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早期启蒙教育

早期启蒙教育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浅谈我国(0—3)岁婴幼儿早期启蒙教育

【摘要】 本文阐述了目前婴幼儿早期教育在国际以及国内的发展状况,就我国婴幼儿早期教育提出了一些问题与建议,同时尽快改变我国婴幼儿启蒙教育中的落后状况也是我们幼教工作者、学前教育工作者、及早教机构所肩负的重大而艰巨的任务。

【关键词】 早期婴幼儿启蒙教育 早教机构 师资培训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7(b)-0163-01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有了更大的进步与繁荣,尤其是世界各国脑科学研究成果引起了对(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普遍关注。大量的有关于对婴幼儿认知能力和脑科学的研究成果使得我们对于婴幼儿早期启蒙教育的理解正在逐步走向深入。

1 国际婴幼儿早期教育

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脑科学研究出现了爆炸性发展,由美国率先开始提出了“脑的十年计划”,目的在于推进基础临床神经学科的发展,而最终却波及世界各国。而脑科学研究成果对早期教育的发展也带来空前的意义。例如:心理学家平特纳(R.Pintnes)研究认为,"出生到3岁是智力发展的最快时期,"也是教育的最佳期。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指出教育的基础主要是在3岁前奠基的,它占整个教育过程的80%。"从脑量来看,新生儿的脑量约为成人的1/3,三四岁时可达成人的2/3。这个时期是孩子脑发育最快的时期,同时说明婴幼儿具备了接受早期教育的生理基础。这些都说明0-3岁前是儿童接受教育的最佳期。因此,许多欧美国家都将婴幼儿早期教育作为主要研究课题,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秘鲁、加纳等国家,已经将0-3岁幼儿教育,列入国家行动计划。他们认为:3岁以前是大脑发育的黄金期,是早期教育的关键期,也是婴幼儿心理发展最迅速地时期,是口语、数字、逻辑感念掌握的关键期,更是行为、性格、人格发展的奠定期。

2 我国婴幼儿早期教育

全文阅读

浅谈儿童早期音乐启蒙教育

摘 要:音乐教育对于儿童的审美以及身心全面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而积极的影响。将儿童早期音乐启蒙教育划分为“经验感知、情感体验、行为塑造”三个层次。利用游戏法、作品分析法、档案袋法等探究开展音乐教育的方法和策略,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部分参考和借鉴,助力儿童早期音乐教育的有序发展。

关键词:音乐感知;表现行为;游戏法;情感体验

音乐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已经被无数研究者反复证明,而包括《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及《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等政策文件都对儿童早期音乐启蒙教育的实施意义、原则、要求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科学的论述。如何有效开展音乐启蒙教育需要所有研究者积极探究、不断尝试。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特点、规律和相关研究,目前通常将儿童音乐教育划分为“经验感知、情感体验、行为塑造”三个层次。在生活和教育活动中,教师、家长和相关人员需要有意识地对儿童进行引导训练,为其创造音乐体验空间和机会,激发其音乐欣赏兴趣,培养其音乐表达方式和技能。具体来讲,可以通过游戏法、作品分析法、档案袋法等进行有针对性的尝试。

一、多元游戏活动深化音乐感知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样的论证同样适用于音乐,儿童对音乐的感受和领悟,都是从生活开始的。而天真无邪的儿童,其日常生活主要的形式之一就是游戏,通过各种游戏活动让儿童成为活动的主角,让儿童在游戏中去发现、去领悟音乐的美。优秀的教育者本身就应当善于观察和探索,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家长、教师以及其他人都应当有意识地将各种音乐现象、常识、行为表现等介绍给儿童,引导其发现音乐韵律的优美,对音乐产生兴趣,积极主动地去感知音乐。比如在家庭中,家长则可以通过各种生活情境,为儿童营造良好的音乐观察与领悟机会,木筷敲打茶几的声音、踩踏楼梯的节奏、媒体中宣传的音乐家、玩具中的打击乐器等都是适宜的音乐启蒙教育载体,通过这些生动、直观、形象、有趣的材料、活动等可以使儿童“身临其境”并且主动控制环境与活动,获得音乐相关感知。在生活情境中,成人应当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感官刺激,在游戏中提供相应的背景音乐,大森林中小动物的欢快,三只小猪的活泼,巫婆的阴冷恐怖等等,都可以用音乐表现出来,而这种无意识的渗透,可以使得儿童在“浸入式”的音乐环境中,不断获得潜移默化的熏陶与领悟。

二、作品分析交流音乐情感体验

音乐的价值和影响是多元的,它可以培养人的综合素质,提升人的修养和内涵,而这些结果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通过情感的体验与感悟逐步获得的。儿童的情感发展处于敏感而迅速的发展阶段,充分利用“音乐敏感期”的规律和特点可以很好地为儿童的情感发展提供积极的影响和帮助。作品分析法作为一种直接有效的情感体验方式,可以为儿童的音乐启蒙教育提供有益帮助。所谓“音乐作品分析法”实际上可以概括儿童主动分析、探究音乐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从而获得情感共鸣,并促进自身情感升华的一种音乐启蒙教育方法。成人可以选取音乐海洋中轻松、自然、积极、简约、有趣的经典作品作为儿童分析的对象,在成人的引导下,要求儿童阐述自己对于该作品的体验和感悟,并说出自己的理由。这种方法不可急于求成,不能奢望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深入。通过长期的引导和锻炼,儿童可以逐步形成对于经典音乐的感性认知和体验,并产生浓厚的兴趣,陶冶情操。

三、多元途径塑造审美表现行为

全文阅读

图书馆如何在少年儿童早期阅读教育中发挥启蒙作用

摘 要: 图书馆的一项重要社会职能为引导儿童的早期阅读,在本环节中,需要着重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的培养,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现阶段我国图书馆在少年儿童早期阅读教育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本文从几个方面分析了图书馆如何发挥启蒙作用,希望能够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图书馆 早期阅读 启蒙作用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8-0064-01

读书对一个人的思想境界、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都有着直接的影响,书籍能够传递知识,拓展视野,且阅读能力是学习的基础。因此,需要科学开展少年儿童的早期阅读教育,促使少年儿童智力得到开发,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促进其健康发展。

一、我国儿童早期阅读的现状

我国具有十分悠久的文化历史与丰富的文化资源,但是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儿童在阅读量及阅读技巧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首先,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儿童,我国儿童具有较晚的起始阅读年龄,西方儿童往往在6-9个月时已经开始接触阅读,4岁已经大量阅读;而我国儿童在3岁左右方接触阅读,8岁时大量阅读;在阅读量方面,西方发达国家儿童年阅读量可以达到三万字左右,而我国儿童仅有5000字左右的阅读量;且我国儿童没有丰富的阅读资源,在阅读内容方面,因为传媒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传统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浅阅读、功利化阅读现象比较普遍。

二、早期阅读可以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发展

1.促进儿童健康发展

全文阅读

关于幼儿早期数学启蒙教育

儿童教育学告诉我们:系统的学习可以有效促进左右半脑神经元联系的建立,这对于早期开发幼儿智力起着决定性影响。所以幼儿数学教育中教师要创设与幼儿相适宜的环境,提供具有意义的操作材料与机会,鼓励幼儿去发现与交流,丰富幼儿的数经验,促进幼儿的逻辑思维的发展。

一、游戏与幼儿数学教育

建构学说源于皮亚杰认识论。近年来随着人类认识研究的深入和发展,形成了系统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特别是在幼儿数学教育中,结合学科的特点得到了深入具体的探讨,日渐形成了数学意义下的建构学说。那么在游戏活动中如何建构大班幼儿的数学教育呢?它应该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联系生活实际原则。幼儿的一切学习过程均从生活实践活动中获取、得到。大班幼儿的数学的学习并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要在游戏中建构数学教育,那么游戏情节的设计必须贴近生活,注意设计幼儿生活中有所感受并能唤起相应体验的情节,引起幼儿兴趣,如请幼儿按所穿鞋的种类(皮鞋、运动鞋、布鞋)排队,按照鞋号大小进行排序、计数的训练;在“模拟招待客人”中使幼儿在摆放茶具、点心的过程中积累对应摆放物体以及数量多少的经验。

二是符合幼儿的个体差异性原则。个体差异也称个别差异、个性差异,是指个人在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而又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生理特点。它表现在“质和量两个方面”。质的差异指心理生理特点的不同及行为方式上的不同;量的差异指发展速度的快慢和发展水平的高低。大班幼儿是一个参差不齐的群体,由于各个幼儿所出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不同,所以每个幼儿所得智力发展水平、思维能力也不同。所以我们在游戏中建构大班幼儿的数学教育的时候必须符合幼儿的个体差异性原则。通过听其言、观其行的方法,发现不同的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同的表现,并针对幼儿不同表现施以适当的教育。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要体现出层次性,以满足不同孩子的需要,使每个幼儿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三是坚持幼儿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相结合的原则。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两点:第一,幼儿是学习的主体,幼儿的主体性体现了幼儿是学习过程中发展的主人。第二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教师的主导作用则表达了幼儿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指导。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数学教育的重要活动;而玩具是游戏的工具,也可以看作是数学教育课堂的操作教具。因此在游戏建构幼儿的数学教育,就必须对玩具的设置加以重视。玩具应能多方面启发幼儿的想象力,发展幼儿的思维及创造力,能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及吸引力并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大班幼儿的玩具应更多的满足于幼儿的智力,体力积极活动的要求,能表现出细节特征,能引起幼儿快乐和喜悦的情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美感。

二、生活与幼儿数学教育

全文阅读

小学田径启蒙训练管理策略

摘要:从近几年世界田径项目大赛中看出,田径运动项目水平有了迅速发展和提高,这主要是由于田径训练根据儿童的成长发育规律和特点,加强了早期的田径启蒙训练,使优秀运动员快速发展。田径项目早期的启蒙训练的问题越来越引起小学体育教师的重视,如何加强对小学生进行田径项目早期启蒙训练的管理与引导,是广大小学体育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对此进行了有益探讨。

关键词:小学体育 田径项目 启蒙训练 管理策略

近几年世界田径项目大赛水平有了迅速发展和提高,这主要得益于少年儿童田径启蒙训练的成果。根据少年儿童的成长发育规律和特点,加强了少年儿童早期的田径启蒙训练,使优秀运动员快速脱颖而出。田径项目早期的启蒙训练的问题越来越引起小学体育教师的重视,如何加强对小学生进行田径项目早期启蒙训练的管理与引导,关系到田径运动项目成绩的提高,更关系到田径运动项目的后备人才建设问题,也是广大小学体育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笔者根据自己从事小学体育教学实践,对小学生早期的田径启蒙训练进行了有益探索。

一、掌握小学生训练规律,合理运用训练手段

教师为了能够科学合理地对小学生进行田径项目早期的启蒙训练,就必须要做到以下方面的要求:一是,了解掌握少年儿童的身体成长和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以便能有针对性地制定训练计划。二是,教师要熟悉小学生田径运动项目的共性知识和各个运动项目的技术特点和对体能的要求,只有熟练掌握小学生田径训练的基本业务知识,才能采取科学合理的训练手段,制定出有针对性的训练方式方法,并能有效地对学生在田径项目上的训练上进行技术指导。三是,田径项目早期的启蒙训练,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正确示范,尽量做到精讲多练。四是,对小学生的训练要做到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体质、体能情况进行分层训练,以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提高。如果在一个田径项目上,不管学生的体质和运动能力,只是一味的强调统一进行项目训练,不对学生进行区别对待,就不能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因此,对小学生的田径项目早期的启蒙训练要坚持“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训练原则。五是,教师要经常和善于总结小学生田径项目早期的启蒙训练中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不断探索和发现田径项目早期的启蒙训练的科学方法,以改进和完善学生的训练计划、训练内容和训练强度等方面的工作。

二、抓住体质发展最佳期,全面发展身体素质

由于小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成长时期,他们身体的生理和心理素质还不成熟。在这一个阶段,小学生的神经系统发育比较早同时了比较快,其参与训练的兴奋性也比较强,在训练中学生的兴奋过程占据主导优势,并且小学生在训练中他们的兴奋状态和抑制状态的转换过程也比较快,这两种状态和过程非常容易进行扩散。这个阶段小学生的训练特点表现为:学生表现的非常好动易动,训练中的模仿性比较强,而且在训练中的多余动作也比较多,但小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在田径项目早期的启蒙训练活动中,虽然学生的精力比较旺盛、兴趣爱好非常广泛,但是他们对田径项目训练的动作掌握上,他们的动作准确性和协调性比较差,也就是学得很快,忘记的也很快。教师在制定田径项目训练计划时,要充分根据这些规律特点,对学生进行因势利导,认真抓好小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全面训练。通过运用多种手段和方式进行体能素质训练。这一方面是提高小学生对田径项目运动训练的兴趣和爱好,加一方面让学生的的肌肉、骨骼、内脏的功能得到全面锻炼和增强,促使小学生身体各部位的全面发育成长。通过抓好学生在耐力、速度、协调、灵敏、力量、节奏等身体素质方面的训练,为学生在田径项目的技术训练创造有利条件,为学生形成正确田径动作奠定基础。

三、循序渐进抓好启蒙训练,重视训练组织管理

全文阅读

浅议古代书学蒙养与当前幼儿园书法教育的比较

论文关键词:蒙学 书学 幼儿园 书法教育 比较

论文内容摘要:文章试图从古代书学教育的发展中汲取营养,探讨当前书法启蒙教育的发展方向,以期构建幼儿园书法教育的学科框架,推动书法教育从实用化向艺用化转变以及寻求书法启蒙教育的制度化途径。

党的十七大关于教育的阐述中首次提出重视学前教育。而作为基础教育准备阶段的学前教育,一直游离于义务教育之外,无论是教学园所的分布、教学师资的配备、教学内容的设置还是教材教法的确定等,较之基础教育相去甚远。而当前,书法教育被排挤在主流教育之外,书法启蒙教育作为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渐趋边缘已是不争的事实。我们关注书法艺术的发展,就要重视当前书法启蒙教育发展中的问题,要从历史的角度重新审视书法教育的核心价值,而古代书学蒙养正是我国传统幼儿书法启蒙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古代书学蒙养教育的认知

1.蒙学与书学的概念

蒙学,就是“蒙养之学”,是古代对蒙童进行基础文化知识教学和初步道德养成教育的统称。与小学、大学并列,是我国传统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周易·蒙卦》有“蒙以养正,圣功也”之说,也就是说,启蒙教育是为了培养人走上正道,是神圣庄严之事。幼儿正处于幼稚蒙昧期,教育就成了当务之急。在古代,对儿童进行启蒙的学校,称为“蒙学”,儿童“开蒙” 称为“蒙养”阶段,接受教育的年龄一般在四至七岁,蒙学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儿童识字和书写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能够认识并遵从基本的道德伦理规范。

书学,则是古代蒙童接受的一种较为初级的、以识字和习字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古代蒙学中各学科的教学仍处在互相包容、互相融合的浑然形态之中,还没有各自独立形成自己完整的体系。就书法而言,是和识字结合在一起的,写字教学与识字教学密不可分。正如清人王筠所言:“蒙养之时,识字为先,不必遽读书。先取象形、指事之纯体教之。”由此可见,书学是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书学也是蒙学的基础与准备。

2.古代书学教育的特征

全文阅读

少儿中提琴启蒙教育论文

一、少儿中提琴启蒙教育原则

(一)启蒙教育的早期性

对于音乐教育而言,少儿接触的时间越早,就越有可以塑造的空间。日本少儿音乐启蒙教育家曾指出,少儿只要具备了母语能力,同样也就具备了学习音乐的才能。因此,音乐启蒙教育要把握早期性,尽早让学生接触到中提琴乐器,从而培养其对于乐器的操作能力。此外,要改变小提琴取代中提琴教育的方式,加强对于少儿中提琴基本功的培养。

(二)启蒙教育的准确性

少儿启蒙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从小培养其良好的音乐习惯,才能提高少儿的综合音乐素养,少儿在刚接触中提琴时,是处于同一个起跑线上的,在启蒙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素养决定了少儿的音乐水平。因此,在中提琴启蒙教育的过程中要做到以下两点:一要提高教学方法的正确性,指导学生采取正确的演奏姿势,尤其是少儿持弓姿势,并保持少儿身体的放松性;二是教师要加强对少儿学习者的督导作用,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为其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启蒙教育的科学性

中提琴是一个演奏较为复杂的乐器,同时对于每一个阶段的学习内容要求较为严格,只有在特定的阶段进行基础训练,才能够强化中提琴的学习技巧,提高少儿启蒙教育的作用。因此,在少儿中提琴启蒙教育中要理解学习的关键问题,例如在启蒙教学中,要重点突出持弓演奏的手部动作技巧,通过反复练习纠正少儿的不正确姿势,提高中提琴启蒙教育的科学性。

(四)启蒙教育的系统化

全文阅读

少儿中提琴启蒙教育分析

【内容摘要】音乐启蒙教育对于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乐器演奏可以引导少儿更好地表达情感,有助于少儿提高情商和智商。文章结合少儿中提琴启蒙教育的经验,阐述了少儿中提琴启蒙教育的相关概念,以及少儿中提琴教育的原则,并提出了一些少儿中提琴教育改进措施。

【关键词】少儿;中提琴;启蒙教育;原则;改进

随着教育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对于少儿教育的思维也在逐渐转变,家长和教师更加注重少儿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对于表现出良好音乐素养和音乐天赋的少儿,更要注重对其音乐的启蒙教育。当前,西洋乐器受到了少儿的广泛欢迎,社会对于钢琴、小提琴、大提琴等演奏乐器都有良好的启蒙教育机制,但是涉及中提琴的启蒙教育却较少,下面笔者将详细分析少儿中提起启蒙教育中要注意的问题。

一、中提琴启蒙教育的概念

中提琴发展至今已经有300年的历史,在最初的阶段中提琴是一种独立的乐器,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音乐的发展,中提琴逐渐成为一种辅质的乐器,但由于中提琴仍具有独特的音乐特性,所以中提琴教育还是逐渐受到人们的重新关注。相对于小提琴而言,中提琴体积较大,操作难度较大,因而少儿演奏具有一定的难度,在少儿时期音乐启蒙教学中,通常会采用形体较小的小提琴取代。这种音乐启蒙教育模式忽视了中提琴的重要性,同时也影响了中提琴演奏人才的培养。因此,重新树立中提琴启蒙教育的地位是当前在少儿启蒙教育中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二、少儿中提琴启蒙教育原则

(一)启蒙教育的早期性

对于音乐教育而言,少儿接触的时间越早,就越有可以塑造的空间。日本少儿音乐启蒙教育家曾指出,少儿只要具备了母语能力,同样也就具备了学习音乐的才能。因此,音乐启蒙教育要把握早期性,尽早让学生接触到中提琴乐器,从而培养其对于乐器的操作能力。此外,要改变小提琴取代中提琴教育的方式,加强对于少儿中提琴基本功的培养。

全文阅读

幼儿音乐培养中“蒙台梭利”早教的影响研究

【摘要】蒙台梭利教学是在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形成的一种教育模式,是一种因材施教的教育典范。而蒙台梭利的音乐教育是蒙台梭利教育中的一种,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启发性的音乐启蒙教育思想。本文主要介绍了蒙台梭利教育的概念,分析了蒙台梭利早教在幼儿音乐培养中的应用和影响。

【关键词】幼儿音乐培养;蒙台梭利;早教;影响

中图分类号:G6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7-206-02

蒙台梭利,是著名的意大利幼儿教育家,其主要研究的是智障儿童的心理和教育问题。其教育方法的核心指导思想是以“儿童为中心”,她主张以日常生活的训练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丰富的教育,来促使儿童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进而自行构建完善的人格。蒙台梭利的音乐启蒙教育是在蒙氏感官教育的基础上,通过音乐启蒙教育来培养幼儿的音乐感受能力、乐器操作能力和身体律动能力以及秩序感的培养等,进而来提升幼儿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一、蒙台梭利教育概述

(一)蒙台梭利教育理论基础

蒙台梭利教育是蒙台梭利在深受福禄贝尔、卢梭和裴斯泰洛齐等的自然教育和自由教育的影响下,结合自身多年的教育经验而形成的独特的儿童观与教育观。

1.儿童观

全文阅读

国学选修课《周易》之中国古代教育思想探源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5年湖南省高校教改课题《地方高校绘画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湘教通〔2015〕291号086)的研究成果之一]

摘要:中国教育历史悠久,国学选修课《周易》中的蒙、观等卦,所论及到的我国早期教育的一些原理、原则、方式、方法等,对我国的教育事业曾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其合理部分甚至对当今教育仍然有用。如春秋时期伟大教育家孔子的“有教无类”、“困材施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反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光辉思想,都直接或间接来自《周易》。

关键词:周易;古代教育思想;探源

中国教育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源自何处?可以追寻到古老的儒家经典――《周易》。《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两部分。《易经》六十四卦,乾、坤二卦之后,紧接屯、蒙,事出自然。天地乾坤生万物,万物初生受屯难,此时正处于蒙昧无知的浑沌状态,亟需启蒙教育将之引上正途。《易经》中的蒙卦,可以说正是为此应运而生,系统地阐发了我国朴素的教育思想。

蒙卦的卦辞为:“蒙,哼。匪(非)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告渎,渎则不告。利贞。”“蒙”,即蒙昧,“童蒙”是指蒙昧无知的幼童。这就是说,人类初生处于蒙昧之时,就应接受启蒙教育,这样才会通达顺利。不是我去求无知的幼童,而是无知的幼童求我。这就象占卜一样,第一次求占,给予告示,一而再再而三地求占,就是亵渎神灵,神灵就不再告诉。显而易见,这里是以求占做比喻,说明求教必须诚心诚意,不能三心二意,而且还必须主动求教。仔细体味卦辞的内涵,至少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人类初生时蒙昧无知,蒙昧无知的人接受教育,这样就会通达顺利,表明启蒙教育何等重要。二是受教育者要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应该诚心诚意,主动求教,这样必会通达顺利,表明了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的关系。这里所涉及的教育原理正是我国古代早期教育乃至后来教育的一些基本原则问题。

再看蒙卦的爻辞:

“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这里的“发”,就是启发、启动、打开;“发蒙”,就是接受启蒙教育,开启智慧之门,而教育的方式也应该是启发式。此时蒙昧无知的幼童好比一匹野马,顽劣难驯,要用一些责罚犯人的方式,甚至不惜动用枷、锁等刑具,“痛加惩责,使知敬学”。实际上这里是指对“童蒙”要用一种严格管理的制度,这种制度在我国一直沿用了几千年,象以前的蒙学馆、私塾里的教书先生,手里拿着一把戒尺,对不用心听课的学生就打手心,这就是一种体罚学生的手段。解放后,国家教育部门制订了《学生守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废除体罚学生的行为,教育并督促学生自觉遵守,用以制约学生不良行为的发生。这比过去那种体罚学生的做法当然要文明得多,但作为规章制度毕竟还带有一定的强制性,这对于从严治无疑是必要的。另有一种解释,就是尚秉和先生在《周易尚氏学》中援引《诗・大雅・思齐》“刑于寡妻”等例,认为“刑”与“型”同,“刑人”就是“典型”。据此解释,这条爻辞是说,要利用典型来进行启蒙教育,以便使人知法守纪,免于犯罪;如果采用“用说桎梏”等暴烈方式并用过了头,则会适得其反,引来灾吝。所以,这条爻辞告我们,对于幼童的启蒙教育,要采取正反并用、宽严相济的教育方式,这才是正确的治学之道。

“九二,包蒙,纳妇吉,子克服家。”“包”:包容、广纳;“克”:治理。“包蒙”,是指接受教育的人要包括各个层次、各种类型的人,甚至连女子在内,都要兼容并包,这才吉利。就象聚新媳妇,又象儿子代父治家,也同样吉利。这里实际上是借指所接纳的教育对象应当包容广大,包括女人在内,都要被纳入受教育者的行列,这就是后来孔子所提倡的“有教无类”。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