC(幕课)。“Small(小范围)”对应于MOOC中的“Massive(大规模)”,指人数少、规模小,这有利于提高教学的参与度、师生互动性及课程的完成率;“Private(私有)”对应于“Open(开放)”,指对课程设置准入条件,只有符合申请条件的学生才能被纳入SPOC学习体系,这有利于开展面对面的实体课堂教学。因此,有人将SPOC理解为“Classroom+MOOC(教室+幕课)”[3]。SPOC教学流程可简单描述为:以翻转课堂的形式开展教学,课前学生自主观看教学视频、完成预习作业(实现知识的传递);课上答疑解惑、师生互动、小组协作探究、接受测试与评价(实现知识的内化);课后巩固提升(实现知识的应用)。

2.智慧课堂的内涵

智慧课堂,即充满智慧的课堂,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支撑的智能课堂,是培养学生学习智慧,促进学生向全面、可持续发展方向发展的课堂,它具有“开放性”、“思维性”、“合作性”、“探究性”等特点。智慧课堂关心关注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注重学生的知识建构,注重学生知识的吸收、积累、反思与顿悟,注重学生智慧螺旋上升的过程,强调差异性、针对性、发展性,强调师生的情智交流,重视教师对学生的启发与引导,强调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的激发,注重学生通过体验获得知识,鼓励通过创新获得智慧。智慧课堂最终目的是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

3.内在联系

SPOC继承、发扬、创新了MOOC的优势,创造性地将MOOC在线教学与面对面的传统实体课堂教学两方面的优势深度融合,强调教师的引领、监控和启发,注重对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合作性等能力的培养,教师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和学生学习的范式得到彻底革新。课前教师搭建SPOC资源平台、推送教学资源的过程既能体现教师的能力与水平,更能体现教师的智慧;同时要求学生必须能够全面深刻领悟教师的意图,这也体现了学生学习的智慧。实体课堂教学释疑解难、协作探究、交流互动、总结评价阶段既是检验教师教学智慧又是体现学生学习智慧的重要阶段。课后学生利用SPOC平台及课外实践平台进行自主探究、创新实践阶段,能够充分体现教师的引领智慧以及学生创新实践智慧。

三、基于SPOC的智慧课堂构建策略

1.以SPOC平台为基础,构建“线上线下结合、课内课外互补”的知识融合型智慧课堂

传统课堂教学的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课内完成,课堂容量大,可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时间非常有限,同时课前、课后教师和学生处于分离状态,学生的学习无法得到教师及时指导,整个教学过程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学生学习能力得不到培养、智慧得不到激发。而基于SPOC的智慧课堂变革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将课堂分为课前导学、课中研学、课后巩固三个阶段。

课前导学。教师任务:(1)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学习需求、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进行分析,确定教学方法、教学媒体及媒体的视觉表现形式;(2)将教学内容细化为知识点模块并制作成5-10分钟的教学微视频,搜索相关教学资料,构建虚拟交互平台,准备在线测试题与探究主题;(3)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实践项目等制作具有循序渐进的“任务导学单”;(4)将教学视频、相关教学资料、“任务导学单”推送到SPOC教学平台;(5)利用SPOC平台构建班级学习群组,指导学生完成SPOC平台身份注册确认;(6)与学生互动,引领学生完成课前学习任务。学生任务:(1)M入SPOC平成身份注册确认;(2)利用SPOC平台,搭建个性化学习平台;(3)观看教学视频,阅读相关教学资料,根据“任务导学单”开展探究学习,初步掌握课程内容;(4)利用SPOC平台、QQ群、微信群、社交网络平台进行互动,交流学习心得;(5)记录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

课中研学。面对面实体课堂是整个智慧课堂的核心,实体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深度心智交互的过程,是教师智慧与学生智慧碰撞迸发的过程。教师任务:(1)利用学习分析技术分析“谁在学”、“怎么学”、“学什么”、“学的效果”等数据,根据分析结果进行针对性辅导;(2)围绕重难点做进一步讲解、疏理;(3)解答学生所提出的共性或个性问题;(4)对学生进行知识迁移能力训练;(5)发起并参与学生的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主题探究;(6)对学生情况进行评价,展示优秀作业,分享成功经验。学生任务:(1)接受教师的集中或个性化辅导,释疑解惑,查漏补缺;(2)通过聆听教师的讲解,厘清、理顺所学知识的体系结构;(3)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进行主题探究;(4)完成知识迁移训练,提高认知能力与水平;(5)接受教师的测试与评价。

课后巩固。教师任务:(1)以SPOC平台为基础,以课外创新实践平台为补充,教师向SPOC教学平台推送课外作业及创新实践项目;(2)通过SPOC平台查看学生作业完成的数量与质量:(3)发起在线讨论,在线批改作业,完成评语上传;(4)通过大数据分析不同学生、不同阶段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并以此作为今后完善教学目标、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依据。学生任务:(1)通过SPOC平台查看教师作业批改情况、阅读教师的评语;(2)接受教师在线辅导、在线测试;(3)围绕探究主题进行在线讨论;(4)总结反思学习效果,交流学习体验;(5)通过“拓展知识”进一步开拓创新,让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升华。

2.以学生为中心,构建“研、学、训、用”的能力培养型智慧课堂

(1)“研”,指研究。首先,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兴趣爱好,研究SPOC平台上网络教学资源、相关学习素材等,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资源、交互资源重新构建满足自己学习需求的个性化特点的微型学习平台;其次,学生根据自己知识层次、性格特征,选择相关同学组成研究团队,在教师的指导、引领下开展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完成教师下达的学习任务;再次,学生利用所学知识,通过自主研究、合作探究完成教师在SPOC平台及课外实践训练平台上下达的课外实践任务,致力于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研究激发智慧。

(2)“学”,指自主学习。基于SPOC的智慧课堂非常适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但在构建课堂教学模式时应做到学习目标技能化、学习内容实用化、学习过程自主化、学习时间随时化、学习空间虚拟化、学习求助师生化、学习形式游戏化等;其次,课程目标应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责任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消除学生的孤独感、树立学习信心、养成互帮互学的习惯及自我调控学习内容与进度的能力。

(3)“训”,指思维训练。思维训练是最有效也是最流行的开发智力的方法。首先,根据学科教学的目标和重点来确定思维训练的目标和重点,确定每个单元、每个知识点宜采用何种思维形式、何种思维方法进行训练,确定是训练心理、训练品质,还是训练能力。训练要适度,要循序渐进、要从简单到复杂、要由浅入深。其次是思维训练要科学,讲究步骤:第一步是加强训练指导,分章节或知识点进行训练,每章每节或每一个知识点做一个训练;第二步是突出训练重点,围绕最能促进学生智力成长的知识点进行思维训练;第三步加强综合训练,综合训练应紧扣课程教学内容、课后练习题或思考题。

(4)“用”,指学以致用。知识是对客观事物的描述,而智慧是一种处理问题的方法、手段和能力。仅有知识不能叫智慧,具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那才叫智慧。基于SPOC的智慧课堂构建应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以及运用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不仅要培养学生知道“是什么”、“为什么”,更要培养“在哪里”、“怎样做”[4]。基于SPOC的智慧课堂无论是课前导学阶段,课中集中研学阶段,还是课后巩固阶段,都特别强调通过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协作讨论完成教师布置的基本作业、基本任务,强调学以致用,用所学知识去完成更具挑战性的拓展任务。

3.以“自主合作探究新”为主线,构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开拓创新”的创新实践型智慧课堂

基于SPOC的智慧课堂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转换了教师的角色,赋予了学生新的学习体验[5],“自主合作探究创新”是课堂的主线,它让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勇于发现、开拓创新成为可能。

(1)自主。在基于SPOC的智慧课堂中,教师由“讲师”变成“导师”,由传统课堂教学“毫无保留”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变成利用SPOC平台向学生推送精心准备的教学视频、教学资料、创设教学情境并引导、协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学生由课堂的“忠实”“倾听”者变成借助SPOC平台、实体面对面的课堂、课外实践平台自主学习者,通过自主学习完成知识的传递,实现基础知识的原始积累,为开启智慧之门打下坚实的基础。

(2)合作。合作是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策略,“问题式合作”、“讨论式合作”、“表演式合作”等是比较典型的合作学习方式[6]。教师要利用SPOC平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等特点,根据不同兴趣爱好、不同认知水平等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充分发挥小组每个成员优势,鼓励取长补短,鼓励彼此互勉、互相竞争,通过合作与竞争并举的方式激发学生思想的火花,促进学生智慧的生长。

(3)探究。在不同教学阶段,教师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分别创设不同层次的探究题,这些探究题要有明确的指向,要有一定的广度与深度,要兼顾各层次学生,要尽可能让所有学生参与探究。学生借助SPOC平台上的课程资源、依靠教师的引领指导及小组协作、利用创新实践平成各阶段的探究任务。

(4)创新。创新能力的培养一直是素质教育的重点。传统课堂很少有创新能力实践的场域,学生的创新能力很难表现出来。基于SPOC的智慧课堂为学生提供了创新实践的自由空间:首先,该课堂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创新学习的体验式学习情境,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小组协作完成任务能力的培养。这种体验式学习情境在一定程序上激发了学生学习智慧。其次,该课堂模式从教学资源提供、教学平台架设、面对面实体课堂互动、课后创新实践平台构建等各个层面为学生进行智慧学习提供了保障,学生有充足的学习资源、学习时间、学习空间、学习途径来完成创新学习。再次,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进行问题探究过程时,需要筛选学习资源、内化课程知识、接受教师指导、与其他同学共同研究探讨等,这个过程也是不断思考与尝试的过程,更重要是一个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

基于SPOC的智慧课堂是建立在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基础上的科学、智慧、高效、全面育人的课堂,重要的是它不仅改变了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师生关系,而且还让“自主、合作、探究、创新”成为课堂教学的新常态,让追求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智慧的养成成为课堂教学的意识与习惯。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基于SPOC的智慧课堂的研究力度,构建真正平等、信任、宽容、尊重、理解的课堂,构建有效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合作能力、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的课堂,构建真正能够开启学生智慧、促进学生心智健康成长的课堂。

参考文献

[1] 郑旭东,杨现民,岳婷燕.智慧环境下的学习资源建设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5,25(04).

[2] 陈然,杨成.SPOC混合学习模式设计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5(5).

[3] 尹合栋.“后MOOC”时期SPOC教学平台的设计[J].江苏开放大学学报,2015(4).

[4] 黄荣怀,张进宝,胡永斌,等.智慧校园:数字校园发展的必然趋势[J].开放教育研究,2012,18(04).

[5] 张蜜.SPOC的发展对职业教育的启示[J].亚太教育,2015(10).

智慧交通培训范文第3篇

一、“艺・慧”教育的内涵意蕴

“艺・慧”的“艺”,是对“花草树木”般的学生的精心呵护,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精湛技能,是富于激情与想象力的创造性“树人”实践,是独特而又美丽的智慧教育艺术;“艺・慧”的“慧”,指智慧教育文化背景下,在知性、理性、情感、实践等层面生发的机智与智慧,包括智慧教育、智慧德育、智慧学校、智慧校园、智慧课程、智慧课堂、智慧教学、智慧教研、智慧教师、智慧学生、智慧图书馆等元素。

整而合之,“艺・慧”教育,即致力达到艺术境界的智慧教育,是一种富于知性之美与智慧之美的教育。学校创建“艺・慧”教育品牌,企望全面贯彻“艺・慧”教育理念,使每位教职员工将其内潜于心、外显于表、落实于行,运用独特、美丽、富于想象力、饱含创造性的“艺・慧”教育思想、理念、机制、策略、方式、方法等,创办一所溢满艺术气息与智慧因子的学校,使每个学生逐渐变得优雅、智慧与幸福。

二、“艺・慧”教育的运行机制

创建“艺・慧”教育品牌,学校需结合区域文化与自身文化特色,立足学生个性发展、多元发展、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逐步推进领导机制、文化机制、研究机制、培训机制、考评机制、奖励机制改革,才能确保进入良性发展、持续发展与跨越式发展,使学生在文化陶冶中逐渐优雅、智慧与幸福。

1.领导机制

建立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领导机制,是学校创建“艺・慧”教育品牌的可靠保障。创新领导组织机制,确保责任主体到位;健全督查考评机制,确保责任落实到位;完善奖优罚劣机制,确保工作推进到位。这样,核心领导,统揽全局,议事决策,协调沟通;集体讨论,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科学分工,细化目标,各尽其能,效率提升;各司其职,认真落实,分工合作,步调协同;制度完善,秩序井然,“艺・慧”教育,运作轻松。

2.文化机制

教育因文化而内涵丰富,文化因教育而提升价值。凡是进入教育的文化,都会被认定为优秀的、精粹的、适合的文化。在“艺・慧”教育理念引领下,学校应自觉引入适合发展需要的文化机制。如,建立统一标识的形象设计机制,从理念标识、行为标识到视觉标识,体现出鲜明的文化内涵与办学特色;建立教育素养提升机制,组织广大教职员工学习新思想、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新技能、新知识,生成特色文化素养。

3.研究机制

学校需建立“艺・慧”教育、教学、管理研究机制,形成一套日趋成熟、行之有效的教科研体系,打造一支智慧办学、智慧教育、智慧教学、智慧管理、智慧研究的教科研队伍,通过申报省总课题、市大课题、镇小课题、校微课题,科学研究、开发、建设、实施系列特色课程,创造性地解决品牌建设中遇到的问题,致力营建突显文化、艺术、生态、智慧、数字特色的校园,创办以“生”为本、以“学”为根的文化型、艺术型、智慧型学校,生成办学之美、教育之美、教学之美、管理之美、校园之美、教室之美、n堂之美、学生之美、学习之美等。

4.培训机制

实施“艺・慧”教育,需建立规范完善的培训机制,通过校本培训、外出参观、专家引领、学历进修等方式,引领组建一支理念先进、技能精湛、结构合理、合作精诚的教科研团队,脱颖而出一批智慧教育、教学、教研、管理人才,在实践中探索“艺・慧”教育思想与理念、策略与方法,研究与之相匹配的智慧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促进特色教育文化的逐步形成,继而创建智慧学校、构建智慧校园、塑造智慧教师、培育智慧人才。

5.考评机制

践行“艺・慧”教育,学校需树立“凭实绩用干部,从实绩看教师,以实绩论奖惩”的考评理念,把“想工作”“能工作”“会工作”“多工作”“工作好”“工作强”“工作优”作为考核的标准,创建张弛有度、刚柔相济、显潜结合、长远兼顾的考评机制,构建一套体现“艺・慧”教育理念的综合考评体系,做到考评与干部调整、教师奖惩、年度考核一一挂钩,使其真正成为办学的“指挥棒”与“风向标”,引领广大教职员工不断地纯正师表形象、丰富专业素养、激发智慧潜能、焕发工作活力、提升教育品位。

6.奖励机制

创建“艺・慧”教育品牌,学校需做到“褒有根”“贬有据”“制度在先”“奖惩分明”,增强考核的导向与激励功能,使广大教职员工,会工作的有舞台、想工作的有动力、工作强的有地位、工作好的有荣誉、工作差的有压力、不工作的有危机,从而都能以阳光的心态,投入到品牌创建中去,创造出自强不息、生气勃勃、百舸争流、开拓创新的美好局面,创建一所富于文化、艺术、生态、智慧、数字特色的学校,一个弥散着文化氛围、艺术气息与智慧因子的校园。

三、“艺・慧”教育的实施策略

创建“艺・慧”教育品牌,需要完善学校管理体系、创建校园文化体系、重构课程教学体系、升级教研科研体系、健全教师发展体系、更新学生培养体系,致力建设“艺・慧”校园,全方位地引领学生追求优雅、智慧、幸福。

1.完善“艺・慧”学校管理体系

完善“艺・慧”学校管理体系,需用科学化、人文化、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把建章立制的“硬”管理,与人文情怀的“软”管理相结合,不断地凝聚全校师生,提升执行力,使学校的目标计划体系、质量管理体系、业绩考核体系日趋科学规范,教育教学管理的动力系统、实施系统、检查系统、修正系统逐渐高效运转,不断地优化办学理念、办学目标、管理模式、队伍建设、课程结构、育人环境,推动学校良性发展。

2.创建“艺・慧”校园文化体系

创建“艺・慧”校园文化体系,需构建理念系统,围绕核心理念,设计校徽,谱写校歌,拟定校训,制定校风、教风、学风等;构建主题系统,围绕办学主题,设计双语节日文化、课程文化、课堂文化、德育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年级文化、班级文化;构建环境系统,整体规划校园环境,重新命名建筑物、大楼、道路,设计课室、功能室、办公室、阅览室等;构建形象系统,设计文化长廊、艺术长廊、文化名人雕像画像,做好电子屏幕、书籍、画册、卡片、网站、广播站宣传工作等。

3.重构“艺・慧”课程教学体系

学校需成立课程研发小组,从目标、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等方面,构建与“艺・慧”品牌相适配的课程教学体系。在有效实施基础型课程的同时,全面开展拓展型、综合型、实践型课程。如,设置学科延伸类课程,通过研究、交流、合作、探索、发现、实践、创造,培养学科兴趣生、特长生;设置人文类课程,整合人文学科教师资源,通过中华经典诵读、世界名著导读、人文礼仪讲座、演讲辩论活动等,提升学生人文素养;设置艺体类课程,通过书画创作、音乐欣赏、阳光体育、形体训练等,增强学生身心健康与美的鉴赏能力;设置综合类课程,整合“线”“纸”“泥”等资源,借助“社团”,设计系列“慧心”“慧眼”“慧齿”“慧指”活动等。

4.升级“艺・慧”教研科研体系

学校需升级教科研管理体系,构建多层次、多主体参与的课题研究体系,不断优化研究机制、思路与队伍,积极引领、激励、指导教职员工管理研究、课程开发、教育研究、教学研究、评价研究、教师培训等,增强教科研文化意识,提高教育实践能力与学术研究水平,促进专业发展,从宏观高度到微观层面,贯彻落实“艺・慧”办学理念,为发展提供持续不断的动力与保障,助推品牌打造,形成品牌文化。

5.健全“艺・慧”教师发展体系

健全教师发展体系,学校需通过理念引领、平台推动、制度保障、机制激励、文化提升等方式,使“艺・慧”教育理念深入人心,不断优化工作方式与方法,提升专业发展、教育教学、反思感悟、学习借鉴、教育科研能力。通过打造“教师书屋”,优化学习环境,丰富阅读资源,汲取前沿内容。借助“三名”工程,分层培养提升,发挥辐射作用,促进教师成名。完善奖惩机制,增强激励功能,相关获奖发表,不遗余力庆功。这样,就会逐渐出现“人人科学规划发展,个个描绘美好蓝图”的教育改革局面。

6.更新“艺・慧”学生培养体系

学校应利用创建教育品牌的契机,从目标、理念、内容、方式等方面,着手更新以学生为主体的培养体系,使每一个学生渐渐成为“艺・慧”型孩子。学校可重点进行教育培养机制的创新与发展,凭借德育课程、课堂、社团等教育渠道,依托悦读节、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等系列活动,实现教育体系的连续性、互动性、交叉性、补充性、整合性,创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全方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与行为,使其生命涌动、心灵自由、身心和谐、品性美丽、追求卓越、蓬勃向上、智慧l展、阳光起航。

四、“艺・慧”教育的课程设置

设置“艺・慧”教育课程,需关注课程资源的丰富性、课程体系的开放性、课程结构的整合性、课程设置的灵活性,坚守以“必修课程为主,选修课程为辅”,以“实践课程为体,综合课程为翼”的原则。基础性课程,凸显融合的思想,丰富课程内涵;拓展性课程,注重“综合”与“实践”,关注探索、发现与创新能力。以学科实践活动、专业技能训练、社团兴趣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性、探究性、发现性、综合性学习。

在“艺・慧”教育理念引领下,学校在智慧地实施基础性课程的同时,可围绕学生的语言――言语、逻辑――数理、视觉――空间、身体――动觉、音乐――节奏、交往――交流智、自知――自省、自然――观察等智能,积极构建拓展性课程体系,用特色校本课程串起儿童的七彩生活,激发兴趣与爱好,开发潜能与特长,在文化陶冶中逐渐优雅、智慧、幸福。

五、“艺・慧”教育的课堂特色

“艺・慧”课堂,彰显着教学之美与学习之美,教师用知识、智慧与机智科学地整合课堂,切实有效地引领学生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合作交流、积极发现、开拓创新;“艺・慧”课堂,富于参与性、体验性、合作性、探究性、实践性、整合性、生成性、人文性、审美性、艺术性、思辨性、智慧性;“艺・慧”课堂,学生训练思维、交流语言、发掘潜能、生发智慧。

音乐课,想唱就唱、想奏就奏、想跳就跳;美术课,手工作坊、绘画长廊、整合主题、艺术展墙;体育课,体音整合、体舞整合、体艺整合、体卫整合;电脑课,自主学习、勇于探索、学科整合、小组合作;科学课,教室即展览馆、活动馆、创客室、制作室;语文课,微电影进课堂;英语课,微戏剧展风采;品德课,微表演进社区;综合课,微主题显能力……

一节节“艺・慧”课,以艺启智、以慧健体、以艺养性、以慧树人。广大学生,以艺修身,以慧养心,在文化陶冶中渐渐变得优雅、智慧与幸福。

智慧交通培训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教育云;网络学习空间;智慧教育;智慧校园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6-0003-06

一、 引言

近两年,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各级地方政府,都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第十九章专门阐述了教育信息化工作。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应通过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实现”。[1]2012年3月,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教育部编制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明确了各类学校及教育领域的发展目标和任务,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建设数字校园,配备必要的教学资源、工具和仿真实验室等软件;提出了“三通”工程和“两平台”建设项目。[2]在2012年9月的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上,9部委又联合颁发了《当前教育信息化的7项重点工作》等文件[3],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云平台建设等工作包含其中。一系列文件的出台和一系列会议的召开,目的是要真正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有效应用,即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相关文件还明确指出了教育信息化的工作思路,要以应用为导向,应给教育教学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应重点围绕如何应用信息技术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开展应用工作等。

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要求,全国各地纷纷行动起来,各级政府在教育信息化方面加大了投入。很多地区都在规划建设教育云平台和网络学习空间。大多数中小学、职业院校以及高等院校都在建设或规划建设数字校园。部分区域明确提出了智慧城市、智慧校园建设等。然而,究竟教育云、数字校园乃至智慧校园、网络学习空间到底是什么样的,没有一个让大家觉得能够接受的标准或界定。很多地区和学校,在教育云和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盲目现象,甚至出现荒唐的情况。比如,有个别地区计划投入数千万元建设教育云公共服务平台,所设计的方案仅是建设一个基础平台,即实现所谓统一认证、统一门户、统一数据的云平台,没有考虑任何应用。按照其方案的设计说明,他们建设云公共服务平台的目的是为以后的应用提供基础支撑系统。一般人看完方案觉得说的很有道理,基础云平台有了以后,各dXrvvIHlubPlj7DnmoTliJ3kuK3kv6Hmga/mioDmnK/lpJrlhYPor4Tku7fnmoTlrp7njrA/5Z+65LqORGlzY3V677yB5bmz5Y+w55qE5Yid5Lit5L+h5oGv5oqA5pyv5aSa5YWD6K+E5Lu355qE5a6e546wZAIBD2QWAmYPFQQADGNuZWQyMDE0MDMyMzzln7rkuo7ln47ln5/nvZHmnrbmnoTnmoTnvZHnu5zpmIXljbfns7vnu5/nmoTliIbmnpDkuI7orr7orqE85Z+65LqO5Z+O5Z+f572R5p625p6E55qE572R57uc6ZiF5Y2357O757uf55qE5YiG5p6Q5LiO6K6+6K6hZAICD2QWAmYPFQQADGNuZWQyMDE0MDMyNDnmmbrog73lvZXmkq3ns7vnu5/lnKjpq5jmoKHnp7vliqjlrabkuaDkuK3nmoTlupTnlKjmjqLntKI55pm66IO95b2V5pKt57O757uf5Zyo6auY5qCh56e75Yqo5a2m5Lmg5Lit55qE5bqU55So5o6i57SiZAIDD2QWAmYPFQQADGNuZWQyMDE0MDMyNTbln7rkuo5Hcm9vdmXnmoTnvZHnu5zljY/kvZzlrabkuaDmqKHlvI/lu7rmnoTkuI7noJTnqbY25Z+65LqOR3Jvb3Zl55qE572R57uc5Y2P5L2c5a2m5Lmg5qih5byP5bu65p6E5LiO56CU56m2ZAIED2QWAmYPFQQADGNuZWQyMDE0MDMyNjbmoKHlm63kuIDljaHpgJrlupTnlKhORkPmlbDmja7lpITnkIbmioDmnK/noJTnqbbnu7zov7A25qCh5Zut5LiA5Y2h6YCa5bqU55SoTkZD5pWw5o2u5aSE55CG5oqA5pyv56CU56m257u86L+wZAIFD2QWAmYPFQQADGNuZWQyMDE0MDMyNzfln7rkuo5BbmRyb2lk57O757uf55qE56e75Yqo6K++56iL6KGo55qE6K6+6K6h5LiO5a6e546wN+WfuuS6jkFuZHJvaWTns7vnu5/nmoTnp7vliqjor77nqIvooajnmoTorr7orqHkuI7lrp7njrBkAgYPZBYCZg8VBAAMY25lZDIwMTQwMzI4Nuenu+WKqOS6kuiBlOe9keWcqOmrmOagoee0oOi0qOaVmeiCsuS4reeahOW6lOeUqOeglOeptjbnp7vliqjkupLogZTnvZHlnKjpq5jmoKHntKDotKjmlZnogrLkuK3nmoTlupTnlKjnoJTnqbZkAgcPZBYCZg8VBAAMY25lZDIwMTQwMzI5M+aVmeiCsuS6keW5s+WPsOWcqOaVmeWtpuWPiueuoeeQhuS4reeahOW6lOeUqOWIneaOojPmlZnogrLkupHlubPlj7DlnKjmlZnlrablj4rnrqHnkIbkuK3nmoTlupTnlKjliJ3mjqJkAgcPZBYEZg8VARXmlrDmioDmnK/jgIHmlrDkuqflk4FkAgEPFgIfAQIFFgpmD2QWAmYPFQQADGNuZWQyMDE0MDMzMDjkuqflk4HliJvmlrAg5YWs55uK5pCt5qGlIOeIseaZrueUn+WKm+S/g+aVmeiCsuS/oeaBr+WMljjkuqflk4HliJvmlrAg5YWs55uK5pCt5qGlIOeIseaZrueUn+WKm+S/g+aVmeiCsuS/oeaBr+WMlmQCAQ9kFgJmDxUEAAxjbmVkMjAxNDAzMzErSDNDV0xBTuaKl+W5suaJsOaKgOacr+S4uuagoeWbree9kee7nOaKpOiIqitIM0NXTEFO5oqX5bmy5omw5oqA5pyv5Li65qCh5Zut572R57uc5oqk6IiqZAICD2QWAmYPFQQADGNuZWQyMDE0MDMzMj7ku6Xlrp7kuLrlhYgg5YWo5paw5oOg5pmu5ZWG55So5Y+w5byP5py65Y+K5pi+56S65Zmo5Lqu55u4MjAxND7ku6Xlrp7kuLrlhYgg5YWo5paw5oOg5pmu5ZWG55So5Y+w5byP5py65Y+K5pi+56S65Zmo5Lqu55u4MjAxNGQCAw9kFgJmDxUEAAxjbmVkMjAxNDAzMzM7Vml2aXRla+S4veiurzIwMTTlubTlhajlm73moLjlv4Pku6PnkIbllYblpKfkvJrlnKjkuqzlj6zlvIA7Vml2aXRla+S4veiurzIwMTTlubTlhajlm73moLjlv4Pku6PnkIbllYblpKfkvJrlnKjkuqzlj6zlvIBkAgQPZBYCZg8VBAAMY25lZDIwMTQwMzM0Lei2i+WKv+enkeaKgOaOqOi/m+mrmOagoeiZmuaLn+WMluWuieWFqOi/m+eoiy3otovlir/np5HmioDmjqjov5vpq5jmoKHomZrmi5/ljJblronlhajov5vnqItkZNfvMmYvVLj1peiOYQ1hq4xLXvL2" /> // monitor

2.智慧校园

智慧校园是数字校园的一种形态,因此,要搞清楚智慧校园的界定,应首先讨论清楚什么是数字校园。

所谓数字校园是指依据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整合点或信息化点,针对学生、教师、管理人员、家长等的不同需要所建设的,能够有效支持教育教学工作的信息化支撑系统。该系统由软件、终端硬件和网络设备等构成,应实现统一入口、统一数据、统一认证、个性化服务。硬件和网络系统应是按照软件系统运行的需要建设。在教学方面,能够支持教师备课。教师不需要开发软件就能够制作出个性化的课件,特别是制作出可交互的软件;能够支持教师课堂引导学生学习,组织学生开展探究、交流和协作等活动;能够支持学生课后学习、问题咨询、协作和与教师交流等。在教研和培训方面,能够支持集体备课、互动教学观摩、交流研讨、专题培训及网络学习等,特别是应能够支持教学内容的深入交流,如实验过程操作交流等。在管理方面,应能够支持各项管理工作的开展与运行状态监测等。

讨论了数字校园的界定,我们该如何理解智慧校园,它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数字校园呢?从字面上看,智慧校园显而易见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数字校园,它多了“智慧”两个字。关键点就在如何界定这里的“智慧”二字。我们认为,智慧校园中智慧的含义首先是指能够培养学生的智慧,即应最大限度地实现智慧教育;与此同时,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所需要的手段和条件也应当尽可能智能化。培养学生的智慧,关键是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构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更重要的基础是如何让学生发自内心的愿意学习。因此,智慧校园应构建出能够让学生主动、轻松愉快、高质高效学习的环境,而且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智慧,即构建智慧课堂。在智能化方面,智慧校园主要体现在备课、学习、管理、沟通用户交流、评价、安全等方面的智能化上。备课智能化主要体现在资源查找主动推送、资源生成和资源集成工具化。学习智能化主要体现在学生学习状况分层测试,学习内容分层、个性化,学习环境工具化。交流、协作智能化主要是工具化,有相应的信息化环境支持。教学管理与评价、行政管理与评价、教研与培训、信息与反馈、德育、学校安全等方面的智能化主要体现在方式方法科学、简便,构建智能化工作环境等。

3.教育云

教育云平台是区域教育部门或国家教育部建设的以云方式部署和运行的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

教育云平台应能够为所覆盖范围内的学生、教师、管理者以及教育部门的管理者开展学习、教学、管理、教研、培训、交流、信息与反馈等工作提供所需要的应用软件系统,并按照不同使用者的需要将应用软件系统的相应功能集成为使用者的网络学习空间,平台的部署与运行应采取云的方式。

教育云平台应根据网络学习空间建设的需要设置相应的功能,如支撑存储、业务支撑、交流、展示与分享、关注等空间建设,提供构建个性化空间所需要的工具软件包,根据学习、教学、管理、教研、培训、交流、信息与反馈等的需要构建相应的子空间。支持多类终端访问、跨平台运行,实现统一入口进入、统一认证、统一数据。

4.网络学习空间

在阐述数字校园时我们提到了针对学生、教师、管理人员、家长等的不同需要建设相应的应用系统,并实现统一入口进入、统一认证、个性化服务。从使用者的角度看,一进入系统,与之相关的功能、信息、资源和自己喜欢的各种资源、文件、软件、网址、好友等等都能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呈现出来,自己想保存信息就能很方便地保存在上面。问题是,如何实现这样的系统,不同的使用者到底在网络上需要什么样的东西呢?

很显然,我们需要为每个使用者在网络上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这个服务包括多方面的内容,不同的使用者,其需要的服务内容显而易见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网络学习空间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业务支持系统、工作流程支持与结果管理、信息与通知、互动交流平台、个人收藏、分享信息、关注的网站与他人空间等。从功能上看,实际上就是应用功能调用、资料存储与管理、沟通与交流、展示、信息与通知等。

这个在网络上为不同使用者所提供的个性化服务,称之为网络学习空间。

根据使用者的个性化需要选择或建立业务支持、工作流程支持与结果管理、信息与通知、互动交流、文档存储与管理、个人收藏、分享信息、关注网站与他人空间等功能,并将这些功能集成为个性化页面,在此基础上所构建的网络应用系统,称之为使用者的网络学习空间。

网络学习空间分为机构和个人两类:

(1)机构空间:班级、年级、教研组、年级组、教务处、办公室、后勤、学校、教育局等。

(2)个人空间:学生、教师、班主任、校长、行政管理人员、教研员、局长、家长。

比如学生网络学习空间包括:课程学习、作业、小组学习、问题求助、成绩查询、测评、信息与通知、私信、互动交流、展示、收藏、分享、学习计划与过程管理、喜欢网站、好友空间、同学空间、老师空间等。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包括:编写教案、准备课件,教案、课件管理与使用,集体备课、教学观摩、教学研讨、网络学习、专题培训,为学生准备学习内容、布置与批改作业、答疑、互动交流、个人收藏、分享、展示、私信、信息与通知、学生管理、成绩管理与分析、教研员空间、同事空间、领导空间、学生空间、好友空间、喜欢网站等。编写教案、准备课件应能够在线调用教学资源库、题库,实时使用学科编辑工具、资源生成工具、仿真实验室等。集体备课、教学观摩、教学研讨等能够应用教学资源库、题库、学科教学工具和仿真实验室等进行交流。

三、 教育云、智慧校园和网络学习空间之间的关系

四、 教育云、智慧校园和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方式与途径

基本思路:依托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分别建立省、市、县公共服务平台;基于各级服务平台,根据学校的实际需要将相关的应用集成在学校数字校园里。将省、市、县和学校系统联通,实现统一入口、统一认证、统一数据,由此为各类人员和机构提供网络学习空间功能建设支持。

解决办法:按照智慧教育的思路,在教学目标中加入两个新的目标,就可能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1)让学生发现用电灯泡、电池和电线搭接电路时手撒不开、无法独立搭接多个灯泡等等问题。(2)让学生构想出什么样的装置能够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扩充这样的教学目标,学生学会发现问题且能够构想出解决问题应有什么样的知识和能力、掌握知识并能够融会贯通,使学生更有自信心和价值感,能够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有持续且高昂的学习欲望;能够将知识融会贯通地应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使他们变得越来聪明,让学生真正有智慧。

综上所述,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目标应依据智慧教育的需要来确定。应当以构建智慧课堂为核心,在此基础上,确定课后学习的支持目标。按照实现智慧课堂的要求,再确定教师研训、教学管理、教学条件营造与管理、对外信息与反馈、德育、安全等的支持目标和指标。

在智慧课堂构建方面,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目标是能够有效支持学生发现问题、构想解决方案、将知识融会贯通应用、对自己的情况准确评价等学习任务的完成,能够支持教师组织、引导、指导学生学习,能够支持教师备课等。

在研训方面,网络学习空间应当能够有效支持集体备课、教学观摩、专家培训、交流研讨、论坛交流及教师网络学习等。应能够支持集体编写教案和课件,应方便支持学科内容编写和交流,应有足够的教学资源可调用,应有功能强大的学科工具软件和仿真实验室支持备课和交流活动等。

在管理方面,网络学习空间应当能够按照各项工作的流程要求全面支持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管理者与学生、管理者与家长、管理者与教师等之间的信息传递、汇总、监测、分析、预警与决策等;应当按照各个机构的职能和业务流程,提供各项工作运行平台和状态监测、信息汇总与统计分析、预警与决策等的支持。

五、 网络学习空间的基本构成

网络学习空间分为个人和机构。个人空间包括:学生、教师、班主任、校长、行政管理人员、教研员、局长、家长等。机构空间包括:班级、年级、教研组、年级组、教务处、办公室、后勤、学校、教研室、信息中心、教师培训中心、教育局及相关部门等。

依据上面所述关于网络学习空间建设目标确定的方法,我们设计的系统主要的个人及机构网络学习空间的基本构成情况如下:

1.学生网络学习空间

学生的网络学习空间基本构成应包括:课程内容学习及环境、作业、小组学习、问题咨询、通知、与教师沟通、与同学沟通、测试与评价、个人资料收藏、作品展示、学习规划与计划、拓展学习内容及环境、私密沟通、成绩与学分、学习过程管理等。

学生的网络学习空间中,课程内容学习及环境、作业等应主要是任课教师动态提供的内容,应在教师网络学习空间中获得。当然,也应包括通用学习内容及环境,是由学校或各级教育部门或机构提供。小组学习,可以分为教师组织的和学生自发组织的两种。问题咨询可以是面向任课教师、可以是面向同学,也可以面向网络中的任何人。学习过程管理可以帮助学生管理学习过程和资料,分析自己的学习轨迹和状态等。

2.教师空间

教师的网络学习空间基本构成应包括:编写教案、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课件管理与使用,集体备课、教学观摩、教学研讨、网络学习,为学生准备学习内容、布置与批改作业、答疑、与学生交流,与教师交流、与家长交流,个人收藏,私密沟通,通知,学生管理、成绩管理与分析等。

编写教案、准备课件应能够在线调用教学资源库、题库,实时使用学科编辑工具、可交互学习软件生成工具、仿真实验室等。集体备课、教学观摩、教学研讨等能够应用教学资源库、题库、学科教学工具和仿真实验室等进行交流。

3.校长空间

校长的网络学习空间基本构成应包括:学校运行状态、预警与决策,各类工作审批,通知与信息、接收信息与通知,与教师交流、与学生交流、与家长交流、与校长交流,私密信息等。

4.班主任空间

班主任的网络学习空间基本构成应包括:班级管理、学生评价,与家长沟通、与学生沟通,学生活动,班级信息,学生作品展示,班级干部管理等。

5.学校空间

学校网络学习空间的基本构成应包括:备课、课堂教学、课后学习、考试评价,资源管理与共享,教学管理,后勤管理,教研与培训,家校互动,安全,德育,行政办公,信息与反馈等支持系统。

6.教育局空间

区域教育局网络学习空间的基本构成应包括:资源管理与共享,教研与培训,学籍,人事,校舍,财务,教科研,德育,安全,行政办公,信息与反馈等支持系统。

不同的人或机构,其网络学习空间是不一样的。但是,这些空间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是有各种各样的关联的。这些空间的建设,应以区域教育云和数字校园的建设为基础构建。

六、结束语

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并非是按照教育教学的需要建设就一定是好的。最重要的是我们推行什么样的教育思路和方法,这是前提和方向。没有好的教育教学思路和方向,信息技术给教育教学绝不可能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因此,技术可以支持教育教学创新,但是,教育教学思路决定着创新的方向和能否创新。

本文中,我们仅讨论了网络学习空间建设的思路和基本的目标,只能是探讨性的。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供大家参考,使我们国家的教育云、数字校园和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朝着正确的方向快速前进。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z].2010.

智慧交通培训范文第5篇

培训应该有的三个功能

在搜狐,经常传递的概念是培训应有三个功能:第一个功能是通过能力素质模型、测评,找到员工在技能、胜任岗位能力方面的不足、差距,然后通过培训学习使员工达到合格的水平。但假如培训工作仅仅停留在这个层次或者满足这样的功能,绝对是不够的,还要有更高的要求。

每一次的培训,学员都来自于不同的部门,有不同的背景、不同的资源以及不同的经验。那么,能否想象一下,在一个平台上是不是可以做到资源的整合、信息的交流,使大家可以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好的基础呢?所以把每次的学习机会看作一次非常难得的资源整合的机会,或者当成一次特别好的交流机会,这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培训的第二个功能。

第三个功能源自于一个名词。这个名词大家都知道,是属于这个时代的产物―自媒体。每次培训都应该是一次传播机会。

自媒体应该具有两重含义。第一层含义,每一个个体都可以是一个自媒体的主体。因为大家可以将自己的思想、观点,通过非常方便的手段、非常简单的工具表达出来,让更多的朋友认知你。另外一个含义是每一个个体其实也都是自媒体的传播者。想象一下,我们有微信、微博、有自己的粉丝群、有通讯录、邮件组,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影响周围的人。培训也应该有这样的功能,即传播知识观点、影响他人。

智汇时代的核心目标与原则

对这个时代的各种纷繁复杂的定义,其背后都包含特定的商业逻辑,噱头也好,叫法也好,都是为这个核心逻辑服务的。

如何把握智汇时代的核心?祖先已经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下君者,尽己之力;中君者,尽人之能;上君者,尽人之智。”

搜狐的一个培训案例―“企业面试官”,可以供培训界的朋友参考。

搜狐在组织“企业面试官”培训时是这样操作的:首先,选择一位好讲师,有偿邀请他帮助我们做几件事。

在讲师的帮助下,我们把“企业面试官”的课程分成两大块,一是理论知识部分,包括一些概念、原则、操作方法、工具等;二是实操部分,比如演练、点评、案例的拆解、互动答疑等。我们把第一个部分拍摄下来,放在搜狐ELN平台上,然后把录像速录之后编辑,做成一本《搜狐企业面试官》教材。

我们将该教材发放给所有参加培训的学员,并给每个人分配一个ELN账号,让他们在参加线下培训之前先在线学习理论知识部分的内容。

完成这一步之后,讲师的线下培训就随之做了一些调整,主要有以下三部分:

第一部分,20%的时间用来回顾在线学习阶段的知识性内容,约占一个课时,目的是回顾和加强,因为有些学员未必能完全领悟。

第二部分,80%的时间放在现场的演练、案例的分析上。

第三部分,培训结束之后要现场进行考试。出题原则是简洁但不简单,形式为20%的客观题+ 80%的主观题。客观题以理论知识为主,主观题可以要求学员根据讲师线下所讲的内容重新梳理岗位需求,做工作说明书;学员根据学到的面试技巧,更清楚本部门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从而重新设计面试题。

“企业面试官”培训结束时,收获最大者是搜狐和讲师。因为参加培训的三四十位学员来自搜狐不同的部门,这些学员会非常认真地总结自己的岗位描述以及重新设计本部门的面试题。这些岗位描述和面试题都是宝贵的企业资源,若干期考试之后,甚至可以编写一本《搜狐考试题库》。

在“企业面试官”培训时,学员的身份变化了,他们不仅仅是学习者,也成为智慧的贡献者。这是典型的“智汇”操作。

值得重新思考的问题

智汇时代,在企业培训的过程当中,其实有几个值得重新思考的问题。

第一,人才不见得一定是培训出来的。

因为有的人即使不参加培训,照样很出色;但有的人即使参加过很多培训,还是会有很多问题。所以发现人才的价值,给人才足够的空间与舞台,提供展现人才价值的平台,营造让人才愿意展示价值的氛围与环境,这些在某些时候比关注具体的培训内容更重要。当然,这里所说的培训是指狭义上的培训。

广义上的培训是做思想工作,从这个角度来讲,所有没有经过培训的人才都会成为公司负资产,这是企业最大的成本。

第二,新人不是“新”人。

企业的新员工未必是新人,因为他可能有自己的经验、能力、工作背景,有很企业需要的知识或者是智慧。

第三,学员不仅是学习者。

学员在智汇时代也是企业的同盟者、合作伙伴,是智慧的贡献者。

搜狐在每次新员工培训结束的时候,都会要求学员做一件事―做一个不少于15页的PPT。前两年的主题是“我与搜狐”,今年是“搜狐有我更精彩”。新员工刚进入企业的时候,充满了好奇心,也充满了热情,有自己的抱负和想法,如果企业有这样的平台,能提供奖励、培训,员工就会搜集很多的素材展现智慧,而PPT是一个可以视觉化地展现员工创意的平台。每次新员工的PPT都能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惊喜―学员当中真是藏龙卧虎!我们会精选其中的两三份提供给学员浏览,也会通过展示平台向全公司播放。这样培训,效果绝对立竿见影,因为这是一个可呈现的结果,别人都看得到。

智慧交通培训范文第6篇

关键词:智慧旅游;旅游管理;OPEC;人才培养;模式

一、引言

智慧旅游由数字地球、智慧地球的概念延伸而来。2008年底IBM提出“智慧地球”战略规划,智慧旅游是智慧地球在旅游行业的拓展。旅游业与物联网、互联网及空间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融合发展,旅游业历经旅游信息化、旅游数字化、旅游智能化到旅游智慧化的发展过程。2010年江苏省镇江市在全国开创性提出“智慧旅游”概念;2011年我国正式提出“智慧旅游”的构想,国家旅游局在《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通过信息化引发旅游发展战略、运营方式和产业格局全面变革的发展思路和工作重点。国家旅游局同年提出我国将争取用10 年左右时间,把旅游业发展成为高信息含量、知识密集的现代服务业,初步实现基于信息技术的“智慧旅游”。2012年,建立首批“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2014年确定旅游宣传主题“美丽中国之旅・智慧旅游年”;为保障智慧旅游发展,国家旅游局在2015年1月份《关于促进智慧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促进智慧旅游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明确提出强化队伍建设,建立智慧旅游人才培养体系,积极开展智慧旅游专业培训和智慧旅游交流活动,为我国智慧旅游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劲旅智库监测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在线市场交易规模约达5402.9亿元,较2014年3670亿元同比增长47.2%。在线旅游市场和智慧旅游发展为智慧旅游人才建设提供了机遇。探索基于智慧旅游视角的旅游管理OPEC人才培养模式成为研究重点。

二、智慧旅游国内外研究综述

国外对信息技术对旅游业的影响进行了一定研究,Pauline J. Sheldon(1997)在其《旅游信息技术》一书,全面介绍了促进旅游行业发展的各种信息技术。 Hannes Werthner等(1999)在《信息技术与旅游业:一种挑战性的关系》一书中指出信息技术对传统旅游业的产生的挑战和影响。Hung J C(2011)在云计算环境下提出一种基于社会网络的智慧旅游框架,并提出了应用云计算为游客的终端设备提供旅游咨询服务。Giacomo Del Chiappa等(2016)分析了智慧景区中信息和知识的传递、共享和转化过程。Xia Wang等(2016)运用FCEM-AHP和IPA方法从旅游者角度测量了智慧旅游吸引力。国外对旅游智能系统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包括旅游目的地智能推荐、基于社会视角的智能旅游系统运用。

智慧旅游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提供高品质、高满意度服务,而实现旅游资源及社会资源的共享与有效利用的系统化、集约化的管理变革。本文在中国期刊网(CNKI)上输入“智慧旅游”作为主题进行检索,梳理相关文献,国内对智慧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研究,包括智慧旅游概念、内涵及理论体系的讨论(张凌云等,2012;姚国章,2012),智慧旅游系统和模式构建研究 (姚国章,2012;高天明,2012)、区域智慧旅游的发展研究 (王清荣等,2014)涉旅企业和旅游服务的“智慧化”研究 (张凌云,2012)、智慧旅游评价和市场影响分析 (韩玲华等,2014) 、智慧旅游人才培养研究(高燕等,2015)等相关方面。

三、智慧旅游视角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现状

国家旅游局《2014年全国旅游教育培训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招收旅游管理类本科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565所,高职高专1068所,中等职业学校933所;其中,旅游相关专业研究生共招生1736人;本科教育共招生5.3万人;高职高专共招生11.08万人;中职招生12.30万人。我国高校旅游管理类人才已经初步形成了阶梯式培养结构。纵观2015年旅游业发展,我国国内旅游突破40亿人次,出境旅游1.2亿人次,旅游收入过4万亿元人民币。根据国家信息中心旅游规划研究中心测算,旅游产业对GDP综合贡献10.3%,中国旅游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10.2%。随着旅游发展进入“高速时代”,旅游类人才需求紧缺,世界旅游理事会调查显示,如果政府和相关企业不采取行动,旅游行业中将有1400万份工作面临风险。

目前,很多旅游管理类院校逐步启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等高等教育专业综合改革工程,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伴随智慧旅游时代到来,智慧旅游人才培养仍显滞后。如何创新智慧旅游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既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又掌握丰富旅游专业知识的智慧旅游人才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在目前旅游管理基础课程中,仍采用理论讲授为主,实操实训较少,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等智慧旅游相关课程未能引入,酒店管理软件、旅行社管理软件、电子商务和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等在一些高等院校还未引进或充分利用。另外,智慧旅游实践教学环节需加强,需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环节学时数在总学时中的比例,加大智慧旅游实验室建设,实践实训需加强与智慧型企业、智慧景区的对接,“校企合作”、“教、学、做”一体化,促进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学生智慧旅游实操技能,切实增强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四、智慧旅游对旅游管理类人才培养新要求

经济的发展从产品经济时代、服务经济时代迈向体验经济时代,旅游业更注重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以游客互动体验为核心,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入吃、住、行、游、购、娱、商、养、学、闲、情、奇等旅游要素之中,智慧景区、智慧旅游企业、智慧旅游城市应运而生,智慧旅游成为发展趋势,旅游服务、旅游管理和旅游营销更加智能化,智慧旅游需要智慧型旅游人才支撑,智慧旅游人才不仅要全面掌握旅游管理基础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掌握旅游信息化技能,如图1。旅游管理类高等院校是培养智慧旅游人才重要基地,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需要适应智慧旅游发展要求。

(一)跨学科知识培养

一方面,旅游因其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和综合性具有跨学科研究特征,旅游管理类人才不仅要掌握旅游相关理论知识,还要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地理学、生态学、市场营销等相关交叉课程体系;另一方面,养生旅游、情感旅游、研学旅游、探奇旅游、商务旅游、休闲度假、互联网旅游等“旅游+”衍生的旅游新业态需要旅游管理类人才掌握跨学科知识;智慧旅游使信息技术融入到旅游各要素之中,影响着游客旅游体验,旅游管理类人才除了要具备扎实旅游相关理论,还要掌握新一代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

(二)新一代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培养

智慧旅游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旅游体验、旅游管理中的应用。智慧旅游的发展需加强旅游管理类人才对新一代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培养,智慧旅游人才应具备以博客、微博、微信、贴吧、论坛/BBS为代表的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数字化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运用能力,借助融合的通信与信息技术和便携的终端上网设备,以游客互动体验为核心,主动感知、甄选旅游相关信息,为游客提供高效旅游信息化服务,提高旅游体验质量和满意度。智慧旅游人才还需要能够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进行旅游目的地智慧营销,树立“时刻营销”和“智慧营销”理念,通过智慧旅游信息平台开展高效智慧营销,提高客源市场规模。

(三)智慧旅游素质和智慧服务能力培养

智慧旅游背景下旅游管理类人才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使学生具备智慧旅游服务素质,培养能够适应智慧旅游景区、智慧旅行社、智慧酒店、旅游网站等智慧旅游行业及其他相关智慧旅游企业管理与服务的高技能智慧人才。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散客化趋势日益凸显,旅游者需求更加多样化、个性化,国家旅游局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在40亿人次国内游的人群中,自由行人群高达32亿人次;1.2亿人次出境游客中,有2/3的游客选择自由行,自由行都是游客最爱的旅行方式。这要求智慧旅游管理类人才在利用公共资源信息和旅游数据库进行“线上”、“ 线下”服务时应树立智慧旅游服务理念,提高智慧旅游服务能力,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

(四)智慧旅游管理能力培养

智慧旅游要求旅游管理类人才提高智慧旅游管理能力,能够适应智慧旅游行业及相关智慧旅游企业数字化、智慧化管理模式,掌握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及旅游相关行业信息技术,如酒店在线预定管理、旅行社管理软件、景区管理信息系统、旅游交通流量监控等,能够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获取旅游信息数据,完善智慧旅游管理体系、监管系统、旅游投诉管理系统,综合协调分析旅游信息,实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进行有效管理。

五、智慧旅游OPEC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本文创新性构建智慧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如图2所示,通过智慧旅游目标导向培养、智慧旅游人才专业性培养、智慧旅游人才创新性培养、智慧旅游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智慧师资队伍建设、智慧旅游教学方法培养智慧旅游类人才。O――(Objective cultivation)目标导向培养。改革教学与市场脱节现状,以智慧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P――(Professional cultivation)人才专业性培养。培养掌握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旅游专业知识的专业型人才。E――(Entrepreneu

rship and Innovation)创业和创新性培养。注重智慧旅背景下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C――(Social Communication)社会沟通能力培养。旅游管理类专业实践实训加强智慧旅游行业及其他相关智慧旅游企业对接,“校企合作”,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教师要注重引入智慧旅游教学方法提高智慧旅游教学效果。高校应加强智慧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双师结构”,为智慧旅游人才建设提供师资保障。

六、智慧旅游OPEC人才培养提升路径

本文基于智慧旅游OPEC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智慧旅游人才培养提升路径,包括智慧旅游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理念、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实践实训、教学方法需要适应智慧旅游发展。

(一)智慧旅游目标导向培养

以智慧旅游市场需求为目标导向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高校教学和人才培养与市场供应错位现状,树立智慧旅游人才培养理念和培养目标,结合智慧旅游发展趋势、智慧旅游行业及智慧旅游企业对旅游管理类人才新要求,校企对接,提升学生基础理论素质、实训实践操作技能和新一代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强化学生对旅游智能导览系统、旅游在线预定与营销、智慧旅游办公系统等智慧旅游信息技术的掌握,培养能够快速适应智慧旅游发展需求的既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又掌握丰富旅游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二)智慧旅游人才专业性培养

智慧旅游人才专业性培养需要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即优化高校旅游管理类专业的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术课、专业拓展技能课、学科选修课程等模块,一方面,增设计算机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移动终端技术等相关课程,加强学生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掌握;另一方面,在传统的旅游管理专业基础课和技能课中不断融入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的内容,如景区管理课程融入智慧景区管理内容,旅游市场营销引入数字化新媒体营销内容,旅游规划与开发增加智慧景区打造、智慧旅游交通规划、智慧开发管理等智慧旅游建设内容;另外,拓宽原有课程体系,增设旅游电子商务、在线旅游服务商(OTA)管理等信息技术与智慧旅游相关融合课程。

(三)智慧旅游人才创新性培养

智慧旅游注重旅游业的创新性和科技化,智慧旅游要求智慧旅游人才时刻保持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高校应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创业精神的智慧旅游管理类人才,一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通过课程讨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另一方面,开展技能创新大赛和创业大赛,通过智慧旅游管理、智慧旅游服务、智慧旅游营销等智慧旅游环节加大智慧人才创新性培养。使学生毕业后能够主动适应智慧旅游新技术新业态的发展,提高创新综合能力。

(四)智慧旅游人才实践能力培养

智慧旅游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是智慧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环节。一方面,提高专业课程中实践教学环节课时,优化实训教学时间安排,提高实践教学环节学时数在总学中比例,通过实践教学提高智慧旅游人才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加大智慧旅游实验实训室建设,高校可通过多样化渠道争取经费建设集智慧旅游景区、智慧旅行社、智慧酒店、智慧管理与服务等于一体的信息化智慧旅游实训室,利用云技术、人工智能、移动智能终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模拟智慧旅游运营,通过 “线上”、“线下”模拟操作,教师与学生互动,提高智慧旅游人才实践技能;另外,通过“校企合作”提高智慧旅游人才实践能力,高校可以依托院校自身的教育资源与智慧旅游行业相关企业合作,通过合作办学共建智慧旅游人才实践培养基地、校企签订订单式培养等多种合作方式培养智慧旅游人才。

(五)智慧师资队伍建设

智慧旅游人才培养需要智慧师资队伍做保障,“互联网+”、“旅游+”背景下,需要打造一批支撑智慧旅游发展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首先,旅游管理类教师要掌握智慧旅游理论知识,并将智慧旅游理念、智慧旅游案例引入课堂教学,实施智慧旅游教学。其次,建设多元化的师资队伍,包括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和熟练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技能型教师,计算机信息技术、移动终端技术等相关课程可由计算机专业教师担任,旅游电子商务、智慧旅游营销可由具有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等专业教师担任;再次,聘请智慧旅游行业和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优化智慧旅游“双师结构”;最后,高校应加强对智慧型师资队伍培训,通过国培及省培项目、访学、选派旅游专业教师到智慧旅游企业学习等渠道打造智慧型、复合型教师,提高智慧旅游人才师资支撑力。

(六)智慧旅游教学方法

智慧旅游背景下,教师可以根据智慧旅游人才培养的特殊性,采取网络教学、多媒体、移动互联网、慕课、微课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注重引入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情景教学、体验式教学、项目导向设计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做到互动式教学。另外,可以采用“翻转课堂”形式开展教学,增加讨论课堂,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认真剖析怎样将智慧旅游服务和管理运用于实际工作中,提高智慧旅游人才培养效率。

参考文献:

[1]Pauline J. Sheldon. Tourism Information Technology[M].CBA International,1997.

[2]Hannes Werthner,Stefan Kle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ourism: a challenging relationship [M].New York,1999.

[3]Hung J C.The smartCtravel system:utilising cloud services to aid traveller with personalised requirement[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Web and Grid Services,2012,8(03).

[4]Giacomo Del Chiappa,Rodolfo Baggio.Knowledge transfer in smart tourism destinations: Analyzing the effects of a network structure[J].Journal of Destination Marketing & Management,2016,4(03).

[5]Xia Wang, Xiang Li,Feng Zhen,JinHe Zhang. How smart is your tourist attraction?:Measuring tourist preferences of smart tourism attractions via a FCEM-AHP and IPA approach[J].Tourism Management,2016(54).

[6]张凌云,黎j,刘敏.旅游的基本概念与理论体系[J].旅游学刊,2012(05).

[7]姚国章.“智慧旅游”的建设框架探析[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

[8]高天明.热旅游,冷思考:智慧旅游之我见[J].旅游学刊,2012(09).

[9]王清荣,秦胜忠.智慧旅游与桂林国际旅游胜地核心竞争力的提升[J].社会科学家,2014(05).

[10]张凌云.智慧旅游:个性化定制和智能化公共服务时代的来临[J].旅游学刊,2012(02).

[11]韩玲华,姚国章.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评价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9).

[12]高燕,雷金瑞.智慧旅游背景下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的服务意识与路径研究[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3).

智慧交通培训范文第7篇

关键词:教育问题;教育智慧;专业发展;教师培训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124(2012)02-0036-04

只有智慧的教育才能培养智慧的人,只有那些富有智慧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智慧的学生。学生智慧的发展需要教师提升自己的教育智慧。具有教育智慧,是未来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的标识。“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突出地表现为以教育智慧为标志的专业素养的完善与提高。具有丰富的教育智慧是教师专业发展达到成熟的标志。”教师专业素养提高的过程也是教育智慧不断丰富的过程。教育智慧应该是教师终身追求的一种专业境界。但是教师的教育智慧来自哪里,在教师的培训中如何提升教育智慧?这是教师培训和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根本问题,亟需思考和探索。

一、教师专业素养的核心构成:教育智慧

教育智慧即“合理认识与解决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才智”,“与教师实践知识融合在一起,并使教师灵活地解决复杂情境中的问题的是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实践智慧”。这种实践智慧被赫尔巴特称之为“教学机智”。他认为:“机智理应成为实践的主宰”,“谁将成为一个好的教师或者坏的教师,左右这个问题的只有一个,这就是如何形成这种机智”。叶澜对教育智慧有过集中的描述和论断:“教师的教育智慧集中表现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他具有敏锐感受、准确判断生成和变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势和新问题的能力;具有把握教育时机、转化教育矛盾和冲突的机制;具有根据对象实际和面临的情境及时作出决策和选择、调节教育行为的魄力;具有使学生积极投人学校生活,热爱学习和创造,愿意与他人进行心灵对话的魅力。”这也是叶澜所期望的未来教师的理想风采。

教育智慧的构成具有多类型和多层面的特点。“它既包含了基于整体感知、直觉把握形成的知性智慧,基于理论思考、规律认识的理性智慧,基于职业感、道德感、人际交往、师爱的情感智慧,也包含了基于个体经验积累、时间感悟、教学反思形成的实践智慧。”熊川武把教师的教育智慧分为教育理论智慧与教育实践智慧。王相区分了教育智慧的过程维度与结果维度:“在过程维度上,它表现为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具有解决教育问题、处理偶发事故、创造生命价值的卓越能力,它是出乎意料的、动态生成的,是一种教育机智;在结果的维度上,它表现为教师对美好生活及存在意义这一‘畅神境界’的执着追求,它是矢志不渝、坚定不移的,是永无止境的终极鹄的。”有的学者认为教育智慧除了理论智慧、实践智慧之外,还存在情感智慧。有的学者认为,教育智慧首先表现为对知识传授的超越,能够“转识成智”;其次,对教育问题的敏锐感受和处置,及时且有效;再次,对教师自我完善的不懈追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概言之,教育智慧是教师的综合素质的表现,是教师生命高度发展的结果。

发展教师的教育智慧是时代的需要。无论对学生还是对教师自身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教育实践中,“教学过程呈现的是教师按部就班地传递知识,学生亦步亦趋地接受知识,有完整的步骤、严密的环节、严格的纪律,有固定的模式、重复的练习、统一的方法,却少有生命的活泼、欢欣、随意和生机”。对学生而言,富有教育智慧的教师能够应对新时代教育活动提出的挑战,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幸福。当学生精神不振时,使他们振作;当学生过度兴奋时,使他们归于平静;当学生茫然困惑时,给他们启迪;当学生缺乏信心时,唤醒他们的内在力量。这样的教师才能从学生眼里读出愿望,从学生的回答中发现他们的创新;这样的教师才能觉察出学生细微的进步和变化,能让学生意识到自身的失误与不足,能用不同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关注,能使学生的精神脉搏一起欢跳,能让学生的争论擦出思维的火花,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能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欢愉、发现的惊喜。对教师而言,教育智慧既是教师专业发展追求的目标,也是教师实现幸福的重要标志。教育智慧给师生双方的心灵以慰藉和愉悦,使教师真正体验到教育幸福的存在,从而获得职业价值的升华,使师生双方得以诗意地栖居在教育生活之中。可见教育智慧具有生命的内在意义。

二、教育智慧产生的原初起点:真实的教育问题

教育智慧是教师长期学习、实践、感悟、反思的结果,是教育理念和教育艺术高度融合的产物,是教师个体经验、学校组织文化和社会管理制度综合作用的因变量。传统经典教学体系的束缚、教学改革和教育科研的功利性取向、教师业已形成的生存方式和工作习惯等教育内部因素无疑阻碍着教育智慧的形成。为此有的学者提出走出缺乏教育智慧困境的思路在于:重新认识教学的意义和价值;关注教师的个体经验;淡化教育改革与教育研究的短期性和功利性;唤醒教师的职业道德情感。也有学者提出教师在教育中应做到4个方面的组合:活动与生活结合的知识教育;理解与体验结合的知识教育;交往与对话的知识教育;反思与建构的知识教育。还有学者提出,教人学会质疑,张扬个性,走向生活。“让我们的教育充满智慧,就要从教育观念的转变、课堂结构的重建及教学评价改革上下功夫。”总之,教育智慧的形成和发展与很多因素相关,但是,教育智慧产生的起点是客观存在的教育问题,是教师对教育场景中真实问题的敏感发现。渴望对教育问题的解决是教师追求教育智慧的原初动力。

教师的教育智慧发展受制于个体、学校和社会几方面的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教师教育智慧的发展需要教师个体有良好的素养:对民族和人类的博爱及宽阔的胸怀,对学生成长的关怀和敬业奉献的崇高精神,良好的文化素养,复合的知识结构,准确把握时代精神,具有合理的教育理念,有研究教育问题的初步能力,有反思教育经验的勇气和习惯。教育智慧的实质是教师专业发展表现出来的创新品质,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智慧的形成需要教师具备批判精神和独立精神,具有强烈的进取心和社会责任感,有着强烈的团队合作意识,养成刻苦钻研的思考习惯…。为此,对于教育智慧的形成和发展,有不同的视角和思路。有的从培养方式的视角提出,智慧型教师的培养方式包括:自学反思、合作交流、分层培训、临场指导和问题课题化。有的从教师的自主性视角出发,认为教育智慧是在专业自主发展中形成并不断丰富的,为此,教师要努力做到专业人格的完善,教育理念与教育理想的完善,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结构的更新,在专业成长中成为研究者。这些思考和探索对教育智慧的养成无疑具有启示意义,但从教育智慧受制的诸多因素看,教师是教育智慧

养成的主体,而其他因素则只是教育智慧产生的外在条件。

教育智慧最直接的源泉便是教师对自身所从事的教育活动的研究。教师有条件从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中发现问题,对日常工作保持一份敏感和探索的习惯,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工作并形成理性的认识。教师研究教育问题要依据自身的特点,即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增长实践性知识,研究的对象是学校教育场景中的真实问题,研究的过程在教育行动中展开,研究的方法是通过反省思维来进行。“有的论者将教育智慧获得的途径概括为在教师实践行为中获得和在对教育行为的反思与再行动中获得两种。”但是教师的个体实践和个体经验并不直接、自动地产生教育智慧。“经历的时间长度并不能给予一个人洞察力和智慧,10年经历可能和重复10次的一年扭曲的经历价值相当。”只有对教育实践和经验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才可能引发教育智慧。因此激发教师的问题意识,让教师坚持问题导向的创造性教育实践,是培养教育智慧的基本原则。

教师养成问题意识是教育智慧的重要前提。教师的问题意识指向教育实际问题,指向教师自身的发展。问题意识既需要学校组织培养,也需要教师自我培养。问题意识的关键在于对内蕴问题的教育现象及其实质的敏感性。问题意识激发包括:第一,让教师学习他人捕捉并解决实践问题的经验,激发自己发现问题的欲望;第二,分析某些教育问题所产生的危害,唤醒教师解决问题的职业道德感;第三,鼓励教师叙说自己面临的教育困难与困惑,并提出解决的对策;第四,借助教师群体的反思,总结当下主要面临的教育问题并加以分类,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教育理念和战略方针;第五,让学生描述他们的学习困难和对教师的期待。

三、教师培训转型:从书本观念传承转向真实的教育问题

教师教育智慧的发展需要教师培训作出相应的变革,面向真实的教育场景。我国当下的教师培训有多种形式,如听专家学者的学术报告、参观名校、观摩优秀教师的讲课、同行之间的对话交流,等等。在强调教育观念转变的思路之下,十分重视教育观念的传授,有时甚至把“转变教育观念”与“传授观念”等同起来,但是,“教育观念的真正转变必须来自于个体在遇到问题时所产生的主动思考和需求,来自于个体在遇到问题时进行积极思维和寻求解决问题办法时所采取的行动。教育观念的转变是与个体解决自身问题的需要和所采取的行动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教师的培训“应该着眼于转型,而不仅仅是单纯的补充”,教师的培训应该从观念传承转到教育场景中问题的解决,在基于教育问题解决的基础上,发展和提升教师的教育智慧。具体地说,基于教育问题解决的教师培训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重视组织教师反思个体的教学经验

教育实践是教师成长的基石,真正的教育智慧来自于实践,但是个体的经验并不等于教育智慧,也不会自动生成教育智慧。在教育实践中产生的个体经验需要反思,有待超越。失败的教育经验自然蕴含着问题,成功的经验如果超越自身的边界条件也会出现问题。教师的在职学习需要立足于个体的经验,专家学者和其他优秀教师的思想观念只有和教师的个体经验结合,才能被教师内化。为此,教师培训需要关注教师的个体经验,在培训的过程中组织交流个体的教育经验,让教师能够有机会分享彼此的实践经验。美国小学教师在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硕士学位课程时,每个小学教师都播放自己的课堂教学录像带,通过这种交流和分享,教师的个体经验得到尊重,呈现出教育教学活动的多元化,这将有利于教育智慧的生成。

2 重视多方面收集反映教育问题的信息

教师培训者自身的理论优势和宽广的多学科视野也会聚焦于教育的历史和现实问题、实践和理论问题,以及国际上的热点问题和研究成果。在教师培训过程中,培训者提出的问题及对问题的思考具有培训价值,但是培训者也应意识到,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存在距离,教育实践中的很多问题只有第一线教师有深刻的体验,为此需要多方面收集反映教育问题的信息。这些信息不仅来自自己的长期观察和思考,也来自教师的个体经验,而且也来自学生、家长和其他社会人士。因此,培训组织者在培训工作开展之前,应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现代网络媒体等多种渠道,广泛收集信息,了解教育中的问题,提供给培训者,增强培训的针对性。

3 重视讨论教育案例中内蕴的教育问题

教育案例是对教育事件的描述,是一个教育情境的故事。在这个教育情境中,包含着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一个好的案例既包含着教育实践活动中存在的客观事实,同时也内含着丰富的知识与学术信息。在某种意义上,教育案例是承载教育实践与教育理论体系的桥梁,提供了二者联系的基点。依托教育案例内在的实践性与理论性,直面教育的现实问题,同时也可以探究其理论思想根源。这将使教师的视野不再被限制在个体经验世界里,同时激发了教师学习的内在动机。在法律领域和商业领域,案例研究受到重视,建立有案例库。教师的培训应该重视案例库的系统建设,并在培训中重视组织教师讨论案例,以培养综合思考教育的能力。

4 重视组织观摩真实的教育场景

在培训中,常组织教师进行观摩教学,进入教育现场观察切磋,这应该有启迪教育智慧的作用。如果优秀的主讲教师充分准备,上课认真组织,学生主动配合,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对答如流,那么组织者和主讲者都感到心情舒畅,但是,如果在某一环节中出现了差错或失误,有了瑕疵和纰漏,组织者和参与者都可能感到尴尬。其实,无论是完美的成功,还是出现尴尬的场面,都有学习和思考的价值。问题是我们的面子文化强调完美,为了完美有时不惜造假,课堂上师生的对答如流,往往是演练的结果,正如一位美国教师观察中国课堂教学后的困惑,既然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都能够回答,那么这堂课还有什么意义?美国旁观者的困惑警示观摩教学应该避免虚假的做秀行为。在教师培训中,如果请普通的教师展现真实的教育困境,应该说更有观摩和研讨的价值。

5 重视指导教师研究微观的教育问题

在省市级、国家级组织的教师培训中,常要求被培训的教师撰写一篇论文,有的教师撰写论文很认真,完成了高质量的论文,但是也有一些教师感到困难重重,把论文的完成或者课题的研究视为学习的终极目的,不关注自身的教育实际和个体经验,大量移植专家学者的话语体系,采用远离实践的抽象思维和宏大叙事方式,并不从具体的问题出发,锻炼自身的判断力、批判力、思考力和创新力,以提升自己的教育智慧,不重视通过观察、调查、实验获取第一手资料,不相信自己亲历的事实材料,宁愿相信专家学者的理论话语。教师失去自己话语权的现象在培训中应该引起重视,培训者要组织教师研究微观问题,鼓励教师以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问题,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完成研究任务,并将这一过程中的思考和经验升华为自身的教育智慧。

参考文献:

[1]刘创,教师智慧:教师专业素养的核心构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3):15-17

[2]熊川武,论教师教育智慧发展的策略[J],贵州社会科学,2008,(4):19-22

[3]赵昌木,教师成长:实践知识和智慧的形成及发展[J],教育研究,2004,(5):54-57

[4]赫尔巴特,世界的美的启示[A],日本筑波大学教育研究会,现代教育学基础[c],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

[5]叶澜,新世纪教师专业素养初探[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1):46-49

[6]田慧生,时代呼唤教育智慧及智慧型教师[J]教育研究,2005,(2):51

[7]王相,教育智慧:教师诗意的栖居[J],社会科学家,2002,(2):5-8

[8]辛继湘,知识教学与生命关怀[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1):6-10

[9]李太平,论教师研究范式的转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6):43-45

[10]胡燕琴,9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智慧的研究[J]教书育人,2006,(5):3-6

[11][美]Stephen D.Brookfield,批判反思型教师ABC[M],张伟,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12]李云鹏,中小学教师问题意识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0,(12):64-68

智慧交通培训范文第8篇

【关键词】“语用”经验 口语智慧 生长

在语文教学中,只有让学生经历真实的语言运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品味语言内涵、体验语言生长、习得“语用”规律、积累“语用”经验,才能让学生获得自由言说的智慧。“语用”经验即语言语用的经验,即听说读写的经验。这里的“经验”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作为“亲身体验过程”的动词使用,即经历。(动词)二是“泛指由实践得来的知识或技能”。(名词)让学生作为主体内在地参与言语活动,真实地经历听说读写的过程,习得语言运用的规律,学生的“语用”经验才会不断丰厚,口语智慧才会得到滋养孕育。无论是作为动态过程,还是作为认识结果,“语用”经验始终具有不断生长的趋势和可能,将这种趋势和可能转变为学生的言说智慧,是语文教学转向为“语用”教学的重要标志。

一、廓清认识:寻觅口语智慧的栖居之所

(一)纠正认识偏差:口语交际的重新定位

口语智慧就是口语交际的智慧。不少一线的语文教师认为“口语交际”就是“口语课”,这里面其实隐含着对口语交际教学本质认识的根本差异。口语交际是凭借口头语言展开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交往,外在形式上是一种言语的交流,内在机制上却是一种精神的沟通。而持“口语交际”即“口语交技”论者的实质是将口头语言的运用等同于操作一种工具,只有技术的操练,而无儿童经验的关照和人性的涵养,是工具论的典型表现。口语交际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能够运用口头语言进行表达与交流,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人作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口语交际是在这个关系中立足的重要方式,口语交际素养直接影响着人的形象,可以说,在口语交际的时候,言语就代表人,“言”即“人”,故交际的智慧就是做人的智慧,交际智慧何来?非说教所能及也,“语用”经验者也。

(二)转向课程本质:“语言运用”的突出强调

新课标的一大突出变化就是对“语言文字运用”的空前重视与强调。“语言运用”一词在最新版课标中出现频率很高,仅“前言”部分出现就达8次之多。这分明是在传递一个信号:语文教学,是应该回到“语言运用”这一根本上来的时候了。我们不妨看几个有代表性的观点:1.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什么呢?一句话,语文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李海林)2.新语文教育的基本原理是:着意于“精神”,着力于“语言”,得益于“能力”。(韩军)3.语文是重在心智体验和技能经验的学科。是一门重在语文行为(听、说、读、写)过程中的“心智体验”的养育和“技能经验”的培训的心灵的学科,行为的学科。(陈日亮)

以上几个观点,无论是“语言运用”、“着力于‘语言’”,还是“语文行为”,其核心都是“语用”,无一不启示我们语文教学应该在语言运用上着力,将“心智体验”和“技能经验”融为一体,这样才能在语言能力训练的过程中实现“精神的养育”和“言语智慧”(尤其是口语智慧)的生长。

(三)获取“语用”经验:口语智慧的生长之源

文化人类学和语言哲学认为,“语用”即人的生命活动本身,它塑造的是人的智慧能力,而非一般的工具能力。作为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口语交际教学,理应从“语用”经验中觅得言语智慧。

对我们义务教育阶段来说,语言文字的运用主要包括“听说读写”四块内容,语文教学中这四块内容应该整体推进,做到互相协调、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口语交际教学主要指向于“听说”,包括学生的倾听、表达、应对的能力。协调与“读、写”的关系,从阅读教学中寻觅言语生长点,培养语言运用能力,获取“言说”智慧,是我们的口语交际教学的可行路径。

二、真实经历:培植口语智慧的生长之根

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真实经历语言运用的过程,综合运用听说读写等语言活动形式,训练语言运用的技能,从而积淀语言运用的经验,生成鲜活的口语智慧。

(一)情意观照:于语言品味中生成口语智慧

1.弹拨文字情弦,活化口语智慧。

文本语言中的情意是蕴含于语言之中的,找到文本之中情意聚焦的关键文字并巧妙地进行生发,就能开启学生的“情语”之门,唤醒儿童主体言语智慧的觉醒,激活整个言语生命。在《清平乐·村居》一课中,村居生活的情趣尽在“相媚好”一词当中了,在学生理解了课文的意思之后,我随机请学生扮演“翁媪”之间的对话,于是便有了关于“相媚好”的口语训练片断:

生(翁):老伴啊,看我身上的这件衣服,还是你几年前给我缝的呢。

生(媪):现在不行了,老喽,眼睛有点花了,手也不如以前好使了。

生(翁):孩子都这么大了,我们能不老吗?

生(媪):是啊,老大、老二都能干农活了,只有小儿子那么顽皮。

生(翁):只是这些年,让你们跟着我受苦了。

生(媪):我不觉得,只要一家人团团圆圆的,我就觉得很满足。

师:那下辈子我们还做夫妻!

生(媪):嗯。(大家都笑了)

师:看到这样温馨的一幕,辛弃疾会怎么想?

生:老夫妻俩真恩爱!

生:真是和睦、幸福的一家!

师:想到这里,他脱口而出:醉里——

生(接):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这样的言语训练,充满了浓浓的温情,让人不禁沉醉在这一家人的天伦之乐中,也沉醉在辛弃疾的美好愿望之中。以“相媚好”这一词为文本情意的切入点和共振点,由此引发了一次情意切切的口语对话训练,让学生经历了一次温馨的“语用经验”之旅。此时,学生之情与文本之情共鸣,学生之言与文本之言共生。

2.揣摩用词精妙,激活口语智慧。

“语文课应该特别注重有效的文字训练,语文课应该返璞归真,删繁就简,围绕学生,扎扎实实地训练语言。”(韩军语)训练语言、培养语感的重要方法之一是引领学生进行语言揣摩,品味语言的妙处。

《珍珠鸟》的教学中,在引导学生品味“探出小脑袋”中的“探”的妙处时,我问他们这个字还可以换成哪些字,学生有的说可以用“冒”,有的说可以用“冲”,有的说可以用“伸”……接着我让他们把自己替换的词放到文中再读一读、品一品,思考为什么作者最终选择“探”字呢。片刻之后,学生有的说,用“探”能表现小珍珠鸟小心翼翼的样子;有的说,用“探”能表现小珍珠鸟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有的说,用“探”表明小珍珠鸟很有警惕性……看!学生的见解简直精彩极了!可见,根植于文本语言的揣摩品味,是培育口语智慧的根本途径。

(二)德性涵养:于道德思索中生成口语智慧

口语训练,不可避免地隐含着教育者依据培养目标进行甄选后的道德取向。言语训练尤其是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不应该仅仅是技巧的传授,更应该是一种对参与交际的主体的道德涵养。这样我们的口语训练就有了社会道德教化的意蕴。要做到这一点,非常需要教师在交际话题的设置上下工夫。从文本中或者平时的生活中选择能够体验道德冲突或者道德选择的交际话题,引领学生展开交际。让学生在语言运用的过程中既有言语智慧的生长,又有德性的涵养。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课中关于教学难点的交际案例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师:联系上下文看看“‘给’永远比‘拿’愉快”中的“给”怎么理解?

生:文中是指儿子给爸爸种的鲜花,也就是高尔基说的“留给人们美好的东西”。

师:是的,能否联系平时的生活说说?

生:我们帮助同学是一种“给”,为灾区捐赠物资也是一种“给”。

师:你所说的“给”有行动上的,也有物质上的,但表达的都是给别人关爱。有别的观点吗?

生:爸爸妈妈在“给”,他们在为家庭作奉献。

生:老师在“给”,老师在为我们的成长而辛劳。

生:交警叔叔在“给”,他们每天要维持交通秩序。

生:我补充,我觉得“给”所包含的美好的东西太多了,像王羲之的《兰亭序》,齐白石画的虾,曹雪芹的《红楼梦》都是大师们留给我们的美好的东西。

……

师:同学们的见解让老师大开眼界,也让我们大家明白了留给人们美好的东西不仅可以指物质上的付出,还可以指精神上的奉献。一句话,“给”就是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的付出和奉献。

在上面的这个关于“给”的口语训练过程当中,教师充分发挥对话的首席作用,引领学生的对话从书本到生活、从物质到精神,从个人到家庭再到社会,学生的视野也逐渐开阔,理解逐步深入,认识也逐步提高。学会奉献,鄙视一味索取的德育取向也自然渗透其中。在探讨“给”之内涵的交际中领悟了人生的意义——给予是快乐的,这样的交际跳出了知识的窠臼,让学生在言语运用的过程中由文本知识的小智慧走向人生定位和德性思索的大智慧。

(三)价值守护:于化解冲突中生成口语智慧

阅读教学中,我们在引领学生进行口语训练时,由于种种原因,学生的个性化表达常常会偏离文本的价值取向,导致口语训练的中断或者偏离。能够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前提下,既保护学生生成的言语智慧,又守护文本的价值取向,成了衡量言语训练高效的重要标尺。

1.各抒己见中彰显口语智慧。

生本课堂的最大特点就是学生的个性表达得到充分展示,学生能够在自我展示中尽情彰显口语智慧。在《早》一课的口语交际训练中,大家对为何以“早”为题各抒己见:有的说,有腊梅花开得早的意思;有的说,既有腊梅花开得早的意思,也有鲁迅决心时时早、事事早的意思;还有的说,也有作者希望我们要珍惜时间的意思。这也正合文本取向。各具个性的言语智慧正是在这样的言说中得到彰显。

2.尊重异见中孕育口语智慧。

口语训练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与文本价值取向冲突的情况,这时教师的引领就显得非常关键。还是以《早》为例。当这节课快结束的时候,突然出现了不同的声音。一位学生提出“鲁迅在桌子上刻‘早’字,是一种破坏公物的行为,如果我们都像他那样,那我们的课桌都将遭殃。”此言一出,立刻引起一阵骚动。我先表扬他说得很有道理,谢谢他为老师和同学们提了个醒儿。

其实,此同学的“鲁迅破坏公物”说是偏离文本价值取向的,之所以未予否定,是因为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言语智慧生长点,即在当下如何做才能守护文本的价值取向。这是对学生言语智慧的一个挑战。

3.化解冲突中催生口语智慧。

如何化解言语活动过程中的价值冲突,是学生言语智慧继续生长的关键。就《早》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来说,鲁迅当时就读于寿镜吾老先生的私塾,在桌子上刻“早”字,并无“破坏公物”这一说法。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中出现这样的看法,正是因为他们忽略了文本的时代背景。需要及时补充相关知识。

师:请大家想想,鲁迅像我们这么大的时候,他是在哪儿上学的?

生1:是在私塾啊。

师:私塾里有“破坏公物”这种说法吗?

生1:哦,没有。

师:是的。假如鲁迅就在我们教室,你能帮他想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吗?(学生思考)

生2:给老师写信表明决心。

生3:自己创作名言、诗或者文章来警示自己。

生4:创作一幅关于“早”的书法作品,挂到教室的墙上与大家共勉。

……

师:大家的意见很有创意,课后选一样帮他做做,怎么样?

生:(齐声说)好。

口语智慧的生长是永无止境的过程。我们要做的是在儿童言语发展的节点上细心呵护、激发自信、创设空间,为其注入持续生长的力量。这一口语训练的巧妙在于,在补充背景知识化解冲突之后,通过创新角色,虚拟一位身边的“鲁迅”,让学生帮他思考,如何用现代的方式提醒自己“时时早、事事早”,非常自然地将言语智慧的催生与价值取向的引领融为一体。这样的“语用”经验过程,不仅成了学生口语智慧孕育、生长的过程,更成了学生价值认识匡正、提升的过程。言语智慧与价值建构和谐共生。

语言运用是一个综合的言语活动过程,是“语用”经验生长和口语智慧生成的双重过程。它既是言语训练过程的展开,也是言语智慧生长的依托。没有“语用”经验的过程,口语智慧的生长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让儿童在真实的“语用”经验过程中品味语言内涵、体验语言生长、习得“语用”规律,才是培育学生口语智慧的根本之道。

智慧交通培训范文第9篇

智慧型学生应具备主动发展的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智慧型学生应该有着较强的公民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

—李建国

搭建平台,构建民主校园

2010年9月,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西区)在四川省首创了同学议事会,三年来,同学议事会已经成为学校民主教育、公民教育的名片。

学校将同学议事会定位为学生广开言路的场所、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的重要平台,起着学生与学校联系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是集调查、建议、监督、反馈为一体的学生组织。我们希望,在学生的亲身体验中,培养学生“参政议政”自我管理的能力,由被动接受教师管理、学校管理,逐步转变为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管理,进而形成自律意识。

在实践中,我们将同学议事会的组织结构分为两级—在各班级成立“班级同学议事会”,学校成立“校级同学议事会”。各级同学议事会在其范围内行使议事权、建议权、监督权,并征集对学校发展有价值,对学生教育有意义的议案,内容可涉及各学科师生教学情况、班级文化和校园环境建设情况、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规范情况、学生第二课堂和社团活动的组织开展情况、校园安全卫生及公共设施器材情况、食堂管理和服务等与学生自身利益息息相关的方方面面。

三年坚持,培养智慧型学生

培训是同学议事会开展工作的重要步骤,为此,我们形成了完整的培训模式。首先培训同学议事会代表,再由议事会各位代表进行班级培训,最后收集反馈材料了解培训情况。同时细化培训内容,即新生培训、议案制作培训、学期阶段工作小结。

高效简洁的培训和交流促成了一批批议案的产生。最初学生提出的议案多是关注自己,保障自身权益,比如食堂问题、发式问题,眼操时间有时被老师占用,等等。

渐渐地,孩子们开始关注别人的意见是什么,别人的利益需求是什么,而在与别人不断的交流中孩子们也逐步开始换位思考。这就是民主意识形成的基础。半年后,在同学们的议案中出现了“关注同学语言表达能力” “如何为后进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等议题。

如果说关注别人,就是要学生学会无私,那么,关注自己与别人之外的环境和社会问题,就是一种飞跃,这种飞跃就是学生民主意识的形成。比如关于中国梦的学习和讨论的议案,成为了现在新一批入团同学的必修课;比如同学议事会在2013年3月展开的“路上有一位老人倒地,该不该扶”的主题议事讨论,大家在讨论中各抒己见,求同存异,进一步提高了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品质。

勇于实践,在成长中走向卓越

“智慧学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理性智慧、价值智慧和实践智慧,让他们求知求真、求善求美、求实践行。”我校同学议事会正是这样的一个平台,在不断的实践和体验中,让我们的智慧型学生一步步走向卓越。

学会“调查” 这是同学议事会成员必做的功课。在调查过程中,重要的不是调查的方法与手段,而是一种习惯,一种品质,一种关注学校这个小“社会”的心态,一个观察社会的眼光。议事会议案,是学生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将自己的思想反映在纸上的一个过程,通过写议案,孩子们会去完成以前从未做过的、想过的事情,会去主动接触更广阔的领域和知识,来丰富视野,拓宽知识面。

学会“合作” 每项议案的提出不是一个人就能形成的,要几名成员共同提交,这就需要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在合理的分工和协作中形成比较合理的结果。这种合作能力也正是智慧型学生不可缺少的能力。

学会“规则”与“程序” 管理的本质是寻求合作。同学议事会制度寻求的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校的有效合作,教师不再让学生服从于自己的权威,而是让自己和学生都服从于一个共同的目标—“规则”与“程序”。同学议事会制度明确规定了学生生成议案的程序,程序思维和规则意识在一次次操作中已内化成学生的自觉行为。

智慧交通培训范文第10篇

打开惠山软件外包园官方网站,充满朝气和活力的橙色LOGO跃入眼帘,简洁又富有时尚气息的页面设计无声地向我们展示着O-Park的高端和智慧。座落在无锡惠山新城的核心区域的园区总规划用地面积159公顷,建筑面积达140万平方米,是江苏省省级软件园。园区交通便捷,无锡地铁一号线直达园区,交通微循环系统至园区每栋楼宇。作为无锡惠山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重要承载地,O-Park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推进、高品质展现”的四高原则,发挥独特优势,成为高端人才汇聚、创新创业活跃、孕育新兴产业的特色园区。

打造智慧园区

在过去的几年里,园区以建设“高端智慧园区”为发展目标,高标准推进园区基本建设,高质量推进园区招企引智,高效率推进园区配套服务,努力展现“定位差异化、建设高端化、发展品牌化、管理智能化”的高端智慧园区的一流形象与品质。园区以科技型企业为主体,是集产业、商务和研发为一体的专业园区,也是惠山经济开发区建设的“四园二基地一中心”的重要园区。在发展过程中不仅引进了京北方、中太数据、柯莱特、江苏拉阔、航天飞邻等与产业相关的高科技企业,还聚集了许多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和高层次创新人才,打造了一座承载软件研发、服务外包、数码互动娱乐、物联网技术应用、电子商务、科技金融等产业的智慧之园,成为基础设施完善、城市功能完备、商务环境良好的新型IT社区。

2013年9月,园区信息港开园。信息港由两栋双子楼组成,主要发展电子商务和科技金融产业,旨在打造世界一流、主题突出、科技先进、服务完善的高科技信息产业基地。与此同时,“智慧园区”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采用物联网及信息化平台,园区运营、监管、调度等全部实现智能化。智慧园区实际是由两大平台组成,即代表物联网的飞邻平台和代表工作流的信息化平台。基于“飞邻平台”的智能园区系统,用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手段,从而形成了完整的智慧园区系统。

四大平台提升核心竞争力

O-Park是一个融研发孵化、商贸会展、商务办公、生态居住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外包集聚园区。为提升园区核心竞争力,根据园区产业定位,建成了四大公共服务平台,分别为投融资平台、人才实训平台、公众技术平台、综合性专业服务平台。

■投融资平台 O-Park斥资3000万元成立了无锡慧谷数字信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对入园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承担投融资及担保功能,最大限度地为处于初创期的软件企业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截止目前,已先后为园区企业担保银行贷款千万余元。

■人才实训平台 园区先后与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南大学软件学院、数字媒体学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共建人才培训及实训基地,在人才培训、在校学生实习、人才招聘、科技主题讲座等方面展开深入交流合作,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人才教育培训体系。除此之外,UR space 游戏开发实训基地(上海学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入驻园区,为游戏行业培训各类技术人员。

园区内的国信教育是一家从事外包服务培训、企业委托培训、职业外语教育的专业培训机构,是无锡IBM软件人才实训基地项目协作单位。韦博教育则致力于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专业的高层次语言培训。

■公共技术平台 为提升园区核心竞争力,根据园区产业定位,园区内引进并建成了“飞邻智慧园区公共服务平台”“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机电产品检测中心”“国家桥门式起重机械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O-Park基于物联网与云计算的特种设备物联网应用示范平台”四大公共技术平台,为行业的技术进步、产品质量提升、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综合性专业服务平台 O-Park在入园中小企业审批期、筹建期及投产期三个阶段,实行“一部门总负责、一人总牵头、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理”的全程跟踪服务机制。在服务内容上,除了工商注册、税务登记外,还积极帮助入驻企业争取各级各类政府资金扶持,如软件产业扶持资金、创新基金、人才基金、物联网、云计算相关扶持政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