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习大数据心得体会

学习大数据心得体会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应用大数据技术重塑职业教育生态

摘要:文章从教育生态的视角,分析当前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培养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才必须改变当前的职业教育生态,进一步论述通过大数据技术重塑职业教育生态的可行性。

关键词:大数据;职业教育;教育生态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7-0106-02

职业教育生态是指依据生态学的观点,研究职业教育过程中学习者的生存和发展状态,以及学习者之间和学习者与职业教育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研究指出,创新人才的出现,并不是教育刻意培养的结果,而是缘于其所依存的良好教育生态[1]。在一个宽松的教育生态中,学习者摆脱模式化教育的束缚,自我完善、自我进化、自我超越,呈现出发展的多样性,并以“自然选择”的方式使符合社会发展的人才脱颖而出。在现代职业教育中,必须要营造一个适合个体自在发育的教育生态,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才。

1 我国职业教育生态的发展和现状

在农业社会,我国的职业教育主要体现于家庭式、学徒制的作坊生态,学生在专业上选择不多,教师按学生的特点凭借自身的经验进行专业技能的传承。在当时的条件下,教师可教授的学生不多,挑选学生的条件也比较苛刻,这使很多的人,无法享有职业化教育的权利;另一方面,在小农意识的影响下,学生在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上都受到很大的局限,因而在农业社会的职业生态中,学习者虽然处于主体地位,但人的全面发展受到很大局限,职业教育在普及面上和效率上都处于相当低的水平;工业时代的来临,催生了以普众教育为核心的职业教育生态,使大部分的人沐浴到了教育的阳光,从作坊走向工厂,从土地走向机械,极大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在这种教育生态下,职业教育的公平公正得以实现,但由于其侧重于关注人才的“合格”和“量产”,所采用的“标准化”培养带来的是人才的“格式化”发展,严重压制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沦为学习的机器,在学习过程中处于相当被动的地位。

随着信息化教育的展开,日益更新的技术和设备进入职业教育领域,有力地推动了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很多职业院校做了教育教学变革的多种探索,但并未从实质上改变原来的职业教育生态,学生被置于更加被动学习的境地。在信息时代人才需求的映射下,现存的职业教育生态中人才培养方式落后、院校专业设置缺乏规划、教学效率低下、人才培养无法满足社会需求的现象普遍存在[2]。

2 职业教育新生态的时代诉求

全文阅读

数学教学:不走寻常路

【设计说明】

对于本节课的引入,教材上是用我国的5次人口普查得到的数据做分析,用统计表进行了归纳和分类,意图是让学生直观地体会到用统计表来处理数据更为直观、方便。但是,5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太过于繁琐,数据太冗长,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反而让学生在第一感觉上不容易接受。本着“教有方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思路,我觉得,如果数据过繁,并不能体现这节课课程目标要求,即让学生体会用统计表、统计图表示数据带的简便,并学会用统计表、统计图。因此,在设计教学时,我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课本上的例题完全改变。课前,我认真阅读了教材,按常规的上法,第一课时是数据的收集,在这节课上我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丢掉教材上提供的实例,改作在课堂上当场收集数据。利用从学生身边收集到的数据来完成统计表、统计图,从而展开本章节的学习。为此,我主要设计了两项活动。

活动一:用统计图来收集整理数据

我从一节体育课导入:假如体育课上教师让全班学生自由活动,要求每人都要选一项球类活动,体育教师提供了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及其他的球类,你会选哪一项呢?通过班级学生自己的选择,再来确定每项球类活动的学生人数。如何让收集的数据看起来更有条理,一目了然呢?我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尝试不同的呈现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发现,列表统计和图像表示是最直接、最直观、最形象的方式。在围绕体育课统计后,又根据学生去小卖部买饮料的情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饮料,让学生绘制表格,将汇总的数据一一填入表格,加以呈现。

这项活动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自己去体会统计表在数据统计和处理中的直观、清晰和简单,通过不同的统计图的对比,让学生知道统计图的格式不一定是统一的,只要简单明了,能突出数据的特点就可以了。

效果:通过这一活动,不仅考查了学生对上一节“数据的收集、整理”掌握情况,让学生了解数据来源于生活,同时也增添了学生上课与教师的交流和互动,通过学生自己动手记录和统计,增加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兴趣。

活动二:绘制扇形统计图

这一教学环节就是如何教会学生“绘制扇形统计图”,有三个教学内容,一是观察教师提供的扇形统计图,能明白扇形统计图上的各个信息,知道扇形统计图的作用,让学生明白“以整个圆代表统计项目的总体,每个统计项目分别用圆中不同的扇形表示,扇形面积占圆面积的百分之几就代表该统计项目占总体的百分之几,这样的统计图称为扇形统计图”;二是会计算扇形统计图中每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大小(360°×扇形的百分比),从而画出扇形统计图;三是让学生知道扇形统计图在数据表示上的特点,即反映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全文阅读

数据挖掘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

[摘 要]本文对数据挖掘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基于数据挖掘提出了一个个性化远程学习系统的框架结构,使用数据挖掘技术对web日志信息进行挖掘,并利用这些信息建立起一个个性化的远程教育系统,从而更好地改进远程教育的服务。

[关键词]远程教育;数据挖掘;个性化学习

引言

远程教育是在计算机和网络、卫星系统等的支持下,实现异地同步的图像、声音以及教学双方的交流互动教学,给传统的教育模式带来了一场全新的革命。远程教育是随着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突破了传统的在教室中教师面授的教学方式,为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所以远程教育现已经成为全球教育发展的热门话题。

在远程教育中,不同的人可能都有进行网上学习的需求,所以导致远程教育对象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个人学习的目标、能力、兴趣、爱好、习惯的不同等,所以就需要针对性的提供差异性的教学安排和教学内容,实现远程教学系统的个性化。而传统的网络学习系统通常不充分考虑用户的需求和学习习惯,而是以系统自身为中心,只是要求人逐步熟悉逐步适应系统,从而造成了学习效果不明显,交互性差等很多问题。

1 远程教育与数据挖掘

数据挖掘技术应运而生,数据挖掘是从大量数据中揭示出有效的、新颖的、潜在有用的,以及最终可理解的知识和模式的非平凡过程。数据挖掘能够从海量的数据中发现一些有价值的、未知的规律,这无疑为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提供了大力的支持。由于缺乏对学习者的个体情况的分析,传统的远程教育也就无法为学习者量身定做学习计划,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把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于远程教学系统中,挖掘分析出学习者个性特征、访问习惯等,掌握了学习者的这些情况就能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服务,才能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实现个性化的远程教学。通过数据挖掘能发现问题和规律并反馈给远教学体系,使之改善教学。利用数据库技术存储并管理数据,利用网络和计算机学习的方法去分析数据,从而挖掘出大量的隐藏在数据深处的知识,结合数据库、数据仓库等方面的技术,利用数据挖掘技术,通过对日志的分析挖掘,利用学生的学业记录、在线记录、浏览模式等数据,一方面可以找出学生的行为模式,挖掘出学习者学习的规律,让计算机能够按照类似老师的教学经验为基础进行操作,另一方面,可以分析出远程教育网站的组织结构是否符合学生及教师学习和教学的规律。所以,将数据挖掘技术运用于远程教学系统中,便能够为每个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满足用户的个性需求,这样就能建立一个个性化远程教学系统。

2 个性化的远程教学系统

全文阅读

建构新型体育学习评价模式的初探

一、构建新型体育学习评价模式的实施方案

1.根据2011版课程标准和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维特罗克(M.C.Wittrock,1983)的生成学习理论,结合课标中的学生的四大领域目标,突出体育学习方式,注重学生学习过程,设计新型体育学习成绩综合评价表(表1)。评价表的内容:(1)运动参与度占20%;(2)身体健康占35%;(3)运动技能占35%;(4)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占10%。

2.学生体育学习评价表采用优、良、及格、不及格四级评分制。第(1)、(4)类评价内容,是通过教师观察学生在体育锻炼中表现出来的活动能力、运用能力、自锻炼能力、自评能力、自创能力评价记录,并结合学生自我评价、小组互评、教师点评进行综合评价。第(2)类评价内容根据《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其评分表测出基础成绩,通过参与体育锻炼提高进步幅度综合作出评价。第(3)类评价内容,是根据学生原有基础水平,通过课堂学习掌握、应用和提高的程度进行评定。

3.制定运动参与度、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课堂学习行为观察记录表(表2),即体育课堂的学生学习行为观察记录表。根据《新课标》提供的学生体育学习行为记录表和课堂记录的易操作性,制成表2形式,表2中的态度与参与表示运动参与度,情意与合作表示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

二、体育学习评价方案实施结果与分析

通过一学年的实施,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和学习的兴趣明显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提高幅度较大;学生在上课过程中体验成功快乐,积极性空前高涨,原来那种懒懒散散的现象没有了;对体育考试没有信心的学生也看到希望,有了学习体育的信心,让学生意识到只要自己努力就能有较好的体育成绩,调动学生主体的能动性和主动性;学生们注重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在不同的学习方式中极力表现自我,形成一种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评价、相互促进的学习氛围。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学生能一下子改变这么多呢!笔者就以下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1.运动参与度(态度与参与)(20分)

运动参与度包括出勤、服装情况和每节课的运动项目的参与率以及学习态度。出勤、服装情况可以记录在考勤簿上,若无故缺席或没按要求穿服装,一次扣1分,累计扣完为止,满勤者和按要求穿服装者则各记3分,总分记6分。每节课每个项目的运动参与共记6分。学习态度和行为则占8分,其中包括遵守课堂常规、纪律、认真学练、互相帮助,能积极完成学习任务,并能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探索创新等。当然,考虑到学习态度这一指标很难量化,在“体育课堂的学生学习行为观察记录”(表2)的基础上,让学生发挥主体性,进行自评、小组互评及教师评定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最终评定。另外,还规定一个星期为一次评定时间,分别对每周三节体育课进行评价,具体操作见表3。这样,三项均分达12分以上为合格,15分以上者为良好,18分以上为优秀。

全文阅读

浅谈《数据结构》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数据结构是一门理论性偏重的算法语言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枯燥、乏味,学生感觉索然无味。本文在分析现有教学模式的前提下,结合本课程特点,在教学中加强了基础知识的学习,并将算法应用在实际项目中,使得学生深刻体会到“学有所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加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实践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数据结构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

《数据结构》是大多数理工科院校电子信息、计算机相关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是其他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也是软件开发设计的基础与核心,同时也是大多数高校研究生入学考试必考专业课。然而,在多年的教学中,学生普遍反映很难理解和掌握课程中的一些抽象算法、概念等知识点。该门课程存在一定的难度和深度,如何提高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培养适应时展要求的新一代“卓越工程师”[1],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数据结构》课程概况

《数据结构》课程是我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也是必考的一门考研专业课,授课时间安排在每年秋季学期,授课对象为大三年级的专业学生。主要讲解抽象数据结构定义,包括数据对象、数据关系以及基本操作的定义[2]。虽然学生已经学习过一定的专业基础课,有了程序设计语言的基础,但是在该门课程学习中,仍然感觉难以理解和掌握课程中讲解的各种数据基本结构、常用算法等内容,在课程设计中也很少有学生真正应用到《数据结构》课程中涉及到的内容去解决实际问题,学生感觉“学无所用”,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因此,急需对这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进行教学的改革。

二、《数据结构》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根据学生的前期学习情况,以及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对该门课程的教学进行了如下的改革探索与实践。

(一)加强基础知识学习

全文阅读

独立学院“数据结构”课程教学的探讨

文章编号:1672-5913(2009)10-0120-02

摘要:本文分析了独立学院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探讨了如何在独立学院上好“数据结构”这门课,列举了在教学过程当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办法,从而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独立学院;数据结构;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学科的核心课程,是编译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人工智能等课程的基础。同时,“数据结构”也是一门内容丰富且抽象,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数据结构技术广泛应用于信息科学、系统工程、应用数学以及各种工程技术领域。但是,在“数据结构”课程的教学时,教师感觉难教,学生感觉难学,这个问题不断困扰着教师和学生。我们试图探求一个适应于独立学院的“数据结构”课程的最有效教学模式,实现最优化的教学。

2独立学院“数据结构”课程的教学目标

全文阅读

大数据在移动学习中的应用分析

摘要:大数据以其数据量大,输入、输出速度快,数据类型多样和精确性等特点在各行各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移动学习在我国的发展已处于瓶颈状态,运用大数据指导移动学习活动的展开,将打破这一瓶颈状态。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处理、分析,得出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针对不同的学习者,提供不同类型的学习资源,并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使学习者真正实现个性化自适应学习,使每个学习者的学习都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大数据指导移动学习活动的展开,从本质上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关键词:大数据;移动学习;个性化自适应学习;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6)15/16-0169-04

大数据定义及其特征

当前,人们普遍认为大数据可能会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一场大的变革,并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颠覆社会各行各业的运作模式。大数据不仅数量巨大,而且种类繁多,类型多样,包括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以及半结构化数据等。怎样运用大数据指导社会各行各业的良性发展已经成为国家战略,教育发展也正面临大数据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最早提出大数据的麦肯锡公司对大数据的定义是:大数据指的是大小超出常规的数据库工具获取、存储、管理和分析能力的数据集。[1]维基百科对大数据作如下解释:大数据是指无法在可承受的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2]基于以上解释可知,大数据不仅是数据,也是工具。

目前,大部分学者认为大数据的核心特征被概括为“4V”,即数据量大(Volume)、输入和处理速度快(Velocity)、数据多样(Variety)和精确性(Veracity)。[3]数据科学家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在《大数据时代》一书中指出大数据将带来如下的思维变革:①样本就是全体数据,与原来的随机样本相比,数量更多,范围更广;②允许数据的不精确,接受数据的混杂性;③注重事物之间的相关关系而不是因果关系。也就是说,我们只需要知道“是什么”,没必要知道“为什么”。[4]

大数据服务于教育的优势

全文阅读

积极心理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自我效能感是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重要概念,它指的是个人对自己能否顺利完成某一项任务所具有的能力判断、信心把握和感受[1].数学学习效能感则指的是个体对自己能否学好数学的能力判断和信心程度.本研究以积极心理学理念为理论指导,对高一学生的数学学习效能感进行干预,旨在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进而提高数学学业成绩.方法:抽取两个高一年级自然班级,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本研究采用前后测实验设计:控制组,不做任何干预;实验组,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等进行数学学科学习.实验时间定为一年,用数学学习效能感问卷对被试进行前后测施测.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高中;数学教学

一、问题提出

积极心理学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塞格里曼提出的一种全新的心理视角,它指出,心理学不应当只研究人类的缺陷、疾病,它也应对人类的力量和优秀品质进行探讨,充分发掘个体的潜能,培养积极的人格[2].同时,积极心理学认为,如果能够积极地建构个体的主观情绪、人格特质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那么将使个体在当时的情境条件下认知更全面、思维的创造性更活跃等,以此更好地建构个体的长期资源,如创造力、智力,促进个体的健康成长,从而走向幸福.

基础教育改革着重提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高中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方式也做出相应的调整,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在实际教学中遇到很多问题,大部分学生认为高中数学知识点的难度很大,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不利于学生情感态度和认知的发展.已有较多的研究发现,积极心理学理念有利于指导数学学科的教学.如邹丽嫦在其硕士论文中提出,积极心理暗示能够提高中学生的数学学业成绩[3].王雁也在以《论数学教学积极心理场的构建》为题的硕士论文中指出构建积极心理场对数学教学的作用,同时提出如何构建积极心理场的几点建议[4].张灵红等人也提出了将积极心理学理念运用于数学教学中,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5].但已有的大多研究仅限于理论层面的论述,并没有确切的数据支持,缺乏一定的信效度.

本研究认为,高中生的数学学习成果与数学学习的情感、自信心有着直接的关系,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指导高中数学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能感,进而提高数学学业成绩.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目的

全文阅读

如何提高小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摘 要】数学具有逻辑性与抽象性的特点。笔者根据教学经验,感悟到教师应启发与诱导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生;学数学;兴趣

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是获得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础。兴趣是学生认识事物和关心事物的主要动力。古今中外凡在学业中有成就的人,对学习都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对数学保持浓厚兴趣的人,他会全神贯注地进行学习,千方百计地想方法去认识和解决数学问题,平时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正如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所说:“有了兴趣就会乐此不废,好之不倦,因之也就会挤时间来学习了。”那么, 如何提高小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呢?我有下面几点体会。

1. 故事、游戏激趣 每一个孩子一有闲暇总会缠着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给讲个故事,哪怕大人的故事编得破绽百出,他们也会听得津津有味。游戏又是儿童最熟悉,最乐意参加的活动,可以说儿童是在游戏中成长的。针对孩子以上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设计符合儿童的故事情境或游戏活动,启发学生在喜悦中理解和掌握概念、规律,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把单调,重复,类同的数学知识游戏化是调动学生积极投入学习的好方法。因此,为学生创造一个有故事情节或游戏活动的教学情境,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加法时,我问同学们,你们过生日吗?都怎么过?高兴吗?孩子们被我的话题吸引了,并且是那么兴奋,在不知不觉中就进入了学习状态。今天小兔也过生日,它请了许多小动物,我们也去参加好吗?好!孩子们高兴的回答。在我的引领下,孩子们兴高采烈的帮小动物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如22+6=?,48+6=?等等,最后孩子们还要给小兔送礼物,唱生日歌,这样一节课中,我始终在为孩子创设主动学习的情境,学生也是乐此不疲。

2. 活动激趣 著名的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在教学活动中加入具体的活动,并让学生参与其中,这就给了学生更多的实践数学知识的机会,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好方法。如,在学习分数加减法的时候,可设计一次超市购物的活动,把不同的商品标价定为各个小数,让一部分学生作为顾客购买商品,另一部分学生作为售货员,计算“顾客”所购买商品的总价格。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在体验超市购物的同时,学会了小数的加减法及其应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性活动让学生有了自主参与的机会,他们体验到了数学应用的乐趣和数学学习的快乐。因此设计精彩的活动会让学生学习兴趣大增,参与意识强烈,对于数学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 生动有趣的板书激趣 喜欢卡通图画是孩子的天性,教学时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图画板书易引起孩子们的兴趣,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板书要根据教学目的,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直观形象的板书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效果。板书设计既要根据教材的特点,讲究艺术的构思,做到形式多样化,内容系列化,结构整体化,表达情景化,又要庄重端正、整齐、大小有致更要布局得当,色彩协调,科学合理,美感上要体现既有奇异美又有和谐美,对称美,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的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 课件激趣 运用现代手段,多层次增加数学知识给学生的各种感观刺激。多媒体软件或课件,让我们把数学知识分解成直观形象的元素,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观刺激传递到学生的心里,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细胞。数学知识在一定意义上讲是抽象的、枯燥的、深奥的,多媒体教学可以让数学教学变的具体、生动、形象起来,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全文阅读

“互联网+”时代,教育走向何方?

余胜泉,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教育是复杂的农业栽培,不是标准化的工业操作,因为教育的对象是有生命力、存在差异的个体。自班级授课制产生以来,在传统技术条件的制约下,大班教学这一传统教学组织形式难以得到突破。然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恰恰解决了这一教育难题。“互联网+”就像一个魔法棒,挥到哪个领域就在哪个领域引起变革的新气象。它让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人人在线上能轻松获取知识。如今,大众化教育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优质、灵活、个性化教育的新型服务模式应运而生。“互联网+”教育将走向何方?未来教师将如何应对?

一、教育形态转变:关注个性化教学

美国《时代周刊》有一期封面人物是苹果公司的“I”。这是“我”的时代。学生个性越发鲜明,教师的挑战随之而来,工作形态处于转型之中。

(一)利用大数据,发现学生个性

教师工作的总体重心要从以知识传授为中心,转变为关注每个学生个性的特征。在“互联网+”时代,任何一个学习者都可以凭借网络获得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广泛的人机互动机会。这一事实促使我们对教育者自身所承担的角色进行新的思考。教师作为知识垄断者的权威地位被彻底打破,教师的工作形态发生意义深远的改变。这种改变的基本方向是面向群体的、集体化的教学转变为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在精确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学科素养结构、身体健康、心理和认知能力等一系列数据的前提下,用信息技术来实现知识的传授和迁移。

在原始社会,教育主流的形态是个性化的、小范围的教育。在孔子时代,实行私塾制,教师带徒弟。孔子门下七十二贤,个性不一。针对弟子们的不同特点,孔子实行小范围的个性化教学。工业社会以后,《大教学论》提出了班级授课制,把教学内容分成不同的学科,按照班级开设不同的课程,班级内统一进度。班级授课制大规模地提高了教育的覆盖面,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授课制无法兼顾每个学生个性的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教育大数据所呈现的优势不仅仅表现为数据量大,它更强调全样本、全过程。我们可以通过教育大数据及时地记录,利用技术采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全数据,通过建模设计出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以及学科素养结构,发现并增强每个学生的个体优势。

(二)摒弃“一刀切”教学,发展新型讲学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