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运用灰色关联法对剖宫产住院费用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接诊已出院剖宫产病例4129例,运用灰色关联法对病例的住院费用进行分析。结果:2013年-2014年剖宫产住院费用呈现为逐年递增;各收费项目与总费用均有关联,其中药费与总费用关联最高,其次为检查费,第三为手术费。结论:影响剖宫产住院费用中,药费、检查费与手术费是最主要三大因素,故应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控制。
关键词:剖宫产 住院费用 影响因素
世界卫生组织提倡各医院应见剖宫产率控制在15%以内,但根据我国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大多数医院的剖宫产率达到了40%-60%,该结果远远超出了预警线。剖宫产分娩无论是并发症发生率,还是住院费用均显著高于阴道分娩。对剖宫产住院费用进行分析,了解影响其住院费用的主要因素,不仅有利于剖宫产医疗费用的控制,同时还可实现医疗资源的节省。现对我院接诊剖宫产患者住院花费情况进行收集整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资料来源
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接诊已出院剖宫产病例,所有病例均具有非常详细的住院费用收费明细,住院费用包括:检查费、床位费、手术费、护理费、药品费等。
(二)研究方法
运用灰色关联法对研究病例人均住院费用、总费用的关联程度与动态趋势进行研究。
【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方法对2010――2012年剖宫产产妇695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院剖宫产率由2010年的375上升至2012年的461,剖宫产指征社会因素由2010年的113上升到213,剖宫产史由85上升至22。医学指征引起的剖宫产率呈下降趋势。结论社会因素及剖宫产史是导致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剖宫产率;社会因素;剖宫产史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237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058-01
剖宫产是产科领域的重要手术。由于麻醉学,输血,输液,水电平衡知识及手术方式,手术缝合材料的改进和控制感染措施的进步,剖宫产已成为解决难产和某些产科合并症,挽救产妇和围生儿生命的有效手段[1]。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我院剖宫产率逐年升高。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10――2012年收治分娩孕妇1684人,以此为样本,研究历年社会因素及剖宫产史占剖宫产数的比例的变化。
12方法所有产妇按分娩年份,分别统计剖宫产例数,及剖宫产中分别统计社会因素剖宫产例数及剖宫产史剖宫产例数,分别计算并比较历年剖宫产史剖宫产率及社会因素剖宫产率。
2结果
【摘要】:目的:通过对剖宫产患者住院费用分析,找出影响住院费用的因素及剖宫产率高的原因,并提出合理控制患者住院费用的思路与对策。方法: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整理后,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剖宫产率逐年提高;医保覆盖率有所上升;住院费用的主要构成成分中手术费用、药品费用、诊疗费用占比重较大;住院天数对住院费用也有较大影响。结论:只有通过控制药品费用、缩短住院天数等才能够更好的控制患者住院费用,也只有通过改变收入结构医院才能更好地创造效益。
【关键词】: 剖宫产; 住院费用; 影响因素;对策
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给国家、单位和个人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增长远远低于用于医疗消费支出,再加上政府投入不足,可以说医疗费用过高已成为制约居民利用卫生服务的主要原因,“看病贵、看病难”问题愈演愈烈[ ]。为了遏制快速增长的医疗卫生费用,相关部门纷纷采取按病种付费的结算管理办法,本文选择剖宫产这一单病种,围绕综合医院单病种费用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以某二甲医院的剖宫产手术为例,对2012全年2276例出院患者医疗费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药物治疗、诊疗、手术室是支配住院费用的主要因素,因此,应该从控制药品费、治疗费、化验费、检查费出发来控制剖宫产手术患者住院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某二甲医院病案室、信息科2012全年2276例剖宫产病例。
1.2 研究方法 运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其剖宫产率、费用支付类别、住院费用费用构成及各因素与住院费用之间的关系等,其中住院费用主要从药品费、材料费、手术费、床位费、护理费、其他费用等方面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剖宫产率变动:3年呈上升趋势,由2010年的65.71%上升到2012年的75.56%(见表1)。
[摘要] 目的 探讨宫腔填塞纱条治疗剖腹产术中大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对在我院自2011年l2月至2013年1月接受治疗的剖腹产术中大出血患者26例,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治疗组给予宫腔填塞纱条治疗,对照组实施传统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抢救成功并保留了子宫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具有显著性(P
[关键词] 宫腔填塞纱条;剖腹产;术中大出血;治疗效果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228-02
产后出血是临床上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孕妇分娩期最严重的并发症,它的诱发因素很多如:宫缩乏力、胎盘状况以及凝血障碍等,如果对产后出血不能有效的控制,将直接危及患者生命。而传统的在宫腔内填塞纱条的方法治疗产后出血,操作时间过长,操作技巧要求较高,且止血效果还不理想。为了探讨宫腔填塞纱条治疗剖腹产术中大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对在我院自2011年l2月至2013年1月接受治疗的26例宫腔填塞纱条治疗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在我院自2011年l2月至2013年1月接受治疗的13例宫腔填塞纱条治疗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的年龄在22-4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6.4岁。患者中初产妇有18例,经产妇有4例,有引产史、流产史的4例;妊娠高血压症8例,多胎妊娠10例,前置胎盘6例,宫缩乏力2例。且患者产后出血量在500-1500mL之间。两组患者的年龄、出血量等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产妇止血方法 医护人员使用4层8cm宽、3-8m长的无菌纱布条进行高压消毒(使用灭滴灵、或溶于盐水的米索前列醇浸透挤干后效果更好),将纱条一端从子宫切口放入达到子宫底部,并来回折叠。当填塞纱布到达子宫切口处时,剪下还需要纱条的长度(从产妇子宫切口往下留1-2cm至宫颈口外),并将多余的纱条塞进产妇子宫下段,从两边向中间连续缝合子宫切口,缝合时医护人员要注意不能将纱布一起缝上,且缝合时预留1-2cm观察,待观察10min后不见活动性出血,则可以将切口缝合[1]。
1.3 统计学处理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χ〖TX-*3〗±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摘 要】麻醉解剖学是从麻醉学的角度研究人体局部配布规律及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是整个麻醉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麻醉专业医学学生进入临床麻醉实践的基础和桥梁[1]。它侧重于研究与临床麻醉、疼痛诊疗、危重监护等学科相关的人体形态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麻醉解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对每位临床麻醉学工作者都是必不可少的[2]。
【关键词】麻醉解剖;实验教学;探讨
1 实验教学方法的改进
1.1 PBL与实验教学的结合
PBL( Problem based learning )指的是基于问题的学习或问题导向学习。最早由加拿大Mc Master大学医学院提出并开始实施。其完整的概念由美国南伊利诺斯大学医学院的Dr. How ard Barrows提出。与传统医学教育的主题导向学习模式( subject based learning, SBL)不同, PBL是以病例为先导, 以问题为基础, 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导向, 涉及小组讨论、文献资料查询、媒体幻灯制作、读书报告书写等多环节的教学方式。旨在使学习者构建起宽厚而灵活的知识基础, 发展有效的问题解决技能, 培养自主学习和终生习的能力。以塑造学员的独立性, 培养创新力、有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教学目标[1-2]。
这种授课方式穿插于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定期与学生见面,通过病案给学生提供有关信息并进行讨论,提出临床麻醉可能面临的问题,指导每个学生从不同的途径如书籍、期刊以及多媒体资料等收集自学资料,鼓励学生组织讨论,对其病理生理、术前准备、麻醉评估、麻醉方案及术中麻醉管理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直到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为止,最后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总结,让学生复述临床推理技巧,回答学生提出的与PBL相关的问题;同时适当地安排专题讲课向学生提供更多的相关新观念、新动态及新方法,并向学生示范开展模拟操作训练,提高学生对于麻醉实验操作的操作技能[1-2]。
另一方面PBL 对教师的自身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们所搜集的资料、研究进展与教师们相互交流,同时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教师需有的放矢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学习, 作为启发者和总结者, 教师应发挥作用,针对薄弱的环节, 推动学生思考, 将问题引向纵深。不盲目评价学生存在的问题; 引导为主, 鼓励为主, 使学生增强解决问题的自信, 锻炼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使学生知识和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使教学目标圆满实现[5]。
1.2 CAI教学与实验教学的结合
【摘要】目的对我院3年来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进行调查,探讨减少不合理剖宫产的方法。方法应用统计学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3年来剖宫产的临床资料。结果我院近三年剖宫产率呈下降趋势,但自愿选择剖宫产者显著增加。结论应严格选择手术指征,并加强宣教,进一步减少不合理的剖宫产术。
【关键词】基层医院;剖宫产率;分析;对策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308-01The cause analysis and counter measures of caesarean
近年来国家制定出一系列降低剖宫的政策,三级医院已得到了明显改善,但二级医院剖宫产率仍居高不下。我院是一位于基层的国家二级乙等综合性医院,剖宫产率在70%以上。但剖宫产手术毕竟是开腹手术,有一定的近期和远期并发症。我们对近3年来在我院行剖宫产术孕妇728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我院高剖宫产率的原因,寻找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建立围产保健册孕产妇1089例。产妇年龄最小的是l9岁,最大的是44岁,包括常住人口,流动人口,分别在一、二、三级医院分娩,并进行人户访视。结束围产保健工作后,对其分娩方式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
1.2方法本调查采用妇幼站管辖各省区围产保健医生上交经系统管理的围产保健册。这些保健册是孕妇在孕期由妇幼站建卡,下转社区保健医生进行系统管理,产前检查不少于六次,在一、二、三级医院分娩,产后由围产保健医生人户进行产妇及新生儿访视,产妇42天复查,最后由围产保健医生填写产褥情况,将保健册交回妇幼站。对近3年的1089例回册产妇分娩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2结果
世界卫生组织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剖宫产率应控制在15%以下的目标。当前我国大部分城市医院的剖宫产率为40%以上,少数医院已超过60%,个别医院甚至超过了80%。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1089例回册产妇分娩方式为正常分娩方式361例,占总数的30.1%;剖宫产728例,占总数的70.9%。728例剖宫产原因,具体如下:产妇要求364例(50.0%),胎儿窘迫96例(13.19%),其他84例(11.50%),头盆不称68例(9.47%),臀位48例(6.55%),孕期合并症36例(4.90%),有剖宫产史29例(3.98%),不详3例(0.41%)。近三年,我院剖腹产率呈下降趋势,由77.2%下降到62.4%;但自愿选择剖腹产者显著上升,由27.5%上升到39.6%。3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和设备的完善,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剖宫产,剖宫手术也逐步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在对进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进行调查我们发现:大多数的产妇对自认分娩有一定的心理恐惧感,认为自然分娩同时也加重了产妇的生理的负担,并且随着技术的发展,产妇对剖宫产也越来越赞同。另外一个原因:医生在根据之前的检查会考虑给产妇进行剖宫产。另外结合现在女性的身体素质,平时缺乏体育锻炼,在进行分娩的时候对于长时间的疼痛大多数的妇女忍受不了,加之家属也认为目前剖宫产是目前较为安全的分娩的方式,因此好多人接受剖宫产。另外,一些担心身体走样的年轻女士为了保持身材也会选择剖宫产,医院方面:剖宫产手术风险率低,由于近年来医疗纠纷日益增多,医务人员放宽了剖宫产指征,尊重家属的意见,因此自愿选择剖腹产者会逐年增多。社会和个人的多种因素促成了剖宫产的发展和人数的增多。
【摘要】 目的 分析医疗纠纷中死亡病例的死亡原因,发生的医院,不同时期的分布,临床与尸检诊断的符合率。
方法 回顾分析10年间尸体解剖114例,比较临床诊断与尸检诊断是否相符。结果①114例中,90.4%找到死亡的主要原因,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不相符率为25.9%;②尸解逐年增多,发生在基层医疗机构的尸解明显增多;③发生的学科以内科为首位,共48例,儿科其次,产科居第三位;④疾病分布以呼吸系统疾病占首位,共25例,心血管疾病居次,消化系统居第三位。结论 科学准确地进行医疗事故争议鉴定,给有关部门提供处理医疗纠纷的科学依据,尸体解剖工作尤为重要。
【关键词】 尸体解剖;死因
文章编号:1003-1383(2010)05-0571-02 中图分类号:R 36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0.05.027
尸体解剖在确诊主要疾病及死因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对于解决死因不明或对临床死因诊断有异议而发生的医疗纠纷,尸体解剖更具有独特的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1]。现就1995年~2005年9月10年间笔者组织的114例医疗纠纷的尸体解剖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以期对大家有所裨益。
材料与方法
1.材料全部资料来源于1995年~2005年9月,笔者在广西柳州市卫生局工作期间,在处理医疗纠纷过程中,组织对114例医疗纠纷死亡病例进行尸体解剖的资料,全部解剖均委托该市具有解剖资格的医院病理科及法医完成,由医院病理科进行细胞学检查。
关键词 剖宫产 住院费用 因子分析
关键词 剖宫产 住院费用 因子分析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389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389
为分析支配和影响剖宫产手术患者住院费用变化的某些因子,有效地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对2007~2009年5324例的出院患者医疗费用进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药物治疗因子、检查化验因子和手术因子是支配剖宫产手术患者住院费用的公因子。控制剖宫产手术患者住院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应着力降低药费、治疗费、检查费和化验费。
为分析支配和影响剖宫产手术患者住院费用变化的某些因子,有效地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对2007~2009年5324例的出院患者医疗费用进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药物治疗因子、检查化验因子和手术因子是支配剖宫产手术患者住院费用的公因子。控制剖宫产手术患者住院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应着力降低药费、治疗费、检查费和化验费。
资料与方法
资料与方法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180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不同产科分娩方式的临床效果情况。方法 选取从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本我院进行治疗的180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完整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其中有60例孕妇进行阴道试产,49例孕妇成功经阴道分娩,成功率为81.67%;没有成功的11例孕妇和其余120例孕妇均采用剖宫产术进行再次分娩,占72.78%。阴道分娩的孕妇比剖宫产的孕妇在分娩24 h内出血量、产褥期病率、住院时间等方面均少见,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孕妇再次进行剖宫产手术并不一定是首选分娩方式,相对来说阴道试产更加安全可靠,住院时间短,成功率高,对新生儿无不良影响,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疗效分析
近年来,产科的剖宫产率在被不断上升,随之而来剖宫产手术后再次妊娠的孕产妇也在不断增加[1]。对于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孕妇选择合适的分娩时间、分娩方式对母婴的结局有重要的影响,所以本研究选取从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妇幼保健院进行治疗的180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完整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从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180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孕妇在首次剖宫产术后均无感染病史,并经过检查排除孕妇合并妊娠高血压疾病、出血性疾病以及重要脏器心、肝、肾等器质性病变等,孕妇的年龄在23~3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6岁;孕周36~41周,平均39周;孕次为2~5次,平均为3次;产次为1~3次,平均1.5次;距离上次剖宫产手术的时间为2~8年,平均3.6年;所有孕妇在年龄、孕龄等情况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收集其完整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2 治疗方法 对于入院的孕妇均进行B超、心电图以及凝血等辅助检查,同时进行产科检查,综合分析孕妇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终止妊娠。本研究的孕妇采用两种方法终止妊娠:阴道试产和再次进行剖宫产手术。行剖宫产术的孕妇要询问前次行剖宫产术的指征、时间以及在此妊娠的经过,进行详细的产前检查和B超诊断,若出现前次妊娠一样的手术指征、或者是出现胎儿窘迫、先兆子宫破裂等情况,均应该选择再次行剖宫产手术终止妊娠;若果经过详细的产前检查和B超诊断发现不存在剖宫产术指征,孕妇和胎儿的一般情况良好,一般我们会选择经阴道试产的方式终止妊娠。但在试产个过程中要密切监护母婴的状态,适时进行助产,尽量缩短产程;若在试产过程中发现相对头盆不称、胎儿窘迫以及先兆子宫破裂等要及时改行剖宫产手术。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组间比较用χ2检验。
临床影像解剖学是医学影像科医师必须掌握的基本功,然而其教学内容繁多、抽象、难于记忆和掌握[1-3]。新的医学影像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是我国临床医师培养改革的新举措[4-5]。其不同于传统的医学生教育,培训及教育的目标是提高临床技能和实际临床分析及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因此,针对临床影像解剖学内容进行教学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师具有重要意义。图像存档和传输系统(picturearchivingandcom-municationsystem,PACS)是医学影像科近年来最重要的技术进展之一[6-7],目前在国内外诸多医疗单位普及和广泛应用[6,8-10]。我院放射科自2000年开始在全国三甲医院中较早引入PACS系统到放射科的临床实践,经过10多年的积累该系统日趋完善并建立了较大的医学影像学数据库。研究显示,应用PACS教学可提高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影像学判读能力[11],提高学生的临床分析能力、主动学习的能力及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12]。此外,我科自2010年开始按照新的医学影像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进行专项教学以来,已经有较为成熟的经验[13-14]。因此,我们将PACS系统引入规范化培训医学影像科住院医师临床影像解剖学教学在我科的应用介绍如下,以期为影像科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提供参考。
1我院放射科PACS系统的现状
目前我院放射科实现了全部数字化,放射科的PACS系统将所有影像设备包括常规X射线(CR/DR)、乳腺钼靶摄影、胃肠道造影、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tomography,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数字化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图像存储在一个数据库中,影像医师从数据库中提取图像、调阅临床资料及完成影像学临床工作。放射科PACS系统与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informationsystem,HIS)实现对接,医院各科室终端能够和影像科信息进行共享。
2PACS应用于教学的主要优势
2.1丰富的解剖教学素材库PACS数据库中,积累了我科10多年来不同种类的影像资料(传统的普通X射线检查、CT及MRI检查),既包括传统的临床X射线解剖学内容,又包括现代的断层影像解剖学内容,可满足影像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对临床影像解剖学基本知识的要求。同时PACS强大的数据库和网络检索功能[15]对每一系统或解剖部位可以找到全面的临床资料及典型的图像。
2.2面向放射科临床实践的临床解剖学教学模式目前我科PACS系统应用在放射科日常的所有临床实践中,从患者预约、检查到报告书写、审核发放均在PACS系统完成。可以直接从PACS系统调取患者的临床资料,如病史及申请单,显示所有的相关影像资料及医学影像学报告。充分利用这些临床解剖学教学资料进行临床影像解剖学教学,与影像科临床培训要求和临床实践一致[4-5],克服了常规影像解剖学教学中利用经典片教学及经典断面教学因教学资料数量及质量的限制和脱离临床环境的不足,可使培训对象充分意识到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增加学习的乐趣,强化训练所学内容,达到知识和技能提高的双重目的,为影像学临床实践打下牢固的基础。
2.3有利于自主学习巩固和自我评估临床影像解剖学教学不同于传统的解剖学教学[1-3,13]。由于医学影像科的特殊性,我国尚无统一的教学标准和教学时数的限制,各个学校针对影像解剖的教学内容各不相同。虽然在基础解剖学教学阶段部分院校开设了断层解剖学课程,但只针对经典影像断面进行讲解,在医学影像科常规临床实践中诸多临床影像解剖学内容都在研究生教育或毕业后教育的临床环节中完成[1-3]。由于临床教学环节的特殊性,临床影像解剖又是影像临床实践的基础[16]。然而临床带教医师需要在进行繁忙的临床工作的同时进行带教,加上影像手段和临床需要的增加,放射科医生的工作负荷在不断增加,导致在带教过程中的讲解时间有限。此外,医学影像科住院医师培训的内容多、时间少[17],这些均会影响其对临床影像解剖学内容的掌握。当前住院医师生源的日益多样化[14],住院医师的起点存在一定的差异,相同的教学内容住院医师吸收和掌握的程度亦存在不同。因此,PACS系统的引入可以保证每一个住院医师能够根据自身掌握的程度不断学习、巩固。此外,利用PACS系统上图像重建功能及连续阅读功能,可以从不同的方位及断面,以及从静态到动态理解和记忆枯燥的临床解剖学内容,使解剖学学习变得生动有趣[18]。最后,住院医师本人可以随机调取图像资料评估和测试,从而达到自我评估的目的,有利于顺利通过规范化培训的考核和日后提高实际临床工作能力和技能。
3PACS用于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临床教学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