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容摘要:贫困问题是全球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和主要障碍,合理使用扶贫资金,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对贫困地区来讲尤为重要。对扶贫资金使用效率方面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发现不同来源的扶贫资金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是有差异的。调整扶贫资金结构,加强项目扶贫检查监督,加强贫困地区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建立科学的扶贫工作规划和机制,对反贫困具有实际意义。
关键词:反贫困 扶贫资金 资金使用效率
为了尽快解决贫困问题,学术界对贫困与反贫困的研究不断深入,已经从注重基本生存向注重生存质量转变,从注重收入向注重能力和机会转变,从注重静态变化向注重发展转变。在实践层面,扶贫方式也在不断发生改变,项目带动、产业化扶贫、整村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多种扶贫模式在贫困地区全面开展,农村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农民收入和素质得到了显著提高。贫困地区的扶贫资金来源越来越广范,既有政府投资,也有企业和一些民间组织的投入。但从有些地方的实际效果来看,一些地方的扶贫资金使用效率并不高,造成社会福利的无谓损失。本文拟通过对多渠道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进行分析,重点研究总结在新阶段扶贫开发(2001-2010年)中扶贫资金使用的经验和问题,试图为反贫困工作找出一些有效的建议。
研究对象的处理
由于扶贫情况千差万别,扶贫资金的来源和渠道各不相同,因此要从整个贫困地区的层面建立一个模型和选取数据是比较困难的,只能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来研究扶贫资金的使用情况。本研究选取贵州省关岭县作为研究对象,来反映一些扶贫过程中的效率问题。关岭县位于贵州省中部偏西南,2002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新阶段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扶持县,全县有重点扶持乡(镇)11个,其中一类重点扶持乡(镇)1个,二类重点扶持乡镇7个,三类重点扶持乡镇3个,有重点扶持村143个。从扶贫资金来源来看,它的扶贫资金既有省内的财政扶贫资金,也有省外山东青岛的对口帮扶资金,又有贵州贵航集团社会帮扶资金。在2001-2010年的扶贫开发新阶段,关岭县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青岛对口帮扶资金、贵航集团社会帮扶资金10278.07万元,建设了1025个项目,项目建设内容涵盖种植、养殖、文化、人畜饮水、渠道建设、农村干部及农业技术培训等。这些项目的建设一方面有效地改善了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和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使贫困农户收入增加。另一方面,在整个扶贫过程中,一些项目因科技含量高,自筹资金配套缺口大,实施单位资金不足,导致实施质量不高以及一些扶贫项目运行不规范,再加上地方财政困难,最终导致扶贫资金效益不佳,因而本文选取关岭县作为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
模型设定及指标数据处理
为较好地反映经济运行的实际及数据的可得性,本文以农民人均纯收入和生产总值作为被解释变量,以财政扶贫资金、青岛对口帮扶资金、贵航集团社会帮扶金作为解释变量。在回归分析前,笔者先对各个变量分别进行了格兰杰检验,从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可知,财政扶贫资金与生产总值是双向因果关系,财政扶贫资金与农民人均纯收入是双向因果关系,青岛对口帮扶资金与农民人均纯收入是双向因果关系,因此本文建立如下两个多元回归模型,对变量的显著性效果进行分析。
模型一:各项投入资金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摘 要:我国民族贫困地区现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精准扶贫绩效的精准考核是其实施过程的重要环节。因此,根据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实际情况。同时考虑到数据的获取性,构建一套具有鲜明时代特色、设计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精准扶贫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就很有必要,这对今后的精准扶贫实践的精准考核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村级精准扶贫;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1-0038-04
引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真正成为国家发展战略,民族地区也都把农村脱贫致富作为重要战略任务来抓。正确认识及评价贫困村贫困的现状,量化各地村级精准扶贫绩效,可以具体针对各地村级精准扶贫开发中出现的不足和偏差进行分析,理清思路,找出差距,解决问题[1]。这对于今后制定并实施村级精准扶贫开发战略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民族地区村级精准扶贫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构建,要以科学的原则为前提。精准扶贫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要以民族地区贫困村扶贫的具体实际及发展规律为准绳,进行全方位、多视角的分析。必须从贫困的本质出发,强调以人为本,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2]。借鉴参考其他一些评价研究方法,可以确立以下四个效果评价的基本原则。
1.综合性和针对性原则。建立的指标体系应既具有综合性又具有针对性。基于村域的精史銎妒且桓鲎酆闲缘母拍睿构建村级精准扶贫指标体系要求:一方面,所建立的指标体系要体现综合性,能以多维的角度构造出全面而综合的村级精准扶贫效果评价体系,即不仅包括经济发展、生活幸福,还应包括生态友好、资源持续;另一方面,所建立的指标体系还应具有针对性,应该针对村级精准扶贫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实际,确定关键性、决定性要素[3]。
2014年全市社会扶贫工作按照“政府主导、部门主帮、群众主体、社会主动、创新机制、精准管理”的原则,以贫困村、贫困户为对象,以实施“六大扶贫工程”为重点,以改善贫困乡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收入为目标,积极构建“大扶贫”格局,努力推动社会扶贫工作再上新台阶,现就2014年我市社会扶贫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化认识,增强社会扶贫工作责任感
社会扶贫是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的重要支撑之一,切实做好社会扶贫工作,对于打好扶贫攻坚战,确保按期完成扶贫开发任务,顺利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办、国办专门出台了创新社会参与扶贫机制,省委、省政府提出了“社会扶贫要搭建各方参与扶贫攻坚的平台,引导社会扶贫资源向贫困地区汇聚”的要求,我市在具体工作中也探索创立了“1+4”社会扶贫模式,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去年,国务院扶贫办在我市举办了社会扶贫研讨班,对社会扶贫工作提出了明确目标和具体要求。各县(区)一定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按照“连片开发搭架子、社会扶贫精准化”的思路,抓住和用好社会资源,主动作为,创新突破,积极探索社会力量动员、结对帮扶、金融支持和干部驻村帮扶等工作推进机制,努力开创我市社会扶贫工作新局面。
二、突出重点,深入推进社会扶贫上台阶
(一)开展贫困户精准识别工作。要按照省上测算到县(区)的贫困人口数量,在现有基础上按照农户申请、村两委初评、村民(代表)大会评议、乡(镇)政府把关、县级审核、张榜公示的程序将省上分解的贫困数具体到每个人头。认真开展对贫困户情况摸底调查,做好户建卡、村造册、乡立簿、县归档工作。建立和完善贫困农户信息系统,将精准识别出的贫困对象全部录入系统,采取跟踪服务的办法实行动态管理。要排查出辖区内最贫困的5个村和200户贫困户,采取集中攻坚的办法予以脱贫解困。
(二)扎实开展对口帮扶活动。要进一步巩固提升对口扶贫和“挂包帮”活动成果,扎实做好中央国家机关、省、市部门(单位)定点帮扶工作的联系协调,积极争取更大更多的支持。平昌县和巴州区要进一步做好全国工商联重点帮扶乡镇项目工作,主动汇报衔接,争取项目落地。要认真落实县(区)四大班子及县直部门、乡(镇)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党员干部帮户的帮扶责任制,帮助制定1套帮扶村发展规划,帮助贫困户新建或改建1处住房、发展1个稳定增收项目、培育1名非农产业工人、健全1套保障措施。要从县级各帮扶单位选派1—2名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熟悉群众工作的年轻干部到对口帮扶贫困村具体开展帮扶工作,助推帮扶村的发展。力争用三年时间,通过对口帮扶,确保贫困户稳定脱贫,贫困村面貌发生根本改变。
(三)积极开展“结对认亲”行动。总结推广省扶贫移民局在南江县“结对认亲、爱心帮扶”农村特困户社会扶贫试点经验和做法,结合“民企帮村”、“工商助农”活动,主动联系,积极组织爱心企业和社会人士开展“结对认亲、爱心帮扶”大型公益活动,在产业发展、疾病救助、技能培训、捐资助学等方面对特困农户给予点对点帮扶。各县(区)要在精准识别贫困人口的基础上,将贫困户、贫困对象的基本信息,通过市、县(区)政府门户网站、扶贫网等媒体对外公开,建好援助信息库,让爱心企业(人士)自主选择,自主对接,自主确定帮扶项目,广泛接受社会援助。要通过广泛宣传,积极动员有爱心、愿奉献的各方社会力量主动参与社会扶贫,主动帮助贫困家庭。要完善援需帮扶指导机制,动态掌握帮扶成效。
(四)认真开展扶贫助学行动。要利用国家、省、市级劳务扶贫基地,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使未继续升学的贫困家庭初高中毕业生都能接受适应就业需求的职业培训,享受到国家劳务扶贫政策。要配合各级团组织,认真落实“雨露计划、扬帆工程”助学行动的动员组织、配套政策和工作保障,帮助贫困家庭学生就业创业。要配合民政、教育等部门,积极开展“流浪孩子回校园”专项行动,把符合条件的扶贫对象家庭纳入补助范围,提高就业生产能力。要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全力资助建卡贫困户子女入学读书,对考上大学的贫困家庭子女给予一定生活补助,争取助学贷款,帮助解决“入学难”问题。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我办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按照根据中央、省、市有关扶贫开发工作精神,按照国务院扶贫办“一体两翼”的总体部署,全面总结“十一五”扶贫开发工作成果,启动实施100个扶贫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规划,积极推进各项扶贫开发工作,为“十二五”扶贫开发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一、主要工作
(一)认真学习,全面贯彻中央和全省扶贫开发会议精神。及时召开了全市扶贫办主任、专干学习贯彻会议,学习并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
(二)广泛动员,启动“十二五”扶贫开发工作。认真总结了“十一五”扶贫工作经验,表彰了“十一五”扶贫开发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分析了“十二五”扶贫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三)明确责任,建立扶贫工作新机制。明确了全市“十二五”扶贫开发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基本原则和主要措施。建立了一个市领导挂点帮扶、市直单位定点帮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接帮扶的工作新机制,将市直各单位定点帮扶工作情况列入全市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内容。
(四)科学规划,勾画扶贫发展新蓝图。举办了全市“十二五”扶贫开发整村推进规划培训班,共培训人员380人。我市100个扶贫村“十二五”规划总投资56390.5万元,规划拟建设完成基本农田建设及改造3.126万亩,新建通村公路454公里、村内道路修建257公里,危房改造1418户,建设维修学校及幼儿园86个,建设改造卫生室56个,发展种植业6万亩,养殖业103万亩,安全饮用水入户16663户。
二、存在困难与问题
一是需要扶持的贫困群体数量依然庞大,消除贫困难度加大。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关于扶贫开发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统一战线工作会议和《关于进一步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的意见》要求,组织引导广大民营企业积极投身精准扶贫,全国工商联、国务院扶贫办、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9月21日印发《“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方案》(全联发〔2015〕11号),决定共同组织民营企业开展“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
《方案》主要内容如下:
一、目标任务
“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以下简称“万企帮万村行动”),以民营企业为帮扶方,以建档立卡的贫困村为帮扶对象,以签约结对、村企共建为主要形式,力争用三到五年时间,动员全国一万家以上民营企业参与,帮助一万个以上贫困村加快脱贫进程,为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打好扶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二、总体要求
1、“万企帮万村行动”坚持政府引导、农民主体、部门联动、民企帮扶、社会参与,努力实现政府扶贫、社会扶贫和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脱贫的有机结合。
2、“万企帮万村行动”坚持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精准考核,将帮扶重点向建档立卡贫困户、贫困人口聚集。
3、“万企帮万村行动”坚持“义利兼顾、以义为先”的光彩理念,组织民营企业自觉自愿、量力而行,以开发式扶贫为重点,帮助贫困村建立扶贫长效机制,努力实现村企互惠双赢。
也是建设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的启动年,今年是实施“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的开局年。做好今年扶贫开发工作,对于促进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黄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建设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为契机,以扶贫到户、整村推进、连片开发为重点,切实做好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工作,形成大扶贫格局,不时提高扶贫开发水平,增强老区贫困地区发展活力,推进全市经济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当年完成项目建设任务的70%扶贫搬迁1350户、5400人;新建和改造特色产业基地10万亩;雨露计划”培训9350人;编制好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项目规划,目标任务:解决8万低收入人口的脱贫问题;启动148个重点贫困村和老区村整村推进。并组织实施;力争使全市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以上。
一、全面启动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围绕建设“红色大别山、发展大别山、绿色大别山、富裕大别山”总体要求。科学编制试验区经济社会发展区域规划和专项规划。二是积极组织开展试验区建设试点。各地要围绕统筹城乡发展、特色产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扶贫开发、民生工程等方面,创新体制机制,先行先试,为试验区全面推进探索经验。每个县(市、区)要选择1-2个乡镇,每个乡镇选择3-5个村开展试点。三是做好大别山革命老区(黄冈)优势产业推介和招商引资洽谈活动准备工作。各县(市、区)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与配合,认真做好各类推介项目的收集、整理、编印及活动的各项准备工作。特别要加强与企业对接洽谈工作,重点推介大别山革命老区的优势资源、优惠政策和骨干项目,力争每个县市都有重点项目落户,总投资达到50亿元。
二、突出抓好扶贫开发重点工作。一是实施整村推进。全市要集成资金、集中项目、集聚力量对86个重点贫困村实施新一轮整村推进。确保财政扶贫和以工代赈资金总量的80%用于重点贫困村建设。二是突出产业发展。加大产业化扶贫力度,引导农村贫困户发展特色主导产业;通过扶贫贴息贷款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拉动全市特色产业的发展;拓宽扶贫领域,把产业化扶贫与旅游扶贫、招商引资扶贫和社会扶贫结合起来,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继续抓好小额贴息贷款、村级互助资金等工作,切实协助贫困农户解决发展生产“筹资难”问题。三是强化能力建设。继续抓好贫困户子女技能培训工作,选送1200名贫困户子女到市电子信息学校进行“双证”培训,引导和鼓励贫困户“两后生”接受职业教育,提高就业能力。改革“雨露计划”转移培训实施方式,探索“资金到县、直补到人”补贴方式。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有计划、有组织开展贫困地区干部培训,重点抓好整村推进贫困村党支部书记培训。继续与广东国华纪念中学合作,推荐一批优秀应届初中贫困生到国华中学就读。四是推进扶贫搬迁。整合资金资源,创新安排模式,把扶贫搬迁与新农村建设、农村危房改造、生态移民、旅游搬迁结合起来,做到搬的出、稳的住、能致富。五是加强老区建设。做好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工作的同时,参照整村推进的做法,启动6个重点老区中心乡镇连片开发和62个重点老区村整村推进工作。加强与老促会的联系和沟通,充分发挥老促会在老区建设中的作用。
三、努力实现“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认真总结5个国定重点贫困县和1个省定重点贫困县经验的基础上。科学识别贫困人口,建立动态的贫困人口信息数据库。二是分类落实扶持政策。各级扶贫和民政部门要密切配合,对贫困人口实行分类扶持政策,逐步做到全覆盖,实现“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以项目到户为基本途径,突出能力建设,完善扶贫到户措施。各地要通过“雨露计划”产业发展、贷款贴息、互助资金等入户项目,直接扶持贫困户;对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通过低保、救助等方式保证基本生活需要。
四、全力做好各项试点工作。一是认真做好英山脱贫奔小康试点。要围绕实现脱贫奔小康试点“三年有明显变化”目标。一手抓县域经济发展,确保实现贫困人口减少10%年度目标。二是认真做好连片开发试点。进一步完善红安革命老区连片开发示范项目,确保通过国家验收;麻城彩票扶贫试点项目要加快进度,确保年底全面完成试点工作任务;大力推进罗田县、团风县杜皮乡、黄梅县柳林乡“连片开发”试点项目建设;蕲春县扶贫互助金试点工作要抓紧落实,确保取得实效。
五、着力构建大扶贫工作格局。积极探索专项扶贫、行业扶贫与社会扶贫相结合的经验和作法。动员各种力量,扎实开展扶贫。一是抓好中直、省直定点帮扶工作。对中直、省直定点帮扶单位,要密切联系,做好服务,争取更大的支持。特别是要加强与国务院扶贫办外资中心的联系,切实做好外资中心党支部与红安县长丰村、浠水县汪岗村党支部结对共建的服务工作,争取国务院扶贫办外资中心对我市的进一步支持。二是抓好“1321帮扶工程。调整和补充市、县(市、区)四大家”领导扶贫联系点,力争每个整村推进重点村有一名市、县级领导带领3-4个市、县直部门进行帮扶。三是抓好“结对帮扶”工程。继续在全市组织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县级以上干部每人帮扶一户,其他干部二人帮扶一户,并将帮扶情况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四是抓好扶贫责任制的落实。对扶贫点工作进行半年一总结,年终一考核。组织对各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扶贫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依据之一。
目标任务:解决8万低收入人口的脱贫问题;启动148个重点贫困村和老区村整村推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为契机,以扶贫到户、整村推进、连片开发为重点,切实做好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工作,形成大扶贫格局,不断提高扶贫开发水平,增强老区贫困地区发展活力,推进全市经济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当年完成项目建设任务的70%扶贫搬迁1350户、5400人;新建和改造特色产业基地10万亩;雨露计划”培训9350人;编制好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项目规划,并组织实施;力争使全市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以上。
一、全面启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围绕建设“红色、发展、绿色、富裕”总体要求。科学编制试验区经济社会发展区域规划和专项规划。二是积极组织开展试验区建设试点。各地要围绕统筹城乡发展、特色产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扶贫开发、民生工程等方面,创新体制机制,先行先试,为试验区全面推进探索经验。每个县(市、区)要选择1-2个乡镇,每个乡镇选择3-5个村开展试点。三是做好革命老区()优势产业推介和招商引资洽谈活动筹备工作。各县(市、区)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与配合,认真做好各类推介项目的收集、整理、编印及活动的各项筹备工作。特别要加强与企业对接洽谈工作,重点推介革命老区的优势资源、优惠政策和骨干项目,力争每个县市都有重点项目落户,总投资达到50亿元。
二、突出抓好扶贫开发重点工作。一是实施整村推进。全市要集成资金、集中项目、集聚力量对86个重点贫困村实施新一轮整村推进。确保财政扶贫和以工代赈资金总量的80%用于重点贫困村建设。二是突出产业发展。加大产业化扶贫力度,引导农村贫困户发展特色主导产业;通过扶贫贴息贷款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拉动全市特色产业的发展;拓宽扶贫领域,把产业化扶贫与旅游扶贫、招商引资扶贫和社会扶贫结合起来,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继续抓好小额贴息贷款、村级互助资金等工作,切实帮助贫困农户解决发展生产“筹资难”问题。三是强化能力建设。继续抓好贫困户子女技能培训工作,选送1200名贫困户子女到市电子信息学校进行“双证”培训,引导和鼓励贫困户“两后生”接受职业教育,提高就业能力。改革“雨露计划”转移培训实施方式,探索“资金到县、直补到人”补贴方式。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有计划、有组织开展贫困地区干部培训,重点抓好整村推进贫困村党支部书记培训。继续与广东国华纪念中学合作,推荐一批优秀应届初中贫困生到国华中学就读。四是推进扶贫搬迁。整合资金资源,创新安置模式,把扶贫搬迁与新农村建设、农村危房改造、生态移民、旅游搬迁结合起来,做到搬的出、稳的住、能致富。五是加强老区建设。做好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工作的同时,参照整村推进的做法,启动6个重点老区中心乡镇连片开发和62个重点老区村整村推进工作。加强与老促会的联系和沟通,充分发挥老促会在老区建设中的作用。
三、努力实现“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认真总结5个国定重点贫困县和1个省定重点贫困县经验的基础上。科学识别贫困人口,建立动态的贫困人口信息数据库。二是分类落实扶持政策。各级扶贫和民政部门要密切配合,对贫困人口实行分类扶持政策,逐步做到全覆盖,实现“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以项目到户为基本途径,突出能力建设,完善扶贫到户措施。各地要通过“雨露计划”产业发展、贷款贴息、互助资金等入户项目,直接扶持贫困户;对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通过低保、救助等方式保障基本生活需要。
四、全力做好各项试点工作。一是认真做好英山脱贫奔小康试点。要围绕实现脱贫奔小康试点“三年有明显变化”目标。一手抓县域经济发展,确保实现贫困人口减少10%年度目标。二是认真做好连片开发试点。进一步完善红安革命老区连片开发示范项目,确保通过国家验收;麻城彩票扶贫试点项目要加快进度,确保年底全面完成试点工作任务;大力推进罗田县、团风县杜皮乡、黄梅县柳林乡“连片开发”试点项目建设;蕲春县扶贫互助金试点工作要抓紧落实,确保取得实效。
五、着力构建大扶贫工作格局。积极探索专项扶贫、行业扶贫与社会扶贫相结合的经验和作法。动员各种力量,扎实开展扶贫。一是抓好中直、省直定点帮扶工作。对中直、省直定点帮扶单位,要密切联系,做好服务,争取更大的支持。特别是要加强与国务院扶贫办外资中心的联系,切实做好外资中心党支部与红安县长丰村、浠水县汪岗村党支部结对共建的服务工作,争取国务院扶贫办外资中心对我市的进一步支持。二是抓好“1321帮扶工程。调整和补充市、县(市、区)四大家”领导扶贫联系点,力争每个整村推进重点村有一名市、县级领导带领3-4个市、县直部门进行帮扶。三是抓好“结对帮扶”工程。继续在全市组织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县级以上干部每人帮扶一户,其他干部二人帮扶一户,并将帮扶情况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四是抓好扶贫责任制的落实。对扶贫点工作进行半年一总结,年终一考核。组织对各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扶贫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依据之一。
六、切实加强扶贫开发项目管理。一是认真做好项目规划。项目规划要因地制宜。并确保财政扶贫资金和老区建设资金的70%用于发展产业。二是做好扶贫项目的验收评估。依据扶贫项目规划和市批复项目文件,对竣工项目进行检查验收并开展绩效评估。三是深入开展“项目质量建设年”活动。按照省扶贫办统一部署,全面开展扶贫项目管理人员培训,增强项目管理人员责任意识,提高扶贫项目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水平。四是加强对项目资金的检查监督。对扶贫项目资金进行经常性的检查监督,防止资金截留、挤占、挪用,确保项目资金安全、规范运行。
立足欠发达地区实际努力实践“三个代表”推进残疾人扶贫攻坚
__县地处浙西南山区,地域面积1400多平方公里,设5个镇15个乡,全县总人口22.3万人,是个传统的农业山区县,全省欠发达地区县之一,我县共有残疾人12300名,占全县总人口的5多,以全县贫困残疾人的调查为依据,当年共有贫困残疾人2950名,占全县贫困人口总数的46。现将我县扶贫工作做法总结汇报。
一、基础扎实,措施到位。
近几年来,我县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十分重视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依靠政府、动员社会,形成合力,采取各种措施开展残疾人扶贫开发。特别是1998年以来,在县级残联牵头组织下,进一步加大了残疾人扶贫解困的力度。一是县人民政府专门制订了《__县残疾人扶贫攻坚计划》实施方案、修订出台了《残疾人优惠政策》,县扶贫办制订具体扶持残疾人的措施。二是县乡(镇)两级残联都成立了残疾人服务总社和残疾人服务分社,开展了三次全县性的贫困残疾人情况调查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调查。做到贫困残疾人口有依据,扶贫工作有人抓,组织有保障。三是为筹措扶贫基金,1998年县委办政府办联合发文件号召全县干部职工向“残疾人扶贫解困基金捐一天工资,献一份爱心“筹集了部分扶贫基金;落实了中央康复扶贫贷款和地方配套资金,累计68.7万元,为扶持残疾人打下了基础。四是各有关部门各负其责为残疾人扶贫解困形式合力。民政部门做好救济、低保等;工商部门为个体就业经营户减免费用,方便摊位;妇联开展贫困残疾儿童妇女专项救助;团委建立志愿者助残联络站帮助困难残疾人等等。使整个扶贫解困工作措施到位,氛围良好,基础扎实。
二、根据山区特点,走出扶贫之路。
科技扶贫,脱贫有路——县残联、科协、农业局等单位每年都要为残疾人举办3—4期科技培训班,传授科学种养技术和其它方面的技术,使残疾人得到信息,掌握一技之长,走上脱贫致富路。培训内容,农村以农业开发种养业为主,如种香菇、名茶、干水果培育管理、蔬菜类、养殖技术等;城镇残疾人以电器维修、缝纫、理发业和工艺品加工等为主要内容。三年累计为1000多名残疾人培训,部分残疾人通过培训后掌握技术已经走向小康路。
劳务输出,走出山门——我县是个山区县,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差,农村劳动力相对剩余,残疾人就业门路不宽,创办福利企业规模小经济效益也不好,针对这种情况,根据实际我们走劳务输出之路。几年来,连续向绍兴、宁波、富阳、温州、乐清等地输送残疾人9批(次),300多名残疾人在外就业。这部分残疾人在发达地区就业不但收入甚高,还能够享受养老保险等福利待遇。为解决残疾人劳动力就业需求矛盾,我们做了大量的调查,深入到乡村走家串户,建立了“残疾人就业档案”、还在城镇建立了“就业信息服务站”专门为残疾人劳动就业提供信息和方便。得到广大残疾人的赞扬。在劳务输出以后,我们还及时做好跟踪服务工作,协助有关单位为在企业劳动的残疾职工解决劳动纠纷、工伤事故、维护其合法权益等方面出力。同时还经常到企业进行电视跟踪采访宣传,使企业满意、职工满意。
扶贫基地,以点带面——以县级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所和残疾人扶贫服务社为基础开展农村种养业扶贫开发。我们在抓好面上残疾人种养业项目扶持的同时注重抓好扶贫基地建设,以点带面,辐射带动更多人走上致富路。累计落实扶贫资金68.7万元,其中:中央康复扶贫贷款30万元,县扶贫基金15万元。分别扶持到农村贫困残疾人和扶贫基地点上。建立扶贫基地3个,其中:以残疾人杨裕宗为代表的养殖基地,养猪年出栏商品猪500多头,养鱼60亩(水面积)、养獭兔1000多只,还搞山地开发水果,生态种养,带动6名本地残疾人致富,县服务社扶持2.5万元;以残疾人李建新为代表的新开发养田鲤鱼、罗飞鱼20亩(水面)、养鸡2万多只、鸭20__多只,还有加工饲料等配套项目,带领6名残疾人脱贫致富,县服务社给予扶持1.85万元;以黄卫亮残疾人为代表的养甲鱼、养猪基地项目,带领5名残疾人脱贫致富。通过基地养殖业的开发扶贫,农村一些残疾人也纷纷开始搞个体家庭种养业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
xx县地处浙西南山区,地域面积1400多平方公里,设5个镇15个乡,全县总人口22.3万人,是个传统的农业山区县,全省欠发达地区县之一,我县共有残疾人12300名,占全县总人口的5%多,以全县贫困残疾人的调查为依据,当年共有贫困残疾人2950名,占全县贫困人口总数的46%。现将我县扶贫工作做法总结汇报。
一、基础扎实,措施到位。
近几年来,我县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十分重视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依靠政府、动员社会,形成合力,采取各种措施开展残疾人扶贫开发。特别是1998年以来,在县级残联牵头组织下,进一步加大了残疾人扶贫解困的力度。一是县人民政府专门制订了《xx县残疾人扶贫攻坚计划》实施方案、修订出台了《残疾人优惠政策》,县扶贫办制订具体扶持残疾人的措施。二是县乡(镇)两级残联都成立了残疾人服务总社和残疾人服务分社,开展了三次全县性的贫困残疾人情况调查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调查。做到贫困残疾人口有依据,扶贫工作有人抓,组织有保障。三是为筹措扶贫基金,1998年县委办政府办联合发文件号召全县干部职工向“残疾人扶贫解困基金捐一天工资,献一份爱心“筹集了部分扶贫基金;落实了中央康复扶贫贷款和地方配套资金,累计68.7万元,为扶持残疾人打下了基础。四是各有关部门各负其责为残疾人扶贫解困形式合力。民政部门做好救济、低保等;工商部门为个体就业经营户减免费用,方便摊位;妇联开展贫困残疾儿童妇女专项救助;团委建立志愿者助残联络站帮助困难残疾人等等。使整个扶贫解困工作措施到位,氛围良好,基础扎实。
二、根据山区特点,走出扶贫之路。
科技扶贫,脱贫有路——县残联、科协、农业局等单位每年都要为残疾人举办3—4期科技培训班,传授科学种养技术和其它方面的技术,使残疾人得到信息,掌握一技之长,走上脱贫致富路。培训内容,农村以农业开发种养业为主,如种香菇、名茶、干水果培育管理、蔬菜类、养殖技术等;城镇残疾人以电器维修、缝纫、理发业和工艺品加工等为主要内容。三年累计为1000多名残疾人培训,部分残疾人通过培训后掌握技术已经走向小康路。
劳务输出,走出山门——我县是个山区县,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差,农村劳动力相对剩余,残疾人就业门路不宽,创办福利企业规模小经济效益也不好,针对这种情况,根据实际我们走劳务输出之路。几年来,连续向绍兴、宁波、富阳、温州、乐清等地输送残疾人9批(次),300多名残疾人在外就业。这部分残疾人在发达地区就业不但收入甚高,还能够享受养老保险等福利待遇。为解决残疾人劳动力就业需求矛盾,我们做了大量的调查,深入到乡村走家串户,建立了“残疾人就业档案”、还在城镇建立了“就业信息服务站”专门为残疾人劳动就业提供信息和方便。得到广大残疾人的赞扬。在劳务输出以后,我们还及时做好跟踪服务工作,协助有关单位为在企业劳动的残疾职工解决劳动纠纷、工伤事故、维护其合法权益等方面出力。同时还经常到企业进行电视跟踪采访宣传,使企业满意、职工满意。
扶贫基地,以点带面——以县级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所和残疾人扶贫服务社为基础开展农村种养业扶贫开发。我们在抓好面上残疾人种养业项目扶持的同时注重抓好扶贫基地建设,以点带面,辐射带动更多人走上致富路。累计落实扶贫资金68.7万元,其中:中央康复扶贫贷款30万元,县扶贫基金15万元。分别扶持到农村贫困残疾人和扶贫基地点上。建立扶贫基地3个,其中:以残疾人杨裕宗为代表的养殖基地,养猪年出栏商品猪500多头,养鱼60亩(水面积)、养獭兔1000多只,还搞山地开发水果,生态种养,带动6名本地残疾人致富,县服务社扶持2.5万元;以残疾人李建新为代表的新开发养田鲤鱼、罗飞鱼20亩(水面)、养鸡2万多只、鸭2000多只,还有加工饲料等配套项目,带领6名残疾人脱贫致富,县服务社给予扶持1.85万元;以黄卫亮残疾人为代表的养甲鱼、养猪基地项目,带领5名残疾人脱贫致富。通过基地养殖业的开发扶贫,农村一些残疾人也纷纷开始搞个体家庭种养业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
县残联和扶贫服务社积极做好技术指导,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工作,经常深入到田头、山上和基地,发现问题及时帮助解决。如今年四月我们到了三都乡酉田村残疾人叶木生的桃子基地,当了解到他无资金买化肥时,当即送500元资金,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由于县残联的大力扶持,残疾人叶木生的水果基地开发规模越来越大,已初见经济效益。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明确指出:“实行扶贫开发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衔接。把扶贫开发作为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鼓励和帮助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通过自身努力摆脱贫困;把社会保障作为解决温饱问题的基本手段,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湖南省邵阳县作为首批全国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县之一,精心组织,抓住关键,积极稳妥地推进试点工作。
2009年邵阳县在开展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时,经过认真调研,共识别两种对象10.22万人,其中扶贫开发对象5.26万人,农村低保对象4.96万人。试点以来,民政部门全部落实了农村低保资金,所有农村低保对象每人每月领到了30—50元的低保金。但因县财政困难,导致扶贫资金相对投入不足,开始时全县只能根据省扶贫办安排的资金量平均分配,除了将所有扶贫对象整体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外,每人安排了产业扶持资金200元。
通过三年的帮扶,各农户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一部分扶贫对象经过扶持,已成功实现脱贫致富;一部分农户则因遭遇天灾人祸又成为了新的贫困人群。加之试点时对政策存在认识上的偏差,部分乡镇在实施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时,不同程度地存在对象识别不公和拆户拼户现象,群众反映比较强烈。
如何进一步规范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确保中央扶贫战略意图的顺利实现?邵阳县委政府将统一布置对扶贫开发直接帮扶对象进行调整的工作纳入了议程,科学合理地瞄准扶贫对象,加大对识别出的扶贫对象的扶持力度,使扶贫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找出最需要帮扶的人
2011年新的扶贫标准出台后,邵阳县的贫困人口数量达到20.25万人,根据省扶贫办安排的两项制度有效衔接专项资金规模,2013年全县直接帮扶扶贫对象总数只能控制在33750人以内。
为保证合理的有效实施扶贫开发直接帮扶对象的控制规模,县扶贫办会同县统计局、调查队,根据原有规模和贫困监测结果按比例进行测算。各乡镇根据县里统一测算的控制规模和各村的经济条件、贫困状况等核算出各村的控制规模,不搞平均分配到村。在实际工作中,寻找出两项制度有效衔接直接帮扶对象,重点是要解决试点工作中存在的扶贫对象拆户拼户、“空挂户”、扶贫对象为60岁以上老年人、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评定不公等问题。邵阳县此次识别确认扶贫对象的原则是:以户为单位,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不列为扶贫对象;以乡镇为单位,扶贫对象1人1户的比例不能超过总户数的10%,2人1户的比例不能超过总户数的20%。
在家发展产业是此次确认直接帮扶对象的首要条件,民主推选村民评议小组是搞好直接帮扶对象调整的前提。全县在作好宣传发动工作后,随即指导各村成立了村民评议小组。村民评议小组的主要职责是对本村直接帮扶申请对象进行调查、评估和排序,小组成员一般为9—15人,主要通过民主推荐产生,当中既有村干部、党员、组长代表,也有普通群众代表;既有健康人代表,也有残疾人代表;既有一般户和富裕户代表,也有贫困户代表。特别是吸收了有正义感、敢于讲真话的人参加,同时聘请县乡人大代表、县政协委员为评议小组成员,以确保每个大的自然院落有1-2人参加。村民评议小组人数标准按村总人口数确定:1000人以下的村为9人,1000-2000人的村为11-13人,2000人以上的村可考虑13-15人。村民评议小组成员以组或自然院落为单位民主推荐,经公示后,在群众无异议的情况下,报乡镇人民政府审定。