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语篇教学论文

语篇教学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语篇教学小学英语论文

一、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达到学以致用

我们可以运用实物演示情景、音乐渲染情景、直观再现情景、角色扮演情景等方法,把学生引人一定的情境之中,使教学变得更为形象具体,促进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语篇内容,激起学生学习和练习的情绪和感情的体验。这样不仅让学生获得基础知识,还培养了学生外语交际能力。目前,我们使用的闽教版教材中选用的题材经过精挑细选,不断改编,比较符合孩子们的年龄和学习特点。选择的话题都是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实际的,其选用的语篇在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产生熟悉感,并能学以致用。如教学B7Unit6((Atarestaurant~这一单元时,我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学生扮演服务员,学习如何点餐,如何当好一个服务员。在介绍当中渗透了食物单词和点餐过程中的语句的学习,为学生扫清了在语言交际过程中会遇到的障碍,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印象深刻。又如在教学B8Unit5《Mother’sDay))时,我创设了一个情境:用VCR介绍母亲节的由来,给学生一个话题——在母亲节即将来临的时刻,大家打算为母亲买些什么,做些什么?通过讨论交流,表达自己的思想。最后通过亲手制作贺卡,让学生把内心的爱献给妈妈。通过以上方式,让学生能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交际,提高了会话能力,达到了语篇教学的目的。

二、设计各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小学开始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十分重要。小学生活泼好动、爱玩爱闹,对一件事物的关注缺乏持久的耐性,但又具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小学英语语篇教学必须从学生的这些心理和生理特点出发,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通过听做、说唱、玩演、读写和视听等多种活动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语感,达到提高交流能力的目的。例如:三年级学生刚刚学习了“Pleasegivemearuler”、“CanIuseyourpencil”、“Hereyouare”、“Thankyou”等简单句型时,我设计四人小组合作,在小组内用实物进行对话交流。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且当活动中学生绞尽脑汁地使用上所学的单词来“为难”组员时,学习气氛变得更加活跃,欢笑声连连。用游戏教学贯穿课堂教学中,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B2Unit4{time}时,我设计{Wolf,wolf,what’Sthetime?)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活动中学会语言、运用语言。同时,课堂教学中,我还利用歌曲,融音乐与英语为一体,如《新年好》、《两只老虎》、《十个印第安人》等儿歌,把我们所学的内容用英文代入,这有助于激发兴趣和分散难点。在唱歌过程中可以根据歌曲内容进行问答或分角色对话,使得学生乐在其中,有效地活跃了学生学习英语的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我们还可以自编各种chant,把课文训练的重点单词和句型编成chant,不仅使学习重点得到巩固,易于学生快速记忆,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三、分层教学,逐步深入

语篇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还需要分层次进行处理,最后再次回到整体上,检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语意。在教学中应注意句型的教学与语篇的联系。闽教版英语教材,第一部分是有情境的语篇,而第二部分凸显本课中的重点句型,使教师和学生很容易把握课文的重难点。因此语篇阅读分析,可以结合语篇内容,针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游戏、对话、小组讨论等形式,创设情境,让学生结合已学的内容,运用课文中的重点短语、句子进行交流。在对话教学中,以freetalk,story等导人,正确使用每篇对话的“引言”,再根据情节的发展,把词组、句型、语法知识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做到字不离句,句不离篇。在B7Unit8{Thanksgivings(2)》一课的教学中,我设计如下:(1)在学生了解感恩节以后,让学生通过欣赏有关感恩节的美丽画面及美妙的感恩节音乐,感受浓浓的感恩节氛围。(2)利用课件,出现感恩节晚餐的画面,用竞猜的方式复习与感恩节相关的食物和与感恩节相关的知识。(3)课文语篇的教学:a.watchtheCD,thenanswerthequestions.b.storyexplanation.逐步教授课文六幅图内容。c.Listenandrepeat.而本课的新词和新句型,就结合在每段的课文中学习,使教学形成了一个整体感知,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

四、注重朗读,综合训练听、说、读、写能力

在所有的语言技能中,阅读能力是最容易保持的。学生一旦掌握了阅读的方法,他们不用老师的帮助就能进行自主学习,作为高年级的学生,就能读懂简单故事和短文并抓住大意。教材中的语篇是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的好材料,教师应给予适当的阅读指导和阅读任务,让学生带着目的去阅读,抓住有用信息。当学生在阅读中找到这些问题时,也就读懂了文章。再通过让学生回答问题,又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我在日常英语教学活动中,尝试把英语的语篇教学与语文的阅读教学相结合,如教学B7Unit6《Atarestaurant))一课时,我做了如下设计:(1)自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单词及句子。(2)释疑,复习食物单词。(3)看课文动画,跟读课文,回答问题。(4)自读课文,分角色朗读。(5)训练重点句型:Whatabout?Goodidea!但语篇阅读不能停留于此,还要加强朗读指导训练。我引导学生跟读模仿录音,在教学中设计分角色朗读,开展朗读比赛、分角色表演等,如在B1Unit6((AnimalFamilies))教学中,我设计如下:让学生戴头饰,扮演蝌蚪们、鱼夫人、青蛙妈妈、乌龟等进行角色表演。学生通过生动的表演,把语言内化,使每个学生会读、爱读,并能读出语感,在朗读中夯实基础,提高能力。书面表达,就课文内容进行改写,缩写,续写或写体会等,这把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在一起,达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如教学B7Unit6《FoodandHealth))一课时,我设计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写一篇有关自己的饮食和日常习惯的文章。

全文阅读

英语语篇阅读教学论文

摘要:衔接手段是进行语篇分析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包括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两个方面的内容。运用衔接理论进行语篇分析,可以加深对语篇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达到提高阅读理解之目的。

关键词:衔接手段语法衔接词汇衔接语篇分析

作者认为,从语篇入手,把语篇中的衔接理论引入大学英语阅读中,能更好的把握文章的脉络,提高理解的准确性,以达到高效阅读的目的。

一、关于衔接的理论

衔接(cohesion)来源于功能语言学的创始者韩礼德和其夫人哈桑合著的《英语中的衔接》一书中。他们认为,一组句子组成语篇要有一定的机制,并把这种组成语篇的机制称为“谋篇机制”(texture)。此机制的作用就是把一组句子组成语篇,其方式就是运用衔接手段把上下文联系起来。衔接不是一种结构关系。在小句之间也有衔接,而且结构关系本身也是一种很强的衔接,但不是谋篇机制。衔接实际上与句子边界没有关系,因为它是语义关系,不受结构限制。作为组成语篇的唯一手段,衔接在句子间的作用非常突出。韩礼德-哈桑把衔接归纳为五种类型,即照应(reference)、替代(substitution)、省略(ellipsis)、连接词语(conjunction)、词汇连接(lexicalcohesion)。其中照应、替代、省略和连接词语属于语法衔接手段,词汇衔接属于词汇衔接手段。当然,词汇衔接理论有早于韩礼德的。相比之下,Hallidy从篇章的视角来探讨词汇衔接更为系统化。他认为,词汇衔接为篇章的连贯(coherence)提供了基础。“只有词汇的相对集中,才能保证语篇的主题和语义场取得统一。

二、语篇衔接理论分析

语篇的衔接理论可以用于许多领域和科学,其中最直接的就是语言教学和语篇的分析。国内、外的学者有不少论著,讨论如何把衔接理论应用于外语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问题。语篇是高于词句层次的语言单位,具有语义连贯,逻辑分明的特点。衔接则是语篇中语言成分之间的语义联系。当语篇中的一个成分的含义依赖于另一个成分的解释时,便产生衔接关系。

在外语教学中,语篇的衔接理论一方面有助于分析语篇的组成方式,语篇与语境的关系,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根据衔接纽带在语篇中形成的网络来了解语篇发展的脉络,对学生认识语篇的意义整体和微观联系都有很大帮助。与传统阅读教学不同的是,语篇中的阅读教学是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语篇的衔接手段,学会分析句子内部、局部之间以及段落之间是怎样通过衔接而达到连贯的,培养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并围绕文章的中心准确理解细节的能力。

全文阅读

英语篇章阅读教学论文

一、阅读是英语技能教学的重点

2007年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英语阅读能力进行了三个层次的要求。阅读能力的高低是衡量一个人英语水平的重要尺度,直接影响着人们信息收集与吸收的效率与效果,也影响其他能力的进步与提高。阅读教学应该是英语技能教学的重点和核心。

二、制约英语阅读速度的主要因素

据调查,制约学生英语阅读速度的主要因素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词汇量与词汇处理能力。词汇量的多少直接制约着读者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但并不是说词汇量的增大就一定能够提高阅读能力。例如:(1)Itisrainingcatsanddogs.(2)JustcallmeDad.例(1)中的raincatsanddogs光从字面看,可能会被误解为“下猫下狗”。这显然是荒唐的理解,这个短语其实是一个过了时的俚语,表示瓢泼大雨的意思。例(2)经常会出现在日常的对话中,字面义为“管我叫爸爸”,听话人如果从中国习俗来考虑定会火冒三丈,但是说英语人则不会这样认为,因为说这种话的人一定是刚做了爸爸,所以听话人会很自然的说一句“Congratulations!”。上述两例词汇和语法结构都非常简单,但意思却不是组成词语字面义的简单相加,可见除了掌握一定量的词汇外,还要掌握固化句式、俚语等。二是非直观信息量的多寡。刘润清(1995)指出,有效率的读者时时刻刻都利用前文的内容和非直观信息去预示下文的内容。这样,大脑处理新的直观信息时只需考虑少量的意义选择,所以能够迅速、有效地理解意义。这里,直观信息就是指眼睛看得见的信息,指纸上的文字符号;非直观信息包括对文章所用语言的结构和词汇的了解,对所论主题的了解和相关的阅历。三是阅读技巧。阅读技巧是指每个阅读者在实际过程中无意识地采用的种种方法;而策略则是阅读者为了解决某一具体问题采取的某种手段或方法。四是情感因素。束定芳、庄智象(1996)认为,影响外语学习的主要情感因素是动机、态度和个性特征。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习惯等进行有效地个性化教育,是当前英语专业阅读教学中的重要课题。

三、篇章理论为交互阅读模式提供借鉴

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一些心理学家如Gough,Goodman&Smith等提出,心理语言阅读模式可分为自下而上模式、自上而下模式和相互作用模式,至今影响很大。自下而上模式(Bottom-upModels)是指从文本到人脑的过程(fromtexttobrain),这种模式注意语言本身的结构,强调的是词汇的学习,忽视了上下文及其他因素的作用,低估了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积极能动作用;自上而下模式(top-downmodel)是从大脑到文本的过程,读者的语言知识、第二语言的熟练程度、相关背景知识等都显得极为重要。自下而上模式和自上而下模式是相反的两个过程。前者是低层次的阅读过程,机械地把复杂的阅读过程简单化为个体对词的认识和理解,而忽视了高层次语言结构对篇章理解的作用;后者是高层次的阅读模式,但不是一个精确的理解和认知过程,而是获得的信息选择的过程,从很大程度上夸大了读者在阅读中的主观预测、推理等作用。20世纪90年代,学者们已经认识到信息传递的方向是双向的,而不是单向的。于是出现了相互作用模式(interactivemodels)。鲁墨哈特(DavidE.Rumelhat)提出,在阅读中,语义的、句法的、词汇的、正字法的以及视觉信息之间相互作用;阅读技巧在于语言知识与已知知识之间的有效相互作用;读者将已知的信息(背景图式)、情感、经历、文化带入到篇章当中。

四、英语篇章阅读教学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一线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还是深受传统教学法等的影响,专注于词义辨析、句法结构分析和句子的分析和训练,而忽视了语言实际能力的培养,不能从篇章的角度来理解和分析字、词、句,不能借助篇章的衔接与连贯、主述位推进、篇章结构及相关理论来提高学生的篇章阅读技巧,培养学生篇章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这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是与《大纲》要求相脱节的,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杨秀红,2007)。正如桂诗春(1986)指出的那样,学生阅读能力不能提高的症结在于习惯在句子的层面作分析,因而忽略了句子之连接,即篇章。英语篇章阅读教学研究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前沿领域。近年来,一些学者也尝试着从篇章分析的角度进行英语阅读教学的探索,如刘辰诞(2001)、李佐文(2001)、贾智勇(2005)、方伟(2007)、林华(2006)等,有宏观,有微观的,这些研究为篇章阅读教学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但结合中国学生英语学习中的偏误进行英语篇章阅读教学还有更长的路要走。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要构建一定量的、动态的英语阅读学习偏误数据库,基于数理统计,加强学理上的分析,立足篇章层面,考察篇章衔接和连贯,归纳篇章的词汇重复,构建篇章的主述位系统,分析篇章模式,厘清篇章管界,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和层次对篇章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分析,运用篇章理论指导阅读教学,这种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将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全文阅读

词汇和语篇教学论文

摘要:文化和语言密不可分,文化教学是英语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教师要充分考虑文化因素,将语言教学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相结合。在语言教学最常见的词汇和语篇教学的过程中,尤其应当进行积极的文化导入。

关键词:文化导入;英语教学;词汇;语篇

一、词汇教学中的文化的导入

课堂教学中,涉及新词、词组时,教师常对词义、搭配进行详细讲解,尤其会给出例句,充分帮助学生掌握和记忆单词,而对词汇的文化内涵重视不够。词汇是反映文化的一面镜子。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风俗习惯都在词汇中得到体现。而许多词汇都带有特定的文化信息,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其含义光从字面上是无法理解的。此时的文化导入应围绕以下四方面进行。

第一,词语的深层内涵:一个民族文化有的事物与概念会在词汇中有所显现,很多情况下,不同语言中指称意义或语面意义相同的词语在文化上可能有不同的内涵意义。这类词语在教学中尤其值得注意。比如“individualism”一词,中文翻译为“个人主义”,对中国学生的调查发现,该词在中文中的含义等同于“利己主义”“唯我主义”和“自私自利”,是传统的贬义词。而这个词在英语中原本是个哲学术语,表达一种强调个体重要性的思想,是一个中性词。(高一虹,2002)再如97年香港回归,中外媒体对香港“回归”的英译有多种,最常有两种:“return”与“revert”,前者为我国传媒所采用,后者集中出现在西方媒体及学术界。一般的词典对两者的定义没有多少区别,都有“返回到原来状态”、“返还原主人”的意思,但是仔细追究两个词的内涵就会发现,“return”的含义是“物归原主”,尤指归还被他人非法强占的财产,或被强盗硬行掠走的财物(《牛津英语大辞典》OxfordEnglishDictionary,CharendonP,1989)。而《牛津英语大辞典》对“revert”的界定是:捐赠者捐赠的财产到了捐赠者与接受者商定的法律期限后返还给财产的原捐赠人或他的财产继承人,“因此,在香港的语境中“revert”就有了如下的含义:英国对香港的占有是基于大英帝国和清政府共同商定的协议,不论是占有还是‘交还’都是履行法律义务,是值得称道的遵法守法行为。”(朱刚,2002)这样的文化意义自然不会被中国人接受。

第二,词语的不等值性:有些同一概念的词语在两种文化中可能具有截然不同的文化内涵,这种不相等的对应关系常反映出汉英文化因素的不对等。如果对这些词语不加了解,使用不当,势必会在交际中带来窘迫、误解,甚至导致交际失败。比如dragon一词在英语中指的是一种能吐火的怪兽或凶恶的女人、母夜叉,所以dragon在英语民族文化中不被人所喜爱,常用作贬义词。而龙在中国文化中则是一种吉祥和权威的象征,中国人对“龙”有一种特别的偏爱,称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做父母的都会“望子成龙”。为避免词语的不等值性所带来的交际窘迫,在初次学习这些词的时候就应当让学生对其特点加以了解。在教授词汇时,不能只传授它的基本含义,还应该传授词汇的文化内涵。

第三,词语的转意:某些词语在特定的英语语言文化环境中已失去了自己原本的含义,具有特定内涵,了解这些转意的词汇不仅对交流有所帮助,而且可以丰富词汇。比如chicken是‘小鸡”、“幼鸡”,但是英语中该词和其它词连用,多表示胆小、懦弱、年纪小,像chicken—hearted(adj.)懦弱的、胆小的,chickenfeed(n)价值极小的东西、微不足道的东西。

第四,禁忌语和委婉语:了解禁忌语以及代替它们的相应的委婉语是十分必要的,否则在交际中会显得唐突粗鲁,极易引起尴尬或不快。如“poor”(贫穷)可以用“needy”,“underprivileged”,“downonone’sluck”等词替代。同样是指“肥胖”,fat会引起不快,“plump”则会使人联想起身材悦目的丰满,而“ontheheavyside”则是对“发胖”的委婉替代,比“beingfat”更易令人接受。对于疾病和死亡中西方文化中都有其各自的委婉说法,英语中“die”会由“go”,“passaway”,“bewiththeGod”等委婉语代,“deaf”则用“hardofhearing”(耳背)来代替。不同国家的禁忌语和委婉语表达了不同的价值观念和文化理念。让学多了解一些这方面的常识有助于交际的成功开展。

全文阅读

语篇整体词汇教学论文

一、课前激活———为整体迁移作铺垫

发展心理学观点强调已有知识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人类是从长时记忆中提取信息帮助记忆新事物。因此,课前利用相近或关联主题的已学语言知识迁移导入是实现语篇整体教学必不可少的首要环节。建构主义理论启示: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已经具备了什么知识经验,这些知识经验和新知识之间有何联系,在教学设计时,如何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以旧带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利用主题迁移导入新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已有背景知识和相关语言知识,自然地引出话题。课堂活动的形式可以是TPR活动、游戏、猜谜、歌曲、歌谣、故事、实物(图像)、问题、对话和头脑风暴等多种方式。例如,在教学PEP《小学英语》第一册Unit1Hello单元ALet’slearn中的book,ruler,pen,pencil,pencil-box,schoolbag,crayon等学习用品时,虽然学生是三年级起学英语的初学者,但教师仍可以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以游戏的形式进行课前的激活导入。教师可以以叙述的方式先向学生展示schoolbag,而后结合肢体语言,运用句型“Ihavea.../Thisisa.../Itisa...”逐一激活呈现已准备好的文具物品。

二、整体呈现———创设话题语境整体输入

人类对事物的认识,通常是从整体到局部再回归到整体;对事物本质的把握,也总是由浅入深的。语言学习被认为是世界创造意义的一部分,语言首先是不能孤立地学习,语言需要在整体的背景中,而不是在孤立的背景中零敲碎打地学习(安桂清,2007)。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没有一条主线或者一个主题,整节课的活动就会显得凌乱、无序,学生的学习就如同跟着教师在走马观花。基于语篇的话题整体教学更关注从整体上把握教学内容,更关注改变教学中支离破碎的知识传授及零散的各种教学活动的堆砌,注意用一条鲜明的主线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使每个单元的词汇教学都在一个有意义的情境中进行,而不再是一个零碎的单词学习过程。创设语境整体输入使教学环节更简洁和明晰,在呈现过程中让更多的学生在情境中潜移默化地参与到语言的习得过程中去。创设语境整体输入,用鲜明的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有意义的话题整体输入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学习一个新的知识时,教师应让学生首先在一个完整的交际情境中理解每个句子的意义,使学生懂得句子使用的恰当情境(张莺,2001)。构建话题的最终目的是以话题为线索,带动知识、能力、情感目标的达成,从而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不同的收获。课堂活动的形式可以是猜谜、歌曲、歌谣、故事、对话和叙述等。例如,在教学PEP《小学英语》第一册Unit1Hello单元的book,ruler,pen,pencil,pencil-box,schoolbag,crayon等学习用品时,教师只是通过单词卡片一个一个地进行音、义、形等的教学,学生可以学会这几个单词,但如果教师在呈现时设计好情境,以讲故事的方式先向学生展示schoolbag以及其他文具,而后是用句型:Ihavea.../Thisisa.../Itisa...逐一呈现已准备好的新单词物品则效果会更好。通过以围绕MySchoolbag为主题的整体引入,让学生对本节课要学习的词汇先有一个整体的感知,再进一步学习,通过故事整体教学,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分部操练———环绕主题,听说先行、读写跟上

语言学习是有一定规律的,第二外语的获得通常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循序渐进地习得。在操练过程中,各个活动必须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从易到难、以旧引新、学用结合、螺旋式上升的特点,让学生既学习了新内容,又联系了旧知识;既学习了教材文本,又整合了文化内涵与生活实际,体现话题教学的整体性(教育部,2011)。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依托主题,依据“听说先行、读写跟上”的原则进行操练。听说方面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基础,以激励为手段,借助实物、图片、多媒体设备等,通过歌曲、歌谣、简笔画、游戏、TPR等活动形式,引入竞争与合作机制,让学生在玩中学,激发和培养学生说的兴趣。因而,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一定要考虑活动的层次性和递进性。例如,教学PEP《小学英语》水果单词apple,pear,orange,banana等时,在巩固练习中,活动一Let’schant和活动二Whatismissing的关系如何?这两个活动在对学生语言训练上是否有递进的要求?是否遵循先听说、后读写;先简单、后复杂的原则?通过连续的几个巩固活动,对学生的语言训练是否基于话题进行?提供给学生语言输出是否仍停留在同一个层面?在词汇、对话、阅读课、写作课等课型的教学中,充分利用小学英语整体教学模式,从认知心理学来说,是充分发挥同化和顺化作用,把新知同化到旧知中去或把旧知顺化为新知,从整体上建立新的认知结构。如果忽略了这些基本的原则,表面上学生参与活动的面或许很大,课堂气氛或许很活跃,但学生的语言训练却只会停留在同一个层面,对于增大学生的语言输入量,扩充学生的语言信息量,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帮助不大。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提倡听说领先,读写兼顾,对读写的要求虽然不高,但并不是说可以忽视,或草率对之。英国剑桥大学的一项研究指出:在阅读过程中,单词中的首字母和末字母的位置不变,那么其他字母的位置不论是否正确,我们仍能顺利进行阅读,那是因为人类的大脑并不是逐个字母认读单词而是整体认读的(TheTimes,September2,2004)。词汇的认读,也要遵循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可以根据单元话题通过英汉结合的谜语、小故事等形式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比如在学过了颜色类、身体部位、长短等词汇后,在教学动物单元时,可让学生猜一猜这样的动物谜语:Ithastworedeyes.Ithastwolongears.Itlikesvegetables.Itcanjump,jump,jump.学生通过教师配上的动作及对英语信息的反馈,能够很快猜出是rabbit。这对于初学英语的学生无疑是一种很有趣的阅读形式。另外,根据学生知识水平和生活实际,通过文本再构创编的小故事更是激趣阅读的有效方法。小孩子的天性都是喜欢听故事的,在听故事的过程中,通过故事这一整体的语言输入,学生会不知不觉地进入故事,融入故事,因为有兴趣,会记得更牢,理解得更全面。

四、整体输出———提供语言支架,引导个性化表达

恰当、有效地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供语言输出的平台,拓展已学语言知识,也是提高词汇教学效率的重要方法。根据前苏联心理学家、哲学家、文学家Vygotsky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的概念,“教室被看作儿童应该有机会做实验和尝试新活动的场所”(罗伯特•费尔德曼)。学习者在任何一个学习阶段都有两个发展水平:实际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实际发展水平指学习者独立完成任务、解决问题而表现出来的知识和技能;潜在发展水平指学习者在他人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完成任务、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提供场景,搭好适当的“脚手架”,让学生输出所学语言,就是有效运用学生语言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原则。例如,PEP《小学英语》第二册,Unit3AtthezooPartALet’slearn,主要学习的目标语言是tall,short,big...,本课的第一阶段是通过已学的两首chant,从整体入手带领学生学习文本,逐渐显露目标语言Lookatthat...It’s(so)...,如:Lookatthatbear.It’sshortandfat.并引领学生描述动物园的动物;第二阶段,是在为学生提供语言支架的情况下,半放手地让学生根据所学目标语言描述通过教学媒体呈现的动物的特征;第三阶段,教师给学生提供场景,如:AandBisatazoo...Theysee...itis...and...,放手让学生描述动物园的动物。通过这样一个整体语言输出的活动,学生学习的几个形容词就不仅仅是几个零散的单词,而是可以根据本单元主题ZOO进行叙述、用于描述动物的活生生的语篇情景用语了。语言学习是一个从整体到部分然后再回到整体的过程。语篇整体教学的理念是总、分、总,以形成系统的语言输出的过程。对当今的学生来说,具备整体的、在情景中的表达能力已远比掌握丰富的词汇更有积极意义。因此,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在纯单词教学课中,教师必须充分挖掘文本,设计整体教学任务,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为学生的语言输出搭建有启发性的语言支架,培养学生语篇整体的英语表达能力。基于语篇的话题整体教学,不仅实现词汇教学的有效整合,实现“整体语言(wholelanguage)教学”,更能使英语课程的学习成为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的一个过程。教师在设计交际情景时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整体衡量,还原语篇于生活,最大限度体现语用价值,搭建支架让学生进行知识的拓展和运用,这样才能把语言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输入,然后达到整体的输出。在教学单词和句子时,要设计恰当的谈话主题,摈弃以词句为基础带动语篇、语境的学习,倡导有效的以语篇、语境带动词句的学习,这样才能真正让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在符合少儿认知规律的“整体-部分-整体”的模式中进行,进而提升小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全文阅读

认知语篇视域下大学英语教学论文

一、理论基础

(一)生成者视角与接受者视角

我们可以从两个视角来看认知语篇学。第一是从语篇生成者的视角来看,主要研究的是人们如何根依据当前语境,通过话题结构、衔接、信息结构以及主位结构等手段生成语篇并在心理上实现语篇的连贯。第二是从语篇接受者的视角来看,主要研究的是人们如何依据当前语境,通过话题结构、衔接、信息结构以及主位结构等语篇信息的引导来理解语篇并在认知上建立起语篇的连贯,这种语篇的接受过程和语篇的生成过程是具有互动性的。语篇的生成和语篇的接受是统一认知活动的两方面。语篇生成和语篇接受,都要以对方的认知语境为前提做出相应的假设。因此,应把两个视角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实现对语篇的认知。

(二)交互式阅读模式

交互式阅读模式是Rumelhart于1977年所提出,顾名思义,重点强调的是语篇生成者和语篇接受者之间的互动,这种模式认为语篇的意义不是静态的、不变的和预先设定的由语篇接受者被动接受的,而是由语篇接受者在对语篇的认知活动中不断与语篇生成者的语篇意义互动而实现的认知结果。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当阅读者的注意力从一个点转移到另外的点的时候,就是对文章的内容做出可能的预测,然后在接下来的阅读中检验是否自己的预测与作者的意图相符。根据此阅读模式,阅读者能够将语篇本身的信息与语篇带给自己脑中的印象信息结合起来,从而为阅读过程提供更加合理全面的描述。

(三)以语境为支点

语篇的情境性是指与语篇相关的某些特定的话语情境因素,即我们所说的语境。语境是语篇分析的关键因素。如果脱离了语境,就无法进行语篇分析。语境包括语言语境(如上下文)和非语言语境(如时间、空间、语篇参与者的身份、事件以及心理背景、文化背景)等。语境诸因素当中最难把握,但又最为重要的是语篇参与者这个因素。语篇参与者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下,除了扮演语篇参与者的角色,还演着诸多其他的社会角色,这会影响对语篇的生成和理解。然而,语篇参与者只有在认为上述语境因素和当前的语篇有关联时,上述语境因素才会在语篇的生成活动或理解活动中被考虑。就是说,只有当这些语境因素能够被语篇参与者纳入到认知范围,并且在被语篇参与者适时地激活,才会在参与者对语篇的生成和理解中发生作用。这里所说的语境就是一种认知语境,它客观地存在于语篇参与者的认知活动中。认知语境还包括语篇参与者的百科知识、推理能力以及认知模式。另外,认知语境还包括Sperber&Wilson(1995)的关联理论认为的交际者与自身以及交际者与外界的互动体验。交际双方共享的认知环境看做是语言交际的基础,通过由认知语境支持的推理把片断性的话语充实成完整的命题形式。关联理论把语境看成是变项,把话语的先前假设和关联性看做是常项。最后,认知语境还包括DeBeaugrande&Dressler所说的“意图性”和“可接受性”,也就是语篇生成者和接受者的意图与态度等。语篇的生成者按照自己的意图生成语篇,并且认为语篇的接受者会按照自己的意图去理解语篇,而语篇的接受者也认为自己的语篇理解符号表达语篇生成者的意图。

(四)关键词假设

全文阅读

语篇分析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论文

1高中英语阅读现存问题分析

为了更准确地探究高中生在英语阅读学习中的不足,笔者对所在学校的学生展开了调查,调查内容涉及阅读的内容、阅读的习惯、阅读的方法和期待老师的教学方法等方面。从调查的情况分析,现在的高中英语阅读存在以下问题:

(1)高中生不注重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在调查中,笔者发现,有一半以上的高中生都会先将阅读翻译成中文,这种习惯会严重降低阅读的速度,同时,也会让学生觉得文章是单词的简单堆砌,没有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大意。有20%的同学选择了根据各段的主题句来概括文章主旨。这部分同学一般不会从结构上分析文章的主次段,并且不理解段落之间的逻辑结构。在调查中,大部分同学不会根据自身的知识背景来理解阅读,究其原因有两个,其一,高中生自身很少阅读课外的英文文献,自身知识储备背景不足。其二,教师在教学中很少在阅读讲解前先给同学们介绍相关背景知识。

(2)学生阅读技能发展不均衡

虽然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一直强调针对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素质教育,但是学生做英语阅读的主要目的仍然是取得高分,所以学生的阅读技巧往往是针对答案正确率展开的。学生一般也是回家做阅读,上课对答案,如果答案对了,就不会关心文章的关键词是什么、有哪些生词、文章的体裁是什么等问题。而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训练的侧重点也是对标准答案的把握,这种阅读技巧的训练模式,不利于学生英语阅读水平的提高。

(3)高中生认为教师的阅读教学模式化

在调查中,超过一半的高中学生都认为在课堂上老师只是对知识点、语言点进行讲解,缺乏实际应用意义,语法反复强调,在做题的时候仍然找不到对应的语法。从小学、初中到高中,讲的知识点大同小异,课堂教学的方式也很单一:一般都是让同学们先阅读,然后小组讨论,做出答案,老师再对答案,然后将重点翻译一下。学生反映这种教学模式下他们很难对课文内涵有整体的把握,容易感觉英语阅读枯燥乏味。因此,在这种模式化的教学下,学生的阅读能力无从提高。

全文阅读

语篇语言观视域下的词汇教学论文

一、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分析

1.教师“无为而治”的理念偏差

这种忽视显性词汇讲授的教学理念所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当前国内多数高校并未专门开设单独的英语词汇学习课程,英语词汇知识的讲授以各种方式隐性地分散于其他主干课程当中。这些零散的、不成体系的词汇教学模式中,教师对生词的处理仅仅局限于依据生词表提供生词的汉语翻译、孤立的典型例句示范,或偶有附加上词汇的近/反义词以及固定搭配列举,系统的英语词汇体系讲解十分少见。中国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使用英语的场合不多,再加上词汇练习缺乏针对性,不难想象刚学会的新单词将会很快被遗忘。如此,词汇学习的低效性已成为我国各阶段英语学习的一大突出问题,并且极大地动摇着广大中国学生语言学习的信心。

2.学生“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学习困境

中国学生普遍觉得英语词汇学习是个永恒的难题。他们常常抱怨英语词汇数量庞大,且存在词缀繁杂、一词多义、一词多性、词汇间搭配复杂等现象,记忆起来难度很大,并且记忆的过程总是伴随遗忘,词汇的学习过程充满艰辛。更令他们苦恼的是,即使有些单词记住了,但具体运用时又遭遇卡壳现象;甚或有时好不容易将词汇派上用场,却又发现存在语法错误、语义不恰当等等问题。再加上课程表里没有直接针对词汇学习的专业课程,老师对新词汇的含义和用法也不作太多解释,学生们的词汇学习很不得法。其结果是语言运用过程中的用词单调、重复,过分依赖高频词等不尽人意的现象使得他们觉得词汇学习“付出多、收获少”,内心感觉无比沮丧和困惑。

二、语篇语言观视域下的词汇教学

学生学习的不得法与教学手段的不完善不无关系,中国传统英语词汇教学已然暴露出了种种弊端。语言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形成离不开语言教育理论的导向作用,所以想要改进当前教学模式,就得从源头上寻找原因、实施变革。传统孤立式的词汇教学理念受结构主义语言观指导,而与结构主义语言观有本质差异的语篇语言观视角可以为国内英语词汇教学变革提供突破口。

1.语篇词汇观

全文阅读

基于语篇分析的英语议论文写作教学

摘要:本文采用语篇分析方法来对大学英语当中的议论文进行说明和分析,希望学生能够在认识议论文篇章结构的基础之上对议论文的基本写作技巧有所认识和了解,其本质目的还是希望尽可能的提高学生自身议论文写作水平。关键词:英语议论文;语篇分析;写作教学【中图分类号]G643.8一背景介绍在英语议论文当中,语篇强调的是能够传达完整信息、具有实际目的和功能的语言单位,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在使用语篇分析方法时是将语篇作为基本单位来进行的,在此基础之上来对英语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写作技巧予以理解和把握。在英语议论文写作当中采用语篇分析方法进行教学是因为希望学生能够从整体高度之上来分析和看待作者的实际观点和意图,与此同时还能够对学生英语议论文的写作起到相当好的促进作用。二英语议论文的语篇结构分析

议论文顾名思义就是一种说理性的文章,作者在写作过程当中就是讲道理摆事实来让读者尽可能的接受自己的观念和意见,并力图使得读者还能够支持自己的观点,正是因为这样,议论文最重要的因素就在于说服。针对于此,在进行英语议论文教学的过程当中,就有必要通过语篇结构分析的方式来使学生对文章的逻辑结构、发展模式以及组织形式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最好还能够让学生弄清楚英语议论文和汉语议论文在布局谋篇上的显著区别。对于英语议论文而言,通常都是由引论、本论和结论三个部分组成,这一点和汉语议论文基本一致,但是考虑到东西方在历史文化、思维模式以及语言方式上都有着显著的不同,因此在写作模式上自然是有差异的。举例来说,但凡英语为母语的作者在进行议论文写作的时候,几乎都会采用一般到特殊型的思维来进行思考,并用演绎的方式来对其问题和观念进行论证,因此就其整个篇章结构来说就是线性特征的。这一点和汉语议论文的区别可以说是昭然若揭,在汉语议论文当中,基本上都会采用间接的论证方式或者是螺旋形循环渐进的方式来进行论证,落实到篇章结构上而言也就是归纳总结的方法。正是上述英汉议论文之间的显著区别,使得学生在进行英语议论文写作的时候非常容易受到汉语思维模式的影响,具体表现在议论文通常从入手,观点的阐述婉转而曲折,说话绕弯子基本绕不到主题上去,时间空间的限制都十分宽泛,主题的引入必然通过一定的引言或者是铺垫,或者是不直接给出结论而让读者自己推断。针对于上述问题,首先也是最主要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英语语篇斯文模式,这基本上也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英语议论文写作的大前提和大基础,下文当中结合具体的写作技巧来进行分析。三议论文写作技巧分析

对于议论文写作来说,除了结构清楚和连贯切题等基本要求以外,最好还需要使用一些必要的写作技巧来使得文章更加有吸引力,除此之外,写作技巧的适当运用还能够保证文章表情达意准确到位且生动形象,更加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在大学教材当中相当多的议论文都达到了这样一些方面的要求,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实现自己写作能力的提高,下文当中结合具体的点对常用的写作技巧进行简单的说明和分析。3.1用词准确生动

文章本身就是由单词所堆积和构成的,因此文章的生动有趣就需要通过词语的生动有趣来实现,用词的失当和枯燥必然导致文章的黯然失色。总的来说,文章就是要在准确表达真情实意的前提之下尽可能的采用精美生动的词语,这样才能够保证文章精美并流传久远。好词的使用,还能够使得读者更好的体验作者所感、所想、所见、所闻,因此非常值得关注和实践。3.2句式多样化

议论文通常都是对客观事物的直接看法和客观反映,因此在句式多样化上多下工夫来提升文章品质也是可行的。作者在写作的时候,首先需要保证的是句式结构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之上更进一步的追求句式多样化,这主要是因为相同句式的重复使用一方面容易导致文章的枯燥无趣,另一方面还有可能导致读者在阅读的时候出现语义混乱的状况。总之,句式正确而多样对于文章的可读性是非常有贡献的,同样需要高度关注。3.3适当运用修辞手法文章中使用修辞手法的好处在于能够使得语言鲜明、精炼、生动而深刻,一些最佳的语言表达通常都是由良好的修辞手法所体现出来的。可以应用的修辞手法非常之多,在写文章的时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和表达,在下文当中主要对五种最为常见的进行介绍和分析。第一种就是直接反复,也就是重复某一个单词、句子或者是短语,通过这样一种修辞来表现出犹豫、踟蹰或者是情绪激动的效果,起到的是强调和突出的效果,感彩十分浓厚。第二种是间接重复,指的是在文章的不同位置上对同一单词、短语或者是句子进行重复,在重复的过程当中还可以对句子中的个别词语位置进行调整,以避免重复的过于枯燥,事实上,这是反复词格当中应用最多的一种形式。第三种是平行结构,平行结构的现状好处就是能够使得语言简练有力,除此之外还能够使得文章的结构平衡匀称更加具有美感,如果朗读的话,平行结构的句子也往往更加具有感染力,因此在适当的时候也是非常值得应用的。第四种是隐喻,明喻和隐喻在英语文章当中都是应用最多最具有生命力的修辞因素,这主要是因为这样两种修辞手段能够很好的跟随语言发展而发展,通过隐喻方式能够很好的唤起读者的想象力,将复杂隐晦的道理阐述的清楚明白,使得读者能够认识和理解更多事物的本质和更多道理的内涵。最后一种就是修辞疑问句,修辞疑问句在使用过程当中所处位置相对比较固定,通常在文首或者是文尾,在文中起到的作用也就是强化语势并对全文的内容进行统摄,能够使得文章具有说服力,也能够给读者留下更加深刻和明确的印象。结语:从语篇分析当中可以看到,语篇分析方法对于学生英语议论文写作教学确实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当有意识的来对语篇之中涉及到的文体、结构以及写作技巧进行总结和分析,使得学生能够在掌握文体写作知识的同时掌握写作技巧,经过这样一种培养和塑造,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欣赏水平必然能够得到提升。参考文献:[1]郭丽华.语篇分析与阅读教学[J].松辽学刊,2001(2)[2]罗选民,刘琦榕.词汇衔接在小说语篇中的连贯功能[J].外语教学,2003(2)[3]徐义云.就要语篇分析的英语议论文写作教学[J].英语教学研究,2009(5)[4]刘辰诞.教学篇章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5]张旋.《大学英语》精度课文教学对学生写作的启示[A].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7

全文阅读

英语课堂教学论文两篇

【摘要】本文论述了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激活课堂教学的方法以及它的迫切性与重要性,提倡在理论教学中采取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参与精神,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激活 英语 课堂 教学实践 思考

一位教育专家曾经说过:“课堂教学蕴涵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们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们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专家的话给人以启迪,课堂教学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和主要形式,而素质教育的核心内涵则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而,激活课堂,增加教学中的生命意识,探索教学是现代教学的当务之急。激活课堂的四项要求是:1,导入含活式——带着兴趣,带着思索;2,形式求活泼-方式多样化,感受多方位,信息反馈畅通;3,探索有活力——思维

有深广度,见解有创新度;4,结尾有活意——留有激情,留有悬念。

一1导入含活式——带着兴趣,带着思索

长期以来,对如何在短时间内有效地导入课文,唤起学生潜在的好奇心和迫切的求知欲,使学生都能带有兴趣去学习理解课文,一直是我研究的课题。因为我深知:Well begun is half done。所以几年来我采用了各种教学手段,力求寻找到最佳的方式。例如:(1 ) 由复习单词导入课文。(2)由老师介绍课文的背景材料或简单地先复述课文。(3)由课文的内容提出一系列建设性的问题,让学生先作简单的讨论。(4)如果课文有较强的故事情节,则让一组学生以课本剧的形式在讲解课文之前先行表演。现代教学论强调的是:creative,要求的是培养创造性的学生,为了让学生既能拓宽思路,又能以最佳的状态进入课文学习。近一学期我尝试了一种新的手段导入课文,学生热情高,进入角色快。以unit4,section A为例:课文题目是What would you do ?在学课文之前,我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Do you like money? If you have one million dollars , what would you do?问 题很简单,主题也熟悉,因而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高涨起来,并纷纷展开各自的联想。我把他们的联想一一罗列在黑板上,归纳在不同的板块中,便于总结:

从黑板上罗列的内容来看,学生的思维是积极的,联想是丰富的,几乎人人参与,且无重复。虽然由于时间与黑板大小关系,展示的还只是学生说出的大部分的联想,但已能看出它基本上覆盖了课文的内容。在以后课文的学习中,无论是掌握课文的质量还是速度,都是令人鼓舞的。

二1形式求活泼——方式多样化,感受多方位,信息反馈畅通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