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GSP质量管理与质量方针的关系
1.1GSP管理目标、经营企业质量方针之间应当保持高度的一致性所谓质量方针,实际上是企业负责人签发的质量保障宗旨,因此其应与企业发展、GSP工作以及发展战略之间密切结合。比如,某药品经营公司所提出的质量方针为“以质量为生存之本、以信誉为发展之道”。因此该公司的质量方针即为GSP质量目标在企业产生生产质量与管理过程中制定的发展战略。质量方针、GSP之间的相互衔接,可有效赋予GSP以活的灵魂,使之充满生机,同时也激发了全体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对于质量方针而言,还应包含企业在GSP质量管理体系中持续改进[6]的有效性。所谓有效性,在GSP体系构建与运行过程中,可以实现质量目标、管理工作有序化,既能满足顾客的要求,也能满足法规,并与其保持有效性。
1.2质量方针的实施为GSP管理指出前进的方向因质量方针指出了经营企业的GSP管理发展的方向,而质量目标作为企业质量方针的追求目标,是企业、各管理部门所追求的主要任务,对质量方针的实现步骤予以体现、落实,质量方针是质量目标制定、评价的架构和基础。
2质量方针在GSP管理机制中的意义和价值
2.1质量方针制订参照在GSP管理中的价值体现质量方针的制订是药品企业质量管理工作发展一定阶段的产物,GSP是质量管理工作标准化发展的重要产物。对于GSP而言,其考虑的主要问题是各部门规范要求和国家标准,软硬件设备状况以及工作现场情况和人员组织等;公司在质量方针制订时,除了考虑GSP外,还应考虑质量管理规范、原理以及方法和要求;充分考虑企业的发展战略、发展目标以及药品市场的特点、趋势等;作为质量管理方针,其在制订过程中一定要充分体现、包含GSP及国家药事法律规制,并将其作为参考依据。
2.2质量方针的制订方法在GSP管理中的重要性药品经营企业在制订质量方针时,企业高层参与程度高。因GSP管理的实施牵涉诸多资源的动用,企业领导者往往亲力亲为,非常重视。从操作层面来看,在质量方针制订过程中,应注意与GSP文件的制订一致性,积极发动企业员工参与其中,基于GSP标准,优化筛选、整理和归纳,最终由企业决策层、组织管理人员通过会议的形式,对所拟订的方针展开讨论、及时修订。这样,既能体现领导者对企业质量管理目标的意图执行和落实,又对企业质量方针进行了全面的讨论与修改,同时还融入了GSP管理理念,从而使整个企业的员工都能将原本比较抽象的方针与具体的GSP进行有机结合,实现对员工质量观的再教育。
3实施质量方针对GSP管理的作用分析
3.1GSP管理实践中质量方针的执行GSP管理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特征是每项管理都要有管理操作规程,并且完成这些操作规程都要进行记录和评估。相同,质量方针自制订、审批到最后的与执行,都应建立一套标准化操作规程,而且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应与GSP工作有机结合,将其体现在GSP管理实践中,才能确保日常管理、组织以及协调工作落实到位,持续开展各项工作。
1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药品质量管理工作中的风险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其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持续存在于药品的整个研发与生产周期;在新药品的研发阶段需开展风险管理工作,在该阶段的风险管理工作中,要对药品的研发是否符合相关药品要求及法律规定进行审核,并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工作,对药品研发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危害及危险因素进行辨识,将其风险性降至最低。新药品的生产过程,是风险管理及风险评估的关键阶段;在该阶段的风险管理工作中,需对药品的超标情况、生产过程、生产控制措施等进行辨识,保证所有流入市场中的药品都是安全的。在新药品的研发过程中,需对其存在的潜在问题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风险评估,其相关参数不能满足药品质量要求,需进行变更与调整,若出现药品的变更,应在原始数据资料妥善保存的基础上,对新药品的相关参数进行风险评估,必要时,对最新的信息及数据重新实施风险评估。失败模式分析(FMEA)是药品风险管理工作中常用的一种工具,能有效实现药品设计及药品生产工艺流程中潜在失败的分析,并在现有的经验、历史数据及知识的基础上,对不同潜在失败进行风险值确定,在实际管理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2风险管理及评估的主要流程
2.1药品质量的风险评估
药品质量风险评估、控制、审查及沟通是药品质量风险管理工作中的主要工作流程。药品风险评估主要是指:对于药品不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后果的严重性进行系统性的分析。任何一种药物风险评估工作中,既要对发生率、可逆性、持续性、严重性等风险的具体特征进行研究,又要对该药品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带来的利益进行分析研究;但开展药品风险评估工作的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发现药品与相关不良反应之间的因果关系。在实际药品风险评估工作中,可将其划分为3个步骤:风险的识别、风险的分析、风险的评价;在药品风险评估工作中,应着重关注的问题有药品可能导致失败的后果、失败的概率及不良反应的原因等,要保证药品风险评估结果的准确、可靠性,建立一支专业的风险评估团队是非常重要的。在风险评估的风险识别阶段,需进行大量文献及资料的查阅,以便有效地开展风险识别工作,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①参考相关领域专家的观点。如果仅靠企业内部有限的技术资料及理论水平,很难对药品风险进行全面的识别;若借鉴与参考对相关领域专家的观点,可相对弥补企业内部的缺陷;②参考相关领域的中外理论分析。药品的生产过程中,药品理论分析对于药品的质量具有重要影响,生产过程中一些关键生产工艺的选择,会直接影响药品的生产质量,使其具有较大的风险性,风险识别过程中,应对相关领域的中外理论分析予以综合考虑;③药品历史数据的识别工作。在药品的历史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偏差数据对于现行的药品生产来说也存在较大风险;④依据产品的控制指标进行风险的识别。在药品质量的风险识别及评估过程中,可通过相关的控制目标,应用倒推的方式,找到对药品质量具有较大影响的因素,这些因素就是影响药品质量的风险因素;⑤依据生产者及客户关心的指标进行风险的识别。一种新药品在生产过程中,生产者或客户会着重关注药品的某一项指标,在风险识别及评估过程中,也可将其作为药品质量控制风险。
2.2药品质量的风险控制
药品质量风险控制的主要目的是将药品质量的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开展风险评估工作后,需进行风险控制工作,将药品质量的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中,即:①评估相关制药企业能否接受所识别出的风险水平,若能接受就采取措施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②若制药企业不能接受所识别出的风险水平,需采取相关的措施以降低风险或消除风险;③要能够处理好风险、资源及利益几个方面的关系;通常情况下,资源投入力度越大药品的风险就会越低,但对于制药企业来说,在保证药品质量的基础上,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是非常必要的,这就需要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平衡各方面的关系[2]。
2.3药品质量的风险审查
1我国药品生产企业应用风险管理现状
1.1企业风险意识薄弱在很多的药品生产企业中,质量风险管理还是一个全新的理念,因此,其在发展过程中还处于起步阶段。药品生产企业在风险意识方面比较薄弱,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判断还一直停留在经验推定和感官方面,虽然一些企业建立了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但是这些部门在实际工作中没有起到任何效果,不能对工作进行指导。企业在生产方面没有建立风险管理部门,导致风险意识方面也比较低,使得质量风险管理对药品生产的重要性没有体现。
1.2企业缺乏配备所需要的资源,没有实施风险管理培训企业在进行药品生产时,应该配备充足的设备、设施以及人员,同时在厂房面积方面也要满足要求。企业生产的最终目的就是利益最大化,但是,在基本资源投入方面也没有给予重视,导致生产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很多的问题。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没有资质或者是没有经过严格培训的质量风险管理人员,对药品的生产将会没有任何的意义。在质量检测方面,操作人员要按照规程正确操作,对员工的理念也要进行培训,没有严格的培训,员工对风险管理的分析工具就不能理解,导致企业管理中不能很好的规避风险。
1.3企业没有进行合理的风险管理药品的质量风险管理在药品生产的全过程都要进行体现,在研发、生产、流通、供应以及使用的各个环节。做好药品质量风险管理,需要企业在每个程序中都要做到非常合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判断一直都是依赖某个管理人员的个人经验,导致无法对风险进行正确的预判,使企业承担巨大的风险。
2药品质量风险管理的方向
2.1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对所需的资源要不断的完善。药品生产企业在生产环境方面要做到非常的整洁,对厂区的地面、路面以及运输工具等也要做到非常的干净,避免对药品生产进行污染。对厂房还要进行适当的维护,必须按照详细的书面操作规程来进行,对厂房也要进行清洁和消毒。质量控制实验室要和生产区分开,避免出现混淆和交叉污染的现象。对生物样品和放射性特殊物品进行实验的时候要做到符合国家相关要求,对设备使用的敏感度也要进行控制,避免受到静电、震动、潮湿或者其他外界因素的干扰。最后,对设备要进行定期的清洁,避免设备成为影响药品质量的污染源。
2.2企业要加强风险意识,做好风险评估质量风险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工作,对风险的判断要在科学的基础上,同时,对质量风险产生的经验教训要进行归纳、分析,对企业管理人员以及员工的质量风险意识也要进行提高,为企业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评估,包括危害的识别、对危害可能产生的相关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价。对信息进行识别时,对产生风险的根源也要进行查找,做好质量风险前瞻管理。
2.3建立合理的管理机构,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企业可以建立独立的质量管理部门,对质量控制以及质量保证的职能进行履行,质量管理部门对质量相关活动要进行参与,对相关的文件也要进行审核。对各个部门以及各个岗位的职责也要进行规定,按照相关的程序分配到具体的某个人。企业对相关的管理人员的职责也要进行明确,同时,避免出现管理人员不负责任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对质量授权的独立职责进行履行,避免受到其他人员的影响。药品生产的质量要由专门的人员进行负责,并且对日常管理工作也要进行重视。为了能够将企业质量管理的目标进行实现,企业负责人要提供必要的资源,同时,制定合理的计划,保证质量管理部门履行自己的职责。生产管理负责人在专业素质方面要达到要求,同时,要受过生产产品相关的专业知识培训。企业在对人员的职责明确之后,也要进行人员的培训工作,在培训时不能出现盲目培训的情况,要和岗位的要求相适应。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药品的质量,对相关的法规也要进行了解,保证培训的效果能够实现。
1新时期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现状
1.1医药生产人员素质偏低
药品生产并不是一个机械的生产活动,它需要药品生产人员在遵守标准规范的同时灵活的配合专业机器生产。但就现阶段来说,在药品生产环节,药品生产人员的医药理论知识、应用实践知识、职业道德素质等都有待提高。
1.2药品材料选择不规范
药品生产质量的关键在于药品生产材料,因此药品材料的选择是非常的关键。但就现阶段来说,在药品材料选择上,往往更加重视材料的价格,而对于材料的质量缺乏监测,从而导致因药品生产材料质量不合格而出现的药品质量问题。
1.3药品生产管理水平低
在现阶段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药品管理水平较低,缺乏有效的药品生产质量监管,从而导致流入市场上的药物出现质量问题。
2提高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水平的有效策略
1.药品质量管理体系
《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适用于为申请药品注册而进行的非临床研究。《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药物临床试验全过程的标准规定,包括方案设计、组织实施、监查、稽查、记录、分析总结和报告等。《医疗机构制剂配制质量管理规范》是医疗机构制剂配制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适用于制剂配制的全过程。《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作为药品经营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适用于我国境内经营药品的专营或兼营企业。《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是我国中药制药企业实施的GMP重要配套工程,是药学和农学结合的产物,是确保中药质量的一项绿色工程和阳光工程。
2.药品质量管理理念的现状
在药品GMP实施20年的今天,部分药企理念仍处在“检验论”阶段;更多的企业能够自觉实施药品GMP,仍处在“生产论”;很少“设计论”;提升到“风险论”的企业更是少的可怜。如果企业提高风险意识,“博雅”,“完达山”事件或许就不会发生;齐二药,华联,佰易事件就可能避免。介于每种理念都存在局限性,药品质量管理理念在继承原有理念的基础上进行了发展。“设计论”虽然不仅局限于药品研发,但是侧重点还是在于药品研发设计;而“风险论”就是药品质量风险管理,贯穿了药品生命周期的每一个阶段,目标是在形成药品质量管理的整个过程都要实现风险管理,因而,其更接近药品质量控制的核心,更能保证药品质量。我国的药品质量管理理念与发达国家相比,形势不容乐观,还需要做出更多努力,任务艰巨。
3.药品质量管理体系还有待健全
比如新版《中国药典》的颁布实施,企业是按照注册标准执行还是按照药典执行,要求不清楚,要靠企业自己去判断决定,不好把握。再者,从《药品管理法》可以看出,只有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药典委员会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有权利制定药品质量标准,可是新药的质量标准还有一些补充说明申请的标准,通常是由申报单位自编自制,然后交付药品评审中心、国家局进行审查和批准。药品质量管理标准只有国家药品标准和炮制规范,但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却并非如此。进一步健全药品质量管理体系还是需要相关管理部门发挥作用,使药品生产企业积极提升质量管理的理念并建立更有保障的质量管理体系。
3.1药品质量管理相关法律法规需要进一步完善
药品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需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对药品生产企业在风险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的要求已经比较完善,我国在2010年版GMP第二章第四节中,虽单独提出了质量风险管理的理念,《药品召回管理办法》中也有融入这个理念,但是之前的法律法规还没有将此方面考虑在内。建议在修订其他相关法规的同时考虑更先进的理念。国家管理部门需要使用法律的手段加强药品生产企业提升药品质量管理的积极主动性。
1强化药品质量管理
药品质量管理一直是医院药剂部门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而且凸显了药师的专业性和综合能力。目前药剂部门的药品质量管理既秉承了传统的工作,还应适应时代的发展,形成多元化、多样化的工作模式。药品效期管理:定期(每个月)对库存药品质量(效期)进行检查,坚决杜绝过期或接近有效期的药品入库,把好药品质量入库关。若在门诊药房发现药品包装有破损、污渍或药品变色、斑点、粘块等现象时,应及时停止使用。做到“先进先出,近期先出”。建立效期药品登记本,定期检查药品效期,发现离效期不足6个月的药品,要报告和建立药品效期警示标示,并及时填写报表;对于数量较多、效期临近仍不能用完的药品,应提前向科主任汇报,采取紧急有效措施,以避免长期积压造成过期失效。门诊拆零药品管理:医院药房药品拆零销售是为了解决患者看病贵的难题,提高患者合理用药,堵住医疗用药浪费漏洞的重要措施。为确保拆零药品的安全使用,药品拆零应在符合卫生条件的拆零场所进行操作;添置相关的设施设备,把不同包装的药品按分类要求,井然有序地摆放在药架贴有标签的位置上。拆零销售药品的最小包装,应明确注明药品名称、规格、用法、用量、有效期等,并建立拆零记录,使拆零药品有据可查。拆零药品一般应在3个月内使用。药品贮存管理:药品应按效期、批号分类存放。按药品质量标准,严格遵守贮存条件,根据药品性质,做好密闭、低温、避光保存,保证贮存期的药品质量。品、及贵重药品的管理和使用应严格按规定执行,防止滥发滥用,保证药品使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2开展用药咨询
为医师和护士提供合理用药信息:为医师提供新药信息,合理用药信息,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药物配伍禁忌、相互作用、禁忌证等,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为护士提供常用注射剂药物的适当溶剂、溶解或稀释的容积、浓度、滴速及配伍变化等,尽量减少ADR的发生。配合临床护士定期检查急诊科备用抢救药品,随时更换近效期药品,保障急救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患者提供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耐心交待患者各种药物的用法用量及最佳服用时间,如降压药一般要晨起时服,因人体血压有明显的昼夜节律,以上午8:00~9:00时为最高,故若每日给药1次则在早饭后服用为宜,每日给药2次的应在早7:00和晚7:00时服用为宜;调脂药临睡时服用;抗酸药于餐后服用;胃动力药则应在餐前服用等。服药期间忌饮酒,避免进食影响药物吸收的食物。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药师要认真聆听患者的表述,认真解答患者对药物方面的提问,避免使用专业术语,便于患者理解和领会,增强患者对药师的认知度和信任感,积极配合治疗,提高用药依从性。关注特殊人群的用药:婴幼儿、老年人、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的用药,要根据其生理特点,结合临床需要,进行用药指导,仔细交待药品的用法用量、禁忌证及注意事项,指导其合理用药。
3提高药师队伍素质并改善服务态度
改善服务态度:门诊药房药师的工作直接面对患者,代表着医院的窗口形象,一言一行都看在患者眼里。药剂人员必须要有良好的医德医风,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无论在语言或行动上都应遵循“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宗旨。发药做到准确无误:调配药品时认真负责,仔细核对。向患者做好用药指导工作,清楚交待服药时间、用法、用量、次数及服药后可能出现的正常生理反应。耐心解答患者的提问,如药品由于包装的改变或品牌更换时导致患者的疑问,更应耐心细致地予以解释。严格审核处方:根据《处方管理办法》《药品管理法》等法规进行审查,对不符合规定的处方及时与医师沟通纠正。我院实行计算机划价,在门诊划错价、划错药的情况时有发生,如有的药1盒划为1片,有的医师开的消炎痛错划为消心痛,一字之差导致药理作用截然不同,如果审核不及时,就会酿成大错。提高药师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坚决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妥善处理患者的投诉,如在服务态度、药品数量方面的投诉,只要医师改变服务态度,认真核对,是可避免的。注意收集特殊群体的用药情况:要提高咨询服务效率,必须善于总结咨询的“热点”,并有计划地强化学习。实践证明,加强总结学习对于准确地解决问题,提高咨询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是有效的。
4开展药学监护
医院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开展治疗药物检测,可促进药物的合理使用,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还可减少ADR,预防某些药源性疾病的发生。如对治疗指数低、毒性大的药物(地高辛、茶碱、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等)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就可根据药代动力学参数制订合理的给药方案,使给药方案个体化,避免或减少ADR。这是药物治疗发展的必然方向,也是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提供药学服务的重要途径。加强药物使用过程的检查。临床药师对一些治疗范围窄、危险性大、个体差异明显、稍不慎即可产生中毒现象的药物,如地高辛等,除了交待使用剂量,还必须强调药品的安全性,不可漏服或擅自加服。又如降压药不能自行随便加减剂量、更换品种或间断用药,必须要在医师的监督下才能调整,按医嘱合理用药。药品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是患者目前比较关心的问题,也是药物咨询的主要内容。对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按照正确方法和剂量使用药品是药物应用安全、合理的有效保证。为老、幼、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设计个体化给药方案,有效地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做好药物ADR信息的收集,建立ADR登记制度,一旦发现ADR,临床药师应按规定及时收集、登记、填报。要上报给ADR监测员,并逐一上报至上级ADR监测中心。正确认识ADR的发生,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1、药品质量管理机构及人员配备
药品质量,重于泰山。药品是治病救人,保健身体的物品,它的质量问题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医院药房应对药品的质量高度重视,可以成立专门的药事管理部门,对药品的使用、审核、不良反应监控、上报、药品质量分析等问题进行管理、指导、监督。建立药品合法资质标准。药品质量的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职业药师技术职称。药剂技术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药剂士以上的技术职称。任何与药品有直接接触的人员必须具备健康证明,并且每人建立健康档案。
2、管理制度及操作记录
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药品购进、验收、储存、养护等管理制度,处方管理制度,拆零药品管理制度,特殊药品购进、储存、保管,使用管理制度,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制度,药品质量事故处理与报告制度,药品质量信息管理制度,“首供企业”和“首用品种”质量审核制度,近效期药品管理制度,不合格药品管理制度,退换货药品管理制度,安全卫生管理制度,人员健康管理制度,人员培训制度,服务质量管理制度,中药饮片购进、验收、储存、养护和出库复核等20项管理制度。操作记录主要包括:每批进购的药品具有真实完整的购进验收入库记录,品使用记录、温度记录、拆零药品记录等。
3、药品的采购与验收
相对于一般商品而言,药品因其特殊性决定了它的质量问题容不得半点含糊。因此,就药品的采购来说,我们必须把好关,选购药品时,要采用集中招标,从合法的供货单位购药,以此来保障药品的质量。对供货单位的合法资格要经过仔细认证,保证万无一失,特别是对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特殊药品,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的管理规定,从具备相应药品生产资格的供货商处购货。此外对首次合作的企业以及首次进购的药品都要进行严格的审核,对购进的药品,管理人员需要逐一验收,并做好详细的记录,特殊药品要进行双人或是多人多次检验。
4、药品的储存与养护
药品的储存与养护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执行。要求药房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必须做大细致、认真,同时也要求医院要及时配置相应的各种设备,冷处需要配置冰箱、冷柜。为保障药品的质量,应建立阴凉库,阴凉库中需要配置空调机、除湿机以及温湿度计。同时要定制木质柜架来存放药品,保障药品防止离地面低于10cm,离四墙、屋顶超过30cm以上,同时在保障房间通风透气的前提下也要保障房间的避光。每月要定期安排专人对药品进行清点、整理,为节约成本以及保障药品的使用质量,要对保质期在6个月内的药品进行登记上报,避免过期失效,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摘要:药品质量安全是确保安全用药的前提,但近年来制药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风险问题严峻。文章综述统计学在药品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并分析统计学在药品质量管理中的适用性,为药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关键词:制药生产;统计学;质量管理;质量风险;药品安全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R954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33-0175-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33.086
随着科学技术的推进式发展,治疗各种疾病及不同治疗效果的药物层出不穷,人们在得益于新型药物的治疗的同时,也同样面临药物质量带来的风险。随着我国药检工作的不断推进,人们对药品质量风险的关注度也普遍提升。为了应对药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风险问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法规、政策,也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致力于药品质量风险的研究。在此研究背景下,本文主要根据文献资料对制药生产过程的质量风险管理流程进行综述,并分析统计学在制药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应用中的适用性。
1 制药生产过程质量风险管理流程
质量风险管理是贯穿于药品生产过程的质量风险评估、控制、沟通及审核回顾的过程。实现对制药生产过程质量风险的有效管理,需要熟悉风险管理的流程。对风险管理流程的把控是实施风险管理、有效降低制药过程质量风险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本文首先对风险管理的流程进行概述。将制药过程质量风险管理分为四个步骤: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沟通和风险审核及回顾。
1.1 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进行风险管理的首要工作,风险评估主要包括了对风险的识别、分析以及风险分析过后的风险评价环节。这三个环节的主要工作是弄清楚可能产生的风险、风险发生率和后果的严重程度及对风险的评级。有效的风险评估工作需要企业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团队,并应使团队包括各方面的评估专业人员,他们应对药物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有深入的了解,如人员、厂房、设施、设备、物料、产品等,并对生产过程中的风险有较为全面正确的认识,能够利用专业知识进行有效的风险评估。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总体经济建设水平的大幅度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与此同时,人们在食品、药品安全性方面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药品质量主要受到药品生产环节的影响,药品生产环节不仅是药品质量达到我国相关标准规定的基础保障,同时,也是药品质量问题的高发性环节。因此,药品企业实际生产过程中,必须对药品生产环节加大注重,不断强化生产质量管理力度,并建立健全生产监管制度,将其落实于各个生产环节中,以此促使药品生产各个环节更具规范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药品生产质量符合我国相关标准规定,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继而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效益,促使其实现健康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新时期;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强化措施
对人类而言,药品是其与各类疾病抗争的关键性工具,是保证人体机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的重要物品。因此,无论是就患者层面而言,还是我国社会医疗水平层面,药品生产质量均意义远大。现阶段,虽然社会大众广泛关注药品安全问题,但是,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亟待有效解决。因此,药品生产企业要想在新时期实现长久发展,必须对自身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工作进行全面强化,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其医疗水平,进而带动我国整体医疗水平实现进一步发展。
一、加强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的重要意义
在人类日常生活中,药品扮演着至关重要且不可或缺的角色,属于人类生活必备品。它不仅可以帮助人类抵抗病毒的入侵,保证人类的生命健康与安全,一些保健药品,还能通过有效调理作用提高人体各项机能,提高人类的生命质量与生活质量。近些年,随着一些药品生产质量问题的高频率曝光,例如,欣弗、鱼腥草等,给药品行业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该行业的公信力,导致人们逐渐丧失了对药品的信任。这些药品生产质量之所以会出现安全隐患,主要原因便是药品生产企业,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安全意识较为薄弱,而且缺乏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导致管理工作无法做到真正的贯彻性落实,最终,药物生产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证。由此可见,在药物生产过程中,药物生产企业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不仅要贯彻落实生产质量管理工作,还要对管理工作质量不断进行强化,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其所生产的药物质量完全符合我国相关标准规定,具有良好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有利于强化人体机能,保证人类生命健康。
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现状
(一)生产环境管理不善。药品生产环节是保证药品质量的关键性环节,而很多药品生产企业之所以会出现药品质量问题,主要原因全部集中于药品生产环节,例如,物料储存环境、方法以及记录与相关要求不符;物料来源不具有良好的可靠性;物料管理不善以及使用缺乏规范性等,除此之外,一些药品生产企业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自身安全意识较为薄弱,并没有对生产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形成明确的认知,导致生产现场管理严重缺乏有效性以及规范性,例如,生产环境卫生较差,相关设备保养不及时等,甚至一些企业并没有严格检验生产工艺用水,这些均为药品生产质量预埋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二)生产监督管理有效性较差。对于药品生产企业而言,监督管理是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因此,药品实际生产过程中,质量管理人员必须严格监管各个生产环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生产质量。不过,很多药品生产企业并没有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监督管理工作根本无法在生产环节中得到贯彻性落实,由于约束力度较小,很多监管人员并没有认真履行自身职责。例如,监管人员并没有严格检查物料平衡情况以及原材料投放前的情况;原材料采购过程中,并没有对供应商的资质进行严格审查,导致进入生产现场的原材料相关证明文件不全;还有一些药品生产企业,根本没有综合评估原材料供应商的整体质量体系,甚至没有及时有效对生产成品,或是中间产品质量进行稳定性评价等。
【摘 要】专业建设关系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办学特色和办学优势;通过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基于岗位分析、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加强核心课程建设等方面,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的建设进行探讨。
【关键词】食品药品监督管理 专业建设 培养目标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7C-0076-02
医药行业是快速发展的朝阳行业,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近年来,问题药品事件的频繁发生正是由于药品生产、经营质量监管和安全监管不到位造成的。目前,从事药品监督管理工作的专业人员缺口较大,全国开设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医药方向)的高职院校稀少,并且开设时间都很短,对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和课程体系差异较大。我院在没有多少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深入企业调研,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比较完善的课程体系。通过制定课程标准,优化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模式,加强对核心课程的建设,在专业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深入调研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我们成立调研小组,深入企业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通过访谈、问卷等方式进行调研。调研的对象主要是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业务骨干、医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主管、质量管理部门主管、质量管理岗位一线工作人员等。经过调研分析,本专业学生就业的核心岗位群主要是药品生产和经营企业质量管理岗位以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执法岗位。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岗位群中,毕业生的初始岗位有生产操作、仓储管理、药品质量分析检验等,晋升岗位有质量监督员、车间工艺员、高级药品检验工等,未来发展岗位有质量受权人、质量管理部门主管等。以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结果为基础,归纳出对应岗位的职业能力,学生应该具备应用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对药品生产过程质量在线监控、管理能力;具备药品生产质量监控点及关键参数的控制能力;具备审核药品批记录并准确决定产品是否放行的能力;具备对供应商质量审计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经营企业质量管理岗位群中毕业生的初始岗位有药店营业员、药品采购员、药品保管员、药品库质检员、质量管理员等岗位,晋升岗位有质量管理负责人、部门经理等。学生应该具备根据药品储存条件要求,做好药品分库分区分类存放、药品养护、质量控制能力;具备对药品外观质量、包装鉴别和检验能力;具备定期库存盘点,进行报损、报溢、药品出库复核能力;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执法岗位要求掌握药品有关的法律、法规,具有辨别药品真伪等能力。
根据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医药方向)学生从事核心岗位所必备的能力、知识和素质,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药品生产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药品分析、药品质量管理标准、医药行业法律和法规方面的理论知识,具备药品质量检测和生产过程的质量监控、流通领域质量保证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