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摘抄春天优美句子

摘抄春天优美句子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语文教学中一道靓丽的风景

语文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多维结构体,是一个系统工程。面对这样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教师的教法和课型设计尤为重要。常言道:“教无定法。”的确,在我们的教学中,没有固定的模式去套,却有教学方法可循。笔者通过教学实践深深感受到抄读课型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所以在此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抄读课型,就是让学生在摘抄、背诵精彩句段中深化认识,融会贯通,将范文中的语句化为己有。让学生在抄读中不断积累、聚沙成塔,才能厚积薄发,运用起来才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同时,通过抄读课型,提高揣摩语言的能力,培养积累语言材料的习惯。

通过我多年的教学,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列举几点与大家共勉。

一、读课文,确定摘抄内容

通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扫清文字障碍,读懂句子、读懂文义,确定摘抄的内容,勾画摘抄的句子。下面我以朱自清的《春》为例来设计这一环节:

首先,用情节导入新课。回忆有关描绘春的诗歌或描绘春天的词语。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文,如唐朝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杜牧的“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等等,这些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接着让学生欣赏图片,感受春天的美景,激发学生走进春天,走进课文的欲望。然后导入课题:“那今天就让我们大家与朱自清先生一道走进春天吧!”让学生通读全文,利用工具书解决文中的生字词。学生大声地品读美文,圈点、勾画文中优美而生动的句段,确定摘抄的内容,教师巡视指导。

二、抄句段,熟读和背诵摘抄内容

指导学生认真抄写,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摘抄的句子、语段,边读边抄、抄抄读读、抄读结合,熟读成诵。在摘抄、熟读中加强记忆,积累语言材料,积累语感经验。对有些句子,学生可能朦朦胧胧有所感悟,却又难于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就不必强求学生要去分析或理解,只要求他们在抄读过程中形成感性认识,从而使文本中那些准确传神的、充满灵性的语言唤起学生心中某种情愫,提高语文素养,丰富文化底蕴就可以了。

全文阅读

初中写景抒情散文单元教学方法探微

摘 要:现今初中语文教学课堂实践中,并不具备较为清晰的写景抒情散文的教学思路,每位教师按照自己固有的模式进行各式各样的语文教学,因此并没有构建起一套专门的关于写景抒情散文教学的方法体系。通过微观与宏观的教学方法探究,把握此类文章的教学规律,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实现教学和学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 写景抒情散文 教学方法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同学们展现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从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来展示多姿多彩的大自然,从而陶冶同学们爱美的心灵,锻炼其发现美的眼力。这单元有散文大家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梁衡的《夏感》、诗人何其芳的《秋天》,这四篇文章有美的景物、美的情感、美的语言,是四篇经典写景美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这样告诉自己的弟子子贡,一个做手工艺的工匠,要想把工作做好,做得完善到位,应该先把工具准备好。因此教师想要上好此单元写景抒情散文的课,就应先要掌握教学的方法,才能把本单元的教学工作做好。以下是笔者对本单元教学方法的探讨:

一、理清文章思路

在学习和阅读写景抒情的散文时,首先要理清文章的思路。在每一篇的散文中,作者往往会着力描绘多幅图景,每幅图景如一条灵性的河流,将作者的情感贯穿始终。早在南朝时期杰出的文学理论家刘勰的《文心雕龙》中就提到关于文学构思和创作的论述。“神与物游”[1]作为创作主体的“神”作为创作主体的“物”相融合统一,是艺术构思活动的基本美学原则。在文学创作的过程中,作者的思维总是和客观物象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本单元的四篇散文都有十分清晰的思路,都是以总分总的结构来描绘四个季节的图景,如下图所示: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可以把理清思路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训练点,这是一项基本功。叶圣陶先生曾说:“我相信用这个办法读和写,练就这样一项基本功,将会一辈子受用不尽。”“阅读首先要求达到真正的理解,而达到真正的理解,自觉地注意思路的开展是重要方法之一。”[2]在《语文教学二十韵》里,叶圣陶先生认为“甚解岂难至?潜心会本文。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惟文通彼此,譬如梁与津。学子由是进,智赡德日新。文理亦畅晓,习焉术渐纯。”[3]他把“遵路”放在“潜心会本文”的第一位,可见,他认为理解课文首要从理清思路入手。《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在“阅读”部分的要求为“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与此相衔接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供试验用)》进一步提出“理清作者思路”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都是极有意义的。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实际上也进入了作者的思路,随着作者的思路走,遇到个别生字词不理解并不要紧,还是能大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只要遵循着作者的思路,利用思路的连贯性,就可以解读文中难懂的词句。同时理清思路对于学生的背诵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这些美文是学生写作的借鉴,很多老师都希望学生能够背诵下来。而理清文章的思路犹如透视,中间的条理脉络一清二楚,这样文章就了然于胸,将其背诵下来就不在话下。然而如果对文章思路的理解不清晰,自然背诵起来有时会“卡壳”,会一时想不起来。理清文章思路,大大有利于文章的背诵,可以收事半功倍之效。

二、品味优美语言

全文阅读

浅谈如何指导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摘抄积累

据我了解,基本上每个学生都曾有过“作文恐惧症”。回顾一二年级的写话教学,主要是开展口语交际活动、看图写话训练,学生个个兴致高昂,说话能力、写话能力有很大提高,学生们也很愿意说,很愿意写。而三年级就不是写话而是写作文了,各方面要求一下子多了,也更高了,学生无所适从,当然害怕了。一谈到写作文,很多平时巧嘴的学生都总是皱着眉头,不知用一些什么词语、句子来表达自己想说的话。这主要是因为中年级的学生阅读量小、生活经验少、词句的积累少,从而不知如何准确表达。正如俗话所说:“巧妇难做无米之炊。”因此,从中年级开始就应该有计划有目的的指导学生摘抄积累一些好词好句好段。

那么,如何指导小学中年级学生摘抄积累呢?现在,我就谈谈自己在作文教学中的几点粗浅认识与做法。

一、营造氛围,激发摘抄兴趣。

教育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环境本身就是教育,所谓“人性如青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刚黄”,由此可见,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因此,我首先在班级中营造一种浓郁的善于积累氛围,以激发学生的摘抄兴趣。

1、教师的潜移默化。我自己在读书时,也喜欢把读到的好词语、好句子、好段落记下来。我就把我的这笔记本带到班上,利用早自习时间或语文课前的两三分钟给学生读一读,还可以让学生看一看。时间一长,很多学生就想自己动手做摘抄笔记。

2、营造摘抄积累环境。我利用黑板的一角,开劈“我积累,我快乐”栏目,最先是老师自己写上一些课内或课外积累的好词好句,叫值日生在课前领读。一段时间后,就让学生按学号轮流写上自己摘抄的好词好句。这样就让学生学生时常处在一个充满书香味的环境中,抄抄读读,看看记记,耳濡目染,往往能让学生感受到书海的浩瀚和读书积累的乐趣,从而形成跟书本交朋友的愿望,并乐意摘抄积累下书中的精华。

二、加强指导,学会摘抄积累。

激发起学生的摘抄积累兴趣后,接下来就是具体指导学会摘抄积累。指导摘抄积累这个环节 ,我主要采取“两步走”教学法。

全文阅读

借“班班通”之“东风”,助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

摘 要:利用“班班通”能非常有效地教给学生做读书笔记的方法,使学生学会从简单的摘录好词佳句逐步到分类摘抄、列提纲、写读后感等不同层次的读书笔记。学生有了优秀的读书笔记,拍成照片,随时上传到云盘,利用每两周一次的阅读课进行展示、欣赏、评比,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鼓励,从而增强学习动力。

关键词:班班通;读书笔记;课外阅读

自我踏上讲台,担任小学语文教师以来,就感觉到学生的阅读量少,词汇贫乏,阅读能力和作文水平难以提高。所以,我总想着要提高语文水平必须从阅读着手。2013年,学校改善了教学条件,每个教室都装上了“班班通”工程的55寸大屏触屏一体机这一现代教育教学设备(以下简称“班班通”),可以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丰富的网络资源。我就想着:必须充分合理地利用好“班班通”,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量,鼓励学生去做读书笔记。

一、利用“班班通”引导学生做读书笔记

语文老师必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与习惯,让学生广泛地阅读,并学会做读书笔记,与别人交流。因此,我分了以下几步,循序渐进地教学生学做读书笔记。

1.利用“班班通”展示给学生做最简单的读书笔记――摘抄优美词句、片段

利用“班班通”搜索优美的文章展示,带领学生摘抄文章的优美词句和片段教给学生做最简单的读书笔记,学生很快就学会并接受写读书笔记。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从学生的读书笔记中选择优秀的读书笔记,通过“班班通”展示,评选出优秀的读书笔记做榜样示范。

2.利用“班班通”教学生做分类摘抄读书笔记

全文阅读

把好 “积累”关

学生学习语文真正应该是得益于课外,所以课外阅读的积累非常重要,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博览群书,积累语言,达到“胸藏方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的境界,为孩子点燃一盏思想的明灯呢?笔者把学生的积累方法培养归纳为七个字:“查、背、诵、画、抄、记、演”。

下文以执教的课外阅读指导课《读古诗、游诗海》(片断)为例分析。

一、 查

查找关于作者和相关内容的古诗,是对自己读书内容的补充与延续,教材无非只是一艘船,我们要借着这艘船将学生带到知识的海洋,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让学生在一个广阔的文化背景下学习。

T:平时在读古诗时,你又是怎样积累古诗的呢?

S1:我查找了关于作者的资料,知道了作者的生平。

T:那你都了解了哪些诗人呢?

S2:李白……

全文阅读

学会积累学会运用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积累知识,并能够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可以从两方面培养小学生阅读积累习惯,提高语言理解能力:一是多形式激发积累兴趣,培养阅读积累习惯;二是多渠道尝试运用,提高语言理解能力。

[关键词]语言文字;积累运用;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5)11-0065-02[作者简介]秦秀丽(1973―),女,广西桂林人,本科,广东省广州市红英小学教师,小学一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语言是听、说、读、写的基础和先导,积累的语言材料越多,语言经验越丰富,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也就越准确。那么,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积累,并能够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呢?笔者对培养小学生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了一些探索,认为可以以多种形式激发兴趣、多渠道尝试运用两方面培养小学生阅读积累习惯,提高其语言理解能力。

一、多形式激发积累兴趣,培养阅读积累习惯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直接动力,要让学生心甘情愿地投身于阅读和积累之中,必须激发学生积累语言文字的兴趣。

(一)在朗读中积累

积累的主要途径是“读”,可以在朗读课文中积累。在教学中,首先,初读课文时强化学生对课文语言的第一感知,让学生根据文章的不同内容进行积累。如描写人物的课文《少年闰土》,可边读边分类摘录描写人物外貌、动作、神态等方面的词语和句子;写景的课文《庐山的云雾》,初读时可摘录文中描写云雾姿态万千的词语,初步感知庐山云雾的形态美。其次,重视对课文的朗读训练,用以读代讲、以赛激读、配乐诵读等方法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朗读,让学生体会文中的意境美和音韵美,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吸收和储备。

全文阅读

农村小学六年级作文教学“三法”

【摘要】本文论述作文是检验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也是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教会学生习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六年级习作教学初步探索培养学生学会分类积累材料,并注重阅读与习作的有机结合,注重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方法指导,注重习作篇章结构修改的指导,确保习作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节,让作文为学生的学习生活锦上添花。

【关键词】农村小学 六年级

作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A-0053-02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但农村学生有一个突出的问题是不善于表述。以那楼镇中心校为例,学生阅读量非常少,不少同学除了课本外没有阅读过其他课外书,阅读面窄、语言积累少,再加上有的教师没有注重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做到读写结合,导致学生写出的作文语言贫乏,内容空洞无物,不知如何表达真情实感。大多数学生缺乏写作自信,总觉得别人的东西都是好的,平时不抄袭就担心作文得重写,不敢写自己的真实经历。为此,笔者初步探索培养学生学会阅读与习作的有机结合,分类积累材料,注重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方法,注重习作篇章结构修改的指导,确保习作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节,养成乐学、愿写、乐写的习惯,让作文不再成为学生学习的负担。

一、引导分类积累素材,确保习作言之有物

杜甫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量的积累到达一定程度才能导致质的飞跃。语文教材的课后练习题中常常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等要求,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摘抄材料的过程中进行积累,而后内化成自己的写作素材。语文新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是由教师来指定阅读材料。课外,笔者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多读书、读好书,摘抄书中的优美词句、段,以此加强知识储备,要求学生分类积累,批注自己的理解,提高写作的灵活性。

全文阅读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之点滴

[摘 要]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题。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指导学生扩大课外阅读,积累写作素材;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积累生活经验素材;还要进行句子和短文的仿写训练,才能提高写作水平。

[关键词]习作 兴趣 积累 练笔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8-026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是语文教师感到十分头痛的课题,也是小学生不愿意完成的功课。一说到习作,学生怕写,教师难改,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每到习作课,学生抓破头皮,咬烂笔头,就是写不出来,即使七拼八凑地完成了一篇作文,也是内容空洞,语言乏味,条理不清。怎样才能让学生克服这些困难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激发兴趣,唤起习作的欲望

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有了兴趣学生的话匣子就会打开,这样他们就可以把自己想说的话大声说出来。学生有话说了,习作的兴趣就来了。我们都知道小学生具有爱动的天性,因此我就抓住他们这一特点,精心设计教学。如《记一次活动》的写作教学中,我让学生进行一次拔河比赛。在激烈的比赛中,我提醒学生要注意比赛的过程是怎样的?当你上场时,心里怎么想的?你队的队员是怎样握绳?大家的精神面貌怎样?又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些问题用描写出来,这次习作学生都把比赛中的一些细节描写得淋漓尽致。

二、积累素材,拓宽习作的思维

知识靠积累,写作文也一样需要积累。只有知识积累丰富了,写出来的作文才不会空洞,学生下笔才有神。

全文阅读

初中语文作业分层布置的思考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针对班级学生的语文水平不同,能力存在着差异的特点,我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角度出发,采取作业分层布置,评语引导批改的策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习题。

一、把作业设计成三个层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能力去选择

我常把作业分成A、B、C三个层次进行布置作业。如C层次多为比较简单的巩固性作业;B层次的题型稍难一点,偏向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而A层次的题型灵活多样,偏重于理解、想象、运用。这样的作业布置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能力强的可选择较难的做,能力弱的可以做简单的。让学生自己根据情况选择,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与此同时,我又给学生规定,只要能做到B层次的同学都能得到老师给予的优秀,这一做法对刚入学的学生来说效果显著。例如,在学完课文《济南的冬天》一课后,设计了以下几项练习题,让学生选择:(1)对本文的优美词句进行勾画。(2)读读文中的比喻句,并谈谈好在哪里。(3)背诵文章第3段。(4)根据课文中关于济南冬天的描绘,画一幅《我心目中的济南的冬天》。(5)查资料,寻找一些描写冬天的诗句,课余时间在同学之间交流。这一组练习设计有难有易,既有基础知识的巩固、语言的积累,又有知识的创新和能力的训练,满足了不同程度学生的需求。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既达到了教学目标,又发展了各自的个性。

二、把自还给学生,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兴趣选择作业目标

在学完一篇课文后,应该让学生学会根据所学课文内容以及自己的学习水平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作业目标。如,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给自己选择“积累、拓展、创造性”的作业目标;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给自己降低要求,根据自己学习能力的实际,把掌握课文中基本的生字词,熟悉课文,摘抄喜爱的段落,背诵优美的语句作为目标。如《春》这篇脍炙人口的散文学完后。我班一位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给自己制订的作业目标是:(1)摘抄词语,如,抖擞、抚摸等。(2)摘抄部分使用修辞方法的句子。(3)背诵对春天赞美的句子,如,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有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给自己确定较高的目标:(1)背诵文中优美的句子;

(2)搜集关于春的古诗词和散文。(3)课外阅读朱自清的优美散文《背影》《荷塘月色》。(4)对句子进行仿写等,如,春天是一位神奇的魔法师,给大地别上美丽的发卡。(5)根据课文仿写《故乡的春》。这样根据学生要求选择的作业,既达到了适当、适宜,又能按时完成,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作业不再有困难。这样的作业设计,不但学生扎实掌握了知识技能,而且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三、带着感情批改作业,引导学生向进步的方向发展

作业评价上,我尝试采用以下评价方式:首先改变作业封面。指导学生在封面上写上一句格言或自己喜欢的句子,也可以画上自己喜欢的画。这样学生每次在打开作业时就受到鼓励。其次,在分层的基础上达到“小题勤改”。即每次布置的作业在数量上要“少”,在批阅的次数上要“勤”。三是在批改上多用评语来引导学生。对于作业出错特别多的学生,我抓住他们的闪光点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常写道:“你一直在进步,老师真为你高兴。”“老师发现你的进步很大,因为你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在关心他。对学生做题思路不正确的,我常在题的旁边写这样的评语:“爱动脑筋的你肯定还有高招,有更好的答案吗?”“这道题的回答可以再精练些!”不仅激励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同时开启学生的心灵;对于一些做得好的学生,写上:“你回答得巧,方法妙!”“你真棒!只要用心就会更好。”既肯定了学生独特见解,又鼓励了学生大胆尝试,实现知识迁移。对于作业书写潦草的,我常说:“你很聪明,如果把这个字的竖写直了,这个字就漂亮多了。”“结果正确,但你的做题格式正确吗?”学生在老师提示下,意识到自己作业的缺点,能主动改掉坏习惯。对于一些因粗心而出错的学生,我常说:“和细心交朋友!”“你字写得真漂亮,要是能提高正确率,你一定是最棒的!”一方面不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一方面又能使学生纠正错误倾向,培养他们严谨的治学态度。这样批阅虽然老师在作业本上仅写上一两句或表扬或鼓励的话,但学生能在鼓励中产生学习的动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成绩自然会提高。

全文阅读

怎样简捷积累初中叙事性作文的素材

叙事性作文的写作,离不开写人记事。可是刚进入中学的学生,因为生活圈子小,阅历浅,对生活体验不深,认识不足,所以写出来的作文总是干巴巴的,因此,这作文课往往成了学生的头疼课。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丰富的素材,如何能写出好的文章呢?其实,生活处处有语文,身边到处是素材,作为语文教师,只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用心积累,便能让学生坐拥青山,掘地成泉,粮仓满满,还愁学生“炊”不出可口的“饭菜”?

一、要让学生积累丰富的素材,首先得养成阅读、摘抄的良好习惯

大凡能选入课本的范文,总是与学生的生活比较贴近,文中有许多优美的、特殊的、耐人寻味的句子,易于学生记忆并模仿。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妙处后再进行摘抄、仿写。比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散步》一文,就有许多对称的句式,便于学生摘抄积累:

1.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2.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3.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学以致用,摘抄只是积累素材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运用。每次让学生摘抄后,我会让学生进行灵活的仿写。比如史铁生的《秋天的怀恋》一文,作者在结尾这样写道:“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这段写景的文字很美,不仅色泽艳丽,而且运用了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展现了作者走出苦闷、重燃生活的信心后对母亲深切的怀恋。我让学生摘抄后反复诵读,并进行了仿写,有两位同学写得特别好:

又是万紫千红的春天,我信步来到田野欣赏那无边的春色。青青的小草顺着小路一直铺向天边;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金黄的菜花在晚霞的照耀下绽放出珍藏了一冬的笑容,好不开心热闹。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