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生会新媒体工作总结

学生会新媒体工作总结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媒体及新媒体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摘要:“新媒体”是一个历史的、相对的、流动的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文化语境中有不同的所指。每当一个新的传播技术诞生,“新媒体”和“旧媒体”的定义就会迎来一次更新。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网络技术迅猛发展,高科技产品如雨后春笋般争相出现,给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学习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关键词:新媒体;新媒体技术;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3-000-01

一、研究内容

(一)投影仪+黑板的使用与原来单一使用黑板对课堂教学带来的影响。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制作不同的问卷调查表,分别对学生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建议被调查教师人群年龄在40岁以上,被调查学生最好是小城镇或农村中学以上人群,因为这些人应该同时经历过使用投影仪+黑板和单一使用黑板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使研究结果更具有客观性。

(二)MOOC的产生对自主学习、成人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理念带来的影响;针对MOOC对自主学习理念带来的影响同样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分别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进行问卷调查;针对MOOC对成人学习、终身学习理念带来的影响则采用访谈或网上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可使调查的范围扩大,有利于结果更接近现实。

(三)新媒体和新媒体技术应具备怎样的特征,采用采访的方式,调查学习者对新媒体和新媒体技术使用的优缺点的观点和是否会使用这些新媒体和新媒体技术的原因,找到已有新媒体和新媒体技术应该改进的地方,提出对改进新媒体和新媒体技术自己的建议和对未来新媒体和新媒体技术的预测。

二、研究思路

全文阅读

新媒体对促进奥运传播的作用

摘 要:体育与新媒体互相促进发展。目前研究人员还不了解新媒体对体育新闻形式发展的影响。研究重点放在“传统”体育新闻工作者身上,并以奥运传播为案例,增加互联网体育新闻工作者在这种环境中工作创新的一种新形式,对理解体育新闻工作本质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体育传播学;新媒体;奥运传播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8-0009-01

似乎对在体育界和新闻媒介进一步研究的可能成为了一种相当强烈的渴望,然而,这片领域对现在的研究者包含令人振奋的可能和挑战是很清晰的。在结构上不仅仅提供一个有价值的职业快照,而且确立对随后的学术研究有价值的基础。罗伯特媒体炒作:一个运动员历史覆盖在美国马萨州的老伦斯市温的媒体、社会鼠尾报出版物。媒体、报纸等一系列新闻传播媒介,是体育赛事等关于体育的新闻反对的,详细的让每个人得到消息,也为体育事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如文中所提到的罗伯特,他的体育成绩被誉为运动的历史,假如没有这些传播媒介,也许都不知道有他这么一个人,正是有媒体的传播,才使他家喻户晓。同时体育事业也推动了媒体事业的发展,正如伦敦奥运会,各地媒体全方位报导,其中运用了许多先进技术,使拍摄效果更上一层楼。但是媒体的传播也有负面影响,一些人畅所欲言,随意发表自己的观点,对一些体育运动员进行恶意抨击,造成不良影响。

历史上的总统们利用媒体塑造了他们民族的形象,以使人们把他们自己看作国家的一部分:“清晰明白地表现民族性,为了成功,必须如此作用可以被受作为甚至明显的方式,甚至不可避免的,以使我们都能够继续认知自己,在以公开演讲为民族的镜子上反映。”当许多美国人研究的学者对她大量的陈述质疑时,片刻内悲剧被视作全国的大事,确信这对她的论据很有效。明显的,全国悲剧时刻之后,国民们把总统的言论当作如何反应的方向,强调官方做过的体育项目,和被期望出席比赛。总统肯尼迪不仅强调了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他同样创造了在奥运教练Bub Wilkinson指导下的有关健康的青少年委员会。这个项目得到了全国所有国办小学的支持。他强调指出了在一次辩论中奥运冠军菲尔普斯最后的发言。他处在所有奥运参赛运动员中间,感觉他们是受到最后训练的全面的公民足以面对今日的问题。总体来看,体育与媒体互相促进着,共同发展。目前研究人员,还不了解新媒体新媒介对体育新闻形式的影响。但是,我们知道印刷者和互联网体育新闻工作者没有显著差异。研究重点一直是放在“传统”体育新闻工作者身上。增加互联网交谈体育新闻工作者在这种环境中工作的一种新形式的对体育新闻的理解是这项研究。该研究是为了对新媒体形式,互联网有兴趣的网上工作者们,如雇主、院士、研究人员提供更有用的信息。作为这项研究的参与者,将被要求参加预计持续45-60分钟的面试,此次面试将给你机会回顾作为互联网体育工作者时的工作和经验,它专注干自己的工作,问题包括你的事业史,你的教育背景,周围影响你工作的各种环境(如电脑技能,搜集整理新闻),访谈将被录音。

虽然专栏作家的选择是从美国主要的城市,纽约、华盛顿、洛杉矶、芝加哥,他们的工作是在全国通过报业辛迪加法表和读者阅读在不同的地方和不同的人,而附录确定的出版在论文中纵队的一些主要工作,以宅院中的地方和观众而言,这些构造不仅是困难的,他们的联合让他们都在许多地方和许多不同的人,这是我选择了他们的原因。这几年的社会历史在学习中或者甚至在他们的生活,或者在新闻里,此外,我不想去分析专栏作家写与他们为什么写它之间的任何的因果关系。虽然,我开始了对运动传媒的研究,从总体上观察认为新世纪的运动专栏作家都忙于对结构的压迫的实质性讨论,然而那些主流的电报新闻网络却不这样。重要问题是,如果你在参加研究之前、期间,之后有任何问题和调查人员联络并载入资料,此外,为维多利亚大学伦理委员会的联络资料,亦提供如果有需要解决的程序,或研究项目的任何其它的伦理问题。请注意坚持严格保密,所有信息将只用于调查的目的,中美战略经济对话。这是将锁和钥匙存放,它只能被研究调查访问。如果你什么也影响到如此地步,你不希望在任何时候继续采访。你可能会结束采访直到你方便的时候方可继续访问。

参考文献

[1]黄璐,陈新平,李颖.西方体育媒体研究专著述评及其启示[J].体育学刊,2010,17(1):107-112.

全文阅读

锱铢积累 披沙炼金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彭兰长期致力于网络传播的追踪研究并成果丰硕,其专著《中国网络媒体的第一个十年》再一次显示了她在网络传播研究领域“探路者”的功力。方汉奇教授在为该书撰写的《序》中给予彭兰的评价令人过目难忘:“深知她是一个胸藏锦绣,腹隐珠玑,文理兼容,好学深思的青年学者……”

该书是国内第一部关于网络媒体十年发展历程总结性的著作。虽然是仅仅的十年时间,网络媒体的发展却经历了辉煌与坎坷。由于网络自身的特性,在十年发展过程中,技术更新日新月异、大小事件纷繁复杂、新闻人物竞相登场……正所谓“一寸还成千万缕”,对网络媒体十年发展历史的把握要做到全面、详实、清晰,作者必定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同时还以深厚的计算机网络知识、新闻传播知识、史学知识等多方面的理论基础作为铺垫。书中对十年来网络媒体从无到有,由初创形成规模到发展日益壮大,运用了“推、拉、摇、移”等多种手段,进行了全景式的、全程式的盘点记录。既注重对网络媒体的发展作历史性的总结回顾,也对其业务发展、经营策略、社会影响、学术研究等方面做了全面的理论总结;既对网络媒体的发展阶段进行了科学的划分,也对其总体格局、未来趋势进行了合理的分析;既集中关注国内网络媒体的发展概况,又紧密联系国际大背景;既仔细扫描网络媒体、网络传播的专业天地,又放眼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相关领域。

历史回顾与理论创新相结合

对新闻史的研究,很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分期。一定历史阶段的知识体系是由大量林林总总的史料有序构成的,中国网络媒体从无到有,经历了一系列重大事件,经过了酝酿发展阶段、加速发展阶段,正处于规模化与专业化发展阶段,在运营规模、应用范围和技术水平上都有了巨大进步,已经成为我国新闻和传播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不可取代,在世界网络媒体格局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有许多的学者对网络媒体的发展阶段进行了划分。

彭兰在《中国网络媒体的第一个十年》中,在积累了大量史料的基础上,通过究其因、明其体、察其变,根据网络媒体技术的发展水平和网络媒体发展规模和社会影响将我国网络媒体的发展阶段科学地划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1994年―1995年),投石问路 中国网络媒体萌芽;第二阶段:(1996年―1998年),摸着石头过河 中国网络媒体探索未来之路;第三阶段:(1999年―2000年),热火朝天 中国网络媒体;第四阶段:(2001年―2002年),风起云涌 中国网络媒体继续壮大;第五阶段:(2003年)天时地利人和 中国网络媒体实现跨越。

在《中国网络媒体的第一个十年》中,作者将网络传播的研究与新闻传播史的研究结合起来做了有益的尝试,传播史的撰述与理论研究总结相得益彰。在理论总结过程中不乏有许多的创新点,在论述网络新闻业务和观念发展中,彭兰对网络新闻观念作了科学地阐释:“定时―及时―实时―全时:网络新闻时间观的发展;层次化、网络化:网络新闻组织方式的发展;循环化、多通道:网络新闻和利用方式的发展;单媒体―多媒体:网络新闻手段的发展;粘贴―加工―组织―解读:网络新闻编辑观的发展;单向―互动―共动:网络新闻受众观的变化。”

作者在总结现有已经很成熟的理论的同时,也对网络传播领域研究中存在的争议同时也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为后来人做了铺垫。在书中第九章有关网络媒体政治功能的理论探索过程中,既介绍了哈贝马斯关于公共领域概念的界定,也介绍了内地及香港学者、研究生对此问题研究的现状,以及关于这一问题目前存在的争议焦点,为今后研究该问题的学者、学生提供了很好的阶段性的总结材料。

纵向梳理与横向剖析相结合

全文阅读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政教育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网络越来越成为人们交流和获取信息的主要平台,个人博客、政府微博、社交网站也层出不穷。博客、网络论坛日益成为网民发表言论的重要平台,扮演着社会舆论放大器的角色。新媒体的出现给高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为艰巨的任务。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曾指出:“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努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促进人们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1]胡总书记对加强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准确把握新媒体的实质是新媒体环境下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

新媒体在现阶段主要是指基于计算机技术、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现代移动通讯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以互联网、手机等为载体的向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信息传播方式,是相对于报纸和书刊等纸质媒体、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的,其主要形式有搜索引擎、数字电视、网络电视、互联网、博客(Blog)/微博、QQ、MSN、EMAIL、论坛(BBS)、手机短信(彩信)/飞信等新媒体形式。新媒体就其实质而言只不过是一种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的新的信息传播工具而已。新媒体作为一种工具其作用的发挥从根本上讲还是在于使用工具的人。新媒体的出现的确在某种程度上使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它的出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了重要影响。新媒体以其信息资源的丰富和交流的便捷,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受到大学生的广泛关注和喜爱,它的应用极大地改变了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因此,理性分析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并探索新媒体环境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迫在眉睫,如何利用新媒体做好新形势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

二、正确认识社会舆情是做好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

“在拥有4亿多网民的中国,互联网不仅深刻改变着人们获取、利用信息的方式,也推动了民众生活形态的不断演进,与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高速发展的互联网,不仅深刻改变了网民个人的生活形态,也持续推动着当前我国社会中各种社会群体结构、性质与特征的演变,并最终对整个社会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2]在这种背景下,曾被人们称为“象牙塔”的大学也必然会受到互联网等新媒体的深刻影响。特别是随着高新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大学的开放程度也越来越高。大学不再被动地等待,而是积极主动地走出去,寻求“政产学研”相结合的机遇和挑战,为高校的发展创造机会。同时,高校也借助于媒体向外界进行广泛地宣传和介绍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吸引并花重金聘任高层次人才。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为推动高校的快速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使高校与整个社会的联系日益密切。高等学校作为社会大环境的一个子系统自然也受到社会舆情的影响,特别是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受社会舆情的影响程度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大得多。因此,要想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了解、不分析、不把握社会舆情是不行的。社会舆情,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的群众对社会现实的主观反映,是群体性的思想、心理、情绪、意见和要求的综合表现,是社会舆论的综合反映。“社会舆论,社会意识形态的特殊表现形式。指相当数量的公民对某一问题的共同倾向性看法或意见。往往反映一定阶级、阶层、社会集团的利益、愿望和要求。其精神内核是群体意识。其现象外观是议论形态。往往以拥护或反对、赞扬或谴责的方式对某一公共问题作公开的评价。”[3]新媒体环境下的社会舆情很多都是网络舆情。网络舆情是在互联网上形成并传播的带有一定的影响力的“焦点”、“热点”问题或具有明确态度的意见和言论,一般具有受关注性程度高、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等特点。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努力学习新媒体知识,增强了解把握分析判断社会舆情的能力,正确引导大学生自觉抵制负面舆论的影响,积极接受正面、主流舆论的教育,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提升思想政治素养。

三、借鉴国外德育的成功经验是做好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传统教育形式的优势,做到“‘古’为今用”;另一方面要研究比较国外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做到“洋为中用”。在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防止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借口形势变了,时代不同了,传统的教育方式方法过时了。比如,有人认为在新媒体环境下,那种面对面的谈话教育方式“老土”了,而代之以网络、手机等方式。实际上,面对面的交流在任何时候都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而且随着网络交流机会的增加,这种教育方式越来越成为加强教育者与被教育者情感联系的纽带。二是借口新媒体技术在国外最成熟,因此照抄照搬国外德育方式方法。事实上,我国与国外发达国家,无论是在德育教育内容、方法、途径上,还是在德育目标上都具有很大的差异,“拿来主义”的方法很可能会水土不服。当然,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盲目排外。在新媒体环境下更应该通过比较研究国外德育的成功经验,借鉴适合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具体来说,一方面要通过对世界各国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内容、方式方法、成功经验进行客观的分析比较,积极借鉴,批判吸收。比如,有人提出在新媒体环境下,通过加强师生的媒介素养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实效性[4]。尽管关于媒介素养的具体内容可以探讨,但这种意识是值得学习和提倡的。2006年4月9日,千龙网、新浪网、搜狐网等14家网站就联合发出倡议,提倡文明上网,努力营造积极向上、和谐文明的网上舆论氛围,坚决抵制与社会公德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相背离的不良信息,自觉抵制网络低俗之风,净化网络环境[5]。此后大中学生也纷纷发出文明上网的倡议,这是网民普遍要求加强媒体素养的自觉反映。另一方面还要借鉴跨学科与交叉学科的研究方法,从相关学科中吸收新鲜血液,从中寻求开展教育活动的理论依据和方法,例如思想政治教育与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等学科相结合,可以从大学生生理心理发展历程、阶段性心理特点、心理问题处理和解决方法等角度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等等。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积极主动地借鉴吸收国外成功的德育经验,并与我国国情相结合,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

四、全面分析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的特点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环节

全文阅读

“传媒业改革与发展走势研讨会”在京召开

本刊讯 2005年3月25日,“传媒业改革与发展走势研讨会”在北京大观园酒店成功举办。此次研讨会是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传媒》杂志社主办的。、国家发改委、新闻出版总署等传媒管理机构的领导,报刊行业协会的负责人,传媒研究机构的著名专家、学者,传媒改革试点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以及其它媒体的代表70余人出席了此次研讨会,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石峰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大家共聚一堂,解读改革政策,交流改革信息,共叙改革话题。

此次研讨会,是在我国传媒业的集团化改革将近10年、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启动将近2年的改革背景下举办的。

为大力推进传媒业的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有关部门着手研究和部署传媒业的改革,以1996年1月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的成立为标志,我国传媒业的集团化改革正式启动。在1996年到2003年的8午内,我国先后组建了85家传媒集团,分为5类,其中报业集团39家,出版集团14家,发行集团8家,广电集团18家,电影集团6家。在将近10年的发展实践中,改革取得了很大成果,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可以说,我国传媒业的集团化改革,已经到了该进行阶段性总结、研究下一步发展方向的时候了。

全国文化体制改革从2003年6月正式启动,确定了9个试点地区和35家试点单位,包括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领域,既有文化事业单位,也有国有文化企业。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通过这次试点转变为企业。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到现在也将近 2年了,一方面,试点工作的成功经验需要总结推广,逐步扩大;另一方面,试点工作中遇到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需要调研并提出相应政策。

在以上这两大传媒业改革背景下,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和《传媒》杂志社组织的这次“传媒业改革与发展走势研讨会”,可以说足恰当其时。

会议得到业界充分重视。改革办事业发展处处长高书生、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专项改革一处处长张东强参加会议,并分别就文化体制改革的进展情况和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方面的重大问题做了专题发言;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副司长王国庆介绍了报刊司今年推进报刊业改革的思路和想法;中国期刊协会会长张伯海、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尹韵公、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明教授,也在会上就我国传媒业改革的热点问题,发表了演讲。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主持工作副所长、党委书记、《传媒》杂志社社长余敏代表会议的主办单位,向到场嘉宾致欢迎辞,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传媒》杂志主编郝振省主持了会议。

应邀参加会议的还有,出版局期刊处处长张贤明、国家广电总局发展改革研究中心产业所所长陈共德、中国产业报协会会长曹恒武、欢乐传媒总裁董朝晖、星美传媒副总裁郝彬、今晚传媒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康卫华博士、河北日报报业集团副社长张英军、《电脑爱好者》杂志社社长孙晓旭、《中国医药报》社社长王温正、郑州日报社社长张晓圻、宁波日报报业集团社长张秉礼、中国传媒大学媒体管理学院副院长宋培义、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美国研究中心主任滑明达、人民网传媒频道主编詹新惠、北京世纪华文国际传媒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田珂、北京泛华东方传媒公司总裁助理陈胜春、北京开元策略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研究总监陈愈超,以及其他传媒机构的主要负责人和代表。

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石峰同志在现场听取了部分代表的发言后,同与会代表就目前传媒业,特别是报刊业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热点问题,进行了十分深入的探讨。很多代表看到石峰副署长非常认真地听取代表们的意见,纷纷主动要求发言。石峰副署长也针对代表们的提问一一作答。会场上供代表们发言的话筒传来传去,气氛十分活跃。会后,很多代表反映,这才是名副其实的研讨会。

全文阅读

新闻教育媒体分析论文

一、研究缘起

新闻教育热为新闻媒体培养了大量人才,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同时也伴随着是来自业界和学界不绝于耳的批评之声,矛头直指各大学新闻院系的新闻教学在教学体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的许多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是新闻教学内容与新闻媒体实践严重脱节。对此,无论是新闻业界还是学界都不断有人撰文讨论,直陈弊害。但这些讨论几乎都是“定性研究”,因此,对高校新闻教学与媒体接轨状况的实证研究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本研究旨在开掘两个方面的意义:第一,它将细致地呈现新闻院系的学生、教师以及媒体从业人员(主要是记者和编辑)对当前新闻教育中理论和实践关系的认识。《辞海》对教学的定义是:“教学指学校工作中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活动。”①因此,教学应该是一种师生平等的共同活动。而以前有关新闻教育的讨论多是新闻院系的教师或媒体从业人员操控话语权。这里隐含的意思是说,我们将重点讨论作为新闻教学活动主体的学生对新闻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的认识。第二,现行新闻教育与媒体是否脱节?新闻教育是否应该与媒体接轨,怎样接轨?我们将通过实证调查来比较学生、教师和媒体从业人员对这些问题的看法的异同,为以后的新闻教育改革提供一些依据。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本文采用问卷调查作为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获取新闻院系师生及媒体从业人员关于高校新闻教学与媒体接轨状况的实证数据,再作进一步的统计分析。本研究的调查问卷共包括7个部分:“总体状况”、“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践”、“与媒体的联系”以及“个人基本信息”。

(二)样本选取。采用配额抽样法。学生样本来自于四川、重庆、湖南、湖北、陕西、北京、上海和广东12所高校的新闻院系,主要由西华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学生通过在全国各地的同学这一人际传播网络来发放问卷;媒体从业人员的样本则来自于四川、重庆、湖南、江西和广东各省市的省级和地市级媒体;教师样本来自四川、重庆、湖南、湖北、陕西、北京和广东部分高校。抽样时,主要考虑了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我们决定抽取400人来进行调查。其次,按教师、学生和媒体从业人员身份进行配额,教师和媒体从业人员各50人,学生300人。第三,考虑到大一学生对专业认知尚不全面,研究生数量总体较少,所以我们对学生按年级进行配额,样本中有大一及研究生各50人,大二、大三和大四学生共200人。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66份(其中学生277份,教师40份,媒体从业人员49份),有效问卷率为91.5%。

(三)变量设置。本研究的主要变量有“职业身份”、“满意程度”、“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践”、“专业背景”等,依靠这些变量的关系,可以勾画出当前新闻教育的真实状况。

三、数据分析及讨论

全文阅读

我国新媒体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摘要:新媒体的发展形成了对人才新的需求,如何培养新型传媒人才,是当前高等教育所亟需解决的问题。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针对当前新媒体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积极研究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高等教育面向市场、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主动进行自我调整和完善的必然结果。

关键词:新媒体 人才培养 模式

一、我国新媒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现状

目前我国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的尚且不多,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对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总结、批评与反思,另一类是在研究外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提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建议。而专门研究高等新媒体人才培养模式的论文和专著更少。

这些论文对国内高校网络与新媒体传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归纳,总结出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代表的新闻流模式、以复旦大学为代表的传播流模式和以武汉大学为代表的技术流模式三种新媒体人才培养模式。

国内学者同时指出网络媒体需要大量优秀的网络记者、网络编辑和网络经营人才,中国的新闻教育必须加大改革力度,从新闻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等方面予以改进。并且提出了培养新媒体传播人才,必须创新课程模块教学,优化课程设置;实行双专业双学位制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性教学,增强学生动手能力;注重双语教学,实现培养国际性新闻传播人才的战略目标。

国内学者对新媒体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研究主题集中在新闻人才的培养上,未能涵盖新媒体人才的全部范围;二是研究者集中分布在杭州和郑州两个城市的高校,其他地区少有涉及此领域的研究者;三是对我国新媒体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侧重于现状描述和总结,虽然都有问题分析,但是所提出的解决思路基本上都是泛泛而谈;四是对新媒体的认识不够全面,甚至把新媒体人才等同于网络新闻人才,缺乏对3G等其他新技术的认识。

二、国外新媒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现状

全文阅读

传媒博弈论:新闻生态里的“总编兵法”

生活处处充满博弈,一切博弈皆有规则,传媒产业也是如此。作为博弈法度,竞争圭臬,《孙子兵法》的最高境界是不战而胜。而博弈的最高境界是善战者不争,善争者不战,善战者不败,善败者不乱。

孙光海和陈立生创作的《传媒博弈论》首度将“博弈”概念成功引入传媒领域,这对于新闻生态来说无疑是重要一链。全书采用了大量的实例推演,把深奥、难懂的理论全部融解到大量的案例中,通过小故事折射出大道理,读者在全新的博弈规则下看到了新闻生态孕育的机遇和挑战。

《传媒博弈论》把新闻工作中的编辑和记者每天的工作形象地看作是做“选择题”和“填空题”,其中编辑做的是“选择题”,记者做的是“填空题”。 “选择”需要的是智慧,如编辑的勇气、价值观、全局观、大局意识等。“填空”需要的是能力,如记者的努力、勤奋、技巧等;“填空”用的是“术”,而“选择”用的是“道”,记者和编辑的博弈就在“道术”之间进行着微妙的博弈。

正如《传媒博弈论》中阐释的那样,在现在的传媒大军中,有媒体出现了重“术”轻“道”的现象,也就是在他们看来,记者比编辑重要。因为能干的记者把稿件采写回来,编辑上版改改错别字即可,编辑能力及其作用在很大程度没有多大发挥的余地,这里就牵涉到了记者和编辑的地位之争。

记者与编辑的地位孰轻孰重?其实媒体人早已在自己的行政职级上给出了一个准确的答案――在媒体内部,新闻最高行政职级是总编辑,而不是“总记者”。一个媒体的“总编辑”代表的是这个媒体的中心,不要说记者,就算是广告、发行、印刷、校对,这一整条新闻生态链都应该以“总编辑”为核心,因为“总编辑”不是一个简单的代号,而是一种核心力量的聚合,而这种聚合之初就体现在了“选择”比“填空”更为重要的观点上――也就是媒体要以编辑为中心,毕竟,在我们的新闻史上,“总编辑”始终未被称之为“总记者”。

其实,“总编辑”为什么不是“总记者” 的博弈只是新闻生态链中的冰山一角。媒体处处皆是博弈,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媒体要立于不败之地,不能惧怕博弈,尤其是在媒体中处于决策地位的总编辑,不仅不能畏惧博弈,还应该喜好博弈,因为只有一个善于博弈的总编辑才能在驾御媒体这艘大船时如鱼得水,不至于迷失航向。

一部生动教材:传媒与博弈首次科学联姻

《传媒博弈论》首次将博弈论成功地嫁接在传媒产业,具有历史的前瞻性,是反映新闻生态科学发展的一部生动教材。

全文阅读

新媒体艺术创作研究

[摘要] 阐述新媒体艺术的概念,分析新媒体艺术的发展趋势,对国内外新媒体艺术作品进行技术和艺术分析,最后总结了新媒体艺术创作的经验。

[关键词] 新媒体艺术 艺术创作 虚拟紫禁城 动感雕塑

一、新媒体艺术的概念及发展趋势

新媒体艺术是相对于传统媒体如绘画和雕塑而言的,“新”体现在以当前最新科技如数字录像、计算机、因特网、电子游戏、虚拟现实、网络神经、生物电子学、基因工程、机器人科技等作为表达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的技术会不断地融入到新媒体艺术中,新媒体的概念也将扩充变化。

新媒体艺术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美,2O世纪9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激光投影技术的发明和普及,新媒体艺术在技术上取得了巨大飞跃。这尤其表现在计算机图像、影音编辑和游戏互动技术方面,前者如三维虚拟、计算机动画、图片修改等,后者如数字编辑、影音互动和感应、游戏程序等。进入2l世纪,全球范围内以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数字内容创作行业已经成为当代知识经济产业的核心产业,在美国、日本其产值超过了传统的汽车工业,而韩国更是将游戏为代表的数字内容产业作为立国之本,并已成为韩国经济成长的新动力。目前全球数字内容还在不断地向更深更广的领域扩展,而这个产业也必将成为中国最具发展前途的产业之一。

新媒体艺术的应用已经成为文化创意产业中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新兴产业。随着动画产业、网络游戏、数字音像业的高速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正呈日益增长的趋势。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把数字内容和动漫产业作为九大重点发展的文化产业之一,并将国家数字电影制作基地建设、国产动漫振兴工程等具有战略性的重点文化项目提升至国家重点文化工程,其目的在于力促这些重点领域在“十一五”取得跨越式发展。在21世纪的今天,由于受到信息技术和电子技术迅猛发展的影响,新媒体艺术的发展也势在必行,它必将会成为21世纪最有前景的艺术之一。

二、新媒体艺术创作实例分析

新媒体艺术是一种观念艺术。在新媒体艺术家看来,只有观念驱使的媒体创作才称得上艺术性创作,仅仅通过技术实现的作品就难以称其为艺术作品。技术追求统一性、标准化、定型化,因为只有这样才符合工业化的大批量生产;艺术追求个性化、独创性、求异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满足人类的审美情趣。

全文阅读

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新媒体时代的来临,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变化。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创新发展的对策是:利用新媒体更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加强教学队伍建设;加强对高校大学生新媒介素养教育。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35-0289-02

近年来随着新型媒体不断涌现,新媒体逐渐在生活中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新媒体一般是指以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和移动传播技术为技术基础,并为用户提供信息的新兴媒体。如网络、微博和手机短信等。相较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新媒体更具交互性、共享性,迎合了当代生活节奏快的特点,在人们生活中得到快速应用。大学生作为已接受和使用新事物的群体,在新媒体时代,他们的思想很容易受到影响。因此,对新媒体时代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新媒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用概况

新媒体正在逐渐融入大学生的成长中,QQ、微博、微信,几乎每个大学生都能熟练使用,这些早已成为大学生活的一部分。同时,新媒体以其高效快捷的信息传播方式,已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积极开放的态度接纳了它。如何指导大学生有效利用新媒体,推动个人全面发展,是现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面对新媒体思考的主要问题。现在的大学生自主性强,突出个性化,新媒体的交互性、个性化迎合了他们的特点,因此,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借助这些新媒体工具,很容易让大学生接受,也有助于教学效果的实现。另外,大学生可以就课上学到的内容,进行即时互动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更利于增强教学思想的渗透性。当然,新媒体应用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有其弊端。如新媒体信息传播无屏蔽性,不良信息泛滥,大学生很容易受这些负面信息的影响。总之,新媒体在高校的应用一方面要注意服务教学,另一方面也要应对其消极一面,做好预防及处理工作。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1.新媒体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