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幼儿艺术论文

幼儿艺术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幼儿艺术教育管理论文

[关键词]接受关学幼儿美术欣赏启示

[论文摘要]通过解析一次大班幼儿美术欣赏活动,笔者认为,接受美学中几个重要理论可以解释这次活动之所以取得成功的原因:“读者第一性”理论启示教师要让幼儿成为艺术欣赏活动的中心;“期待视野”理论启示教师要充分调动幼儿的原有经验:“读者参与作品”理论则启示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创造性表现的机会。

接受美学又称接受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德国康士坦茨大学教授姚斯、伊瑟尔等美学理论家创立的一个美学派别。他们以解释学和现象学美学为理论基础,从研究文学史人手。打破传统的文学理论,将美学实践中读者、作者和文本的地位和功能重新定位,提出了“读者中心”的思想。姚斯认为,不同时代的读者对作品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作品的价值由读者的理解而定,作者在创作时应考虑读者。接受美学在上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并对我国的美学研究和产生了重大影响。此后,随着人们对它认识的深入,它又给我国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以诸多有益的启示。

美术欣赏是幼儿园目前较为常见和十分重要的一种艺术教育活动,其主要目的是发展幼儿的审美能力,即感知美、体验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与文学接受一样,幼儿美术欣赏也是一个艺术接受的过程,其中“读者”即幼儿,“作者”即美术作品创作者,“文本”即美术作品。所不同的是,这里的“读者”身心尚未发展完善,他们的接受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才能更好地进行。那么,如果将接受理论的主要思想纳入幼儿美术欣赏活动中,我们能否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让幼儿更好地感知美、体验美和创造美呢?以下案例呈现的是某幼儿园大班的一次美术欣赏活动,它将给予我们一些启示。

大班美术欣赏活动:凡·高的油画《向日葵》

活动背景介绍:此次活动之前,该班幼儿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在探索“用油画棒表现不同质感的物体”。长期的单一探索使幼儿创作兴趣逐渐降低,他们只求用油画棒表现物体奇特的质感,不求造型、配色和构图上的整体美感,画面也严重脱离现实。

活动过程:第一部分是欣赏与讨论,教师首先引导幼儿谈谈对该油画的整体感受。接着由整体到局部分别讨论油画的颜色、造型、构图和质感。第二部分是临摹与创作,教师鼓励锄儿用油画棒临摹或者创作一幅《向日葵》。整个活动持续了50分钟,教师语言流畅生动、富有激情,幼儿始终保持着兴趣盎然的专注状态。

这次活动虽然持续时间较长,但各个环节的衔接紧凑,教师、幼儿和作品间的顺利互动成就了幼儿专注而愉悦的审美体验,可以说这是一次成功的艺术教育活动。究其成功的原因,笔者认为,接受美学中几个重要理论的运用也许就是关键。

全文阅读

幼儿民间艺术教育论文

一、山西民间艺术的特征对幼儿发展的价值

幼儿期是人生长发育、培养习惯、陶冶情操的关键时期。山西民间艺术的审美性、生活性、实践性、民族性等特征决定了它对于幼儿美育、智育、德育等多方面的发展价值。

(一)提高审美能力审美性是山西民间艺术的首要特征。种类繁多、绚丽多彩的艺术品在山西民间文化的百花园里悄然绽放,各领。其中,广灵窗花精巧绝伦,红火喜庆;霍州面塑憨态可掬,寓意吉祥;云冈绢人形神兼备,惟妙惟肖;孝义皮影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等等。这些民间艺术作品以鲜艳的色彩和饱满的形象表达了山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引导幼儿欣赏、感受不同表现形式的民间艺术作品,了解山具特色的民间艺术风格,帮助其理解其中的内涵和意义,不仅能丰富幼儿的审美体验,提高对民间艺术的敏感性,还能培养他们独特的民族审美意识,促进审美能力的提高。

(二)促进全面发展生活性和实践性是山西民间艺术的重要特征。山西民间艺术源于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充分反映了山西人民的历史、习俗和思想感情。如山西面塑通过捏、压、撮、剪等方法,将普通的食物化为饱含情感和艺术意蕴的精神食粮。在民间艺术活动中,幼儿对各种工具和材料的使用能够促进他们观察能力、手眼协调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的发展,而处理材料的搭配和组合、不同材料间的空间关系、材料的数量和质量等不仅有利于幼儿的思维发展,而且能够满足幼儿喜欢自由想象和表达的欲望,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能养成专心、投入和创造的品质。

(三)培养民族意识民族性是民间艺术的本质特征。山西民间艺术真实深刻地反映了本民族的风土人情、气质品格和审美情趣。如山西民歌《走西口》,高亢嘹亮,悠长舒展,唱尽山西人民怀揣梦想、背井离乡、拼搏奋斗的酸甜苦辣。山西民居如乔家大院、王家大院等轴线分明,左右对称,外雄内秀,独具特色,凸显了明清晋商的盛世繁荣,也将朴实厚道、勤俭诚信的晋商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将山西民间艺术引入到幼儿园课程中,让山西民歌在幼儿的世界中流传,让民族英雄成为幼儿的偶像,让晋商精神融入幼儿的生命,使新一代从小耳濡目染传统文化,潜移默化中熏陶他们的民族情感,在他们稚嫩的心灵中植入民族之根,激发幼儿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使民族文化的血脉传承下去并不断发展丰富。

二、幼儿山西民间艺术教育的目标

幼儿山西民间艺术教育的目标应以幼儿的发展为本,立足山西广博丰厚的民间艺术资源,充分培养和发展每一位幼儿的艺术素养,帮助他们初步形成民族归属感和认同感,积极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6]72-74根据《纲要》和《指南》对艺术领域教育目标的要求,可以把幼儿山西民间艺术教育的目标分为感知与理解、表现与创造、情感与态度三类。感知与理解:感受不同形式和风格的山西民间艺术作品,体会并欣赏山西民间艺术作品的美,初步理解其中蕴含的意义和内涵。表现与创造:掌握简单的山西民间艺术表现技能,尝试运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情感与态度:喜欢山西民间艺术,对山西民间艺术感兴趣,积极参与山西民间艺术活动,萌发初步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情感。

三、幼儿山西民间艺术教育的内容

全文阅读

现代幼儿艺术论文

一、善于使用艺术性语言,拉近师生关系

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门师生交流思想的艺术,更是一门对话语言艺术。教师教学语言使用的好坏对及时调控教学活动起着关键作用。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要艺术,要有魅力,有感染力,能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首先,要有生动性。要结合文本使用夸张一点的语言,声情并茂,用儿童喜爱的语气讲解,不仅能吸引学生,而且易于学生理解。能拉近幼儿和教师的距离,让教学变得轻松愉悦,事半功倍。其次,语言要有示范性和具体性。讲解要具体简洁,让幼儿容易接受和记忆。再次,语言要有激励性。在实际教学中不断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踊跃发言。教育学生错了不要紧,关键要敢于思考,乐于表现。激励性的语言对内向、腼腆的幼儿效果更好。这样艺术而有效的语言不仅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而且让幼儿爱学﹑乐学。还能从小培养幼儿的语言天赋。

二、利用手指操,增加趣味,开发儿童智力

几年幼教工作,我发现最让幼儿感兴趣,最能锻炼幼儿思维的是手指操。所以我在教学中经常教幼儿练习手指操。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的智力在他的指尖上。”对于婴幼儿来说,手指活动是大脑的体操,活动的是手,得到锻炼的是大脑。手的动作对语言﹑视觉、听觉﹑思维等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助益。

三、将唱歌﹑跳舞贯穿到整个教学中,培养幼儿的艺术天分

音乐活动是一种情感活动,在教学中教师要以自己的情绪感染和启发幼儿,不论是唱歌﹑表演等都应该充满感情,做到有控制地表现和渲染,和幼儿一起分享音乐的美感和体验。在实际教学中,我每天都上两节音乐或舞蹈课,并通过六一表演等活动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培养幼儿的音乐特长,使幼儿从小喜欢唱歌﹑跳舞,喜爱上幼儿园,使幼儿学习变得多姿多彩。

四、注重培养绘画和手工能力

绘画能力的培养,对初步培养幼儿手部肌肉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有一定的帮助。儿童初步掌握使用美术工具及材料的技能,可以充分发挥废旧材料的作用。让幼儿直接参与收集,这样更能激发幼儿的创作灵感。如收集各种豆类、蛋壳、塑料管做成粘贴画,蛋壳小制作等,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达到预想不到的效果。另外,在实践中还要将游戏运用到艺术教育中,让幼儿在快乐中潜移默化地受到艺术的熏陶和培养,寓教于乐。当然,这一切都必须以师爱为前提。一个优秀的幼教工作者,光有缜密的思维,多才多艺的能力,良好的职业素质还不够,关键要有爱心。以师爱为源泉、为动力,艺术和兴趣做导航,幼教工作才会走得更远,艺术之花才能在幼儿心中生根﹑发芽。

全文阅读

幼儿园戏剧艺术教育论文

一、幼儿园戏剧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一)丰富幼儿的审美情感

自古以来,戏剧作为一门综合艺术,以生动的表现形式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触动了无数人的心灵,同时又由于其独特的艺术手段,能够对最普遍的受众产生影响。因此,一定要重视戏剧的教育作用。新课标明确提出,戏剧教学要从经典戏剧作品中汲取教学营养,丰富幼儿的审美情感,提高幼儿的文学修养。幼儿戏剧资源十分丰富,包括话剧、歌舞剧和皮影戏等,任一剧种都有其独特之处。例如,歌舞剧采取载歌载舞的表现形式;话剧以人物对话、肢体语言为主要表现手段;皮影戏则是以驴皮制作、雕刻形象生动艺术性强的人物,利用灯光将影像投射到屏幕上。丰富的内容不仅拓展了幼儿的视野,而且培养了幼儿的艺术审美情感,引领他们走进戏剧世界,体验戏剧的无限魅力。

(二)培养幼儿的审美鉴赏力

许多艺术形式都具有一定艺术包容性,但戏剧的包容性几乎将所有艺术手段都整合了起来,并根据自己的内在规律将它们完美融而为一,形成一个统一的、独特的有机体,进而展现出戏剧艺术的独特魅力。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是利用声音来塑造形象、表达思想情感的;舞蹈是形象艺术,是以人的身体动作来抒情和表现的;文学是语言艺术,是用文字语言(词语)来创造形象的。而在戏剧艺术中,音乐通过具体的唱腔和伴奏,舞蹈通过程式化的身段,美术通过具体道具,如此一来,不同艺术形式的独立性就受到了削弱,利用它们有价值的艺术元素,让它们成为戏剧艺术的有机构成。戏剧艺术这种强大的包容性和统一性——动听的音乐、优美的舞蹈、鲜艳的绘画等,都很容易激发幼儿的审美兴趣,利用这些直观形象和趣味活动来引导幼儿,培养幼儿的审美鉴赏力。

(三)激发幼儿的审美创造力

在幼儿园戏剧艺术教学中,戏剧排演是教学核心内容。幼儿根据剧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戏剧排演,是一个极具创造性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幼儿们认真分析角色、揣摩语言、即兴发挥,通过直观感受、自我理解和大胆想象,将文字变为舞台上血肉饱满的人物和跌宕起伏的情节,灵活运用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演绎剧本内容。这一活动不仅是对剧本的二次创作,而且深化了幼儿的学习体验,这本身就是一个创造美的过程。可见,戏剧艺术教育不仅能够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而且能够培养幼儿的创造力。通过寓教于乐的戏剧排演,既有效拓展了幼儿的想象空间,又激发了幼儿的审美创造力。

二、幼儿园戏剧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全文阅读

幼儿艺术审美激励教育理念论文

一、激励教育理念课题研究的价值评价

1.艺术审美课程的研究,可以引领教师不断学习和深入领会有关幼儿美术、音乐教育方面的新理念,并用新的理念来重新审视我们的艺术教育,为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做出科学、有效的教育行为提供了很好的成长平台。为逐步培养一支有较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的研究型的教师队伍奠定了基础。

2.艺术审美课程的研究,使得幼儿艺术教育的内容、形式、方法、材料都更加适应幼儿发展的需要,有效地促进了幼儿审美感受和创造能力的提高。

3.艺术审美活动的研究可以有效地改进幼儿艺术教学的内容,使其更加全面、系统、有效,内容的研究进一步完善了我园艺术特色课程的建构,为幼儿园幼儿艺术领域的研究提供丰富的实践研究经验。

二、激励教育理念课题研究的阶段进程

本课题的研究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

课题负责人带领课题组成员进行相关理论学习,完善研究方案的主要构想,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分工,明确子课题的研究内容,起动课题研究文献检索工作,学习课题相关的研究操作方法,对幼儿园教育的内容、形式、方法和材料等方面的现状进行回顾。

全文阅读

发挥幼儿艺术教育中介作用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实现艺术领域与各领域之间自然、实质的融合;分清主次,把握好渗透的“度”;保持艺术领域自身的独立性;遵循艺术“审美”与“愉悦”两大原则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幼儿园的渗透式艺术教育主要是指渗透于其他领域以及幼儿园其他活动之中的艺术教育、理解渗透不是指无关内容的简单堆砌、相关联的内容的融合并不是指相关联内容的简单相加、避免艺术领域内容与其他领域内容表面融合、实质分离的现象存在、渗透领域课程虽然强调领域间的相互渗透,但各领域仍然有相对独立的体系与目标、保持艺术领域自身的独立性在幼儿园实施渗透式艺术教育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艺术能给人以审美与愉悦的感受,这是艺术最本质、最典型的特征等,具体请详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性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这意味着幼儿园课程不仅要关注领域,还要关注不同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领域与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是领域课程发展的趋势,也是领域课程发展的高级阶段。艺术教育作为五大领域之一,如何正确地实施其与各领域以及其他活动之间相渗透的幼儿园渗透式艺术教育是艺术这一领域无法回避的话题。

笔者认为,幼儿园的渗透式艺术教育主要是指渗透于其他领域以及幼儿园其他活动之中的艺术教育。幼儿园渗透式艺术教育应主要包括四种类型:一是渗透于其他各领域活动中的艺术教育;二是渗透于日常生活中的艺术教育;三是渗透于游戏活动中的艺术教育;四是渗透于节日活动中的艺术教育。艺术教育作为五大领域之一有其独特的作用,同时由于艺术教育自身的某些特点使其在不同领域交叉和融合过程中发挥着中介作用,这种中介作用是其他各领域所不能比拟的,这样的中介作用也使得艺术教育与其他各领域之间存在着更多的渗透。本文试结合幼儿园在实施渗透式艺术教育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来探讨我们应如何正确实施幼儿园渗透式艺术教育。

一、实现艺术领域与各领域之间自然、实质的融合

要实现艺术领域与各领域之间自然、实质的融合,首先是要理解渗透不是指无关内容的简单堆砌,而是把相关联的内容融合在一起,彼此之间没有一定关联的内容是不能实现渗透的。因此,渗透到各领域活动中的艺术教育在内容上应与各领域活动的内容相关联。

其次,我们要理解相关联的内容的融合并不是指相关联内容的简单相加,而是要通过某些恰当的方式自然地融合在一起。例如,在语言活动《春姑娘》(散文诗)中,我们可以融入画“春姑娘”、唱或欣赏春天的歌等艺术领域的内容。但如果在欣赏完散文诗后,先让幼儿画“春姑娘”,然后唱或欣赏春天的歌,这使活动看起来像个大拼盘,显得生硬、不自然,且由于内容过多,很容易导致目标变得不明确,无法很好地完成预设的活动目标。如果在教师朗诵散文诗《春姑娘》时以春天的歌作为背景音乐,在活动最后让幼儿演唱背景音乐中的春天的歌来结束活动;或是在欣赏完散文诗后,让幼儿在画“春姑娘”时以春天的歌作为背景音乐,都会使活动看起来显得流畅、自然且目标明确。

再次,是要避免艺术领域内容与其他领域内容表面融合、实质分离的现象存在。仍以上述语言活动《春姑娘》为例,欣赏散文诗《春姑娘》与画“春姑娘”在内容上是关联的,但如果教师在引导幼儿画“春姑娘”时没有对幼儿提出具体要求,即“绘画的内容应对散文诗的内容有一定的反映”,那么也许幼儿是在画与春天相关的内容,但与散文诗所描绘的“春姑娘”的内容几乎不相关联,这在一定意义上说不是可以把这个活动看成两个相对独立的活动吗?在这个活动中的画“春姑娘”是为了能让幼儿通过绘画的形式更好地理解散文诗的内容和意境,同时也是让幼儿通过绘画感受到“春姑娘”的美,在进一步理解散文诗的基础上得到审美的体验,如果绘画内容与散文诗不相关联,是很难实现这个目标的。因此,在实施渗透式艺术教育时,我们应重视教师的正确引导,应对幼儿提出适当的要求与指导,努力使艺术领域与其他领域实现实质上的渗透与融合。

二、分清主次,把握好渗透的“度”

全文阅读

独家原创:街头艺术幼儿审美情趣教育论文

一、前期研究概况

①远足工作的系统构建首先是选择恰当的主题和任务,因为主题不同幼儿活动的兴趣和内在动机不同,那么幼儿在远足活动中的心理反映就不同。主题是一个活动的灵魂,它决定了整个活动的性质,通过任务引导幼儿参与进来,对他们的思维进行定向,心理进行激发,才能最终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其次是对远足活动内容、形式、方案设计的策划,舒适安全第一,人性化教学第二,因材施教第三。通过精心的设施、材料准备,适当的感官刺激,知识点的准确穿插,以求最终达到教学与环境相结合,活动与生活相结合,时间与环节相结合的目标。最后,远足活动是教育的持续,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吸引儿童参加活动还不足以保证教育的效果,只有从旁边获得评价有益的结果才能带来满足今后并诱发今后的行动。因此,教师应该在远足活动结束后对幼儿进行记忆强化,在活动以后的教学中时时帮助幼儿回忆,最终提升幼儿的经验认识。

②街头艺术激发审美情趣的必要性研究幼儿在幼儿园的审美情趣主要来源于传统美术教育活动中的培养,所接触的大多是画纸画布上的艺术作品,种类大多为油画、国画、水彩画等,作画的材料多为各类颜料、水彩笔和油画棒。容易让幼儿在脑中形成固定思维,认为美术就是这个样子。而街头艺术打破了这种思维定性,无论是在创作地点、创作材料还是表现形式上都给幼儿带来全新的感受,不仅极大丰富了幼儿对艺术形式的感知,更大大拓展了幼儿的艺术想象空间。只有打破了艺术表现形式的单一性,激发审美情趣的多元话,才能使幼儿在艺术创造力上天马行空。

③街头艺术激发审美情趣的可行性研究以美感人,以情动人是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激发审美情趣的主要手段。在街头艺术的活动中,幼儿因为自身的兴趣始然,同时又在观察、触摸和联想中获得了自我享受。街头一件件表现方式各异的艺术品,老师的循循善诱,幼儿的全身心投入,激发了幼儿在审美中的喜悦感、自由感、质疑感、惊异感等,调动了审美潜力,产生了审美激情。

于是,街头艺术在激发审美情趣的可行性上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提供的审美素材丰富而且角度各不相同,好比同样是雕塑,其作者的创作构思和表现手法都会有很大的不同。幼儿其实也是有各自喜好的,他们总会找到自己称心如意的艺术作品,主动地激发自己的审美要求。二是街头艺术的审美中出现的闪光点多。美是通过媒介展示出来的,而这些媒介往往具有空间上和时间上的局限性,在户外具有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直观媒介更多一些。因此,在远足活动中,当幼儿更贴近自然,更贴近生活,那么审美过程中的闪光点也会更多。

二、具体研究过程通过对本园幼儿三个月一系列远足活动的总结,课题组准备从三个方面进行具体细化总结,主要从审美价值的不同角度,幼儿在不同街头艺术中的不同表现在以及审美情趣培养中的细节把握这三个方面入手。

(一)审美价值

1、“街头艺术”和幼儿的成长相结合

全文阅读

幼儿艺术活动论文

1抓住本质,开发想象

幼儿的年龄小,经历的生活很少,接触世界的机会也小,对许多事物都有新鲜感,都是第一次接触,在头脑中留下的印象不深,如果让他们回忆生活中的事物,并且表现出来,比较困难。而如果运用多媒体将要表现的事物展现在幼儿面前,它们会在其头脑中形成深刻印象,特别是动态的、鲜艳的、对比强烈的刺激,幼儿更加牢记于脑,在幼儿美术活动中就会轻松地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例如,教授幼儿美术活动《彩色的》时,由于幼儿对的认识是比较少的,更不知道有各式各样的、五颜六色的。要想用画笔画出丰富多彩的、形态各异的、美丽动人的就有了难度。而在活动中可以运用多媒体制作一小段视频,展示花博园里各种争相开放的景象,一下子就会吸引幼儿的注意,产生对的深刻印象,并且被的美丽、多姿所陶醉,产生美的享受,从心灵深处产生对的喜爱,更容易在感知中把握形态的本质,画准基本形象的主要特征,展开合理化的想象。

2化虚为实,促进理解

幼儿的思维、想象、语言、会话等都离不开形象具体的事物,所以在幼儿艺术活动中,有必要为幼儿提供丰富可感的事物,通过观察思考,使其产生认知,然后经过头脑有限的加工,才能在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从而形成知识概念,培养能力。例如,教授幼儿音乐活动《狮王进行曲》时,幼儿头脑中对狮王的印象几乎没有,也不是很清楚狮子的生活习性和生命活动规律,在欣赏时,就带来不小的困难。因为他们不一定能听到音乐,就会想起狮王的生活情景,更不能模仿狮子的动作、表情。但如果此时播放狮子的视频,那么幼儿会被狮子的生活深深吸引,狮子的走路、奔跑、睡觉等姿态历历在目,他们会自然而然地学会模仿,这样不仅欣赏到狮王的威武,而且培养了幼儿的创造,他们能轻松地编出各种动作,编出各种歌词,模拟各种声音,从而培养幼儿保护动物的意识,产生了保护环境的意识。

3缩短时间,提高效率

幼儿艺术活动中,有许多内容对于幼儿来说都是陌生的、抽象的、片面的,幼儿很难理解,不易掌握,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就可以把多媒体运用到幼儿艺术活动教学中,化难为易,缩短时间。例如,教授幼儿艺术活动《木偶娃娃》时,可以先播放一段视频:木偶表演,幼儿十分兴奋,欢呼雀跃,不自然地就跟着木偶做起模仿动作,然后在相应的表演动作时,暂停,让幼儿仔细观察木偶的各种动作。接着在视频展台上展示一些常见的图形,如圆形、长方形、梯形、棱形等,让一幼儿想象、创作,尝试在视频展台上用火柴拼画,其他幼儿也会跃跃欲试,这样调动起幼儿的操作练习欲望,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拼画活动中,幼儿就能在短时间内,拼出木偶的各种动作画。在幼儿进行拼画练习时,再播放一些轻松愉快的音乐,让幼儿在优雅的环境中,创作出更优美的图画。

总之,在幼儿艺术活动中,如果充分利用多媒体种种优势,发挥其强大的辅助作用,就会大大提高幼儿艺术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幼儿的艺术才能,开发幼儿的智力,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训练幼儿的思维,从而提升幼儿的艺术素养。

作者:朱娜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和平里幼儿园

全文阅读

艺术素养幼儿教育论文

一、耐心润泽,积蓄体能

健康的体魄是生活、学习、工作的根本保证,是一切活动正常有效开展的前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强调幼儿教育的首要内容是健康,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既重视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又注重他们的心理健康。我们要培养幼儿体育活动兴趣,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耐心润泽,为幼儿可持续发展积蓄体能。为了增强幼儿体质,我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力求上好每一节健康课。为了吸引儿童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我精心设计户外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中学习基本动作,训练他们的灵活性和协调性。例如,我设计了一节“玩转垫子”游戏。我将幼儿分成每四人一组,每组四块方垫子。为了让孩子们得到充分锻炼,我除了提醒他们活动中注意安全之外没有提出其他过多的要求,让他们各小组自由发挥,利用垫子尽情游戏。孩子们开始时小心翼翼地站到垫子上感受它的柔软,接着,有的孩子就在垫子上跳跃,有的孩子在垫子上翻滚,有的孩子把垫子叠起来在上面纵跳,有的孩子把垫子排成一排,在垫子上连续跳,还有的孩子手拉着手合作跳。最后,我用录音机播放欢快的音乐,让孩子们跟随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在垫子上发挥想象,自由设计动作,尽情舒展活动。孩子们在有趣的垫子游戏活动中锻炼了跳跃、平衡等运动技能,训练了协调性和灵活度,发展了想象力和创造性。我除了利用健康课开展好体育活动,还组织做好上、下午的课间操,开展形式多样的户外体育活动,在各种活动中锻炼体质。除了幼儿身体素质的训练外,我还在活动中对他们进行讲究卫生、均衡营养的保健教育,对他们进行乐观合作的态度教育、勇敢坚强的意志教育。

二、潜心培育,涵养素养

美丽动人的鲜花无不经历阳光雨露的沐浴,鲜花盛开之前需要我们精心培育,给它浇水、施肥。我们要潜心培育幼儿这朵花蕾,为他们提供养料,促使他们更好地绽放。艺术素养是美育的重要途径,也是人生重要素养之一,我们不能仅仅看重知识素养,更要关注幼儿阶段艺术素养的熏陶和积淀。音乐和美术是世上最美的花朵,散发迷人的芳香,也是幼儿阶段的艺术教育主要内容。我在平常的教学中,特别注重这方面的教学。例如,我在教学儿歌《小燕子》时,首先给孩子们播放了一段关于小燕子的视频,让他们感受小燕子的活泼可爱,然后组织孩子们戴上小燕子的头饰,扮演小燕子飞翔舞蹈、衔泥做窝,在角色表演活动中认识小燕子的美丽和勤劳。在接触感知小燕子后,我播放音乐让孩子们欣赏歌曲《小燕子》,最后,组织孩子们在一步步感受体悟中学唱歌曲,并且带领孩子根据音乐节奏律动。在丰富的活动中体验情感,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发展幼儿的艺术素养思维和创造性。我们还经常指导幼儿参加绘画、手工等形式的美术活动,为他们创设展示、交流作品的平台,帮助提高艺术表现的技能,涵养他们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三、结语

我们要创造和提供多种机会,让学生以不同的艺术形式自由表达情感,丰富想象创造,让他们享受到艺术的熏陶,涵养艺术修养,发展艺术潜能。在教学中,我们要更新观念,切莫心急,耐心培育,关爱孩子,静候花开。

作者:钱桢娅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沙小学附属幼儿园

全文阅读

幼儿发展艺术教育论文

一、幼儿艺术教育现状

(一)重知识技能,忽视幼儿潜能开发

幼儿艺术教育的实质是借助艺术手法的表现形式,实现精神世界自由发展,让幼儿的创造潜能走向现实,但是由于多数教师习惯了“教师教,幼儿学”的教学模式,习惯了惯有的规范标准,导致画画教学成为了临摹练习的课堂,音乐活动演变成了重复的发音训练,舞蹈教学则整天压腿、劈叉,成了枯燥的基本功训练,在幼儿教师权威至上的引导下,幼儿逐渐丧失了自己探索、感知和自我表现的机会,他们不敢有自己的想法,只能被动的记忆和训练老师分派的各种任务,整个艺术教学成为了固定的套路,机械、规范、模仿,成为了幼儿艺术教育的主题。幼儿的灵性和创造性渐渐消失。

(二)重艺术教育结果,轻视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贯穿幼儿艺术教育的始终,它对人格的培养、境界的提升以及生活质量的打造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在这个漫长的培养过程中,许多幼儿教师日常教学中,轻视日积月累的积淀,而是改为片面的追求艺术教育结果,把主要精力放在幼儿学了哪些歌曲?绘画线条是否横平竖直?舞蹈步伐是否优美等,为了突出自己的教学效果,一些幼儿教师在日常的汇演比赛中,不惜搞突击战术,让幼儿在翻来覆去的训练同一个舞蹈,幼儿在舞台上机械地唱着、跳着,脸上挂着成人设计的“笑容”,虽然比赛后幼儿得了一些奖赏,但这种作法完全与艺术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幼儿从中体会到的不是美感的享受,而是生理和心理上的厌倦,造成了艺术技能训练和艺术情感的培养之间彼此冲突。

二、幼儿艺术教育存在问题分析

(一)幼儿艺术教育存在功利化

幼儿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导致了艺术教育的功利心太浓,从而扭曲了幼儿艺术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取向,为了迎合家长或幼儿园的教学目标,他们往往将自然愉悦、温馨情感和非功利化的审美活动异化,用漂亮的艺术外衣将幼儿进行包装,甚至借此进行大赚钱财的商业行为,至于幼儿的艺术引导、艺术教育则不在考虑范围之内,各种功利化的目的,掩盖了艺术教育的正确原则。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