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生自我批评总结

学生自我批评总结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谈作文批改

摘要: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他对提高学生习作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作文的批改方式应该从教师全批全改向在教师组织、指导、示范下学生自主修改,学生互相批改、师生共同评议的转变。这是贯彻落实新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的需要。

关键词:作文 批改 方式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079(2008)10-0129-01

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他对提高学生习作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我认为作文的批改方式应该从教师全批全改向在教师组织、指导、示范下学生自主修改,学生互相批改、师生共同评议的转变。这是贯彻落实新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的需要。我认为以教师范改、学生互评互改等方式来批改作文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效果也比较好。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详细谈谈三种不同的作文批改方式及其效果。

一、教师范改,指导引路

1.批改。第一步教者逐本批改,既要改出错字病句力求准确无误,又要写好眉批总批力求简洁详尽。第二步抓住这次作文存在的主要问题,找三篇有代表性的文章一优、一中、一劣刻印出来,分发给学生,对比评讲,当众批改。在批改过程中统一符号,教给学生批法。

2.评讲。它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我会给你自评自讲。评讲前,教师要提前分发已批习作和评讲例文,公布评讲思考题,然后要求学生仔细阅读已批习作和评讲例文,联系思考题进行认真思考。评讲时,首先引导学生分析习作题目,讨论习作的一般学法,然后组织学生总结总结本次习作的优点,归纳写作上的规律,最后启发学生找出主要问题,从中吸取教训。

3.小结。经过评讲学生对自己习作的得失有了如指掌,据此要求学生写出书面小结一定要实事求是,一定要重点。

全文阅读

小学生自主评批习作策略谈

自主评批习作,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对习作进行的自我点评、修改、鉴赏活动,从而提高习作评批水平和学习语文的能力。

综观小学习作评批的现状,从教师角度看:1.习作只重视指导,而忽视评批。2.习作评讲落得不实,随意性大。从学生角度看:习作批语无作用,只重视分数、等第。这些均阻碍着学生习作水平和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长此以往,对学生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正是从这个角度考虑。我们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小学生自主评批习作的方法。

一、自主评批策略具体操作

1.展示目标。即展示评批要解决什么问题,使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目标意识、效益观念和进取精神。

2.自主定标。即在教师指导下,制订评批标准,一般含“一般要求”(即习作须达到的常规性要求。多指标点、字、词、句方面的要求)和“特殊要求”(即习作训练的规定性要求)。这样,有利于学生明确评批尺度与标准,知道用什么来衡量习作,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3.自主评批。这是评批策略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在这一环,集中地体现了本策略的4个特性,即自主性、训练性、全面性和创新性,并为组内自主交流做准备。同时,这一环也是对学生自我阅读方面的点评、修改、鉴赏能力的检验和培养。一般应完成:点评――评语(眉批、总批等);修改――推敲(遣词造句、段落修正等);鉴赏――选赏(佳词佳句、优美段落篇章等)。操作时要注意:①要认真地指导学生写好眉批和总批。②要认真指导学生规范习作批改。③要有明确的可供操作的量化细则,便于评批习作的等第。④留给时间要充足。⑤教师巡视辅导。增加信息的深度和宽度。⑥要注意写上评批者姓名。

4.自主交流。这是开拓学生思路,将个人独立评批所得,转化成集体成员的共同认识的过程。同时,也是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我锻炼和表现机会,激发其表现欲,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为每个学生特别是后进生提供较充足的课堂参与机会的过程,更是有利于培养学生间的沟通。培养他们听取别人意见,以及通过比较、归纳、分析、综合别人的评批来启发自己的评批的过程。操作时要注意:①教师要注意在交流时的巡视。②要重视小组长的训练和培养工作。③要把握好讨论的几个要素――目标指向、时间保证、师生反馈、讨论常规、师生情趣、优劣势互补。

5.师生点评。即教师点名宣读习作及评批结果,再进行点拨、评价。这样,有助于帮助学生理顺知识体系,尤其是评批知识体系,建立各自评批方法序列;有利于加强学生思维的深度、准确度;有利于肯定评批成绩,纠正评批错误,保证评批的科学性、准确性。操作时要注意:①教师的点评语言要清楚明确。②点评时要注意考虑到不同层面的学生习作及评批,以反映习作全貌及评批概况。③要紧紧地围绕习作的要求,特别是“特殊要求”或单元重点训练项目,要有意识地将重点、难点渗透在点评之中。④教师要深入钻研,精于调控。讲究留白。

全文阅读

高中作文教学“讨论式互批”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本文立足作文教学的规律、高中学生的特点、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从分析传统作文批改的困惑入手,总结作文“讨论式互批”的步骤和方法,在实际运用中阐释作文讨论式批改的意义和功能,逐层深入,进而提出实施的条件和策略。

关键词:语文作文教学讨论式互批

作文考试是对考生思想水平、思维(包括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综合考察。它是语文试卷的主要题型,是语文试卷命题的核心。近几年考试作文题目比较宽泛且贴近生活,要求考生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和表达能力。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克服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调动学生对作文写作的积极性,一直是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困惑――传统作文批改方式的再反思

语文写作教学长期以来都重复着同一种模式:老师布置写作内容――学生完成作文――老师批改作文――发回给学生。对于写作水平相对较高的学生用处较大,教师稍加指点,建议性或修改性的批注就能举一反三的弄清道理,理清思路,既节省了时间也取得了实效。可是对于写作能力低的学生,则是谈“文”色变,每次写作文如临大敌,抓耳挠腮,搜肠刮肚,仍无从下手,费尽心思也只是寥寥数语,而且文章中错漏百出,错字连篇,往往词不达意抑或事例偏题跑题。所以一些学生对于作文只关注分数,随后将作文扔之脑后,这种传统的作文批改模式如何提高学生作文水平一直困扰着每一个语文教师,问题如下:

1.高投入,低产出。教师每周一次的作文批改,如果每篇作文只看一遍,三个班100多人就需要阅读近8万字,更何况要看懂学生的作文,理清他们的思路并非易事,一篇作文往往需要看2遍,既加大工作量也无法达到有效的效果。教师经常发现认真批改出来的作文,学生只是关注分数根本不认真看,更不去研究该怎样改,为什么这样改。叶圣陶先生曾感慨“徒劳无功”,钱梦龙先生承认“基本上是一种‘无效劳动’”,不少同行深有同感。我认为即或不是完全“无功”“无效”,至少也是“少功”“低效”的。高中课时紧,任务重,必须提高作文效率。

2.师生思维的差异性。在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学生对于新事物新思维的接受能力优于教师。年龄、阅历、思维方式和性格的差异性就造成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看法不同。如果把自己的看法强加给学生,就会造成作文的模式化,使作文教学缺少活力与生机。

3.教师评语的单一性。不可否认面对作文批改这座大山,教师也深深感到压力山大。很难反复对一篇作文字斟句酌,遣词造句。评语往往是“结构混乱”“事例不准确”“主题不明确”,这样单一笼统的评语学生很难参透“玄机”。看完分数就将作文抛之脑后。但世人皆知文学巨著《红楼梦》是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成果,是“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产物。对学生的作文一次的批改如何能改好,改精一直是个值得思考的难题。

全文阅读

秘境,或荒野中的路

事实上,试图在文学批评的概念中,寻找文学批评的价值、目的或取向,不止是徒劳的,也是荒谬的。当批评时而仅仅作为词汇的存在,闪动于群山和河水的远方,一切对我们来说,几乎是如此简单,而当批评仿佛一个睡饱了的孩子,在我们眼前醒来,一切又都变得如此慌乱、棘手与窘迫。仿佛《维特根斯坦笔记》中,奥地利人格里尔柏尔策尔说的:“在远方巨大的目标之间徘徊时多么的容易,而要抓住眼前的事物是多么艰难”。而这一切,也同时是多么美妙。

从古至今,从西方到东方,从杰姆逊、伊格尔顿、布鲁姆、德里达、到福柯、尼采、斯特劳斯、塞义德、索绪尔,从哲学到文学,从文学到美学,从文本到批评,这些人类时间与空间史上,众多熠熠闪光的精神与灵魂,于柴可夫斯基和贝多芬般的旋律与音乐的传奇语境中,哲学复活、文学流转、批评思量再思量。对批评的思考,注定是惊心动魄的,许多时候,我们会陷入自身的悖论,言说与失语,作品内与外,已难辩彼此。语言所能抵达的,忽然如斯遥远又如斯近在咫尺。

阅读的障碍无限创造着阅读的,这是自己无比珍重的慰藉。也许无论东方还是西方,结构还是解构,文本之内还是文本之外,他们在有关解构的目标等方面永远存在着矛盾的心绪,而也许这更接近批评自身沉默的灵魂,就像德里达说的“解构绝不可能有最后的结论,因为它的洞见,无可回避地要以修辞的方法来表述,而这种修辞本身又有待于更进一步的解构阅读”。

这忽而惊人的迷惑,不由让人一瞬想起“博尔赫斯的镜子”,永远的无尽的永恒,也同样是永远的无尽的孤独。或者这便是批评时而带给人类的虚无吗?而这显然不是批评的真正意义。也许批评的真正面目,或者说批评的灵魂是孩子,简洁,纯真,宽容,直接,充满神秘地直觉和洞见,也充满不可言说的夺人之美。也像诗,原初的、被爱琴海岸的萨福抱在怀中的竖琴,在月夜中弹唱的那些惊异的句式。也有犹疑。比如“布鲁姆和他的《史蒂文生:我们的本土诗人》,读起来就颇有趣味。该书一开始,布鲁姆就把史蒂文生归入了伟大的浪漫主义传统一脉,但考虑到艾略特以及英国现代派诗人们与那一传统的格格不入,所以他又力图宣称浪漫主义在现代应该更适宜美利坚本土。”此间不经意的矛盾,散映多少神性与人性,心灵与精神的马克思主义的后现代批评的光辉。

德里达在《白色神话》中所言的,“那种认为意识在理性的纯净之光中,能向自身显现或在场,并能摆脱晦暗不明的各种文本性圈套的想法,只是西方思想的一个难圆的梦境”,其实并

非梦境,或者说更像是蓝色的神话,像黄昏或拂晓时,天际蓝色的辉光,安静,诧异而真实着。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爱德华·赛义德(Edward E. Said),美籍巴勒斯坦裔著名的文学学者、后殖民主义文化理论的始作俑者,被批评界公认的“仍然健在的最后一位‘文艺复兴时代的通才(a Renaissance man),在他的《文本、世界和批评家》(1979)中探讨了这样一种情形:“文本总有其一定的环境和场景,而其意义和用法又总是过着一种不同的后世生活,在这个意义上,文本具有不可还原的当世性”,这样对文本的诠释与界定,本身就是充满动人的魔力,这魔力就像德国诗人香茨的诗句说的那样:令夜晚不愿睡去,令白昼不愿醒来。

任何文本,都是作者飞翔的灵魂,在“存在与时间”中猝不及防的秘密着陆,一次奇异的“密境”中的安放,而有时也许作者自身对这秘密的全部内涵,也未尽知,也因此,文字与文本有了不可言说的张力,与诸多无尽的可能。而至少批评的意义之一,应该就是努力接近这密境的一次次探秘,不只是发现和评判,“彻底脱离现象学描述的层面”之后,批评所要做的,是透过文本的缝隙与微光,透过无数迷人而细碎的表述,捕获作者的灵魂的完整光辉,并与其共同抵达这样的“密境”,也为读者重建了另外的一个世界,这里有唤醒,发现,思考,也有怀疑,惊叹,甚至绝望。而最重要的,这是一处通往批评“总体性”的路口,而“总体性”,既是批评的方向,也是灵魂。

全文阅读

小学作文批改方法的创新与实践

〔关键词〕 小学语文;作文批改;互批;自批;讲评

〔中图分类号〕 G62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14—0054—01

教学生写作文是一个慢工夫,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有个名人说得好:“世上并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其实,作文并不是难教,而是缺少总结、缺少方法,教师只要善于总结方法,要教会学生写作文自然会事半功倍,水到渠成。现在普遍存在的大班额的教学中,教师的作文批改显得苍白无力,很多教师只是改改错别字,然后写几字评语。然而,这种做法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长此以往还会使学生产生厌恶写作文的心理。那么,如何改变这种不科学的批改方式呢?笔者在作文批改上做了以下的尝试。

一、先让学生互相批

让学生互相批改作文,相当于是一种小范围内的发表文章,对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有很大的帮助。学生在批改作文时,会将自己的文章和他人的文章做一个比较,不仅能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修改能力。教师让学生相互批改作文时,应及时给予以下几点指导方法。

1.对学生的批改提出一定的要求。第一,指导学生在旁批中写出文章的优点和不足。优点包括:用词、造句、布局等。学生批改作文时发现的错别字、用词不当等问题,可在原句上修改,其他较大的问题在旁批中指出。第二,总评。在总评中,学生要对作文中的遣词造句、构思安排、立意等方面做出评价。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读后感的形式对作出评价,评价要求形式多样。

2.要求学生为作文评分。教师要求学生对所批改的作文评分前,应该指导学生如何给作文评分。教给学生评分的标准,可以使学生对作文有一个衡量标准,对学生以后写好作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评分标准可按照每次作文训练的要求及时给予指导。

全文阅读

作文教学中批改模式探讨

一、讨论式批改

在说作文的时候,要求将自己想法表达出来的同时,也要要明确中心或是选材新颖。比如说在讨论的时候,可以给学生选择这样一篇作文:“今天是我的生日,约好要和同学在放学后一起去庆祝,但是偏偏今天是我值日,我很着急,于是在放学的时候,我第一时间离开座位,跑到卫生区。”在学生准备十分钟以后,都很积极的发言,其中有一名同学抓住了“我”着急的心理,用“冲”到卫生角、“抓”起扫把这样词语来表现出焦急心理,而接下来,越来越多的学生在踊跃发言,从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相互讨论、相互学习。

二、师生互评

在教师批改完作文以后,学生可以根据老师给予的评语说出自己的感想,将其写成文章放于本篇文章的后面,然后交给老师,接着教师再对学生感想进行评价。对于这样的师生互评方法,首先我们不能对学生要求过多,不管是写几十字还是几百字,教师首先都要给予表扬、肯定,这样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理性精神。比如说有名学生写了一篇《美与丑》小小说,在笔者看过全文以后,发现《破碎的美丽》这个名字更符合文章内容,在学生拿回作文以后给我回复到:“起初觉得文章名字是什么无所谓,但是这几天我仔细分析以后发现,这个名字可以直接的表明出文章主旨,而且这个题目也为我的小小说烘托出了一种意境,这样有了意境也就有了悬念,让人在看到文章题目以后就有继续读下去的想法。”进行师生互评法可以让学生认真的思考、阅读老师给出的评语,这样也就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比如说从前学生在看到评语时都会草草一看,但是进行师生互评法以后,就可以让学生重新的阅读自己文章,然后结合老师给出的评语和自己的想法仔细思考,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写作、鉴赏、阅读能力,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三、小组批改

让学生之间相互批改作文,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取长补短,改善人际关系。教师可以将四名学生分成一个小组,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部相互批改作文,然后在放学以后,将作文本发放到每个小组,让学生利用自己的课外时间在一起进行批改,同时教师也要告诉学生使用到的批改符号是哪些,满足学生“当老师”的愿望,让学生小到标点、字词使用,大到文章主旨都要进行认真批改,在小组内对作文的立意、选材进行整体讨论以后,打出等级、写出评语。这样的批改方式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参与意识,同时也让学生能在他人的写作中找到自己曾经相似的错误,这样会很明显的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四、总结

批改在结束小组批改以后,教师就要收回之前所发的作业本,对其中小组的给出的评语、修改进行浏览,然后总结批改。这个时候,教师评语最好写的简单一些,比如说你们改的(写的)很认真、你进步了老师很高兴等,这些话语虽然简单,但是对学生来说却是莫大的鼓励。总结批改不光可以激励学生,而且还增进了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因此是一种很好的批改模式。中学生在知识面、生活经验上还不够全面,所以在选材的时候也受到了限制,因此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就要重点强调抒真情、说真话,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真实经历来进行创作。作文批改方式有很多种,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应用。在评价学生文章的时候,不光要帮学生找到文章不足的地方,更要给学生更多的鼓励、肯定,可以利用讨论式批改、聊天式批改、小组批改、总结批改等新批改模式来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这样的效果更好,也更有针对性。

全文阅读

“小组合作批改作文”的尝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间互相评价与学生的自我评价相结合。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应逐步确立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学生不应当只是被动的评价对象,更应该是写话和习作教学评价的主体。小学生由于受年龄、思维水平的限制,在认识能力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他们对自己的行为包括自己的文章,自我评价的能力较弱,但对别人的行为包括别人的文章,比较容易发现毛病。因此,我大胆进行了“小组合作批改作文”的尝试。

一、示范引领,授之以渔。

学生要“善”批改作文这一“事”,必须有正确的目标指引,掌握方法这一“利器”方可为之。教师要把指导学生修改作文的训练纳入作文教学中,利用学生的习作实例,有目的、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发现习作中的问题,分类指导。对于不同类型的习作,如记叙文、写景文、说明文、状物文等,批改的着眼点、着力点不同,教师应有侧重地加以指导。在学生初次进行合作批改作文时,教师的示范引领尤显重要。在示范中,指导学生读懂教师的批注,包括眉批、总批、修改符号。从眉批中了解老师所指出的字、词、句、段等方面的优缺点,从总批中领悟老师对习作是否符合本单元习作要求的评判,从老师的修改符号中学习怎样规范地修改习作。我是这样做的:事先给每个小组里其中的一篇习作进行较为细致的修改,作为小组合作批改作文时的范本,然后挑选一、两篇有代表性的文章与全体学生一起修改,使学生在师生的共同批改实践中,对批改的方法有感性的认识与体验,再分头行动。当学生改的次数逐渐多了,对于批改的方法也较熟悉掌握后,教师的示范可以省略或简略,只需给予一些必要的提示便可以。

二、巡回指导,合作批改。

在批改评价过程中,学生要感知批语和修改符号,在讲评中获得老师和同伴的信息;再回忆对照本次写话和习作时的要求,以及自己构思、选材、表达等方面的得失。通过纵向和自己历次写话和习作比,横向和同学的、课本的范文比,学生对写话和习作的认知水平就会有所提高。批改讲评,不仅能强化写作知识的迁移,而且能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要走好这一步,我努力从以下三方面做:

首先,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合作批改形式。我班运用较普遍的合作批改方式是:(1)每小组四人一起看同一本习作,其中一人执笔,哪儿有问题就及时提出来一起讨论,研究解决方法。也有小组采用一人读,别的同学听,哪儿有问题就及时挡住、及时纠正。(2)组织学生在小组中相互传阅,互读互评。(3)有些习作范围广,学生的题材不同,此时把写同一题材或相近题材的学生组织在一起,让他们根据他人习作,结合自己的写作情况,讲各自不同的感受、思考、写作方法等,使之对某类题材的写作进行深入的探讨、交流,打开学生的视野,对此类题材的认识有新的飞跃。

其次,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合作批改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充满各种不确定的因素,产生各种无法预料却有价值的问题。这些既是阻碍学生顺利进行批改的因素,又可以成为诱发学生智慧火花、提高作文能力的契机。教师要以与学生平等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上,参与各小组的讨论,对各组中争论较多的话题认真倾听,时刻关注每个小组的批改动向,同时要因文因人而异地适时点拨,满足学生的即时求援需要。有时学生经常会在一些探讨价值不大或没有价值的问题上做过多的停留,有时对于某一问题争执不下,则持续地争吵。如学生在评定作文分数或等第时,时常会产生分歧,各执一词不肯妥协,这时便需要教师出面予以调解,使批改进程得以顺利进行。

最后,引导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不仅要注意观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在批改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把握动态,如出现问题应及时加以引导,运用评价、激励等手段,让学生保持热情,积极投入。

全文阅读

文化文学批评观点的构建

本文作者:由文光单位:兰州大学

张隆溪在1983年(读书》上连载的《现代西方文论略览))(以下简称《略览)))共包括九篇较为简短的文章,这些文章分别介绍了西方文论中的精神分析批评神话与原型批评、英美新批评、俄国形式主义与捷克结构主义、结构主义语言学和人类学、结构主义诗论、结构主义叙事学以及后结构主义的消解式批评。应该说,《略览》是当时系统地介绍西方新的批评理论与方法比较早的著作。毕竟那时引进西方文论正处于起步的阶段,因而《略览》也是重在回顾比较,重在介绍引进西方的文学批评理论,以开阔我国文学批评的视野,丰富批评领域。

经过了这近二十年的实践与总结,张隆溪在《略览》中介绍的新的文学批评理论与方法在我国的运用日益深人、完善,已不再是僵硬地套用理论的框架、模式,而是将理论自然地融人到对文学作品的分析中,使作品的意义和内蕴不断地被丰富。最突出的要属孙玉石对鲁迅的(野草》进行的新阐发,新解释,使鲁迅研究经过这么多年仍然生机勃勃。

我们在引进西方的丈学理论对我们的文学作品进行阐发,解释的时候是否想到过建构我们自己的批评理论?作为开放的世界大家庭的一员,我们在从世界上“拿来”新的理论并娴熟地运用到批评中去的同时,也应该把我们自己的批评理论,即在西方文论的启发下进行新的探索而建构的成体系的批评理论贡献给世界。正如张隆溪所说:“新批评的形式主义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可是对我们来说,从新批评得到一点启发,充实和丰富我们自己的文学批评,那才是更有建设意义的积极态度。’,¹这里的“积极态度”不仅是借用西方的批评理论对文学作品进行实践的文学批评,更应该借鉴西方文论来建构我们自己的批评理论。但是翻一下80年代初以来的文学批评可以发现,尽管文学理论方面的成就不小,但那多是关于文学作品的理论的建构几乎是空白,多数是批评实践上的成果,是对文学作品的各种各样的阐释,很少对零散的实践性的批评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理论体系。目前,我国文学批评的理论的建构仍停留在《略览》时期的层面上,这不能不说文学批评的悲哀,也不能不引起我们对这种现象的反思。

从文学批评自身来说,我国文学批评的目的性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批评理论的建构。从《略览》中可以看出,西方的新的文学批评理论注重的是文学性,是以文本形式本身为中心,不管是原型批评还是结构主义批评,都是围绕作品自身展开的。而我国的文学批评则显示出批评家似乎总要从批评中找出点什么,“不少批评对现实生活本身的兴趣远胜过对文学虚构的兴趣’,º,忽略了对作品的深人分析。批评常常是以作品为跳板,尚未将这跳板充分熟悉就跳到了现实,文学批评变成了对现实的批评。文学批评应该始终对文学而非直接面对现实,对现实的理解和批评融人到文学批评中,并从对作品的深人研究中流露出来的。这种目的性的文学批评使批评家们难以顾及文学批评自身,也就无暇对文学批评的标准、规范等进行理论上的归纳总结。

另外,文学史上由僵化的理论所带来的灾难也使理论建构本身在中国就有着重重困难。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做任何事都应有一定的标准、规范,不然大家无法对事物的看法达成一致的意见。文学批评也不例外。虽然批评提倡多样化,但多样化应该有共同的基础。只有这样的多样化才是批评成熟的标志。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理论和规范常让人觉得是一种限制,一种负担。文学史上的几次大的灾难和败笔多是由条条框框即教条的理论规范限制所致,理论也就常常让人望而生畏。这么多年来,理论的建构进步极其缓慢,不管是文学理论还是文学批评理论,连我们的教科书也一直是大同小异。当然,这里也有理论的相对稳定性原因,但更主要的还是一个正确对待规范性的问题。规范是历史性的,是不断被打破被重建的,不能把规范简单地视为条条框框,去限制一切可能突破旧规范的创新行动。正如李庆西所言:“任何一种学说都是一种规范,理论的发展总须超越旧的规范而逐步形成新的规范。叫喊‘打破规范’的口号只是针对旧事物而言。’,»恐惧理论,必然为理论所压抑,理论的建构也就无从谈起。

新理论的建构需要勇气。这应该是我们的文学批评家们向西方文论家学习的。中国传统的中庸之道常常有意无意地限制了人们对创新的追求。我们害怕自己的理论学说有偏颇,有激进,就追求那种圆滑的所谓完美无缺。就是这种完美无缺的追求磨平了人们思维中创新的棱角,避免了自己的理论为别人否定的可能。但是,事物的进步不是在不断地创造性的否定中开始的。理论也是如此。从《略览》所介绍的几种新的批评理论和方法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理论这种前进的轨迹。较早的英美新批评的范围只局限在“单部作品的语言技巧的分析,就难免忽略作品之间的关系和体裁类型的研究。”喻后来的结构主义“则把每部作品之间的关系去探索文学的结构”。½到以后结构主义则是对结构主义批评理论与方法的消解,消解即扬弃,弥补结构主义理论中存在的缺陷,西方的文论就是在这种偏见不断被弥补,被否定中走到了世界文论的最前排。这种进步也是西方文论家无畏激进,抱着被别人否定的态度勇于创新的结果。丹纳曾经指出:“形式与派别越多越是相反,人类的精神面貌就表现得越充分。’,¾理论在这些对抗与否定中也日臻完善。《略览》中每篇文章都有“批评与总结”部分,对所介绍的新的批评理论中的偏颇之处给予了适当的否定,这是对西方文论有清醒认识的表现,但是,我们在勇敢地否定别人的同时也应该有胆量接受别人对自己的否定。

目前,我国对文学批评进行再批评的群体也尚未形成。众多刊登文学批评的期刊多是对作品、作家思想的批评,很少有对这众多的批评进行再批评的文章。一方面有批评自身质量不高的原因,尽管只是少数,但这已让文学批评的地位一落再落,再也没有了指点江山的风光,甚至有的批评干脆是作家不理,批评家不问,这是批评自身的悲哀。另一方面也与批评所受重视程度不够有关。文学批评应该是在不断实践与不断总结中创造性地进步,这就需要批评家们将经验性的,零散的批评上升到理论层次进行反思,不能只借别人的理论来进行自己的批评,更应在引进别人的理论的前提下,在文学批评逐步深人的基础上创造自己批评理论,更好地指导文学批评实践的进步。而我们多数的做法是借西方人的理论来给我们的文学批评定名。如张隆溪在《诸神的复活》(神话与原型批评)一文中就以闻一多的《神话与诗》为例认为我国在40年代就已有了神话与原型的批评的尝试,并且成果丰硕。在《诗的解剖》(结构主义诗论》的“结构与批评”部分以杜甫、王安石的诗为例来验证雅各布森关于“诗的语言尽量偏离日常语言的实用目地”¿的理论。这些看似在肯定我们自己的成绩,其实是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批评理论建构的落后与艰难。借别人的理论给自己的批评定名也显示出我国的文学批评的理论建构尚处于无意识中。不曾从众多新颖的经验性批评中总结出让世界刮目的批评理论,是一种非常遗憾的事。在批评的主体意识日益觉醒的今天,批评理论的主体意识的觉醒已是非常必要的了。

全文阅读

文学批评观分析

1现当代文学批评的功能

1.1文学批评是文学欣赏的重要手段从文学欣赏的角度来看,文学批评是文学欣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手段。考虑到文学欣赏的现实需要,合理的文学批评是保证文学欣赏效果的重要方式。由此可见,文学批评可以认为是文学欣赏的重要手段,应在文学欣赏中得到有效开展。考虑到文学批评在文学欣赏中的重要作用,在文学批评手段的运用过程中,我们不但要了解到文学批评在文学欣赏中扮演的角色,还要重视文学批评作用的发挥,使文学批评工作能够得到有效的开展。

1.2文学批评是文艺评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文学的实际发展过程来看,文学批评属于文艺评论的范畴,对文学发展起到了较强的促进作用。为此,我们不但要认识到文学批评在文艺评论中的重要作用,还要将文学批评作为推动文学发展的重要手段来看待,保证文学批评取得积极效果。鉴于文学批评在文艺评论中的重压角色和作用,在文艺评论中,我们不但要对文学批评手段进行正确利用,还要做到深入了解文学批评的应用前景,做好文学批评的研究和应用,保证文学批评取得积极效果。

2现当代文学批评的作用

文学批评的哲学作用,可被视为是文学批评功能的发展和延伸,文学批评不仅对当下文学现象做出解释和判断,或向读者推荐好书,它会超出具体的文本批评进入哲学层面,通过批评实践和理论思考提炼和形成一定的思想观念和研究方法,在认识世界和认识人生中实现自身。文学批评哲学功能表现在: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文学史的革新,三者之间的关系前边已经有所叙述;文学批评与思维方式的革命,这是从批评对自身的反省开始的,表现为对常规认知模式和概念的解构或颠覆。在文学批评的开展过程中,我们既要认识到文学批评的有效性,同时也要认识到文学批评的实际作用。目前来看,文学批评除了哲学作用之外,其作用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现当代文学批评对文学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以文学批评的哲学作用为例,现当代文学批评对文学发展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不但表现在对文学发展的定位,还表现在对文学发展方向的把握。所以,正确理解文学批评的作用十分必要。基于现当代文学批评对文学发展的重要促进作用,我们要想实现文学的快速健康发展,就要学会正确运用文学批评手段,保证文学批评工作得到全面开展,满足文学发展需要,为文学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2.2现当代文学批评对树立正确的文学发展观具有重要作用现当代文学批评作为重要的评论手段,对文学发展方向和文学发展定位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基于这一现实了解,现当代文学批评成了树立正确文学发展观的重要推动力。从当前文学发展观的形成来看,现当代文学批评对文学发展观的形成和树立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要想保证文学发展观的正确性,就要结合现当代文学批评的实际发展,做到正确运用文学批评手段,促进文学发展观的形成。

2.3现当代文学批评对促进文学创作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学创作作为一种特殊的创作形式,要想保证文学作品的创作质量,就要把握创作原则,并学会正确利用文学批评的作用,确保文学创作在方向性和内容性方面满足实际要求。对于文学创作而言,正确的创作方向和创作内容,既是保证文学创作质量的重要支持手段,同时也是保证文学创作发展的重要方式。为此,我们应认识到文学批评对文学创作发展的重要作用,做好文学批评的运用。

全文阅读

在班会中开展沟通与自我批评的意义

班会,是老师和学生进行总结、沟通的一种特殊方式,老师的好多教育思想及教育方法都是通过班会的方式来贯彻给学生的。因此,班会是所有班主任应用最多也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之一。但是,我观察过好多学校及班级的班会,发现有很多老师水平很高,在班会上讲得激情飞扬,可惜讲台下死气沉沉,学生们甚至哈气连天、毫无兴趣,完全是一场独角戏。这样,班会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而老师整节课苦口婆心的教导也成了白费力气。

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情况出现呢?原因有二:一是仍在使用教条式教育思路;二是还在使用填鸭式教育方法。试问,用这种枯燥生锈的方式用来和现代的学生开班会,能起到什么效果?可以说不能!经过我长时间多阶段考察调研和图书网络查询,发现真正好的班会,都有一个共性,就是互动性比较强,学生的参与性比较高。那么是什么方法呢?沟通与自我批评!就是在班会中开展学生与老师间的沟通与自我批评,学生与学生间的沟通与自我批评。

在笔者从事教学工作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开的班会虽然很多,但是真正自我感觉十分理想的班会并不是很多。究其原因,也是犯了“教条”和“填鸭”之错。幸运的是我发现的比较早,改进的比较快,这五六年来我一直坚持在班会中技巧性使用“沟通与自我批评”。通过实践,我发现这种方式让我和学生间的距离缩短了,感情深厚了,沟通容易了,当然最重要的是教育水平上去了。

那么如何在班会中用好这一方法呢?第一,明确班会主题,就是首先要和学生说明本次班会的目的和意义;第二,明确班会展开参与的方式,就是和学生说明我们本次班会采用的是沟通与自我批评方式;第三,放下架子,走进学生的世界。这三点,看起来很简单,但是要做好却很难。第一点很容易,开班会总有一个主题,明确了主题就明确了方向和目标。而第二点就很难,难在我们老师不是不懂沟通而是不一定敢于沟通与自我批评,特别是当着学生的面进行沟通与自我批评!怕丢面子没威严,怕承认自己的过错,怕承认自己在工作中的失误,在今后的工作中没有说服力!其实这种观点是不对的。有句老话叫“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不要以为我们自己不讲,别人就看不到,自欺欺人才是对自己最大的损害。更重要的是,只有我们自己先承认工作的不足,才有权利指出学生的缺点;只有我们先批评自己,才能更有力地批评学生。

这样,你的学生就会在你的带领之下积极地配合你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你的班会就会开得有效果,有力度,有深度。第三点是要求我们主动放下架子,走进学生的生活,这一点是说易不易,说难不难。易在学生和我们朝夕相处,我们只要多看多听多想,就能了解我们的学生;不易在于时代不同了,学生的观念也早已和我们当初形成的观念有很大的差异,我们只有先改变自己来适应他们。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不仅要有理论的指导,还要将理论用于实践。在班会课上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那么在处理这些难题时就要学会应用沟通与自我批评。长期以来,很多班主任总是被一些十分棘手的问题困扰着。譬如有些学生在学校里不抓紧时间学习,而是把心思花在和学习无关的事情上面;有的学生和校外的不务正业的社会青年来往;有的同学早恋;有的同学沉溺于网络世界不能自拔……“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圣人也有犯错的时候,更何况我们这些有七情六欲的凡人呢!对待这些同学我们一定要耐心地教育他们,但是一定要在批评教育的同时也要引导他们进行沟通与自我批评,让他们在自我批评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在,并下决心改过自新,这才达到了我们自我批评的真正目的,也让他学会了自我批评。这是学生认识自己,了解自己重要要途径之一。

我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教育好我们的学生,还要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地进行沟通与自我批评,改进我们的工作方法。在对待学生的错误时,我们要做到一视同仁,不能有丝毫的偏见。不能说某个成绩好的学生犯了错误就不严肃处理,该严厉处理就不能手软。也不能说某个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犯了错误就对学生进行体罚,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改正错误,更加不利于学生的身心成长。我们要致力于培养品学兼优的学生。这些道理说起来很简单,但是我们有时并不能够做的很好,这就要我们在班会课上与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指出我们在工作中的需要改进的地方,也就是让我们老师放下架子和学生平心静气的交流,要和学生成为真正的朋友。古人云: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要让学生知道不是只有老师能够批评学生,学生也可以批评老师的。而老师要敢于接受学生正确的批评,接受了批评后我们还要进行自我批评,在批评中不断的总结新的教育方法,不断完善自己,使自己在学生中树立一个崇高的形象。

为学生树立一个榜样,勇于带头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是组织一次成功的班会的第一步,第二步就是引导学生进行同学间的批评与自我批评。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