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移动信息化

移动信息化范文精选

移动信息化范文第1篇

信产部电信研究院通信信息研究所的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移动的短信发送量达到9500亿条,全国短信发送量超过1.4万亿条,短信市场规模就超过1400亿元人民币。其中,含商务性质的短信占短信总量的60%以上。

小小的手机短信,曾以“四两拨千斤”之势,终结了中国三大门户网站亏损的历史。今天,借助手机短信的简单应用,企业级用户可以即时完成从生产、促销、内部办公、移动办公等多种信息化的工作流程。

“我们的各个行业应用解决方案中,都有基于手机短信的应用。”湖南移动省级行业集团客户中心负责人说,“别小看了只是一条手机短信,它具有传统媒体无法企及的优势,为企业移动信息化开启了一条低成本、易操作、高效率的全新方式,让企业用户增添了未来发展不可或缺的新力量――信息力。”

短信颠覆传统媒体

如何让宣传达到应有效果?如何吸引目标客户的注意力?怎样的媒体投放最经济?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每天面对信息过剩的企业和机构单位。

细心的人们不难发现,在中国的健身俱乐部、高级写字楼、餐馆或咖啡馆里,每一位使用手机的商业人士,总是会随时查看手机,生怕漏掉任何一个重要的信息。

统计显示,在中国,短信的阅读率高达95%,而传统媒体上的宣传或者广告,例如报纸、宣传单张、包装盒等的平均阅读率只有50%。由于短信是以文字的形式发送,无论是调查、促销、抽奖等,其内容不但准确无误,而且简洁明了,并可以长期保存,其宣传、广告效果更是其他任何媒体无可比拟的。善于运用短信发送商业信息的企业,不但能有效的提升客户忠诚度、同时还提高了品牌的知名度。

在企业内部管理层面上,及时下达任务和依照指令高效率地完成工作,是管理学中不二的降低运营成本的方法。而短信作为21世纪的信使,使用者通过手中一部手机就能准确无误地传达各种及时指令、进行信息反馈,比起手写书稿、语音通知等方式要更为及时、准确、方便、简单明了。而对于大型企业而言,利用短信传递指令的优势还体现在:可以使集团对内对外信息传递迅速、及时;直接节省移动及固定话费,增加集团效益;提高集团整体工作效率,增强竞争力。

目前,短信平台已经在长沙房地产和娱乐餐饮等行业中被广泛运用,企业通过短信群发功能把最新的销售信息发送至目标客户或会员的手机里,达到了精确营销的宣传效果。

改变中国商业运作方式

不难看出,小小的一条短信,真是将中国企业的商业运作模式提升了一大步。

“基于企业建立的短信平台,不但能有效进行业务调度,同时也使企业在扩大规模、降低运营成本方面的设想成为了现实。”湖南移动信息专家表示。

目前,湖南人寿保险公司和湖南移动合作,实现了通过手机进行续保提醒、投保确认、取保通知等一系列信息化的服务功能,大大提升了对保险客户的日常服务水平,培养了客户的忠诚度。同时通过手机的信息化渠道,扩大了保险售后服务覆盖面,节省了保险服务成本和保险营销成本,为保险营销人员提供了保险服务的新渠道。

东莞一家专营同城速递服务的民营企业,采用短信平台后,很好地支撑了这家公司速递业务的高速增长。2006年,该企业的速递员数量就从年初的640左右,快速增加到当前的1800多人,业务量也随之而迅猛的发展。而之前用传统电话方式调度速递人员,不仅速度慢,而且速递员因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经常听错地名,虽然花费了不少通讯费,但对客户的响应速度慢,造成了不必要的往返,且增加了公司运营的成本。

而一家房地产销售企业在应用短信平台后,给业务人员销售情况的信息,给公司其他员工注意事项的信息,给业主的社区信息等,都以短信形式发送,获得了良好的反响。同时,企业内部的表扬和激励,如哪一位业务员成功销售了一套房子后,也通过短信群发给公司全体员工以示祝贺,起到了鼓舞员工士气的作用,使员工工作效率不断提升。

中国大众最易接受短信

短信应用在中国的普及基于着一种中国文化的深层心理特点。据一份调查报告表明:全世界每发送的4条短信中,就有一条是中国人发送的。为何短信在中国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呢?

信息专家指出:中国是一个自古以来就十分崇拜文字的国家,喜欢用文字“含蓄”地表达情意。加以在传统中国文化氛围中长大的绝大多数中国人,在与人交际中,都具有不大愿意直面真实的民族文化心理,即使是两个人单独面对面的情况下也如此,短信业务恰恰符合了中国人的这一消费文化心理。

正是认准了这一中国文化带来的独有现象,中国移动在向移动信息专家转型的过程中,推出了完善而周到的基于短信应用的解决方案。目前,湖南移动省级行业集团客户中心可以为金融、工商、税务、电力、贸易、商业、旅游、政府、教育等多达21个行业提供详细的短信应用解决方案。

移动信息化范文第2篇

移动应用快速进入企业,使那些对复杂信息系统界面望而生畏的管理者,增进了对信息化工具的了解,这对于企业管理和业务推广落实信息化具有重大意义。那么作为主管企业信息化建设的CIO,又是怎么看待移动信息化大潮呢?

部署移动应用不仅仅是为了“贴近”管理层,还对企业信息化效率的提升有很大作用。对此,上海延展企业管理咨询机构高级顾问柳景慧认为,就一般企业而言,信息化效率更一进得到提升:从企业管理上来看,对管理层非常适用,无论是出差还是旅途中随时打开手机或是平板电脑都能够及时地处理事务、了解公司运行情况;从业务运作上来看,对于“走动式工作”的工作人员非常有用,例如:仓库人员的收发货,过去需要先收货或是发货,再到电脑前输入单据,现在可以做到即时处理,还有快递人员的及时反馈,比如什么时候将物品交到客户手上能够实时地在系统上反馈出来。

而另一方面,从移动应用本身来说,它只是整个系统的组成之一、终端形式之一,就这一点来说意义并不很重大。中集青岛冷藏产业基地信息中心主任耿峰认为移动应用的部署,特别是用于移动办公,可以随时随地让员工处于连线状态,处理相关工作事务,这是管理层喜闻乐见的,但如果移动应用只是实现信息化的一个形式或者拓展,完全拘泥于“移动”,那就毫无意义了。

移动应用融入核心业务

在谈到对移动信息化的全面整合应用上,CIO们是否会对移动信息化做整体规划呢?

蓝凌软件副总裁刘向华认为,公司并不会单独对移动信息化做整体性的规划,而是作为企业整体信息化的一部分来考虑,但普遍认为主要应用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贴合业务的移动信息化,比如面向物流行业的一线送货人员、车险理赔勘察人员的移动登记查询,这部分的移动信息化会产出直接的业务价值,这是与ERP互联的移动信息化。通常投入比较大(设备、网络、IT系统),效果也会很明显;另一方面,贴合管理的移动信息化,比如给企业高管使用的,类似于内部OA审批、在线报表查询等,这部分的移动信息化是服务管理者的,投入较小,但用户体验要求高,效果只要高管觉得方便就好,由于接触的是高管,做得好对IT部门是加分项。

部署移动信息化的思考

一些企业把移动信息化纳入到整体的企业信息化中,在某一些方面做尝试和改变,而还有一些企业,虽然做了移动信息化规划,不过是换汤不换药的老路。例如:商品展示、销售跟进、老板报表、工作流审批、OA门户等。CIO在企业部署移动信息化时都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移动信息化范文第3篇

以移动信息化促生产方式的转变,中国移动正在帮助央企购置提高抵御经济寒潮的冬衣。

随着国资委信息中心与中国移动签订共同推动移动信息化建设框架合作协议,移动信息化将在为国资委带来便捷移动信息平台的同时全面促进141家中央企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日前,国资委信息中心与中国移动在京就共同推动移动信息化建设签订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双协议,双方将利用各自优势,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中国移动一方面做好国资委内部系统和网站信息化支撑工作,为国资委打造移动信息化服务平台;另一方面,在国资委指导下中国移动将为各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提供有力支撑,力助企业生产方式转变。

国资委副主任李伟在出席签字仪式时表示,国有电信运营企业既是国家信息化发展的领头羊,又是中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中坚力量,有能力也有责任加快信息化建设及其推广应用,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双管齐下

“此次与中国移动在移动信息化领域的合作主要涉及两方面内容:一是建设国资委移动信息化网上平台,推广移动办公、公文批复等业务;二是在中央企业范围内共同推广移动信息化,提升央企信息化水平。”国资委信息中心负责人在接受《通信产业报》(网)记者采访时表示。

该负责人进一步指出,在国资委移动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中,中国移动负责提供相关网络平台和端口,业务设置和开发将由国资委信息中心具体规划,中移动并不参与,而移动信息化在中央企业中的推广也将由国资委信息中心统一制定发展规划。

在谈及未来是否会引入TD服务时,上述负责人表示,现阶段移动信息服务平台基于中国移动2G网络,待TD网络和相关业务成熟后将优先考虑。

紧抓机遇

现阶段,加强信息化建设尤其是加强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用信息化促进企业产业升级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是中央企业御寒能力的一件冬衣。而移动信息化灵活、应用丰富的特性正是其在央企范围内大力推广的主要原因。

移动信息化范文第4篇

移动信息化排头兵:政府、金融、运营商

实际上在移动信息化方面,企业的脚步还是迈得小了点。你可知道,现在移动信息系统应用最多的是谁?政府!答案是“政府”。调查数据显示,政府在移动信息化方面遥遥领先,其次是金融行业和运营商。近几年,政府一直在加快政务信息化建设,交警、海关等由于自身业务的特殊性,其信息化建设就凸显了“移动”这一特性。在越来越被人们所使用的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则是金融行业移动信息化的典型代表。而运营商的特殊地位,使其成为推动移动信息化的强劲力量。

处于初级阶段的企业移动信息化

你可知,现在移动信息化的最重要推动力是企事业单位的高管。由于这些高管经常处于移动办公状态,其对移动信息化的需求最为强烈。加之其处于决策层,更容易推动移动信息化的部署。而普通员工、业务人员对于移动信息化的需求就不那么明显了,有些业务人员虽然也经常移动办公,但一方面其不具有决策权,另一方面其也担心移动系统不够稳定、不够安全,非但不能提高其工作效率,反可能会造成不好的影响。

另外,现在移动信息化的主要应用方向绝大部分集中在了企业的OA系统,其他诸如移动CRM、移动财务、移动ERP、业务系统所占比例极低。移动信息化在企业内部还没有得到普及,特别是没有触及企业的核心业务。所以,可以说当前的企业移动信息化还处于初级阶段,企业移动信息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BYOD促进企业移动信息化发展

当繁多的APP应用开始迷乱用户眼睛的时候,企业也发现APP应用是实现企业移动信息化的一个好办法。APP模式具有很好的易用性,而且支持离线操作。半数以上的企业将APP模式作为其实现移动信息化的首选方案,选择虚拟化方式,在移动终端建立虚拟企业业务系统的比例也达到了32%,还有15%的用户选择了WAP方式。不过,虽然虚拟化技术可以快速将信息化系统迁移到移动智能终端,但是可用性较差不易被接受,虚拟化模式仅可作为移动信息化的一个过渡阶段。相信随着移动信息化的逐步成熟,虚拟化模式将面临被淘汰的可能。

企业在移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采取了小心谨慎的态度,大部分企业都依据其业务特点和需求选择了“部分移植”的思路,也就是仅将最迫切需要移动信息化的业务移植到移动终端,循序渐进。也有部分企业特别是新兴企业则是一步到位,直接在移动终端独立建设全新业务系统。由于移动终端与传统PC终端的巨大差异,将企业业务整体移植到移动终端,会面临极难解决的兼容问题。同样由于移动终端小巧便携的特性,使得当前的企业移动信息化主要集中在输出操作,而非输入操作。

作为移动信息化的主要载体,企业在推进移动信息化过程中需要着重考虑移动接入终端设备问题。现在许多企事业单位出于统一管理的考虑,采取了统一采购的方法,但这也造成了很大的成本压力。好消息是BYOD给出了一个折中的解决办法。

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指携带自己的设备办公,这些设备包括个人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现在更多的情况指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这样的移动智能终端设备。现在许多企业允许员工携带自己的移动终端接入企业业务系统进行办公,这很大程度地节省了企业在移动信息化上的成本投入,促进了企业移动信息化的发展 建设。

移动安全:企业移动信息化的首要问题

其实,移动设备问题并不是企业移动信息化里最主要的问题。移动安全对企业移动信息化的影响最重要,其次是建设成本问题、业务效率提升问题、网络稳定性问题等等。

企业希望通过移动信息化提升企业业务效率,带来更多业务发展空间,但也不希望移动智能终端的接入给企业业务系统带来安全隐患,甚至造成重大损失。调查中,高达96%的用户都十分关注移动安全问题。企业非常担心由于移动智能终端的接入,使得企业机密数据“获得”新的泄密途径。或者由于某些重要数据在移动智能终端上的存储,随着移动智能终端的不慎遗失而外泄。实际上,超过半数的用户都会在移动智能终端保存数据,所以数据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企业部署移动应用系统的首要考虑因素。另外,BYOD所引起的设备管理问题、移动办公所涉及的身份安全问题、政策合规性问题,也是企业所重视的安全问题。

移动信息化范文第5篇

对规律性的要点的把握,可以让我们少走弯路,并加快我们迈向成功的步伐。对新产品的推广尤其是新兴行业的新产品推广,其意义更是如此。

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中国移动提出了“移动办公”的概念,通过移动SI计划,联合众多合作伙伴,致力于“中小企业移动信息化”的应用。在移动信息化的挥戈前行过程中,作为从业人员之一,笔者有机会亲自投身其间,对拓展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障碍,经过深入思考和总结,发现了其中一些规律性结果和经验。

具体说来,无论是移动信息化中PTT、手机邮箱、二维码识,还是移动OA办公、移动供应链管理、移动客户关系管理。这些基于移动网络和移动终端的移动信息化应用,在推广的过程中,几乎都存在同样的四个门槛。

终端改朝换代难

移动信息化产品多数情形下是基于手机终端安装一个应用软件,所以一般对终端的配置都有较高要求,如需要带有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而这并非目前市场上主流手机所具有的配置,虽然越来越多的用户,倾向于使用智能手机。但在智能手机尚未普及之前,移动信息化进程的深入将无可避免地带了一轮“换机”潮。

如此之下,相关问题也凸现了出来。一是大多数智能手机都属于手机中的高端产品,其价格相对比较昂贵,那么,高成本势必阻碍用户更换手机的意愿。另一方面,既然需要更换手机,而且价格还相对昂贵,用户到底还有没有必要为了某项应用去更换自己的手机,这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除此之外,手机还有着行货和水货的差别,并且其更新替换也相对迅速。对移动信息化产品来说,在现实中就表现为不仅存在不同品牌的手机对应用软件的适用问题,而且即使是同一品牌的同一型号,由于行货和水货等性质差别,也存在软件的适用问题。简单说来,比如同一个应用,在行货的上安装可以正常使用而水货却可能无法正常使用。另外,由于手机的更新换代较快,厂家对产品生产会进行数量控制,从而造成对有效技术支持能力的相对滞后;这就势必要求应用提供商自己想办法解决手机的适用问题,比如加快开发进程,在速度上解决最新主流机型的适用问题,在数量上解决尽可能多的机型的适用问题。

无疑,手机终端的性能要求,智能手机的高价门槛,移动信息化应用的引力程度以及手机型号适用性等四个问题,一起构成了移动信息化的第一个门槛,即移动终端的门槛。

软件安装有瓶颈

基于移动通信网和手机的移动信息化应用,其实质都需要在手机上安装一个应用软件,这也就构成了移动信息化的第二个门槛。目前解决软件安装的问题,常见的有以下三个方法。

WAP PUSH,这是一种用户自助式安装方法,应用服务提供商可以通过移动梦网的WAP平台通过下发安装程序到需要安装应用的用户手机,并且这些手机必须可以上网并可以打开相应的WAP PUSH文件。这种软件安装的方法,比较适合应用服务提供商有目标地定向发送,并且可以通过成批导入需要应用服务的用户手机号码。

空中下载,如果说WAP PUSH是一种用户被动要求的自助式安装办法的话,则空中下载则是用户主动请求的自助式安装。用户需要自己向系统发送一个安装请求,系统会将相应的安装程序下行给用户进行安装。无论是WAP PUSH还是空中下载都需要安装程序做到自动安装和自动配置。即使这样,由于手机的不同型号的适配性问题,这种自助式安装方法也不见得都能安装成功。

出厂前预装,这个安装方法可以解决以上自助式安装所存在的问题,应用服务提供商可以跟手机终端生产厂家紧密配合,从而能最好地解决所安装应用程序的适配性问题。但这种方法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与手机终端生产厂商达成某种合作,这势必需要耗时费力。另外就是这种做法指向性较差,其做法就是往所有的手机内预装应用程序,这样将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相应服务需求者的手机可能装上相关软件,而没有需要者可能又被强制安装了某些程序,因此,实际产生的效果并不见好。

以上WAP PUSH,空中下载,出厂前预装等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一起相互关联构成了移动信息化的第二个门槛,即软件安装的门槛。

用户习惯培养慢

终端有了,软件也就安装成功了,接下来面对的问题是用户如何获知并使用这个应用,特别是习惯性的使用,这自然有赖于用户使用习惯的形成。

笔者认为习惯的形成,一般源于某种需求。而需要大致可分为生理需求、娱乐需求、利益需求和强制性需求。如吃饭、睡觉等为生理需求,看电视、听音乐等为娱乐需求,能够得到金钱或者地位提升等为利益需求,员工上班和矿工下井等为强制需求。

对照以上四项需求,笔者认为移动信息化的应用显然不是生理需求,也不大可能定位为娱乐的需求,因为移动信息化的应用对现有的娱乐方式替代性差,并且它也不是大多数普通市民所必需的。这样来看,培养用户使用移动信息化应用的习惯,只可能从利益需求和强制性需求入手。

因为强制性需求往往表现为一种任务性工作,具体到市场来说,究竟是什么样的市场才最为明显地与其一致呢?经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企业市场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结合利益的需要,或者我们可以先通过强制需求来发展用户,通过利益需求来锁定用户。

以上说到了移动信息化应用使用习惯的门槛,特别是针对企业级客户市场,我们可以通过强制性需求和利益需求来促使用户形成使用的习惯。

价格接受的心理战

在前面使用习惯的门槛中,出于强制性的需求,我们有提到企业客户,其实我们还不难发现如果是选择企业客户市场的话,我们还能相对容易地克服“移动终端的门槛”和“软件安装的门槛”。

而对政府型企业客户而言,在移动信息化推进过程中,必然会遭遇第四个门槛――价格接受的门槛。因为政府型企业客户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政府部门和机关单位一般是按项目类别来申请和审批预算的,这与移动信息化每月收取费用的运营模式不相匹配,如果采取每月收取方式,政府型企业客户一般不太容易接受,实施起来相对困难。不过解决方法也很简单,运营商可以灵活地变通收费方式,让用户可以按月支付,或按年支付。

另外,为了让移动信息化应用能快速地拓展市场。一个可选的模式就是类似软件行业的模式。模式的渠道推动力主要是靠经济利益来维系,而经济利益主要来源于相对较大的价差空间,如果总价过低则必然压缩渠道的级数和各级数的价差空间,这样也自然会打压各级商的销售积极性。如果总价过高,却会造成企业客户觉得价格过高,而无法承受。所以这就需要我们权衡利弊,制定一个合理的价格,一味地高价或低价都不是正确的选择。

以上说到了移动信息化应用价格接受的门槛,特别是针对政府型企业客户市场,我们需要通过提供灵活的费用支付方式和合理的定价模式来帮助我们跨过这个门槛。

移动信息化范文第6篇

而几乎在同一时间,IBM对外宣布了其“移动优先”(MobileFirst)战略:未来将致力于让客户企业从管理员工移动设备到创建新的移动商业应用等,都实现流水线作业——大举进军移动领域,可谓IBMCEO弗吉尼亚·罗曼提去年1月上任以来所实施的最重大一项举措。

打破市场僵化格局

近一年来,已经有越来越多人开始相信,企业IT正在经历移动办公、BYOD/BYOA(员工自带设备和App)以及工作岗位界限模糊的新变革。移动应用将会重新定义企业IT,并推动企业IT向基于位置和情景的、以人为本的企业计算环境进化。

知名咨询机构Appcelerator就企业移动化发展要务以及移动化趋势对770家企业负责人进行了调查,其今年年初的首份《企业移动化报告》显示,绝大多数企业视移动化为变革性手段,2013年的目标是打造5个或以上的移动应用;海比研究的数据也显示,96%的企业希望将业务部署到移动终端,未来5年企业移动信息化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42%。

看起来,企业级移动创新应用将快速成长,传统的被IBM、微软和惠普等公司把持的企业级IT市场的僵化局面正被打破。

云动力科技是国内最早进行企业移动应用研究开发的企业之一,该公司董事长张磊向记者表示,这些传统的国际IT厂商还需要两三年才能去真正适应国内企业移动信息化产品开发和运营服务需求。毕竟,移动领域的软件应用,其架构和模式与在PC上完全是两回事,在移动端上,操作习惯和服务内容与PC相比完全是两种开发,必须改变之前的固有思路和把握客户需要变化。而传统的企业软件提供厂商尚没有足够的技术积累去应对挑战,这些公司的研发架构和组织架构也需要很长时间去适应移动信息化开发的需要。

因而,在企业移动信息化这个领域,目前也还没有任何一家传统IT应用提供商能独领,市场竞争格局尚待形成。而目前从事移动应用开发的机构多为小型团队或公司,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开发经验差别很大,并且市场开拓能力往往不足。

张磊认为,移动互联网兴起的前几年,整个产业环境并不重视做针对企业和企业客户的应用,重心全在游戏、娱乐、交友等给大众消费者提供的服务——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此类服务占据了2012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90%以上的市场规模,而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为企业提供信息化服务不足10%。

企业用户在管理信息化方面的实践通常会落后时代前沿,一般会等到技术和模式成熟,甚至有一些成功案例之后才会完全展开。不过,随着移动终端设备处理能力的发展以及企业用户应用需求的多样化,这一现状正在得到极大的改观,未来企业用户的移动应用将迎来爆发期,针对企业用户推出的企业级应用将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比如国外Workday和Splunk公司的成功上市,标志着未来几年企业移动信息化将成为资本追逐的移动互联网投资热点。

保险业的推动力量

艾瑞咨询的数据分析以及相关报告显示,目前的企业级移动应用中,金融是需求量最大的行业,占据30%市场规模——其中,由于特殊的商业模式使然,保险业对移动软件应用开发有着极大的需求,这一领域的业务探索和模式创新,推动了全行业企业移动信息化的发展步伐。

2012年,国内某知名保险集团相关负责人曾表示:应用3G技术,将服务前台界面从办公室前移到事故现场,在业内率先推出基于移动查勘定损系统的极速理赔服务,可通过平板电脑中的移动查勘定损系统进行现场查勘和后续处理,改变了查勘定损模式,将传统的查勘、定损、理赔相关的十二个内部环节精简为四个,有效的提高了服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大幅减少了交通成本和人工成本。

成立于三年前的云动力科技正是为该保险集团提供移动应用服务的公司。张磊向记者表示,保险公司的特性是:雇员特别多,做销售和理赔服务的有数十万员工;而且这些员工日常作业移动化程度高,因而对移动办公的需求大。

云动力科技提供的移动云服务为保险公司节省了大量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其具体商业模式是这样的:将其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移动云平台(包括移动企业应用平台、移动数据接入平台、移动终端管理平台)提供给客户,并根据具体业务进行开发定制服务,包括销售支持、售后服务、CRM管理、OA办公等终端应用,企业客户以“按使用终端数量”的方式按月付费。比如其推出的适用于营销员的移动展业系统,支持快速准确报价、现场投保支付、客户管理、业务管理、影像管理等近20项功能,在保险营销员群体中引起很大反响。

同时,云动力科技还为保险公司的最终客户(如车主)提供掌上App,可以用智能手机让客户拍一些特定照片后传到后台,后台就可以直接理赔,车主拍完照片就可走人,不用现场等待。

据悉,中国保险业每年整体的软件开发费用超过400亿,在移动信息化方面,这个市场才刚刚起步。另一方面,保险业在信息技术融合中也催动了模式创新。比如去年马明哲、马化腾和马云联手筹划的网上财产保险公司众安在线,日前已走完保监会审批流程,不久或将正式上线。众安在线将不设任何实体分支机构,完全通过互联网进行销售和理赔,专攻责任险、保证险这两大品种。据记者了解,相较于欧美,责任险、保证险在国内的发展还比较落后,而互联网的直销、搭售模式,在保险公司的新业务开拓和成本控制方面有着极大的优势。众安在线的经营模式、产品研发和股权结构,也被业界视为互联网金融创新的破冰之举。

移动信息化范文第7篇

在教育应用方面,移动设备提供了新的潜力,移动学习正在变成一个常用词。2005年在南非举行的移动学习会议上,出现的议题包括:1.这个世界正在有越来越多的“数字居民”;2.使用移动设备呈现出了处理数字鸿沟的许多潜力;3.无线技术是现在也是将来的技术潮流;4.在发展中国家使用移动和便携学习技术具有巨大的潜力;5.后来的技术采用者能吸取早期技术采用者的经验与教训;6.迫切需要更多的研究和高质量的评价,以及研究、实践、教育学和技术开发之间的更多的协同与配合。这些议题表明,使用移动技术给教育与经济将带来许多潜在的机遇。为了避免任何技术驱动的学习,而使教育更直接、更适用、更贴切,移动技术(如PDA多媒体手机、MP3播放器、数字词典、数字录制设备等)给融合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环境的边界提供了新的潜力。

提供这种潜力的一个例子是新的移动技术用来促进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有学者解释为移动技术有利于提供给学习者多媒体形式的输入,并允许同样类型的输出以及学习者多媒体形式的互动。

用PDA、手机无线接入Internet,让教育不再有地域限制,让偏远山区的百姓也能享受到公平教育。

创造环境支持移动教育

就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特别是移动技术辅助语言学习来说,移动技术有许多方式方法能够有效地促进学习实践,其中可以确定的是:增加了交互的时间,对特定的学习任务获得个性化的反馈等。虽然上述研究主要指的是与计算机的互动,但计算机与传播技术也能为学习者与其他学习者、各种指导者或者教学助理提供交流机会,甚至与国外其他学习合作机构的学习助理进行交流。信息与传播技术,特别是移动技术的另一个功用就是为面对面的互动提供支架和支持。PDA、笔记本电脑,甚至手机能够被用作助教进行现场即时提示、改正错误和回答问题,或者当学习者试图与其他人互动时,如当需要与英语教师、与游客交互时、或当旅行到其它国家需要与必要的人员交互时给予提示。

一些研究提供了更多移动技术被用于语言学习的应用案例,其中有BBC全球英语学习服务节目(BBCWorldService’sLearningEnglish)通过手机短信息服务(SMS,ShortMessageService)给西非国家和中国提供英语课程;由欧共体资助的移动学习计划给非英语母语的年轻成年人提供英语课程;将PDA作为会话短语手册;通过播客(使用iPod设备)获取各种英语学习课程等。虽然总是需要考虑成本,但令人鼓舞的是一些研究已经展示出利用有限资金为学校开发移动实验室的可能性。另外,一些研究者已经开发出利用交互式电视、手机短信、点对点资源共享和游戏进行学习或教学的方式。

虽然移动设备得益于其便携性,而且在有些国家还有即时可得性,但移动技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由于显示屏限制导致的音视频质量不佳,由于单指输入带来的困难,有限的信息长度和电源,与传统的文化背景抵触(如不符合传统的教学与学习观念),有限的在线时间,以及具有多媒体能力的移动设备拥有者有限等。

这些问题给移动技术的应用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但并没有影响人们日益增加的对移动学习关注与尝试的兴趣,因为移动学习给学习者在可接近性,通过整合更多的非正式与即时学习方式获得的适用性、适合性和渐进性等方面能够带来巨大的发展潜力。这些兴趣与应用前景使得人们不是因为上述问题去拒绝尝试移动学习,而是试图通过创建混合学习环境去克服或缓解这些局限。eCANDLE项目就是这种尝试之一。

偏远地区享受同等待遇

eCANDLE项目的全称为“基于网络的数字化学习集成环境电子共同体”,其目标是使用无线信息与传播技术接近大多数偏远地区的人们以达到教育的目的。该项目的研究内容是识别、组织、精炼、改善与开发“微学习”形式的在线教学内容作为其基本课程。学习内容包括七个方面:电子商务,企业管理、伦理道德、作为第二语言的英语学习、电子信息技术、经济自救和环境保护。以下介绍该项目涉及到的基本问题。

eCANDLE项目在将来会寻求完全使用移动技术,但目前还是以无线或有线形式连网的个人电脑作为技术手段进行内容提供和交流。移动带来的直观好处:增加了教育的可接近性,特别是那些想上大学但由于各种原因而不能的人们。

不同于传统的线性方式,如以固定课程量和固定课时进行学习,该项目正在尝试一种“即时”学习方式,这种方式允许学习时间和学习顺序更具有弹性和个性化,将学习内容根据特定学习对象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进行打包并。

这种学习方式带来的直观好处是学习具有即时性和适合性,并且允许更多的学习者进行定制和选择。

每个领域都有专家

上述七个方面的学习内容(电子商务,企业管理、伦理道德、作为第二语言的英语学习、电子信息技术、经济自救和环境保护)将来自大学和公司相关领域的专家。虽然从理论上来说,学习内容应该由本地语言编写,但以英语编写的内容可以促进英语的语言学习。

这类学习内容带来的直观好处是:学习内容来自每个领域的专家,并由共同体中的多个合作者提供,而且由质量检测中心进行质量控制以确保学习内容的有效性。作为第二语言的英语学习将在全球网络中得到辅助。

移动信息化范文第8篇

“半年前,银行客户和我们谈的还只是移动展业应用,现在已经开始谈如何利用移动信息化创新业务和业务流程了,未来三五年会发展成什么样子,现在很难预知。”上海天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任焱认为,企业移动信息化的市场肯定会在一两年内有爆炸性增长。

机会在企业级市场

虽然预见到移动互联的应用首先会在个人消费市场兴起,但由于缺少必要的大规模资金支持,他们还是选择了自己最擅长的企业级市场。放眼全球企业移动应用市场,中国虽然落后于日本、韩国,但并不输于欧美等经济发达国家。“从创新的角度看,中国企业完全有能力在信息化的应用领域有所作为。”任焱表示,中国的企业级移动应用市场已经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机会,天畅十年的专注已经开始得到回报。

2010年10月,交通银行上马移动办卡的“天机变”项目时,仅在3个城市进行50个试点应用。但是,第二年,尝到甜头的交通银行很快加大投入力度,部署了1万人的应用。越来越多的移动互联应用商机开始出现。

市场机会多,挑战也在增大。“首先要有创新的想法,在这个领域,如果三个月不学习、不思考就会落伍,就没法给用户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应用;其次,公司要有实力,当市场需求不断增长的时候,你才能有能力、有资源抓住这些机会;最后,要想赢得市场,就要面对很多跨国企业的竞争。”任焱认为,企业用户更关心系统的安全和可靠性,更适合天畅这样专注于企业移动信息化的企业长期发展。

平衡“种田”和“打猎”两类业务

天畅是一家在经营方面非常稳健的企业,任焱不希望因为公司管理层的决策失误而让员工承受减薪或者裁员的痛苦。在业务方面,他希望能平衡好“种田”和“打猎”两类业务。

任焱所谓的种田业务,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比如天畅目前与运营商合作的项目,传统业务的售后服务等。“我们随时可以预估这些业务给企业带来的收益,即便其他业务都做失败,我们也可以依靠种田业务解决基本的生计和研发投入问题,不会出现缩减业务和裁员的情况。”而打猎业务则是天畅发展的希望,这其中既包括天畅移动设备管理(MDM)、天畅移动中间件等产品,也包括天畅面向金融、制造、物流、政府等重点客户定制化开发的移动应用系统。

移动信息化范文第9篇

时至今日,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移动办公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然而令企业困惑的是,员工所持移动设备的操作系统大多为Android、iOS等非PC平台系统,不仅企业IT管理部门难于管控,而且超出了传统IT管控软件擅长的技术范畴。因此,专注于提供移动设备管控的MDM(Mobile Device Management)软件及相关解决方案应运而生,其广泛应用与市场前景受到了业界各方的高度关注。

MDM主要功能

MDM可以为移动设备提供完整的生命周期管理,覆盖了设备注册、激活、使用、淘汰等各个环节,可以实现用户管理、设备管理、配置管理、安全管理、资产管理等各类功能。

众所周知,数据是企业的宝贵资产,数据信息安全不容忽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员工个人设备接入企业网络,查看、收发企业数据的现象已十分普遍,MDM软件可以在管理企业移动设备的同时,提供全方位的安全体系防护,在移动设备、移动APP、移动文档三方面进行管理和防护。

MDM的首要功能是安全保证:一是在设备丢失或被盗情况下作出相关处理,并执行一系列操作,如搜寻设备位置、远程锁定设备、远程擦除设备上的数据、使手机发出警报音,确保在能够定位和检索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护数据;二是危险配置保护,移动管理平台能强制设备设置密码,同时能在设备越狱后第一时间通知管理员;三是违规拷贝保护,使SD存储卡具备数据加密功能;四是防御恶意软件入侵,对企业应用商店进行安全扫描检测,在第一时间杜绝不安全的因素;五是防止应用滥用,设置应用的黑白名单,禁止部分应用安装和使用,保证终端的安全。

其次,MDM可用于应用及文档分发:对于企业应用更新、消息、特定文档能一键下发到终端,并可设置文档的下载、预览等权限。

再次,MDM可实现资产管理:IT自动化框架的核心优势是审计与库存管理,而结合移动设备管理之后,用户可以从更广泛的角度来远程管理设备。这部分功能包括有单一集成界面、详细设备信息、详细应用信息、根据请示更新设备信息、便捷的管理报告。

另外,MDM可实现配置策略:此管理允许管理员通过无线方式来规范和批量部署网络连接、网络安全和应用程序设置。不再需要逐个手动配置,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此外,MDM具有备份和恢复功能:对于需要确保最少停机时间和最大生产力的企业来说,业务连续性至关重要。移动管理可以远程地将关键用户数据备份到具有自动恢复功能的中央储存器中。

最后要强调的是MDM可进行通讯成本管控:可统计用户流量情况并报警,统计用户漫游与否状态并报警,保证企业的移动设备管理。

诸候混战MDM市场

事实上,MDM在国外发达国家市场已发展多年,但在中国,其真正被业界广泛关注的时间并不长。

当前,市场上的MDM产品以洋品牌居多。Gartner机构近期MDM软件市场调查报告包含了二十多家厂商,不少被归类到“领导象限”产品。这些国外产品自2011年开始陆续由商引进,或通过并购方式进入中国,包括MobileIron、Zenprise等。

目前被引入国内出现的MDM品牌即有MobileIron、Zenprise这样的新兵,也有IBM、SAP等资深管理品牌。国产MDM厂商并不多,比较知名的有上市公司烽火通信旗下的烽火星空、网秦旗下的国信灵通,此外明朝、万达等十多家厂商也推出了相关产品。

伴随BYOD兴起的MDM可谓新兴产业,但爆发式增长的市场态势令新老诸候前赴后继,中外巨头逐鹿商场。

2013年2月,移动设备管理公司AirWatch获得2亿美元巨额A轮融资,让MDM的巨大价值引爆在人们眼前,亦使AirWatch始露王者之相。目前在MDM领域,越来越多的初创类型的公司如Good Technology、Fiberlink MaaS360等厂商不遗余力抢食MDM市场,不断开发出新产品。而老牌管理巨头SAP推出了Afaria企业移动管理解决方案;IBM收购了Worklight移动软件开发商后,将Tivoli、IBM Endpoint Manager for Mobile Devices、Worklight三者融合,以期得到一体化的移动战略方案。

苹果公司在最新的iOS 7中增加了专为商业用户设计的移动管理功能,欲图在MDM市场分一杯羹。华为、思科亦不甘落后,打起“移动统一安全性解决方案”。在企业安全市场,赛门铁克、Sophos等企业同样动作频频,涉猎MDM市场。

然而有专家指出,在专业MDM市场领域,相较于拥有丰富网络管理经验与悠久历史的大型厂商,中小型公司与创业公司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与爆发力,因为这些企业专攻MDM方案,技术发展的方向皆以移动应用为核心,可谓该领域的“专家”。而在中国市场,国内MDM产品凭借“地利、人和”之势,在技术咨询、上线实施,乃至价格、服务水平上都更接地气,也更适应市场需求。

MDM移动管理设备选择

BYOD如潮水般袭来,各式各样、纷繁杂乱的移动智能终端正给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移动安全挑战,人们纷纷从不同纬度、不同侧面、不同原因去认知其安全威胁,却并未全面、系统地分析并应对移动安全问题,从而有效解决各类威胁。

如何让企业时时走入移动安全的正轨?简单而言,就是要对移动设备进行系统化的管理,即大力推广MDM应用,制定有效的MDM推广战略。一个MDM战略有助于提升产品、客户和财务等多个关键领域的数据管理,以确保整个企业的信息一致性、安全性,从而最终有效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Gartner机构预测2013年产业界十大热点技术之中,移动设备管理市场最为引人注目,MDM产品也成为业界最为期盼的移动解决方案之一。

而为解决企业移动管理之需,抢占市场蛋糕,各类厂商纷纷推出不少MDM产品。虽说时时下MDM是个新兴市场,竞争厂商并不多,然而好歹也有近50家,“乱花渐欲迷人眼”,市场日趋复杂,产品功能各异,如何慧眼识MDM,“上对轿”,择优而用,对已推行BYOD工作模式的企业来说,如何选对一个合身合用的MDM品牌、助力企业管理已十分重要迫切。

综合IDC、Gartner、赛迪等国内外多家知名IT调查机构的观点,企业可以从七个方面对移动设备管理厂商的MDM产品调研考评,并根据企业情况择优而用。

首先是应用:厂商的MDM产品是否能够完成对移动设备部署、维护和使用的全面管理?系统能否控制用户所访问的应用?其次是安全性:产品是否提供了诸如认证、加密和设备擦除等安全特性?再次是策略:移动设备管理系统是否允许企业对相关策略进行定义、输入和监控?并对企业所有和员工所有的设备进行不同的管理?另外是设备:MDM系统是否能让企业对不同的硬件和操作系统(如黑莓、Windows Mobile、iPhone、Android、Symbian以及WebOS等)进行管理?是否能控制可移动介质的挂载?此外是服务:系统是否提供了移动设备的部署和维护服务?同时还要强调整合:系统是否能和现有系统(比如企业的身份服务器)实现集成?产品能否与移动全局通讯产品集成?最后则是平台:是否有提供诸如集中化管理、Over the Air provisioning机制之类核心功能,以此达成简化交付的目的?

移动信息化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移动通信;信息经营;经营策略;转化方式

信息经营是指,邮政、电信和移动通信企业利用现有网络资源,从事信息采集、编制、传递、传播、中介、、合作开发等经营服务活动,利用信息资源创造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的过程。邮政企业似已意识到依靠单纯信息、实物传递已经不能摆脱在通信市场上的被动局面。他们利用邮政网络,在传统信函业务基础上变换花色品种,办起的商业信函、广告速递、明信片。礼仪通信等业务,带有一定的信息经营色彩。

一、移动通信向信息领域发展概述

移动通信在信息经营方面具有着优势。信息的本质是流动的。与固定电话相比,移动通信更适于瞬息万变的信息流动,从而开发更加广泛的信息业务。这种变化,是邮电分营、电信重组为移动通信带来的一个历史性机遇。即移动通信系统从分支地位一举成为主体通信企业之一,使得它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有更多的主动权。移动通信面对的市场有更大的潜力和可塑性。邮电分营,使原来那种政企不分的混合体变成真正独立经营的企业,邮政和电信各自走上独立发展之路。电信重组后,移动通信尤为如此。邮、电、移三分天下,同是信息产业的骨干力量,但它们在信息产业中的基础不同,表现不同,信息经营地位自然有所不同。

电信企业从单纯信息传输向信息经营方向发展步伐稍快。数据通信、可视图文、电子信箱等业务本来是从事信息经营活动的极好手段,由于应用不善,并没有带来预期的经济效果。电话信息服务台(160、168)的成功经验是值得借鉴的。

总体来看,名为信息产业的邮、电、移三支骨干力量,在整体营销策略方面,尚未调整到信息经营方向上来。打破单纯信息传递的固有模式,向信息经营方向发展,是信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移动通信系统来说,正确地估量自身在信息产业中的地位,趁着其他通信方式在信息市场遗留的大块空白,将信息经营纳入移动通信主体经营战略目标,是非常必要的,有益的。

二、移动通信如何向信息领域发展

信息经营和单纯信息传递的区别,就在于前者不仅注重于信息传递的速度和质量,而且注重于信息来源的组织、素材的采集、资料的编辑、内容的扩散和信息消费的反馈等等。如果说,单纯信息传递传递的是个别的即时的原装的实用信息,而信息经营传递的信息,则是能用的,预设的,包装的实用信息。

移动通信为用户提供通话服务,体现了信息传递的个别性、即时性与实用性。移动通信承载的传真、数据、语音信箱等项目,是信息传递范围的扩大和通信服务功能的增强。而信息点播、短消息服务等项目,则是信息经营范围的扩大和增强。这是因为,信息经营已经将个别信息转为通用信息,随机信息转为预设信息,原装信息转为包装信息了。鉴于移动通信尚处在基本建设初上规模时期,将主要经营目标放在扩大市场占有率上,谁能保证通信性能好,服务质量高,谁就能拢住老用户,激励新用户。网上竞争是质量的竞争和服务的竞争。只能提供话音服务而不能提供更多的信息服务,不仅是对移动通信技术功能的浪费,而且是移动通信企业的一大缺憾。因此,我们应当采取向厂褒的信息领域进军,抢占信息业务市场。

三、移动通信向信息领域发展的方式方法

1. 移动通信系统有其他系统不可比拟的先进性。它不仅可以提供近、远程移动通话服务,机随人便,话随人走,而且具有一系列新业务功能。基本通话业务与各项新业务紧密配合,十分有利于向信息领域发展。

①短消息服务:利用手机显示功能,借助于信息台的接转操作,用户之间可以互发短消息。公司方面,将时效性很强的信息节目变成短消息分区分片向用户传播。办理商家客户、机关部门短消息广告和通知业务,有针对性地短消息新闻广告和通知通告,收取广告通知费用。利用短消息开展公益和礼仪性业务宣传服务,提高公司信誉和凝聚力。

②语音信箱:当用户来话不通时,将主叫用户留言存入信箱,供被叫用户随机听取,这是补充通话的一项功能。除用于个别通话接续外,可将主被叫留言转化为通知广告信息,形成广告信箱业务。将语音信箱与短消息服务相结合,每发短消息缀以广告信箱号码,则可将短消息扩展传播,变成长消息服务。

③客服中心:建立客服中心的目的原本是为了方便用户联系,处理不必当面即可解决的某些通信服务质量和业务手续问题。如业务咨询、资费查询、帐务查询、障碍申告、服务投诉、业务办理等。如能将这种与通信业务有关的联系扩展成无关的查询,就会通向直接的信息经营。

④信息点播:将预先编制的各类信息格式化,供用户随机点播,随启即发,内容简捷清楚。它是真正的“快易通”和“文曲星”,而且其信息源和信息流是不断扩充的,可以适时更新演进,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⑤综合业务平台:以智能多媒体方式,将各种特服业务手段集中到一个平台上,同时具有人工受理和自动查询两大功能。利用规模宏大的数据库,存储和交换可供查询和交易的各类信息资料。此平台所以能够包罗万象,一方面是它自身的聚集能力所致,另一方面它是多路网源接口,可以汇接各路信息流,达到信息共享的目的。

2.在信息服务方面,移动通信系统可谓白手起家,要想参与市场竞争,必须广涉博猎。社会信息来源十分广泛,要有组织地开发采集。

①针对不同的信息特征,采取独立开采,特色经营策略。如利用短消息与语音信箱相结合的信息传播,可以到相关企事业单位登门采集。将广告受理办到家门。初期可做优惠广告信息传播试验,积累经验,逐步规范。

②利用可靠的信息资料,进行加工,形成适于短消息触发和语音信箱记存的综合信息。

③将信息节目分门别类进行编制。编制信息节目应以真实、简练。适用为原则,切忌虚假、空洞和冗长。根据不同信息的不同价值,利用价格杠杆调节供求关系。制定信息目录和节目价格清单,方便用户随机查询和选择。

④信息经营涉猎对象不仅在于各行各业企事业单位,而且要面向个人与家庭。移动通信一方面是个体化通信――手机持有者通信:同时它也是一种连体化通信,非手机用户可以进入移动通信网。利用这种性能,开办虚拟手机业务,进而为无手机用户开办语音信箱和信息专页,实施个性化信息中介传播服务。

3.实施信息经营战略,必须建立适于信息经营发展的企业经营机制。开展具有移动通信特色的信息经营活动,要利用现有专业管理和生产人员,在经营维护主体通信网络的同时经营信息业务;组建专门从事信息业务的企业集团,使信息经营企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