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采用多媒体案例教学的优点
1.1培养临床诊疗思维,改善教学效果
我系所采用的多媒体案例教学通过收集典型病例,在教师的引导下,鼓励学生为患者制定眼科检查、诊疗方案,帮助学生培养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临床诊疗思维。如我们让屏幕起初展示眼痛患者就诊,随着教师对疾病诊断思路的引导及同学的自主讨论,最终得出眼痛患者初步诊断为青光眼。从而培养学生临床诊疗思维,加深对青光眼的认识。
1.2扩大知识来源
我系通过多媒体案例教学打破了传统课堂教授单一性的知识来源,学生既可以从教师的课堂分析中得到知识来源,也可以通过同学的不同分析视角,分析思路及团队协作中获得知识,还可以通过自主搜集文献资料获得知识。
2多媒体案例的分类
2.1多媒体案例教学根据内容可以分为单项案例和综合案例
单项案例,是根据眼科医疗活动中某个具体环节或某个治疗项目选取或处理案例。如眼科检查的操作步骤。单项案例具备独立性,侧重对个别具体环节或方法的选取。综合案例,是根据眼科医疗活动中某一系列具有相互联系的环节选取或处理的案例。例如患有多系统疾病的眼科就诊病人,进行几个检查及采取几项相应治疗措施的案例。综合案例的内容具有内在联系广,多种知识与方法融为一体,有利于提高学生问题的综合分析,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摘要:探讨临床医疗大数据技术与眼科教学之间的关系,建设健全眼科教学体系。本文通过对临床、教学、科研等相关工作建立的临床大数据优化临床眼科教学模式,发挥大数据的价值,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提供依据,以信息时代医疗数据与科研数据相结合作为眼科教学的主体,改变传统的眼科教学模式,简化教学流程,为临床眼科教学提供更大的帮助,为眼科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的学习资源。
关键词:大数据;眼科教学;体系建设;数据模型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改进与发展,建立高素质的医疗服务团队,为医疗服务水平的关键[1]。医生这一职业是不断学习的过程,从走进医学院的那一天开始,就注定了将要面临一生的学习生涯,在校学习基础知识,走出校门理论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具有足够的临床经验才能对疾病的诊断、治疗有更加准确的判断[2]。在临床教学中,帮助年轻医生、实习医生掌握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法成为提高医生业务能力水平的第一要务。眼科是临床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但无论是中医或西医专业教材中,眼科是一门小学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都不是很高,理论知识掌握不够全面,实践经验不够丰富,严重影响临床教学效果[3]。临床眼科大数据中,只有1%被运用到临床教学中,其余的99%如果能被很好的利用,进行数据整合,建立新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这对培养眼科专业人才、提升临床医生的专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通过探讨临床医疗大数据技术与眼科教学之间的关系,建设健全眼科教学体系,是非常重要的。
一眼科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
眼科作为临床医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内容主要包括对视觉器官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诊断、治疗、预防和康复。眼球拥有人体最复杂的神经结构,功能也较为复杂。眼睛为全身的重要组成部分,眼科学与其它学科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与多学科有所交叉,眼科这种独立性与交叉性学科特点使其与其它临床学科教学存在差异[4]。眼科作为一门小学科,专业性强,疾病种类复杂,治疗方式复杂,手术视野较小,操作要求精细,学生走入医学院校学习,只是为成为合格的眼科医生的第一步,所有学生毕业后都要走入临床。但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医院眼科的师资力量、设备、资源还存在很多欠缺,特别在基层医院工作的医生,没有正规的培训,很多医生都是在工作中学习提高,导致眼科医生专业技术水平还存在很多弊端,这种方式并不利于他们成为一名专业的、合格的眼科医生。
二眼科信息技术的应用
对于眼科的医生来说,眼科图像的检查结果是医疗信息技术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眼科影响系统为眼科专家编写的一套管理系统软件,通过网络管理系统,医生们可轻松管理眼科影响检查设备及影响检查数据。眼科管理系统可以与病例系统、医院信息系统整合起来,通过眼科信息管理系统,眼科医生进行患者档案采集、存储、运输等,方便了医生的出诊流程[5]。眼科电子病例系统在临床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医生通过网络系统对患者的信息进行电子化记录,信息内容主要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治疗方法等详细信息,整个信息内容涉及病人信息的每一个流程,在医疗中,可将信息源整合,满足医院管理及法律的需求。
三临床大数据的应用情况分析
关键词:直接观察法;病例分析法;自由讨论法
目前眼科护理教学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有:(1)学生主要是中考的落榜生,他们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学习能力、自我约束能力都较差,也就是学生综合能力较弱。(2)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眼科护理学为考查课程,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也不涉及这方面的内容,学生从心理上不重视。(3)学生毕业后大都在医院从事护理工作,眼科护理是他们工作的一部分。如何顺利、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是眼科护理学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笔者从事眼科护理教学工作多年,探索出一些教学方法:改变单一讲授式教学法,利用现有条件,从听觉(讲授法、讨论法)、视觉(演示法)、触觉(实习、作业法)等多方面多措并举,将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现介绍如下。
1应用直观生动的多媒体教学法、利用模型教具教学、利用标
本教学、利用自身资源教学[1]
1.1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学中常见的方法和手段,也是非常普及的一种教学形式,在眼科护理学教学中也是如此。比如眼球的解剖结构,典型的疾病图片能让学生一目了然。通过给学生看从网络上下载的图片、视频,使学生不但对眼球的解剖结构及眼病有一个“平面”上的初步认识,而且使一些护理操作更形象直观,使学生更易理解、记忆。
1.2利用模型教具教学
模型教具是一种传统的教学工具,利用模型教具可使教学内容直观生动,有利于学生的理解、记忆,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眼球模型可使学生对眼球解剖结构有一个立体认识,有利于学生立体思维的形成,提高了学生学习、探索的兴趣,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模型教具的应用是对理论知识教学的一种补充。例如利用眼球模型教具教授眼病知识,学生会很容易理解病变位置、病变形态,分析眼病对患者可能造成的损害,思维会随着教师的引导进一步延伸。
1卫生士官眼科教学的思考
1.1卫生士官眼科学教学安排的局限性
目前,基层部队对卫生士官的职能定位还不太清晰,卫生士官多为全科学习,分科不细,从而造成从事专科的卫生士官较少,眼科等专科又属于较细的分科,专业知识分化度很高,造成普通卫生士官对眼科等专科知识重视不够;且卫生士官总体培训目标不明确,眼科学培训课程体系缺乏针对性,存在普通理论课程偏多,实战和操作课偏少,职业教育特点不能实现,部队对岗位专业人才需求还不能满足。就如我校目前卫生士官的眼科学教学课程为4课时,传统讲的是常见的白内障,黄斑变性和屈光不正等常见眼科疾病,但卫生士官在基层部队所常遇到的疾病如结膜炎和干眼症,以及战场眼科学急救的内容涉猎较少,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2卫生士官教学模式的滞后性
职能教育的教学观念相对滞后,部分专业教员对卫生士官所需的任职教育内涵认识不够,不能用任职教育理论指导教学行为;知识结构更新较慢,仅满足于已有知识,对新的军事知识和与军事相关的交叉学科知识了解偏少;实践和战场教学能力欠缺,较多类同普通高校医学的教学模式。另外,有些培训机构存在教员更新流动过快,师资队伍不够稳定等问题,造成教员培养、教学研究、方法探讨、经验总结等一系列教学活动难以开展;教员的教学准备、授课质量和课后辅导等方面,未完全实行有效管理和监督,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教学管理与科研质量的提高。
1.3卫生士官基础水平的参差性
受训预选卫生士官大多没有卫生方面的从业经历且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在目前有限的教学时间内确实掌握基本的临床操作技能有不小的困难。有的经过一定的医学培训,具有一定医学知识基础;有的来自其他工作岗位,没有任何医学知识;有的具有大学学历,有的仅有初高中文化,文化和专业水平差异较大,势必影响教员对授课内容难易程度的把握。另外,也存在一些学员学习专科的主动性不足、怕难怕学等现象,给教学管理带来相当的难度。
2卫生士官眼科教学的改革
1认真备课,为授课做好充分的准备
启发式教学和传统教学不同点在于,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式教学是通过启而迪之,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真正的学习主体是学生,而不再是传统教学中教师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灌输知识,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所以在围绕教学大纲备课时,教师不仅要熟悉授课内容,更要在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上,对课程进行有计划地设计,尤其是重点、难点内容。如何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激发起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学习是备课的重点,也是关乎启发式教学成败的关键。
2各种启发式教学手段灵活运用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教学的指导方针,更是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它包含多种教学手段。常用的启发式教学手段包括提问启发、对比启发、类推启发、病例启发等。
2.1提问启发式教学
即教师将授课内容精心设计成问题,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其独立思考、分析及解决问题,进而对知识点加深理解。例如在讲授瞳神紧小的病因病机时,可以提问:“关于瞳神紧小病因病机的学说有哪些?”。通过引用倪维德《原机启微》“足少阴肾为水,肾之精上为神水,手厥阴心包络为相火,火强搏水,水实而自收”,提出“什么是强阳搏实阴论?”通过引用黄庭镜《目经大成•八十一证•瞳神紧小》“因劳伤精血,阳火散乱,火衰不能鼓荡山泽之气生水滋木,致目自凋,而水亦随涸”,提出:“黄氏对该病的病因病机如何认识?”。通过上述不同的观点,引导学生将该病的病因病机概括为虚实两方面:实者为外感热邪或肝胆火热,火邪攻目,煎熬神水,黄仁受灼,致瞳神展缩失灵;虚者为劳伤肝肾或久病伤阴,肝肾阴亏,虚火上炎,神水受伤,瞳神失养。教师运用提问启发式教学法,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2.2对比启发式教学
对相似的知识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深入思考,总结归类,找出异同。例如“针眼与胞生痰核均表现为胞睑硬结,二者如何鉴别?”,引导学生从病因病机、发病部位、症状、病势、病程等方面进行思考,通过比较异同,进而掌握疾病。也可以是不局限于某个章节,模拟临床,直接从症状着眼,例如“患者自诉视一为二,应考虑哪些疾病?”。对比启发式教学是在前期教学的基础上,通过提问的方式,将易于混淆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梳理,运用横向思维,改变了僵化的知识结构,从而巩固了教学效果。
摘要:七年制医学研究生的教学模式不同于五年制本科生和普通研究生的教学模式,而眼科学相对于其他学科的专业性也更强。针对于七年制临床医学眼科学专业研究生的教学问题,结合学生学制及学科的特色,进一步探讨更适合该学科七年制研究生的专业教学模式。
关键词:七年制 眼科学 专业教学
一、七年制及眼科学的特殊性
七年制医学专业是我国九十年代中期所形成的一种培养高层次医学专业型人才的长学制专业,七年制本硕连读这种学制既不同于普通5+3模式研究生,也不同于五年制本科生,它有着自己的特殊性,本专业分为普通基础和基础医学教育三年,临床医学教育四年,将本科阶段及研究生阶段的理论课程均完成后,才开始进入临床实习阶段。经过十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其教学模式一直在不断改进,力于寻找出一套更适合该特殊学制型研究生的教学方法,以便为二十一新世纪培养出适应于医学科学发展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眼科学是研究人类视觉器官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防治的专门学科,有着很强的专业特点,主要表现在解剖结构复杂而精细、生理功能特殊、专业术语生疏、眼科疾病种类较多、发病机理繁琐、眼科检查项目繁多以及专科仪器使用技术性强等,但又与其他临床学科和基础医学学科有着广泛而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眼科学专业是一门专业性强涉及其它学科疾病广泛的独立学科。而七年制眼科学研究生具有理论学习课时较其他学科少,专业难度性却比其他学科大的特点,即使与五年制甚至专科医学生相比课时也并未增加,这便造就了七年制眼科学研究生在研究生阶段临床实践过程中由于理论知识缺乏及专科检查复杂而难以上手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经过不断观察、思考,探讨出更适合七年制眼科学研究生进入临床后的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二、理论教学
七年制学生学习眼科学都是在大四的下学期,同学们还未接触临床,大部分学生尚未选择好自己以后有意向深造的临床专业,因此眼科学作为一门考查课授教,很多学生仅仅是为了能顺利通过期末考试而学习本课,然而这对于有意向学习眼科学的七年制学生,这种“考查课”式的教学无疑是“蜻蜓点水”,无法将眼科学复杂而繁多的内容讲授给学生,再加上理论课时有限,这便加重突出这一矛盾,造成七年制学生“高不成,低不就”的一种现象,那么如何在有有限的课时内让七年制的学生对眼科学理论学习达到眼科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要求呢?针对于这一问题,我们探索出一套适合他们的方法。
1.本科阶段理论教学模式多样化
[摘要] 目的 评价PDG教学法在眼科教学中的应用。 方法 在眼科常见病中选择两个章节,要求学生对这两章的重视程度基本相同,在临床中较为重要且应用相近。其中一章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另一章采用PDG教学法,比较两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 结果 应用PDG教学法的一章中,94.7%的学生认为课堂效果非常好,92.1%的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考试中,两章内容的平均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PDG教学法;眼科学;眼科专业
[中图分类号] R-0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12(a)-0166-02
眼科学是一门专业性强,医学生学习掌握有一定困难的临床专业课[1]。眼科学中疾病种类繁多,理论内容专业性强,对眼科专业的学生来说,透彻地学习难度比较大。如何能合理运用教学方法,极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显提高教学效果[2-3],本项目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并考虑学院自身教学条件的基础上作了一些尝试。“问题-讨论-指导”(problem-discuss-guidance,PDG)教学法是教师提出问题或提供案例,让学生在查阅资料和自学的基础上进行讨论,教师给予指导和总结[4]。PDG教学法的运用是联系理论与实践的一座桥梁,更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本院眼耳鼻喉专业2009级学生38人,其中,男生20人,女生18人,平均年龄(23.12±1.46)岁。所有学生均掌握了一定的眼科学知识,具备眼科学基础能力。
1.2 方法
阅读眼动研究文献分布时间能在一定程度上呈现阅读眼动研究的发展脉络。统计结果(表1)发现,我国“三大教育”领域阅读眼动研究文献在时间分布方面有以下特点:第一,数量少。在CNKI的“三大教育”学科领域,以“眼动”+“阅读”为主题词检索,仅获得有效文献28篇,与相同领域主题词是“阅读”的28219条文献记录相比较,其总量非常少。其中,检索结果,1986年前有效文献为0篇。1986年以来,年平均有效文献仅有1.1篇。文献篇目最多的年份是2009年,只有6篇。2011年次之,有5篇。第二,出现晚。“三大教育”领域阅读眼动研究第一篇文献资料出现年份为1986年。而中文阅读眼动研究可以追溯到1925年,国外对阅读的眼动研究则始于1879年[2]。第三,增长趋势明显。从表1可以看出2000年以前国内“三大教育”领域对阅读眼动研究比较稀少,而2000至2009年十年间出现了19篇有效文献,2010至2011年,两年时间就出现了7篇有效文献。相对而言,近十年的文献数量呈上升的态势。“文献来源”既可以作为主要阵地,用来展示阅读眼动研究的成果,便于同行对研究成果进行搜集,也可折射阅读眼动研究是否进入“三大教育”前沿,成为一线教师熟悉的科研方法。统计结果表明:在28篇阅读眼动研究有效文献中,公开发表的论文有12篇,分别发表在11种公开期刊上,除《天津师范大学(社会科学版)》上发表2篇外,其他期刊均只收录有1篇,这10个刊物按刊出阅读眼动研究文献时间先后为《心理科学》、《教育教学论坛》、《教育科学研究》、《吉林教育科学(普教研究)》、《天津市教科院学报》、《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心理发展与教育》、《淮南师范学院学报》、《心理学探新》及《心理科学通讯》。其中,进入学前教育、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类2000–2011年版中文核心期刊的论文仅有1篇,刊于2001年07月的《教育科学研究》①。除去以上文献,另外16篇源于博士、硕士论文库及会议的文献,分别为博士论文3篇、硕士论文12篇以及会议文献1篇②。其中来自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3篇,硕士论文2篇。其他为辽宁师范大学硕士论文4篇,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篇,河南大学硕士论文、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西南大学硕士论文和首都师范大学硕士论文各有1篇。从统计的数据看,华东师范大学和辽宁师范大学近年来对儿童阅读眼动研究比较关注。
对儿童阅读眼动研究论文的作者所在单位进行统计分析,其目的一方面是为同行间的交流与学习提供一个参考,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展现儿童阅读眼动研究课题的主要研究力量分布情况,反映研究人员构成方面的特点或局限。统计结果发现:第一,文献第一作者所在单位是小学或中学约占7.14%(见表3),文献第一作者所在单位是高校的(见表4)约占92.86%。第二,国内儿童阅读眼动研究的主要力量来自天津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及东北师范大学,他们共公开发表研究文献19篇,占检索到的28篇文献总量的67.85%。对“文献主旨”进行分析目的在于考察研究我国“三大教育”领域阅读眼动研究的重点和范围。在对文献题目和关键词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文献摘要和全文,对文献的主要内容和文献主题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1)28篇文献共有关键词120个,其中有107个关键词仅出现1次。出现2次以上的关键词13个,“眼动”出现23次。(2)阅读眼动研究的内容有三类:一为阅读眼动基础研究,其中包括儿童阅读眼动的特征或发展研究、阅读眼动障碍研究;二为阅读应用的研究,包括阅读眼动教学(策略或实效)研究、阅读情境研究(独立和陪读)、阅读媒介(图文)研究;三为阅读眼动研究文献述评(评介)。其中应用研究的文献占57.20%。(3)缺乏对儿童阅读认知心理理论层面探索的研究,缺乏对阅读教学界热点话题诸如“语感”和“文感”的相关研究。
研究方法影响着研究的路线和结果。据统计,28篇有效文献多数使用两种以上的研究方法,其中,“文献法”使用率最高,达92.90%。“眼动测量法”使用率次之,达60.70%。另外,有39.30%主题词含有“眼动”的文献,研究中并没有进行眼动实验,只是引用他人的眼动研究结果。根据表6,“眼动测量法”研究使用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使用者集中在华东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河南大学等高校院所。第二,阅读眼动实验材料选择上,绘本和汉语的语篇阅读眼动研究相对丰富。汉语(文字)材料的语言单位涉及词、句和篇,英语(文字)有字母、句和篇。检索中没有找到有关汉字和英语单词认读眼动研究报告。第三,有不同体裁作品的阅读眼动研究报告。例如“科技文”阅读眼动研究。第四,眼动实验被试以小学生为主,其年龄、受教育情况与阅读眼动关系的研究相对受重视。第五,部分实验属于基础研究,即对阅读眼动事实的发现和验证;部分属于应用研究,即服务于阅读教学和训练。没有发现解释汉语阅读认知心理的理论研究。第六,不同高校在实验材料和被试的选择上存在一些差异,其中,华东师范大学较关注学前儿童绘本的阅读研究;辽宁师范大学相对关注小学教材排版效果的研究。综上统计和分析,在学前、初等、中等教育学科领域,我国阅读眼动研究表现了以下特点:第一,儿童阅读眼动研究起步比较迟,研究成果比较有限。第二,文献主要源于学术性强、面向高校的期刊,及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至今,仅1篇相关文献出现在“三大教育”学科领域的核心期刊。与“三大教育”一线教师存在隔阂。第三,研究力量主体是高校教师和博士、硕士研究生,极少研究者来自中小学教师队伍。第四,本次检索到的阅读眼动研究触及阅读眼动基础研究、阅读应用的眼动研究和阅读研究文献述评(评介)。阅读认知过程的探索缺乏,阅读教学热点话题未关注,理论上缺乏创新。第五,“眼动记录法”在“三大教育”阅读研究中的使用不普遍,能掌握这种研究方法的学者集中在高校。另外,从被试和实验材料选择的角度看,“三大教育”阅读眼动研究已经具有一定的广度,但总体而言,不够丰富,系统性欠缺。
综上可见,我国阅读眼动研究存在着以下值得反思和重视的三个问题。一是研究成果不被阅读教学界所了解。本次研究检索到的文献仅有一篇源于进入学前教育、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类2000–2011年版中文核心期刊。反映出阅读眼动研究未能对一线阅读教学起到引领或参考的作用。二是系统性研究比较缺乏。尽管“天津师范大学是国内眼动研究的发源地,位于国内眼动研究最前沿,引领着国内眼动研究的发展方向”[3],但天津师范大学仅对阅读者和阅读材料题材类型阅读眼动特征进行了系列的研究。类似地,华东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只对绘本阅读、小学教材插图进行一系列的探讨。这种现象反映出该类研究的系统性不足。正如闫国利、白学军曾指出:“尽管目前我国学者对汉语阅读的眼动研究虽然已涵盖了字词、句子、语篇和不同文体等方面,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和深入,但由于我们的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且研究者感兴趣的领域不同,导致研究比较零碎,不够系统。”[4]三是缺乏对语文教育热点话题的关注。例如,到目前为止阅读眼动研究还未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反复提到的“语感”及近年来备受重视的“文感”具有什么特点,是如何形成的,形成以后如何影响阅读认知过程等与心理学关系非常密切的问题纳入研究对象。
眼动测量法能有效地反映阅读认知加工过程“怎么样”,从而为某些阅读现象“为什么”和阅读训练可以或应该“如何”设计提供佐证,是研究阅读认知过程最直接的方法之一。我们期待着有更多的眼动研究者关注学前教育、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学科领域的阅读,从而为我国的语文教学带来更多的启迪和真正的革新。(本文作者:吕小君单位:温州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摘要]五官科是一门专科性强,组织解剖精细,临床操作要求较高的学科。针对该科教学问题,应采用突出专科特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关注五官科与其它学科的联系,立足于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分析能力,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有限的课时和教学条件,让学生感受多方面的刺激,从而使其有更大的收益。
关键词:五官科教学
中图分类号:R246.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12-0258-02
五官科是临床医学专业中一门重要的必修课,是讲授眼、耳、鼻、咽喉和口腔等科疾病防治的临床学科,它具有专科性强,位置特殊、组织解剖精细,临床操作要求较高的特点。中专生在校理论学习课时少,该科开课一般在最后一学期,学习时间比较紧,在开设该课的同时还要学习内、外、妇、儿学科,学生有意识的把精力放在后者上,没有更多时间去学习五官科,再加上五官科组织解剖精细,结构复杂,很多结构很难用肉眼观察到,以致许多同学普遍反映难学,很难理解,有的甚至放弃,其实在五官科的教学中抓住几个难点和重点,针对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那么学生学起来就比较轻松。为以后的临床实习或在基层医疗单位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1让学生了解五官各科特点与其它各科的联系,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五官”位于头面部,具有视、听、味、嗅、位置觉等特殊功能,与身体的其他脏器有紧密联系。五官功能的正常,对维持人体各器官的正常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如:对消化系统疾病就有“病从口入”的警句,舌无味常有消化不良;鼻咽喉为呼吸系统的门户,肺部的炎症常与上呼吸道感染有关;眼睛是心灵和疾病的窗口,如心情不愉快时可表现为眼无神,糖尿病、高血压、妊高症等疾病会引起眼底或内耳的损害,五官的病变(扁桃体炎)会引起心脏、肾脏、关节的疾病,成为全身性疾病的病灶。再如:青光眼症状有时与内科胃肠道疾病,颅内压增高的疾病相似,有时临床医生容易误诊,而延误治疗,给病人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害。所以说五官科与临床各科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少全身病具有五官科方面的症侯,而五官方面一些疾病又是某些全身病的表现。医学生在学习五官科时应了解该科的特殊性及其与其它各科的联系,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为以后在基层医疗单位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针对五官科学习中的难点,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多方面的刺激,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
五官科学习中的难点是五官的组织解剖,由于五官的组织解剖精细,结构复杂,很多结构位置较深,不易被肉眼直接观察到,仅通过理论的讲授,学生难以理解。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消化吸收,就要给予多方面的刺激,以培养其联想能力。
1以“课程设置”来具体实现“培养目标”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全面有效地实现必须以详实的教学计划和完整的课程设置体系为支撑[4]。因此,课程设置可以说是实现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手段和实施方式。然而,把人才培养目标合理地转化为具体的课程设置体系并非一项简单的工作。它不仅需要总结过去的经验,把握现在的实际,更需要考虑专业未来的发展;此外,它不仅要体现学生的实际需求,还要顺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状况,更要反映学科的发展规律。因此,一套符合特定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设置体系必定需要经历数十年甚至数百年的探索与实践及无数次的改革与调整。总之,课程设置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该专业未来的发展前景。
2“基础-核心-特色”课程设置思路的具体实施
以五年制本科眼视光医学专业为典型例子,其课程设置的主要框架结构为人文和社会学及基础医学(基础课程)、临床医学(核心课程)和眼视光学等三大类。
2.1基础课程:人文和社会学及基础医学温州医学院眼视光医学专业的人文和社会学课程,在眼视光学专业课程设置中占22.2%。人文和社会学课程主要包括社科、哲学、经济学、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和外语等等,这些课程穿插在不同学年的医学专业课学习过程中。基础医学课程包括医用基础化学、医用有机化学、医用化学实验、医用细胞生物学、医用物理学、系统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生理学、局部解剖学、头面部解剖、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机能实验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实验诊断学、物理诊断学、医学影像学和卫生学等,主要安排在第1至第3学年开设。在使用教材、课程学时分配、教学要求和目标等方面,眼视光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的基础医学相关课程均与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保持一致。授课方式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其学时分别占总学时的62.3%和37.7%。考核方式采取理论考试和实验考试,课程成绩根据理论考试成绩、实验考试成绩以及平时分计算,具体比例不同课程略有差异。
2.2核心课程:临床医学毕业后经过规范培训,成为合格执业医师是眼视光医学专业毕业生基本目标之一,因此,临床医学核心课程同样成为本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骨架”。临床医学课程主要包括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和耳鼻咽喉科学等。授课方式包括理论课和临床见习,其学时分别占53.5%和46.5%,主要安排在第3、第4学年,毕业实习则安排在第4、第5学年。在“核心课程”运行过程中,各种类型的学习,如病例讨论、科室见习、模型练习和体验等,都与前期“基础课程”中的基础医学相融相济。理论课程所采用的教材与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一致,课程学时和临床见习、实习轮转时间略少于临床医学专业。考核方式采取理论考试和见习考核,课程成绩根据理论考试成绩和见习考核成绩以及平时分计算,具体比例不同课程略有不同。此外,在各个临床科室实习轮转完成前,学生必须通过相应的考核。
2.3特色课程:眼视光学通过借鉴和引进西方视光学教学体系,“取其精华,为我所用”,眼视光学系列课程无论是教材、授课方式还是教学要求和大纲设置等都在不断地完善和趋向成熟[3]。目前的眼视光学专业课程是由系列课程组成的,主要包括眼科光学基础、临床视光学基础、眼科学基础、眼科光学器械、验光学、眼镜学、视觉神经生理学、接触镜学、临床眼科学、斜视弱视学和双眼视学等课程。除了眼科光学基础在第2学年第1学期开课外,其他课程均从第3学年开始设置,毕业实习安排在第4、第5学年。授课方式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或临床见习),其学时分别占总学时的68.7%和31.3%。考核方式采取理论考试和实验考试(或见习考核),课程成绩根据理论考试成绩和实验考试成绩(或见习考核成绩)以及平时分计算,具体比例不同课程略有不同。此外,在各个临床科室实习轮转完成前,学生同样必须通过严格的考核。眼视光学特色课程从基础到临床,从理论到实践,循序渐进,且相当比例课程采用双语教学,使本专业学生形成具有国际先进性和规范性的眼视光学知识构架和临床技能。
3“基础-核心-特色”课程设置思路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