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幼儿园中班观察笔记

幼儿园中班观察笔记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浅谈中班幼儿午睡常规中的指导组织策略

摘要:午睡是幼儿园一日常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特别对于幼儿园3至6岁的幼儿,由于大脑发育尚未成熟,更易于疲劳,更需要午睡来休息,以补充夜间睡眠的不足部分。中班幼儿午睡环境能基本自理,在安静入睡、穿脱整理等习惯养成方面需要教师用心关注,采取幼儿喜欢的方式方法和指导策略逐步帮助解决幼儿午睡中存在的问题,使幼儿身心得以健康发展。

关键词:午睡常规 中班 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2-0248-02

1 问题的提出――午睡常规的重要性

幼儿园的一日常规中包含了很多个部分,学者们将幼儿园的一日常规分成了三个种类:生活常规、游戏常规和学习常规。其中,午睡常规便所属于生活常规了。

幼儿园的午睡相对于一日生活中的其他环节,时间长,环境安静。它是幼儿一日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从生理角度来说:人们的一切活动,包括脑力和体力活动,都收大脑皮质的指挥。当大脑由于外界刺激过多,使它兴奋过度的时候,他就要由兴奋逐渐转入抑制。于是人们就进入了睡眠。睡眠以后,呼吸变得深长,心跳也缓慢下来,全身肌肉放松。这时候,疲劳了的细胞得到休息,又可以正常工作了;从幼儿独立成长的角度讲:在幼儿园独立入睡以及午睡前后自己独立的穿脱整理衣物以及棉被,都在不同程度上发展了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以及形成克服困难的品质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然而,在幼儿园中,幼儿良好的午睡不仅仅是能尽快入睡并用正确睡姿入睡即可的。教师对于幼儿在午睡时的常规指导策略应该包括抓住睡前、睡中、睡后的潜在教育价值来进行午睡是的指导,发挥午睡环节在幼儿自身成长和发展中的特殊作用。

因此,笔者通过在对幼儿睡前、睡中、睡后的观察,做出适当的指导策略以及为解决问题所做的相应活动,希望能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促进幼儿身体健康,发展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以及养成克服困难的精神。

全文阅读

信息化手段为幼儿搭建成长平台

信息化教学手段目前在我国的教育中应用十分广泛,在幼儿园中信息技术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我们不仅能够促进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而且更好地做到了家园共育。

一、信息技术促进幼儿富有个性发展

1.电子档案—记录幼儿的成长轨迹

制作电子档案是记录幼儿成长轨迹的重要手段,教师将幼儿日常生活中的精彩瞬间记录下来,将幼儿的作品记录下来,制作成长档案。传统的纸质成长档案不便于收藏,而且时间长了也容易损坏,最重要的是教师搜集的是幼儿的活动成果,而没有太多精力去关注幼儿的活动过程,故而不能对幼儿采取有效的指导。我园为幼儿制作的电子成长档案内容有:幼儿作品收集、幼儿在园活动记录与评价、幼儿日常生活观察记录、教师给幼儿的评语等。

笔者在进行幼儿作品收集的时候,利用相机拍摄幼儿的活动过程与活动结果,之后对幼儿作品进行分析,并且通过照片分析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指导,关注到了幼儿活动的全过程。

在利用信息化手段记录电子档案的过程中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幼儿。例如:班里有一名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与他人的社会往较少,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笔者在记录电子档案的时候,发现他的艺术作品十分精致,就利用照片的形式将作品记录下来,并选择相应的方法促进其富有个性的发展。笔者请这名幼儿向全班的小朋友介绍自己的艺术作品,以及如何制作的,在此过程中不仅为他提供了与他人交往的机会,同时也增强了他的自信心。

我们为幼儿拍摄的视频录像能够很好地反映幼儿现阶段的发展水平,比如:大班下学期孩子们开始接触武术操,笔者就利用录像的形式将幼儿的活动过程记录下来,孩子们可以自己观看,通过观看和讨论,发现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进而在以后的学习中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这样孩子们的武术操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2.交互式电子白板—促进幼儿的参与学习活动

全文阅读

幼儿园教师在活动区游戏观察中常见问题与对策

【摘 要】该文从当前教师在观察活动区游戏中存在的目的不明确、记录不具体、缺乏计划性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并围绕这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对应的对策。

【关键词】活动区游戏;游戏观察;对策;幼儿园

活动区游戏作为学前儿童学习与发展的主要形式,是学前教育区别于其他学段教育的重要体现,活动区游戏的观察是幼儿教师组织与指导幼儿积极正向参与活动区游戏的基础,因此对活动区游戏的观察也就是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能力。然而,笔者在与学前教育教师接触的过程中发现当前幼儿教师在区域游戏观察中存在着一些常常容易出现的如下问题。

一、观察目的不明确

(一)幼儿新手教师在观察幼儿的活动区游戏时目的不明确,甚至缺乏观察目的

观察目的不明确是幼儿园新手教师出现的较为明显的问题。观察目的不明确将会导致教师在观察过程浪费时间过多、观察内容不足,出现走马观花,只能看到幼儿活动区游戏的表面现象,而不能抓住幼儿表现的本质内容,进而影响到教师在活动区游戏指导过程的有效性。而明确的观察目的能够给教师提供一个“锚”,这个“锚”能够帮助老师圈定观察的范围,有利于教师在心中对于观察内容有一个预期,形成粗略的观察框架。如,幼儿教师希望对幼儿在积木区的游戏活动进行观察,若她在观察之前缺乏明确的观察目的,仅仅是为了完成幼儿园教学的观察任务而观察,那么这名教师的观察过程就可能出现脱离幼儿游戏的真实,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师自身不能够认识到观察在幼儿活动区游戏中的价值,最终将会成为教师专业成长道路中的障碍。

(二)明确的活动区游戏观察目的制定

那么一个明确的活动区游戏观察目的是什么样的呢?如何才能设计出一个明确的活动区游戏观察目的呢?无非就是一点:教师要清楚自己希望从观察中看到的内容是什么。这些内容主要包括幼儿当前的学习与发展水平。因此,教师应当确认观察的哪一个区域,并且要熟知在这个区域中幼儿可以获得哪些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不同年段的幼儿在这些知识、技能方面又能够达到什么样的水平,深入且全面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这样教师在进行观察目的设计时,就可以将活动区游戏中符合某幼儿年龄特点的知识或技能作为观察目的,也可以将幼儿的发展水平作为观察目的。如:教师确定了植物角作为观察的重点,并且了解到对于小班年段的幼儿来说能够知道植物是由不同的部分组成的,而在中班的幼儿则要求能够知道植物不同部分的作用,到了大班则要求能够理解植物的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教师根据自己的带小班的实际情况,就将观察目的确定为:班级内幼儿能否分清植物的不同部分(根、茎、叶、花、果实)。当然,对于幼儿的了解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新手教师只有带着明确观察目的进行活动区游戏观察,才能增加自己对幼儿的了解,且能够不断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全文阅读

模因论在幼儿园英语语音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从模因论角度讨论了模仿在幼儿园英语语音教学中的运用。基于模因论中对模仿的诠释,笔者认为,幼儿园英语语音教学应侧重于激发儿童的模仿,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幼儿园英语语音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儿童充分理解教学内容,调动其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儿童的模仿动机。针对研究目的和重点,笔者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践,考察模仿在幼儿园英语语音教学活动中的运用效果。

[关键词]模仿;模因论;幼儿园英语;语音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167(2016)03-0143-03

问题的提出

2001年,教育部签署了《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文件指出,从2001年起,所有的小学三年级必须开设小学英语课程。从那时起,英语学习的低龄化已成为新时期外语教学改革中的一个新趋势。然而,幼儿园英语课程由于缺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指导,导致很多幼儿园英语教学目标盲目,教学方式不当。结合幼儿园儿童的年龄特点,幼儿园英语的教学目标是使儿童获得良好的英语语音发音能力。本研究立足于这个目标,结合模因论中模仿的相关理论,通过尝试对模仿在幼儿园英语语音教学的应用进行了教学研究。模因论是由道金斯创建的,是文化传播的理论。模因论依赖人的模仿、复制和生存,模仿在模因论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该理论肯定了模仿的主动性和创新性,认为模仿是一种高级的人类认知活动。基于模因论中对模仿的诠释,幼儿园英语语音教学应侧重于激发儿童的模仿,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幼儿园英语语音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儿童充分理解教学内容,调动其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儿童的模仿动机。针对研究目的和重点,本项研究提出以下问题:(1)模仿在幼儿园英语语音教学中应用的有效性如何?(2)哪些因素影响模仿在幼儿园英语语音教学中应用的效果?

研究方法

研究根据幼儿园英语语音教学的目标要求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践,考察模仿在幼儿园英语语音教学活动中的运用效果。具体研究步骤如下:(1)选择实验班和参照班,进行教学效果比较;(2)通过相关的考试分析,从客观的角度检验模仿的运用效果;(3)采取调查问卷和课堂观察,进行结果分析,从学生的角度来验证模仿的运用效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1)研究工具

全文阅读

幼儿园实习计划

我今天百度了以下,发现找不到幼儿园实习报告的真实内容,有几个网站简直就是挂羊头卖狗肉,以幼儿园实习报告为标题,下面竟然是些不知道所云的文字,我在网上找了好几个小时,终于找到了一些关于幼儿园实习报告的素材,希望能够对朋友们有所帮助.

一、认真履行好班组长职责,并积极主动的投入工作。

作为一名年轻的班组长,对于班组长的工作还需要不断的努力与学习。

首先,我将继续本着理解、关心、支持的态度与班级各位老师合作,统一工作思想、教育的一致,发挥教育的合力。

其次,作为班组长对幼儿的发展充满信心,更要以此来感染班组没一位老师,并以巨大的热情投身于幼教事业,运用内在的激励方式凝聚人心,以成就感、事业感去驱使班组成员在岗位上展示自己的才能,让他们都有自尊与自信。

再次,善于接受每个人提供的最好方法,并在工作中不断修正自己的计划、行为,以适应新的需要与新发展。

再次,定时召开班务会,商讨、交流班级工作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寻求集体智慧的最大化。

最后,深入学习开展家长工作。有针对性的做好家长工作,积极主动地争取家长配合;根据不同类型的家长的需要,指导家庭教育和家庭亲子游戏活动。

全文阅读

小天地 大视野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科学领域“目标”中提出: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幼儿园的环境是教育中的“隐性”课程,自然角是幼儿园环境的一部分,是幼儿了解自然的窗口,借助自然角这方小天地,幼儿可以随时探索,愉快地劳动,获得最大的发展。

一、组织参观谈话,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

案例实录:

开学第一周,家长陆续端着一盆植物或是饲养的小动物和幼儿一起送到班上的自然角架子上,教师连忙说声谢谢,家长放下后就走了;幼儿回到自己的椅子上玩起了桌面玩具;教师则在事先准备好的表格上幼儿的名单后画了个“√”。可不到学期结束,幼儿带来的蔬菜水果早已枯的枯,烂的烂,饲养的小动物也相继死去,空花盆、空鱼缸越来越多,慢慢地,无人问津。

分析反思:

无论是幼儿、家长,还是老师,都把自然角的创设当成了一个任务去完成,幼儿和家长的目标是我带植物(动物)的任务完成了;教师的目标是记清楚哪些幼儿按老师的要求去做了,哪些家长积极配合老师工作了。自然角创设流于形式,没有发挥自然角真正的功能,其教育价值得不到体现――种、养的动植物的过程,劳动的快乐,同伴的交流,动手能力的培养被忽视了。

策略调整:

《纲要》中说:“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因此教师要树立“要我创”为“我要创”的教育观,帮幼儿树立起自然角是我们共同的需要。教师应组织幼儿集体讨论,了解班上哪些幼儿和家长喜欢种植花草,饲养小动物,然后请这些幼儿向同伴介绍花草虫鱼的名字,种养趣事,萌发其他幼儿种养的意识和欲望。果然,第二天就有家长关心这件事:聪聪小朋友昨天一放学就嚷着要去买小乌龟回家养;洋洋妈妈说他要学种大蒜头……老师立即肯定幼儿和家长的这种做法。在两个小朋友的带动下,开始有其他幼儿利用废旧盆、桶,移栽了绿萝、马蹄莲,养起了小泥鳅,教室的一角顿时了增添了生机,课间,不停地有幼儿驻足,观察,交谈。此时,教师立即趁热打铁,组织幼儿到附近园林场参观。幼儿好奇的眼神、啧啧的赞叹,拓展了幼儿的视野,而且真正调动了幼儿种养的兴趣。回园后,教师立即和幼儿商量,倾听幼儿的发现和想法,最后达成一致:共同讨论布置方案,一起建属于自己的小天地。幼儿陆续把动植物请进自然角,建起了生机勃勃的“新家”,每一天这儿成了幼儿心目中最美的一扇窗。

全文阅读

幼儿园玩具材质和种类的调查探究

玩具在幼儿的成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甚至可以说玩具是幼儿成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伙伴。为此,中外教育家都很重视玩具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儿童的本质即是工作(活动),工作即游戏,玩具就是儿童工作的材料,有玩具,其工作才不致落空,有玩具,才能引起儿童工作的兴趣。也才会专心地去操作学习,也才能帮助其自我建构与神经发展,因此,玩具的提供与应用,直接关系着儿童学习的结果。”我国学者刘焱也认为“玩具是现代社会儿童游戏时所经常使用的游戏材料。因此,有无玩具或游戏材料也经常成为人们判断幼儿是否在游戏的一个指标。”另外,对于幼儿来说,触觉是生命早期的主要体验之一,“到处摸索”几乎成为幼儿的习惯,幼儿通过触摸来辨别物体的粗细、软硬、轻重、粗糙与光滑,并由此对周围世界产生认识。可以说幼儿玩玩具的过程,就是幼儿观察、辨认和探索周围环境的过程。因此,为幼儿选择既安全又富有触觉体验的玩具,对幼儿身心积极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鉴于玩具对于幼儿成的重要作用,原国家教委于1992年12月就颁布了《幼儿园教玩具配备目录》,规定了幼儿园教玩具配备的基本种类、数量和规格要求,要求各地幼儿园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进行相应的教玩具购置。在物质资源极其丰富的现代社会里,幼儿园会为幼儿配置什么种类、何种材质的玩具呢?带着这两个问题,笔者对重庆市有代表性的一级示范幼儿园A园进行了调查。

一、A园玩具类型和材质现状描述

A园为重庆市一级示范园,附属于高校,环境优雅,物质设施较为丰富,笔者一直在此园中有见习。在见习过程中我观察到,该园各年龄段的幼儿使用的玩具几乎都是一样的,这个现象引起了我的注意,并引发我对A园的玩具进行了调查。有研究者根据玩具材质的不同将玩具细分为金属材料玩具、木质材料玩具、布绒材料玩具、塑胶材料玩具、纸质材料玩具、陶瓷材料玩具等。笔者参照这一分类标准,对A园的玩具在调查基础上进行了简单的分类,结果如表1、表2所示。

如上表所列,A园为幼儿提供得最多的是塑胶玩具,而在塑胶玩具中最多的则是建构玩具,提供的纸质玩具数量仅次于塑胶玩具,但是该园的纸质玩具十分陈旧,在笔者观察期间,除极少数教师采用纸质的动物插画来组织活动外,基本上没有见过该园幼儿和教师使用这些纸质头饰等玩具。提供最少的是木质玩具和金属玩具。

由于A园每个班的班额较大(一般每个班有36人左右,大班更多)。幼儿的游戏时间基本上都是在教师的集体安排下进行的。在见习期间,笔者分别对小班、中班和大班进行过观察,发现教师组织的游戏主要有户外游戏、建构游戏和娃娃家游戏。笔者将一个月中观察到的教师组织的游戏进行归纳汇总,如表3所示。

由表3可以看出,A幼儿园的教师在一日活动中明确指导的游戏主要是建构游戏、户外游戏和娃娃家游戏,其他游戏则很少。

二、对A园玩具类型和材质的分析

全文阅读

“观察记录”从一日生活的点滴细节开始

2014年8月8日,我有幸跟随我区青年骨干教师团一同踏上了赴北京的火车,开始了一段美国学前教育之旅。说起来这已经是我第二次参加由中国教育报主办的“美国学前教育高级研修班”的培训了。回忆起 2013年8月,在北京举办的美国教育专题培训,听到的是来自中国教育部、中国教育报、北京师范大学等前沿的专家介绍的美国教育。当时,他们的报告给了我耳目一新的感觉,让我对美国学前教育充满好奇,也激发了我深入了解的动力。幸运的是时隔一年后,在2014年的北京美国教育高级研修班上,满足了我的这些好奇感。因为,这一次我听到了来自美国一线教师和耶鲁大学著名教授的真实介绍。如果说2013年的美国教育培训是一本书的目录,那2014年的培训便是打开书,细细品味,深深探索了。

本次研修班来自美国的专家从幼儿一日生活出发,非常细致地向我们介绍了美国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也真实地向我们呈现了美国幼儿教师的实践方法与经验,这也是我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最想听到的、看到的。当然,对于我的教育实践也必然有着深深的启发。

培训中,令我印象深刻的一次是来自美国一线幼儿园的布伦达老师告诉我们她在工作时,常常会穿一件带兜的围裙,在围裙的兜兜里面放一个小本和一支笔,用来随时记录孩子在一日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个细节。同时,她也向我们介绍了许多观察幼儿的方法和策略。这让我一下子联想到了我的日常工作。作为一名新青年教师,我常常面临这样的情况:每天能捕捉到孩子零散的表现,发现一些问题,但等到孩子离园想和家长交流的时候,却发现很多事情都已经忘记了,只能笼统地告诉家长“孩子蛮好的”;或在某个活动中,对孩子做了较普遍的观察,但活动结束时却评价不出孩子的特点,甚至忘了某个孩子刚才玩了什么。

由于经验和水平有限,我对孩子的一些有价值的言行缺乏观察记录,对发现的问题缺乏判断和评价的能力。为了更好地增加经验,也为了能把我从培训中吸收的点滴经验有效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从北京培训回来后,我便每天也在兜里放进了一支笔和一个小本子,开始尝试着用布伦达老师的方法去对幼儿的一日生活进行观察,同时也对我的工作进行记录。

例如,在进行区域活动时,我会在笔记本上对幼儿的操作情况进行记录,其中既有具体内容――“XX玩了XX,成功或是未完成”,也有个人思考――“XX可能太急于完成,所以橡皮泥未搓圆”;既有大致记录“今天XX的材料有X个人玩过”,也有细节记录“XX今天用了‘五彩缤纷’这个词”。

虽然一项项记录零零散散地写在我的小本子上,但是它们却可以有效地帮助我针对幼儿的情况及问题有目的地进行一日生活各个环节的评价,也能够让我在每日与家长的沟通中,较详细地描述孩子在园的情况,让家长感受到我的用心,以此建立对我的信任,增进家园沟通的感情。

当然,我每天的观察记录也不是写写记记就罢了,每天闲暇时,我会对这些记录进行及时的梳理与总结,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对我的工作有了很大的帮助,也让我个人的观察与研究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

对记录的梳理使我看到了每个幼儿身上的独特点,知道了幼儿能做什么以及他们如何解决问题,同时也了解了他们每个阶段的发展水平,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幼儿为什么要做某事,强化了我关于幼儿发展的知识经验,渐渐地从幼儿的视觉角度去看事物。这些都是我尝试使用这样的观察记录方法以来所收获的成效与感悟,对于我这名年轻的教师而言,这是观察、了解、分析幼儿的一条很有效的途径,也是教师评估幼儿的需要,也是教师为幼儿提供活动资源的支持,是拓展幼儿经验,促进幼儿发展的良好策略。

全文阅读

幼儿园班主任工作总结

一、对待幼儿需充满耐心与爱心

幼儿园班主任对待幼儿需要充满耐心与爱心,通过加强对幼儿的关注和重视,具体分析每一位幼儿的身心特点,从而在促进幼儿实现健康成长的同时使其也能够成为一个心中充满爱的人[1]。比如说笔者发现在班级里有一些幼儿性格胆小怯懦,但如果此时笔者选择忽略这些孩子,或是采用命令的口吻要求幼儿融入班集体当中必然会适得其反,甚至给幼儿的身心造成伤害。因此笔者选择慢慢和幼儿进行交谈,同时仔细观察幼儿身上的其他优点和兴趣点,例如其中某一位幼儿喜g画画,笔者便选择从这点入手,鼓励幼儿甚至并且和他一起画画,然后将这些画作展示给全班幼儿,鼓励该名幼儿到讲台上向大家讲述画的含义和内容,进一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逐渐使其变得更加开朗活泼,最后能够完全融入到班集体当中。

二、应注重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幼儿园班主任工作需要始终坚持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努力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生活能力和自理能力,这也是促进幼儿实现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笔者在此过程当中通过对幼儿就餐方面统一制定规则,内容包括幼儿需要饭前洗手饭后刷牙,吃饭不浪费、不挑食并且可以自主安静就餐等等。而为了能够有效帮助幼儿在取餐、洗手等过程中养成排队的好习惯,笔者选择适当利用物质奖励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也就是说表现良好的幼儿可以从教师处得到一张小贴纸作为奖励,并在班级当中进行表扬,引导全班幼儿都能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在此之后,为巩固保教结合的教育成果,笔者还通过带领幼儿学习古诗《悯农》,观看农民伯伯种地的宣传片、告知幼儿不洗手吃饭容易生病等方式进一步帮助幼儿正确认识到粮食来之不易,并使其逐渐形成良好的进食习惯。

三、营造出和谐良好的班级环境

班级环境对幼儿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良好和谐的班级环境能够在潜移默化之后帮助幼儿规范自身行为,树立积极健康的思想观、情感价值观,并形成良好的心态。幼儿园班主任在始终坚持以幼儿为主体的工作理念下,需要在营造班级环境的过程中将安全性摆放在首要位置。笔者一直将可能对幼儿造成一定危险的教学用品比如三角板等尖锐物品或是小球等容易造成幼儿误食的物品摆放在幼儿无法触及的地方。其次,幼儿园班主任需要在营造班级环境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应有的教育作用,坚持教育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积极鼓励幼儿主动参与到班级环境建设当中。比如说笔者在布置“环境保护”主题的班级环境时,邀请幼儿与自己一起动手收集塑料瓶和瓶盖,之后用瓶盖黏贴拼凑成一幅大树的图样,使用塑料瓶制作花盆、粉笔盒、浇花用的喷水器等等,同时鼓励幼儿将其眼中的大自然画出来并粘贴在教室墙面上进行展示。一方面在与班主任共同动手设计班级环境的过程当中,能够有效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与创造能力,增进其与班主任之间的感情;另一方面也能够将环境保护的观念深入至幼儿的内心,使其在充满环保意味的班级环境氛围中感受到环保节约的重要性。

四、在工作中尊重幼儿主体地位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当中已经明确指出需要充分尊重幼儿的人格与权利,因此幼儿园班主任在开展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的过程当中必须以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及实际学习特点为基础[2]。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以及发展特点,将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生活的学习作为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目标,并且将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创造力、实践操作能力等作为教育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而在安排课程活动时需要注重其实践性,尽量将课程活动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利用幼儿喜闻乐见的方式完成知识传递与情感培养的目的。比如说在探究昆虫的主题课程当中,笔者通过利用多媒体向幼儿播放了一段有关自然界各类昆虫的宣传片,帮助其快速了解课程内容,同时有效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此时笔者向幼儿提出问题:“在生活中大家都见过哪些昆虫?它们都长成什么样子?”并引导幼儿利用其生活经验回答问题;为了能够有效锻炼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笔者选择通过带领幼儿在室外观察昆虫的方式,要求幼儿对昆虫的外形、颜色、大小等进行详细描述,并通过绘画的方式进行记录。课外实践活动能够有效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限制,用鼓励幼儿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方式让幼儿亲自观察探究昆虫,帮助其进一步加深对昆虫的理解与认知的基础之上学会自主探究学习。

全文阅读

谈幼儿区角游戏中教师的指导行为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研究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针对托班教师指导游戏的方法所存在的问题展开研究。在观察不同班级幼儿的游戏活动,以及教师的指导行为中,研究者得出以下结论:从教师的指导行为总体特征来看:教师的指导行为频率过多;介入游戏的时机太随意。因此,研究者认为,托班幼儿游戏的指导,从各种游戏的类型来看:应尊重幼儿游戏的兴趣;不限制幼儿积极性、创造性的发展;观察并合理的参与幼儿园游戏。从教师主动发起和幼儿引起的指导行为来看:教师的教育者身份是合理的。所以,教师应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更新思维方式,在游戏中不断提高敏感性和判断力。

托班幼儿区角游戏的适应性

据了解,连云港市灌南县小红花幼儿园、实验小学幼儿园、机关幼儿园、第二实验小学幼儿园、新安小学幼儿园只开设小、中、大班,而托班往往是私立幼儿园或托幼中心开设为满足家长需要开设的。在南京市江宁区所有幼儿园中,幼儿的年龄大部分在2到3周岁,游戏则成为了他们一日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虽然有不少专家对游戏理论及游戏的指导研究较丰富,但对于托班幼儿游戏中教师的指导行为研究为数不多。如今,早期教育越来越被重视,所以不少亲子班、早教班也越来越多,而托班幼儿处于离开家庭进入幼儿园小班的过度阶段,往往容易被忽视。本次研究必须清晰这两个问题:托班幼儿能否进行区角游戏?托班幼儿游戏需要成人指导吗?成人可以指导幼儿游戏吗?

笔者经过两个学期的幼儿园教育实践工作,发现托班幼儿在集体活动之外,非常喜欢区域游戏,他们会自己主动选择感兴趣的区角活动加入,但由于他们年龄小,游戏时经常会遇到一些困难,导致无法游戏,因此,这个时候恰恰需要教师的指导。

例如:区域活动时,一名幼儿想加入“太阳家”的游戏,而在“太阳家”的幼儿人数已满,这名幼儿着急地向老师请求:“我想玩娃娃家,我想去太阳家。”老师对他说:“你可以自己想个办法进入吗?”这个幼儿过了一会来到“太阳家”对“太阳公公”说:“我可以当大树妈妈吗?”“我们已经有大树妈妈了”“那我就当风爷爷吧!”“太阳公公”愉快地同意了。于是,他很快进入了角色,一会儿给孩子讲故事,一会儿又提醒“大树妈妈”起风了,关好窗户。游戏一直没有离开“太阳家”。这名同学的意愿满足了,他玩的非常开心,同时也提高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此可见,托班幼儿可以进行区角游戏,游戏时只需要教师的正确指导。这锻炼了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遇到事情,解决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区角游戏的概念和要素

区角游戏的概念 何谓区角游戏呢?区角游戏也称区域活动,活动区活动,它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的一种带有学习和工作性质的游戏,在区角活动中幼儿自由选择区域,自主发起、自由选择活动,通过材料、同伴、教师的相互作用而获得各方面的经验,实现自身的发展。研究如何科学地开展活动对幼儿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托班幼儿的年龄小,或许会有这样的疑惑,这么小的孩子可以玩区角游戏吗?对于一个即将满3周岁的幼儿来说,他们在幼儿园的主要活动就是游戏,这也是他们一日活动的主要内容。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