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校素质教育经验总结

学校素质教育经验总结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寓素质教育于数学课堂教学之中”的研究报告

中图分类号:G7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6-0016-02

2013年3月,我校确立了几个校级课题,我申报了课题“寓素质教育于数学课堂教学之中”,在各位领导的指导下,经过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在将研究情况作出如下报告。

一、课题研究理论和实践价值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发展。”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发展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经不适应学生的发展,素质教育旨在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主动学习,挖掘学生的潜能,以学生为主体,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由此可见本课题的研究具有极高的价值。

二、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

研究目标:1.数学课堂教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2.学生全面发展整体提高。

研究内容:1.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2.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三、课题研究方法

全文阅读

教研室推动学校教育发展分析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确立教研室地位、发挥教研室职能两方面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争取领导支持,明确地位;力争实现“五子”,落实地位;通过自身建设,赢得地位;主动参与管理,体现地位;壮大科研队伍、巩固地位;接受监督检查,牢固地位;发挥导向职能,体现中介性;发挥构建学校教育科研网络的职能,体现研究性;发挥教育科研的管理职能,体现领导性;发挥推动和改进工作的职能,体现服务性;发挥办好校报校刊,起好信息交流和咨询职能,体现传递性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对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解,教育科研对教育改革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来讲也具有“生产力”的作用。尤其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在社会发展的全面推进过程中,教育面临着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亟持通过科学研究探索解决的方法与途径。因此,必须进一步明确“教育科研必须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服务,教育的改革与教育事业的发展必须依靠教育科研”的观念,并落实在教育工作的实践中。学校的教育科研是由教研室来组织完成的,因而有必要确立教研室的地位,充分发挥其职能,更好地推动学校的为教科研工作,深化学校的教育改革。

一、确立教研室地位

学校教研室接受校长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属学校的中层机构。中学设置教研室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是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的需要;是解决中学教育存在的问题,是中学技教育规律办学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需要;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我们应该在学校工作中努力去确立其地位。

1.争取领导支持,明确地位。“科研兴校”已成为学校的发展战略、我们应该把教师的教育科研情况作为评模选优、职评考核、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之一。争取让学校在重视教学这个中心的同时又不忽视科研这个重点。争取让学校行政定期研究教育科研工作,确定研究重点,并列入学校工作计划、安排、实施、总结等各个环节。恭请校长亲自参加教育科研,并监督和指导科研与教研工作的正常开展,对教育科研进行明确的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通过领导强调学校各个环节的科研工作,达到明确教研室地位的目的。

2.力争实现“五子”,落实地位。学校教研室应有“牌子”(单独立室)、有“庙子”(配备办公桌、文件柜、资料箱、专用微机等)、有“位子”(配备专职或兼职主任、科员、资料员)、有“票子”(有一定科研经费)、初步走出“路子”(以区级以上课题为依托,以校级课题为基础.以教研促教改,以教改为契机,推进学校工作的全面发展模式)。实现“五子”,就搭好了教研室工作的“戏台子”,落实了教研室的地位。

3.通过自身建设,赢得地位。教研室成员应具有主人翁精神,树立科研意识.突出一个“爱”字,落实一个“勤”字,发扬“敬业、奉献、团结、务实、创造”的校园精神,群策群力,走出一条教育科研的新路子。

(1)明确科研的指导思想:树立科研为教育服务。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合格人才服务的意识。

全文阅读

基础教育革新试点方案

区于被审批确定为“国家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做好国家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试点项目的通知》,为确保我区“区域整体推进素质教育”试点项目的顺利实施,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为宗旨,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及市、区《关于贯彻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以国家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项目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加强和深化“区域整体推进素质教育”总课题的研究与实践,不断深化教育创新和教学改革,全面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教育公平,提升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整体水平,全面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区。

二、总体目标

围绕“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目标,坚持育人为本,积极探索区域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实践模式和方法途径,全面促进区域教育的高位优质均衡发展,争取经过五年的改革实践,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区域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管理体制和有效机制,形成有利于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浓厚环境氛围;树立起先进的教育观念,教育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体系不断创新,城乡学校特色办学水平及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稳步提高,个性潜能得到充分发展,区域教育现代化水平实现新的飞跃;争创成为“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和“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示范区”。

三、工作任务

(一)整体优化办学条件,奠定区域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坚实基础。建设标准化学校,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是区域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今后的工作重点:一是进一步调整优化学校布局结构。根据城市化建设、人口变动等新情况,制定全区中小学校“十二五”布局调整方案,计划投资3亿元新、改、扩建8处学校,新增校舍13万平方米、教学班280个。到年,小学、初中平均班额分别控制在40人、45人以内,有条件的学校推行小班化教学,生均教育资源占有量稳步增加。流动人口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公办学校接收比例达到97.5%。二是进一步加强学校标准化建设。按照《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以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教学仪器设备更新工程及“两热一暖一改”工程为基础,切实加强中小学校舍、体育运动场地和教学装备标准化建设,全面提高全区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水平。三是进一步提升规范化学校建设水平。新建迁建学校一律按照省级规范化学校标准建设,力争到年,全区省级规范化学校比例达到90%以上,其中农村学校全部创建为省级规范化学校,全区中小学校达到规模总量充足、结构布局合理、资源配置均衡的理想状态,办学条件、育人环境得到全面改善和整体优化,为区域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奠定坚实基础。

(二)打造优质教育团队,抓住区域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建设高素质的优质教育团队,是区域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今后的工作重点:一是完善教师管理制度。严把教师入口,从源头上优化城乡教师队伍结构和素质;加强中小学编制管理,年城乡中小学教职工执行同一编制标准,落实学校岗位管理,创新聘用合同制管理方式,逐步实行国标、省考、县聘、校用的人才管理制度,建立起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师动态管理机制。二是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将教师培训工作与“国家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项目建设相结合,与“区域整体推进素质教育”课题研究与实践相结合,将教师培训工作纳入试验区项目建设中统一规划,统一部署,明确目标任务,以加强机构建设、保障经费投入、创新培训形式、完善激励机制等配套措施,切实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提升全体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确保区域整体推进素质教育课题研究与实践取得实质性突破。三是狠抓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大力实施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名课程团队培养工程,逐步完善骨干教师、名师的选拔、培养、管理及任用机制,不断壮大骨干教师队伍,扩充优质教育资源。到年,重点培养200名“四名工程”人选。小学、初中分别建立5-8个名师工作室,各学科均培养3-5名在省内外有一定学术影响力的名师。区直学校骨干教师比例达到50%,农村骨干教师比例达到30%。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名师的帮带作用,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全文阅读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相契合的有益探索

实施素质教育是国家建设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是国家的既定教育政策,也是国家赋予教育的使命。然而,素质教育虽然在我国已经推行了多年,但至今举步维艰,究其原因,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都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可喜的是在我们不断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中,又出现了一个新的视角,即:把“为成功和幸福的人生做准备”的办学理念作为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契合点,通过为学生成功和幸福的人生做准备,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张德文同志的新作《为成功和幸福的人生做准备》,以自己三十多年的教育实践为基础。从办学理念的层面上。为我们展示了探索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相契合的新视角。作者把成功和幸福的人生界定为建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础上的以能够为国家建设做贡献为成功和幸福标准的人生,正确地把握了素质教育的方向;把为未来国家建设做准备视为为成功和幸福的人生做准备,正确地把握了素质教育的目的;以能不能为成功和幸福的人生做准备为标准,衡量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的教育行为,正确地把握了素质教育的方法。这可以说是《为成功和幸福的人生做准备》的核心和亮点。

《为成功和幸福的人生做准备》以“为成功和幸福的人生做准备”的办学理念为主线贯穿全书,对这一办学理念从本体论到价值论,再到方法论进行了完整的阐述,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理论体系。对“为成功和幸福的人生做准备”办学理念引领下的学校管理、教师教育教学、学生学习成长、家庭教育合作等实践经验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既有特色办学理念引领下的教育实践探索,又有对这些实践探索经验的反思和总结;既阐明了教育参与者们各自在教育活动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又强调了教育参与者们在教育活动中相互合作的重要性;既有对我国基础教育热点问题的关注,又着眼于推动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既有践行特色办学理念的理性认识,又有践行特色办学理念的方法指导;既结合了学校教育的实际,又应对了学生成长的需求;既突出了国家的教育利益,又兼顾了学生受教育的利益;既展示了多彩的教育实践,又折射出丰富的教育思想。本书系统展示了“为成功和幸福的人生做准备”实践与探索历程,是具有教育思想的丰富性、与时俱进的时代性和学生发展的针对性的办学理念,是对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契合的有益探索,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缩影,具有很好的借鉴价值。

阅读这本书,对我们至少有这样几点启示:

――校长有没有自己的教育思想。是能不能生成特色办学理念的前提。学校教育的成功需要诸多因素,其中必有成功的特色教育理念。校长特色教育理念的差距是产生学校之间教育实践差距的重要原因。只埋头实践而没有自己的教育理念的校长,只能是校务管理者,在这样的校长领导下的学校,只能是教书的地方;而既有特色教育理念又注重实践的校长,才能成为教育家,在这样的校长领导下的学校,才能成为育人的摇篮。“为成功和幸福的人生做准备”的办学理念,就是校长在自己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特色办学理念。

――只要善于思考研究,总会产生新理念的火花。校长的成功不仅需要知识素养、专业水平、管理能力,更需要理念智慧。理念智慧的差距是产生教育实践差距的重要原因。任何具有特色的教育理念都是在校长的理念智慧中产生的,而提升理念智慧的方式,就是善于思考研究,即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加强校长之间的交流,不断总结自身的办学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自觉。校长持续不断地思考研究,总会产生特色教育理念的萌芽,闪烁出特色理念的火花。“为成功和幸福的人生做准备”的办学理念,就是在善于思考研究中开出的一朵鲜艳的花。

――只要善于实践探索,总会结出汗水浇灌的果实。校长的成功不仅需要具有特色的办学理念,更需要特色办学理念引领下的教育实践。教育实践的差距是产生教育结果差距的重要原因。实践出真知,教育实践是特色教育理念的源泉、动力和检验标准,只有勇于实践探索,善于实践探索,才能形成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特色教育理念,而特色教育理念的果实是校长的实践探索浇灌出来的。“为成功和幸福的人生做准备”的办学理念,就是在实践探索中结出的甜美果实。

在《为成功和幸福的人生做准备》中,作者总结了自己的教育经验,展示了教育理念的重要作用,梳理了有效的教育方法,通览全书,可以拓宽我们的教育视野,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气息和教育情怀。我十分愿意把这本书介绍给每一位校长、老师、学生和家长,愿校长和老师能够从中受到提升学校教育水平的启迪,为学生成功和幸福的人生做准备;愿家长能够从中学会引导孩子健康成长的科学知识和正确方法,为孩子成功和幸福的人生做准备;愿学生能够从中感悟自己的人生价值和学习成长责任,为自己成功和幸福的人生做准备。

全文阅读

新课程实验开展校本教研的途径与方法

丁云,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特级教师,先后评为“省级先进班集体班主任”、“全国先进班集体班主任”、全国“九五”、“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先进工作者;《中国教师报》“教育家成长工程”特聘专家,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科技研发中心 “十二五”教育部重点课题总课题专家组成员,首都师范大学特聘全日制教育硕士指导教师;有30余篇或获奖,先后承担或参与全国教育科学“九五”、“十一五”、“十二五”教育部规划或重点课题研究。

中学教育科研处(室)是实施新教育改革最直接、最具体、最基层的基础教育的科学研究机构,又是提高办学效益、保证教育质量、进行教改实验及为教师提高素质提供服务的职能组织。中学开展教育科研应履行下列职责:对学校培养教师有参谋咨询的职责;向教师提供教育教学新理论、新经验、新教育教学案例;指导教师钻研教育教学理论,进行实践探索,总结经验,上升理论,撰写论文,承担教改实验,承担科研课题,提高教师素质和业务水平;发现和激励教学能力强的教师提高水平,脱颖而出成为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并推广这些教师的经验,宣传他们的理论,促进教师间相互切磋,共同提高;促使经验丰富的教师与教学新手实行“结对子”传帮带,使新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爱岗敬业,刻苦钻研,大胆实验,迅速进入角色,胜任教育教学工作;鼓励教师结合教育教学中的难点或热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探索、实验、总结,成为学科带头人。总而言之,中学开展教育科研,对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优化学、上水平、出人才、出成果,具有多元化的功能和作用。

一、新课程实验需要探索成功的教科研机制

1.建立健全以老带新的指导教师制度

青年教师是学校教师队伍中的有生力量。他们具有较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较扎实的理论基础,朝气蓬勃,思维敏锐,易于接受新鲜事物,但是由于缺乏经验,在教书育人工作中难免出现差错,这对他们的成长和教育教学工作是不利的。为了解决这一矛盾,采取以老带新的指导教师制度,由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子”,进行传帮带,使得青年教师在职业道德、职业精神、治学态度、实践经验、教书育人等方面向老教师学习并提高自己。这一举措的长远目的是为了优化师资整体结构,提高师资整体素质,建设一流的教师队伍,让优秀教师队伍可持续发展,确保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对“结对子”传帮带的指导与被指导教师均应有明确的、可操作性的要求,并且每学期有检查和小结,学年有总结和总评,使之健康发展,产生实效。

2.坚持课堂教学常规检查和评估工作制度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书育人,教书育人的实施者是教师。课堂教学常规是落实学校中心工作的重要保证,是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制度和手段。坚持课堂教学常规检查和评估工作制度从本质上讲是促进教师科学育人、科学施教,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改进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的催化剂。因而,把课堂教学常规检查形成制度并坚持下去,对提高办学效益极具现实和深远意义。不仅如此,教育科研处(室)参与教学常规检查和组织评估,可以及时发现教学管理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供给学校得以解决;可以发现教学薄弱者,将薄弱者提供给学校,让学校指定专人进行传帮带,使之加强科研能力,尽快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效果;还可以发现人才,向领导提供重点培养、锻炼、提高的对象,有利于可持续地建设骨干教师队伍。

二、新课程实验需要完善教科研内容和形式

全文阅读

农村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现状及对策的研究

摘要:目前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师资队伍数量缺,业务素质较低。这与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不相适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和学生体质的增强。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 师资队伍 对策研究

我们针对进一步扩大农村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尽快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以期待农村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现状得到充分该善。

建立一支有足够数量的合格稳定的教师队伍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认为,决定体育教学最大因素是体育教师的质量。教师的质量就是对取得教育效果有着实践指导的能力,以及高度的素质和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能力问题不仅关系到体育教师本身,更重要的是直接影响今后的工作,关系到学校的教育教学。为此,需要建立一批思想过硬、业务水平能满足教育教学需要的体育教师队伍,用以尽快提高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对身边部分农村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的现状与对策做以下分析研究。

一、现状分析

从目前体育教师配备的数量而言,基本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就质量而言,却离要求相差很远。在经济较为发达的乡镇,中小学体育教师紧张的矛盾也不能得到缓解。

从当前体育师资队伍现状特别是小学严重质量偏低,无法适应现在体育教学的需要,已形成一个十分尖锐突出的问题。

二、措施与建议

全文阅读

转变教学管理模式促进学校素质教育发展分析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树立良好领导作风,加强教学全程管理、改革用人制度,发挥各自特长、革新陈旧教学模式,推行全新教学体系、完善育人领导系统,实施育人工作措施、实行全新量化管理,健全科学管理模式五方面进行论述。其中,内容包括:良好的领导作风,是学校办学好坏的决定性因素;认真制定教学计划;认真实施教学指导;认真进行教学检查;认真开展教学考评;认真搞好教学总结;彻底改革用人制度,招聘自愿加入的教育行家;打破传统模式,推行全新教育教学体系;教育教学方法上,鼓励教师不要默守成规,要勇于探索,大胆实践;校长挂帅,成立相应领导小组,由学校政教处主任具体负责;建立通力合作的纵向育人体制;形成横向育人体制;围绕育人目标,在操作上,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形成育人合力;通过“两交”(交起点,交目标);“两抓”(抓反馈,抓质量);“验收”(质量考核验收)的质量管理体制;学校建立整体的素质教育教学评估体系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关键词:作风制度模式系统

素质教育在党“十五大”精神推动下,已在全国和各地实施和发展,深受社会、家庭、学校和师生的欢迎。怎样才能保证素质教育顺利实施和发展,大面积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学生“宽进严出”,是值得我们探讨的一个课题。笔者认为,宜从教学管理模式入手,狠抓教师、学生、行政人员的学习、工作实效性,加强学校的全程管理,向管理要质量,要效益。

一.树立良好领导作风,加强教学全程管理

良好的领导作风,是学校办学好坏的决定性因素。因而,学校的行政领导必须做到“爱、破、耐、严、公、恒”六个字。爱,就是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尊重师生,乐于接近,动之以情,关心师生的生活;破,就是破除官僚、唯我独尊、家长式领导方法;公,就是处事公正一视同仁,不偏不倚,赏罚分明;严,大胆管理,严而有格,实事求是,一丝不苟;耐,就是对师生的思想工作要有耐心,应采取循循善诱,启发自觉,采取耐心细致地说服教育方法:恒,就是促进转化,推动革新,持之以恒,稳步奋进。治校之道,除了靠这套从实际出发的管理规章外,还应提高自身的素养,做到“以言号其令,以本立其信,以德建其成,以诚取其情”。

同时,学校领导还必须练好内功,加强对教学工作的管理,具体做法有:

1.认真制定教学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求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实际,科学地编制教学工作计划,对每学期各学科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目的和要求、重点和难点以及知识的前后内在联系等都心中有数,做到教学目标准确,教学进度适当,具体措施扎实。

2.认真实施教学指导。对教师不仅要压担子,还要出点子、教法子,实行“三分析、五指导”。即开学初的教与学的状况分析,期中期末的质量分析,考试后的情况分析;制定教学计划指导,课堂教学艺术指导,教研活动指导,资料信息指导,会议指导。开展“两课一讲一交流”活动,即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听课、评课、举办教育理论专题讲座、组织教与学的经验交流。

全文阅读

县域中职“双师型”教师培训基本模式的探讨

摘 要:县域中职教育“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要以县域经济对一线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作为出发点和着力点,以提高教师的教育素质、专业理论素质和专业实践素质为目标,把教师自主发展与学校教学需求相结合,采取“教育科研、生产科研、校本课程”等方式进行培养。

关键词:县域中职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

“双师型”教师是教师队伍里面比较“特殊的一支队伍”,是教师专业素质和行业专业素质集于一身的特殊人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要有一定的途径,要按照县域中等职业教育的要求和特点,创造更多优良的培养模式进行培养。笔者认为县域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的教师培养应以提高教师的教育素质、专业理论素质和专业实践素质为目标,把教师自主发展与学校教学需求相结合按照“教育科研、生产科研、校本课程开发”等基本模式进行培养。

一、教育科研培养模式

在“双师型”教师培养过程中开展教育科研将会培养和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促使中职的教师更关注职业教育理论、专业学科理论,为自身成为“双师型”教师打下良好理论基础。

(一)开设教学理论和教学技能培训班

举办教学理论和教学技能培训班,是一种传统的教师培养模式同样也适用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按照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兼职教师和文化课教师各自不同的需要,有目的、有组织的设置专业技能练习、教育理论讲座、编制教学计划、班主任管理工作、常用的职业教育教学法等培训内容达到“缺什么就补什么”的目标培训。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

全文阅读

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现状

摘要: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艺术教育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学校美育实施的效果。艺术教育是一种实践性、参与性、感染性很强的教育活动,它包括三个主要方面,一是艺术课程教学;二是课外、校外艺术教育活动;三是校园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共同发挥着显性和隐性的育人作用。农村艺术教育的发展直接影响整个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但从整体上看,农村学校艺术教育仍然是整个学校教育中最薄弱环节,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课题通过对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现状、问题的调查研究,针对目前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探索适合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明确艺术教育的指导思想,提高对艺术教育性质、作用的认识,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艺术教师队伍,推进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研究报告;问题及对策;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艺术教育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学校美育实施的效果。加强学校艺术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素质教育的实施为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艺术教育正面临着建国以来难得的机遇。

学校艺术教育与学校其他方面教育相比较,有着自身的特点与规律。它是一种实践性、参与性、感染性很强的教育活动。因此,学校艺术教育无论在教学内容上还是在实施途径上,都包括三个主要方面,一是艺术课程教学,二是课外、校外艺术教育活动,三是校园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共同发挥着显性和隐性的育人作用。

中国85%左右的学校在农村,75%的学生在农村,农村艺术教育的发展直接影响整个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几年,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很快,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校的开课率大幅提高;教学改革不断深入;艺术教师队伍建设发展较快;艺术教育投入有所增加,办学条件有所改变。但从整体上看,农村学校艺术教育仍然是整个学校教育中最薄弱环节,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艺术教育的指导思想不够明确,造成一些学校只重视少数尖子、忽视面向全体;重视比赛、忽视教学。仅仅把艺术教育的外显成果作为响应素质教育的举措。二是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给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任务、提供了新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对艺术教师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使部分艺术教师原有学历的知识结构及教育教学思想严重落后于时代的要求。另外,农村艺术教育基本条件建设相对薄弱,教学、科研和管理还相对落后的问题也普遍存在。以上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艺术教育的健康发展。因此,明确艺术教育的指导思想,提高对艺术教育性质、作用的认识,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艺术教师队伍,进而探索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的途径与方法,是当前艺术教育面临的首要任务。

二、实验的设计

1.实验目标。结合农村学校现状,拟着重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现状、问题的调查研究;(2)艺术教育在农村学校教育中的作用;(3)艺术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质;(4)艺术教育内容三个方面的关系;(5)农村学校艺术教育资源共享研究。

全文阅读

以质量提升工程为抓手推进本科教学内涵建设

摘要:教育部、财政部决定在“十二五”期间继续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简称“本科教学工程”),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进一步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举措。阐述了以质量提升工程为抓手,在总结前期质量工程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实施质量提升战略,进一步巩固本科教学基础地位,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完善的激励保障机制,有力推进本科教学内涵建设,切实有效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质量提升工程;本科教学;内涵建设

作者简介:刘荣佩(1964-),女,重庆人,昆明理工大学教务处,教授;张林洪(1962-),男,贵州安顺人,昆明理工大学电力工程学院,教授。(云南 昆明 650500)

基金项目:本文系云南省2010年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云南省属重点院校工程教育改革的研究与探索”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7-0044-02

当前,我国教育事业已经站在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新的历史起点上。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在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从总体上看,我国高等教育还不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差距。因此,2011年7月,教育部下发《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全面启动实施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简称“本科教学工程”),其目的就是要全面落实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的总体部署,进一步引导高等学校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大教学投入,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大力提升本科人才培养水平。在定位上充分发挥国家级项目的引领、示范、辐射作用,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在内容上按照“突出重点、改革创新、继承发展、引领示范”的原则,紧紧抓住影响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力争取得重点突破。因此,为了积极落实昆明理工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的“实施质量提升战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总体要求,在“十一五”期间质量工程取得显著成果和积累一定建设经验基础上,以质量提升工程为抓手,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和本科教学在大学教育中的基础地位,紧密围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完善激励保障机制等方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本科教学内涵建设的实践与探索。切实提升我校办学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学校优质教育资源不断丰富,师资队伍(特别是实验教学队伍)素质结构更加优化;学生学习、实践、就业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提升,学校办学特色逐步彰显,教育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高等教育服务云南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为云南高等教育发展、提高本科人才培养水平起到示范与辐射作用,推动云南高等教育的全面振兴。

一、巩固本科教学的基础地位

进一步牢固树立人才培养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学校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观,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为标准衡量人才培养质量。深化改革、强化管理,稳定规模、调整结构,突出特色、提高质量,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强化教学与科研互动,依托学科建设、科技创新成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本着“强基础、重能力、提质量”的原则,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倡导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