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有机化学基础

有机化学基础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谈怎样有效复习《有机化学基础》模块

关键词:基础;官能团;规律;联系;题眼;综合能力

《有机化学基础》模块重点介绍了常见有机物的结构、性质、转化、合成等知识。由于有机物种类繁多、结构复杂、性质独特,学习时有一定难度,所以复习时寻找正确的切入点以及合适的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结合自身多年教学实践,下面谈几点怎样有效复习有机化学:

一、抓住基础,注重概念

有机化学基础内容包括:烷烃、烯烃、炔烃、苯及同系物、卤代烃、醇、酚、醛、酮、羧酸、酯、油脂、糖、氨基酸、蛋白质及合成高分子,认识它们的概念、组成、分类命名、代表物的表达式、结构、性质,明确结构决定性质,并能由性质、结合质谱图、核磁共振氢谱图、红外光谱图的作用,推测其结构,能辨别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达到纵览全局的境界。

如复习醛时,应明确醛是烃基(氢原子)与醛基相连的有机物,可分脂肪醛、芳香醛、一元醛、二元醛等,饱和一元醛通式CnH2nO,代表物乙醛:

1.分子组成与结构: ,分子式:C2H4O,电子式: 。

结构简式:CH3CHO,及球棍模型、填充模型等。

2.物理性质: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沸点20.8℃,易挥发,能与水、乙醇、乙醚等互溶。

全文阅读

基础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摘 要: 结合安徽师范大学基础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现状,本文总结了若干实验教学所取得的成果,阐述了基础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方向。通过绿色化学改革、增加设置性和开放性实验、开设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完善基础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关键词: 基础有机化学实验 绿色化学 实验室安全教育

基础有机化学实验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基础学科,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安徽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十分重视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不断优化化学实验内容,调整教学方法,努力探索在实验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动手技能和创新能力,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实验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基础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正逐步走向完善。

一、目前安徽师范大学基础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状况

1.强化学生课前预习,不打无准备之仗。

实验前预习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前提条件之一,实验前预习包括认真阅读实验教材、掌握实验原理、掌握实验操作步骤、了解所用到的实验仪器使用方法及相关药品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掌握化学实验成败的关键点。并且写出预习报告,课前接受教师的检查和提问。预习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主要试剂和仪器、反应装置图等。通过实验前预习,学生在做实验前能深刻理解掌握实验原理和步骤,避免在实验中出现“按方抓药”的现象,从而保证实验效果[1]。

2.精选实验内容,节省实验时间,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安徽师范大学几代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通过实验教学实践,基础有机化学实验课内容已经初步形成,具体见表1。原来有机物合成实验比较多,比如苯甲酸的制备,肉桂醛的提取和鉴定等,现行实验已经做了更改。作为基础有机化学实验,我们增加了基本操作性实验,减少了有机合成实验。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作为省属重点师范大学,我们很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操作的练习,这为学生以后的综合有机化学实验的学习和将来的科学研究和创新奠定了良好基础。

全文阅读

基础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体会

基础有机化学实验是高等学校理工类、化工类、环境类、材料类以及生物、检验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训练等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有机化学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基础有机化学实验作为有机化学的基础课程,发挥着奠定学生未来发展的作用。然而,笔者在实验教学中,发现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在教学理念、方法上存在诸多问题,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与方法策略,为基础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提供参考。

1有机化学的重要性及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有机化学与人们生产生活等各个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人类的生命就是一个有机体,由各种各样的有机物组成,如蛋白质、核酸、糖类等,这些物质构成生命的基本单位,同时也参与体内的各种合成代谢。其次,人类的衣食住行离不开有机物,如我们穿的各种衣服,都是由各种合成纤维构成,饮食中少不了各种有机蛋白质、有机营养物质。最后,有机化学提升了我们的生活质量,如有机化学合成的各种药物,不仅治愈了人类多种疾病,并且提高了人类的寿命。1965年,人类合成的第一个人工胰岛素——结晶牛胰岛素,在我国诞生,为糖尿病病人带来了福音。

2基础有机化学实验对学生的意义

(1)训练学生动手操作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有机化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单独以老师为主体的理论教学无法将整个有机化学知识点融会贯通,而有机化学实验就为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的机会,解决了学生上课时对不明白知识点的困惑。例如,在学习有机物萃取时,很多学生在理论课时对萃取的过程以及注意事项都是死记硬背,而实验课时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完成或者协作完成,将会彻底领悟到萃取的原理,并掌握分液漏斗的正确使用方法。有机化学同时也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学科,例如阿司匹林的制取,阿司匹林是一种解热镇痛药,在人类的药物发展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对此药物进行合成可以使学生明白有机合成的重要性,同时也能对重结晶提纯法进行巩固。

(2)训练学生科研思维与专研精神。有机化学实验由于其操作性强、专业性强等特点,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考验,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与专研精神。诸多著名的化学家如居里夫人、门捷列夫等,他们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就是凭借实验训练带给他们的科研思路以及实验成果。本科阶段的化学实验要注重的是实验的热情,因此将他们的热情鼓舞起来后,他们才能够真正投入到专研当中。

(3)为学生步入未来工作岗位打基础。有机化学实验是有机化学专业相关人才进入未来工作岗位的必要条件,只有掌握基本操作的技能才能够胜任工作岗位的需求。我国大学生越来越多,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市场和人才培养方向的脱节主要原因就是学生操作技能差,理论考试都能得高分,而一到具体应用就措手不及。然而,对于那些不从事化学相关专业工作的专业来说,有机化学实验是一门基础性的实验,对未来工作岗位相关的知识都是一种重要的铺垫。

3目前基础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全文阅读

浅谈化学必修2有机化学与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的整合教学策略

摘 要:根据我区的教学计划,高一化学必修2第三章的有机化学教学,在理科班里没有专门的课时,只能在高二第二学期和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一同学习,从这两者来看,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要求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致使相当一部分同学感到“不适应”,同时也对我们老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针对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好化学必修2有机化学和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间的整合教学成为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我们备科组在过去的两年里在教学中做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希望能对兄弟学校的教学有所启发。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语言科学化

根据课程标准和学时要求,高一化学必修2第三章的有机化学中的内容,没有完全考虑有机化学本身的内在逻辑体系,主要是选取典型代表物,介绍其基本的结构、主要性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较少涉及有机物的概念和它们的性质。而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建立在化学必修2中“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的基础上,目的就是引导学生比较系统、深入地学习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所以我们必须理清两者的关系,调整与整合授课内容。

一、用官能团作为桥梁,用典型有机物作载体整合课本内容教学

1.烃的性质

我们还是先学习最熟悉的甲烷,从甲烷的性质入手,过渡到烷烃的性质,烷烃的命名,同系物,同分异构现象;再从乙烯开始,到乙炔,归纳出饱和烃和不饱和烃的性质。再过渡到苯的性质,苯的同系物命名,芳香烃的性质。因为苯的性质比较特殊,它的化学键是介于单键与双键之间的一种独特的键。所以它既有饱和烃的性质也有不饱和烃的性质。学生学完了烷烃与烯烃后再学苯的性质就相对容易掌握。

2.醇、酚、醛、羧酸、酯、卤代烃的性质

醇、酚、醛、羧酸、酯、卤代烃的性质主要是官能团的性质,也可以说是烃的一些衍生物的性质,学生刚学完烃的性质,现在再接着学习这些烃的衍生物,从结构上不会太陌生,教学内容上起到一个很好的过渡作用,学生自然就比较容易理解与掌握。

全文阅读

《有机化学基础》模块的教学反思

上学期主要进行了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模块的教学,针对该模块的教学,进行了如下反思:

一、研究课程标准、教材,整体把握模块间联系

结合课程标准和省新课程研修专家的视频讲座精神通读化学将要选修的《有机化学基础》模块教材的内容,进一步了解教材结构、栏目的设置、课标在教材的具体体现形式、选修模块与必修模块《化学2》之间的联系,使自己在选修模块的教学中能够承前启后、得心应手地利用好教材、驾驭好课堂,这就需要在备课时,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只有这样才能优化我们的教学,跳出教材,驾驭教材,进一步落实新课标精神。

二、准确领悟新课程理念,精确把握内容深广度

在如何把握好教学内容的深广度方面,我的感受是正确领悟新课程的理念,严格按课标要求,不越位,不拔高。在实施具体的教学时把教学侧重点从对知识点的深挖、迁移和拓展层面,转移到通过化学基本知识的学习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活动与探究”栏目

课程标准倡导探究式学习方式,教材中设置了不少的“活动与探究”栏目,这些栏目的设置无疑在最大程度上帮助教师准备了一个进行探究性教学的最佳切入点,而且这些“活动与探究”大多都与仪器的使用、操作、实验的设计等结合在一起。因此,结合实际扎实地搞好这些“活动与探究”栏目的教学,是非常有利于增进学生在科学探究中对实验技能和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

四、重视教材中具有探究价值的知识点的挖掘,并注意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全文阅读

提高有机化学基础理论教学效果探讨

[摘要]在综合能力培养的前提下,在有机化学理论教学过程中通过采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提高学生上课的参与度;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媒体、网络、分子模型等多种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利用知识点的循环渗透,加大知识点的运用,达到所有章节的融会贯通,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有机化学 综合能力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有机化学是化学类以及与化学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之一,也是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基础课程。多年来很多高校教师都致力于有机化学教学改革探索[1-5]。为了适应教育部“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概念和方法的理解能力,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直致力要解决的问题。有机化学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的关系及其相互转化的方法,而其中的有机反应的基本规律、机理及影响因素等则是让学生掌握这种关系之间的联系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在有机化学的教学中,不仅要讲清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而且还要让学生懂得如何来建立这些概念和理论的化学方法、思维方法。本文主要阐述了作者在多年的有机化学教学中,采用多种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一、知识点的融会贯通

提到有机化学大多数同学都会说:内容好多,好难学!这主要是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是单一地去记知识点,而不是去找到其中的规律。数学、物理有规律可循,对于有机化学的学习同样是这样。我们会从某类化合物的结构出发,推导出它所具有的性质,然后再讲解具体反应。另外有机化学对于知识点的掌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应用,多用,自然就熟记了,就不会觉得难,那么在有限的学时内,要达到这一要求,就需要在授课过程中频繁运用知识点。

1.结构决定性质

在讲授某一类化合物的性质前,我们会从它的结构出发,推测它可能具有的性质,这样同学对这一类化合物的总体性质有一个大概的理解。例如:我们再讲到醛酮这一章时,我们会从最基本的电负性开始,由于氧的电负性比碳大,必然导致碳氧双键的电子云偏向于氧,那么使得氧显电负性,而羰基碳显电正性。这样同学们就能理解羰基碳容易与亲核试剂发生加成反应。接下来吸电子诱导效应可沿着碳链传递,那么就导致α碳上的氢具有弱酸性,容易被强碱夺去。一旦被强碱夺去,那么α碳上则带有负电荷,这个负电荷会与旁边的碳氧双键形成p-π共轭体系,形成了烯醇式负离子,就形成了烯醇氧负离子和α碳负离子两个共振式。这样同学们就可以理解除了α碳具有亲核性之外,羰基氧可以作为亲核试剂进行反应。这样同学们就能记住对于羰基化合物,发生反应的位点可以是羰基的亲核加成反应,或者是α碳的烯醇负离子作为亲核试剂的反应。

接下来再讲亲核加成和α氢的反应,就容易多了。

全文阅读

《有机化学基础》模块高考复习策略

从高考命题角度来看,《有机化学基础》模块高考命题已经非常稳定,非常成熟,其特点是“起点非常高(综合性强)而落点非常低(考查双基)”,一方面试题素材情境新颖,一般与新材料、新科技、新物质作为命题的情境素材;另一方面试题呈现方式一般是以物质合成路线或流程及相关官能团转化等新信息为载体;三是试题考查点一般落脚在:结构考查,如官能团的判断、物质结构简式书写等;性质考查,如反应类型判断、反应方程式书写等;物质或官能团检验考查,如试剂选择与判断等;物质合成设计考查,如合成流程设计等。从《有机化学基础》模块特点来看,模块涉及物质种类繁多、结构复杂、与生产生活联系密切,知识点多、面广。因此,对《有机化学基础》模块教学与复习建议如下:

1.研读《考试说明》,精做高考试题,明确复习策略

《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依据,高考试题是《考试说明》的具体体现。研读《考试说明》可以明确高考考查的范围及能力层次要求。精做高考题,可以感受高考试题的深广度,了解高考题命题规律。这样在复习中才不会偏离考试范围,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2.处理好几种关系,提高复习效率和针对性

(1)现行教材(有机化学)不同版本之间的关系

目前在山东省的教材有两套:人教版和鲁科版,两个版本的知识体系编排差别不大,但在部分章节的部分知识点上,侧重点还是各自有所差异。但高考命题山东省是统一命题,试题却完全相同。怎么处理这种关系呢?这就需要我们比较两个版本的相关知识求同去异,在复习有的放矢提高复习效率。

(2)处理好有机化学部分和整个高中化学知识之间的内在关系

有机化学知识是整个高中化学知识的一个重要部分,但在必考的内容中只是一个比较小的部分,如若和选做的有机加起来,那就举足轻重了。所以再有机复习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加强基础知识的复习,对常见物质的结构、性质要非常熟悉,反应条件,方程配平等细节要注意记清。和其他化学知识一样:代表物质记性质,同类物质看特征,特征一样性质同。不管是有机还是无机复习方法都总是相同的:由个别到整体,由特殊到一般,同类可由此及彼,特殊单独记忆。

全文阅读

基础有机化学教学的方法与实践

摘要: 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 针对基础有机化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典型问题, 提出了一些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及具体的实践方案,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进一步强化有机化学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有机化学 教学方法 实践方案

有机化学是化学四大基础课之一,在大学化学课程中占据重要地位。有机化学课程的特点是各章的知识点既具有一定的关联度,又有相对的独立性。高等院校开设有机化学的学时是有限的,而课程的内容却在日益膨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感觉到内容繁杂,难以完全掌握。教师既要完成教学计划、保证教学质量,又要重视学生素质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在教学手段与方法等方面进行大胆的改革与创新,切实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笔者结合教学工作,从四个方面探讨了有机化学教学中的新理念和相应的实践方案:

一、学会学习

一般院校开设有机化学都在64―72学时之间,最多也就128学时。每次教学都非常紧张:教师不停地讲,学生不停地记笔记。有机化学课程体系庞大,教师本人尚且需要不断地学习、补充和更新,常感到学无止境,更不可能在有限的课时内教会学生所有的知识点。笔者在教学中贯彻这样一个理念:以有机化学课本为载体,教会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方法,学会学习。

艾宾浩斯提出的遗忘规律告诉我们:在学习识记完某一知识后,遗忘就开始发生,尤其在起始阶段遗忘的速度较快。这就要求在学习完某项内容后应及时复习,在未等记忆的内容遗忘掉之前就再次复习,这样只需要花费很少的时间就能复习巩固一次。如果等所学的内容全忘了之后才去复习,就等于重新学习一次,此时所花费的时间就比较多,学习的效率就比较低。从课程开设之初,笔者就告诉学生这条遗忘规律,让学生及时复习,做到事半功倍。

针对知识点多的特点,笔者要求学生在学完每一章内容后,将其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难点总结成为一页纸,这样在复习时只需看一页纸,花费时间比翻阅几十页的课本要大大减少,学生复习时的兴趣高,有耐心进行多次复习。这种把书读薄的“纸效应”能将十几章的厚厚的一本书变为十几页纸,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

二、实践反哺教学

全文阅读

选修《有机化学基础》实验比较研究

摘要:文章通过对人教版、苏教版两种不同版本选修教材中的有机实验进行文本分析,比较两版新教材与新课程标准的契合度,探讨两版新教材在有机实验的设计思路、内容选择、呈现方式、栏目设置等方面的变化,对新教材改进提出建议。

关键词:化学课程标准;有机实验;教材比较

文章编号:1008-0546(2013)08-0054-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3.08.020

自2003年《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颁布以来,已有三套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问世,分别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简称人教版、鲁科版、苏教版)并投入教学实验阶段。如何深入解读教材,吸收各版教材的优势,并充分利用这个重要的课程资源,进而构建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是新课程实施中的重要问题。下面以人教版和苏教版《有机化学基础》中的有机实验为例,对两个版本的教材进行对比。

一、化学课程标准对有机实验的要求

1.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对《有机化学基础》的要求

分析化学课程目标对有机化学的要求,可以看出以下特点:(1)重视选材的生活化和社会性。有机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广泛存在于现代生活中的各个角落以及生产、研究的各个领域,因此有机化学知识与实际结合非常紧密。(2)强调实验的探究性和学习的方法性。本模块主要是通过各种探究活动让学生研究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应用,从而认识研究有机化学的一般方法,并增进学生对实验在科学探究中重要性的认识,发展他们的实验技能。(3)增强知识的人文性。本模块旨在增强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帮助他们认识有机化学对提高人类生存质量、促进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等发挥的重大作用,进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全文阅读

基础教育创新对有机化学的启发

本科阶段的有机化学知识与高中有机化学衔接是比较紧密的,学生已经熟悉了由烃和卤代烃到含氧衍生物的主线,并且每个部分的思考方式都是从物质结构到性质到制备方法这样的顺序。因此本科生对于具体有机物的学习完全可以自主进行。自主学习模式中教师的作用是指导和训练。学生对于有机反应的了解只浮于表面,其中的反应机理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可以以学生提问教师回答的方法进行。指导作用并非仅限于此,教师应该善于启发学生对于同类型的物质性质,同类型的反应进行概括归纳,对于特例进行推理等。有机化学在基础化学中实际应用性最强的,有机合成训练就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最好方式,同时可以为以后的科研工作打下基础。这种训练可以分两种,一种由教师提供路线图,而学生进行每一步合成方式的补充;另一种有教师提供原料和目标产物,由学生来完成路线设计,这种训练方式应以阶梯顺序进行,不可过难否则影响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信心。这两种训练的原型最好来源于实际生产,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提高。一般来说,自主学习的模式更适合于有机物的学习,对与有机化学基本原理理论的学习小组讨论模式应该更有利。

有机化学教学中小组讨论模式以邢其毅的《基础有机化学》(第三版)为例,该书的理论主要介绍了化学键、酸碱、立体化学等方面的理论,内容抽象并且学生知识基础薄弱,因此这部分的内容用自学的方式进行学习比较困难。为了提高学生的主体性,让大学课堂不再作为教师的一言堂,我们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模式。“小组讨论”的模式是指经过预先设计与组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经过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让各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看法,并通过师生间、学生间的多边交流,互相探讨,以寻求获取真知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模式。[4]以酸碱的概念为例,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分组,每组讨论学习不同的酸碱理论即电离理论、溶剂理论、质子理论、电子理论[5](P20-22)。每个小组首先收集资料查阅文献,其次就酸碱理论的提出、该理论认为何为酸何为碱、酸碱如何区分等问题展开讨论,讨论过程中教师给予指导、解释。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由学生自己来讲解,由教师进行点评指出有误或者不准确的地方,并为学生进行新的延伸拓展、提供变式,将理论与目前科研或者生产实际进行联系。这样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更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探讨。其中,学生进行汇报讲解的方式既培养了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又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教师的拓展对大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目前知识更新很快,有机化学教材中介绍的知识大部分来源于百年前的科研结果,这些内容与目前的实际生产和科研有着脱节之处,这些新的内容需要教师拓展,学生查阅。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高校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与“问题探究”模式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人在学习中的自主地位,强调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并试图将情感和认知因素在学习中结合起来。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习者的主体地位,调动其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6]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小组合作”模式目前,有机化学实验开始前由学生预习,书写预习报告,教师检查,大部分学生只是对书本内容进行摘抄没有思考,有的学生甚至并不预习。为了让学生真正做到在做中学,学会自主学习,我们可以尝试小组讨论的方法进行实验预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7]首先,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与学生特长对班级进行分组,每组成员明确分工,形成合作小组。其次,实验前,由教师将实验任务包括实验目标,实验参考资料,提供的药品、仪器,实验地点、时间等通知学生小组组长,由组长带领组员进行资料查阅进行讨论,完成预习报告,预习报告应包括实验步骤,每一步预期目标以及实验装置图。完成后交给教师,由教师审阅弥补不足。再次,实验课过程,教师进行指导包括:实验流程、药品用量规定以及产物检查回收要求,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危险等。一小组为一排进行实验,允许过程中讨论,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个别点拨,及时纠正错误。教师对于实验成功的小组,检查产品并给予评价;对于实验失败的小组找出失败原因并给予纠正。最后,实验结束后,小组成员独立完成实验报告以后,进行小组讨论完成实验反思,反思内容包括实验收获,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困惑。教师集中学生对实验操作,实验反思进行评价。有机化学实验教学采用“小组讨论”的模式,可以有效的提高有机化学实验学生的自主性与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学生理解有机化学原理,培养学生对于知识的运用能力,激发学生创造性,让学生在实验中收获成就感与自信心。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探究”模式当今世界科技迅猛发展,有机化学作为化学学科中最活跃的领域,发展非常迅速,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一味拘泥于实验课本中的实验内容是非常不利于学生创造性发展的。学生步入社会或者进入更高领域学习就会发现,课本中的内容远远不能满足现实的要求。因此,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提前让学生体验研发或者科研过程是非常有必要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探究式教学模式颇具借鉴作用。探究式教学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索、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8]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以一学期为一个活动周期,学生以小组申报与生活有关并且以有机化学方法来解决的课题以及申请理由,教师对学生的课题意义及可行性进行评价和修改,每周定时开放实验室,由学生小组进行实验探究,教师可以提供咨询和帮助。教师定期对小组研究进程进行跟踪评价。学期末,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总结与评价。这种探究学习模式,有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同时让学生在本科阶段就能体验到科研的成就感与乐趣。

有机化学实验考核中的发展性评价实验考核是对一学期有机化学实践的总结和检查,有助于检查学生对有机化学实验基础知识的掌握及迁移的情况,检查学生基本操作技能、实验设计思路,检查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处理数据、分析失败原因的能力。[9]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发展性评价方式在有机化学实验考核很有借鉴作业。发展性评价理念是必须关注人和人的发展,而不是分数,必须体现出尊重关爱,关注个体;处境和需要;必须体现对人的价值的重视,促进人体价值的实现;必须关注人的主观能力性,开发人的主体精神。依据这样的理论,高校有机化学实验过程应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由单一的、终结性的纸笔评价方式向多纬的、发展性的、激励性的评价方式转变。(1)考核内容的转变考核应该分为三部分,即实验方案设计与综合实验操作以及平时实验考核情况。1)实验方案设计,由教师选取难度相似的不同设计题分配给各个学生,考核学生独立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占20%。2)综合实验操作,每位学生进行相同课题的实验,考核学生独立进行实验的能力以及结晶、抽滤、蒸馏、萃取等有机基本操作规范,占60%。3)平时实验考核情况,教师根据学生每周实验情况综合评分,考核学生平时实验态度、实验报告书写、是否爱护药品仪器,保持实验室整洁等,占20%。(2)评价方式的转变科学的对学生成绩进行评定,既是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检验又是对学生的鼓励和鞭策。因此评价方式应包含三部分,即教师评价;小组成员互评;自我评价。教师作为整个实验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对学生操作、思维方式等都有比较科学的评价,教师评价可以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提供一条捷径,教师评分占总分的40%。小组成员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交流讨论,对各个成员的特点非常了解,教师无法指出每个学生的问题,而小组评价正是弥补这一不足更加有针对性的评价每一个学生,同时小组评价还可以增加学生的合作意识,小组互评占总分的30%。自我评价可以让大学生对整个学习过程及未来如何深入发展作系统的思考,查漏补缺,真正实现评价的激励功能,自我评价占总分的30%。每部分评价都应以结论性的等级或分数为基础,与描述性的评价并重的方式指出学生不足,调动学生深入学习的积极性。这种评价方式的转变使评价成为学生、同伴、教师等多主体共同参与和协商的活动,从不同的角度为学生提供学习、发展方面的信息,帮助学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自我。

新课改课标中也详细描述了作业评价、测验评价、作品评价、成长记录等发展性的评价方式,其中作品评价、成长记录等评价方式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评价中也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对于学生有创意的设计思路,实验成果,都可以加以展示和收集,学生在没有来自教师压力和具体时间限制的情况下,来展示自己。这种评价方式既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又鼓励的学生创造性的发展。目前,我们已经越来越重视有机化学的教学改革,但是一直没有很大的突破,而新课改的成功将为有机化学的教学改革提供新的切入点,在建构主义理论与人本主义理论的支撑下,相信我们可以找出符合大学生思维特点促进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发展的新的教学模式。

作者:俞磊易容单位:扬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