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在职研究生论文

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非英语专业在职研究生英语论文写作瓶颈分析及解决对策

摘 要: 作者从通用英语写作、论文写作两方面分析了在职研究生在论文写作上的困难,指出遗忘、四级应试影响、名式及连接、母语负迁移等是造成目前在职研究生通用英语写作困难的主要原因,并指出论文写作中的困难主要是由于学生没有掌握论文的基本概念和结构、没有掌握常用句型。针对在职研究生的论文写作瓶颈,作者提出可从课程设置和教学两个方面入手,全面提高在职研究生的论文写作能力。

关键词: 研究生英语教学 研究生写作教学 论文写作 课程设置

引言

在职研究生是国民教育体系中研究生教育的一部分,对工作人员的素质具有很大的提升作用。按照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写作课程的大纲要求,研究生应当能够写出英语的论文摘要。但在当前形势下,各招生单位普遍对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有了较高要求,在职研究生面临科研、论文方面的压力。新形势在教学方面的表现,就是在职研究生英语教学上的变化——除了一般的英语写作,在职研究生还有论文写作方面的教学需求,但是受到课程设置、课时数量、教学习惯等因素的影响,非英语专业在职研究生在论文写作方面面临提升瓶颈,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通用英语写作上的困难

英语写作是英语知识最综合、最高级的表现形式,也是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可以说通过学生的写作,可以直接判断该生对英语的掌握程度。非英语专业在职研究生英语论文写作上的困难,首先最主要表现在通用英语写作上的困难。总的来说,非英语专业在职研究生在通用英语写作上的困难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英语词块(lexical chunks)的遗忘。

按照国家教委对于在职研究生的报考规定,获得学士学位三年(含三年)以上人员才可报考在职研究生。我国的本科英语教学,大部分仍然按照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模式对学生进行学业评估,近年来虽然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受到诟病,一部分高校不再以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为强制性评估标准,但是并没有从本质上改变一贯的英语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一般来说,大学英语的课程分为英语阅读和英语听力两部分,没有专门的英语写作教学课程。英语学习满两年之后,一般不再安排英语课程的学习,因此从大三开始,学生基本就不再进行英语学习。大部分人为了准备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指1月和10月的考试),才又匆忙进行英语复习。因此在在职研究生入学前后,英语学习一般至少中断了五年,期间如果没有英语知识的运用,英语知识的遗忘十分严重,而其中遗忘得最严重的,就是词汇。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在职研究生写作最为突出的一个表现,就是词汇匮乏。如在某次写作作业中,要求学生写”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Living in Europe“,学生作文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advanced,最为极端的是在一篇百字左右的作文中,该词反复出现了二十多次。可见学生经过五年左右的遗忘,词块的同义替换能力比较低。

全文阅读

在职研究生的论文开题报告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特别是Internet与校园网的接轨,为中小学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网络教学真正成为现实,同时也为中小学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这也是本开题报告的重要意义所在。

一、课题研究背景

(一)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缺乏系统性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的学术刊物(如《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Educational Technology》等)、教育网站和国际国内有关学术会议(GCCCE、ICCE、CBE等)的论文集进行分析,网络教学的设计研究主要是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和协作学习的设计等方面,缺乏系统的研究。可以说,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和探索。例如,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主动学习、利用虚拟情境进行探究学习、利用通讯工具进行协商学习、利用工具进行创造学习的设计以及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去研究。

2、网络教学的评价研究才刚刚起步

随着Internet应用的普及,网络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场所。然而,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教学的质量保证体系却显得不够完善、健全。如何保证网络教学的质量,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网络教学评价模型,已成为网络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时至2000年,教育部批准全国31所高校建立网络教育学院,但却没有制定出如何保证网络教育质量的相关政策。美国国家教育政策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Higher Education Policy)于2000年4月也发表了一份名为在线教育质量:远程互联网教育成功应用的标准的报告,然而,这些文章(报告)也仅仅是描述性的定义网络教学的评价指标,而对如何组织评价、如何获取定量数据、评价数据如何促进教学等方面则很少涉及。目前,网络教学的支撑平台中的学习评价模块往往只含有测试部分,而缺乏相应的分析与反馈。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全文阅读

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综述

摘要:我国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已经走过了十多个年头,期间经历了萌芽期、发展期,而现阶段正处于总结期。为了揭示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有文献的研究特点,本文从现有文献发表时间分布、研究内容、方法、角度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提升研究关注度、开启新一轮研究热潮等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7-0031-05

自高校1996年取消毕业生分配以及1999年实施扩招政策以来,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焦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作为解决就业难问题的重要措施也因此逐渐受到重视。自2002年楼仁功、赵启泉在《中国高教研究》杂志上发表第一篇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文章以来,学者们针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开展了多维度研究。为了解十多年来有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的基本情况,进而分析其特点,笔者拟采用文献调查法,对十年来国内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所有文献进行梳理,总结出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现状,提出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的未来展望。

研究文献发表时间分布

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为篇名,在“中国知网”上检索,获得2002—2013年间共1960篇有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文献,除去如2007年发表在《中国劳动保障报》上的《做自己的职业规划师》等非学术性文章,剩下学术论文1954篇,其中硕士论文113篇,博士论文还未见。普通论文①和硕士论文历年总数分布如图1所示。

从图1中可以看出,国内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是从2002年开始的,且硕士论文年度分布总数与普通论文年度分布总数基本呈正相关分布。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2002—2003年,共发表普通论文3篇,硕士论文0篇,共占全部论文总数的0.15%。由于此阶段相关研究已出现,但为数不多,因此笔者将其定为萌芽期。(2)随着2004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加剧,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逐渐成为研究重点,到2011年底共发表普通论文1 320篇,硕士论文89篇,占全部论文总数的72.1%,且历年论文总数呈上升态势。因此,笔者将此阶段定为发展期。(3)2012—2013年,共发表普通论文535篇,硕士论文24篇,共占全部论文总数的27.6%。自2012年开始,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逐年下降,引发大学生职业规划研究减少的原因并不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国内已经成熟,而是因为经过2004—2011年长达8年的研究之后,学者们需要对已有研究进行总结和提炼。因此,笔者将此阶段定为总结期。

研究内容、方法、角度分析

全文阅读

在职研究生为本位的个性化教育

摘 要:由于在职研究生采用进校不离岗的形式完成学业,与传统的全日制研究生教育有所不同。只有了解在职研究生的特点,更新教育观念,加强对在职研究生个性化教育理论的研究,实行灵活的招生制度和办学模式,实行双导师制,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建立多元个性化的培养模式,才能保证以人为本的在职研究生教育健康有序地发展。

关键词:研究生 在职教育 工程硕士 个性化

为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要,促进科技、教育、经济的紧密结合,我国于1997年设置了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目标是为我国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培养和输送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攻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员大部分是不脱产的在职人员。在职研究生培养制度是以进校不离岗为主要学习形式,以提高就业者专业能力、更新专业知识为主要目的,并使合格者获取学位的终身教育制度。由于在职研究生具有边工作边学习的特点,所以,需要开展以在职研究生为本位的个性化教育。

一、在职研究生教育的特点

在职研究生的生源相对于全日制研究生具有以下特点:第一,社会地位高。在职研究生入学前多为单位中坚力量或企业技术骨干,有丰富的社会经验,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与全日制研究生相比,自身有强烈的优越感。第二,能力强。在职研究生实践经验丰富,动手能力、接受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强,具有较强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第三,见多识广,思想深刻,思维活跃,思路开阔,对事情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第四,学位论文选题基础好,特别是来自教学科研单位的在职研究生入学前绝大多数承担了大小不同的各类课题,具有科研工作经验和学位论文选题的基础。第五,他们的论文选题具有针对性,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在职研究生来自社会生产第一线,对社会实际、生产实际问题有较多的了解,研究工作能紧密结合社会实践或生产实际中的具体问题,研究结果能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二、我国在职研究生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我国在职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许多工作仍在探索和积累经验阶段,在培养模式的发展与培养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在职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全文阅读

国内职教社会学研究历程及未来

从一门学科的建立到分支学科的出现和发展本身有一个过程,职业教育社会学的发展也是如此。根据王连清、张社宇对职业教育社会学的定义:职业教育社会学是一门通过对职业教育社会现象及职业教育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互动机制及协调发展问题的研究,揭示职业教育与社会协调发展规律的综合性的边缘学科。我国职业教育社会学研究在近三十年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萌芽阶段和发展阶段,而职业教育社会学研究的深化阶段还远未到来。

一、朦胧阶段:职业教育社会学研究的初起

如果从广义的角度分析,早在职业教育产生时,我国就开始了职业教育社会学的相关研究。鸦片战争之后,职业教育的研究范围更深、更广,为职业教育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而早在本世纪初,黄炎培先生就对职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论述,鲜明地提出了社会化的职业教育办学方向。1913年,黄炎培在《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中提出了教育与学生生活、学校与社会实际联系的教育思想,并倡导职业教育必须体现社会化。1914年,他在《黄炎培考察教育日记》第一集中又反复强调:“离社会无教育,欲定所施为何种之教育,必察所处为何种社会”。可以看出,在民国初年,黄炎培就意识到要把社会化作为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但是,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社会学研究是在改革开放后的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从改革开发初期到九十年代末的二十年都处于这一时期。这一时期职业教育社会学研究的主要特点是,职业教育社会学并未形成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人们尚未充分认识到职业教育社学会在职业教育研究中的独特地位,研究也仅是在其相关领域的探索,包括从经济、文化、政策、人口等方面单独阐述职业教育与这些相关社会因素的关系,而很少将这些因素作为职业教育社会学的领域来进行综合研究。仅有少数人试探着从事了一些职业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因此,职业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成果很少。这些研究成果主要存在于一些职业教育学的著作和教材中,讨论的主要问题有职业教育社会学的理论基础、实践基础,作为职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的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以及教学认识论等,很少有对职业教育社会学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统一探讨。此前虽然有大量的职业教育社会问题和社会的职业教育问题,并引起了我国职业教育理论界和社会学界的重视,但一直没有形成独立的职业教育社会学学科,也仅出现了少数基本涉及职业教育社会学的著作,如《技术教育概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1983年),提到了职业教育与社会生产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发展规律。应文涌的《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云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则较为典型,表明已经明确开始了职业教育与社会互动的研究工作。在期刊文献上,完全以职业教育社会学为主题的研究则较为稀少,只是相关的职业教育经济、政治、文化、人口等方面的研究论述。如张先锋、张庆彩1999年《教育与职业》第十期上发表的《对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几点经济学思考》就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困难的原因并提出对策。

二、发展阶段:职业教育社会学研究的初步成型

职业教育社会学研究在21世纪初期则受到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基本形成了职业教育社会学的体系框架,可以称为职业教育社会学的初步成型期。未来一段时间将是我国职业教育社会学的完善期。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职业教育理论研究步伐加快,不少研究都表现出了广阔的社会学视野,出版了一些研究和分析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关系的研究专著。其中以钱民辉的《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黑龙江出版社,1999年)较为典型,但是也是从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历史、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经济关系、职业教育社会发展的劳动力需求等方面来进行逐一阐述,还尚未提出职业教育社会学的相关内涵和概念,但也表明已经明确开始了职业教育与社会互动的研究工作,标志着国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该书把职业教育的发展放在中国社会整体性发展、放在不同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下去考察分析,把职业教育与人的社会化历程、与社会及其变迁、与社会劳动力市场等的需求结合起来,体现了作者独特的社会学视角和宏观的研究视野。

从21世纪初期开始,我国的职业教育社会学研究则基本成为一个独立、系统的研究体系。其重要标志之一是2001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将“职业技术教育的社会学研究”列为教育部重点课题(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职业教育研究所承担,主持人:王清连、张社字,课题编号:DJB10747)。该课题组2002年在《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2年第2期上发表了题为《职业教育社会学学科体系的构建》的文章。通过对我国职业教育理论与实际问题的分析与透视,梳理了近2O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历程和基础。提出建立职业教育社会学,用社会学的观点和方法解决职业教育问题的路径。并对职业教育社会学学科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现实条件、研究对象、理论体系等进行了分析。这不仅是对社会学理论的丰富和发展,而且是职业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创新和拓展。标志之二是张社字于2002年提出过职业教育社会学学科体系的构建,提出建立职业教育社会学学科体系势在必行。认为职业教育与经济、职业教育与文化、社区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与人口、职业教育政策、职业教育体制等相关研究已具背一定的深度,基于相关研究,职业教育社会学学科建设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标志之三是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研究所、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职业教育系开设了“职业教育社会学”讲座。2003年,在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原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则在职业教育学院研究生教育中开设了职业教育社会学课程,并设立了职业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方向。尤其需要说明的是,原国家教委职业技术教育司司长,现任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术委员会主任杨金土先生,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即开始职业教育的社会学思考,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基础、经济基础、教育背景等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研究,如教育结构问题(《防止教育结构失衡》)、女性职业教育问题(《职教女性颂》)、户口与职业教育(《漫议户口与教育》、职业教育公益性问题(《职教的公益性不容忽视》)、职业人问题(《职业人并非社会人的全部》)等,设计职业教育社会学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问题。而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和阐述不仅丰富了职业教育理论,而且使职业教育的社会实践活动更加理性、科学和规范。

三、深化阶段:职业教育社会学研究的反思与展望

全文阅读

高职创业教育研究综述

摘要:随着创业教育的兴起,高职创业教育也迅速成为研究热点。通过文献检索法对近十年来高职创业教育相关学术论文进行研究分析,对高职创业教育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研究的方法和角度进行评价,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为高职创业教育研究进一步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综述

一、引言

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究会”中,第一次正式提出了“enterprise education”,即创业教育的概念。从此在国外掀起了关于“创业教育”研究的热潮,理论成果也慢慢被中国学者所接受。我国提出创业教育的理念始于1999年1月公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其中提到要“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在随后的几年里,通过“高校创业教育试点”工程、“挑战杯”创业大赛等形式,在国内掀起了创业教育的研究热潮。

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模式推进的过程中,高职教育进入了跨越式发展阶段。虽然国内有关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专题研究起步较晚,但是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突出实践教学,因此具有创业教育的优势,所以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研究日益受到学界的重视,相关科研论文逐渐增多,立项的课题数量不断扩大,其中不乏年度省部级重点课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中认为把推进创业教育作为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在高职院校中开展创业教育是对国家发展战略的主动回应。本文主要通过对近十年(2001-2011)来高职中开展创业教育研究论文进行文献分析、综述和评价。

二、研究论文统计分析

从研究论文数量来看,关于高职创业教育研究的论文数量成逐年增多趋势。在CNKI(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了论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中国重要会议论文数据库中输入关键词“高职”、“创业教育”,按时间顺序(2001-2011)查找共有文章1862篇。其中:期刊论文1756篇,硕士论文44篇,重要会议论文26篇。每年具体的文章数量分布见表1及图1所示。

从表1和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高职创业教育的研究,正在逐年升温,但是研究主要集中在期刊论文的发表上,说明此项研究目前还在初级阶段,集中在于学术领域,另外,博士、硕士论文及重要会议论文涉及较少,说明课题可研究潜力巨大。

全文阅读

在职研究生培养质量管理探索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教育的要求逐步提高,高等教育正在逐年扩大,终身教育的理念越来越被人们所接收,在职研究生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一种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这种新型的教育模式既满足了人们对于教育的渴望,又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目前在职研究生的培养管理模式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在职研究生教育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在职研究生 培养 质量 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3(b)-0192-02

进入新世纪,我国的经济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之下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教育方面更是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于终身教育理念重视程度增加,各种各样的终身教育模式得到了快速发展。在职研究生教育作为终身教育中一个比较高级的形式更是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在职研究生是我国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重要补充,为国家和社会提供了大量的高学历人才,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但是现阶段,我国的在职研究生培养质量管理方面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国在职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我们必须充分的重视这些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改革措施,促进在职研究生教育的持续发展。

1 在职研究生的概念界定

在职研究生教育即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成人教育,它是以在职人员为主要培养对象,以进校不离岗为主要学习形式并使合格者能够获得学位的一种教育制度。在职研究生教育是全日制研究生的重要补充,是终身教育的重要实现形式,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社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专业能力,不断的拓展在职人员的专业知识。在职研究生教育对于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2 在职研究生的特点

在职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是相对的,两者之间存在很多相同之处,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在职研究生的培养对象主要是针对在职的社会人员,通过对他们进行专业知识的培养,提高在职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业务水平,使其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在职研究生教育有很多的特点,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全文阅读

我国职业教育学科建设情况的定量研究

一、引言

职业教育学科是关于职业教育的知识的分类,这类知识随着人们职业教育实践活动的发展和职业教育认识活动的深入而得以丰富,并逐渐形成体系继而不断发展、完善,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从事该类知识生产、传播、再生产的组织及组织工作规范。从学科制度的视角来看,职业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的过程即职业教育学科制度化的过程。基于此,职业教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涉及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研究对象、研究范式、理论体系的确立及完善,可称之为职业教育学科内部制度建设;另一方面是指生产、传播、再生产职业教育知识的组织机构的成立、运作及其制度的建设,可称之为职业教育学科外部制度建设。以此框架来审视我国职业教育学科的发展现状,不难发现,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学科建设所处的阶段具有内部制度尚未完全建立、外部制度还需不断健全和完善的特征。

高校在职业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论及我国社会学的发展时曾提出,一门学科的机构大体上要包括五个部门:学会、专业研究机构、各大学的学系、图书资料中心、学科的专门出版机构;其中,“大学是培养这门学科人才的场所,为了实现教学与研究相结合,不仅在大学要建立专业和学系,而且要设立与之相联系的研究机构”。[1]我国最早提出“学科制度”概念的学者方文也曾提出,作为支撑学科研究的物质基础,学科制度至少包括四类范畴:职业化和专业化的研究者及他们赖以栖身的研究机构和学术交流网络;规范的学科培养计划;学术成果的公开流通和社会评价;稳定的基金资助来源。[2]由此可见,高校因其所兼具的知识生产和人才培养的功能而成为各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平台,在学科的内、外部制度建设方面具有重要地位。职业教育学科通过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点、博士点的设置在高校中获得建制,形成了职业教育研究和职业教育学科人才培养的共同体及相应制度,以此为基础为职业教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发挥促进和推动作用。

早在1983年3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布、试行的我国第一份学科专业目录《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授予博士和硕士学位的学科、专业目录(试行草案)》中就已经出现了“职业技术教育学”。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显示,2012年我国有40所高校招收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有6所高校招收职业技术教育学博士研究生,如表1所示。从中国知网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收录的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情况来看,2001~2010年间,共有22所高校提交了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的694篇硕士论文,如表2所示。此外,2005~2010年间,有3所高校提交了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的30篇博士学位论文。不难看出,高校层面的职业教育学科建设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并取得了不少成果。使用科学的计量方法对这些成果进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有助于我们了解职业教育学科的研究取向,把握职业教育学科建设的进展情况,对明确职业教育学科的研究对象、划定职业教育学科的研究范围、构建职业教育学科的理论体系,特别是完善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点的布局和内涵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注:受网站数据收集情况所限,此为不完全统计。

*:辽宁师范大学的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教育学”开设有“职业技术教育原理”、“比较职业技术教育”、“职业培训与就业”等方向。

二、研究方法和数据处理

(一)研究方法

全文阅读

国内职业技能教学近况评定

作者:林克松徐改聪王倩全单位: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数据统计与分析结果

(一)基于博士学位论文授予年份的统计与分析

对博士学位论文的授予年份进行相关统计分析,可以从时间维度上大体了解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的基本情况,进而从总体上把握近年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趋势及未来走向。从所采集的93篇博士学位论文来看,论文授予年份的时间跨度为2003~2011年,具体分布情况见图1.从图1可以看出,我国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的博士学位论文的撰写整体上呈现上升态势。从2003年检索到2篇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主题的博士学位论文起,虽然2004~2005年有小幅下跌,但2005年以后再次呈现出加速增长的趋势,尤其是2010年达到了高峰(19篇)。尽管2011年出现了较大幅度回落,但这可能与中国知网尚未完全上传相关博士学位论文有关。此外,从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的整体局面来看,这样一个上升态势与近来年我国职业技术教育日益受到重视、研究成果日益丰富的趋势是同步的。

(二)基于博士学位论文授予单位的统计与分析

对博士学位论文的授予单位进行相关统计分析,可以从空间维度上大体了解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的队伍分布情况,进而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单位的实力和水平。具体统计结果见表1。此外,授予两篇博士论文以下的高校有复旦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兰州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统计表明,2003~2011年,我国共有28个单位授予了相关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的博士学位论文。其中,华东师范大学和天津大学数量最为丰富、优势最为明显,两所高校所授予的有关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的博士学位论文共45篇,几乎占所统计样本的半壁江山(48.3%)。这样的优势与两所高校在职业技术教育学科上所占据的地位和优势是不可分开的。华东师范大学和天津大学都是我国综合性研究型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也是我国为数不多的经国家教育部评定获准设立职业技术教育学博士学位授权点的高校。华东师范大学早在2004年便明确标注招收职业教育博士。而天津大学则于200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定获得“职业技术教育学”博士学位授予权(这是我国首个职业技术教育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在其余开展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的高校中,发表2篇及以下相关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博士学位论文的单位共有21个,占所统计博士论文授予单位总数的75%,而论文总数只占样本文献的27.9%。可见,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博士学位论文的授予单位分布很不均匀,不同单位之间存在非常大的差距,且各研究单位在职业技术教育学科领域内的科研实力不平衡。

(三)基于博士学位论文学科分布的统计与分析

对93篇博士学位论文所属的二级学科以及学科门类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可以看出我国有关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博士学位论文的学科分布情况,进而从一个侧面洞察近年来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的学科来源。二级学科具体分布情况如图2所示(限于篇幅,本表只统计出现2次以上的二级学科名称)。另外,课程与教学论、成人教育学、体育教育训练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民族学、法律史、社会学、经济管理、世界经济、政治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林业经济管理各1篇。从二级学科分布来看,在93篇样本中,共有22个二级学科介入到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中。其中,职业技术教育学占据着“局内人”的优势,其所产生的博士学位论文数占样本总数的31.1%,表明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在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研究领域占据主导地位。由于高等教育学、教育史、教育学原理及比较教育学等4门学科与职业技术教育学同属于教育学一级学科,且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这4个二级学科所产生的关于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的博士学位论文数量也很多,共有36篇,占样本总数的38.7%。管理科学与工程、农业经济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林业经济管理等4个学科隶属于管理学,共产生17篇博士学位论文,占样本总数的18.3%,表明其在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中占有一定的“话语权”。由于职业技术教育彰显教育与经济的双重属性,因此经济学对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的介入同样较为明显。财政学、产业经济学、世界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等4个二级学科从不同的经济学视角出发对职业技术教育学展开了探讨,产生了5篇博士学位论文。除此之外,其余9个二级学科也都从不同角度介入到了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之中。

全文阅读

近年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发展状况评析

摘 要 以在中国知网“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检索到的93篇有关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的博士学位论文为研究材料,采用内容分析法,发现:近年来,中国有关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的博士学位论文走着一条不断成长的道路,印证了近年来我国职业技术教育以及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的蓬勃发展态势。但是,在蓬勃发展的背后,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无论在选题、内容还是方法运用上,都客观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基于此,未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的研究要进一步加强学科交叉,在拓展研究内容的同时加强对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针对性研究,探索更加多元和“前卫”的研究方法。

关键词 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内容分析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2)10-0030-06

博士研究生是一定学科领域中学术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博士研究生群体的学术成果不局限于博士学位论文,但博士学位论文是博士研究生学习历程的焦点和重点,是博士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帮助下对特定研究领域作出的原创性贡献,其完成意味着博士研究生具备独立解决某个领域内重要问题的能力。因此,博士学位论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一个时期某一个学术领域较高层次的研究实况和研究水平,可以反映特定学术领域的新思想、新方法及其发展趋势。基于此,本文旨在对博士学位论文进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描述与勾勒近年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的发展状况及动向。

一、数据采集与分析框架

中国知网“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是目前国内相关资料最完备、连续动态更新的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因此,本文以中国知网“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为平台进行数据采集。首先,以主题包含并且关键词包含“职业技术教育”或者“职业教育”检索词为条件进行高级检索(学位年度不限,检索时间截至2011年11月1日),获得173个样本。其次,以主题包含并且关键词包含“中等职业学校”或者“高等职业院校”检索词为条件进行高级检索以查漏补缺,获得35个样本。最后,对所获得的208个样本进行逐个解读,剔除重复样本以及在检索范围之外的样本,最终实际获得93个样本。

针对这93个样本,以学位论文的授予年份、授予单位、学科分布、研究主题、研究方法等五个维度为分析框架,并将其信息导入SPSS19.0统计软件逐一进行建档,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统计分析处理,最后进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与探讨。

二、数据统计与分析结果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