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幼儿园普通话培训总结

幼儿园普通话培训总结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江西农村幼儿园普通话教学现状调查与思考

摘 要:农村幼儿园普通话教学质量普遍较差,主要的原因是师资薄弱、儿童学习普通话的语言环境不理想、管理不到位等。所以,强化农村幼儿园师资、优化普通话学习环境、创新幼儿园管理,是提高农村学前儿童普通话水平的主要途经。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普通话;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7-0229-01

学前教育阶段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从小学习普通话,有利于培养儿童的语言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促进儿童素质的全面发展,对儿童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的进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广大农村幼儿园普通话教学现状很不乐观,农村儿童说普通话的能力相对城市有相当差距,这既不利于普通话的全面推广,也不利于实现城乡教育公平。

一、农村幼儿园普通话教学现状

(一)师资水平

师资力量薄弱,是当前农村幼儿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制约农村幼儿园普通话教学的关键因素。为了准确掌握农村幼儿园的师资状况,我们对江西省宜春、抚州、鹰潭、上饶、赣州等地271所乡村幼儿园的1235个老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1.学历状况。学历是衡量教师整体素质的主要标尺。四十多年来,中国的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如今高等教育已经大众化,农村中小学教师基本上普及了专科文凭,但农村幼儿园的师资状况却仍然十分薄弱。在1235个调查对象中,具有本科学历的占4.4%,具有专科学历的占18.8%,中专生占27.2%,高中生占24.7%,还有相当一部分只有初中文化。我们从走访调查中还发现,有不少农村幼儿园老师的大专学历并全日制,而是通过成人考试获得,根本没有接受过真正的高等教育。

全文阅读

语言文字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语言文字领导小组工作职责(一)

组 长:熟悉国家语言文字方针政策,将幼儿园语言文字工作列入园务工作范畴,实施宏观调控。

副组长:领导幼儿园语言文字工作,统筹安排,有效管理。总体把关幼儿园语言文字工作,并督促各部门认真完成各项任务。

专管员:

根据上级要求及幼儿园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落实措施开展工作。

负责幼儿园语言文字工作计划的拟订、活动的开展和记录、档案资料的整理。

督促全园教师和幼儿讲普通话,及时对幼儿园语言文字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

对日常工作中规范用字作出相应的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及时督促整改。

全文阅读

提升幼师生普通话水平的策略

内容摘要:普通话是幼儿师范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教学基本功,亦是其必须具备的职业用语。在幼儿师范院校,幼师生的普通话培养已成为师范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将幼师生普通话水平的提升作为研究的最终目的,力图为幼儿师范院校的普通话培养提供有价值、可参考的教育策略。

关键词:幼师生 普通话水平 教育策略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沟通交流的重要媒介。幼儿期是人类语言学习与发展的关键时期,语言学家认为幼儿一般都能在1-6岁的时间里,在正常的语言环境中自然地习得母语。在幼儿园,语言是幼儿教师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塑造幼儿美好心灵的重要载体,因此幼儿教师能否掌握与使用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直接影响着幼儿教育与幼儿语言发展的成效。幼儿师范教育是培养幼儿师资的专业教育,普通话是幼师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教学基本功,也是其必须具备的职业用语。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已把普及普通话纳入师范院校的培养目标,纳入师范生教育教学及职业技能训练,纳入学校管理常规,把普及普通话同师范教育教学改革结合起来,以促进师范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如何采取科学、有效的教育策略以提升幼师生的普通话水平从而增强幼师生职业语言素养已成为目前广大幼儿师范院校亟待思考与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在课堂教学中夯实普通话理论基础

提升普通话水平,首先要掌握普通话的理论知识,认清自身语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差别,才能做到有针对性的训练,从而达到实质性的提高。幼儿师范院校应明确普通话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主战场,为幼师生普通话水平的提升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应充分利用为提升幼师生语言素养所开设的“现代汉语”、“教师口语”等课程,系统的传授现代汉语的基本知识,使幼师生掌握普通话语音、词汇、语法的相关理论。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遵循以语音学习为主,词汇、语法学习为辅的三要素兼顾原则,明确语音的改变是普通话水平提升的首要任务,并将语音教学中的声、韵、调以及语流音变等内容作为教学的重点,在学习语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普通话的发音与正音的训练。在普通话语音教学中,教师应从语音理论的角度出发,对普通话声、韵、调及语流音变做系统的分析与发音规律的总结,使学生对普通话的语音系统形成一定程度的认知,并通过发音部位与发音方法的讲解与示范引导学生从模仿开始逐步形成规范发音的意识。并指导学生参照所学理论进行自我语音诊断,找出所使用的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差别,才能有的放矢,制定有针对性的个人强化训练,有效做好方音的矫正,从根本上解决不同学生的发音差异,使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切实达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二、在实践训练中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目前,广大师范院校已将大力推广普通话、在课堂教学与校园日常交际中使用普通话,从而营造语言规范的校园环境视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幼儿师范院校应重视良好的语言环境对幼师生普通话水平提升的促进作用,通过大量的实践训练把所学到的普通话知识理论转化为语言表达与运用的实际能力,使幼师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实践训练是普通话理论教学外的“第二课堂”,亦是培养学生语言技能的重要阵地,幼儿师范院校应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将幼师生普通话的培养落到实处。每年9月份第三周是全国普通话的“推广周”,幼儿师范院校应抓住此契机做好普通话的宣传与推广工作,在学校宣传栏、教学楼等醒目位置张贴推广普通话的海报、宣传画及倡议横幅,聘请普通话测试人员做相关知识讲座,并可在校园内公开选拔“普通话形象大使”,为普通话在校园中的普及与推广营造良好氛围。同时,为强化普通话的表达及运用能力,可借助学生社团的力量,在学生戏剧协会、歌咏协会、朗诵协会等人员招募及协会活动、演出中,将普通话作为一项重要标准来执行,并在校园中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如绕口令比赛、演讲比赛、辩论比赛、讲故事比赛、诗歌朗诵比赛等,使学生在实践活动的乐趣中逐渐实现普通话水平的真正提升。

三、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取得满意成绩

全文阅读

提高在职教师培训的有效性,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

摘 要: 造就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教师队伍,是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一方面要提高幼儿教师职前教育质量,为学前教育迅速补充合格的师资,另一方面要对在职幼儿教师进行在职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获得专业发展。作者对云南省部分在职民办、公办、民办公助等办学形式的幼儿园教师进行了分层随机问卷调查,并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思考,提出了提高在职幼儿教师培训质量,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 幼儿教师 在职培训 专业发展 组织形式

幼儿教师的在职培训对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有着重要作用。地方教育部门要根据学前教育发展需要,扩大幼儿园保教人员培养渠道,开展幼儿教师的全员培训,建立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开放、立体交叉的培训体系。

这些年来,在在职幼儿教师素质提高方面,无论是幼儿园本身,还是教育主管部门,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培训工作还是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继续教育幼儿教师是与小学教师一起培训,培训内容基本是小学的,对于幼儿教师来说针对性就比较差,当然效果就不尽人意。还有一些幼儿园虽然有园本培训,但不规范,没有形成制度,使得很多培训形同虚设,实效性差。

一、调查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到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目标。按照目标,云南省将于2012年基本普及学前一年教育,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城镇高度重视0―3岁婴儿教育。具体指标是:2012年学前一年受教育率达到90%,2020年学前一年受教育率达到95%,学前两年受教育率达到88%以上、学前三年受教育率达到80%以上。要实现目标,造就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教师队伍,是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

在此背景下,我们在2011年4月对云南省民办、公办、民办公助等办学形式的幼儿园教师进行了分层随机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20份,回收210份,回收率93.2%。其中有效问卷200份(曲靖市)35份、昆明市32份、文山州33份、西双版纳州32份、怒江州35份、昭通市33份。

二、调查的分析与思考

全文阅读

普惠路上的四个“转变”

编者按:

研究证实,在幼儿阶段投入1美元,到27岁时,回报率达到1∶7.16;到40岁时,回报率已经达到1∶17.07,其中,对孩子个人的回报率为1∶4.17,对社会的回报率为1∶12.9。这充分说明,抓好幼儿教育,对于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提高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十分重要。黔江区作为建设中的渝东南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教育领域的践行者在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目标中不断探索,提出了“一个率先四个转变”的构想,在一个“率先”四个“转变”的推动下,处理好黔江学前教育当前与长远、内部与外部、规模与质量、速度与效益的关系,逐步构建起黔江学前教育公益普惠的新模式。

“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黔江区学前教育工作将会认真处理好当前与长远、内部与外部、规模与质量、速度与效益的关系,着力实现‘四个转变’”,“目前,黔江区学前三年适龄幼儿入园毛入园率78.55%,力争在2015年率先达到85%,在渝东南地区率先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基本解决入园难问题。”这是黔江区教委主任姚兴亮让记者印象最深的两句话。这两句话中的两个关键词“四个转变”和“一个率先”,一个像行者,一个像山峰,而“普惠”是践行者脚下的泥土,伴随他们前行的每一步。姚兴亮做梦也想带着大家登上山顶,鸟瞰一下普惠全面落实后的幸福景象。

截止2012年9月,黔江区共有幼儿园(不含设在村小、完小的学前教育教学点)66所,在园幼儿约1.34万人。其中教育部门办幼儿园1所,部门办幼儿园2所,民办幼儿园28所,小学附设幼儿园(不含设在村小、玩小学前教育教学点82个)35所;城区(不含新城区)幼儿园(含小学附设幼儿园)24所,占全区幼儿园总数的36.4%,在园幼儿7616人,占全区幼儿园在园幼儿总数的56.7%。目前,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78.55%,有2所市级示范幼儿园,33所普惠性幼儿园(占总园数50%,占在园幼儿数的近70%)。面对这样一组数据,姚兴亮当然高兴不起来,因为仍有32所办园等级未达到三级,有一半的幼儿园达不到普惠园的标准,还有3600多名适龄幼儿园无园可入,“入园难”问题依旧突出,超出80%的幼儿教师由学校聘请,教师队伍不稳定,师资存在隐患,普惠之路可谓任重而道远。但姚兴亮有句口头禅,“只要认识不滑坡,办法就比困难多”。黔江学前教育在这种精神的带领下一路向前……

2012年4月18日,姚兴亮组织召开了黔江区近年来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一次学前教育工作会。会上他说“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黔江区学前教育要以认真处理好当前与长远、内部与外部、规模与质量、速度与效益的关系为重心,着力实现‘四个转变’:一是学前教育发展方向要由‘一年普及’向‘三年普及’转变。二是学前教育发展重心要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三是学前教育发展投入要由‘收费为主’向‘多元投资’转变。四是学前教育发展状态要由‘自力更生’向‘群策群力’转变。”正是这“四个转变”轰轰烈烈地奏响了黔江区普惠之路的战歌。

学前教育发展方向要由“一年普及”向“三年普及”转变

姚兴亮说“从‘一年普及’到‘三年普及’,归根结底黔江还是在解决幼儿入园难、贵、远的问题。为此,黔江区要建设一批规模适当、功能齐全、方便儿童入学的幼儿园,形成覆盖面广、能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学前教育网络。”

2011年,黔江区启动了小南海镇中心幼儿园、沙坝乡中心幼儿园、石家镇中心幼儿园建设,2012年,将启动阿蓬江镇中心幼儿园、马喇镇中心幼儿园和中塘乡中心幼儿园建设,但由于受征地难度大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截止目前,还有2所新建幼儿园未开工建设。为此,姚兴亮多方面积极争取区委、区政府和当地党政的支持,他说“困难再大,我也要力争让幼儿园按期建成投用”。

全文阅读

幼儿教师培训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关键词〕 幼儿教师;培训;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 G6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20—0069—01

甘肃省Z区作为城乡一体化城区,在“甘肃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办园条件和办园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由于集体办园、民办园的大量涌现,非在编幼儿教师已成为该区最大的幼儿教师群体。笔者就他们的基本情况和培训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一、幼儿教师的基本情况

1.幼儿教师的结构。调查发现,目前Z区有43所幼儿园,其中政府办园4所,集体办园16所,民办园23所,幼儿教师队伍以民办幼儿教师为主体。当前Z区民办、集体办园数占到全区幼儿园总数的90.7%,而政府办园只有9.3%。拥有正式编制的教师大约占23.4%,没有编制的教师占了绝大部分。

2.幼儿教师年龄与教龄。调查发现,幼儿教师以中青年教师为主,89.5﹪的教师年龄在20岁至40岁之间,是幼儿园教学的主体和骨干。她们正处在教师专业发展的初始阶段,对在职培训有着较巨大的潜在需求。

3.幼儿教师的学历结构。调查显示,幼儿教师的初始学历普遍不高,本科占总数的10﹪;专科占总数的32.5﹪;中专和职高占总数的57.5﹪。幼儿园教师的初始学历水平仍然不容乐观。

全文阅读

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口语能力的实践与探讨

摘 要: 目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口语能力普遍比较薄弱,不能完全胜任将要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语文教师应充分把握本学科课程特性,在听话和说话课中强化普通话语音,在阅读和写作课中夯实言语能力的基础,在幼儿文学课中丰富教师口语表达方式,在幼儿园语言活动指导课中培养语言活动的组织能力与教学能力。唯有这样,才能在有限的课时里使学生的口语能力得到全面、有效的提高。

关键词: 中职教育 学前教育专业 口语能力

近年来,随着《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的,学前教育得到空前重视,各中职学校纷纷扩大学前教育专业招生规模,旨在为学前教育培养千万名幼儿教师。然而,由于师资、设备、课程设置的相对滞后,许多中职学校的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是毕业生口语能力还十分薄弱,有相当部分的毕业学生因为口头表达能力限制,无法自如地将所学的技能应用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因此,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加强学生口语能力训练就显得尤为迫切。我在多年的师范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语文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合理把握本学科课程特性,把口语交际的训练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达到快速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目的。

一、在听话和说话课中强化普通话语音

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师范生要提高教师口语表达能力,必须先学好普通话。由于受母语方言的影响,学生在学习普通话时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发音障碍,一些学校虽然把普通话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但由于缺乏有经验的专业师资,未能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普通话水平达标率并不高。

针对这种情况,一些有经验的教师在理论方面做过有益的探讨。比如,在教学中先教会学生掌握学习普通话的工具——汉语拼音,然后帮助学生区分母语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差别,掌握发音规律,纠正方言发音,正确练习,同时鼓励学生从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字词(如“您好”、“谢谢”、“请问”等)入手,待掌握以后再逐渐扩大学习范围,以此让学生看到学习成果,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又如,在训练过程中鼓励学生不怕嘲笑,持之以恒;要求学生每天注意倾听、模仿标准的普通话发音,包括模仿电视台、广播电台播音员的发音及身边普通话说得较好的老师和同学的发音。我注意到,这些做法对学生学习普通话有一定的益处,但单纯的语音训练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找一些喜闻乐见的朗读材料给学生训练,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对于语音面貌较差的学生来说,教师“口把口”的教学则是最有效的正音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尝试了以下几个训练法:

(一)相似分组教学法。教师把语音面貌相似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根据学生发生特点有针对性地“口把口”教学,以此强化普通话“正音”。

(二)“结对子”教学法。将不同语音面貌的两名学生结成一对一的练习“对子”,互相纠正,取长补短。

全文阅读

幼儿教师口语能力培养实践分析

一、遵循实用、实际原则设计教学内容

因材施教、保证教学质量是教学的主要目的,想要实现这一教学目的首先要选择正确的学习内容。在众多实践中,选好教学内容就证明整个教学活动离最终的教学目标迈进了一大步。首先,在培养幼教学生口语能力活动中应大力推广普通话训练,还要按照最标准的要求进行训练,这对于一些说惯了方言、在方言环境中生活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所以,锻炼幼教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成为培养本专业口语能力的核心内容。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在教育、教学方面需要掌握的实际技能,针对幼教学生的发音、语气、言语表情等方面提出明确的要求,帮助其成长。最后,要利用朗读、演讲等活动方式来提升幼教学生的艺术语言能力。

二、利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提升训练趣味性

教与学一直是教育当中的两方面内容,虽然这两方面内容互有不同,但是在大多时间内他们是共同进行,这样才能够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在幼儿教师口语能力训练过程中,也要注重对幼教学生的教与学,发现教与学之间的实质与关系,确定正确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处理好教与学的搭配,保证教学质量。

1、保证教学的多元化

学生对于学习的主动性来自于学习兴趣的激发,所以,在口语教学当中教师首先要解决幼教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教师首先要对传统的教育模式进行改革,灵活的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保证学生用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来迎接口语教学。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幼教学生进行实际的实践活动,到一些优秀的幼儿园实习听课、参与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与幼儿交流等,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职业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最后,教师可以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对学生的口语能力进行综合评价,设立合理的激励制度,让幼教专业的学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提升口语训练的质量。

2、有针对性地进行口语培训

实践性强是幼儿教师口语能力训练的主要特征,文化基础与语言习惯的不同也使得实际训练困难重重。这些困难也为教师带来了难题,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差别甚大,教师需要对每一个学生进行充分了解,对于每一个学生进行分层、分类,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别给学生确立明确的目标与教学计划,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幼教学生进行训练,这样才能够做到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在这一培养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具备善于挖掘学生语言能力的技巧,在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基础上开展短期的培训,利用学生的口语能力和表达能力开展教学与练习。使学生吐字清晰,语流顺畅,符合幼儿的认知心理,生动,富有表现力。同时,教师在教学当中还要学会利用学生的群体基础与生活习惯,善于安排每类学生的相互辅助训练,这样才能够提升培训质量。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提升学生双方的学习能力,互相帮助的情况下,口语基础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带动口语基础能力弱的学生,能力弱的学生也会反馈出能力强学生的不足与缺陷,幼教学生的教学技能也得到锻炼。因此,观察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并不断改善其中的问题,才能促进幼教学生更好更快地参与到教师行业中去。

全文阅读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口语能力的培养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部正式印发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明确了3-6岁每个年龄段幼儿在语言学习与发展领域的合理发展期望和目标,也对实现这些目标的具体方法和途径提出了具体的、可操作的建议。作为中等职业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语言学习中,了解《指南》有关3~6岁幼儿语言学习与发展的目标要求,利用学校现有资源,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口语能力的培养,为将来成为合格的幼儿园教师打下牢固的基础,显得十分的重要。有的中职学校,在幼师的培养上存在误区,认为幼师只要能歌善舞,有艺术才能就可以成为一名合格幼师,实际上幼师职业的专业能力是多方面的,幼师的职业口语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工具,更是贯通教与学的“基本媒体”,职业口语运用技能是评价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指标之一 。

二、现状及要求

目前,中等职业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口语能力不容乐观:因为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普通话水平不高。在升学指挥的作用下,初中阶段的学习,主要实行的是应试教育,不太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口语学习中,缺乏系统的口语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在听话、说话、理解、表达、体悟、思辨等方面的能力都较薄弱,而幼儿园教师具备良好的职业口语运用技能有特殊的意义。首先,学前阶段是儿童口语习得的重要时期,成人恰当的话语方式对儿童语言情感等的发展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教师是儿童观察模仿的主要对象之一 ,因此尤其要注意自身的言语行为。其次, 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口语具有“课程”的功能,学前儿童识字量十分有限,大量的教学内容必须依靠教师口头来传达,因此教师的职业口语也成了儿童学习的内容。另外,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而言,他们要学习的语言技能主要是运用口语解决相关问题的技能,这一技能也是幼儿园教师职业口语运用技能的核心内容。如何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口语能力,以适应将来的幼师职业要求,是中等职业学前教育专业学校值得探讨和关注的问题。

三、 方法和策略

(1)了解幼师职业对口语表达的要求,有的放矢地开展训练。中等职业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口语运用技能应该包括口语运用基础能力,儿童文学作品的口头表现能力,教育活动的口语运用能力和口语运用的反思能力。口语运用基础能力包括普通话水平、发声技能和口语运用基本技能。儿童文学作品的口头表现能力是指运用有声语言态势语以及其他辅助媒介表现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教育活动的口语运用能力是指根据教育活动情境运用口语解决各类问题的能力, 这是一种综合的语言运用能力,整合了口语运用基础能力以及对各领域教育内容的把握能力。口语运用的反思能力是指对自身或他人语言加工过程和结果进行监控的能力。这四种口语能力缺一不可,而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层层推进的过程。口语运用能力是基础,教育活动的口语运用能力和口语运用的反思能力的是幼师职业口语的综合能力、高水平的体现。

湖南省长沙市信息技术学校(以下简称“我校”)在口语运用基础能力以及儿童文学作品的口头表现能力的训练上已经形成了一套有特色的做法。一年级学生以学好普通话语音为主,掌握普通话的发音规律,纠正方言发音,正确练习,在训练过程中鼓励学生不怕嘲笑,持之以恒,要求学生每天注意倾听、模仿标准的普通话发音,包括模仿电视台、广播电台播音员的发音及身边普通话说得较好的老师和同学的发音。在校园里营造人人讲普通话、处处讲普通话的语言学习环境,以此促使学生时时学讲普通话、处处都讲普通话的学习氛围。在学习普通话的同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听话、说话的能力和发声技能和口语运用基本技能。学生参加湖南省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心组织的统一测试,85%达到二级甲等以上的水平。二年级主要训练的重点是儿童文学作品的口头表达,通过系统学习“幼儿文学”这门必修课程,培养学生适应幼儿教育需要的幼儿文学鉴赏能力和改编、创作能力,为将来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开展幼儿园教育活动,特别是语言教育活动打好基础。老师们淡化理论,通过大量的朗诵、仿写、模拟、表演等方式进行教学。为了促成学生尽早形成具有幼儿特色的语感,每学期进行两次以上的达标测试。实践表明,这些教学方式在幼儿文学教学中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对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激发表达欲望,提高表达技巧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2)掌握口语训练的几个关键环节,有重点地进行突破。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口语训练主要环节有:普通话语音、儿童口语表达、教育活动的口语运用能力和口语运用的反思能力训练等。

全文阅读

幼儿园教师普通话水平测试“命题说话”训练策略

摘要: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命题说话”项是考生最头疼的一道题目。本文针对幼儿教师的普通话水平现状和测试中的问题,提出在培训中要从思维训练和技巧训练两方面来进行。让应试人做到有话可说,有话会说,以提高普通话水平测试“说话”项的得分。

关键词:普通话水平测试 命题说话 思维训练 技巧训练

中图分类号:G65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3-0239-01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在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领导下,根据《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规定的统一标准和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一项测试。江苏省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命题说话”项要求测试人必须按照选定的题目连续说话,3分钟内说的所有音节均为评分依据。“命题说话”项是分值最高、难度最大、也是方言区应试人最惧怕的一道题。这道题,不允许事先写成文稿照着朗读,语言要表现得流畅、事件要叙述得完整,而且不能出现方言色彩。命题说话占总分100分钟的40分,因此想要在测试中得到一个好成绩,必须在这一题型上拿高分;而要在此题拿高分,必须经过系统的训练。

根据国家相关部门的规定,幼儿园教师的普通话水平须达到二级甲等及以上。(87分以上)。苏州市教育局、苏州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分别于2013年5月、2014年1月发文《关于做好2013年幼儿教师普通话达标培训工作的通知》及《关于做好2014年幼儿教师普通话达标培训工作的通知》中要求“全市各幼儿园(公办、集体办、民办)中普通话水平未达二级甲等的幼儿教师。其中年龄未满50周岁的,必须参加达标培训、测试;鼓励年龄超过50周岁的幼儿教师参加达标培训。”

相关法规和职业素养要求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较好的普通话水平,而幼儿园教师的实际情况与此却有着一定差距。因为历史原因,许多乡镇的幼儿园教师未受过专业系统的普通话训练,基础较差,在平时教学工作中还存在少数教师用方言教学的情况,大大影响了幼儿园教师的普通话水平的提高。和许多考生一样,“命题说话”项一直是幼儿教师进行普通话测试的难关,结合多年来在培训和测试中总结的经验,我认为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训练,效果会更好:

1 思维训练,做到“有话可说”

命题说话,就是考生围绕一个话题连续说满三分钟。许多幼儿教师觉得困难的就是没有那么多的话语来填满这漫长的三分钟。辅导教师要指导考生进行思维训练,使他们具有快速思维能力来组织语言,说话时,思维开阔一点,顺畅一些,说话的方向就多一些。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