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探讨眼科护士核心能力训练对眼科手术患者控制院内感染的方法与效果。 方法 对22名眼科护士进行包括消毒隔离知识、职业防护、洗手执行情况、病房管理等方面的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培训后对院内感染控制的应用效果与培训前对比。 结果 培训后眼科护士对院内感染控制知识及能力明显优于培训前,眼科手术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护士对院感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 结论 通过对眼科专业护士有目的、有措施、有针对性的核心能力训练能提高眼科护士院内感染控制的知识及能力,有效地控制眼科手术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
[关键词] 核心能力培训;眼科护士;院感控制;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 R19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21-0124-02
护士核心能力是指护理教育着重培养的护理专业人员必须具备的最主要能力,是个人、职业及专业能力结构中最主要的能力,是核心竞争力[1]。眼科专业护士应具备的核心能力包括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及应用能力;消毒隔离知识和管理能力;安全管理知识、专科理论知识及实践能力;应急与协调能力;围手术期知识及患者管理;教育、培训、科研与质量监控能力[2]。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医院内感染日益增加,特别是眼科患者大多数双眼或单眼视力障碍,行动十分不便,陪护率增加,交叉感染的机会增多。为了加强我院眼科病房医院内感染的管理和控制,提高护理质量和眼科整个护理队伍的护理水平,我院自2009年1月起,对我科共22名护士进行以院内感染为重点的核心能力培训,取得了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共22名护士均为女性。年龄19~48岁,平均33岁。其中副主任护师3名,主管护理师5名,护理师7名,护士7名;本科4名,大专11名,中专7名。
【摘要】 目的 探讨PDCA循环法在眼科门诊教学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在眼科门诊专科技术操作的教学中采用PDCA循环法,根据新护士和轮科护士对眼科知识的掌握情况制定教学计划,由带教老师按计划对新护士及轮科护士进行操作技能培训和考核,将培训及考核中发现的问题列入下一轮的循环中,保证教学质量控制的有效性。并以《临床眼科护理指引》(吴素虹主编)为工具书,按操作的难易程度分阶段带教,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全面掌握相关的操作。结果 对2006年4月至2012年4月共32名新护士及轮科护士采用了PDCA循环法教学管理方法,比以往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技术操作考核的合格率上升了5%。结论 PDCA循环在门诊教学管理中的应用有利于新护士更快地掌握眼科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同时能不断提高带教质量,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
【关键词】 PDCA循环;眼科;门诊;护理技术;教学管理
PDCA循环是一种程序化、标准化、科学的基本管理方式。即通过计划(P)、实施(D)、检查(C)、处理(A)4个阶段实施管理,使工作质量在不断循环中得到提高[1]。专科技术操作是眼科门诊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操作项目较多,技术要求也较高,我科自2006年开始,结合眼科专科技术操作的教学特点,将PDCA循环法这一科学的管理办法应用于新护士及轮科护士的带教管理上,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6年4月至2012年4月共接收新护士17名及轮科护士15名,新护士的培训时间为6个月。轮科护士培训时间为3个月。年龄22~38岁,平均(28±2.5)岁,均为女性;其中本科学历10名,专科学历22名;护理师8名,护士24名。
2 方法
2.1 计划阶段(P)
2.1.1 设置带教手册。手册内容包括带教要求、新护士及轮科护士的带教计划、考核总表(学生姓名、导师姓名、开始培训的日期、考核项目、考核成绩、监考老师)、独立当班评估表。
【摘要】目的 探讨眼科专科护士的培训方法。 方法 通过对全体护士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职业礼仪、情感教育、法律知识及自我保护意识的培训;根据护龄和职称高低进行分层次分阶段培训;制定相应的考核方法。结果 提高了护士专业知识水平技能、护理质量及病人的满意率同时满足了人力资源的调配。结论 树立整体培训观念对护士进行分层次、分阶段培训切实可行。随着医学科学和诊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先进的医疗技术以及病人对护理服务需求的不断提高,为使护理工作能够与诊疗技术水平同步提高,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发展护理的专科化已成为许多国家临床护理实践发展的策略和方向[1]。我科目前编制床位160张,拥有四个病区,一个独立眼科门诊手术室和病房手术室,年门诊量15万余人次,出院人数6000余人次,手术1.4万余台次;我科的规模在全军乃至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如何发挥优势,发展学科,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及增加病人的满意度一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目前我科对护士进行系统专科培训,取得了初步成效, 现报告如下。
1护士资料
1.1现状 全科在岗护士66人,其中6名护士长。
1.2职称,副主任护师2人,主管护师4人,护师26人,护士34人。
1.3年龄 最大年龄46岁,最小年龄20岁,平均年龄28.5岁。
1.4学历 专科学历35人,占53%,本科学历25人,占37.9%,硕士在读2人;
1.5护士执业证 有护士执业证64人,占97%,无护士执业证2人,占3%。
1.6护龄 2年以下12人,占18%,2-5年17人,占26%,5-10年18人,占27%,10年以上15人,占23%。
摘要:由于眼科手术是一项高风险性的工作,其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在手术的各个环节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可能将眼科的护理带入风险之中。因此,对于眼科手术室护士来说掌握相关的处理技能是十分必要的。而然,目前手术室新护士的技能培训方面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本文就是对这一问题得出了一些结论,希望这些结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指导实践。
关键词:眼科手术;护理;教学
由于眼科手术室的工作性质特殊,手术室新护士的培训应该是一种科学的培训方法,然而目前新护士的培训多采取传统的跟班学习方法,属于经验式的带教,随意性很大,没有形成统一的培养标准。为了把手术护理配合质量提高到一个新台阶,我们对新护士采取循序渐进的系统培训,摆脱从传统的教学经验模式,而转变为科学教学,有计划、有目标的系统教学程序和规范的教学方法,不断的探索,总结和提高手术配合,提高手术质量。
1眼科手术室的教学特点
眼科手术室的工作环境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环境,显微器械、仪器设备多且难以辨认。此外,仪器的使用多涉及到氮气、二氧化碳等特殊气体。增加了工作的危险性[1],从而给手术室的教学增加一定的难度。而且眼科手术时间相对较短,手术台数多,对护士的手术配合工作要求进一步提高。
2培训模式的建立
2.1要求手术室的教学人员具有一定专业素质,不能随意安排任何一个护士进行带教工作的,眼科手术室的工作涉及眼科临床知识,消毒隔离知识,各种仪器设备的规范化程序操作及新技术的开展等,因此要求教员的专业素质不断的提高,掌握如何检索相关文献,根据临床问题,从这些文献中找出与待解决的临床问题密切相关的资料,作分析评价用。此外,还要求教员通过临床、教学和科研等实践不断的探讨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有计划的使教员在知识上不断充实自己,包括理论的钻研、技术完善、经验积累。
教员要根据新护士的性格特点充分发挥她们的积极主动性,在教学态度上要对新护士表示充分的尊重、宽容和耐心,帮助她们从临床护理工作角色到手术室护士的角色转变,建立一种良好的教与学的关系。
作者:曹玉可 徐月娥 单位:广东省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
问卷调查指导老师用自编的“眼科护士对核心能力培训中对降低眼科手术患者医院内感染问题知晓率调查表”对眼科护士于培训前后进行两次问卷调查,调查遵循知情同意、自愿参与原则。问卷在参考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由我院自行设计,经相关专家审定内容效度合理,预实验表明信度可靠。调查表主要通过4项条目了解眼科护士对医院内感染知识知晓率、职业暴露知晓率、洗手执行率以及培训前后手术患者感染发生率等内容进行调查。
课堂理论培训医院内质控小组成员及科室质控负责人员对眼科护士进行理论授课,每周1~2次课,每次30~60min。内容包括:①医院内感染管理的工作制度;②医院内感染的监测管理制度;③消毒隔离制度;④消毒药械医院内感染的管理制度;⑤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制度;⑥医疗废物管理制度;⑦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⑧病房管理制度;⑨治疗室的消毒隔离制度;⑩患者的管理制度;11灭菌器械的消毒管理;12医疗废物的处理规范;13手卫生知识培训等。
实训演练实训演练时指导老师对眼科护士采用示范操作,如洗手步骤、病房的空气培养方法、消毒液、手表面细菌培养方法、消毒液的配制方法、职业暴露处理流程等方法一一示教。
培训后成绩考核指导老师每个月进行一次理论考核及操作考核,及时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再培训再考核。
判定标准考核分两方面:①护士培训前后闭卷理论考核;②操作考核。成绩各占50%并存入档案,90分以上为优,70~89为良,60~69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不及格。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培训前后眼科护士对院内感染指标掌握情况及患者发生院感例数见表1。培训后,医院感染知识知晓率和职业暴露知识知晓率与培训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洗手执行率与患者发生院内感染例数在培训后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
[摘要]在医院业务量大、护理人员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如何让眼科新护士尽快独立上岗,更好地开展临床护理服务工作,保证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成为当务之急。以下主要介绍了眼科专科医院的新护士的带教内容、方法和体会,通过3~4 个月的临床带教,使新护士较快的适应了新的护理岗位,消除了工作的陌生感和紧张感,能较轻松愉快地单独轮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眼科 新护士 带教方法 带教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7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8)5-0121-0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身体保健等也越来越重视,对眼科诊疗保健的需求越来越大,我院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于2003 年成立的一所三级专业眼科医院。随着医院的发展,2007年日门诊量已达300~650人次,月出入院量350~580 人次、月手术量600~1000 台次。在医院护理人员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如何让新护士尽快上岗,更好的开展护理服务工作,成为当务之急。现将我院眼科新护士带教的方法和体会介绍如下。
1 带教内容
1.1 培养高度的责任感
眼科病人特别是白内障或眼底病病人大多年龄大、心脑血管疾病较多、视力低下、行动不便,存在很大的安全风险。护士必须有高度的责任感,不但要做好眼科疾病的护理,还要有常见内科疾病护理知识,加强病人全身情况的观察,并照顾好病人生活起居,消除病人及家属的思想顾虑和恐惧、焦虑心理,保障病人安全。
1.2 增强沟通能力,培养服务意识,更好地实施优质服务和健康教育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加强护士和护士长沟通机制对提高眼科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抽选本院30名眼科护理人员及80例眼科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研究时间为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加强护士及护士长沟通机制,分析沟通前后眼科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综合素养、沟通能力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沟通后,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评分、综合素养评分以及沟通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沟通前,且患者满意度评分亦优于沟通前,P<0.05。结论加强护士和护士长沟通机制可提高眼科护理管理质量,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护士;沟通机制;眼科;护理管理质量
引言
人与人之间信息交流过程及信息传递过程即为沟通,正常有效的沟通可以对人际关系进行有效的维持,可以对护理单元当中护理目标的一致性给予保证,将科室内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提升,将愉悦的工作氛围营造好[1]。本文主要分析加强护士和护士长沟通机制用于提升眼科护理管理质量中的效果,旨在为今后临床护理管理提供指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文研究对象均为本院眼科护理人员,共计30名,研究时间为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上述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其年龄最大为45岁,最小为20岁,平均(31.13±2.62)岁;根据文化水平可分为大专12名,中专5名,本科13名;依据职称,其可分为18名护士,5名主管护师,7名护师。80例眼科患者(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的平均(55.63±2.16)岁。1.2方法。实施加强护士和护士长沟通机制,其具体内容如下:(1)注意沟通的方法及沟通的内容,护士长应当主动给予护士理解,尊重并爱护护士,提升其安全感,同时将和谐的内在关系建立。护士长对问题进行处理时应当遵循一视同仁的原则,尊重护士所提出的意见,无论正确与否。(2)护士长同护士开展沟通与交流的过程中应当由生活方面、工作晋升方面、日常学习方面进行,详细讲解护士日常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针对有利之处应当给予鼓励与表扬,针对工作中有烦恼存在的护士,护士长应当鼓励其自主将内心的烦恼吐露出,给予其有效的疏导,使得护士与护士长之间的信任度提升,同时可以提升护士对护士长的尊重程度,进而对护士长提出的任务或指示积极的完成。护士长应当鼓励护士加强同患者与家属的交流,针对患者与家属对日常护理的评价应当虚心的听取,对存在的不足之处给予改善,以保证护患关系的和谐,对护理工作的改进亦具有积极意义。(3)护士长应当对先进的管理理念进行学习,在同护士开展沟通时可对学习的理念灵活的使用,对护士的优点及时发现并且相应的给予赞赏等,进而将科室内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与工作质量提升。(4)结合科室内的具体情况对护理人员进行分工,使得护士可以对自身工作的职责、任务等有充分的理解,充分发挥护士的潜能,对人力资源进行科学、合理、充分的利用。1.3观察指标。对上述眼科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综合素养及沟通能力进行观察与统计,记录并分析患者满意度情况。采用本院自制的调查表对护理人员的情况进行评估,主要由护士长进行评定,工作态度、综合素养和沟通能力的分值均为一百,得分同其呈正相关关系。患者满意度主要通过向其发放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估,由患者根据自身主观感受进行评分,分值为0-100分,得分越高则满意度越高。1.4统计学处理。本文数据均经过SPSS20.0版进行处理,本文研究中的所有观察指标均用(χ—±s)表示,组间各项数据对比均采用t检验。若两组间的各项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存在,即可用P<0.05表示。
2结果
沟通后的工作态度评分、综合素养评分、沟通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沟通前,且沟通后患者满意度评分亦明显较沟通前高,P<0.05,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高科技产品已经融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当中,因而人们用眼于高科技产品的频次和时间都显著增长了。况且目前工业企业的发展速率和规模都在不断扩大,因而外部环境对于人们眼部的污染和伤害也是其中较为重要的原因之一。因而眼科护理技术已经逐步成为了医院中需要重点发展和培养的一项重要技能。而持续质量改进的方式由于其能够更好的保证护理安全,也就成为了保证患者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一步,同时也是目前控制眼科手术感染的重要内容。所以在本文当中,我便会对相关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
持续质量改进;眼科护理;技术管理;应用
0引言
眼科护理技术包含有很多方面的内容,而眼睛作为人体认识外界的视角和重要机体,对指导人们的意识和行为具有重要作用。具体到眼科护理技术的实际操作步骤和内容来看,其大部分都具有一定的侵入性,比如泪道冲洗术、结膜下注射、泪道探通术、角膜异物剔除、结膜结石剔除术等,而这些操作内容由于本身就有高危险性,因而就需要由技术精湛且规范化的眼科护理技术来促进其管理机制向着专业化和人性化的方向发展。而持续质量改进作为目前较为持续性和全面化的方式能够更好的促进眼科技术管理的长效发展。因而在本文当中我便会对相关问题进行具体的说明和论述,仅希望能够起到一些借鉴的作用。
1一般资料
就我院的实际情况来看,主要的护理人员均为女性,而他们的学历情况并不能够真正满足医院进行科研和探究的需求。况且大部分眼科手术的病例基本都是一些年老体弱的人,因而真正引起医院感染的因素相对而言也就更多。在这种情况之下如果不能够提供较为有效的预防感染并进行严格控制的措施,那么就不能够真正起到保护性的作用。如果真正发生感染性事件的话,较轻的会出现眼部感染而较为严重的则会引发眼内炎甚至是将眼球摘除,这样会使患者非常痛苦。因而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来对眼科护理技术进行革新和规范能够促进其技术的发展。
【中图分类号】R473.77【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301-02
【摘要】:目的:分析眼科护理差错发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从稳定护理队伍,加强培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努力做到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对眼科护理差错进行防范。结果:有效避免和杜绝护理差错发生。结论:通过分析眼科护理差错发生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达到避免或减轻护理差错对病人所造成的不良后果。
【关键词】:眼科;护理队伍;护理差错
护理差错发生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坚决杜绝的重要工作,但由于现今护理队伍的不稳定性和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护理培训不到位导致护理差错时有发生。它不仅造成病人的身心痛苦,给病人带来额外的经济负担,而且直接影响了护理质量。因此,如何规避差错,发现差错及时分析纠正,是护士长管理工作中重中之重的首要任务。现讨论如下:
1常见护理差错发生的原因及分析
1.1护理培训不到位:对新入眼科护士直接交予带教老师,培训时间完结上岗工作。在职人员每月培训知识更新不够。直接导致新入科护士的习惯就是带教老师的习惯,没有做到取其精华,在职人员未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科室的业务拓展进行自查及知识更新。
1.2未严格执行三查十对制度:眼科护士的治疗工作最常见的是点眼治疗,护士在为病人点眼药水时,不仔细核查左右眼,导致点错眼的现象和漏点眼现象。在用药期间,未严格执行“三查十对”制度,护士在为病人输液时,未核查病人的腕带与床尾卡,仅凭着自己的感觉就给病人输液,造成相邻病床之间交叉输错液体现象;输液时未严格数输液滴数导致药物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治疗作用。
1.3专科技能掌握不熟练:因未能正确熟练地掌握专业技术操作方法,未掌握操作中的注意事项而造成失误及差错的发生。如有些护士结膜下注射时进针位置不对造成患者结膜出血水肿;有的护士在为角膜溃疡病人点眼药水时,操作手法太重,按压到眼球,轻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重者加重了病情,延长了治愈时间而造成差错的发生;还有的护士在为病人做泪道冲洗时,因操作不熟练,损伤了周围组织,造成夹道形成。
摘要:目的 探讨护士科内培训的可行性,培养专科护理人才。方法 对科内15名护士进行职业道德、专科理论、专科技能等全方位的系统培训。结果 培训后护士的整体素质显著高于培训前,53.33% 护士认为科内培训有利于提高职业修养,66.66%护士认为专科培训有利于加深理论与实践的联系,93.33%护士认为有利于提高专业理论及技术操作能力。结论 科内培训,是培养专科护士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科内培训;专科护士;可行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的发展,人们对护理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为了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发展护理的专科化已成为许多国家临床护理实践发展的策略和方向[1]。在这种需求下,"专科护士"应运而生。"专科护士"(Clinical Nurse Specialist,CNS)是一种新型护士角色,他们是患者病情的高级评估者,并以其科学的原则和方法为患者提供照顾和帮助[2]。我科自2012年4月起在科内对护士进行了系统的专科培训,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眼科15名护士参加科内培训,其中门诊2人,手术室1人,病房12人。均为女性,年龄23~43(32.3±6.9)岁。学历:本科7人,专科7人,中专1人。职称: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6人、护师3人,护士5人。工龄:20年4人。工作区域为眼科门诊、病房、手术室,工作范围为眼科患者的整体护理。
1.2方法
1.2.1明确目标 在中国长期的临床护理实践中,护士群体往往自然形成或出现这样一些人才,他们在某个临床护理领域具有广博的、丰富的工作经验,具有先进的专业知识和高超的临床技能,能向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这些人才就是现代意义上的"专科护士"雏形[3]。通过对专科护士的介绍,每名护理人员明确了专科护士应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精深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技能操作,并进行自我评估,明确自身与"专科护士"之间的差距,确定努力方向,制定计划,参与培训。
1.2.2专科理论培训 ①进行护理理论培训,学习护理学发展、护理程序、标准护理计划、护理PIO记录等,熟悉掌握护理病历的书写方法。②建立培训本与考核本,每月对护理人员进行"三基三严"护理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能培训,并给予考核、评分。③组织科内每一位护士都走上讲台,采用多媒体power-point方式对眼科专科知识进行轮流教学。通过学习,使护理人员对眼科疾病的症状、诊断、治疗、护理有了全方位,系统的了解。也使护理人员在轮流讲课、听课的过程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④对科内引进的新设备、新技术、新方法、复杂手术及工作中其它疑难问题,请医生讲授相关知识、护理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