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共体学习经验总结

医共体学习经验总结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职教育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建设改革与实践

【摘要】 高职教育改革首先应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课程体系改革和课程建设为重点,以加强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为基础,以加强专兼结合“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核心,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培养基层医院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医学检验技术人才。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医学检验技术; 专业建设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医学高职高专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具有30多年的办学历史,自2007年成为国家示范院校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后走向了发展的快车道。经过几年来的专业建设改革和发展,该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力量明显增强,实验实训条件显著改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不断深入,人才培养质量与专业竞争力明显提高,为基层医院培养出了高素质技能型医学检验专业技术人才,在高职教育专业建设改革中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1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专业建设整体思路

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应满足职业岗位群人才规格的需要,要体现职业能力为本位[1]。结合学院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市场调研情况确定了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素养,能熟练掌握常用各项医学检验技术,适应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医学检验技术专门人才。毕业生主要在基层医院(县、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疾病控制中心、中心血站、生物技术行业等从事检验技术工作。

专业建设的整体思路是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卫生健康为己任,创新“学院与附属医院+基层医院”人才培养模式。以课程体系改革和课程建设为重点,以加强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为基础,以加强专兼结合“双师”素质教学团队建设核心,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培养基层医院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医学检验技术人才。

2 专业建设改革措施与实践经验

2.1 创新“学院与附属医院+基层医院”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市场广泛调研,邀请行业专家和各级医院专业技术人员分析论证,对本专业面向及职业岗位群进行分析,创建了“学院与附属医院+基层医院”人才培养模式,其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其一,学院附属医院是一所直属综合性三级医院,技术力量雄厚,设备先进,是集教学、临床和科研功能为一体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为学生临床见习、顶岗实习提供了真实的工作环境。附属医院检验科技术人员和学院专任教师共同承担专业技能课理论教学、实践带教任务。学院专任教师轮流安排到附属医院检验科进行临床实践,双方交流临床与教学经验。其二,基层医院作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临床见习和顶岗实习提供场所,也是毕业生就业基地。第1、2学年每个学期都安排1周时间到基层医院临床见习,让学生了解检验科的基本情况和工作任务。第3学年顶岗实习10个月安排在基层医院(其中1个月在乡镇卫生院)。其三,本院作为中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示范性高职院校,坚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三农”服务的办学宗旨,利用校内实验实训中心及附属医院检验科的优越条件,为周边基层医院提供良好的共享资源,包括技术支持和在岗人员培训,支持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

全文阅读

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摘要:当前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实验、轻实践的现状。本文通过对新形势下预防医学人才培养反思的基础上,介绍了宁夏医科大学通过对实践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对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实践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关键词:预防医学;实践培养模式;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8-0138-02

随着人类疾病谱的改变、全球经济和医学的迅速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预防医学的工作重点发生了转移。医学院校的预防医学专业要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新的应用型的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以扎实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动手能力和现场工作能力、综合分析和应用创新能力为要求的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专业工作要求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一、对新形势下预防医学人才培养反思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预防医学教育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质量管理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而我国预防医学(公共卫生卫生)专业的人才培养基本沿袭前苏联模式,课程体系以传统五大卫生及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为主,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重理论轻实践[1],综合国内外预防医学教育现状以及我校预防医学教育实际,预防医学人才实践环节面临的挑战:实践教学环节亟待加强,在实践教学中重实验、轻实践,验证性实验课时居多,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等创新性实践教学课程少[2],实践性教学环节与专业技能脱节[3],公共卫生现场工作能力的培养缺乏系统性。学生生产实习时间短,专业实习基地类型单一。

预防医学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在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健康促进、卫生保健、环境与职业卫生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和卫生管理等公共卫生领域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其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知识结构、能力训练、综合素质等必须与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相适应。对于预防医学专业人才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因此,为成功培养创新性和实用型相结合的人才,预防医学的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关键环节[4]。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全面实施预防医学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二、改革主要内容

全文阅读

预防医学课程教学改革

一、资料收集与统计学处理

调查问卷经审核无误后,建立问卷数据库,录入计算机,计量资料经正态性检验后,用(x±s)的形式描述,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之间是否有统计学差异;计数资料用率或者构成比的形式描述,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之间是否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般情况调查结果:实验班与对照班专业构成、性别构成、高中文理科组成及入校成绩等各方面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具有较好的均衡性,可比性强。见表1和表2。预防相关知识技能掌握情况调查结果:研究对象公共卫生卫生服务能力技能掌握情况,见表3。学习兴趣及满意度调查结果:研究对象对课程学习兴趣及满意度调查结果,见表4。

三、讨论

通过对对照班预防医学学习现状调查分析得知,学生在经过预防医学课程系统学习后,学生具备的公共卫生服务技能还比较薄弱(表3),尤其是社区居民健康建档、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及重度精神病管理的相关能力技能,完全不能胜任上述公卫卫生服务项目的分别占65.05%、44.66%、40.78%、51.46%,学生不具备相应技能与不能准确掌握相应技能理论知识点有一定关系。同时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满意度不理想,对课程及以后工作的认知定位也不准确(表4)。总之,我校专科临床及护理专业学生对预防医学课程学习兴趣、学习满意度不理想,课程在社区医疗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定位也不明确。

通过对实验班预防医学课程学习效果调查得知,在保证与对照班具有可比性的前提下,实验班经课程调整修改新方案教学后,总体而言实验班的公共卫生预防技能掌握情况有所提高,表现在除了社区健康建档及重度精神病管理两项技能外,对其他技能而言,实验班掌握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班,两者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表3);针对各项技能,实验班完全不能胜任者所占比例均低于对照班,但同时也看到,实验班很能(或者能)胜任各项技能任务者所占比例并没有大幅度提高,说明实验班技能掌握情况提高的质量有限;实验班对课程学习效果及满意度也增强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表4)。总之,通过课程新教学方案实施后,学生掌握的公共卫生技能增强了,掌握的基本技能知识点也有明显好转,其学习效果满意度自然增强,新教学方案达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本次教学改革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①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进行了审核调整,教学内容新增了居民健康建档、健康教育促进、社区重点人群保健、重度精神病防治等知识,以保证与基层医务人员应具备的公共卫生服务技能一致,保证学生所学与基层工作所需对口。②对新的教学内容各知识体系教学学时进行了重新调整,将学生不感兴趣、学习难度较大,并且对以后基层公共卫生工作没有特别大帮助的卫生统计学和流行病学大幅度减少了学时数,同时还适当减少了食品与营养卫生学的学时数,而慢病管理、传染病防治、健康建档、健康教育促进、社区重点人群保健、重度精神病防治等知识则适当增加了学时数,以保证公共卫生各项技能知识点的教学都落到实处,而不是一笔带过。③改变了之前单一的传统理论教学方法,丰富了教学形式,一方面增加了学生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见习的时间,让学生明白基层医务人员的工作内容,使之从实际工作过程中来理解体会理论技能知识点,另外一方面采取开放式教学,鼓励学生课堂上多互动,让学生意识到交流沟通的重要性。

全文阅读

药学概论教学法改革思索

1研究方法与结果

1.1传统和文献研究结合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比较

将经济管理学院2010级公共管理、物流专业共56名学生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两组均同步采用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试验组在传统教学进行同时实施文献教学法,在文献教学法实施之前,向学生开设文献研究方法讲座,学生根据自我兴趣选择与中医基础理论相关文献进行网上检索,收集文献并整理,之后撰写论文。完成传统教学法内容和文献研究结合教学法内容后,对试验组和对照组进行理论考试。两组实行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阅卷。试验组最后成绩以理论考试成绩与论文成绩作为评价指标,理论考试和论文成绩各按照70%和30%计入总成绩。两组成绩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试验组的平均成绩是86.54,对照组的成绩是77.26,统计结果表明,试验组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叭)。

1.2传统和自主授课结合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比较

将经济管理学院2010级信息、英语专业共54名学生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两组均采用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授课方法,试验组在传统教学的同时,实施学生自主授课方法。学生自主授课方法主要在传统教学进度的前1/3后进行,此时教师限定一定课时数,由试验组学生自主选择讲授内容,自主选择授课方式,每位试验组学生都要参与授课,进度和时间由教师全程控制,教师在学生自主授课结束后,总结和梳理知识体系,并对授课的学生进行点评和打分。试验组最后成绩以理论考试成绩和自主授课打分作为评价指标,理论考试和自主授课成绩各按照70%和30%计入总成绩。两组成绩进行统计学处理,统计结果证明,试验组的平均成绩是88.23,对照组的成绩是75.31,试验组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O.01),有明显差异。

2对中医药学概论教学法改革的认识

2.1培养成就意识促进知识掌握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在一定情境中进行的,情境的创新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通过对中医药学概论课程的教学法改革,培养了学生的成就意识,激发了学生学习中医学的兴趣,2010级公共管理、物流专业的学生教学法的改革试验充分证明,传统教学和文献研究结合教学可以促使学生提高对中医学基础内容的认识,勤加思考,激发学生探索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求知欲望,同时促进学生利用学校网卜图书馆资源拓展知识广度和深度,通过学生查阅文献资料,尝试撰写论文,最终获得中医基础知识的深入理解,享受成功的喜悦。中医药学概论教学法的改革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成就意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达到学生主动要求学习中医知识,主动探求中医知1识的目的。

全文阅读

医保管理工作的核心价值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5年第一期

1医疗机构医保管理工作中领导力核心价值分析

1.1医疗机构医保管理工作特点与要求医疗机构的医疗保险管理工作对工作人员的能力及素质有着特殊的要求,其特点决定着此项工作中领导力的核心价值所在,进而才能够加以利用,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并将其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

1.1.1沟通的价值与效力医保办很重要的一项功能就是政策的有效“上传下达”。随着北京市医疗保险覆盖面的逐步扩大,医保基金已经成为北京市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的重要来源,而医保作为支付方,本着便民、惠民、利民的精神,其政策的制定需要与实际相适应,而医学是个性化、发展中的学科,因此政策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脱节,必要的沟通能够促进医保、医学的共同发展,这对医疗机构的生存与进步有着重要意义。

1.1.2政策研究与整合北京市实施基金医疗保险已十余年,同时实施的还有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由于筹资渠道、待遇等的不同,具体政策的实施也有所差别。因此作为医保承担工作量名列前茅的三级甲等定点医疗机构,接待各种类别的医保患者,医务人员在政策实施过程中需得到明确的指导。医保工作人员需把较为繁杂的政策进行研究、分析、梳理及整合,进而能使政策在执行过程中落到实处。

1.1.3数据监测与分析北京市医疗保险自2010年1月1日起实施“持卡实时结算”制度,2011年规范细化了门诊上传信息项目,医保通过北京市医疗保险信息系统建立了大数据库,已经完成了数据收集及统计,依据数据基础,2012年同期试行总额预付和按病种分组付费(DRGs)制度。在医保大数据时代,医疗机构自身数据的深入分析与统计显得更为紧迫。医保付费制度改革中数据分析得出的考核指标日趋完善和科学,但是仅基于单纯的费用分析将费用数据与医疗机构内部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需进一步挖掘与思考。

1.1.4决策建议与支持目前总额预付和按病种分组付费(DRGs)两项改革根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从费用支付上对医疗机构今后的发展给予了一定的导向作用,例如对三级甲等医院加大住院费用增幅、缩小门诊量,以便实现患者的合理层级就医,有效分流。在面对政策导向的时候,需要医保工作人员能够提供相应的数据分析结果、趋势预测和利弊分析等,以便能够及时对医疗机构提供决策建议与支持,结合医疗机构大的方向,供决策参考。

1.2领导力在管理工作中的核心价值及体现领导力所包含的内容很多,但是根据医保工作的特点,总结其所需的重点内容形成核心价值,以核心价值为指导提升实践领导力,使医保工作在付费制度改革中不断自我优化。

全文阅读

医学生学习问题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

摘 要 目的:当前医学专业认证背景下研究医学生学习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提供一些对策建议。方法:以潍坊医学院的学生为研究对象,以《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为标准,设计调查问卷,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抽取12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多因素回归分析得主要影响因素为性别、预习复习习惯、实验技能教学比重、过度上网等。结论:加强学生管理,针对具体问题采取相应措施,积极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关键词 医学专业认证;医学生;logistic回归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33-0079-02

在全国医学院校都要进行专业认证的背景下,各医学院校对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方案的改革、实习及实验硬件设施的加强、教学方法的改进等作了大量的工作和研究,并有不少的研究成果。但对于作为医学教育过程主体的医学生如何适应医学专业认证的新要求,发现医学专业认证所要求的在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知识目标及技能目标上存在的问题,以便尽快改进和完善,目前研究很少[1]。

本文将围绕前瞻性的热点问题,以潍坊医学院医学生为研究对象,以《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为参照标准,通过描述性分析和多元统计分析对学习问题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研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及建议,对于促进本科医学教育的健康发展以及高等医学院校应对医学专业认证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 以潍坊医学院全体医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整群抽样,依年级分层,每年级随机抽取4个班级,共计1200人作为样本。

全文阅读

七年制医学生课间实习新教法探索

【摘要】 充分认识七年制医学生的特点,通过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调整课程的设置内容及教学方法,七年制医学生课间实习全面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导的“五步”教学方针,即走“学生-教师-学生-教师-学生”路线。统计学分析,实验组的教学效果比对照组具有明显的优势,为使医学生的培养从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七年制医学生;课间实习;教学方法改革

七年制医学硕士生扩大招生是近几年的事,由于这些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学、交流能力、较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具备较快的接受新事物的潜力和能力。如何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我们的教学组在学生课间实习中对骨科医学教育的观察、实习内容及教学方法进行了新的尝试,取得了良好效果。

1 充分认识七年制学生的特点

在传统的医学生课间实习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是全面系统的复课讲授的理论知识,有时结合一些典型病例进行讲解,实习过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讲,忽视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对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能力的培养。在七年制学生骨科课间实习时,我们充分了解了七年制学生知识面广,接受能力强的特点,注重学生的自己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在短暂的课间实习时间里让其所学的理论知识得以充分发挥,改变以往实习“教师唱主角学生唱配角”的模式,实行“教师唱配角学生唱主角”,以适应新世纪经济文化发展和人才竞争的需求,为使医学生的培养从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2 实习课程设置及内容的改变

七年制课间实习全面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导的“五步”教学方针,即走“学生-教师-学生-教师-学生”路线。实习过程首先让学生自己尝试诊查、处理病人、操作使用石膏夹板,对这些东西先有感性认识,教师讲解后再由学生自己总结分析错误所在,之后教师再予总结评价,最后进行学生考核。使学生先实践再理论再实践,实践与所学理论相结合去理解分析问题,从而加深印象,提高实习效果。实验组按照此方针总结出“五步”教学方法:学生自行操作、处理-教师讲解-学生自行纠正错误-教师总结评价-学生实习考核。注重实践,发挥潜能,创新思维。在实习中结合实例讲解骨科理学检查、骨科石膏夹板牵引技术、骨科影像学检查基础等实用内容,使学生理解并能利用这些骨科基本技能。对照组仍采用传统的教师单纯讲授典型病例和石膏夹板牵引技术,然后即由学生操作的教学方法。

3 具体实施方法

全文阅读

医学生双语教学与公共外语教学衔接与整合的研究

摘要:目的:对医学生的双语教学和公共外语教学的衔接和整合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选取2012级临床部分医学生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采用各种调查方法和分析法对现有解决双语教学和公共外语教学衔接问题的理论和教学策略等进行研究和分析,同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将医学英语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去,并检验双语教学的方法,检验学生的学习效率。结果:将双语教学和公共外语教学进行整合和链接后,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综合能力均有所提高。结论:双语教学是一种使专业课教学和外语教学有效结合的手段,更是培养综合型人才的教学方法。但是外语教学不同于公共外语教学,公共外语教学可以采用多种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外语思维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为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对医学生的双语教学和公共外语教学进行衔接和整合有助于提高医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衔接与整合;公共外语教学;医学生;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属于我国目前高等教育改革的一种新的尝试,而如何把好公共外语教学和双语教学的衔接和整合问题处理好成为高等学校教学中的一个突出的问题。而西方发达国家在上世纪中旬就开始实行双语教学了,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双语教学已经有相当丰富的经验,因此其双语教学的研究早已进入了成熟的阶段[1]。而我国的双语教学起步比较晚,发展却是很迅速,国内的教学研究人员对双语教学已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但是在相关医学双语教学和公共外语教学的衔接和整合的研究少之又少,因此,怎么让医学生在学习期间,把公共外语教学成功地整合到双语教学中,并且通过所掌握的医学英语相互进行学术的交流和科研的合作来促进两者衔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选取黑龙江省的部分院校的基础医学院12级的医学生,进行双语教学的医学人体解剖、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的医学教师有38人,而授课的对象为我院12级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和麻醉等专业的医学生200名。

1.2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2.1研究内容

全文阅读

医学生课间教法管理论文

【摘要】充分认识七年制医学生的特点,通过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调整课程的设置内容及教学方法,七年制医学生课间实习全面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导的“五步”教学方针,即走“学生-教师-学生-教师-学生”路线。统计学分析,实验组的教学效果比对照组具有明显的优势,为使医学生的培养从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七年制医学生;课间实习;教学方法改革

七年制医学硕士生扩大招生是近几年的事,由于这些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学、交流能力、较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具备较快的接受新事物的潜力和能力。如何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我们的教学组在学生课间实习中对骨科医学教育的观察、实习内容及教学方法进行了新的尝试,取得了良好效果。

1充分认识七年制学生的特点

在传统的医学生课间实习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是全面系统的复课讲授的理论知识,有时结合一些典型病例进行讲解,实习过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讲,忽视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对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能力的培养。在七年制学生骨科课间实习时,我们充分了解了七年制学生知识面广,接受能力强的特点,注重学生的自己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在短暂的课间实习时间里让其所学的理论知识得以充分发挥,改变以往实习“教师唱主角学生唱配角”的模式,实行“教师唱配角学生唱主角”,以适应新世纪经济文化发展和人才竞争的需求,为使医学生的培养从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2实习课程设置及内容的改变

七年制课间实习全面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导的“五步”教学方针,即走“学生-教师-学生-教师-学生”路线。实习过程首先让学生自己尝试诊查、处理病人、操作使用石膏夹板,对这些东西先有感性认识,教师讲解后再由学生自己总结分析错误所在,之后教师再予总结评价,最后进行学生考核。使学生先实践再理论再实践,实践与所学理论相结合去理解分析问题,从而加深印象,提高实习效果。实验组按照此方针总结出“五步”教学方法:学生自行操作、处理-教师讲解-学生自行纠正错误-教师总结评价-学生实习考核。注重实践,发挥潜能,创新思维。在实习中结合实例讲解骨科理学检查、骨科石膏夹板牵引技术、骨科影像学检查基础等实用内容,使学生理解并能利用这些骨科基本技能。对照组仍采用传统的教师单纯讲授典型病例和石膏夹板牵引技术,然后即由学生操作的教学方法。

3具体实施方法

全文阅读

北京协和医学院八年制小规模特色办学的海(内)外临床实习见习制度

[摘 要] 医学生境外短期交流项目(International Health Electives,IHE)是医学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医学生的医疗技能、文化能力和职业选择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北京协和医学院自1986年开始,为学生提供海内外临床实习见习的机会。本文回顾北京协和医学院海内外临床实习见习制度的发展历程,总结经验,并对项目的未来发展做出展望。

[关键词] 医学生境外短期交流项目;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012- 0112- 02

1 我校海(内)外临床实习见习制度的历史沿革

协和首次将八年制医学教育制度引入中国,也是中国医学教育史上长学制医学教育历史最悠久的医学院。然而,现代医学教育,八年制教育制度不再是协和特有,我国已有13所医学院校采用八年制医学教育模式。北京协和医学院作为中国大陆医学院校中八年制学生人数最少的医学院,始终坚持“精英教育”思想与小班教学理念。大力尝试开展小规模特色办学,摸索出具有独特协和特色的长学制医学教育模式。

当国内各大医学院校纷纷加强与海外医学院校的联系时,我校也在积极建设具有小规模特色办学特点的海(内)外临床见习实习制度。本文旨在对北京协和医院医学院自1986年来海(内)外临床见习实习项目的管理经验、工作成果进行梳理总结,为小规模特色办学下海(内)外临床见习实习项目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近27年来,北京协和医学院的海(内)外临床见习实习项目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自1986年起,我校建立了成体系的八年制学生交流学习项目,第二阶段自2004年起,我校建立了成规模的八年制学生交流学习项目,与哈佛大学医学院、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医学院和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等多所医学院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目前的海(内)外临床见习实习项目即是这一体系的延续。

在这27年中,共计188名学生通过该项目前往澳大利亚西澳大学(1986-1992,共25人)、美国哈佛大学(1986-1989,2004至今,共46人)、加州大学旧金山医学院(1989至今,共71人)、密歇根大学(2005,共1人)、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2004至今,共45人)进行短期交换学习。其中北美约占62.77%,香港约占23.93%,澳大利亚约占13.30%。 美国的3所学校在最新公布的全美医学院校排名上分别为第一名、第四名和第八名。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