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研究性学习材料

研究性学习材料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大材料学科研究性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成效

[摘要]结合新型工业发展的需要以及中南大学特有的学科特点,提出了“资源-冶金-材料-应用”的链式大材料学科理念,营造“心忧天下、敢为人先、乐于探索、勇于创新”的人才成长氛围。以资源共享为出发点,立足学科群体优势,建立大材料本科人才成长与科学研究相互促进的人才培养大平台。通过开展以大材料学科为基础的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和实践,创立了“三导-三练-三动”的功能性学习模式,形成了以大材料学科为基础的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新体系。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实践;创新能力;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893X(2012)01−0003−04

发展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全面提高技术和装备水平,全面提高产品质量,发展名牌战略,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关键是培养和造就一大批现代化的创新创业型人才。中南大学根据社会需求、学科发展、专业布局特色,结合“大材料学科研究性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国家重点教改项目,提出“资源-冶金-材料-应用”的链式大材料学科理念和以此为背景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依托深厚的校园文化积淀营造出一种注重过程、宽容失败、敢为人先、勇于探索的校园文化氛围,建设了一支促进研究性学习的创新型师资队伍,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研究性学习过程管理机制和鼓励探索实践的保障机制。以资源共享为出发点,立足学科群体优势,构筑起一个跨学科的大材料本科人才成长与科学研究相互促进的开放式综合平台,实施连续一贯的研究思维熏陶,推进层次递进的科研实践过程,创建了以“学科文化-创新实践-制度保障”的“三位一体”的立体化实践训练体系,提出了“三导—三练—三动”的研究性学习模式,形成了以大学科为基础的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新体系,并进行了实践。通过不断交叉发展和共享建设,大材料学科群现已建成7门国家精品课程,6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个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人才培养特色专业,1位国家教学名师,1位省级教学名师,1个国家教学团队。2005~2010年间,大学科的本科生公开发表科研论文368篇,获国家和省级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和创新创业竞赛9项 ,“升华杯”创业计划竞赛及科技作品竞赛50项,数学建模和大学生英语等各种学科竞赛国家国际级44人次,省级16人次项,参与申请专利12项。

一、立足共享,凸显优势,树立“资源-冶金-材料-应用”的大学科理念

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自然资源不断消耗,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条件,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与资源紧密相关的材料学科应该结合资源、提取、应用来统筹发展,与相关学科更广泛的交叉融合。发展中的材料学科,要求的人才应具备深厚的和宽广的知识储备、强大的工程实践与设计和创新能力、宽广的国际化视野、强烈的资源观和环保意识、科学的思辨方式,因此,需要在更大的学科背景下、开放的学习环境中,采用科学和个性化的培育模式。

中南大学拥有从资源到制备加工等完整的优势学科体系,学科内涵关联递进,经50多年的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和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南大学特色的大材料学科群。该学科群拥有5个国家重点学科、4个国家重点(工程、国防)实验室和国家工程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2个国家创新群体,以此为基础,形成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平台。作为首席科学家单位,学科群联合承担了6项“973”重大基础性研究项目,促进了教学与科研的良性互动,打破了教学与科研的条块分割局面,将科研与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实现科研反哺教学、带动教学的新风气。以大学科为背景,构筑互为交叉的学科基础,建立大的教育与训练平台,通过大师的引导和大项目的支撑,将学习自交给学生,以多元多向的交流与互动,培养具有大视野、大思维、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大材料类杰出人才。在大学科理念指导下,以“资源-冶金-材料-应用”为主线,对“矿物加工工程”“有色金属冶金”“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等5个国家重点学科进行整体规划、设计,结合课程体系、实践实训、拓展训练、综合素质、非智力因素等,开展多方位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改革,培养视野开阔、基础宽厚、个性鲜明、乐于探索、勇于创新,具有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团队协作意识的大材料创新人才。

二、宽容失败,鼓励探索,营造“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人才成长氛围

全文阅读

以纳米零价铁材料性质研究为媒介推动水化学课程学习

摘 要:纳米零价铁具备零价铁的特性,由于其纳米级尺寸,具有量子尺寸小于及更高的反应活性。该论文通过设计系列实验,包括纳米零价铁的合成、表面化学性质测定(X-射线光电子能谱)、晶体结构测定(X-射线电子衍射)和材料粒径及表面结构测定等(透射电子显微镜),存在于水环境中后水质参数(pH和ORP)的变化来学习有关水化学的基本概念。使得研究生同学通过一种材料的表征研究、掌握环境化学研究基本知识,夯实科研基础。

关键词:纳米零价铁 水化学 课程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3(c)-0002-05

铁是地球上除碳、氢、氧以及钙以外第五大常用元素,其标准氧化还原电势Eh0为-0.44 V,性质较为活泼强,具有强还原能力。零价铁(铁粉或铁屑)具有丰富的物理化学性质,可以快速还原水体中有机物、重金属等,是地下水原位修复中常用的材料。在水中发生反应生成二价(Fe2+)、三价铁离子(Fe3+),并以羟基氧化铁和(或)四氧化三铁的形式沉淀出来。而由于水与铁之间的反应,释放出氢气,产生氢氧根,从而对溶液体系的pH产生影响[1]。铁在水中与溶解氧发生反应,从而影响水溶液的氧化还原电位(ORP),而pH和ORP是水化学反应中最重要的参数。通过研究零价铁在水体中的反应以及对水体理化性质的影响,对于水化学动力学、配位化学、酸碱化学、氧化还原化学和相间作用等水化学课程学习提供实验数据和实践支持。

纳米零价铁不仅具有零价铁特性,即优越的电化学、配位化学和氧化还原特哀荣2米零价铁被认为是应用于环境修复领域的第一代纳米材料。纳米零价铁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95年,Glavee等采用硼氢化钠还原三价铁的方法制备出纳米零价铁胶体[8]。1997年,美国里海大学的张伟贤教授采用液相化学还原法合成纳米零价铁,开创了纳米零价铁在环境治理领域的先河[9]。自此纳米零价铁在环境中应用研究受到国内外许多学者的广泛关注。研究表明,纳米零价铁是以明显的核-壳结构的形式存在,即内部为Fe0核,外面包覆氧化铁化合物,壳层厚度约2~3 nm。在过去的20年中,关于纳米零价铁的合成表征方法[10]、在水体、土壤中重金属修复研究领域的基础理论及应用研究层出不穷,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水化学相关研究的系统表征方法和体系[11-19]。

在水化学课程学习中,选择环境领域应用广泛的纳米零价铁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纳米零价铁材料的合成、系统表征纳米零价铁材料及在水体中相关参数研究,使得研究生在学习水化学这一理论课程同时,通过系统的实验设计、夯实的科研基本功,为研究生素质培养打下基础。

1 实验部分

(1)化学试剂

全文阅读

新材料产业化形势下《材料物理性能》的教学研究与探讨

摘 要:文章结合新材料产业化,介绍佳木斯大学《材料物理性能》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路和方法。提出了新材料产业化形势下材料物理性能的“实事教学法”,并对其进行了简单介绍,提出了具有佳木斯大学特色的具体实施方案。该课题的研究为最终培养具有良好的科研和实践能力的新材料产业形式下的材料类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材料物理性能 教学改革 新材料产业化形式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9-241-02

材料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新材料是材料工业发展的先导,是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近年来,材料工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与新材料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在传统工业基础上发展起来一批具有优异性能和特殊功能的材料称为新材料。任何新材料从研发到生产使用过程中都离不开科学的分析检测手段,材料物理性能分析方法是必不可少的方法之一。因此,新时期材料科学研究工作者必须掌握材料物理性能理论,并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材料物理性能》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增强材料类专业学生解决分析材料科学研究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适应新时期材料科学发展需求。基于新材料产业化形式与该课程课堂教学特点,我校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以及实践教学各个环节入手对材料物理性能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以期使新材料产业化形式下的材料类大学生具有良好的科研与实践能力。

一、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性质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主要涉及材料的电学、热学、磁学、光学以及热电学等性能。该课程主要研究上述各种物理性能的本质及其随着外界条件改变的变化规律和外界条件对性能的影响机制等。在此基础上,掌握各种物理性能的表征手段和方法。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内容抽象,不仅涉及到传统的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还涉及到功能材料的相关知识。如果仅仅是以讲授原理方面知识为重点或主体,一方面课堂教学内容枯燥,另一方面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不能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我们提出了针对性较强的《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方法,并对其进行实施与研究。

全文阅读

材料专业学生研究素养培养的途径

摘要:在明确学生专业研究素养的基础上,就磁性材料及器件专业学生研究素养的培养途径进行了探讨,经教学实践,学生研究素养受到了用人单位的肯定和赞同。

关键词:磁性材料;专业研究素养;专业教学;实践教学

材料工程技术专业(磁性材料方向)主要从事磁性材料及器件制造、工艺技术管理、新产品开发、工艺研究、品质控制、生产管理、营销技术服务、对内及对外产品贸易、设备管理和维护等。由于该专业本科毕业生较少,磁性材料制造企业需要大量工艺技术人员,因此,工艺技术管理成为专业学生主要的就业岗位。该岗位的主要职责是从事现场生产工艺技术管理、生产工艺研究和改进、新材料及新产品的开发等。毕业生在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较好的专业技能基础上,还要具备一定的研究素养和较好的学习能力。

一、专业研究素养

研究是有目的的观察、分析和思考,并取得一定的成果。素养是素质和修养。专业素养是指从事专业工作的素质和修养,专业研究素养从属于专业素养,是一种专门的观察、分析和思考的活动和习惯。

经过多次与行业专家和企业负责人的沟通和讨论,结合职业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对材料专业学生专业研究素养界定如下:(1)具有一定的磁学专业知识。(2)掌握磁性材料生产工艺和操作技能。(3)具有一定的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和习惯。(4)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和思考的能力和习惯。(5)具有一定的独立能力、较强的责任心、团队精神和执着的品德。

二、专业研究素养培养途径

1.专业教学计划的改进

全文阅读

材料类型、相关性对儿童学习判断及重学时间分配的影响

〔摘要〕选取3~5年级学生163人,采用实验法探究材料类型、相关性对儿童学习判断及重学时间分配的影响。结果发现:(1)从三年级开始,儿童就能够监测到自己对于图片的记忆好于词对,具有一定的元认知监测能力。儿童对于意义材料的学习判断准确性更高,并且对于同义材料的监测优于反义材料。(2)儿童对于答错项目分配的重学时间显著高于答对项目,证实了监测―控制模型(MC模型),元认知监测对于元认知控制具有指导作用。

〔关键词〕材料类型;相关性;学习判断;时间分配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7)08-0010-04

一、问题提出

学习判断(judgments of learning,简称JOLs)是对学习情况的估计,是指学习者对学习内容在之后的回忆测验中,被回忆出来的可能性的预测[1]。对于学习判断的研究多集中于成人被试,但从当前研究趋势看,对成人元认知的研究范式已经开始扩展到儿童,开始探究儿童的元认知监测和自我管理[2-4]。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认知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多为7~12岁,这一阶段的个体刚脱离表象思维,其认知结构中初步具备了抽象概念,所以能够开始进行逻辑推理,但仍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以认知发展的特性为依据,图片材料开始应用于儿童学习判断的研究,图片材料与词对材料相比,具有直观性和具体性等特点。并且,图片材料的特性也使其不易受到个体词汇水平的制约[5,6]。

学习过程中,有效的自我管理需要个体对自我学习状况进行监测[7]。学习判断是研究元认知监测的重要手段,与监测相伴随的是控制阶段。监测(monitoring)指人们对自己学习的评估,对个体认知过程和知识的客观估计。而控制(control)包括做出学习决定,例如学多久,采用什么学习策略,以及对认知操作和资源的管理策略。目前对于监测和控制关系的探讨,主要集中于,是监测指导控制还是控制反作用于监测[8]。研究者们由此提出监测―控制模型(MC模型)和控制―监测模型(CM模型),MC(monitoringcontrol)模型即自上而下的模型,该模型支持监测指导控制,并认为有效的监测对自我管理非常重要。CM(controlmonitoring)模型即自下而上的模型,该模型支持元认知控制会给予监测以反馈,并认为监测并非先于控制而是处于一种伴随进行的状态。

Ackerman,Adiv和Lockl等人[9]的研究表明,MC模型和CM模型对儿童的学习管理均起作用,但是难以区分两者具体的表现。根据MC模型,只有有效的监测才能带来有效的控制,元认知监测中学习判断对于学生学习策略选择的影响,也是学者们关注的重点。并且,反应的具体化可以提高监测的有效性,Soderstrom和 McCabe[10]的研究表明,若使反应方式具体化,记得和知道判断(judgme of remembering and knowing,JORKs)的准确性高于JOLs。

由此本研究提出以下两个问题。

全文阅读

生物功能材料学科的交叉性环境下的教学策略

[摘要]近几年,生物功能材料取得了迅猛发展,对生物功能材料专业领域学生的培养工作义不容辞。在生物功能材料专业教学实践中,应正确认识生物功能材料的交叉性,全面系统的确立生物功能材料专业的学生的学习范围,对生物功能材料专业的教学至关重要。本文系统分析了各学科与生物功能材料的交叉性,从而为确立生物功能材料教学工作范围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生物功能材料 化学 材料学 生命科学

生物功能材料是材料科学领域中正在发展的多种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的领域,其研究内容涉及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化学、解剖学、病理学、临床医学、药物学等学科,同时还涉及工程技术和管理学科的范畴。而面对刚由高中迈向大学校门的本科生时,如何能引导学生由浅及深的深入生物功能材料专业的学习,并掌握专业所涉及的多领域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成为社会需要的生物功能材料专业的人才,则需要一个系统周密的教学计划及教学策略。

一、外语与生物功能材料的交叉性

目前,国外的生物功能材料领域的研究已经得到迅猛发展,而在中国,生物功能材料领域则是属于一个新兴起步阶段,同时国际间的专业交流和合作也是必不可少,因此无论是从学习的角度还是合作交流的角度考虑,及时了解国际上专业领域最新研究进展是保证生物功能材料专业教学紧跟时展的必要工作,而外语水平的高低则直接限制了对国外研究工作的了解和领会程度。目前已经出现了系统的生物材料专业英语。因此,在引导学生深入生物功能材料专业知识学习之前,就应该督促学生掌握扎实的外语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化学与生物功能材料的交叉性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化学则是人类用以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它是一门历史悠久而又富有活力的学科,它的成就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化学是一门是实用的学科,它与数学物理等学科共同成为自然科学迅猛发展的基础。化学的核心知识已经应用于自然科学的各个区域,化学是改造自然的强大力量的重要支柱。

化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与渗透,产生了很多边缘学科,如生物化学、地球化学、宇宙化学、海洋化学、大气化学等等,使得生物、电子、航天、激光、地质、海洋等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学生在深入学习生物功能材料专业知识之前,需要系统学习各类基础化学知识如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以及化学与其他学科交叉而来的生物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等专业基础知识,并需要掌握扎实的化学实验功底,为将来学习生物功能材料专业知识并开展相关专业领域的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全文阅读

分析试题特点,改变学习方式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创新人才成为各国公认的新型人才,培养创新人才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一项目标。高考作为一项重要选拔人才的制度,要求高考本身要具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近年来,各地高考试题的特点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能够认真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一、高考历史试题的特点:提供新材料,创设新情境

(一)材料呈现形式

近年来,各地历史高考大幅度地使用材料,材料呈现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文字材料、表格材料、图片材料和综合材料等。如:

北京卷2012年第13题:图6是中国某一朝代都城内中枢机构的分布示意图。该都城是:

A.唐长安 B.宋开封 C.元大都 D.明北京

江苏卷2012年第20题:漫画多以含蓄、隐晦的方式评说世事。右图是2000出现的新闻漫画《最后的贵族》。该漫画反映了

A.中国加入WTO与国内企业的长远利益相违背

全文阅读

盘点近十年我国幼儿园物质材料研究状况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提出要“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1]我国学者虞永平教授指出:“对幼儿来说,很多情况下没有物质材料就没有真正的学习。” [2]“材料是课程的支架,也是教与学的基础。材料对幼教机构的教育价值取向起支持作用,决定儿童生活、学习的可能性和行为。”[3] 鉴于此,对近十年来我国幼儿园物质材料的研究进行盘点与梳理,有助于幼儿学习领域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

一、幼儿园物质材料研究总况

本文以“玩具”“物质材料”“教具”“游戏材料”等为题名检索词,通过CNKI系统和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进行搜索,获得从2003年至今,与“物质材料”相关研究文献81篇。采用内容分析法,以所收集到的相关文献为分析文本,从研究方法、研究主题和研究者单位三方面进行分析。

(一)研究方法

在81篇文献中, 40篇运用了思辨性研究,占文献总数的49.3%,量化研究和质化研究相对较少。进一步分析发现,思辨性研究中,实践概括与评论方面的研究较多,这可能与研究者有相当部分为幼儿园教师,善于总结实践经验,通过分析获得结论有关。量化研究中,问卷调查和实验是使用频率较高的,25篇量化研究中运用实验研究的有9篇。质化研究仅有16篇,其中只有2篇采用了行动研究。

(二)研究主题

在81篇文献中,幼儿园物质材料的内涵与价值研究有16篇,占总数的19.7%,幼儿教师对物质材料的选择与管理研究有28篇,占总数的34.5%,幼儿对物质材料的使用研究14篇,占总数的17.2%。不难看出,当前我国幼儿园物质材料研究的焦点集中于物质材料的内涵与价值、幼儿教师对物质材料的选择与管理、幼儿对物质材料的使用三大方面。

(三)研究者所在单位性质的统计

全文阅读

高中地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应用

【摘要】研究性学习是在对课本知识学习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探究性学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也要注重这种学习方法的应用,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有步骤、有计划地提高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学习环境

所谓的研究性学习就是着眼于培养学生永不满足、不断追求的学习态度,以培养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基本目标,推动学生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获得一种探究性、开放性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懂得学习方法比学习知识本身更重要。高中地理是中学阶段一门基础性、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实际的教学中,也应该注重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应用,以促进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展开,那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该如何开展研究性教学呢?

一、研究性学习环境的形成

要在地理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就要重视营造一种适合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氛围。良好的学习氛围,就可以使学习更加主动地、有效地进行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主要是形成一种开放自主的、互动合作的、崇尚科学的、探究性的学习氛围。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积极自主的学习,要为学生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环境,不仅要注重学习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也要有一个更加开放、民主、和谐的环境。让学生能够自愿的加入到学习中来,学生之间都存在着差异,要注重多样性和个性化的有效结合。既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充分发挥又要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研究性学习不只是个人的行为,有时候需要同学之间的互助合作才能完成,把个体研究、小组研究和集体研究充分的结合起来。一方面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能够得到全面的发挥,另一方面又培养了学生互助交往、合作的集体意识,逐渐形成一种合作互动的学习氛围。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基础知识学习的基础上的一种更高层次的探究性学习的实践过程,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要更具科学和严谨的态度。地理学科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学科,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要不断的培养学生脚踏实地、事实就是的科学精神,尊重他人的研究成果,形成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和正确的态度。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基础知识教学过程中,多加入对前沿知识的探究和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形成一种崇尚科学和主动探究知识的的良好氛围。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地理教学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外部环境,也是得以开展的重要保障。

二、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1.确立研究课题

研究课题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师生根据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选择一些可供研究的课题,共同参与、共同探究。在互助合作中,设定好一定的思路,进行思考研究,经过共同讨论得出答案。课题的选择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师生互助平等。要多加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去发现学习中的疑点问题和联系当今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一定要是学生感兴趣且有能力做得出的,不能超出学生能力太多,以免挫折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在学习地理植被等章节时可以结合我国一直以来十分重视的“三农”问题作为研究的课题,着力于提高农民收入;在学习天体运动章节时,可以带领学生观察天体运动,以考察天体的运动规律。

全文阅读

《胶凝材料学》课程在水工建筑材料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教学模式与实践

摘要:结合新疆实际情况,阐述寒区水工混凝土材料耐久性能与胶凝材料的联系,针对水利水利水电工程二级学科下的水工建筑材料研究方向的研究生课程设置以及传统《胶凝材料学》课程教学中出现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出现的问题,结合教研团队的教学经验,提出将多媒体结合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理论结合实践、课堂研讨等教学方法补充到传统的教学方式中,采取灵活的考核方式来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热爱,推动学生自主学习,逐步探索“教学-实践”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该教学模式可有效缓解教学内容多与课时量少的矛盾,引导研究生及时理解与掌握新型胶凝材料,提高研究生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自主思考,提高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

关键词:胶凝材料学;水工建筑材料;研究生教育;创新能力;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2-0149-03

引言:

建筑材料质量和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建筑材料的发展和革新对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人们也更加关注混凝土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以期混凝土材料与技术与时俱进,性能更完善,使用寿命更长,技术更先进,与环境更协调,在节能减排、节约资源方面发挥作用并满足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新疆地区地理位置特殊,气候具有严寒干燥、昼夜温差大、年际温差高、干湿交替频繁、冻融循环剧烈,地下水硫酸盐含量高,天然砂石骨料碱活性高等特点。近年来,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逐步深入,新疆的水利、交通、能源、工业与民用建筑、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混凝土,作为这些建筑物的主要建筑材料,其在新疆特殊气候和地质环境下的抗裂性能、抗冻性、抗碳化性、抗侵蚀性及抑制碱骨料反应等耐久性能就备受工程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混凝土建筑物的工作形态与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的组成、结构、水化进程以及硬化体的结构密切相关。要深入研究严寒干燥区混凝土的抗裂性能、抗冻性、抗碳化性、抗侵蚀性及抑制碱骨料反应等耐久性能,需系统掌握组成混凝土结构的胶凝材料的组成和性能以及水化硬化机理和改善硬化体结构与性能的途径。《胶凝材料学》作为普通高等学校建筑材料与制品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必须课程,它系统介绍胶凝材料的基本原理和规律,突出常见胶凝材料的特性和应用的一门课程。

寒区工程结构与材料研究是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水利水电工程二级学科下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而本质上,水工建筑材料属于水利工程和材料工程与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因此设在水利工程类院系下的材料方向研究具有其相对的独立性。本文结合教学经验,针对水利水电工程二级学科下的水工建筑材料专业研究方向的研究生培养问题,分析《胶凝材料学》课程教学现状,对加强学生创新教育提出一些改进教学模式。

一、教学现状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