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1-0182-01
传统的书面形式读说交班,易将交班内容形式化,重点内容不易引起大家注意,且乏味可陈,医护人员注意力稍分散就误掉重要信息,可能导致诊疗的偏差及医护矛盾;或者只注重经管病人信息,对其它重点患者缺少诊疗过程了解,在值班期间延误病情的判断。为使上述问题得到解决,全科推行多媒体交班形式。自2011年4月以来我科采用多媒体幻灯交班取得良好效果,先总结经验如果。
1 材料与方法
1.1所需材料
数码相机一台、手提电脑一台、多媒体投影仪一台、激光笔一支[1]。
1.2 交班报告资料的准备
由当班护士及医生分别采集患者资料,医生负责摄取当日病危病人照片,特殊检查病人、手术病人照片,护士负责病房人员流动情况、夜间特殊处理及24小时患者出入量的记录。
1.3制作方法
摘要:目的 加强危急值报告流程的细节化管理,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方法 对本院2013年7~12月份各科室报告的45类危急值进行质量分析。结果 有效报告41类,标本问题3类,迟报1例,及时处理39类,未及时处理2例,所有病例均未发生医疗纠纷及事故。结论 提高医务人员的危急值意识,熟练掌握报告流程,加强部门之间有效连接是危急值管理的关键,是预防医疗风险的必要举措。
关键词:危急值报告;环节管理
自中国医院协会在2007年"患者安全目标"中提出检验结果危急值报告制度以来,危急值的认知、建立、报告以及应用已被广泛关注及重视,经各医院检验科带头及示范,其他医技科室也相应的开始应用。我院自2009年起每6个月对各部门报告的危急值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不断完善危急值报告制度和流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我院2013年6~12月份共报告45例危机值病例,检验科报告30例,超声科报告11例,放射科报告4例。有效报告41例,标本质量问题3例,迟报1例。及时处理39例,未及时处理2例,因交接班期间未及时做好交接1例,因新护士对超声科处理流程和处理方法不熟悉1例。所有病例均未发生医疗纠纷及事故。
2环节管理
2.1标本分析前质量管理 标本分析前质量管理是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部分,直接影响危机值的准确性[1],目前关于血液标本采集临床反馈不满意的结果中,80%可追溯到标本质量不符合要求[2],要确保标本合格,必须加强标本的采集、运送等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标本分析前质量问题主要有:①未按要求采血导致标本溶血或凝血,防范方法主要有在采集前根据检查项目合理选择试管,用注射器抽血时动作轻柔,减少抽拉推挤等动作,另注意的是血液不能从针头处注入试管,抗凝血避免用力震荡,采血时选择大而有弹性的血管,避免长时间采血,提高成功率。②标本采集完后放置时间过长未及时送检,会出现血钾升高,血糖降低,血气分析pH值下降等情况。现在各医院都在使用医学检验信息系统,可有效地防范标本送检不及时,当出现差错时合作科室之间的不信任情况发生。③不规范护理操作导致的假性危机值结果,主要出现在输液血管上方或针头处抽血导致标本稀释,不同试管内血液互混等,通过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提高认知,加强责任心可避免。
2.2检验部门的环节管理 危急值报告应遵循即谁检测谁报告原则,检验人员应充分了解检验危急值指标,当出现检验危急值时,应仔细确认临床和检验过程中各个环节有没有出现异常,并对危急值结果重新复查。然后才能将检验结果上报.同时做好相应的登记[3]。记录内容主要有检验日期、科别、姓名、病案号、床号、检验项目、科室、检查结果以及复查结果,并且还有临床联系人的姓名、电话联系的时间,报告人以及临床有无复述等。 检验科是危急值报告的供应者,有义务和责任保证检验的准确。分析前、分析中及分析后的质量控制工作应受到高度重视,保证检测过程中,分析器状志最佳,室内质控在可控范围,实验室的信息系统相对稳定,传输数据准确等。检验科需加强内部人员的培训,避免不规范操作,及时且准确的提供有利的危急值报告。
1效果分析
1.1掌握了读书报告会的基本方法和流程
读书报告会多由护士长主持,要求全科护士参加。每次报告会之前确定小组成员,主持人和主讲人各1人,2~5个小组成员,制作成PPT,采取以书面材料、多媒体课件为基础,结合汇报者口头讲解的形式进行汇报,内容包括急救技术的新进展、急救药物的临床应用、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思考、存在的困惑或问题,小结或体会[1]。汇报时间为30min,汇报完毕后进行大约十多分钟的讨论,由主持人和护士们相互提问,解答彼此心中的疑惑,相互交流护理经验和体会。再由护士长和督导专家进行点评和指导,最后确立下一期读书报告会的主题。读书报告会每月举行2次,时间大约40min/次左右。科室做好学习记录,督导专家将评价结果送交护理部备存。
1.2创建了一种良好学习氛围,实现资源共享
读书报告会的开展使护士利用业余时间聚集在一起,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和交流护理工作经验,相互借鉴,共同提高;要求护士广泛阅读近5年内有关专业知识方面的文献(含书籍、报纸、核心期刊的纸质版或电子版)等并对内容进行总结。使护士经历查找、阅读、分析、总结、汇报、讨论、质疑、解答等一系列学习过程,这是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梳理、总结及进一步深化的过程,增进知识的系统性,不仅有助于护士巩固基本的急救理论知识和技术,而且有助于了解国内外最新护理动态与进展,学习并尝试使用新的护理理念与技术,加速知识的更新,更好地指导临床护理实践,提高急诊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增进彼此的感情和交流,增强科室的凝聚力。实现“一人读书、人人受益、知识共享的”目的,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2]。
1.3激发护士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主动性
由于临床护理工作的特殊性质、承担工作和家庭等多方面的压力,导致护士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很少关注护理方面的最新进展和方向。举行读书报告会以来,通过引导护士思考,设定问题,有针对性地查阅相关核心期刊和文献,使护士们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培养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独立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激发自主学习的动机和兴趣[3]。
1.4在知识增长的同时提高了各种能力
1安全文化
1.1安全文化的定义
“安全文化”的概念是在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事故发生后,国际原子能机构在总结事故发生原因时明确提出的[1]。而客观上安全文化早已存在,只不过通过这场灾难性的事故使安全文化变得更加重要。安全文化是指决定一个组织的安全管理方式和专业程度的,组织中的个人或群体的价值观、态度、感知、能力和行为方式。具有积极安全文化的组织是以在彼此信任基础上的交流、对安全重要性的共识以及对所采取的防范措施的效果的信心为特征[2]。
1.2安全文化的要素组成
目前对哪些要素构成安全文化仍有争议,但有些要素被认为是必不可少的[3-4]:组织的最高层承诺安全,并将其诠释为各级人员共同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准则;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激励机制和奖励措施,使安全承诺可以付诸实施;视安全为第一优先,甚至以牺牲生产和效率为代价;员工之间、科室之间的交流应该是经常的和坦率的;尽管工作量很大,不安全行为也很少发生;要有公开交流,发生的错误能得到及时的报告;崇尚学习型组织,对待问题的态度应着眼于改进系统而不是惩罚个人。
1.3安全文化的演变过程
Westrum最早将安全文化的发展分为3个阶段,病态的、官僚的、以及有生产力的[5]。基于Westrum所发展的模式,HudsonPTW又进行了细分,来解释安全文化演变的过程。第一阶段,病态的(Pathological):安全问题被认为是员工所导致的,员工发生错误时希望不会被管理者抓住。第二阶段,反应性的(Reactive):组织开始认真考虑安全问题,但仅在事故发生后采取行动。第三阶段,精明的(Calculative):安全问题始终由管理者驱动,对于员工来说是强加的,而不是主动去寻求。第四阶段,主动的(Proactive):员工开始参与到安全问题中来,而不仅仅是自上而下的方法。高级阶段,有生产力的(Gener-ative):在组织的各个层次上都能积极参与到安全活动中来,安全被认为是工作内在的一部分[6]。总体来说,我们现在的卫生保健机构已经在认真对待医疗安全问题,因此不会是在病态阶段。但由于其缺乏系统的风险管理,目前也就处在安全文化的反应性阶段,有些情况下可能处在安全文化的主动阶段。
2病人安全文化
1方法与结果
1.1方法
SBAR沟通方式翻译成中文就是标准化沟通方式,主要是护士对外科患者身体的现状做一个大概的解读,也就是护士自己对患者病情的评估,然后根据第一手资料转而汇报给医生的一种护理工作的方式。对于SBAR沟通方式来说,病症是很重要的信息,也就是以病患病状为首要的护理方式,以增加患者与医生之间的交流,帮助患者恢复健康为主要目的。
1.2结果
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theJointCommissiononAccreditationofHealthcareOrganizations,JCAHO)的相关研究表明,当前警讯事件产生的原因60%源于沟通障碍。同时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在安全目标中明确指出,更要保证沟通有着一定的标准化进而将有效交流提高。Situation-Background-Assessment-Recommendation沟通方式是一种标准化、结构化的沟通模式。对于外科患者来说,SBAR交流是很适合的方式,护士需要把握机会,多与患者交流,交流的程度会影响治疗的效果,交流越佳,治疗效果也会越显著,但是在外科,与患者的交流也是因人而异,患病的老人需要表现尊重,患病的小孩需要活泼的交流,患病的年轻人需要交往式的交流,但是对于中年人又需要更加自然的聊天式交流。
2SBAR沟通模式
SBAR沟通帮助护士和患者之间更好的交流,然后由护士将对患者病情的了解反馈给医生,帮助医生更好的了解病患,此外,为了让这种沟通更有效,护士在面对不同文化程度的患者可以采取不一样的SBAR沟通方式,对于文化层次高的患者,护士可以采取书面材料,也就是将患者所受外伤的情况以书面的形式告知病患,并且征求病患的意见,对其外伤处采取最佳方式治疗,对于其他的文化程度比较低的患者,护士主要是口述,以讲解的方式把病情告知患者。总之都需要护士与外科患者有一个基础良好的交流。医生对病人加强沟通的重要性的深层次理解,同时借助SBAR理论,其SBAR沟通方式不仅仅有着一定的简单灵活性,同时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较为容易理解和记忆。
2.1建立SBAr模式和报告表
一、换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流程
1、设置单位(人)向业务办公室提出换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申请,提交申报材料。需提交的材料有:医疗机构设置申请书;医疗机构设置可行性分析报告;房屋产权证明(租赁协议)和业务用房平面图;医疗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协议;法人代表、从业人员登记表、聘用合同、体检合格证明;法人代表、从业人员身份证、户口簿、毕业证、职称证、医师资格证、执业护士证、退休证、失业证的原件和复印件;医疗机构花名册、设备清单、规章制度;医疗机构申请执业注册登记书;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正本、副本。
2、业务办公室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对申报材料齐全无误且符合设置标准的医疗机构,受理其申请;不予受理的,应告知其理由。
3、业务办公室会同卫生监督所对申请换发证的医疗机构进行现场查验。
4、现场查验合格的,报卫生局局长签署初审意见。
5、报市卫生局审批。
办理时限:医疗机构应当在执业许可证有效期满前3个月向区卫生局提出换发证申请;卫生局应当在受理申请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完成初审并报市卫生局审批。
二、校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流程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按照统一领导、属地管理、分级分类救治的原则;认真贯彻落实强化预防措施、严防社区传播、加强重症救治和减少疫情危害的防控策略;发挥群防群控、联防联控的优势,积极应对、科学处置;全力以赴做好期间流感防控工作,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编制依据。
根据《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县应对流感联防联控工作方案》等制定本预案。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
(一)组织领导机构。
县流感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县领导小组)负责统一指挥协调全县节期间的流感(以下简称流感)防控工作。
关键词 检验报告 无纸化管理 打印 应用
中图分类号:R197.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2)22-0030-02
随着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简称HIS)和实验室信息系统(简称LIS)的无缝对接应用,计算机网络平台的建设,门诊检验报告实现无纸化管理、门诊服务台护士即时打印检验报告已成为可能。2011年11月天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利用信息化技术和管理手段实现门诊预检护士直接打印检验报告,简化工作流程,减少中间环节可能造成的差错,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提高了门诊患者的满意度,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1 门诊检验报告无纸化管理出台的背景
检验报告是临床医生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医疗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以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患者的检验报告,都是由检验人员完成检测后集中打印成纸质报告单,再送至门诊预检服务台由护士发放。门诊患者在规定的时间内,凭借就医册或社保卡由预检服务台护士手工翻阅查询领取。此方法容易造成检验报告漏取、错拿;多人多次翻阅容易造成交叉感染;长期无人认领的检验报告单存放需占用一定空间。因此,工作效率低,患者等候时间长,群众满意度差,浪费有限的资源成本。由于社区卫生中心门诊量与二、三级综合医院相比较少,且就诊的多数是老年患者,对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操作有一定困难。因此检验报告自助打印管理系统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尚不适应,为此,建立一套符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际的门诊检验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势在必行。
2 门诊检验报告无纸化管理的特点和实施
2.1 技术配置和基本流程[1]
2.1.1 检验信息无纸化管理基本流程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5-0019(2009)6-0355-01
近些年来,诸多方面因素导致了医疗纠纷的发生,加之医学知识的普及和患者法律意识的增强,使护患纠纷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它严重影响了护患双方的身心健康,干扰了医院正常的医疗秩序,甚至影响着医院的声誉。因此,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笔者仅就护理工作中的护患纠纷的产生原因及防范对策做一浅谈。
1 发生护患纠纷的原因
1.1 护士工作责任心不强,服务不到位:少数护理人员在平时的工作中,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工作责任心不强。表现为工作消极,散漫;巡视病房不够及时,查房不到床旁而在门前观望;观察病情不够仔细;不能主动为患者服务,如生活护理、翻身等让家属去做,从而造成病人及其家属心里不满意。一旦病情发生某些变化,病人及其家属就要追究有关护理人员的“责任”而引发纠纷的发生。
1.2 未严格执行医院的规章制度,未认真执行三查七对:个别护士不能严格执行医院的规章制度,工作态度不够认真;不按护理操作规程进行工作;不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操作不熟练或不当,出现发错药、打错针、吸错氧、抽错血、导尿误插入阴道等现象。另外新毕业护士、实习护士对病房工作不够熟悉,也是造成护患纠纷发生的原因之一。
1.3 法律意识不强,诱发护患纠纷:有的护理人员不分场合或当着病人及家属的面谈论病人的治疗、护理方面的问题,甚至说些不负责任的话,一旦病情有变化,病人及家属就认为使医生或护士造成的,从而引发纠纷的发生。
1.4 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交流不够:少数护理人员有时因工作繁忙,与病人及家属交流不够,对病人及家属提出问题不耐心解答或不予理睬,甚至态度生硬,言语尖刻,使护患之间产生了矛盾和不信任感,转化为对立状态,导致了纠纷的发生。
2 积极防范护患纠纷的措施
【摘要】针对院前急救过程接受指令,行车途中、现场急救与转运、到达医院、死亡通知单的填写等各个环节,制定科学、严谨、规范急救流程,提高了院前急救工作质量,防范了医疗纠纷、降低了医疗风险。
【关键词】院前急救;工作流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R169.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2)09-0106-02
院前急救处于急救医学的最前沿,是医疗卫生行业的重要服务窗口[1]。院前急救包括患者发生伤病现场,多医疗救护的呼救、救护车行车安全、现场急救与转运及死亡通知单的填写等环节[2],各环节紧密相连,其管理的好坏决定院前急救的质量。所以,本科从2010年4月起把院前急救作为一个重要单元进行规范化管理,制定了科学、严谨、规范的急救管理流程,具体如下。
1 上班前准备
出诊护士应提前15分钟上班,按规定穿戴整齐(统一订制的120急救服),保持良好的仪容仪表。做好救护车财产物资的交接工作及5S管理规定。
2呼救指令的管理
我院急诊科院前呼救指令主要来自三方面:区120急救指挥中心指令,病人自主呼救,院内病房呼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