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幼儿品德

幼儿品德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幼儿品德教育

摘 要:幼儿阶段是社会性发展和培养的重要时期,幼儿道德行为的养成是幼儿社会性发展与培养的主要内容,幼儿道德教育更是幼儿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幼儿道德教育过程是指教师根据幼儿德育的任务,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幼儿思想道德发展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把当代社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转化为幼儿的道德品质的过程。

关键词:幼儿道德;表现及评价;启蒙教育;方式方法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0-284-01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非常重视道德教育的国家,历代先贤留下了许多教育子弟的良言警句,其中身体力行者不乏其人,大教育家孔子就是杰出代表人之一。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观念在改变,新时代对道德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一章明确规定了幼儿园德育的主要目标是:“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在新的社会环境下,如何开展幼儿道德教育,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如何与《幼儿园工作规程》相结合,始终是我们幼教工作者所探询的问题。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幼儿道德行为的表现及评价

道德是一种社会范畴,幼儿的道德行为主要体现在待人接物处事上。在幼儿园日常教学中,只要你稍加观察,就会发现孩子们的道德表现有多种多样:有的孩子有爱心,懂礼貌,与小朋友们友好相处,爱护公物,会与同伴分享快乐等。而有的孩子则显得无礼貌,惟我独尊,不爱护公物,对人对事漠不关心,只知道享受,不知道付出;或心理素质过于脆弱,自尊心太强,任性、固执。所有这些都是幼儿所具初步道德的表现。孩子在这个时期的可塑性是很强的,经过良好的教育都是可以向好的方向发展的,幼儿德育则是这个工程的起点,在整个德育过程中有其特殊的作用和影响。

二、幼儿道德启蒙教育的重要性

“人之初,性本善”孩子呱呱坠地来到人间,天真无邪是孩子的天性。但我们看到幼儿园里的小朋友性格各异,表现不同,究其原因,品德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家庭、社会和幼儿园教育和影响下,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由于每个孩子的先天因素及后天环境各有不同,所受到的影响也不同。所以彼此或多或少都具有不同的品德个性。现代社会是一个开发型、多元化的社会,各类新闻,公众媒体,影视作品内容多、范围广,良莠并存,幼儿在社会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影响。孩子上幼儿园之前都是在家庭成长,所以在某种程度讲,家长是孩子的最早启蒙者,家长的道德修养对孩子的道德影响也是巨大的。在幼儿园里,教师根据《规程》要求,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系统性的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努力使每一个孩子都获得良好的道德认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全文阅读

注重幼儿品德教育 促幼儿健康成长

幼儿不仅是智力开发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塑造良好品德的最佳期,有研究确认,从儿童很小的时候起,凡是用符合儿童年龄特征的方法来培养儿童正确的道德判断和良好的道德行为,对儿童以后的个性品德的形成有非常巨大的意义。幼儿的品德发展是其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园工作的核心。一个人品德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复杂、曲折的发展过程,是一项连续的系统工程,幼儿德育教育则是这个工程的起点。正所谓"一岁看小、三岁看老",因此,德育应从小进行。但如何实施德育教育,为培养幼儿健全人格奠定基础呢?现浅谈几点做法:

一、以赏识教育促孩子发展

教师在幼儿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中,采用积极肯定、鼓励的态度对待幼儿的表现,发现幼儿某些行为可作为教育素材,采取个别讲解引导法、集体讨论等让幼儿明白哪些做法是对的,为什么对?哪些做法是不对的,为什么不对?从小事入手,从现在做起。早上来园与老师、同伴互相问好,与家人道别时说声"再见",最熟悉的"谢谢"、"对不起"、"没关系",这既是最常见最简单的文明礼貌用语与行为,又是孩子的生活世界中不可缺少的道德教育内容。伴随着孩子们对事物的认识,与外界的交往,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形成优良的文明行为,鼓励幼儿争做"文明小宝宝"。教师运用丰富多样的赏识方法给予肯定和鼓励,称赞一声"你真棒"或抚摩一下孩子的头,或给孩子一个微笑,无声地伸出大拇指。孩子在不断的赏识中,巩固着良好的行为习惯。因为自信传递快乐、宽容收获喜悦。

二、抓住生活中的小事,随机进行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幼儿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等生活的各个方面,将德育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如:看到小弟弟摔倒了,就启发孩子:"想想你摔倒时,是不是很疼?小弟弟一定很痛,快去把他扶起来,帮他把眼泪擦擦。"在公共汽车上,看到年纪大的老人或抱孩子的阿姨等,就对孩子说:"我们让她们坐到这里来吧!"有了第一次的让坐,以后孩子在看到这种情况,肯定会主动地这样做。老师一言一行的引导,孩子也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这些都随着孩子年龄的成长而不断地扩展。孩子说出有礼貌的话语时,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随机表扬好的典型;对出现孩子争抢、打骂等现象时,教师及时引导幼儿讨论这样的做法对不对,为什么?应该怎样做?引导幼儿从小养成辨别是非的好习惯,同时也净化了孩子的心灵。通过生活中幼儿亲身经历的小事,幼儿很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是所有教育途径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且效果也是最显而易见的。

三、注重家园互动,共同促进幼儿品德健康地发展

家园互动,家园共育,才能使孩子品德健康地发展。幼儿园、家庭教育要取得一致性。家长可以说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幼儿的最大特点就是善于模仿,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将影响着孩子的每一处。这就要求家长在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时必须坚持一贯性、统一性、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为子女创设良好的家教环境,,对幼儿的教育思想、教育原则应与幼儿园一致,做幼儿的榜样。通过以上工作的开展来强化家长的德育意识,提高家长的家教水平,形成家园结合的幼儿品德教育的网络,充分发挥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各自的教育优势。让孩子不论在园还是在家,处处都能受到品德教育的熏陶,为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格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为了能真正地通过家园配合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每学期我会举办一次家长讲座又可以称为"家教经验交流会",会上主要内容都是围绕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而展开。家长的积极性十分高涨,大家你一言我一句都争着要把自己的教育观点告诉大家,让大家来分析分析。利用重阳节开展亲子活动,请孩子的爷爷奶奶来园参加亲子游戏,为爷爷奶奶剥橘子、敲敲背,这种家长与幼儿的互动,使家园教育取得一致,提高了幼儿品德教育的实效性。

四、品德教育渗透于游戏活动中

全文阅读

注重幼儿品德教育 确保幼儿健康成长

摘要:在幼儿园的素质教育中,如何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品德,不仅是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为此注重幼儿品德教育,才能保证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

关键词:系列教育日常教育 因材施教共同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在幼儿品德教育过程中,教师是幼儿的镜子,幼儿是教师的影子。幼儿对教师的高度崇拜心理,使他们对教师的各种行为表现都能认真地模仿和学习,可见教师对幼儿心理发展和品德形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在幼儿德育工作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示范性影响。俗语讲“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可见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感染孩子。在我几年的从教中,悟出这样的道理,教师只有不断地加强自身修养,才能给幼儿以身示范的教育影响;教师只有不断地总结经验,才能教育好每一位孩子。下面我浅谈一点教育方法。

一、注重系列化的幼儿品德教育

3~6岁幼儿是个性品德形成的关键期,由于幼儿的可塑性很大,他们的个性品德在形成过程中会经常出现反复,所以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内容应该做到系列化。也就是说要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使幼儿的品德在良好的教育氛围中得到培养。所谓教育内容的系列化,是指在德育工作中要根据幼儿的个性品德特点,制定系列化的德育工作方案,按照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对幼儿实施有计划的品德教育,才能保证幼儿思想品行向良好方向发展。如按照时间制定的系列教育,有初入园时的爱集体教育;“三八”妇女节的爱妈妈教育;“六一”儿童节的好儿童教育;“七一”的爱党教育;“十一”的爱祖国教育等等。还可以结合各科教学活动进行系列教育。以“三八”节的爱妈妈教育活动为例,语言课中的儿歌《我是妈妈的小帮手》;学唱歌曲《我的好妈妈》;游戏《我帮妈妈拎菜》;美术活动《我为妈妈做红花》等等。“爱妈妈”的教育活动不仅在时间上保证了系列化,在教育内容上也保证了系列化,教育主题和教育内容相互呼应,整体配合,形成了幼儿园德育工作中的合力,不仅培养了幼儿良好品德,还能调动幼儿对教育活动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年级组在开展系列化教育活动之后,家长们说:“孩子变懂事了,经常帮助我做一些家务”。可见,有计划的安排科学、合理的教学活动,使幼儿在系列化的教育活动中“学一点知识,懂一点道理,做一点实事,养成一种品德”。

二、注重日常活动中的德育教育

幼儿园的日常活动内容多,幼儿每天要接触各种各样的环境,在经常变化的环境中,如果德育工作跟不上,很容易使幼儿受到不健康的教育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日常生活中对幼儿的德育工作。由于日常生活教育内容不系统,这就要求我们要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进行德育。日常生活中的潜移默化教育实质上就是利用生活常规对幼儿进行良好品德的养成教育。

全文阅读

幼儿品德教育探讨

摘 要 “品学兼优”、“德才兼备”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作为选拔人才的标准,因此,思想品德教育在一个国家的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幼儿是未来社会的主人,是二十一世纪的建设者和保卫者。因而幼儿的品德教育成为当今教育界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 幼儿 品德 教育

“品学兼优”、“德才兼备”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作为选拔人才的标准,因此,思想品德教育在一个国家的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幼儿是未来社会的主人,是二十一世纪的建设者和保卫者。因而幼儿的品德教育成为当今教育界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人民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教育本身不只是为传授生存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孩子如何做人,据教育学者的跟踪研究,发现成才最大的原因不是在于智力的差别,而是在于个性品德的不同,因为德能补“智”。幼儿期不仅是开发智力、发展能力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幼儿良好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那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才能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呢?

一、利用幼儿园资源,有针对性地进行品德教育

学龄前儿童由于其身心特殊,在道德认识上的主要特征是具体形象性、片面性、表面性。年龄越小的幼儿,其是非观念往往取决于与他亲近的成人或事物的表面。如,2岁以前的幼儿往往谁给他好吃的东西,谁对他和蔼可亲,他就跟谁亲近,对谁有好感。因此,针对学龄前儿童的这些特点,幼儿园要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良好品德教育,把品德教育贯穿于各个教育活动当中。

(一)优化幼儿园的教育环境,注重德育教育的隐性渗透。

教育环境中渗透德育内容,往往是一种无声的教育,而它对幼儿的作用及其影响是巨大的。美国教育家班杜拉提出:“人的行为的变化不是由个人的内在因素单独决定的,而是由它与环境相互作用结果来决定的。”为此,我们可以通过合理构建幼儿园的环境来实施幼儿德育的内容。教师们要改变过去单纯的为美化活动室而布置环境的观点,从不同年龄的特点出发,考虑全面发展的需要和不同个性的差异,为幼儿创设一个整洁、温馨、舒适而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如:可利用活动室的区角,建立了“我是小小建筑师”、“娃娃家”、“阅览室”、“美发店”等活动角,孩子通过阅读图书、听音乐、玩积木等活动,通过书中、故事中的人物行为去认识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及生活中的事情。

(二)将德育渗透于日常生活和教学当中。

全文阅读

基于幼儿心理特点的幼儿品德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教育中不能只关注幼儿身体发展和知识获得,而更应该注意对幼儿能力、情感和态度的发展。而要科学地开展幼儿教育工作,必须首先要熟悉幼儿心理特点。因此,深入了解把握幼儿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是开展幼儿品德教育的重要基础。从幼儿品德教育的视角去看,幼儿心理特点中有三点特别值得高度重视:

一、思维的具象性

6岁之前的幼儿具象思维水平发展较好,而抽象思维发展水平还停留在较低的层次。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最为重要的思维形式,幼儿了解世界,认识事物,明白事理,往往都是通过具体的情景、事物去感知、去判断。比如教幼儿关于长颈鹿的知识,我们与其告诉幼儿“长颈鹿一种生长在非洲的反刍偶蹄动物,是世界上现存最高的陆生动物”,不如告诉幼儿说:陆地上最高的动物是什么?是长颈鹿。长颈鹿为什么是陆地上最高的动物?因为它的脖子特别长,所以就被叫成长颈鹿。因为它的脖子特别长,所以成年的长颈鹿身高有两三层楼那么高。如果再加上图谱或者视频,幼儿对长颈鹿就能深深地记住了。

由于幼儿的记忆往往需要以形象为基础,因此,在幼儿的知识教育中,应运用形象记忆和词语记忆结合的方法,注意将词语和词语所代表事物的形象结合起来,运用对比的方法提高孩子的记忆。同时,还应在品德教育中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引导幼儿实现从无意想象向有意想象转变,从再造想象向创造想象转变,那么在这样的想象过程中,我们教给孩子的一些道理、规则就会在孩子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不仅入脑,还能入心,而这才是品德教育所要追求的重要目标。

二、道德的他律性

前苏联杰出的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学前期是一个人最早产生道德规范、形成道德准则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儿童开始建立对世界、对社会、对自己乃至身边一切事物的基本概念。由此可见,幼儿教育阶段的德育教育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由于幼儿具有思维具体形象,生活经验少、理解能力弱、道德情感不稳定、可塑性大等心理特点,我们在实施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十分注重幼儿的主体性、差异性与道德意义的自我建构。

处于“他律道德”阶段的幼儿,须借助于一定的权威、偶像作为中介媒体,去完成其道德规范的学习与内化过程,进而实现由外在的行为要求转变为内在的行为需要,从而建立主体自身的社会行为调节机制。只有尊重幼儿的个性需要,发挥幼儿的潜能,调动他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控制以及自我教育的积极性,才能把良好的道德要求转化成他们自觉主动的需要。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就是要深刻认识幼儿的特殊教育教育心理特点,以此作为出发点去开展切合幼儿教育实际的德育教育,加深其道德情感的体验,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行为。

三、他者的认同感

全文阅读

幼儿思想品德教育论文

幼儿的社会化是学习与人的交往,月外界社会的交往,学习接人待物处事的方法。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幼儿发展的关键期,如果教师以及家长不重视幼儿的德育教育,不对他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任孩子向反面的丑恶的行为模仿,容易误入歧途。在这个日益开放的社会环境当中,人们的各种思想、行为习惯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幼儿,因为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

幼儿的全面发展,包括身体、智力、情感、品德和性格方面以及审美方面的发展,其中品德和性格的发展史全面发展的重要部分。很多成功的人并不是都很聪明,但他们却拥有优良的品质和性格,正是因为这些非智力因素让他们走向成功。然而这些良好的品质和性格应从小培养,因为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性格塑造的重要时期。与此同时,良好的性格也是个性发展的重要心理力量。活泼开朗的性格能够促进幼儿各方面的积极发展。可见,对幼儿的德育教育多么重要。

我国独生子女的家庭日益增多,家长对独生子女的溺爱和缺乏理智的教育也越来越多,使得很多的幼儿养成了不好的习惯以及不良品德。在这个幼儿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不采取措施,去干预和纠正这些不良的行为和品质,将会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带来很多的不利。

家庭是幼儿生活学习的第一个场所,家庭的结构气氛以及家庭成员的整体素质、道德水准和言行等等,都会决定着幼儿今后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在家庭教育中,家人对幼儿的教育观念要一致,都要从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出发。和谐的家庭环境更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在不和谐的环境当中成长的幼儿,容易产生不良的心理和性格等诸多方面。因此作为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的家长,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完善自己的个性心理品质,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氛围,让幼儿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

在幼儿园对于幼儿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幼儿的一日生活,所以我们必须将德育教育贯穿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去。在一日生活中,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常规教育入手,让德育教育与生活教育相结合,能够随时随地的进行教育。我们要把德育教育贯穿到幼儿生活和学习的每一个细节。对于幼儿的行为要进行随机的教育,既要有肯定,又要有表扬和鼓励,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是所有教育途径中最基本、最直接的教育,他的重要性和效果都是显而易见的。教师也要做好榜样。因为这个时期幼儿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并且可塑性也极强,通常被人们称作一张白纸,在老师以及周围人的耳濡目染下,幼儿自然能够学得到。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直接的影响着幼儿,所以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素质,教师在进行教育的时候要进行正面教育,动之以情,提高幼儿的是非辨别能力。

幼儿的社会生活范围较窄,传播媒介对于他们的影响来自于影片、广告、动画等等。如果这些传媒的内容健康,会对幼儿造成良好的影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果这些传媒的内容不健康,则会为幼儿树立反面的形象,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因此,家长和教师要善于选择和引导,使传媒成为幼儿成长的有利因素。

社会德育是幼儿德育的组成部分,是幼儿园品德教育的一个途径。社会德语的信息、范围是非常广泛的,传播速度是非常迅速的,并且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因为幼儿的好奇心特别强,这些正好满足了幼儿的心里,所以幼儿很乐意接受这些信息,并且还能够帮助幼儿能够帮助幼儿接触在幼儿园所不能接触到的信息,对幼儿的德育教育有着一定的影响。如果我们能够善于利用这些因素,从而会提高对幼儿的德育教育效率,增强幼儿的是非辨别能力、判断是非的能力,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

榜样是一种模仿学习的对象,它具有行为示范作用,幼儿通过观察榜样在一定情境中的行为及其结果,无需直接的强化,往往就会习得类似的行为。相对于年龄较小的幼儿来说,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我们要选取身边的一些好人好事,作为他们学习的榜样。在树立榜样的过程中间,重点是要帮助幼儿树立良好地榜样导向,学习辨别和分析榜样行为,对照自己找出不足,提出明显的学习目的和努力方向并付诸行动,才能真正的发挥榜样的作用,提高哟而德育教育的效果。

全文阅读

幼儿品德教育初探

摘要:幼儿德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它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培养幼儿的思想品德奠定初步的基础。幼儿期是人生良好品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如何在这个时期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将直接关系到将来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因此,着重阐述了幼儿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分析了幼儿阶段进行品德教育的可行性;探讨了幼儿品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幼儿品德教育;情感教育;行为习惯;问题;途径

一、幼儿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德育,即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以及幼儿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把一定社会的思想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幼儿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内涵于德育之中,是在社会、家庭和幼儿园及学校的教育与熏陶下,通过个体自身的实践活动形成的。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培养的好,以后只需顺势培养下去,自然可成为社会优良分子;倘使培养得不好,养成不良心态和行为习惯等,不易改变。这些儿童升到学校里来,教师需要费九牛二虎之力去纠正他们已形成的坏习惯、坏态度、坏倾向,真是事倍功半。”可见,幼儿时期品德教育的启蒙与奠基会给人的一生带来深刻的影响。

二、当前幼儿品德存在的问题

(一)家庭方面

1 重智育轻德育

全文阅读

刍议幼儿之品德教育

品德教育应从幼儿抓起,幼儿品德教育不能是规范的具体要求,更不能是内涵深化的立场或世界观教育。对幼儿而言,品德教育主要是培养幼儿形成一些优秀的道德品质,为孩子将来打下良好的根基。

幼儿阶段是个性形成的重要关键时期,不管是优秀的思想品德,还是劣质的思想品德都极易形成,并会影响孩子以后的人生。幼儿是社会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培养教育好他们具有优秀的品德,使他们茁壮、健康成长,是幼教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要善于利用周围环境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幼儿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因此我们善于从周围环境中,从幼儿容易接触到的、易理解的事物着手,并把他和祖国的形象联系到一起,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培养幼儿热爱周围环境,热爱周围人的情感。培养幼儿要由小及大,逐步向外递增。如由爱自己的家、幼儿园到爱自己的国家。也要从身边的人开始,再到农民、工人、公司经理等。

2.对幼儿进行革命传统教育。通过画册、影像等方式进行宣传,把英雄人物形象化,让幼儿对革命传统教育有一定的认识。

3.培养幼儿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通过具体、生动形象的艺术作品,培养幼儿对敌人的仇恨之情,对英雄烈士的敬仰之情。

4.进行初步的国际主义教育。让幼儿了解到在这个地球大家园里还有很多国家,各国家之间就应和谐相处,互相帮助,更要去敬仰国际友人,感激他们为世界和平所做出的努力。

全文阅读

浅谈幼儿园的品德教育

摘 要: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在幼儿园的素质教育中如何培养幼儿形成良好品德不仅是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为此我们应该家园结合,因材施教,保证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

关键词:幼儿教育;品德养成;家园结合;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11-0117-01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在幼儿园的素质教育中如何培养幼儿形成良好品德不仅是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为此我们应该对幼儿的德育工作予以认真研究,才能保证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

一、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内容要做到系列化

3~6岁幼儿是个性品德形成的关键期,由于幼儿的可塑性很大,他们的个性品德在形成过程中会经常出现反复,所以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内容应该做到系列化。也就是说要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使幼儿的品德在良好的教育氛围中得到培养。所谓教育内容的系列化,是指在德育工作中要根据幼儿的个性品德特点,制定系列化的德育工作方案,按照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对幼儿实施有计划的品德教育,才能保证幼儿思想品行向良好方向发展。在教育内容上也保证了系列化,教育主题和教育内容相互呼应,整体配合,形成了幼儿园德育工作中的合力,不仅培养了幼儿良好品德,还能调动幼儿对教育活动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二、在日常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进行德育

幼儿园的日常活动内容多,幼儿每天要接触各种各样的环境,在经常变化的环境中,如果德育工作跟不上,很容易使幼儿受到不健康的教育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日常生活中对幼儿的德育教育。

全文阅读

幼儿道德品质教育初探

俗话说:做人,德是立身之本,就像花草树木都有根,根扎得不深就长不好。人的根就是德,没有了德,就像无根的花草树木,就不会长成栋梁之材。所以育儿先育德,为了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和优秀的品质,从幼儿抓起,势在必行。

一、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感化幼儿。

环境对幼儿的情绪、个性、情感、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我们注意创设一个良好的、和谐的精神环境。幼儿的好奇心和模仿性是很强的,因此,?我们教师自身首先加强师德修养,争做文明教职工。时刻注意自己的仪表和言行,做到外表端庄大方、朴素整洁、语言文雅、和气规范,在带班期间保持良好的情绪、教态,教师之间形成一个宽松、和谐、友爱的精神环境,从而为幼儿树立模仿与学习的楷模。使幼儿在心理上具有温暖和安全感、从而能亲其师、信其道。?创造一个和谐、平等的民主氛围。尊重孩子,对于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发展他们的智力和养成优良的品质,都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平时应把幼儿作为一个大人来看待,虚心倾听他们的意见,认真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并要注意态度温和,说话文明,即使批评幼儿也要讲究方法,注意分寸,使他们受到尊重,这样,他们就会在和睦、平等的民主气氛中受到熏陶,向着好的方面发展。

二、采取多种形式,寓德育贯穿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

思想品德是幼儿全面发展的动力,它的教育内容应融于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我们善于抓住对幼儿实施品德教育的每一个契机,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把德育的单渠道变为多渠道。

1、明辨是非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前提

要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首先让幼儿明辨是非,知道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为什么?在提出教育要求的同时要让幼儿懂得这样做的好处,对于幼儿的积极表现要给予及时的肯定评价,而对于幼儿的不良行为要及时地批评纠正。通过这样的正负强化,幼儿就会逐渐形成是非标准。在这个明辨是非的过程中,可以用多种活动有趣的形式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引起幼儿的积极思考,如听故事,参于情境表演,念儿歌,做游戏等方法,使他们身临其境,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2、从抓常规教育入手,培养幼儿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