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科技在银行经营管理中的作用日益显现,并成为各家银行市场竞争及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试从银行会计电子化与银行会计制度改革方面谈点看法。
一、金融电子化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狭义的金融电子化又称银行电子化,反映银行内部业务处理的自动化、业务监督的电子化和信息管理的自动化;而反映在银行与客户之间的业务往来方面,则是在银行与企业之间通过电子网络技术和数据传输技术的应用建立起银行??客户电子联系网络。
西方各国均将银行业务电子化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投入逐年成倍增加。进入90年代以来,美国银行业的技术性投入每年以21%的速度增长;日本银行业在计算机开发和应用上70年代初投入为10亿日元,而到了70年代后期,投入已达25000亿日元。预计在2000年,国际银行业在技术上的投资将达2001亿美元。由此可见,加快推动银行业务电子化是当前国际银行业抢占客户市场、寻求竞争优势的关键。
我国银行电子化建设从80年代开始起步,90年代进入全面开发应用阶段。目前,计算机、通迅技术已在银行柜面业务、清算业务、经营管理和信息服务等领域全面应用。一卡通、企业银行、流动银行、网上银行等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金融新产品不断推出,电子化也正日益成为各家银行创新产品、抢占市场、寻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工商银行电子化起步早、投入大、开发力量强、应用水平高,其本外币、公私业务已在大部分地区实现联网;中国银行在国际业务、本外币一体化方面保持领先,其环球收付清算系统已实现与海外信息和资金清算的实时化和一体化;建设银行的个人电子汇兑系统实现了实时联网;农业银行的“缴费通”正逐步实现产品化。
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贸易正呈爆炸式增长,银行作为支付中介也就不可避免地卷入了这场“网络革命”。“网上交易”、“网上银行”成了目前银行电子化工作中的又一热点。从国内来看,目前中国的四大网上银行即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招商银行,虽然与国际网上银行还有一定的差距,但其提供的各种方便快捷的网上服务,如网上支付、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网上国际收支申报等也受到了许多客户的青睐,成为现代银行业跨入新世纪的一个新特点。
未来银行业将更加面向客户、面向效益,以信息技术创新金融产品为主旋律,不断更新金融服务手段,改进银行内部管理,并将给金融业的相关领域带来一系列重大变革,尤其是对我国传统的银行会计核算体系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
二、金融电子化对银行会计核算的影响
1考核体系
柜员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性质决定柜员的考核体系。柜员并非营销人员,其更大程度上应当是成本中心而非利润中心,因而不能用利润指标对其进行考核,而相应代之以业务量、业务质量等考核指标。
业务量是指柜员在考核期间内所完成的工作量;业务质量是指柜员本职工作的准确率考核;营销业绩是指柜员所承担的相关营销任务的完成情况,如日均储蓄存款余额、银行卡发卡数量、银证通、保险、基金的营销情况等等;业务知识是指柜员对承担本职工作相关的规章制度、业务知识的掌握程度;业务技能是指柜员对承担本职工作相关的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工作能力是指员工完成本职工作和推动部门工作的能力;服务质量主要指行内外客户对员工服务的满意程度;工作态度是指员工对分行和本职工作的热爱程度。
2业务量考核
业务量考核的难点在于怎样准确、真实、客观地反映被考核柜员的业务量,并产生正面的激励效果。早期的业务量考核采用计时考核,通过统计柜员的工作天数,来粗略估计柜员完成的业务量。计时考核方式存在着种种缺点:一是考核结果误差较大,同样的工作时间并不能表明完成工作量是一样的;二是不能反映柜员的工作效率,工作效率有高有低,实际完成工作量必然有差距,计时考核方式不能产生奖优惩劣的作用,反而可能产生消极怠工的影响;三是不能区别复杂业务和简单业务,无法对柜员业务水平起到正向激励作用。
采用“计件”考核方式,能够部分解决上述问题。通过统计柜员完成的业务笔数,可以准确真实地反映柜员完成的工作量;同时鼓励柜员提高工作效率,在同样时间内完成更多的业务量。
但是业务量考核同样面临着一些问题:
(1)如何准确统计临柜人员的业务量。最科学的办法是依托银行的统计信息系统,研究开发柜员业务量统计分析系统,实现业务量信息的统计、查询、分析,提高统计准确度、可信度,减少业务量考核的工作量,提高考核工作的工作效率。
摘要:商业银行柜员绩效考核是整个绩效考核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柜员绩效考核包含有业绩考核、技能考核、综合考核等几部分,这几部分共同构成了柜员绩效考核的有机系统。
关键词:柜员;考核体系;绩效考核
1考核体系
柜员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性质决定柜员的考核体系。柜员并非营销人员,其更大程度上应当是成本中心而非利润中心,因而不能用利润指标对其进行考核,而相应代之以业务量、业务质量等考核指标。
业务量是指柜员在考核期间内所完成的工作量;业务质量是指柜员本职工作的准确率考核;营销业绩是指柜员所承担的相关营销任务的完成情况,如日均储蓄存款余额、银行卡发卡数量、银证通、保险、基金的营销情况等等;业务知识是指柜员对承担本职工作相关的规章制度、业务知识的掌握程度;业务技能是指柜员对承担本职工作相关的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工作能力是指员工完成本职工作和推动部门工作的能力;服务质量主要指行内外客户对员工服务的满意程度;工作态度是指员工对分行和本职工作的热爱程度。
2业务量考核
业务量考核的难点在于怎样准确、真实、客观地反映被考核柜员的业务量,并产生正面的激励效果。早期的业务量考核采用计时考核,通过统计柜员的工作天数,来粗略估计柜员完成的业务量。计时考核方式存在着种种缺点:一是考核结果误差较大,同样的工作时间并不能表明完成工作量是一样的;二是不能反映柜员的工作效率,工作效率有高有低,实际完成工作量必然有差距,计时考核方式不能产生奖优惩劣的作用,反而可能产生消极怠工的影响;三是不能区别复杂业务和简单业务,无法对柜员业务水平起到正向激励作用。
采用“计件”考核方式,能够部分解决上述问题。通过统计柜员完成的业务笔数,可以准确真实地反映柜员完成的工作量;同时鼓励柜员提高工作效率,在同样时间内完成更多的业务量。
当人们的目光聚焦于工行、中行上市之辉煌,农行股改之如火如荼、邮储银行之横空出世时,却也不能忽视银行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柜台。事实上,目前的情况并不乐观。据统计,仅2005年全国银行机构共发生各类案件1272件,涉案金额54.1亿元,其中大量发生于柜面业务中;如再加上差错事故或其他涉讼事件,银行业柜面操作风险损失远大于此。于是,探讨并亮剑银行柜面业务风险管理,已变得刻不容缓。
据通报显示,仅2005年全国银行机构就发生各类案件1272件,涉案金额54.1亿元;除案件事故外,如再加上差错事故或涉讼事件,银行业柜面操作风险带来损失远大于此。大量的差错事故、法律纠纷和经济案件不仅给相关银行带来极大压力,也给银行全行业造成巨大的财务损失,并严重损害了银行的市场信誉,成为中国银行业经营发展之重大威胁。于是,探讨并有效进行银行柜面业务风险管理,已变得刻不容缓。
客观但可控
柜面业务风险是指银行网点柜台为客户办理账户开销、现金存取、支付结算等业务过程中由于风险控制失效使银行或客户资金遭受损失的风险,是银行操作风险的主要领域。探讨银行柜面业务风险问题,首先需要全面理解其客观存在性与可控性。
柜面业务风险具有存在的客观性,不可能彻底消除,这是由三方面决定的。
首先,是由银行的金融中介本质所决定。银行作为金融中介,核心职能是为客户提供存款、贷款和支付结算等服务。从银行柜面业务看,账户开销、现金存取、支付结算、理财等各类业务的资金所有权属于客户,业务指令源于客户,银行仅作为机构履行相关义务,银行和客户之间构成明确的委托关系。
其次,是由银行内部治理机制所决定。从银行内部看,股东拥有银行的所有权,管理层负责具体的经营管理;管理层又通过内部授权机制,将经营管理的权力责任逐级分解,并最终落实到员工个人,进而形成银行内部明确的委托关系。由于委托双方作为独立的关系主体存在,导致利益主体不一致和信息主体的分离,又由于时空、成本限制等原因,普遍存在双方信息不对称,所以信息失真和行为差错扭曲难以避免,银行柜面业务风险也就成为必然。
第三,是由柜面业务处理对“人”主观判断的依赖性所决定。在柜面业务中,无论对客户身份的鉴别,还是业务单据、印章和相关资料的审查确认,都依靠业务人员根据银行的政策规定和专业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具有较强的技能性、政策性和主观性。由于“人”个体存在差异,主观判断差错在所难免。
当人们的目光聚焦于工行、中行上市之辉煌,农行股改之如火如荼、邮储银行之横空出世时,却也不能忽视银行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柜台。事实上,目前的情况并不乐观。据统计,仅2005年全国银行机构共发生各类案件1272件,涉案金额54.1亿元,其中大量发生于柜面业务中;如再加上差错事故或其他涉讼事件,银行业柜面操作风险损失远大于此。
于是,探讨并亮剑银行柜面业务风险管理,已变得刻不容缓。
据通报显示,仅2005年全国银行机构就发生各类案件1272件,涉案金额54.1亿元;除案件事故外,如再加上差错事故或涉讼事件,银行业柜面操作风险带来损失远大于此。大量的差错事故、法律纠纷和经济案件不仅给相关银行带来极大压力,也给银行全行业造成巨大的财务损失,并严重损害了银行的市场信誉,成为中国银行业经营发展之重大威胁。于是,探讨并有效进行银行柜面业务风险管理,已变得刻不容缓。
客观但可控
柜面业务风险是指银行网点柜台为客户办理账户开销、现金存取、支付结算等业务过程中由于风险控制失效使银行或客户资金遭受损失的风险,是银行操作风险的主要领域。探讨银行柜面业务风险问题,首先需要全面理解其客观存在性与可控性。
柜面业务风险具有存在的客观性,不可能彻底消除,这是由三方面决定的。
首先,是由银行的金融中介本质所决定。银行作为金融中介,核心职能是为客户提供存款、贷款和支付结算等服务。从银行柜面业务看,账户开销、现金存取、支付结算、理财等各类业务的资金所有权属于客户,业务指令源于客户,银行仅作为机构履行相关义务,银行和客户之间构成明确的委托关系。
其次,是由银行内部治理机制所决定。从银行内部看,股东拥有银行的所有权,管理层负责具体的经营管理;管理层又通过内部授权机制,将经营管理的权力责任逐级分解,并最终落实到员工个人,进而形成银行内部明确的委托关系。由于委托双方作为独立的关系主体存在,导致利益主体不一致和信息主体的分离,又由于时空、成本限制等原因,普遍存在双方信息不对称,所以信息失真和行为差错扭曲难以避免,银行柜面业务风险也就成为必然。
1银行会计核算面临的挑战
1.l对银行会计核算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
网络技术在银行领域全面应用后,一方面更新了银行柜面会计核算业务的手段,同时也对银行业务处理流程特别是会计处理流程进行了全面改造,将柜面风险控制和内部管理要求,用电子化的手段在会计核算网络化系统中加以固定化,使银行柜面核算应用系统逐步智能化。因此,柜面会计人员只要知道业务的交易代码,就可在系统的提示下完成业务处理的全过程。因此,银行网络化将银行会计人员划分为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高级会计管理人员,他们设计业务流程、内控制度,参与银行的相关管理决策,实施会计管理和从事金融企业自身的理财活动;另一个层次是办理柜面业务的一般操作人员,对他们的要求不再过分注重在会计和业务处理两方面的综合素质能力,而更注重柜面服务及其营销技能。
1.2对柜面会计人员工作组织的影响
在手工操作下,银行对会计储蓄柜面服务人员的分工是固定的,他们个别受理各自分管的开户单位业务,控制账面存款、登记账簿,柜员间的信息是封闭的。在银行网络化条件下,一般实施综合柜员制,各种柜面业务的综合业务系统得到整合和改造,每个营业窗口的柜员只要得到授权就能处理本外币公私存贷款业务和各类结算、收费、等中间业务,提高了银行的工作效率,彻底改变了银行的柜面工作组织形式。
1.3对银行账务组织的影响
在手工操作下,为使每天成千上万的银行会计核算业务能及时、准确地处理完毕,银行在会计账务组织上设置了综合核算和明细核算两个相互核对、相互制约的核算体系。前台柜员根据凭证登记分户账,抄制余额表,后台综合人员则根据凭证编制科目日结单,登记总账,编制日计表,并通过相互间的总分核对、平衡,以保证账务处理的准确性。同时,为了前台柜面的分工协作,均采用单式凭证。会计业务处理网络化以后,计算机对所有数据的加工、处理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传统的总分双线核算的银行账务体系已没有现实意义。
2银行会计核算应对挑战的对策
【摘要】本文结合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管理的重要意义,在分析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因素的基础上,探讨风险管理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 柜面业务 操作风险
柜面业务风险是指银行网点柜台在为客户办理账户开销、现金存取、支付结算等业务过程中存在的使银行或客户资金遭受损失的风险,是银行操作风险的主要领域。近年来,随着国内商业银行业务范围的扩大以及业务集中处理模式的不断推进,各类相关操作风险亦产生变化和转移。大量的差错事故、法律纠纷和经济案件风险不仅给相关银行带来了极大压力,也给银行全行业造成巨大的财务损失。基于金融业自身的性质,柜面业务操作风险及其管理一直客观存在于银行业。因此,有效地、全面地、科学地做好柜面业务操作风险控制对促进商业银行的良好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在分析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因素的基础上,探讨了风险管理对策:
一、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因素
柜面业务作为银行的前端和基础业务,尽管近年来我国各大商业银行通过内控机制建设、业务系统完善、加强监督管理及明确管理职责等管理措施在加强柜面业务风险控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柜面业务案件事故依仍屡见不鲜,表明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中仍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因素:
(一)柜面业务监督稽核体系不完善
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为防止柜面操作风险,在后续监管、事后稽核、会计检查和审计监督三大体系的多重把关,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柜面业务监督稽核体系,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一是各体系间的协调规划缺乏统一性,导致检叠和监督空白现象存在;二是各体系监控信息共享机制不完善,整体协防作用不够突出;三是对柜面业务检查仍按照传统以历史业务交易为重点,以审查凭证资料等为主要手段,对欺诈、盗窃、贪污等深层问题难以发现,监控效果不佳。
摘要:商业银行柜员绩效考核是整个绩效考核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柜员绩效考核包含有业绩考核、技能考核、综合考核等几部分,这几部分共同构成了柜员绩效考核的有机系统。
关键词:柜员;考核体系;绩效考核
中图分类号:F830.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6-0171-01
1考核体系
柜员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性质决定柜员的考核体系。柜员并非营销人员,其更大程度上应当是成本中心而非利润中心,因而不能用利润指标对其进行考核,而相应代之以业务量、业务质量等考核指标。
业务量是指柜员在考核期间内所完成的工作量;业务质量是指柜员本职工作的准确率考核;营销业绩是指柜员所承担的相关营销任务的完成情况,如日均储蓄存款余额、银行卡发卡数量、银证通、保险、基金的营销情况等等;业务知识是指柜员对承担本职工作相关的规章制度、业务知识的掌握程度;业务技能是指柜员对承担本职工作相关的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工作能力是指员工完成本职工作和推动部门工作的能力;服务质量主要指行内外客户对员工服务的满意程度;工作态度是指员工对分行和本职工作的热爱程度。
2业务量考核
业务量考核的难点在于怎样准确、真实、客观地反映被考核柜员的业务量,并产生正面的激励效果。早期的业务量考核采用计时考核,通过统计柜员的工作天数,来粗略估计柜员完成的业务量。计时考核方式存在着种种缺点:一是考核结果误差较大,同样的工作时间并不能表明完成工作量是一样的;二是不能反映柜员的工作效率,工作效率有高有低,实际完成工作量必然有差距,计时考核方式不能产生奖优惩劣的作用,反而可能产生消极怠工的影响;三是不能区别复杂业务和简单业务,无法对柜员业务水平起到正向激励作用。
前台柜员是银行的门面,是银行面向社会的窗口,也是每个金融机构形象的“代言人”,为顾客的满意构建的有效“服务平台”。在新形势、激烈的竞争下如何调动银行柜员参与营销,实现与客户经理互补。经验证明,只有充分发挥每个柜员的优势才能真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网点内部,基金、保险销售量、存款量或VIP客户数等业务的办理上,要充分结合每个柜员自身的特点,不同的岗位安排适合此岗位特点的工作人员,以调动银行柜员参与与营销的积极性。
做好对柜员的管理,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建设银行的改革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结合我们网点实际,就如何调动银行柜员参与营销,实现与客户经理互补,我谈几点粗浅见解。
一、依托柜员,创新营销新载体
银行柜员处在与客户接触的最前沿,是特殊的“桥梁”和“纽带”。银行柜员处在与客户近距离接触的最前沿,与客户交流具有特殊优势。即客户主动到银行来寻求产品支持和满足其打理财富的需要,银行工作人员为顾客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最大化的满足顾客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客户会较容易接受银行柜员适时推介的我行新产品。同种产品,如果采取柜台推销会较之客户经理上门营销有效得多,与柜员提供的服务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对于优质企业客户,我们可以为其提供现金管理、票据结算、网上银行、通知存款等业务。通过分层次营销,不仅能够很好的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同时又可实现自身效益的发展。日常工作时中,我们应该明确认知到,客户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把客户需求作为我们营销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创造客户价值作为创造建行价值的源泉。为此,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理念,我们的银行柜员处于营销工作的前沿,担负起营销新产品的重要任务。让“价值源泉永流不息”,获得最大价值的社会回报,充分做到满足需要,服务社会的最高宗旨。
二、加强培训,融入营销思想
银行前台柜员素质的高低是银行事业发展决定因素,也是能否实现与客户经理的互补,发挥营销优势的关键。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有银行工作人员都有知识更新,知识老化的问题。现代金融发展日新月异,各种金融商品琳琅满目,金融创新不断涌现,混业经营日益深化。这就要求现代银行员工要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例如金融市场、金融产品、金融监管、财务分析、法律法规、客户心理、营销技巧、沟通技术等多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另外,现代知识体系的更新很快,新的知识与技能爆炸式增长,这就要求商业银行的员工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知识与技能,还要终生持续学习,持续提高。现代银行业竞争激烈,岗位竞争达到了白热化程度,员工保持现有岗位、在现有职务序列中不断晋级都需要不断学习与提高。所以银行工作人员应顺应时代的发展,要转变服务观念,注入营销思想。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接受继续教育,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可采取有计划的脱产进修、参加短期培训、在岗自学等方式,补充和拓展银行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补充相关营销知识,努力提高学历层次和综合素质,能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银行前台柜员,积极性参与营销,实现优势互补,为银行的发展起积极推动作用,以更好地服务大众。不如我们网点就可进行可邀请学者专家进来培训的“内训”,也可派出优秀员工的外训;还可以举办点钞、财务分析、产品设计等业务技能培训。
总之在面对复杂的形势和高要求、严标准的情况下。我们网点的柜面工作人员要提高道德修养,强化业务知识水平;提高服务质量,减少摩擦争执;了解顾客的心理和需要,积极主动、甘于奉献,为银行事业添砖加瓦,为推动经济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摘要:本文提出了商业银行柜面服务面临的问题,并就如何提升柜面服务质量制定了科学有效的实践对策,对提高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促进其实现持续、健康、全面发展,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银行;柜面服务;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5-0-02
一、绪论
随着银行改革的深化,外资银行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地方城市商业银行跨地区设立分支机构的政策放开,银行业之间的竞争愈来愈激烈。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存在营业网点少、客户认知度不足、开办的业务种类不全等不足,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快速发展,除开拓市场、增加金融产品种类等以外,更应把向客户提供高效、优质服务作为工作重点,努力做到:“以客户为中心,以全面客户服务满意为目标,用心体会客户感受和需求,努力提高服务技能和水平,热情周到、优质高效地服务于客户,创造服务价值。”我们通过深入实践、客观实例,探析银行柜面服务如何制定行之有效的优化更新方法,对提高服务质量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银行柜面服务面临的问题
(一)“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未能贯彻执行
目前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多以银行自身的需求为中心,较少考虑客户感受,客户对金融产品不熟悉,缺少相关专业知识,易被误导。柜员主动服务意识不足,所提供的服务只停留在按操作流程办理业务这一层面,极少主动介绍金融产品的优劣。经常是金融产品到期时,客户才发现实际收益与购买时的宣传不符,对于客户提出的问题或实践服务管理之中呈现出的现状问题,银行柜面人员只是业务操作人员无法回答。即使向银行客服部门反映,也往往没有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