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幼儿音乐欣赏教案

幼儿音乐欣赏教案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例析音乐欣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案例一】大班音乐欣赏活动《梦幻溪》教学片断节选

1.通过谈话导入教学活动。2.欣赏音乐。(1)在第一遍欣赏音乐后,教师请幼儿说说音乐中包含大自然里的什么事物。幼儿有的说是蛇,有的说是蚯蚓。(2)在第二遍欣赏音乐的同时,教师播放各种小溪的视频图片,一个乐句换一张,但不是在乐句的固定某处进行更换。幼儿看到这么多不停变换的图片非常高兴,听完音乐后大声地说“是小溪”。(3)在第三遍欣赏音乐时,师幼一起随音乐用手画出弯弯曲曲的波浪线。3.教师启发幼儿用身体变成小溪,跟随音乐动起来。幼儿非常兴奋,大多都趴倒在地上随意乱动。4.教师出示红色的纱巾、亮纸条,启发幼儿将它们变成“小溪水”,然后跟随音乐完整地进行表演。个别幼儿可以和教师一起甩一甩纱巾,但很多幼儿都在乱动,难以表现出乐感。

【案例分析】

1.从预设目标来看,教师预设的第三点教学目标是“理解《梦幻溪》所表达的音乐形象与情境”,但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几乎没有引导幼儿对该音乐的音乐形象和意境进行分析和理解。2.从活动的实施过程来看,明明是ABA结构的乐曲,教师则当成单段体乐曲进行教学,整个活动中没有引导幼儿理解乐曲曲调上的变化,这说明教师对教材分析得不够。3.从幼儿的表现来看,在进行表演时幼儿忽视音乐的感受而无节奏、无乐感地乱动,这说明幼儿对音乐欣赏得不够。

【案例二】中班音乐欣赏活动《吉祥三宝》教学片断节选

1.出示课件,欣赏歌曲第一遍。教师问:听起来心情怎么样?2.边看课件边欣赏歌曲第二遍。教师问:歌曲里唱了什么?3.教师介绍歌曲主要内容和歌名。4.分段欣赏,了解歌曲中问答歌唱的形式。教师问:这是谁在唱?你能跟着音乐学一学、做一做动作吗?5.启发幼儿用动作表演音乐,并提供道具头巾等让幼儿进行表演。

【案例分析】

1.教师比较注重幼儿的“听”,安排了整体欣赏、分段欣赏,但某些细节处理得不够好,如音乐还没有完全结束就戛然而止,这种做法非常影响幼儿对于音乐美的感受,是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大忌”。2.歌曲《吉祥三宝》给人留下印象最深的是有趣的对唱部分,它的音调起伏较大,与幼儿平常接触到的歌曲很不一样。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让幼儿听了几句对唱,并没有引导幼儿重点感受对唱部分在曲调等方面的特色。3.从教学时间分布上来看,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了用动作表演歌曲上。这不由得让我思考:幼儿对这首乐曲的哪一部分最感兴趣?乐曲最值得欣赏的点是什么?教学的重点放在用动作表演的环节是否恰当?从幼儿参与表演的积极性不强来看,教师的做法似乎欠妥。

全文阅读

充分发挥故事在幼儿音乐欣赏中的作用

【摘 要】故事作为幼儿园音乐欣赏的手段,是幼儿欣赏音乐等感受多种艺术的基础,也是介入音乐欣赏的重要途径。因为,音乐作品是反映生活的一种艺术语言,但是由于幼儿生活阅历、思想情感、理解能力的不同,对音乐作品的欣赏和理解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别。又由于音乐有音响为表象的特殊性,给幼儿理解其内涵带来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要借助故事作为手段让幼儿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充分发挥故事在幼儿音乐欣赏中的作用。

【关键词】音乐欣赏;故事;悬念;理解;启发;迁移

故事是幼儿园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它可以陶冶人的性格和情感。音乐欣赏对幼儿来说又是非常重要的,幼儿园开展音乐欣赏活动的目的在于“初步萌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要让幼儿理解音乐作品,让幼儿从盲目的欣赏到理智欣赏的过程,就应该让他们听听、讲讲、动动,通过他们的听觉及身体的动作来感受音乐,从而把他们带进优美的音乐境界中完成音乐教学任务。故事是幼儿最能理解和感兴趣的一种形式,它作用于幼儿感知、思维、想象,促进其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手段。

一、故事在音乐欣赏中的悬念作用

许多老师在让孩子欣赏音乐之前,喜欢用一个故事导入,这些故事大多是音乐创作的内涵,教师为了更好地让孩子明白音乐的内涵,阐述故事往往是详细又完整,例如:音乐欣赏《狮王进行曲》开始部分老师把森林里发生的事情全部讲解出来,结果孩子们理解的是故事而不是音乐,而且在欣赏之前故事的讲述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到了真正聆听音乐的时候,孩子们的注意力还是被故事的内容所吸引,而没有更多地关注从听音乐本身来感受音乐的内涵。为了必免以上现象,故事的导入作用可以给幼儿讲故事的开头给孩子留下一个悬念,起到引发孩子的兴趣,为让孩子更好地聆听音乐作准备的作用。例如:音乐欣赏《狮王进行曲》老师利用故事是这样开头的,“今天森林里举行音乐会,你们听谁来了”老师接着播放音乐让幼儿欣赏,孩子们通过自己聆听音乐,听出是狮子来了…,老师又说它们来干什么呢?听音乐你们就知道了…,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老师用的方法同样是故事导入,但其作用却截然不同,一种方法是影响了幼儿欣赏音乐的效果,而另一种方法是为幼儿更加有兴趣的倾听音乐,从而为理解音乐而服务。

二、故事在音乐欣赏中的理解作用

音乐欣赏教材中体裁各异、风格特征千姿百态的诸多音乐作品,幼儿在理解故事上的差异,往往成为他们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感受深浅、收获多寡的重要因素。幼儿具备了一定理解故事的能力,有助于在欣赏过程中能够从一般形象的初步联想进入深层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音乐欣赏的最高层次──理性认识的阶段,而掌握一定的故事表述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是进入理性认识阶段的金钥匙。例如:音乐欣赏《狮王进行曲》教师在故事的选择上,从幼儿实际经验出发,选择了孩子们熟悉的故事元素,电影《狮子王》中“狮王一家”和“土狼”之间的故事,再结合听音乐,使幼儿通过听、想象,了解音乐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威武的狮王形象、温柔美丽的狮后形象、天真可爱的小狮子形象和狡猾的土狼形象等等,进一步提高了幼儿理解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因此,如何发掘故事资源,引导幼儿从故事的角度展开丰富的音乐联想,由此导入音乐作品的内涵,这是音乐欣赏教学中故事的另一个作用。

三、故事在音乐欣赏中的启发作用

全文阅读

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探析

【摘 要】音乐欣赏活动是音乐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音乐欣赏是指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及其他辅助手段体验和领悟音乐的真谛,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音乐活动对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有着其他活动所无法替代的功效。音乐来源于生活,但它高于生活。音乐是人类生活的反映,人们用音乐抒感,用音乐愉悦生活,音乐能带给人们美感,使人们获得高尚的情感。音乐是幼儿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元素,更是陪伴每个人度过一生的不可缺少的部分。音乐是一种美的教育,不但可以提升幼儿对音乐的理解感受能力,还能够使幼儿的审美情趣提升。幼儿的生活中有音乐才快乐,音乐更能将幼儿的童年变得美丽、多彩。

【关键词】音乐欣赏;方式与途径;要求

一、对幼儿音乐欣赏活动的理解

幼儿欣赏活动一般是指通过聆听音乐作品获得审美享受的音乐活动,幼儿需要通过更多的直接参与活动来感知音乐、理解音乐和表达音乐。

音乐欣赏可以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欣赏水平,引起幼儿愉快的体验,获得美的享受,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审美素质。音乐欣赏活动不仅能初步萌发幼儿的审美情趣,感受欣赏活动的快乐,而且通过欣赏不同性质的音乐,可以发展幼儿的感受力、理解力和创造力。幼儿欣赏音乐侧重通过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来帮助幼儿提高感受和理解音乐的能力;享受参与音乐欣赏过程的快乐。开展音乐欣赏活动,可使幼儿接触更多的优秀音乐作品,开阔他们的音乐眼界,丰富他们的音乐感,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喜爱之情,并使他们初步发展起感知、理解、欣赏音乐作品的能力。

音乐欣赏教育应遵循艺术本身规律,充分重视审美体验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教师应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运用多种感官参与,体验音乐,从而表达他们的独创性,促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在音乐欣赏中尽量放手给幼儿一个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使每个幼儿进行自由想象、自由的表现和自由的创作。

音乐欣赏教学活动在幼儿艺术教育活动中,往往是教师最难把握的一种活动形式。其中大致有两个原因:第一,学龄前儿童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生活经验相对贫乏,缺乏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表达能力,注意力容易分散,好动不好安静等,很难实现音乐欣赏活动的教育目标。第二,就音乐欣赏活动形式来看,很容易与音乐教育的其他活动形式混淆。

幼儿园的音乐欣赏活动首先要吸引幼儿安静地注意倾听音乐。音乐欣赏要为幼儿创设一个用有意注意去倾听音乐和乐于听音乐的心情,创设幼儿留意音乐、发现音乐独特美的机会。音乐欣赏活动的价值是以幼儿自主地表达及真切地体验为目标,追求的是长远的效应,从幼儿的生活中选择内容,是切合幼儿生活经验的,是幼儿的兴趣与需要的所在。

全文阅读

搭建多途径平台提升幼儿欣赏能力

一、研究背景

1.背景

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艺术教育部分中强调要“引导幼儿欣赏艺术作品,培养幼儿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因此,欣赏活动对于幼儿的启蒙教育具有特殊的价值。音乐欣赏教育可以发展幼儿的基本的音乐能力,提高幼儿听觉能力的敏锐性、选择性和对音乐整体的感受性。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绘画、语言表达、形体动作等都能成为对音乐理解的表达方式。

然而,一般的音乐欣赏活动都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的倾听,模仿为主。幼儿也一直处于被动吸收的地位。因此,我针对小班开展的《音乐欣赏与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的培养》的课题活动,让幼儿在宽松,愉快的活动过程中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让幼儿成为欣赏活动的主人。

2.背景分析

3到4岁的儿童,自控能力差,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理解力、想象力较弱,在专门组织的音乐欣赏活动中 ,他们还不能够听出音乐的速度、力度、节拍和节奏型的变化,不能立即分辨出某些明显的风格差异,需要教师用外部可见的操作来满足他们的视觉或听觉。 我发现小一班幼儿对音乐活动还是非常感兴趣的。每当音乐响起,他们总能听着音乐并跟着音乐打节奏,虽然节奏也不是很准确,但相信每一首音乐作品都能表达一种内容和情感,以音乐形象中感染人,打动人心,陶冶情操,使人在音乐情感中受到教育。于是就选择了小一班作为研究,引导幼儿去欣赏音乐,激发他们的情感,让幼儿慢慢地感受这种音乐的情感,领会艺术的美,使幼儿心灵得以陶冶。

二、研究方法

1、调查法:通过家园联系册了解幼儿的音乐方面的能力,以及平时接受过哪一方面的音乐训练,以便更好地进行课题活动。

全文阅读

如何创设幼儿音乐欣赏环境

总体认识:幼儿音乐欣赏活动是幼儿园音乐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欣赏本身是一门高深的艺术,但它对3~6岁的幼儿来说,又是十分的必要。因此,幼儿园的音乐欣赏活动一定要有趣味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幼儿大班第一课欣赏《快乐的一天》,音乐在播放,儿童正听着。不一会儿,一些儿童在“动荡”,又一会儿,全班在“沸腾”:说话的、扭动的、玩耍的……

有经验的老师会想办法把“不懂”的音乐变为“懂”的音乐;把不熟悉的乐曲变为熟悉的乐曲;把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他(她)不急着让儿童听音乐,而是利用插图让儿童“看”音乐,唤起听音乐的兴趣与注意;利用儿童爱听故事的心理,结合音乐故事听音乐片断;用动作表演将儿童置身于音乐情境,获取身心快乐。用儿童熟悉的生活去感受“快乐的一天”,儿童不仅不觉得音乐陌生,还觉得音乐说的是自己的事,认为音乐有趣。

鉴于六、七岁儿童无意注意多和活泼好动、自制力弱等特征,音乐欣赏要贴近儿童生活,符合儿童认知心理和认知水平,创造条件把陌生的音乐转化为熟悉的音乐,同时重视身体活动去感应音乐,获取音乐带来的快乐。着重培养幼儿听音乐的兴趣和听音乐的习惯。我教幼儿大班《在钟表店里》时,探索他们的欣赏能力:方案一,告诉题目,全凭“听”去感知音乐;方案二,告诉题目,并用“符号”提示作品结构,在“听”中感受音乐;方案三,告诉题目,用“哑剧小品”表现作品内容,边看边听音乐。三个方案分别在三个班实施,实施结果:采用“方案一”和“方案二”听赏的儿童,对作品的感知大体相同,清晰的感知有:许多钟、修钟、愉快劳动。模糊的感知有:闹钟声误为挂电话;杜鹃钟声误为鸟叫;密集快速的音乐误为有人跑,狼来了,很紧张;钟摆声误为走路声;上发条误为锯木头声、有人嚼生地瓜的声音。采用“方案三”听赏的儿童,把握作品内容较准确,感受到工人认真修钟,修了一架又一架,到处是钟声、铃声,工人在愉快劳动。听赏结果表明:儿童具备一定的音乐听觉能力和联想能力,不具备“符号”式的抽象思维能力,直观思维能力较强。一位中等水平儿童的欣赏笔记是这样写的:“有一天,钟表店的老爷爷在修表。他先修好一些,听了听,很满意,就唱歌跳舞。他又回到座位上工作,又修好一些,很满意,又唱歌跳舞。接着,把所有的钟都修好。各种各样的钟都响了,好像在说:谢谢您,老爷爷,11点了,您该回家了”。

由于儿童的注意力在加强,联想、想象能力有明显的发展,直观性感知作品的能力增强,因此,要用“看看、说说、想想、画画、敲敲、打打(打击乐)”帮助儿童听赏音乐。

一位老师教幼儿欣赏《我们的田野》,从插图入手启发幼儿倾听音乐,发挥想象,顺序是:稻田河流湖森林群山天空。第一遍听时教师指示:“听完音乐,请说出你对音乐的感觉。”幼儿:“优美、动人、平静、宽广、爱睡觉、难听。”教师问:“请说出你为什么有这样的感觉?”幼儿:“音乐慢慢的、声音柔柔的”;“音乐很慢,好像很快乐”;“音乐慢,音长”;“爱睡觉”是因为音乐舒展、起伏、温柔;“难听”来自对多声部音乐听不清楚。第二遍听时教师指示:“请同学们仔细分辨音乐中有几种声音?”幼儿:“三种、两种、四种。”教师问:“请说出理由?”幼儿:“一人演唱,还有人跟着唱”;“一种声音好听,其它声音不好听”;“有尖尖细细的声音,也有低低粗粗的声音”。第三遍听时教师提示:“请同学们唱一句歌中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幼儿有的哼一、二小节,有的哼一句,有的边听音乐边哼唱,有的看课本哼唱。

幼儿大班是小学阶段的转折期,是欣赏心理由简单向复杂,由表象向入里发展的过程。从上例可看出,幼儿大班已能“聆听、分析、思考”音乐,大致能从音的高低、音的长短、速度、音量和旋律的起伏等方面去听、去想。有些幼儿已有了初步的多声部感知能力。这一时期,幼儿还不具备音乐术语概念,师生的交流,要避免过多使用音乐术语,教师要善于将音乐术语转化成幼儿听得懂的话,又要把幼儿的话归纳到音乐术语上。

幼儿在欣赏《苗岭的早晨》和《瑶族舞曲》时,均能从节奏、速度、乐器音色、拍子改变等认识作品结构、音乐层次和音乐情绪。一些幼儿还能听出乐曲的末段音乐语言与首段相近,这说明他们的欣赏能力有了进一步地提高。在细听中,他们能结合音的长短快慢、高低强弱、音色性能展开联想和想象。如,欣赏《苗岭的早晨》时,幼儿说:“太阳出来了,阳光射进树林,一鸟醒来站在高树梢上快乐的练声,众多小鸟听到后也都起床跟着练声”;“鸟儿非常愉快,叽叽喳喳,人们唱着歌,跳着舞,开始一天的生活”;“再次表现清晨的清新、美丽的景色”。因此,欣赏教学要精心策划,整体音乐的感受达到什么要求,细听音乐达到什么要求,都要具体设计。要立足“听”去感知音乐,立足“想”去认识音乐,激励幼儿谈自己听音乐时的内心感受,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审美评价。

笔者曾以欣赏《喜庆胜利》观察幼儿的感知能力:①幼儿能从音乐表现要素感知音乐情绪、气氛。他们说:“《喜庆胜利》充满喜悦与欢乐。音乐节奏热烈欢快,曲调活泼舒展。”②幼儿能从音乐表现手法感知音乐层次与结构。他们说:“乐曲分快―慢―快三个部分。快的部分力度强,音乐情绪强烈,气氛热烈;慢的部分力度弱,情绪温和。”③幼儿能从音响中初步感知乐器的音色。他们说:“乐曲以唢呐为主,还有锣、鼓、钹等民族乐器。”④幼儿能感受到音乐的高潮。他们说:“结束部分音高、音长、音强,气氛最热烈”。

全文阅读

换一种方式诠释音乐

【摘 要】实施课改以来,音乐教学成了幼儿园教育中教师难以把握且挑战度较高的活动,很多教师不敢在班级中大胆尝试音乐教学活动,认为音乐教学中许多技能性的练习违背了课改中“启发教学”、“探索学习”的理念,因此班中少了许多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大胆表现的身影。其实,音乐活动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在音乐的领域中,可以培养幼儿多方面的能力,教师应该用多种方式来诠释音乐,激发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真正让音乐给幼儿带来美的熏陶和快乐的体验。音乐欣赏活动《幽默曲》就运用了“音画”结合、“音体”结合、“音游”结合的方式,全新地诠释了音乐。活动拓展了音乐欣赏活动中的组织形式,用创新的方式替换了传统的,枯燥的反复倾听,提高了幼儿对音乐的敏锐度。对教师来说有一种全新的执教体验,对幼儿来说更是对音乐有了新的理解,有了一种全新的欣赏感受。

【关键词】音乐欣赏;全新方式;感受

一、初次实践

(1)案例实录:音乐欣赏活动《幽默曲》。活动一开始,我就以提问的方式问幼儿:“今天我带了一首著名的小提琴曲,它的名字叫《幽默曲》,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是什么样的感觉?”让幼儿完整欣赏乐曲第一遍。欣赏完毕后,有的幼儿就举手说:“我听到跳跳的”;有的幼儿说:“音乐有点让我感动的”;还有的幼儿说:“我觉得音乐是有点欢快的”。第一遍欣赏音乐,幼儿有着初步的感受。

于是我接着说:“这么美的音乐那让我们再来听一遍。”这是第二次听了后,幼儿有些不耐烦了,有个别幼儿坐不住,不愿意听了。在完整欣赏后有幼儿就说:“我听到有的地方是很活泼的音乐;还有的幼儿说:“我觉得有的地方感觉很温柔的”……接着幼儿的话,我这时又问:“这首曲子分为5段,有三段是一样的,我们先来听听第一段有什么样的感觉。”幼儿则回答:“跳跳的”;“很活泼的”。我接着问:“这段活泼的音乐会让你想到什么呢?”这时有的幼儿就说:“小兔子在蹦蹦跳跳”;“小松鼠在上串下跳”;“小猴子在树上荡秋千”……幼儿有极其丰富的想象力,说了许多。于是我说:“那我们听着第一段音乐一起来表演吧。”这时幼儿很兴奋,各自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但是完全把音乐抛出了脑后,没有跟着旋律,也没有跟着节奏。

这时我再提问:“第二段的音乐和第一段有什么不一样?”幼儿回答道:“柔柔的”;“慢慢的”。在我的引导下,幼儿又开始学小鸟飞,蝴蝶飞等动作。

之后第三和第五段音乐与第一段相同,第四段音乐比较沉重,幼儿模仿了大象、狮子等动物形象。

(2)分析反思:对大班幼儿来说,欣赏任何一段音乐都会有自己初步的感受和理解,同时会根据音乐性质的不同有不一样的想象内容。但多次枯燥的欣赏,幼儿的学习兴趣会有所降低。

全文阅读

美育视域下幼儿音乐欣赏引导创作之探索

摘 要:论文基于对幼儿音乐欣赏引导的研究成果及相关文献的探讨,试提出一系列具有多层次教育作用的“功能性”及“鉴赏性”的音乐欣赏引导之方案,协同音乐创作与情感活动能力的配合,提升幼儿对音乐的自发性学习兴趣,使其尽早建立基本的音乐鉴赏品味,协助他们具备更敏锐的文艺感知能力,并完成自我的音乐实践。

关键词:美育;幼儿;音乐欣赏引导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5-0255-02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整个世界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迅猛发展着。在这日新月异、复杂多变的信息时代,教育的首要目标应该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与“如何思考”。对于幼儿而言亦是如此,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在人的一生中是永无止息的探索历程。学习不应仅局限于汲取知识,也不应止于知晓问题的答案;而应是在面对所学时,能够自行思索其缘由、找寻其意义、明白其重要性,以求整体性、通盘性的了解。

众多家长们都认为学习乐器就等于是学音乐了,因而纷纷求好心切地安排甚至是强迫年幼的孩子接受严格和过量的器乐学习训练,以便尽早、尽可能地让自己的孩子能够赢在起跑线上。像这类由来已久、积非成是的谬误观念,不仅反映出目前国内技术至上的教育导向,同时也造成了众多莘莘学子们日后在基本音乐常识、基础音乐智能以及音乐鉴赏能力方面的普遍缺失。事实上,如何引导孩子乐于接触音乐、享受音乐,进而能够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健康、快乐地走向精致美丽的音乐殿堂,才是孩子们真正需要的。有为数不少的家长甚至是音乐教师本身,均过度地强调学子们有形的“音乐成就”,而常忽略了无形的“音乐性向”的重要性。

幼儿若是在早期能够接触音乐与学习音乐,对于他们的身心发展会产生明显且正面的影响。在幼儿时期所接触到各种音乐启发,如乐感、节奏感、音乐常识以及音乐联想能力等乐器技术以外的课程与训练,对其未来的艺术鉴赏品味、音乐学习绩效或是整体音乐表现能力的提升,均有决定性的影响。本文基于对幼儿音乐欣赏引导的研究成果及相关文献的探讨,试提出一系列具有多层次教育作用的“功能性”及“鉴赏性”的音乐欣赏引导之方案,协同音乐创作与情感活动能力的配合,提升幼儿对音乐的自发性学习兴趣,使其尽早建立基本的音乐鉴赏品味,协助他们具备更敏锐的文艺感知能力,并完成自我的音乐实践。

一、幼儿音乐欣赏引导的功用

音乐引导与一般音乐教学的差异在于:教学是“正式的”,如:依据教育部所颁布的课程标准,在各级学校所进行的教育体制是谓教学,在正式的教学行为当中,教师“给予”学生们正确的观念与答案;相对地,音乐引导则是“非正式的”,至于非正式的引导,则是由教师以巧妙、具有创意的隐喻或诱导等方式,来协助学生“自己去发现”正确的观念与答案。“游戏”是幼儿在学习经验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可以说,游戏几乎是幼儿生活的全部、游戏即幼儿的主要工作。当我们能够享受并沉浸与学习之乐时,学习将会更为有效。因此,“在游戏中学习”自然地成为音乐引导的主要作业方式。我们绝不会、也绝不容许看到沉寂、死板的学习画面在音乐引导课程中出现。

全文阅读

情感陶冶法在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中的运用

摘 要:通过分析情感陶冶法的特点和音乐欣赏的三个阶段,找到两者之间的联系——“情感”,并结合两个教学案例——《挪威舞曲》《赶花会》进行剖析梳理。

关键词:音乐欣赏;情感陶冶;幼儿园

幼儿园的音乐欣赏活动是幼儿通过倾听音乐对作品进行感受、理解和初步鉴赏的一种审美活动,这种审美活动有利于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审美欣赏力、审美表现力、审美创造力以及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就此,我谈谈自己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如何从音入手,动之以情,在音乐欣赏的活动中如何运用情感陶冶法来开展教学活动。

一、音乐欣赏的三阶段

一般来说,我们将欣赏音乐分为3个阶段:官能的欣赏、感情的欣赏和理智的欣赏。官能的欣赏主要满足于悦耳,是比较粗略的欣赏。欣赏者一般是出于对音乐所产生的音响所引起的兴趣去听音乐,音乐可以把欣赏者带入一个幻想的境界,而欣赏者却对音乐作品本身没有多少理解。欣赏的第二阶段为联想的欣赏。在这个阶段中,欣赏者对音乐的作品渗入了主观的分析和理解,欣赏者对音乐作品所表现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音乐可以激发他的喜怒哀乐,可以使他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想象和幻想,从而在音乐中获得优美的享受。欣赏者对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努力地去感受和联想,逐步获得一定的理解。欣赏的第三阶段则是理智的欣赏。欣赏者对音乐作品所体现出来的音乐形象有较深刻的理解,他可以从整体上了解音乐作品的结构和作品所要表达的丰富感情以及内容。

二、情感陶冶法

情境陶冶法是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启发幼儿联想,诱发新的情绪体验,使幼儿与现实中、情境表演中的人物心心相印、情情相通,在心灵深处产生强烈的共鸣并作出反应。情感陶冶教学模式包括情感激发、经验追忆、情感换位和自主抒发四个环节。

情感激发是指通过教师的言语引导,组织幼儿通过多种形式辨别感知各种不同的情感,理解不同的人、事在不同的情境中的想法、观点和情感,促进幼儿辨别他人情感、设想他人观点及进入他人角色能力的发展,进而促进幼儿认知水平和社会理解水平的提高,为产生移情奠定认知基础。经验追忆是指通过言语、图片等多种提示唤醒幼儿在过去生活经历中亲身感受到的情绪体验,引起他们对情感体验产生的情境、原因和事件的联想,从而加强情感体验。情感换位是指教师提供适当的情境创设,引导幼儿分析讨论和扮演角色,从而促使幼儿转换角色去体验某种情绪、情感状态,并促进其角色转换能力的发展。通过情绪追忆和情感换位,幼儿得以把过去的情绪、情感体验迁移到相应的情境之中,使自己置身于其中,设身处地地体验或设想主人公正在体验的情绪、情感,从而产生移情。自主抒发是幼儿将自己移情的体验通过多种表达形式展现出来,从而抒发自己全新的情感体验。

全文阅读

建立幼儿音乐欣赏科学化的评价机制

评价机制的构建是课程管理中的重要内容,要发挥评价促进幼儿发展,提高和改进教师音乐欣赏教学实践的功能,就必须着力构建一种与音乐欣赏教育相适应的全新的评价机制。下面就是我们在研究中获得的一些发现。

一 科学的评价理念是构建音乐欣赏评价机制的灵魂

“一切为了每一位幼儿的发展”是我们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而音乐欣赏教育成果由于是隐性的,所以如何来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1.评价以价值追求为导向,注重幼儿的综合发展

在音乐欣赏活动评价实施过程中我们关注活动背后的实质,关注幼儿在欣赏活动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塑造。也就是说评价的价值追求问题。因为不论从内容到形式都是间接经验,都将是远离他们的生活和心灵的。因此,我们尝试用新型的评价方式来评价每位幼儿,建立旨在促进每一位幼儿的全面发展与提高的发展性评价体系。

2.评价以一日生活为线索,关注幼儿的个性发展

音乐欣赏强调幼儿主体性,在音乐欣赏的评价过程中,我们尊重每个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为此,我们在评价方法上进行了探索与研究,改变了以往的过程性、结果性评价。 如:在幼儿音乐欣赏教学活动、课间活动、游戏活动、午餐、下午活动等生活环节中都全面实施欣赏活动,并对每个环节有效欣赏音乐情况进行一个评价。这种全新的评价方式,强调的是以幼儿主体为取向,注重不同幼儿在认知、情感、态度、方法等方面实现多元化体验,使评价成为幼儿学会实践—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从而实现幼儿的个性化发展。

3.评价以指导过程为途径,提高活动的教育价值

全文阅读

让享受音乐成为音乐欣赏的最高境界

在强调创新思维的大环境下,教师们也开始尝试多种手段结合,多种感官参与的开放式音乐欣赏活动,力求让幼儿在宽松、愉快的活动过程中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真正成为欣赏活动的主人。让欣赏活动真正地“活”起来,从而进一步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下面,我就列举一些课堂的实例。

课堂一:大班音乐欣赏活动“森吉德玛”

《森吉德玛》是我国脍炙人口的民族音乐。其中第一段音乐优美舒缓,令人回味无穷,第二段音乐欢快热烈,令人热血沸腾。活动中,课件的运用将抽象的音乐形象化,而课件与音乐的完美结合,有利于幼儿对音乐的理解、记忆。另外,教师借用图片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导入法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用生动的语言展现作品的背景内涵,让复杂的旋律简单化,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音乐。同时,教师借助一些语言、动作的提示,让幼儿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大胆地用肢体动作表现对音乐的理解,在师幼互动中真切地体验和欣赏乐曲的内涵,幼儿对音乐的理解感受进一步升华。最后,教师用优美的舞姿对整个乐曲进行诠释。使活动达到最高潮。

课堂二:中班音乐欣赏活动“金蛇狂舞”

环境和材料对此次活动起着极大的暗示与渲染作用。精美的教具是教师运用的重要手段,教师用中国民族特色的线描制作了两条形象生动的龙,用两种不同颜色的彩带制作了图谱——海洋。自制了色彩鲜艳的龙舟,并在空地上布置出海洋的路线,与图谱吻合,让幼儿在符合乐曲意境的环境中,理解和感受作品。活动中,教师调动了幼儿诸多的感官通道——听觉、视觉、运动觉等,让幼儿在观看教师图谱演示、跟随乐曲做动作等方式方法中。反复地倾听乐曲、感知乐曲。在欢快的乐曲声中,幼儿划龙舟比赛的场景将活动推向了高潮。幼儿分成两组,模仿两条龙舟你追我赶、互不相让的情景,让幼儿感受乐曲的循环体结构,幼儿在昂扬的旋律、铿锵有力的锣鼓点子中用动作展现龙舟竟渡的情形,形象地表达了他们对乐曲的理解。

课堂三:大班音乐欣赏活动“渔舟唱晚”

在幼儿首次欣赏时,由专职人员独奏古筝曲《渔舟唱晚》,让幼儿从视觉和听觉上感受古筝曲时而婉转柔和、时而铿锵有力的特点。第二次欣赏时,教师运用音画结合的多媒体技术让幼儿感受乐曲所表达的情绪。乐曲开始部分,展现给幼儿的是日落西山、宁静的湖泊、摇曳的渔舟的动人画面。听到的音乐是一段自由节拍的引子,古筝的声音悠远回环,营造出傍晚湖畔波光粼粼、水鸟栖息的优美场景:乐曲中间的高潮部分,展现在幼儿面前的是渔民同乐的生动画面,听到的古筝曲力度渐强、速度渐快、情绪欢快热烈,此时幼儿的情绪也高涨和激动起来,似乎感受到了渔民丰收的欢乐;在乐曲的尾声部分。展现的画面是归舟远去、皓月当空,轻柔而舒缓的旋律使幼儿感受到月色的幽静,沉浸在美的遐思之中。第三次欣赏时,教师采用了分段欣赏的方式,让幼儿通过辨别三段音乐的异同。更清楚地感受到不同节奏和不同速度的音乐营造的不同情感。幼儿在教师精心营造的音乐氛围中身临其境,情感的闸门顿时打开了,十分自然地跟着音乐模仿起渔民拉网的动作。幼儿的情感体验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得到了升华。

这三个案例。让我们不难看出,如今幼儿园的音乐欣赏活动在内容选择、途径手段、组织形式等方面,表现出多元化、多通道化、多媒体化等特征。日益丰富的活动形式促进了音乐欣赏活动的多样化,使音乐欣赏活动设计有了更多的可能性。但是,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媒体的参与过程中,如果对音乐欣赏教育的方向把握不稳,也非常容易出现偏移,本人亦对其中的一些方面进行了反思。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