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制度创新

制度创新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制度创新闯新路

摘要:近年来,昆明市把制度创新当做政治责任、时代使命、自觉行动,产生了一系列制度创新成果,初步形成了昆明特色的制度体系,闯出了一条昆明特色的制度创新之路。

关键词:昆明市 制度创新 新路

中图分类号:F29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7-0154-01

昆明市把制度创新当做政治责任、时代使命、自觉行动,产生了一系列制度创新成果:2008年创新制度1 414项;2009年创新制度2 407项; 2010年创新制度2 323项,初步形成了昆明特色的制度体系,闯出了一条昆明特色的制度创新之路。

1.坚定正确的方向。是什么让昆明的制度创新始终保持了坚定正确的方向?那就是加强对制度创新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市纪委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昆明市经济社会制度创新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市的经济社会制度创新工作。

2.强劲持久的动力。是什么让昆明的制度创新始终保持了强劲持久的动力?那就是市级领导机关率先推进,市级领导带头推进,各级各部门全面推进。一级带一级,层层有考核,个个有责任,层层抓落实。由市级领导点题,提出年度制度创新方向;由人大代表征题,列入年度制度创新计划;由政协委员询题,选入年度制度创新内容;由信息网络议题,充实年度制度创新领域。

3.独具特色的路径。是什么让昆明的制度创新始终保持了独具特色的路径?那就是“政策法规具体化、本地工作规范化、外地经验本地化、治理措施特色化” 总要求下的昆明特色制度创新路径选择。2008―2010年产生的6 144项制度创新成果,彰显了制度创新的昆明思想、昆明思维、昆明思路,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时代气息。

4.如火如荼的热情。是什么让昆明的制度创新始终保持如火如荼的热情?那就是建立健全激励机制,表彰先进、鞭策后进、赏罚分明。为了使昆明的制度创新之路走得又好又快,昆明市用制度之力推动制度创新实践。出台《昆明市改革创新促进办法》,健全了昆明市制度创新工作机制,确保制度创新工作有章可循。设立“制度创新成果奖”,对制度创新成果进行表彰奖励,2008―2010年,分别有59项、73项、63项经济社会制度创新成果获奖。

全文阅读

企业制度创新的核心――产权制度创新

摘 要:产权制度创新是企业制度创新的核心问题,也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有什么样的产权制度就有什么样的组织框架和约束条件,产权制度的变动必然引起基本组织构架和约束条件的变动。因此,企业制度创新的核心问题就是变更和安排企业的产权结构,以便消除和减少市场运行机制的社会费用,改善资源配置的效率。

关键词:企业制度创新 产权制度 现代企业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8-274-02

一、什么是制度创新

企业制度创新的核心问题就是变更和安排企业的产权结构,以便消除和减少市场运行机制的社会费用,改善资源配置的效率。

对制度创新的含义比较准确的理解是创新理论与企业制度的有机结合,它是创新理论在企业制度范畴内发展、应用的体现。具体地说,所谓制度创新,就是要改变原有企业制度,塑造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化要求的新的微观基础,建立起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制度创新意味着对原有企业制度的否定,而不是在原有制度上的修修补补,制度创新必然经历一个破旧的过程。

但为什么说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呢?首先从微观角度看,企业是创新活动的决策主体、风险承担主体和利益享受主体;从中观层次看,从创新活动的开始到实现最终绩效的多环节复杂系统中,企业是创新成果与市场营销的结合点;从宏观创新体系看,企业的创新活动影响着整个社会经济活动,是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坚力量。

全文阅读

制度建设与制度创新

而经济发展的环境条件与制度有直接的相关性。制度(包括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是规范人们行为的系列准则,它的基本功能是在一定的框架下鼓励人们积极地、放心地去干什么,约束人们不能去干什么。对于经济发展而言,制度也有优劣之分,那些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系列行为准则属于好的制度,否则就是属于坏的制度。好的经济制度能够减少人们从事经济活动所处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强人们对未来的预期,降低交易成本,保护产权,促进生产性活动。不利于经济发展的系列环境条件,往往是与坏的制度直接联系在一起的,更直接地说,是由坏的制度直接造成的。例如,坑、蒙、拐、骗的市场交易环境,要么是相关制度不健全造成的,要么是制度执行不力导致的,更有可能是坏的制度激励的结果。因此,优化经济发展的环境,首先得优化制度,从一定程度上,两者是等价的,优化了制度也就等于是优化了环境。

能够起到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制度无外乎来源于三条途径:一是相关制度的继承,即对历史上形成的有利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制度安排让其进一步发扬光大;二是制度移植,将别的国家或地区形成的相关制度安排移植进来;三是制度创新,就是制度发明。从维系市场经济发展的系列制度来说,能够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制度,主要是创新了的制度。这主要是因为,各国、各地区在不同的阶段经济发展所处的经济条件和人文社会环境不同,对历史遗留下来的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相关制度的安排需要在创新中继承;对于外来的制度安排,也要在改造的基础上借鉴,而不是简单地全盘照抄照搬。

那么,如何通过制度规范和制度创新来优化相关的经济发展环境呢?

第一,规范政策制定和实施程序,优化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政府政策是决定和影响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政府政策对经济发展的阻碍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现有的政策与经济发展相抵触,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二是政府政策朝令夕改,缺乏基本的稳定性;三是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在各个环节被曲解或任意塞进人为意志;四是激励经济发展的政策难以制定和落实;等等。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通过制度创新,规范政策的制定程序、强化政策的实施程序、监督政策的落实程序。

第二,切实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优化经济发展的服务环境。经济发展的服务环境由多方面的内容构成。首先是管理服务,它是由政府提供的,管理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取决于行政管理体制的制度安排;其次是商业,它是由以赢利为目的的企业性组织提供的;第三是社会服务,它是由社会非政府性、非商业性的公益性组织提供的,取决于社会公益性组织的发展状况。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发展所面对的服务环境。服务环境的优劣关键在于管理服务的水平。优化管理服务,就必须切实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通过管理制度创新,转变政府职能,促进政府和行政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的改善,提高办事效率和办事水平。新晨

第三,强化立法、执法、守法的制度体系,优化经济发展的法制环境。各种法律是属于正规制度安排的主体部分,是经济发展保障体系的核心内容。只有通过立法、执法、守法的系列制度创新,才能够营造出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的法制环境。在营造法制环境过程中,立法是前提,执法是关键,守法是保证。这三个环节都需要系列的相关制度创新来实现。

第四,推进市场制度创新,优化公平竞争的市场交易环境。市场经济的最基本原则是等价交换、公平竞争。维护这一原则,保障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发挥基础性作用,需要一系列的制度安排作保证。因此,需要通过系列制度创新,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体系。

第五,促进非正式制度变迁,优化经济发展的人文社会环境。在新制度经济学中,习惯、传统、道德、意识形态等属于非正式制度,在规范和调节人们行为关系中发挥重要作用。当然,作为行为规范,既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也可能严重阻碍经济发展。如何根除非正式制度体系中阻碍经济发展的部分,推进适宜于经济发展的非正式制度发育发展,是经济改革面对的重要课题。只有通过相关的制度建设,不断开拓现代文化的发展途径,以诚实守信为美德,加强道德体系建设,才能营造出诚实、守信、和谐的人文社会环境。

全文阅读

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

而经济发展的环境条件与制度有直接的相关性。制度(包括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是 规范人们行为的系列准则,它的基本功能是在一定的框架下鼓励人们积极地、放心地去 干什么,约束人们不能去干什么。对于经济发展而言,制度也有优劣之分,那些能够促 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系列行为准则属于好的制度,否则就是属于坏的制度。好的经 济制度能够减少人们从事经济活动所处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强人们对未来的预期,降低 交易成本,保护产权,促进生产性活动。不利于经济发展的系列环境条件,往往是与坏 的制度直接联系在一起的,更直接地说,是由坏的制度直接造成的。例如,坑、蒙、拐 、骗的市场交易环境,要么是相关制度不健全造成的,要么是制度执行不力导致的,更 有可能是坏的制度激励的结果。因此,优化经济发展的环境,首先得优化制度,从一定 程度上,两者是等价的,优化了制度也就等于是优化了环境。

能够起到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制度无外乎来源于三条途径:一是相关制度的继承,即 对历史上形成的有利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制度安排让其进一步发扬光大;二是制度移 植,将别的国家或地区形成的相关制度安排移植进来;三是制度创新,就是制度发明。 从维系市场经济发展的系列制度来说,能够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制度, 主要是创新了的制度。这主要是因为,各国、各地区在不同的阶段经济发展所处的经济 条件和人文社会环境不同,对历史遗留下来的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相关制度的安排需要在 创新中继承;对于外来的制度安排,也要在改造的基础上借鉴,而不是简单地全盘照抄 照搬。

那么,如何通过制度规范和制度创新来优化相关的经济发展环境呢?

第一,规范政策制定和实施程序,优化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政府政策是决定和影响 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政府政策对经济发展的阻碍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现 有的政策与经济发展相抵触,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二是政府政策朝令夕改, 缺乏基本的稳定性;三是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在各个环节被曲解或任意塞进人为意志;四 是激励经济发展的政策难以制定和落实;等等。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通过制度创新,规范 政策的制定程序、强化政策的实施程序、监督政策的落实程序。

第二,切实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优化经济发展的服务环境。经济发展的服务环境 由多方面的内容构成。首先是管理服务,它是由政府提供的,管理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取决于行政管理体制的制度安排;其次是商业,它是由以赢利为目的的企业性组 织提供的;第三是社会服务,它是由社会非政府性、非商业性的公益性组织提供的,取 决于社会公益性组织的发展状况。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发展所面对的服务环境。服务环境 的优劣关键在于管理服务的水平。优化管理服务,就必须切实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通过管理制度创新,转变政府职能,促进政府和行政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的改善,提高 办事效率和办事水平。

第三,强化立法、执法、守法的制度体系,优化经济发展的法制环境。各种法律是属 于正规制度安排的主体部分,是经济发展保障体系的核心内容。只有通过立法、执法、 守法的系列制度创新,才能够营造出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的法制环境。在营造法制环境 过程中,立法是前提,执法是关键,守法是保证。这三个环节都需要系列的相关制度创 新来实现。

第四,推进市场制度创新,优化公平竞争的市场交易环境。市场经济的最基本原则是 等价交换、公平竞争。维护这一原则,保障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需要一系列的制度安排作保证。因此,需要通过系列制度创新,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体 系。

第五,促进非正式制度变迁,优化经济发展的人文社会环境。在新制度经济学中,习 惯、传统、道德、意识形态等属于非正式制度,在规范和调节人们行为关系中发挥重要 作用。当然,作为行为规范,既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也可能严重阻碍经济发展。如何根 除非正式制度体系中阻碍经济发展的部分,推进适宜于经济发展的非正式制度发育发展 ,是经济改革面对的重要课题。只有通过相关的制度建设,不断开拓现代文化的发展途 径,以诚实守信为美德,加强道德体系建设,才能营造出诚实、守信、和谐的人文社会 环境。

全文阅读

制度创新出奇效

摘要:三年多来,制度创新带给昆明的变化是全面的,包括个体、局部和城市的变化;带给昆明的进步是全面的,包括物质和精神进步。这些变化和进步必将长远深刻地影响着现代新昆明建设的进程,引领着昆明科学发展新跨越的方向、高度、愿景。

关键词:昆明市 制度创新 实践

中图分类号:F29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5-0169-01

一、制度创新奏交响

改革开放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制度创新史,改革从很大程度上说就是一种创新。长期形成的旧体制旧机制严重制约了昆明的经济社会发展。基于特殊的市情、竞争的压力、发展的目标、跨越的使命,市委九届四次全会以来,昆明市持续解放思想、不断更新观念,大力倡导、强力推动、全力推进制度创新,奏出了一曲昆明特色的制度创新时代交响!

二、制度创新出奇效

三年多来,制度创新带给昆明的变化是全面的,这些变化和进步必将长远深刻地影响着现代新昆明建设的进程,引领着昆明科学发展新跨越的方向、高度、愿景。

1.变化和进步之一:成功打造了制度亮点体系。昆明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勇气、精神,持续掀起制度创新热潮,呈现出一系列制度亮点:建立健全了解放思想制度体系,把解放思想纳入长效机制,首开全国先河;建立健全了干部人事制度体系,全面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许多举措领先全国;建立健全了问责制度体系,实行最严厉的问责制,被许多地方纷纷效仿;建立健全了软环境建设制度体系,全力打造“三最四低”一流发展软环境,昆明迅速成为“发展高地”和“投资洼地”;建立健全滇池治理制度体系,“五治”先行,“三治”结合,“河长制”被全国推广等,体现了昆明特色。

全文阅读

把创新制度化

很多描述老牌企业如何通过创新实现业绩增长的案例,都将焦点集中在它们在某一个方面取得的成功上。这些做得好的企业―如依靠ING Direct网上银行模式赚取规模收益的荷兰国际集团(ING Groep NV)、推出织物气味清洁剂纺必适(Febreze)和静电除尘拖把组速易洁(Swiffer)这种分类产品的宝洁――确实值得尊敬,让人羡慕。但是,大公司的经理人深知对于一个市场领导者来说,通过创新实现业绩增长是多么不容易。

创新累人的地方在于,竞争永无止境。刚开辟了一个新的市场,别的企业便蜂拥而至。刚避开一个威胁,又会跳出一个新的对手,觊觎公司的核心业务。企业要想成功,不能只满足于某次胜利,而是要发展深层次的能力,使企业能够不断应付突如其来的威胁,抓住新的发展机会。企业要具备持续不断地通过大量的创新成功实现业绩增长的能力。

在《创新者的求解》(The Innovator’s Solution)一书中,作者克里斯坦恩(Clayton M. Christensen) 和雷纳(Michael E. Raynor)讨论了如何实现创新的制度化。他们认为企业在创新之前应该好好规划一番,包括任命高级经理人来监督资源的分配,建立同时具备“推动者和塑造者”(movers and shapers)的团队,并且给员工提供培训,教他们如何识别颠覆性的创意。

将创新制度化确实是一项艰苦的工作,但是具备并保持这种能力的公司可以创造巨额财富,并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企业通过描绘发展蓝图,建立创新动力机制,并为该机制提供正确的系统和思维模式上的支持,可以为持续创新创造良好的条件。

描绘发展蓝图

要培养公司开拓新业务的能力,首先要清楚地表述公司的发展目标,并针对这一目标进行资源配置。公司的高层管理团队要负责制定战略目标,界定目标范围,还要针对体现该战略目标的发展机遇,建立平衡的投资组合。

企业的领导者经常对制定战略目标和界定目标范围这一提议持怀疑态度,他们觉得自己的战略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定义,并广为人知了。他们或者认为“消除界限”是帮助经理人辨别机遇、开拓新业务的最好方法。然而,就以下两个议题达成共识对高管们还是有帮助的:战略目标,以及他们可能会或不会考虑的实现这些目标的具体方法。

一般来说,企业大多通过有机成长或兼并别的企业(从而扩大核心业务领域,进入相邻市场或开辟全新业务)等行为来实现业绩增长。企业应该对其目标收益,和它们期望在以上各方面实现增长的幅度,有个大体的估计。进行准确估计很困难,但即使是粗略的估计,也是有帮助的。

全文阅读

保险业制度创新

一、保险制度创新的背景和趋势

目前,国际保险业保险制度创新,是在国际经济、金融出现金融保险服务一体化趋势背景下的一场保险制度的变革。金融和保险服务的一体化是指各自的产品及服务被相互采用,从而形成业务交叉与融合。近来年,“一站式”金融服务成为金融业的一种发展趋势。对客户来讲,通过一个金融服务机构获得所需的各种金融产品与服务,这的确是非常便捷。金融与保险一体化客观上是因为市场竞争激烈、金融管制放松、客户寻求成本更为低、更便捷的金融服务等多种原因。随着国际金融和保险集团在不同市场的快速发展,以及各国金融管制的放松,金融与保险业呈现出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推动了保险业在保险制度、产品开发和增值服务方面的完善与创新。

保险制度包括保险业运作的基本原则,如最大诚信原则、可保利益原则、损害赔偿原则、近因原则等;险种设计、保险合同的制定、产品定价、展业、承保、理赔、投资、准备金的提取等方面的共同做法。20世纪后期,国际保险业在经济、金融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中,进行了保险制度的重大变革,完成了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的整合,保险金融化、证券化成为基本发展趋势。目前,国际保险业在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高度融合的新的平台上运作,实现了保险经营的一次“质”的飞跃。

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保险业在运作中存在很多缺陷,有很多不符合国际惯例的作法。特别是在保险投资问题上,与现代国际保险业发展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我国保险经营长期“一条腿”走路的制度安排,制约了我国保险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影响了我国保险业健康和持续发展。未来的国际竞争要求我们遵循同一个游戏规则。对此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只有及早地融入世界,熟悉国际游戏规则,才能在日益严酷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进行保险制度创新,构建全新的保险经营平台,实现保险业与资本市场的协调发展,是与国际接轨,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

二、我国保险制度创新的环境分析

国外成熟的市场经济经验表明,保险制度创新是建立在良好的市场环境和现代化的企业制度基础上的。因此,进行保险制度的重大变革,需要逐步完善我国保险制度创新所需要的企业基础和市场环境。首先,要建立现代化的保险企业制度。要解决好保险企业组织形式、保险公司经营模式及其经营状况的基本评价指标、保险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竞争原则、税收政策等几个方面的问题。其次,要完善保险经营的市场环境,尤其是保险投资环境,重点是完善保险投资所必须的政策法规环境和资本市场环境。完善的资本市场环境,是实现我国保险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险创新的平台。

目前,我国《保险法》对保险投资的规定十分严格。从表面上来看,这些规定似乎可以保证资金的安全性,但问题是,在中国这样一个体制模式和发展模式都处于转型期、经济增长率和经济变量波动率相对都很高的国家中,这样一种规定有可能将保险公司置于巨大的负。债风险之中。然而,如果只是简单地改变或放松保险投资的监管规定,在目前中国资本市场很不成熟、投机性很强,保险公司投资人才匮乏的情况下,又有可能使保险公司面临重大的资产风险。因此,需要积极稳妥地改革和完善政策法规环境。

要解决保险投资的两难问题,满足保险业的资金运用需求,必须将保险投资问题提到战略高度来认识。具体讲,就是应当大力发展和完善资本市场,同时推动保险投资的多元化。第一,政府要调整对资本市场的政策,从总体上看,要重点发展包括寿险基金在内的机构投资者;第二,逐步扩大寿险公司进入资本市场的业务范围,放开投资业务和允许其直接经营证券业,对产险公司和寿险公司应区别对待,逐步放宽寿险公司的投资业务范围。第三,逐步放宽投资政策,允许国内保险公司选择海外较为成熟的资本市场进行投资。这不仅有利于加强内资保险公司的竞争能力。而且可以进一步扩大其投资组合,降低风险程度。

全文阅读

创新的制度设计

可以将专利(知识产权)制度、奖励机制和政府资金支持三种方式作为创新制度的一个组合

知识产权制度作为社会创新体系的一部分,可以为创新活动提供动力。在知识产权制度下,创新者可以限制人们使用其所创造的知识,由此获得创造知识的投资回报。

但是,社会创新体系还包括其他内容。大学或政府也可以为研究项目提供资金;像软件业中“开放源代码运动”这样的做法,也可以创造出新知识;奖金制度也能给学者提供激励,甚至金钱本身也只是对科学家的激励体系的一部分;而且,在许多领域,尤其是基础科学研究中,专利制度只能发挥很小的作用。

所以,关键问题在于,应当如何设计创新的激励机制?专利制度在这样一个更为广泛的创新体系中,究竟应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显然,专利(或知识产权)制度的设计应该考虑到:什么样的创新可以得到专利、专利的范围、创新性的标准;授予专利或挑战专利的程序;专利的执行规则;专利持有人的责任;对专利的限制,如不能滥用反竞争性规则等。

关于这些问题的解答,将影响一个经济体的效率及其创新能力。对中国而言,这些问题尤其重要。中国目前所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就是缩小与发达国家的知识差距。虽然中国已经取得了飞速的进步,但差距仍然很大,不当的知识产权制度将会令中国的追赶过程更为困难。

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西方的制度体系是高度有效的,这主要是基于政府对基础研究的强大支持。但由于中国各方面条件的差异,照搬照抄并不合适。例如,西方现有的知识产权制度以节约劳动为核心,可能导致较高的失业率。而中国需要的,是根据中国所处发展阶段设计的、以发展为导向的知识产权制度,应着重于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而且,西方知识产权制度本身也存在高度的扭曲。最根本的问题在于,知识是一种公共品,而且是一种全球性的公共品,对其使用不会产生边际成本。托马斯杰斐逊曾说,知识就像蜡烛,点燃别的蜡烛并不会使自己受损,反而会带来更多光明。因此,知识产权的存在会限制对知识的利用,并必然造成对效率的损害。

全文阅读

制度创新建设

而经济发展的环境条件与制度有直接的相关性。制度(包括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是规范人们行为的系列准则,它的基本功能是在一定的框架下鼓励人们积极地、放心地去干什么,约束人们不能去干什么。对于经济发展而言,制度也有优劣之分,那些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系列行为准则属于好的制度,否则就是属于坏的制度。好的经济制度能够减少人们从事经济活动所处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强人们对未来的预期,降低交易成本,保护产权,促进生产性活动。不利于经济发展的系列环境条件,往往是与坏的制度直接联系在一起的,更直接地说,是由坏的制度直接造成的。例如,坑、蒙、拐、骗的市场交易环境,要么是相关制度不健全造成的,要么是制度执行不力导致的,更有可能是坏的制度激励的结果。因此,优化经济发展的环境,首先得优化制度,从一定程度上,两者是等价的,优化了制度也就等于是优化了环境。

能够起到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制度无外乎来源于三条途径:一是相关制度的继承,即对历史上形成的有利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制度安排让其进一步发扬光大;二是制度移植,将别的国家或地区形成的相关制度安排移植进来;三是制度创新,就是制度发明。从维系市场经济发展的系列制度来说,能够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制度,主要是创新了的制度。这主要是因为,各国、各地区在不同的阶段经济发展所处的经济条件和人文社会环境不同,对历史遗留下来的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相关制度的安排需要在创新中继承;对于外来的制度安排,也要在改造的基础上借鉴,而不是简单地全盘照抄照搬。

那么,如何通过制度规范和制度创新来优化相关的经济发展环境呢?

第一,规范政策制定和实施程序,优化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政府政策是决定和影响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政府政策对经济发展的阻碍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现有的政策与经济发展相抵触,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二是政府政策朝令夕改,缺乏基本的稳定性;三是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在各个环节被曲解或任意塞进人为意志;四是激励经济发展的政策难以制定和落实;等等。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通过制度创新,规范政策的制定程序、强化政策的实施程序、监督政策的落实程序。

第二,切实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优化经济发展的服务环境。经济发展的服务环境由多方面的内容构成。首先是管理服务,它是由政府提供的,管理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取决于行政管理体制的制度安排;其次是商业,它是由以赢利为目的的企业性组织提供的;第三是社会服务,它是由社会非政府性、非商业性的公益性组织提供的,取决于社会公益性组织的发展状况。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发展所面对的服务环境。服务环境的优劣关键在于管理服务的水平。优化管理服务,就必须切实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通过管理制度创新,转变政府职能,促进政府和行政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的改善,提高办事效率和办事水平。

第三,强化立法、执法、守法的制度体系,优化经济发展的法制环境。各种法律是属于正规制度安排的主体部分,是经济发展保障体系的核心内容。只有通过立法、执法、守法的系列制度创新,才能够营造出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的法制环境。在营造法制环境过程中,立法是前提,执法是关键,守法是保证。这三个环节都需要系列的相关制度创新来实现。

第四,推进市场制度创新,优化公平竞争的市场交易环境。市场经济的最基本原则是等价交换、公平竞争。维护这一原则,保障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发挥基础性作用,需要一系列的制度安排作保证。因此,需要通过系列制度创新,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体系。

第五,促进非正式制度变迁,优化经济发展的人文社会环境。在新制度经济学中,习惯、传统、道德、意识形态等属于非正式制度,在规范和调节人们行为关系中发挥重要作用。当然,作为行为规范,既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也可能严重阻碍经济发展。如何根除非正式制度体系中阻碍经济发展的部分,推进适宜于经济发展的非正式制度发育发展,是经济改革面对的重要课题。只有通过相关的制度建设,不断开拓现代文化的发展途径,以诚实守信为美德,加强道德体系建设,才能营造出诚实、守信、和谐的人文社会环境。

全文阅读

住房制度创新

一、户籍制度创新

1.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性质划分

宁夏应全部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二元户口性质划分,按自治区行政区划和在居住地登记户口的原则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从而实现宁夏城乡公民身份在法律意义上的平等。让所有公民在同一制度平台上仅凭个体能力(资金、技术、知识等)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初步打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基础,方便宁夏农民择业和转移。我们的调查说明,少数人对取消城乡二元户口性质划分可能会影响社会稳定的担心没有根据:中国西部地区的广西、重庆、四川、陕西和云南,在革除二元户口性质划分后并没有引起经济、政治、社会的动荡;截至2007年,在发达和较发达的东中部地区已经施行和宣布施行城乡户口登记管理一体化的10个省市,也没有出现政治、经济和社会不安定问题。

2.取消农村城镇人口准入指标和准入门槛

农村城镇(含县城、县级市和建制镇)的户口要全部放开,既要取消传统户籍管理沿用的城镇准入指标,又要取消第一轮户籍改革时为大中小城镇设定的准入门槛,让市场或价格直接调节农民的流向、流量、定居和择业。这一制度创新可以降低政府对人口迁移的管理成本,提高农民转移效率;更为重要的是,只有依靠这样的户籍制度创新才能充分实现城乡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全面放开农村城镇户口、废除进城门槛,不会使农民不顾一切涌进城镇和导致太大的农业人口流动风险。因为,农民在向心仪的农村城镇转移之前都会搜集相关信息、进行最起码的成本收益分析。即便是部分农民考虑不周流入了城镇,假如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和栖身之处,不论这个城镇如何美好,他们中大部分都会自动返回近在咫尺的家乡农村。有人认为,城镇不设置门槛会使农民过量流入,以至于在城镇边缘和城中村形成类似于拉美国家大城市的贫民窟。我们在对宁夏境内各县市的调查中,也发现部分城镇存在类似贫民窟(比如,银川市红花渠两岸的城中村、固原市原州区清河路至东红村两侧的平房区,以及部分县市城区的城乡结合部等)。但我们认为,对这一现象也要进行理性分析与思考:试想,既然农民宁愿生活在城镇“贫民窟”而不愿回到农村,这岂不是清楚地表明,他们在城市“贫民窟”的生活质量要高于农村吗?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还要违背农民意愿、不许他们在这里居住和生活呢?现行准入门槛阻止农业人口自由进入农村城镇参与城市劳动力市场竞争,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要求的公平原则和增进福利原则。如果说,城镇政府没有为这些新的城镇建设者兴建福利房的经济实力,但总是有承认和保障农民工在城镇自由居住的能力。

其实,包括“贫民窟”现象在内的“城市病”在更多层面上是一个技术上的问题、城市管理上的问题和城市本身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问题,而非农民流动本身必然产生的问题。发达国家依靠经济发展和科学的城市管理已基本上治理好了“城市病”,同样,中国的城市政府也有能力解决“城市病”问题,城镇政府不能总是以“城市病”的存在为理由限制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转移。至于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过程中所出现的“城市病”问题,关键原因在于这些国家的城市政府管理不力,或者说严重以及城市管理效率低下等方面,而不在于放松对农业人口进城的限制。

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创新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